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1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已经运用到了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大力提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今天,电化教育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充分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切实“减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方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1 Photoshop在艺术设计教学上的妙用

我们在Photoshop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它除了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外,对艺术设计教学还具有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它进行迅速有效的示范、讲解、演示,使设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老师用好Photoshop,会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1.1 使艺术设计知识具体化

艺术设计教学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于刚接触美术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以前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加以模仿,远不能适应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果用Photoshop进行美术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Photoshop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通过演示,学生了解了绘画的过程顺序,同时也理解了“图层”、“选区”、“三原色光”、“笔触”、“样式”等知识的含义,理解了点、线、面、体的概念,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图库中的一些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只要是能想到的,Photoshop都能很好地制作,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使学习知识趣味化

欣赏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传统的艺术设计、现代的艺术设计等,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有了Photoshop,教师就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作品时,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我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景物,根据讲解需要,打开滤境,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1.3 使学习知识直观化

艺术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好Photoshop,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徒手演示速度慢、效果差的特点,可以使很多设计知识直观而迅速地显现于学生的面前。如一些结构、材料等,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就可以非常直观地利用Photoshop提供的功能把这些知识讲清楚,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2 PowerPoint辅助教学增强艺术设计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总是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采用了PowerPoint辅助教学,为学生酿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使视、听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悦目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感知活动,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例如:在教学《设计动物园门票》这一课时,可以出示大量的各种形态的动物以及对照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了解到设计无处不在。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释疑克难。

3 CAI软件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必要的,所以现代教学模式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最明显和最容易达到这个效果。在教学中,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知识、技能,而往往并不完全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有了多媒体电脑,无论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从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莲花的制作》一课,按备课思路,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CAI软件,制作成动画的过程,充分展示莲花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及画面处理进行定镜显示,连贯运作,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缩短了演示时间,扩充了练习的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2

除了授课过程中“与时倶进”地讲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科技前沿知识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设置或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注重理论研究和解释实际的课程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某个知识点的历史起因、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课程论文及答辩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选择生物工程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知识面背景不同,有不少学生从未接触过相关领域的课程,许多是怀着好奇心理来上这门课的,还有的学生只是单纯地来混混学分,被动来听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否则课堂气氛不好,学习风气不理想,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必需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素质及其能力的形成。

设置课程论文及答辩进行教学或者考核,能够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跨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以考核学生的成绩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独立查阅文献、认真思考,并且言之成理地写出来,结论即使稍有偏颇也是允许的。同时,学生只有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在终身教育过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实现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飞跃。

二、课程论文及答辩的实施方式

(一)课程论文选题

选题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直接决定着课程论文的质量和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介绍本课程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动态,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兴趣,将自己的选题范围报上来,经过筛选和课堂讨论,确定最终的课程论文选题和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并且会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思考心得结合起来,满怀信心和热情地投入到选题后的研究中去。

(二)查阅文献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查文献不做学问”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目查找各种资料,并进行仔细地分析、辨别,使知识和能力趋向统一。要把某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必须综合运用该课程或其他课程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生须熟练掌握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阅国内外某个研究问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本领,贴”。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前人的工作,才能胸有成竹地撰写自己的课程论文。

(三)课程论文撰写

因为许多大学生没有撰写课程论文的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拿出几篇撰写规范的论文给学生讲评,告之如何将所见所想用科技论文语言来表述,如何安排符合逻辑思维的论文结构和层次,甚至逐词逐句地帮学生确定题目、摘要、关键词、段落层次和结论的书写,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研究表达思维,锻炼初步的论文撰写能力。另外,教师也会将那些不规范的论文展示给学生看,结合历史上因为论文不规范而科研失败的实例,让学生懂得细节的重要性,写出比较规范的课程论文来。

(四)论文评价和交流

学生要想写好自己的论文,必须经过课堂的讨论和交流,对比差距,查找缺漏,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程论文。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导向,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端正态度很重要,因此就不应该轻易地否定某一个同学的研究工作。如果他确有缺点和不足,教师要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所在,对进一步的修改进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评自己,通过传阅其他同学的论文,客观评价自己,交流心得,做到知己知彼,不断提高自己。

(五)课程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课程论文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论文成绩展现给大家看。这要求学生精心准备材料、课件和图片,努力在限定时间内将自己复杂枯燥的研究用简单热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富有感染力地激发听众兴趣。答辩过程中,更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认知深度,鼓励其他学生都来当答辩委员会成员,只要与课程论文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理论学习。教师的点评很重要,应从论文的选题质量、论文的理论性与科学性、论文的写作水平、论文答辩表现4个方面进行评价,做到公正和公平,又不失趣味性。

三、设置课程论文及答辩的教学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一点最值得一提。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后,在选题过程中,许多学生就会将目光投向当前研究比较热点的胚胎干细胞、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发酵产业等。特别是2007年11月最新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揭晓后,学生对获奖领域的“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一点,对细胞工程和胚胎干细胞工程理论进行了详细地讲述,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这一生物工程的前沿进展。在确定选题时,就有学生将重点放在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道德方面,建议开发其他组织代替胚胎开展干细胞研究。而在2007年11月20日日本和美国有两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人皮肤诱导为类干细胞后,有学生喜出望外地打电话告诉我,仿佛这一研究成果是他做出来一样,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有多高。

(二)启发了学生和教师今后的研究

教学相长,这一点在通过课程论文及答辩的教学尝试中得到了体现。很多时候,任课教师由于长年的教学或科研,思路比较受局限。在做课程论文及答辩的进程中,教师因和学生一起探索了某个科研进展,从而激发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比如,从细胞融合技术上,有学生结合自己玩网络游戏的经历,提出了“人兽杂交”的选题,并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人兽杂交的历史背景、研究意义和进展,既很吸引眼球,也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监管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教师和其他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撰写课程论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课题选择过程中,学生广泛阅读,能増强其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资料利用的过程,能提高其掌握文献检索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解释资料的过程能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撰写论文和论文交流答辩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参加了答辩后,认为自己敢于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这对于其将来提高演讲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参加毕业答辩都有良好的助益。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三大构成 室内设计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27-01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因为三大构成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同时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接触还比较少,因此学生很难把作为基础课程的三大构成与具体的室内设计联系到一起。室内设计研究空间、色彩以及室内装饰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视觉关系。室内设计综合了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以及空间设计三方面的知识。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熟练了解三大构成并熟练运用才能在室内设计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因此,必须首先了解三大构成及其在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一、解析三大构成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课程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研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将具体的物品和事物抽象化。平面构成涉及了物理学、光学、美学、心理学等等领域。按照美学的视觉效果,运用物理学、光学甚至是数学的原理对设计进行优化组合。平面构成着重阐述了二元空间造型的基本规律,即把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等视觉要素组织化,使之更有美的形态。

2.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课程中对设计中运用的色彩根据其性质,利用色彩在平面上的拓展性,空间上的可变幻性,按照色彩的组合搭配规则(冷暖、对比、互补、类似等)创造出设计的色彩效果。因为色彩必须依托于设计事物的形态、空间、位置等存在,因此,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的延伸。

3.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的进一步发展。立体构成也是主要研究点线面的关系。其研究重点在于色彩、事物等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立体造型问题。立体构成设计材料、力学、美学、视觉、心理学等领域。也是按照美学的视觉效果,通过造型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等变化让人产生美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立体构成着重阐述的是三维空间造型的基本规律,即把造型要素立体化,使之更有层次感。

二、三大构成课程对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1.平面构成对室内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一般来说,在房屋设计的初期,即房屋建造之初就已经用到了平面构成法则。我们看到的房屋设计图纸即是平面构成的结果。平面构成法则对房屋的不同功能区域(生活区、休闲区、工作区)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安排。贴合人意的功能区域设置也是房屋销售的一大亮点。室内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方面即是对毛坯房屋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对各个功能区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地板装的选择、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墙面的设计、影视墙的设计、吊顶的设计等。以墙面设计为例,墙面设计要根据平面设计中的肌理要素采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厨房、卫生间灯较小的空间一般采用小格瓷砖或者墙面纸进行装饰,客厅、卧室等较大的空间则一般采用整体的单色布局设计或者双色布局设计,材料一般也是选取1~2种,以避免平面的过于繁复杂乱。

2.色彩构成对室内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最易引起人视觉感触的造型元素,影响室内设计的视觉效果的因素除了家具、饰品、摆设以外,色彩的搭配对房子的美观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要。一般来说,室内设计中空间的配色一般都不超过三种。过于复杂的颜色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一般的室内设计最佳配色方案是:墙浅,地中,家私深。厨房不用暖色调,卧室不用冷色调,影视墙不宜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颜色搭配。一般橙色代表健康,能够诱发人的食欲,因此餐桌的颜色一般采用橙色或者白色,墙面一般以白色为主,具有洁净和膨胀感使空间增加宽敞,并且能够最好的反射光线使室内显得明亮。粉色是红与白色彩的混合,明朗而亮丽一般适用于卧室的墙面或者床上用品的设计。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有更加敏锐的色彩洞察力和搭配能力。

3.立体构成对室内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立体构成也叫空间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更被生动化的称为“空间艺术”。立体构成主张以实体占有并且限定空间,最终与空间构成立体的环境和视觉效果。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组成了室内设计的基础,立体构成则是创造了室内的宜居环境。以美学为主的视觉为基础对各个造型元素进行空间上的合理搭配。根据各个功能区的结构进行家具、装饰品、家电的三维立体配置。例如装一面镜子,可以极大的增强室内的空间感,适合小户型的房屋,根据客厅的大小来设计沙发的位置布局,顶灯的大小和数量,影视墙的大小,电视机的尺寸等。立体构成是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是人们追求丰富、多层次室内设计效果的产物。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方法。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能够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用三大构成法则。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4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农村中学的体育现状,班级学生人数,体育意识,器材的配备,师资的水平及太极拳的作用,来阐释在农村中学开设太极拳的必要性。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体育现状 太极拳 重要性 教学必要性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严重阻碍。

(一)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学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许多农村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它活动挪做他用,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在一个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这种状态算是好的,剩下这些兼职老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学校评优评先,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例如: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据调查:农村中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左右,有的学校连一快普通的垫子也没有,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

二、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太极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的精华,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够领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目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估计约有几千万人练习太极拳,且他们中大多数人因练拳而受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亚健康”人数大幅增加,“城市病”、“文明病”、“富贵病”、“运动缺乏症”等疾病不断增多,国人越来越需求行之有效的健康锻炼方式太极拳简便易学、又博大精深、乐趣无穷、祛病健身,会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快乐。

(一)太极拳具有健身养生功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最早提出健身长寿观念的拳种。太极拳以动作缓慢轻柔为主,比较容易入门。习练者一旦研习太极拳就会觉得太极拳有学不完的学问,有探讨不完的乐趣,可以终身受益。通过长期练习,可以达到祛病健身、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太极拳已成为我国传统医疗体育项目之一,它的练功方法主要是把人的意念、动作、呼吸三者融为一体,动作平静柔和,阴阳开合转换,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内外合一,完整一气,这对调解和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功能。太极拳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也能促进心理健康。在“意到身随”、“内外相合”、“松静自然”的意境和动作中,得到“身心皆修”的良好效果。久而习练之,能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并且有助于智力开发,使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都得到提高,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改变人的消极个性,使之成为沉稳、豁达、随和、乐观之人,健全人的性格,又能陶冶情操。常年坚持、持之以恒地习练太极拳,还能培养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精神。

(二)明显完美的健身性

太极拳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经络、俞穴、气血、导引、藏象等理论,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以气运身”,“以窍运身”,“气遍身躯”;通过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旋腰转背,螺旋缠绕,意想劲力传递,循经而动,劲贯窍穴,布流周身,通任督练带冲脉,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起到健身作用,即拳论所称的“若问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丹”。因此,它具有较大的医疗保健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现已成为我国医疗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三)独特的技击性

太极拳综合和吸收了明代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中医的经络学说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封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太极拳以“绷、履、挤、按、采、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技法,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战略思想,在套路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39-02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1,2]。近年来,创新药物的研制日益受到重视,对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增长。为此,本校药学院将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型通用药学人才,实现本科教育向创新基础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院各学科都在不断探索培养创新药学人才的途径[4-6]。《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是本教学团队于2004年开设的本科药学专业选修课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融合多学科,涉及的知识广,包括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方法、流程、法规,以及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等。我们并不是通过安排更多学时数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是在18学时的小型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新药研发为主线,将知识介绍和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为从事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生药、天然药化、药物分析、制剂和药事管理等。若详细讲述各方面的相关内容需要大量的学时数,可能会使学生重复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甚至会让有些学生感到课程繁重而却步。因此,我们在有限的18学时中,围绕中药新药研发,精心选择各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更注重介绍了解各领域的途径,提供各学科“接口”,便于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知识。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研究内容与方法,中药的现状与发展等三大部分。中药新药研发的相关政策法规较多,且不时更新。在课堂上,我们重点介绍《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以及中药新药申报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中药新药的类型、申报资料和流程的基本框架;同时分析近年注册分类的变动内容及原因,让学生体会我国中药新药的研究方向。其他的诸多法规,在课上仅指引学生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最新版法规,并强调在研发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法规的变动。中药新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本课程选择提纯工艺、制剂工艺、质量评价、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这几项重要的研发内容展开讲述。由于每一方面仅2学时,因此我们让学生在课上掌握核心环节,初步但较全面地了解传统和现代的方法;增加自学的内容,将各种方法、技术的具体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易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拓展;介绍相关的参考书,并让学生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中药的现状与发展部分是让学生了解和思考我国中药新药的现状以及研究与开发中药的策略。这部分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研讨主题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全面,而是根据中药的发展以及社会热点问题适时调整,在促进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展中药新药的使命感。

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内容多样,且学生层次不一,高、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单一的方法很难适用于所有内容与学生,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法在国内教育界颇受认可,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已逐步推广应用,但在具体课程中尚需摸索。我们根据这门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的设备,灵活运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该法是传统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学生可以直接、快速地掌握知识。我们主要应用该法介绍中药新药研发与申报的基本流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各研究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与重要方法,使学生,尤其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很快了解研发的概貌和重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提示学生可拓展的自学内容并介绍相关的参考文献。这样,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能够了解主线和重点,课后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据兴趣自主学习。此外,讲授法还用于介绍新药研发的实际经验,因为经验很难从书本中获得,是教师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积累。

2.案例教学法。现代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教学效果良好,因而逐渐推广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7,8]。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提出案例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扮演的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我们在讲授基础知识之后,常引入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比如在介绍完提取工艺的各种方法之后,给出一个不完全合理的提取工艺实例。多数学生通过回顾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能够找出工艺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并设计出新路线;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能联想到之前讲过的,甚至是课外获得的知识,延伸至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环境保护、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探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3.研讨教学法。该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经成为各国高校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9]。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互相研讨,最后教师补充并总结。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案例教学法类似,案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问题,但研讨法中的问题更宽泛,不局限于案例。

关于研讨主题,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案例,这在上一点案例教学法中已介绍;第二类是较具体的问题,如新版中药注册分类与上一版的改动之处及变动原因。这种主题的范围较窄,目标明确,学生查阅和整理文献比较容易,刚开始的研讨通常设计这类主题,让学生体会研讨的过程,但又不会感到漫无目标、无所适从;第三类是宽泛的主题,学生可以自行拟定具体题目,如增强我国中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学生可以自拟题为提高质量是我国中药产品走向国际的关键。这类主题只是定方向,具体目标不太明确,学生需要广泛阅读文献,缜密思考,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大。学生经过一两次前两类主题的研讨之后,我们设计这类主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创新药物的立题与设计至关重要。

学生研讨的形式也分为三种:一种是学生独立准备并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第二种是小组合作准备,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第三种是以所持的观点不同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形式研讨,学生从准备到课堂研讨的整个过程,自主探索、积极思维、相互学习,不仅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四、不断更新参考资料

全课程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授课。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生药、天然药物、药物分析、制剂和药事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且需紧跟政策法规,所以参考资料不是固定的教材,而是不断更新的书籍、文献、法规等。我们除了建议学生参看一些书籍和最新的文献外,还教给学生查阅和获得文献的方法,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使可以吸收新鲜知识,课程结束之后能够自主摄取新信息。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都有重要影响。刚开课的几年,我们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学生靠死记硬背课堂知识就可以应付考试,使得部分学生对拓展课外知识的热情不高。为此,我们将考核方式改为课堂交流讨论的表现情况(占40%)与课程论文(占60%)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讨论占部分成绩的驱动下,一些原来对讨论热情不高或因不善言辞而不愿发言的学生,也认真投入课前准备与课堂交流。虽然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是被考核压力所启发出来的,但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他们逐步体会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乐趣,逐渐增大胆量、敢于表达观点。全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研讨气氛活跃,迸发的观点更为全面、新颖。课程论文代替闭卷考试,可以综合展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创新思维的激发十分重要。

总之,本团队在10余年的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为目的,在教学内容、方法、教材和考核方式上不断改革,不仅“授之予鱼”,更注重“授之予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研究与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在余.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药学教育,2007,23(2).

[2]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叶德泳,朱依谆,侯爱君,毛华,常英.实施CHIPS教学探索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新途径[J].药学教育,2009,25(6).

[4]张伟.从LBL到PBL:《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5]卢懿,戚建平,汪亚勤,张奇志,方晓玲,吴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研究型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6]李炜,叶德泳,仇缀百,鹿文博.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药物设计学课程建设[J].药学教育,2011,27(1).

[7]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环境设计;线型;形式;分析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42-03

一、前言

在环境设计课程的方案设计阶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拿出一个设计方案,教师评价为“缺少形式”,重新修改。但是针对形式的修改意见多为改变设计对象本身的形象、增加或减少对象的某种元素、改变设计对象的轮廓造型等内容。学生对教师的修改建议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照着老师的意见修改就行了,具体为什么这样做,恐怕还是“闹不清楚”,等到下次方案设计时,相似的错误又要出现。要改变这种现状,不搞清楚“形式”是什么含义是不行的。但是什么是环境设计的“形式”呢,如何找寻环境设计的“形式”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使学生在自主设计阶段就有方法可寻呢,教师在这方面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线型要素与形式

在字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形”的解释为实体的样子;“式”的解释为物体外形的样子或特定的规格。因此我们可以归结出,“形式”的含义其实就是物体本来的外形或特定的样子。而在环境设计中,形式一词可以定义为“设计对象本身的形象”。笔者认为,“设计对象本身的形象”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物体的形状、附着在物体上的纹理以及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是物体本身的独特造型或者是其表面的轮廓。它是我们辨认、理解以及为某物体进行概念分类的一种基本手段。清晰的轮廓线能帮助我们将物体本身从背景之中分离出来。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表述,越是简单的轮廓越能帮助我们加强对物体本身形状的理解;而复杂的轮廓则增加了我们对物体形状理解的难度,但充满细节的美妙轮廓同时也增加了物体对人们的吸引力。

(二)物体上的纹理

物体上的纹理分为质感纹理以及花纹。质感纹理是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可视化的凹凸不平的沟纹。而物体的花纹则是指物体本身的颜色或明度的变化。本文探讨的纹理属于后者。它可以附着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也可以出现在粗糙的物体上。一般来说,物体上的纹理可以分为点、线、面三种形式。由于点、线从概念上来说是没有大小、宽度的,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点和线是指带有某种形状的类似点或线的面,而面的轮廓则是组成物体上纹理的重要部分。

(三)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

物体之间的组合可能来源于单个物体之间的再排列的方式,也可能来源于单个物体差别较大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在视觉上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各要素间彼此接近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可能在一个更加宏大的尺度上形成一个新的轮廓或形状,它要求各单元间彼此靠近,并且具有类似的视觉效果。它可以是集中式也可以是分散的,还可以将各种形状、各种尺寸以及各种方向的形体结合在其结构中。

三、线型要素的形式分析

(一)线型要素的形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无论“设计对象”的“形象”是物体的形状、物体的纹理还是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中的哪一种,其实都离不开“线”这种物体最基本的元素。“线”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对象的形式,因此对设计对象形式的讨论离不开对“线”的讨论。在此我们通过一张分析图(图1)来进行线型元素形式的讨论。

图中横竖两条线将图面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图面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线”的形式。其中左上图为矩形和等腰三角形,它代表了所有由直线段构成的规则几何图形,其它图形如菱形、等腰梯形等。左下图为圆形和螺旋曲线,它代表了所有由曲线构成的规则几何图形,其它如椭圆形、抛物线等。右上图和右下图则分别是由直线段组成的不规则图形和由曲线组成的不规则图形。

这四种图形基本囊括了环境设计中可以看到的所有“线”的基本形式。将图面横竖对折可以分成上下左右四个部分。图面的上半部分由直线线型组成,带有硬朗、简约、直率的视觉感受;而下半部分由曲线线型组成,带有柔美、细腻、圆润的视觉感受。图面的左边是由规则的几何图形组成,这种类型的图形在自然界中并不常见。矩形、等腰三角形等基本是由人类的抽象思维创造出来的,大自然中并不存在纯粹的矩形、等腰三角形。而圆形、螺旋线等曲线几何图形可以从日月的形象、螺壳的曲线中总结出来,但除此之外也非常少见。因此左侧的图面象征着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而图面的右边是由不规则的线段组成,类似石头上的裂缝、或是不规则的鹅卵石的轮廓,依赖于人类的感知能力,无论是直线段或是曲线段都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因此右侧的图面象征着人类的感性思维能力。

(二)线型要素的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幅图面之间有着非常巨大的形式差别,每一部分元素都存在着自己独特的形式感受,同时每张图与自己相邻的两个图面有着形式感受方面的共同属性。这就形成了四个单独的形式和四对相邻成组的形式。一个优秀的设计案例一般都是由一个单独的或一对成组的形式组成。单独的形式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这种形式易于使用者的理解,同时也便于施工,统一设计标准。但许多设计往往是由一对成组的形式来设计完成的。由于单独形式只与自己相邻的形式产生共性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设计中尽量避免使用四幅图面中的对角线搭配。也就是左上图面与右下图面或左下图面与右上图面的搭配方式。这样的搭配由于其线型方面的共性感受过于缺乏,因而给人形式感受不统一、不和谐的感觉。因此,由这种交叉搭配的方式形成的设计方案也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设计作品是设计师的思想感受与使用者之间搭建的桥梁,一个易于理解,能够产生共鸣的设计案例更加利于达到设计师的初衷,便于使用者明了设计师想表达的含义。而形式感受比较差的设计作品则无法达到同样的目的,混乱、难于理解、是这类设计作品通常带有的问题。

四、线型要素的形式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一)Habitat 67

这是一栋使用单一矩形元素(图1左上图)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住宅建筑。1967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举办了当年的世界博览会,当届博览会的主题之一是就人与住宅。建筑师Moshe Safdie在结构工程师August E.Komendant的帮助下用预制构件技术为Habitat 67创造出一个高密度的社区典范。这些不同的矩形住宅,看似随意布置,实际上是经过精心的设计,每套住宅都均衡的分配了采光和绿化,高低错落的布局保证了良好的视野和公平配置的屋顶花园。整栋建筑使用标准的矩形作为基本单元,通过对基本型之间的摆放方式的改变,衍生出丰富多彩的平面形式。这些经过基本形组合而成的形体,再一次进行了互相组合变化,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平面图案。但由于基本的矩形元素没有破坏,因此无论从立面看还是平面看都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建筑物上的细节比如窗洞、电梯井等依然大量采用矩形这一单一元素,经过不同大小关系的对比,空间形态呈现出丰富的样式。建筑在元素堆叠的过程中还刻意留下了许多处空白,而空白的基本轮廓也是矩形组成的,使得整栋建筑灵动而不呆板(图2)。

(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这是一栋使用直线几何图形和直线不规则图形(图1左上图和右上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建筑。东馆落成于1978年,由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东馆位于一块梯形地块中,附近建筑大多是古典风格的纪念性建筑。贝聿铭将地块用一条对角线进行切割,形成两个不同得三角形。一部分面积较大,呈等腰三角形,用于进行美术作品的展览。另一部分为直角三角形,作为行政区域和研究机构使用。两部分在形体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采用类似的线型元素,在形式感上依然非常统一。这栋建筑外形适应了不规则地块,满足了业主提出的许多特殊要求,妥善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成为了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图3)。

(三)柏林爱乐音乐厅

这是一个使用直线不规则图形(图1右上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室内设计。在这个案例中,德国设计师Hans Scharoun将整个建筑的室内与室外统一在一个非对称的帐篷风格的建筑中。1956年,Hans Scharoun提交的设计方案没有采用传统的长条形的音乐厅,而是将原来乐队和观众席隔开的表演区放在了观众席的正中间,整个场地好似是一个体育场一般,中间赛场外是一圈圈高起来的观众席。由于建筑本身强调听觉效果,顶棚上设置的反射声音的隔板形成了不规则多边形的形式感。因而整栋建筑都采用了复杂的不规则线型轮廓作为整个建筑的主题。音乐厅的前厅空间复杂、曲折,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摸不清门路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听众席也化整为零,好似一块块梯田一般,高低错落、方向不一。由此产生的效果是宏大的尺度配化解,呈现了亲切随和、轻松潇洒的气氛(图4)。

(四)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是一栋使用曲线不规则图形和直线不规则图形(图1右上图和右下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建筑。在这一建筑中,设计师FrankOwen Gehry将他的结构主义理念充分的运用到整栋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中。它由大量的不规则流线形多面体构成,上面覆盖了大约3.3万块多边形钛金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与它前面的河水相互呼应。虽然使用了大量的钢材,但是整栋建筑造型飘逸、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沉重。整栋建筑围绕一个中心轴旋转形成,室内的中庭创造出了以往任何直立空间所不具备的强悍冲击力,层层曲线旋转向上,而光则从玻璃顶棚倾泻下来,对观众心里产生巨大的震撼(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