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艺术的发展

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 电影艺术 原则

引言

所谓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服务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小说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植入式广告与媒体相融合,身着艺术的隐身服,相比较传统的广告形式,更加具有隐蔽性,因此植入式广告又称作“嵌入式广告”、“隐性广告”或“软性广告”。

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这一转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广告形式越来越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人的生活,产品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广告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面对如今媒体市场化,广告与影视媒介联姻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广告主无法忽略影视媒介受众面广、传播方式活跃的这一渠道。影视媒介也不会放弃来自广告赞助这一巨大利润,因此植入式广告与影视媒介的联手便成为一种必然。

一、电影、广告,谁成就了谁

从广告与电影融合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他们必须不断磨合,寻找对方的优势,发挥自身的长处,然后各自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植入式广告首先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不可忽略的资金支持,又是电影票房以外的额外收入,因此植入式广告的出现又意味着电影的营销完全打破了“以单一票房为主”的模式。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就点燃了中国这种“随片广告”的导火索。但真正被广大观众所关注应该是从2000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开始,中国银行的广告被印在主人公的车身上.随着情节的发展多次出现在影片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丰厚的利润让广告投资人与影片制作人尝到甜头的时候,国内商业大片中便频频可见植入式广告的身影。继而是《一声叹息》中欧陆经典、吉通卡的植入,《手机》中对摩托罗拉和宝马车等的植入,而做得比较成功的典范应该是2004年上映的《天下无贼》,为该片全程提供赞助的商家就有12家,其总广告收入就达4000万元,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天下无贼》的投资金额大约是3500万元,仅12家商家就已经为其收回投资,这为影片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在很大成大程度上灵活了电影市场。

与此同时,植入式广告在电影运用中同样收益匪浅。

与传统的广告相比较,首先,植入式广告具有了其独特的优势,它是一种主动的、渗透性广告形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比直白的硬性广告效果更能达到商家的传播目的。

在现代社会里,广告信息的爆炸和广告同质化现象日益加剧,消费者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广告,使得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再加上某些广告制作水平低,更是丧失了了消费者的兴趣。如此恶性循环,消费者早就学会了对广告的逃避.观众手里的遥控器成为传统广告收视率的杀手,显性广告的关注度越来越小,其宣传效果也就降低了。而影视传媒这门载体要求植入式广告必须与影视产业捆绑式销售,广告与影视内容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在观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产品和品牌展现给他们,进而达到了其预期的效果。

其次,植入式广告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了品牌形象,并为商家带来了直接的销售利润。

传统的广告,大部分是对其产品做一个详细的介绍,然而对产品本身的宣传,是属于一种低水平的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植入式广告恰恰是利用了电影这一优势,跳出了直自诉求的模式,将品牌置身于时尚元素当中,这样不但利用了影片的明星效应,争取到了销费者的认同或好感,而且相比较传统的广告,还降低了资金的投入。由此可见,这种隐性广告于广告业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新途径。在树立其品牌的同时,也会带来最直接地销售利润。据统计“1982年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外星人》,使‘里斯’巧克力豆销售量跃升65个百分点,《007之黄金眼》使宝马汽车公司多卖出了价值2.4亿美元的汽车,《玩具总动员》中的‘土豆先生’使这一款玩具的销售上升了4500个百分点,而《黑客帝国》使凯迪拉克重新成为时尚话题……”

因此,成功的植入式广告的运作与影视的结合,是一种真正的双赢关系。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起步比较晚,但又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市场,在快速发展中必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对于电影与植入式广告的融合与互动。有几个原则必须注意,才能确保这种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利于双方的发展。

二、电影与植入式广告须遵循的原则

(一)电影与广告产品的双向选择要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植入式广告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广告,是因为它的出现是伴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展现给观众的,观众是从一个没有任何戒心的情况下悄然接受的,如果硬性套入,仅为植入而植入的话,就会给影片造成一个很明显的广告痕迹,尤其是那种完全和剧情、环境不沾边的广告。由此可见,并不是任何形式的电影都可以加入广告元素。不同类型的电影所需要互动的广告产品也是不同的。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重现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是大部分影片所追求的,如果产品的植入,与影片规定情境相差甚远,不具有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不但消减了电影的艺术性,其产品还会给观众心理上造成逆反情绪,适得其反。因此,若要使电影情节与广告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这就需要制片人和赞助商之间的精诚合作了。如影片《手机》,这部电影题材本身就有与企业进行商业合作的空间,在电影中摩托罗拉商务手机的植入就做的很贴切,手机作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影片中出现,起到推动剧情的发展作用,这样既给了产品足够的上镜时间,又让观众觉得理所当然。

(二)产品不能超越电影艺术

植入式广告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广告形式,只不过它的载体是随着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形式而出现,它所达到的效果相对于显性广告而言,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是随影视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出现的,谁也不能要求自己的产品凌驾于影片之上,它必须符合剧情,服务于情节,服务于人物,并且与规定情境相一致。在影片《天下无贼》中,有部分广告还是颇具有争议性的,如影片中出现宝马车就要撞上大货车时,喷有“长城油”字样的货车车体以不同角度,多次夸张地出现在屏幕上,这与情节的关系并不大,产品的宣传做的就比较生硬了,这样最容易打破故事的整体性,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假如这样的广告多了,观众会发现自己此刻在欣赏一个拉长的广告片断,由于影片制作人为广告而广告,放弃自己原则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影片的艺术性。

(三)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植入方式

事实证明,很多植入式广告的确让广告主和电影制作人获利颇丰,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产品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的原因不只是由植入式广告这种独特的形式所决定。还与产品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关系。

在电影中,由于受到电影剧情的局限,很多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因此对于一些在市场上还不成熟的产品,由于在电影中不能对其产品展开详细的介绍。仅靠一两次“露脸”,哪怕影片最后的票房很高,但产品最后的效果也不过是“悄无声息”,根本达不到“润物”的效果。而对于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来说意义就不同了,再一次的植入是为了强化产品的品牌。因此,对于那些新兴产品或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在投入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它出现的形式和植入后的效果。对于此类产品最好的办法,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植入式广告宣传为辅,连续传播、全面提升为主的营销策略。产品不但以植入的方式出现在影片中,还要继续与公共活动、宣传发行等进行二次合作,借影视之力作一个连锁后期宣传。如此传播,才能将产品放在一个完整的传播链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皮影艺术;皮影动画;数字动画;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47-01

皮影戏又叫做灯影戏,最早诞生于西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皮影戏最形象的诠释。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皮影艺术自身也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以皮影艺术作为载体的皮影动画,可以说皮影动画的出现摆脱了皮影艺术的一些自身限制,无形中也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艺术形式。皮影动画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一)1957~1965年是中国皮影动画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几部吸取了皮影表现技法的动画片问世,如《张飞审瓜》、《人参娃娃》、《桥》、《金色的海螺》、《渔童》、《狐狸送葡萄》等,皮影动画从中国的传统皮影艺术中吸取了精华,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的传统艺术性。

(二)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中国皮影动画在开拓中转折,发展出现瓶颈。90年代以来,电脑动画成为了动画业的主导潮流,在这种冲击下,出现了运用电脑、数字技术制作皮影动画的趋势。2006年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创作的皮影动画《桃花源记》获得了TBS数字作品大赛的最优秀奖和2006年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大奖,这部短片通过数字手段,将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运用在3D技术平台上,既有民族文化特征,又充分体现着高科技的时代气息。

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如何将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完美的结合,制作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时代信息的皮影动画,我们必须依靠高科技的手段,因为,现达的数字动画技术为皮影艺术、皮影动画提供了灵活的表现手法。

(一)二维皮影动画的模拟效果

二维动画是在二维空间中绘制的一些平面活动的图画,是对手工传统动画的一个很大的改进。通过编辑关键帧部分,计算机会自动生成中间帧,给画面上色,产生特技效果,并且能实现画面与声音的同步。

(二)三维皮影动画的渲染效果

三维动画具有特殊的质感和立体感。在制作方面更加自动化,绑定骨骼后中间动画可以在电脑中直接生成,节省不少时间和人力。

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皮影艺术当中既能真实的再现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上也更加方便,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随时修改,更重要的是,在皮影中可以加入一些现代的传统,比如蒙太奇的手法等等。通过数字技术制作的皮影动画更加容易传播,比如通过互联网,电视等,让更多的人知道皮影,使其广泛传播。但是,数字技术在运用到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必须有,取舍,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既传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发展了当代动画。这也为我们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新的艺术形式,但是,我们只是借助于更容易把皮影艺术以及皮影动画的媒介,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最终是将皮影这门艺术流传下去,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因为皮影艺术也对于当代数字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皮影艺术用于当代动画中,不仅丰富了电脑动画的内容,而且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数字化的时代,制作皮影动画,把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与现代的数字电脑动画技术相结合,两者结合并有一个新的平台发展,使得皮影动画的发展更有生机。

(二)皮影艺术使新式动画人才增强了艺术修养。这个传统的艺术在近代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数字化皮影动画的问世,赋予了皮影艺术新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新式动画人才更好的学习传统的皮影艺术,让传统艺术在人才的交流中传递下来更好的应用到现代的电脑动画中去,让皮影艺术符合新时代人的审美观念,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现在国家也对皮影艺术越来越重视,2006年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在努力的为皮影艺术找到一条适合且长久的路,所以,将皮影艺术与数字动画相结合,不仅能使现有的传统皮影艺术重见光明,而且也能在皮影艺术中加入各种各样的现代元素,使它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相信皮影艺术这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动画为载体,借助数字技术,在未来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子森.皮影戏[N].生活日报,2007,11,21,(4).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3D动画技术;影视艺术;发展

1导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影视动画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影视动画的质量和效果,影视动画制作者对二维技术和三维技术的运用更加频繁。年来3D动画技术广泛应用于影视创作中,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使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三维动画的基本概述

所谓三维动画,又称为3D动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立体图形,从而形成3D状态的动画效果。三维动画的制作要比二维动画更加复杂,需要通过应用特定的工作工具和平台来完成三维动画的制作,还需要以XYZ坐标轴为基础构建数字空间,通过建立数字模型的方式来制作三维动画。常用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主要包括Sofitmage、XSI以及3Dmax等,三维动画的制作除了需要这些软件外,还需要运用渲染技术来处理二维动画的部分手绘效果。三维动画技术的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制作人员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制作出来的作品可以反复修改,质量要求更容易控制,从而提高了影视动画作品的质量;第二,能够完成现实中不能完成的镜头,特别是场景,而且其制作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约束,尤其是实拍成本过高的场景或镜头都可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进行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第三,对于现实中无法重现的或者是实拍带有危险性的镜头都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技术来完成,从而不仅解决了制作问题,还对所要表现的作品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②但是三维动画技术在制作影视动画时,其制作成本也会随着制作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所要求的真实程度而呈指数增长趋势。

4 3D动画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范围

4.1剧本讨论

制作一部3D影片,必须根据导演及剧情的实际作出合理的策划,积极寻求导演的主要诉求点,并及时与3D制作师沟通,充分准备需要的3D技术及设备,以便呈现出导演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情节,保证电影剧本顺利通过。例如,3D电影《阿凡达》,如果在15年前构思出影片情节,却没有技术能够实现构想。随着欧克斯软件的诞生,《阿凡达》很快被搬上了银幕,获得了一众好评。其实,从构思开始,3D电影就已经和3D技术挂钩了。要拍摄更好的作品,就需要导演与3D制作师进行密切的沟通,更深入地了解该技术,才能更好地使用该技术表现画面。

4.2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以剧本为依据,绘制、设定影片角色、道具及二维场景、风格色调、节奏情绪等;制作分镜故事版,即根据文字剧本制作实际分镜头,绘制二维场景建筑,解释、讲述镜头运动及情节等。通常来说,该阶段主要是采取二维技术手段,给三维制作提供参照。

4.3 3D场景建立

建立3D场景的方法包括:第一,3D建模软件,其工作量相对较大,而构建的场景真实性与实际拍摄相差甚远;第二,3D追踪技术,即还原摄像机拍摄的真实场景至软件中,然后构建一个更加真实的3D虚拟场景模型;第三,3D摄影技术,在实景拍摄中应用该技术,能够为制作具有3D视觉效果的画面奠定良好基础。

5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5.1技术视角的美学构建

艺术性与技术性是现代电影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现代电影的迅速发展,并成为社会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媒介,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更新功不可没。上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的进步给媒体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类对科技的探索与应用达到了新的高点。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数字技术对电影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特效手段的层次,并不断挑战以艺术为主要特质的电影舞台。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影类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制约着动画产业的兴衰。当前,3D数字技术就如砸在动画创作者头上的“苹果”,给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插上了技术的翅膀,给动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5.2虚拟现实场景的制作

虚拟场景的制作,让影视动画增添了很多的视觉表现手法。制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三维动画技术使场景设计更具真实性。例如《西游记》中通过制作一个虚拟的天庭场景,将现实中拍摄到的人物活动与天庭场景进行数字化的融合,创造出逼真且立体感超强的场景效果,特别是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场景设计,使得整个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虚拟现实场景,不仅使得影视动画更具观赏性,同时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5.33D捕捉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

动作捕捉技术能够将人物的表情动作细腻、真实地展现出来。3D影片《阿凡达》通过这一技术,真实地再现了演员的每个神情动作,尽管该片中也不乏演员真人表演的场景,但仍不可忽视其中占据绝大部分的CG角色,所以影片必须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然而,该片在拍摄中大量使用动作捕捉技术无疑是对演员表演技巧的一大挑战。动作捕捉摄影棚里通常是空无一物的,为此演员必须面对空气进行无实物表演,也要在剧情需要时表达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和感觉。可以说,这是对演员表演功底和想象力最严格的考验,演员必须设身处地去感受身处热带雨林的情景,并配合做出与场景相符合的动作表情,以便动作捕捉器更好地捕捉细微的眼神变化和肌肉抽动,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才会更加真实,超过既往用道具搭建的相关虚拟场景的拍摄效果。《阿凡达》的制作纪录片指出,动作捕捉摄影棚内四周分布的数字摄影机高达140个,且拍摄过程中,演员在表演所需动作时需要穿上布满捕捉点的紧身衣,然后通过对摄影棚现场ED灯打出的近红外线谱反射追踪,再将捕捉数据传输到系统中,整体分析演员动作与光谱反射,从而获得相应的立体模型,呈现出更真实的运动效果。

5.4形式多样化

3D动画技术的创作内容较为灵活。由于受到拍摄技术的限制以及拍摄内容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画面都可以通过摄像机直接拍摄获得,3D动画技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大楼玻璃粉碎、人物高空坠落以及交通事故等场景,直接拍摄的难度比较大,通过3D动画制作就可以展现这些场景,使影视剧中的故事环境和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丰富。3D动画技术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在后期制作中运用3D动画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特效镜头,将拍摄不到的或者不好拍摄的画面逼真地制作出来,甚至可以在影片中适当加入动画元素,丰富影视艺术的表现力。3D动画技术所创作出的光影形象和奇特的世界,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3D动画及其美学建构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体系,其不仅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在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中,应该将最新的三维动画技术与创新的创意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大众,这是现代影视动画不断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参考文献:

[1]绪言,宋东.影视动画中二维与三维技术的结合[J].视听,2017,(01):216.

[2]黄亮.浅谈3D动画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发展[J].当代电视,2017,(01):82+71.

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数字电视;市场推广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引言

电视,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电视节目具有沟通信息、传播文化、引导舆论的作用,电视业,已经是强有力的传媒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文化被电视业越来越紧密地拉拢在一起,数字电视的出现,更加增强了这种作用。因此,电视的数字化,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必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什么是数字电视?关于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通常认为,使用数字技术对图像或声音等信号做编辑、压缩、存储处理,通过专门设备实时播出,供用户接受、观看的电视系统。

广电总局在2003年5月,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将推广过渡时间定为四个阶段,现在已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的过渡任务,第四阶段的过渡任务正在进行,届时,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据中国广电总局统计,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2.24亿户,据国内权威研究公司格兰研究统计,截止2014年4月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以达1.66亿户。

二、数字电视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电视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我国电视数字化过渡工作已经步入中后期,一些在发展增长期被掩盖的问题也逐步被暴露,在个别地区甚至表现得相对集中,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价格涨幅过大与重复收费。较之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的技术含量与使用质量明显高了一个层次,涨价也是应该的,但是,收视维护费的涨幅普遍增加了1倍还多,另外,机顶盒不是按照用户进行配置,而是按照电视机配置的,对于家中有多台电视机的用户而言,必须重复购买机顶盒,按机顶盒数量缴纳收视维护费。对运营商而言,维护成本并没有明显增加,对用户个体而言,负担比例成倍增长。

2.机顶盒销售涉嫌垄断。机顶盒是电视实现数字化的关键,机顶盒仿佛成为了控制数字化运营的“钥匙”,目前只能由广电部门独家经营,否则无法顺利入网。与市场上没有加密的机顶盒相比,价钱明显偏贵。与无线移动通讯业务相比,涉嫌垄断经营。古今中外的垄断事例告诉我们,垄断只能取一时之利,不能取长久之利。

3.数字电视的优势不明显。对广大普通电视用户而言,数字电视除了图像略显清晰以外,仿佛并没有更加明显的技术优势。传统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观看需求,数字电视并没有表现出如同电脑网络那样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4.数字电视的宣传力度不强。在市场运营方面,数字电视的运营市场完全被政府部门完全控制,其它资本不能进入,不能从中获取利益,自然不会热心参与。政府方面,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只是下达文件,具体的经营交给改制不彻底的广电网络公司,作为集事业、企业特点为一体的广电网络公司,在市场宣传和运营方面并不占据优势,由此造成广大用户并不能深刻认识到数字电视的应用优势。

三、数字电视的市场运营策略

由此可知,虽然我国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都是以政府法令为推行力量而实现的,并不是市场自身发展的结果。在覆盖面具备了相当基础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数字电视市场健康发展。具体的运营策略有以下几条:

1.降低机顶盒费用。打破机顶盒的垄断经营权,放开机顶盒的生产制造标准,建立完整的生产、销售、维修、准入的产业链,就像无线通讯行业一样,手机有多种品牌,凡是符合准入标准的,取得准入资格的都可以使用无线通讯信号,无线通讯运营商并不承担设备的生产制造。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专业公司的特长,联合相关产业单位,一同发展壮大数字电视市场。

2.丰富和拓展电视内容。数字电视为了达到更加吸引人的效果,不能只满足于清晰度的提高,更应该在使用功能方面深入开发。①与网络电视合作,提供更多的时效性强的电视节目,吸引更多的用户。②开发用户对电视节目的控制能力,在存储、快进、快退、暂停等功能性操作方面提升使用功能,突出数字技术的优势。

3.发展有地域特点的数字电视市场。一个开放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市场,才是一个能够发展壮大的市场,对于数字电视来说,在以新代旧的过程中,对内,要强化技术革新和节目内容,对外,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地方市场的力量。在电视数字化过渡任务的第四阶段,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发展推广的力度。①结合国家政策,给予购买和使用数字电视的用户一定的补贴与优惠,吸引更多的居民使用数字电视。②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立足数字电视这个平台,鼓励商家投入,发展相关的产业,建设本地区的“五通”项目,间接促进刺激本地区经济增长。

4.改变销售模式,促进市场发展。数字电视的服务对象是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只一点必须明确。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与设备,都是为广大电视用户服务的。因此,必须突破狭隘的经营思路,打破以经营商为重的观念,树立以电视用户为重的观念。具体措施包括:①细分市场用户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在个人客户、集团客户、公共服务客户三大客户类别之中对产品进行优化、制定和推广。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确保电视信号、网络速度、机顶盒质量、网线安全等的正常应用,打消客户的疑惑和抵触情绪。③使用一些合理的促销手段,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用户选择数字电视。

四、结论

总之,开放数字电视硬件设备的运营权,拓宽数字电视节目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开发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用功能,制定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促销优惠,可以有效促进数字电视市场的推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莎莉.浅谈数字电视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科学时代,2014(3).

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5

【关 键 词】 创新意识;问题;思考;归纳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现代数学的教与学,应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当作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必须有问题,没有问题就学不好数学。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拓展应用中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等。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从学生入学起,我们就应该着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且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不能以教师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否则,就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僵化住学生的思维。只有长期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如教师从小学一年级十以内加减法教学时,就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那么等到小学高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就可以大胆地、无所顾忌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以上面提到的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例。出示情境图:一副中国象棋,标价12元;一副围棋,标价15元。一顾客说,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这时,你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会通过仔细观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过去老师引导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经验。如过去他们也许碰到过买一副中国象棋和一副围棋的数学题;也许碰到过买一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的数学题;也许碰到过买3副中国象棋的数学题;也许碰到过买4副围棋的数学题等等。结合实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会发现和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他买3副中国象棋需多少元?他买4副围棋需多少元?他一共要付多少元?他买4副围棋比买3副中国象棋多付多少元?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当中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不会思考,也就没有创新。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自己探究真理所在。

怎样才能做到独立思考、学会思考呢?第一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够从某一点出发,联想到许多相关联的事物。第二要具有自学能力,教师始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探究。第三要敢于质疑,不要害怕问问题,更不要被书本的权威吓倒。第四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要随大流、人云亦云。第五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等等。

这种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种独到的见解告诉我们他已学会了思考;这种独到的见解就是一种创新。因此,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白,任何结论都必须是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得出的,不要人云亦云。所以,我们必须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三、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这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数学中的归纳、概括,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问题,它往往给出一组变化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了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上要广泛地加以应用。

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学生们发现这6个点,从每一个点出发到其他点,包括相同的或不同的线段,都有5条。6个点共有5×6=30(条),只不过,这30条线段中有一半是重合的。我们只要除以2,就可以得出共有15条不同线段。所以,我们可以归纳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n×(n-1)÷2。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快算出,线段上有几个点,可以组成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如线段上有20个点,共有多少条不同线段?即20×(20-1)÷2=190(条)。

学会归纳概括,就可以寻找到解题的一般规律,也就找到了创新方法,自然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但愿我们人人都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创新意识如此重要,那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且要把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始终。希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人人都能够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影视艺术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 语音意识 发展 影响因素

语音意识是与读写能力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语音加工能力[1],因此近十年来西方心理语言学界密切关注并广泛研究了语音意识。尽管如此,目前对语音意识的定义仍没有达成共识。总的说来,语音意识是指一个人识别及操纵一种语言的语音的能力,主要包括音节意识、首音意识、韵脚意识和音素意识,目前研究者就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

语音意识之所以备受西方学者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与阅读之间的关系。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语音意识对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对影响语音意识发展的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Carroll,Snowling和Hulme(2003)研究了学龄前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情况,发现接受性词汇知识与音节意识和韵脚意识密切相关,而音素意识的发展建立在较大的语音单位的基础上,依赖于儿童清晰的发音技能[2];Anthony和Francis(2005)认为与遗传、智力、记忆和词汇一样,口语和书面语的经验也会影响个体语音意识发展的速度和程度[1];Shu,Peng和McBride-Chang(2008)以146名3-6岁的北京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他们的音节意识、首音意识、韵脚意识和声调意识,并考察它们与阅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音节意识和韵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理年龄,而不是识字经验,但是首音意识和声调意识则随着阅读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等等[3]。国内的研究更少,仅任萍,徐芬和杨洁(2005)从早期儿歌知识、语言技能、字母知识(拼音学习)、词汇学习、书面知识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儿童早期语言学习经历对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4];李荣宝,陈素梅,王幼琨和李光泽(2011)通过方言-普通话双语者与普通话单语者的语音敏感性对比,发现方言经验对儿童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方言经验所产生的影响,其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5]。对语音意识影响要素的研究缺少系统性,因此,本文拟从口语、正字法、教育经验、年龄和性别因素五个方面对影响语音意识发展的因素作一概述。

一、口语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一)口语特点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尽管对整个语言系统来说,语音意识的发展都是由大的声音单位到小的声音单位,但是不同语言的不同的口语特点会对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Anthony和Francis(2005)发现口语中音节的显著度会影响儿童的音节意识[1], Durgunoglu 和Oney(1999)的研究发现,说土耳其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的儿童音节意识比那些说法语或英语的儿童发展得更快,这也是因为相对于法语和英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辅音团较少,元音组合更为有限,音节之间有显著的界限[6]。Anthony等(2005)还发现首音的显著度和复杂性可能影响首音意识和音素意识的发展[1],另外Caravolas和 Bruck(1993)也发现捷克语有258种首音丛(不止一个辅音的首音),远远多于英语,因此说捷克语的儿童首音意识和音素意识更好[7],也证明了首音丛的多样性及复杂度会影响儿童对首音及首音中音素的敏感度。此外,Anthony等(2005)还发现元音辅音的协调、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发音因素也会影响语音意识的发展[1]。

(二)口语经验对音素意识的影响

除了不同语言的口语特点会影响不同的语音意识,早期口语经验也会对语音意识产生影响。Cheung,Chen和Lai(2001)比较三组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的语音意识,结果发现来自香港和广州的学龄前儿童的音节、首音、韵脚和符尾等语音意识表现相似,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组儿童说的语言相同,且识字经验类似。但是与新西兰学龄前儿童相比,他们的首音意识、韵脚意识和符尾意识都不如新西兰儿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早期口语经验不同[8]。

二、正字法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正字法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于标准的方法。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则,用于规范文字的书写和使用[9]。

正字法对语音意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拼音文字的正字法系统。Bertelson等(1997)强调了正字法对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拼音文字的正字法经验可能会促成语音意识的发展,因为拼音文字系统通过字母表示单个的音素,该系统的阅读经验可以提升音素水平的语音组织能力[10],但是Morais,Bertelson,Cary和 Alegria(1986)发现尽管拼音文字系统的阅读经验能极大地影响音素意识的发展,但是对音节意识和韵脚意识的影响却很小[11]。Cheung等(2001)的研究发现,接受过阅读教育的广州儿童的首音意识和符尾意识好于香港儿童,这主要是因为正字法的不同,广州儿童学过汉语拼音,而香港儿童没有[8]。此外,Anthony和Francis(2005)也发现如果阅读障碍儿童读一种正字法明了的语言,如荷兰语,他们的语音意识缺陷就会消失,但是如果这些儿童读一种正字法不透明的语言,他们的语音意识缺陷就会持续到成年,这也证明了正字法对语音意识的影响[1]。

三、教育经验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一)对音素意识的影响

儿童的教育经验也会极大地影响语音意识的发展,尤其是音素意识的发展。Liberman,Shankweiler,Fisher和Carter(1974),Morrison等(1995),Wimmer,Landerl,Linortner和Hummer(1991)发现学龄前儿童和没有受过教育的成年人能够完成一些音节任务,如押韵及单词音节的计算或删除任务,但是他们却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些音素方面的任务,如音素的计算、删除、增加或替换[12][13][14]。Bentin,Hammer和Cahan(1991),Wimmer等(1991)发现当儿童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一年级以后,音素意识有了相当大的发展[14][15]。Morrison等(1995)发现相对于那些没有上学的儿童,一年级的儿童音素意识更好[13]。Korkman,Barron-Linnankoski和Lahti-Nuuttila(1999)以316个年龄在4;7-12;11之间的芬兰儿童为研究对象,发现受过八个月教育的儿童语音加工测试的结果要好于仅受过三个月教育的儿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组儿童在音节删除任务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音素删除任务上差异显著[16],因此正规教育对音素意识的发展有显著作用。

(二)对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

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同样受到教育经验的影响。Huang和Hanley(1995)发现,学习过使用语音编码系统的儿童比那些没有学习过语音编码系统的香港儿童在音素删除任务中表现更好[17]。Ciocca和Lui(2003)关于粤语的研究发现拼音训练也可能提高儿童的声调意识,因为这种训练对语素或词语进行了明确的声调对比[18]。此外,Shu,Peng和McBride-Chang(2008)通过音节识别任务、韵脚识别任务、首音识别任务和声调识别任务,测量3-6岁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发现首音意识和声调意识受教育的影响很大,尽管声调意识也可以随着年龄增长,但是识字教育能使其突飞猛进[3]。

四、年龄因素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教育经验,语音意识的不同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年龄的影响[13]。例如,在英语中,虽然音素意识要部分归因于识字教育,但是音节意识似乎是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自然出现的[16]。Korkman等(1999)将儿童分成4-8岁组和9-12岁组研究了年龄对语音意识的影响,发现4-8岁组儿童语音意识的增长要显著快于9-12岁儿童组,年龄对年幼儿童的影响比对年长儿童的影响大,并且研究发现语音意识最显著的增长出现在九岁之前[16]。

音节意识在所有语言中似乎都是发展得比较早的,可能是因为音节是言语的自然单位,而在汉语中尤其如此,因为在汉语中一个音节经常代表一个语素[3]。McBride-Chang等(2004)做了一个跨文化的实验,研究了西安、香港和多伦多的中国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学生,发现一年级学生在首音任务和音节删除任务中表现都比幼儿园的学生好,这说明年龄和教育经验都与音节意识有关[19]。在汉语中,年龄对声调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Ciocca和Lui(2003)关于粤语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声调意识随着年龄增长[18]。Shu等(2008)的研究发现韵脚意识也与生理年龄密切相关,音素的发展虽然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少,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年龄因素的影响[3]。

五、性别因素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在有关语音意识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关注性别因素对语音意识的影响。只有一些关于口语短时记忆的稀少数据表明女孩儿的表现好于男孩儿[20]。口语短时记忆也是与语音意识有关的一种能力。

Korkman等(1999)的研究还发现女孩的语音加工能力好于男孩儿,无论是音节意识还是音素意识,尽管这种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16]。女孩儿受语音教育的影响要强于男孩儿,尽管男孩儿和女孩儿在学龄前和幼儿园阶段差异并不显著,但是一旦给他们提供教育,女孩儿比男孩儿更有学习语音分析的意愿。同样,在早期的阅读和拼写方面,女孩儿也强于男孩儿。因此女孩儿发展新的语言技能要早于男孩儿,但是男孩儿很快就追上了女孩儿。

综上所述,影响语音意识的因素很多。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了以上的这几种因素,也许还有许多因素是我们不知道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例如有研究者发现,音节结构也会影响语音意识的发展,如果一种语言有很多辅音就会提高说该语言的人对语音定位的敏感度,因为辅音的分布是依赖于其位置的。此外,与国外研究现状相比,有关汉语儿童语音意识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关于语音意识的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Jason L. Anthony, & David J. Francis.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4(5):255-258.

[2]Julia M. Carroll, Margaret J. Snowling, & Charles Hulme.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Preschool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39(5):913-923.

[3]Hua Shu, Hong Peng, & Catherine McBride-Cha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young Chinese children[J].Developmental Science,2008,11(1):171-181.

[4]任萍,杨洁.早期语言学习经历对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7(4):358-363.

[5]李荣宝,陈素梅,王幼琨,李光泽.儿童语音经验对其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1,8(1):36-43.

[6]Durgunoglu,& Oney.Awareness of phonological segments and reading ability in Italian Children[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1:281-299.

[7]Caravolas M.,& Bruck,M.Effect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input on children’s phonological awarenes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3,55:1-30.

[8]Him Cheung,Hsuan-Chih Chen,& Chun Yip Lai.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effects of spoken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orthography[J].Cognition,2001,21:227-241.

[9]李娟,傅小兰,林仲贤.学龄儿童汉语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0,32(2):121.

[10]Bertelson,P.,de Gelder,B.,& van Zon,M. Explicit speech segmentation and syllabic onset structure: developmental trends[J].Psychological Research,1997,60:183-191.

[11]Morais,J.,Bertelson,P.,Cary,L.,& Alegria,J. Literacy training and speech segmentation[J].Cognition,1986,24:45-64.

[12]Liberman,Shankweiler,Fisher,& Carter.Reading and the awareness of linguistic segmen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74,18:201-212.

[13]Morrison,F.J.,Smith,L.,& Dow-Ehrensberger,M.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 natural experi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5,31:789-799.

[14]Wimmer,H.,Landerl,K.,Linortner,R.,& Hummer,P. The relationship of phonemic awareness to reading acquisition: More consequence than precondition but still important[J].Cognition,1991,40:219-249.

[15]Bentin,S.,Hammer,R.,& Cahan,S.The effects of aging and first grade school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J].Psychological Science,1991,2:271-27.

[16]Marit Korkman,Sarianna Barron-Linnankoski,& Pekka Lahti-Nuuttila. Effects of Age and Dura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Rapid Naming,and Verbal Memory Span[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1999,16(3):415-431.

[17]Huang,H.-S.,& Hanley,J.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visual skills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and English:[J].Cognition,1995,54:73-98.

[18]Ciocca,V.,& Lui,J.Y.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ception of Cantonese lexical tones[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03,1: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