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初中是系统学习英语的时期,它与小学英语的基础化和高中英语的深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在国际发展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往往导致初中生英语学习朝着应试化方向发展,进行新课程问题教学势在必行。

一、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主要语种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新课程问题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不仅针对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兴趣、技能的培养发展素质教育。初中是学习英语的最好时期,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对课本进行优化改进,对英语课本内容做出了一定的更新,不再沿用传统课本的老旧事例,加入了最新的实时报告,在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进行教学就是利用新课本、新事例,针对课本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课本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事例就在身边,更好地掌握初中英语知识,将英语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将英语学习日常化、生活化,增强初中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特点

1.基础性

现在大多数小学都有英语学科,但是由于小学学习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所以在初中教学中会重新将小学英语内容再学习一遍,掌握一部分高中词汇,所以初中英语的单词词汇量十分巨大。并且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对各种词汇、短语、语法的贯通,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读写这类技能,在掌握单词的过程中增加了听说,要求学生从认识单词向运用单词转变。了解单词的正确发音和组成,分析不同的相近词,区分不同短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中文意思,掌握to,of等不同介词的使用。

2.大容量性

初中是系统学习的开始,与小学单纯地学习英语字母和简单的英语单词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初中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单词,还要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谓语、定语等单词的多种用法。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句子的不同时态,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选择用现在进行时,并且在中文表示“是”的三个英文未手am,is,are根据不同的人称对应不同的词汇,而这些都属于初中英语的入门,属于学习英语的基础。在系统化地掌握英语基本词汇的同时要对基础的语法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训练,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初中英语学习的质量以及日后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三、新课程下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措施

1.设立情境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课本中就不乏创建情境的内容,它将情境融入初中英语教育中,例如,在课本开头就是新生入学的情况,大家相互介绍自己,“I am Lilei,I am six years old”等简单的语句学习。在英语课堂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开课前的自我介绍融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理念,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鼓励学生结合情境介绍自己,融入英语情境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先要合理框定英语情境范围,根据课本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大量地引入新内容,在对英语原文意思了解充分的前提下,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预习下一章节,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回归生活将题目放入情境中,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2.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英语知识

新课程的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良性发展的必然产物。传统初中英语课本多注重英语语法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具体的实际事例则占了很小的比例,这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提出后,初中英语课本采用故事教学完善英语课本中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英语课本有了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利用新课程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英语知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英语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英语生活化,英语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用英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减少用中文与学生对话,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促进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在未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高,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势在必行。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新课改;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60-01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代,做事情讲求效率已经成了最基本的要求,为了适应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速度,我们迎来了又一轮的新课改。以往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模式-只面对少数的人,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将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变成现在的教育普及模式。本次的新课改实行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均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初中语文仍存在学生学习困难、单位课时教学量少和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等现象。只有将语文学明白,才有能力去进行其它科目的学习,如果连汉字都学习不好,还怎么对其它科目进行阅读和理解。语文作为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学科,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任务重、课时量少等困难,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将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效利用起来,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1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要做到灵活合理。针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探究,以"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中心主旨以及写作特点等等,重点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层次的分布,是对教学目的进行精准确定的基础。有了精准的教学目标,就能进一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教学语言,做到具备长远目光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将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予以体现,同时也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举例来说,笔者在朱自清散文《春》的课堂设计时,结合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了与课文中意境相符,描述春天的几幅图画,再配上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将学生置身于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之中,从而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并营造出和谐、平静的教学氛围。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内容越来越多,因此,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一些学识内容来带动语文课程的教学。比如《鼹鼠》这篇文章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就从网络上下载了"动物世界"中有关于鼹鼠的记录片段,在教授课程时,先让学识观看了下载片段,让学生知道鼹鼠这类生物的生活习性,从而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更有把握。视频播放时,笔者看到,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在主持人抑扬顿挫且富于磁性的陈述介绍中,集中了自身的学习注意力。其他学科的引入,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一件无关紧要甚至会破坏本学科教学效率的一种看法,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并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率为目的,将初中语文课堂向科学化推进。

2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引导

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接触面还不够广泛,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不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初中课程,并且在语文课程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更不用说一些基础的学识系统构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目学习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语文科目学习的兴趣,从整体学习意识上促进教师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视。所以,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程的学习。

上述段落中提到的自主学习,不是指学生单方面对语文科目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模式,而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彼此交流之间创建并加强的认知思维和情感体系培养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语文老师要把握住学生从合作、探究再自主、独立的一个学习过程,保证课堂探究进行的真实程度,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所提倡的,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其中心意义就在于,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教学的构建过程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和落实。恰如其分的课堂情境的设立,能够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法不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引导教学。如果还是一味的强调教材内容学习的重要,就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个乏味的过程,从而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让语文学科的学习充满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就让学生结合了当下热门的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对文章细节的研读以及分组讨论的探究,得知湖泊的消逝原因在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再将罗布湖过去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共鸣,从而对文章的意义表达和中心思想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教师对教材做出深刻的探究,就不难从一些细节方面发掘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出点。

3总结

教学是一个双向问题,是教和学的结合,只有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合的好,才能将课堂变成学习知识的温床。每一次的教学改革都会带给老师和学生新的惊喜和收获。只要教师群体在教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思想,保持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再加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定会总结出适合初中语文教育的新方法新套路。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定会蒸蒸日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称赞。

参考文献

[1]叶武. 初中语文教学增进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陈锋锋.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J]. 文学教育(中),2012,06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课程教学 初中语文 教学设计

一、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内容安排与教学策略选择上,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与学生心理相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与课本紧密联系的课程导入,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与乐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导入并不是单一的教师表白,而是一种学习“情境”,其形式多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多种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准确切入知识点,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不少戏剧、小说,并且有许多人物对话描写。教师可以情境教学来设计角色,让学生角色扮演或角色诵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以教材语言为出发点,对教材语言进行真正落实,即从语言入情境,从情境再融入语言的不断沟通与结合,有利于对的语言文字功底进行有效训练,同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境认识。

(二)把握课题,引入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

(三)设疑想象,感悟情境

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散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

(四)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的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与知识海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注重知识延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一)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语文课程特点,准确找出人文教育的切入点,注重人文精神与价值。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与人性进行关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平等、互相尊重、信任及宽容的师生关系,提倡合作与民主的语文教风。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但要顾及教育目的与教学内容,更应考虑学生学习中的需求与感受。

(二)人文教育具有想象与创造性,人文意义充满模糊性与抽象性,而人文语言富含隐喻性与混沌性。因此,人文教育不可以概念进行简单解释,还需某个特定的“场景”,然后通过想象或联想,领悟出其中的涵义与道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领悟力与想象力,使学生自主感悟,将知识不断延伸与拓展。

(三)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其目标是丰富学生与社会知识,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与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应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交流 拓展

一、深情的情境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此我从以下四点引入: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 艺术 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激烈的交流探讨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贴切的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4-02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来展开,然而并非如此。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几乎是以文字、语言等内容组成的,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以深入挖掘有用的知识信息。这样的教学方式,过多使用则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找寻适合语文学习的方法,本课题旨在研究思维导图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1.思维导图之由来及概述

何谓思维导图?由托尼・博赞提出,是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用"画"的方式描画出思考与理解的过程,把要表达的内容信息有层次地描绘在图上,是一种简单而形象的图像笔记工具。比如,对初中语文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分为:文学体裁、作文体裁、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古诗词鉴赏要点等框架。各个框架又可分别往下一级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评析名句、意象、写作手法等,并用不同颜彩将这些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一个树状型知识结构。比起直线型方式笔记,思维导图无疑是形象而直观的。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工作原理在纸上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形象的结构图上,每一分支上都写上不同概念的关键词或短句,描绘着不同的色彩与图像,同时把握全局和细节,并有效刺激左脑和右脑,让人在思考、记忆及分析时充分激发灵感与想象。

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思维导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被誉为 21 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有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思维导图可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2.初中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科学的界定与准确的把握:

2.1 语文学习依葫芦画瓢,缺少创新。面对新课程改革,部分语文教师仍旧跳不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流于形式的模仿而缺少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

2.2 语文学习注重知识讲授而忽视思维训练。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指导学生开展自学目标的认识不够,在课堂上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自学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铺垫与延续。然而并非是全部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3 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在语文自主学习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往往把指导学生学习理解为布置作业、课前预习、课堂检测以及课后检查而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理解的简单化、形式化。换言之,这是一种放任自流式的教学,很难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由于初中生年纪尚小,语文素养的提高单靠自己摸索学习是很难实现的。

3.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作用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效果不显著,所以很多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学习中来,这不但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方法提供了载体,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实践得知,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刷新教师与学生对语文学习认知。语文学习是学生语文思维运用和训练的实践过程。换而言之,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和检验过程,而是经过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切实转换语文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学习目标,避免低效与放任学习的现象的出现。比如,教师在教古诗词鉴赏前可以运用利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活动项目,让学生自由组合课后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后进行交流。

3.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功能进入最佳状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是用图画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的新模式。它能快速理清思路,在对文字进行图像化处理的过程中,实现手脑并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生字词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依据意义和情境的学习原理,通过思维导图传达其在词中相对应的意义和视觉信息来学习生字词。

3.3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绘制思维导图是把文字及内容联系在一起并展示学习内容理解、思路梳理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刺激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并且在思维指引下将知识转化并加以理解,进而将语文学科知识内化吸收。比如,在进行阅读写作教学活动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整个文章的内容结构或是写作内容框架,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左右脑思考,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新生。

4.结论

综观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直线型方式最为受欢迎,但这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妨碍了思维的效率。而思维导图正好可有效扭转这一局面,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统一的。在语文知识的梳理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使学生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大大降低吸收知识所需耗费的时间。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课程资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76-01

面对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关系到语文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也制约着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能否有效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是否具备创造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语文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和内涵

语文课程资源,应该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果按照资源分布的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类;如果按照资源的形态来划分,可以分为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两大类;如果按照资源的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要素课程资源和条件课程资源等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义务,主动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发现语文教学资源,有效地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为实现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挖掘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深入研究挖掘教科书。目前,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适应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特色的多样化的教科书,有人教版、司南版、粤教版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也应不拘一格,大胆借鉴、利用不同版本和特色的教科书,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

2.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活动范例。新课标指导下编辑出版的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有不少提示语文教师开展探究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硬、软件设施。学校提供的如警示语、宣传版面、黑板报等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均属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语文教育。

(二)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1.学校之外的学生家庭、社区,均蕴藏有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学校周围分布的科技馆、图书馆(室)、媒体等等,语文教师均可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指导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和共享。

2.学校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如地处农村、山区的学校,周围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等;城市学校的科技、文化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均可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服务。

3.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农村学校可以建立联合种植、养殖等劳动基地,也可与学校周围的政府机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长效的业务联系,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进行更为开放的语文教育,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探究活动,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关心的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科学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新课标实施以后,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都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确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材的总目标,从中分解出阶段分目标,然后再从分目标中弄清楚单元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语文教材的目标体系,并根据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探讨有效实现这些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课程资源,为实现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服务。

(二)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丰富性,教师可以从学生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等角度出发进行开发。在动态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处理、运用这些新生成的动机,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利用的新课程资源。

(三)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课程资源,语文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作文教学,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关心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巧妙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一方面,教师可以把自己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作为语文教学的范例,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课程资源加工后间接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还可以把开发出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成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良好习惯的活教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