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1
一、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传统的看法认为,女生适宜读文科,男生适宜读理科。这种旧观念对女生有很大影响,增加了女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也造成了女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如何让女生走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帮助女生提高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起很大的带动、示范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数学老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多介绍一些女科学家、女中学生的成功事迹,以此来感染激励学生。如我国妇科专家林巧稚、水利专家钱正英、物理学家谢希德、何泽慧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女科学家。又如从近几年的报道可知,一些重点学校女生数学考试考得好,理科考第一名或省理科状元女生所占比例也不少;当然自己工作的学校、所教的班级中也不乏有数学成绩好的女生。这些事实说明女性不仅能学好理科,而且还能取得杰出的成就。这些有成就的女性,她们都具有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多与她们接触谈心,帮助分析原因,指出目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这并不是智力因素,而在于自己的行为。即一方面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不对头,不重视理解和分析推理,习惯于死记硬背。通过说理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感,在他们的心理上引起共鸣,使她们处于“激发态”,有种跃跃欲试的势态。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培养她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及坚强的意志、毅力等在创造性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事实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更能为女生学习数学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女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男女智力的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这虽然为我们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我们还是不能否认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一般来说,女生由于有较强的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而偏向于形象思维类型,主要依靠表象间的类比和联想,富于想象力,但思维的灵活性不够,理解力较差。在思维方式上,女生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和细节,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较差。数学学习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理解力,所以要提高女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培养她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女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螺旋上升的渐进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注重抽象、严谨,违背了女生思维的特点,只会增加女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使女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以至于不喜欢数学这一学科,最终导致难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另外,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女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使女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有利于女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三、注重教师角色转换,加强女生学习指导
社会学家认为,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的社会化又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人生活在社会中,在实现自身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总是要受到自身以外的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人的早期成长阶段,外在因素对人身心发展影响占主导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初中女生喜欢不喜欢数学,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与引导学习能力有极大关系。
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紧跟数学发展的最新形势,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改进教学实践,使自身素质逐步提高并向高层次发展。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承认每个女生都能学会数学,给所有女生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等机会,并能根据初中女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为每个女生寻找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向每个学生提出更高更广博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师在数学概念、原理和技能等方面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要及时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进行反思。再次,教师要创造艺术的和有效的方法面对教学挑战,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关心学生、教学热情、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能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艺体生;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60-01
高中艺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础比别人要差,受到的挫折相对其他学生来说更大,他们背负着双重高考压力:文化成绩+艺术科成绩。在艺体生中,一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基础应该还可以,可到了高中以后,他们一时很不适应高中数学在思维上的转变和跳跃,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此外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看热闹,不参与思考,听不出“门道”。课后不复习,练习也不做。课堂上,对要点没有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解题没有章法,根本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缺乏自主性、自觉性,不能认真地持之以恒地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与情绪波动、厌学有关。因此我们老师应摸准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艺体生的特点是思想观念前卫,凡事走在前例,他们喜欢刘翔、姚明、周杰伦、刘亦菲、。作为他们的老师,思想必须紧紧跟上他们的节拍,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获取现代最快的资讯,思想要与年轻人靠近,做到他们讲的你懂,他们欣赏的你认同,他们热爱的你了解。而不是老气横秋,讲师道尊严,板着面孔吼。只有学生们对你有认同感,从而喜欢你而喜欢你上的数学课。所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让他们学好数学的一个前提。
二、降低起点分层次教学
好多同学基础太差,高考时,关键是让学生拿到基础题目的分数,每次讲课都要降低起点,先把用到的知识领学生回顾,然后再开始复习新内容。在学案的编写上分几个层次,明确要求学生哪些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做完基础题可以再做提纲上的哪些题。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还有选做题,若还有极个别“吃不饱”的可以自己看复习材料或找老师要题做。例如不等式的解法这是中学数学中较复杂的内容之一,并且与函数相结合,有的系数是参数比较抽象,因此我采用了层层递进法:先从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到一元二次不等式,再到指数、对数、分式不等式,最后才到含参数不等式。
三、重点问题重复强化训练
想让艺体特长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数学是不可能的,基础差,时间少是现实,要让学生在数学高考中重点在选择,填空和前两个解答题中得分。所以就得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地方,而对于他们来说讲一遍效果很差,所以就多研究高考,在重点部分多重复多下功夫,直到大部分同学掌握,一点一点突破。特别像三角函数,数列,这些高考题型比较固定的题目,要经常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通过做最近几年的高考题让学生练习,同时也增强学生的信心。
四、边讲边练分割教学
在讲课时我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先讲一部分,接着进行训练巩固,再讲一部分再进行训练巩固,交叉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好多学生上课走神或听的挺明白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例如“直线和平面”这一章的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在复习时我反复梳理知识系统,力求每位学生掌握每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每个判断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和结论。
五、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以主动作业为主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随时查缺补漏
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3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策略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手段,它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化整为零,课堂不再是教师满堂灌的场所,而是学生展示自己思想和成果的平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首先,研究学生。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年龄尚小,心智尚待进一步发展,在心理上大多数学生是害怕教师的,在课堂上不敢大声讲话,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是闷在心里。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尊重是学生开口说话的关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其次,改变自己。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就是课堂权威。而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位置的变化,使教师使命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只注重结果到现在的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教师只有接受新的使命,从观念到行动彻底改变,把教与学辩证统一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情境设置。有效的情境设置是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更深的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实践
(一)将全班60名学生按学习水平、优差搭配每6个同学组成一组,确定一人担任组长。
(二)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情况和学科优势,经小组共同商议,分配任务。
(三)这几个组分别让几个任课老师各负责一组,进一步划大班为小班,承包给各个老师,并要求每个组每周交一份学习时间计划表,如什么时间段预习哪个学科,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巩固等等。
(四)为了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我将桌椅拉成小组形式,方便学生讨论,不管他们得出的结论如何都会给予积极的评价。
(五)要求每组学完一章新知识后,画出思维导图来总结,学习效果很好。
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案例: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1《1.3.2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定义,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蝴蝶的图片,一幅是中国移动的标志,
问题1: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样的对称性?
小组1:蝴蝶是轴对称图形,中国移动的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
问题2:你还能举出其它这样的图形吗?
小组2:能,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雪花中心对称图形。
问题3:请你画出函数y=x2,y=x的图像,并填写下表(ppt展示)观察自变量x与函数值y有什么特点?(课堂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后,回答)
小组3:上黑板板演作图,并填写表格。
小组4:通过图像我发现函数y=x2它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函数y=x是关于原点对称。
小组5:(补充)通过填表我发现函数y=x2当自变量取互为相反的数时,相应函数值相同;函数y=x当自变量取互为相反的数时,函数值也互为相反。
老师评价总结:同学们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称函数y=x2为偶函数,函数y=x为奇函数。
问题4:同学们能总结出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吗?(课堂上各个小组开始讨论,回答,教师做点评。)
点评:判断函数奇偶性:首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其次判断若f(-x)=f(x),则函数是偶函数;若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例题讲解: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课堂练习:课本P35页练习1,2题
课后作业:导学案。
教学反思:新课改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对于问题的设置,由简单层层深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达到人人都参与小组活动的讨论中,从而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本质。
三、合作学习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实践,我们班的学生变得活跃了,自信心增加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不仅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与人相处,他们将会收益终身。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数学科被选到好班去读,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虽然累些,但看着这样的结果,我们都笑了。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注重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为共同的学习目标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既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善于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在讨论中受到启发,这样每个人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兰著.合作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数学知识 学习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物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数学的分析。而掌握物理知识所需的技能更离不开数学涉及的方法、思维与技能。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教学技能的体现。本文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选用典型习题使学生掌握相应数学技能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常用数学知识有解方程(其中常见的有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多元一次方程组,极个别情况下可能涉及解一元多次方程如用开普勒定律求解轨道半径、特殊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图像的识别与分析,矢量计算,三角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立体几何等。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不能很熟练地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物理问题的求解中,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相应数学技能培养上,待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时再回归到分析与求解物理问题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每出现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新数学技能时,首先要有培养学生习得这种技能的意识和决心,其次选择侧重体现该技能的典型例题,反复练习。只有在初期做好铺垫,才有可能扫除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分析物理问题所遇到的数学障碍。
二、渗透物理概念与规律表达多借助数学知识的思想,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程度
物理知识中的很多概念和规律都是用数学知识表达的。如高中物理中许多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注重总结并反复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这一类物理量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果高一阶段学生还认为a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而且反复纠正也无济于事,那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内涵。当初次认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相信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磁通量变化量、时间无关。那么学生对于这类数学知识表达的物理问题就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了。
值得注意的是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物理问题并不是纯粹的数学问题,它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比如y=kx,如果没有限定,x可取全体实数,可是如果将该函数套入胡克定律中分析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x就不能取全体实数。诸如此类的例子在高中物理中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总结与强调。
三、运用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无疑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用已有的数学逻辑思维去学习和分析物理问题。例如在分析物理问题时经常要列方程求解,那么是列一个方程还是列方程组?如何列?这是大多说学生分析时感到困难重重的问题。而如果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渗透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并设法建立它们之间关系的思想,那么经过长期的培养与实践,学生对于这种思想就能逐渐掌握了。
四、借助几何图形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在理解与分析许多物理问题时,如果紧靠大脑想象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很难理解,但如果借助适当的图形,就能大大减轻学生仅凭想象理解的困难。比如右图所示的力学问题、如果学生紧靠大脑想象来求解该光滑斜面上已知质量的小球所受的支持力大小,是困难的。但如果先做受力分析图再求解(右图下),那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勤于作图的习惯,用形象图形降低分析抽象物理问题的难度。这种方法在解决力学问题、运动学问题乃至能量问题中都是常常用到的。
五、渗透用数学分析推导与使用物理公式的思想
公式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根据和基础。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公式,好多同学在记忆公式时要么记不住、要么记错、要么张冠李戴,而记住的同学在应用时也往往由于未掌握公式的适用范围而漏洞百出。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物理中的这一难题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其实除去基本的概念与定理规律涉及到的公式,许多常用公式都是可以通过推导得到的。学生无需记忆这些推导公式,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生逐渐体会到物理学习的方法,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比如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规律的表达式有很多,但只有三个是最基本的,而这三个式子中v2-v02=2as也是由其它两式联立推导出的。可是在学习中学生记了这三个式子,却又额外记忆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表达式。到平抛中又重新记其速度与位移的表达式,好像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联系,这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用基本公式推导变形式的习惯。
但在教学中也应注意推导式与原始表达式的差异,并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这种意识。比如P=FV是用W=FS和S=Vt联合推导出的,但当力与速度不共线时、力是变力时就不能直接用此式求解功率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方法、强调关键点并努力使学生习得这样的学习方法与态度,那么众多的物理公式对学生而言就不再千头万绪无法梳理了。
以上是本人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心得。对于物理教师而言,认识到数学知识、技能乃至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容易的,但如何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学到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学习物理知识,并不断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方法是不容易的。虽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有效方法,但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信心、勇气与恒心的支撑。唯有坚定信念支撑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方法固然重要,但信念更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王怀琴.略论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41)
[2]张盈知.浅谈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3]刘明忠.数学知识在2011年高考物理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2(05)
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5
关键词:心理变化;课堂氛围;主体地位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大多数高中生都已成年,但极少与社会环境联系,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与生理变化明显,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波动,又因为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动力,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被学习”,基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发现和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特征,要做学生的心理导师,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的这种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有学习数学的动力,通过课堂上的每一秒努力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若有学数学的动力,那么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好数学,譬如听从教师的领导与安排,在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教师的做法有着直接的联系,数学老师不应该对课堂教学敷衍了事,这样不仅让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也使数学教学的效率降低。因此,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譬如在讲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可以学生的橡皮、桌子以及牙杯等常见的生活物品举例,橡皮和桌子可以代表长方体,而牙杯可以代表圆柱体。除此之外,女生玩的排球可以代表球体,这些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会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感到亲切,因此学生会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在潜意识中认为我们无法离开数学而生活,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开始主动学习数学。
二、鼓励学生,营造公平、和睦的课堂氛围
高中教师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万不能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一定要带头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那张认可的笑脸、那真诚的赞扬,对学生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赞扬、鼓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自信,从而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领导式的老师不再盛行,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必须平等地对待学生,营造公平、和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好感,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人说:“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赞扬,而是赞扬让学生更聪明。”因此,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赞扬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对学生采取赞扬和鼓励的教育方法,因为赞扬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灵丹妙药,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在课堂上赞扬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如今社会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是塑造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阶段,也会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极大的好处。“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是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不仅是课堂的领导者,更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安排,几乎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学生对数学课常常缺乏热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是“被学习”,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学生要主动去学习,做数学课堂的领导者,而老师则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一定要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营造公平、和睦的课堂氛围,多赞扬、鼓励学生,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科学地布置作业,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高中如何学习数学范文6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爱引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对某位老师的情感越深,就越爱听他的课,即“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就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增强自信.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并注意及时表扬,从而提高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对现实,切忌责备求全.对于有些问题,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时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自以为课上的不错,但从学生课后反馈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一味的埋怨学生笨,理解能力差,学习不认真.但是,若站在学生立场上,教师可反思一下,是否自己的教法不适合学生,或者知识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不至于责备学生,嫌弃学生,而自觉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会体会教师的亲切,愿意接近教师,喜欢学习数学.
2. 向学生展示数学美,以美激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不少学生眼里,数学是抽象、乏味、单调的代名词,只是苦于考试,而不得不学习数学.其实数学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挖掘.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张奠宙先生建议可以从四个层次进行:美观、美好、美妙、完美,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挖掘以及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借助余弦定理,实现边与角的和谐统一,正是数学美的一种体现.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都需要通过消除差异,达到和谐统一来打开思路,使之获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充分发掘数学史,以情增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对数学史,数学文化等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是人们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取得的,甚至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逐步趋于完善的.在这些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其历史联系起来,无疑会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非常有趣”,这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从引入“贾宪——杨辉三角”的历史着手.用电脑展示贾宪三角图、朱世杰的古法七乘方图、帕斯卡三角图.教师介绍杨辉三角的简史: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961年)记载并保存了“贾宪三角”,故称杨辉三角.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1303年)扩充了“贾宪三角”成“古法七乘方图”.在欧洲直到1623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3岁时发现了“帕斯卡三角”.通过相关历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造欲望.然后教师利用“杨辉三角”来引导研究二项式系数的一些性质如:
(1) 对称性.即Crn=Cn-rn
(2) 递归性.即Cmn+Cm-1n=Cmn+1.
(3) 幂指数是偶数,中间一项二项式的系数最大;幂指数是奇数,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的系数最大.
点评:通过“杨辉三角形”的介绍,向学生提供了认识中华民族数学传统的机会,增加民族自豪感,在这样的氛围浓厚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大大提高了.
4. 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标准》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现实世界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进行《排列组合》的教学中,让学生解决目前连云港市电话号码升8位后,可以容纳多少门电话(号码首位为8)?
其次,在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进而尝试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从包裹重量与邮资,出租车路程与收费等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分段函数模型,并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还可以给学生介绍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线性规划知识可以解决营养配餐、产品生产、人员配置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收集数学应用的情境和实例,逐步发展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再,从而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5 改进教学行为,以趣养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严重脱钩,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上课听不懂,课后不会做,学生也就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尽量降低教学起点,对于教材中的偏难知识点可以少讲或省去不讲.比如必修1中的《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虽然新课程比较重视应用问题,强调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多学生连读懂题意都困难,更不用说去建立数学模型,如果过分强调这一块内容,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本节内容宜简化处理.
(2)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所以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设定合理的探究目标,循序渐进,只有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学而不厌,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各有所长,要做到有机结合.在有些知识点上我们可以编一些口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在进行向量减法的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口诀:“同起点,方向向被减”,虽然这些口诀可能逻辑性、严谨性不高,但有助于学生的解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