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1
1.沈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辽宁沈阳 110032;2.儿童医院急诊科血液科,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儿童心力衰竭时对患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将54例心力衰竭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笨那普利0.2mg/kg口服,1次/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血浆MMP-9、TIMP-1和BNP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5);观察组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较治疗前下降(P<0.05),LVEF上升(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MMP-9及BNP较治疗前下降(P<0.05),TIMP-1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儿采用ACEI治疗,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浆MMP-9、BNP,提高TIMP-1,改善心功能。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B型利钠肽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033-02
[作者简介] 张军(1979-),男 ,锡伯族,辽宁人,本科,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内科。
心力衰竭(CHF)在儿科并不少见,而心室重构被认为是心力衰竭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是胶原代谢的主要调节物质,与心血管基质的分解和重构关系密切[2],而血浆B型利钠肽(BNP)为心室心肌细胞合成及分泌的物质,在心力衰竭时其中细胞外基质重构所引起的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会出现明显升高,已经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主要标志物[3-4]。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采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笨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MMP-9、TIMP-1及BNP的变化,旨在探讨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对MMP-1、TIMP-1及BNP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54例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心力衰竭的诊断符合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54例患儿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9岁。引起心力衰竭的的原发病:扩张性心肌病2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1例。心功能分级:II级11例,III级29例,III级14例。将患儿按照入院顺序以数字表格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包括男16例,女11例,年龄平均(3.67±2.18)岁,扩张性心肌病1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4例,心功能分级II级5例,III级16例,III级6例;对照组包括男13例,女14例,年龄平均(3.56±2.24)岁,扩张性心肌病10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7例,心功能分级II级6例,III级13例,III级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洋地黄强心、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笨那普利口服,剂量0.2 mg/kg,1次/d,疗程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时的心肌功能、MMP-9、TIMP-1及BNP的变化。
1.3.1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
1.3.2 血清MMP-9、TIMP-1及BNP检测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在离心机内分离血清备检(-80℃保存),以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MP-9、TIMP-1(试剂盒为上海史瑞可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以免疫荧光法测定BNP(试剂盒为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测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LVDd、LVDs、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t=5.28,t=4.14,t=,3.26,P<0.05);观察组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较治疗前下降,LVEF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0,t=13.49,t=7.55,t=8.59,t=11.22,P<0.05);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LVEF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7,t=9.86,t=6.98,t=6.44,t=11.56,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MMP-9、TIMP-1及BNP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MMP-9、TIMP-1及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P-9及BNP较治疗前下降,TIMP-1升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18.79,t=20.07,t=2.16,观察组:t=34.23,t=37.39,t=6.71,P<0.05),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92t=18.18,t=4.44,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细胞外基质是由蛋白多糖、糖蛋白、胶原、糖胺多糖、弹性纤维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基质能起到维持组织结构的功能,但是细胞外基质不是不变的,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变化中,并且依靠MMPs与TIMPs来维持这种动态平衡[6]。MMPs为内源性的锌依赖性酶家族,根据作用底物不同分为6大类,MMP-9为其中一类,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心室重构中能降解心肌基质成分,如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胶原、弹力纤维等均会被破坏。MMPs的活性主要受到TIMPs的调节,TIMPs主要有TIMP-1、TIMP-2、TIMP-3、TIMP-4共4个成员,其中TIMP-1是MMP-9的特异性抑制物,在机体内的多种组织及体液中均存在,能被多种炎症因子所诱导。TIMP-1的表达上调能抑制MMP-9的活性,进而减少MMP-9对心肌胶原纤维的破坏,改善心室及血管重构,进而改善心功能[7,8],因此认为TIMP-1的上调对有利因素。BNP主要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当心室壁张力增高时及左心室收缩能力下降时分泌会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上已经被作为诊断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的主要指标[9]。研究发现BNP的血浆浓度与心室体积及压力超负荷成正相关,提示BNP的变化对于判断患者心室收缩能力及心力衰竭程度具有重要意义。BNP具有利钠、扩血管及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及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BNP的水平升高能增加心肌细胞MMP-9的活性,亦可能参与了心室的重构[10]。
苯那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为第三代非硫含羟基ACEI,在体内经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水解后能形成活性极强的苯那普利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而降低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生物活性,因此常用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能通过影响MMPs的活性来改善对心室细胞、血管内皮的损伤,防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刘超报道显示[11],ACEI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改善其预后,这一研究结果也在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中得到证实[12-13],均显示ACEI具有防止心室重构的作用,能改善心肌功能,本文对心力衰竭患儿使用苯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MMP-9、TIMP-1及BNP的变化,两组患儿治疗后MMP-9及BNP较治疗前下降,TIMP-1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以上指标变化更为明显,而且观察组患儿在使用了ACEI药物后LVDd、LVDs、LVEDV、LVESV明显下降,LVEF上升,也证实了患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应用ACEI的观察组则比未应用ACEI治疗的对照组的患儿心功能及血浆MMP-9、TIMP-1及BNP改善更为明显,表明ACEI的使用降低了心力衰竭患儿MMP-9和BNP的活性,提高了TIMP-1的水平,利于机体MMPs/TIMPs的动态平衡,抑制了心室重构,改善了患儿心功能,研究结果与临床报道一致,这也为心力衰竭患儿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
参考文献]
[1]张超英,李晓慧.容量负荷与心室结构重构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2):403-406,416.
[2]张超英,李晓慧,伏瑾,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容量过负荷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3):992-994.
[3]周俊丽,高丽.老年心力衰竭病人BNP水平与心功能效果性探讨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31-2232.
[4]潘文博,钟万生,刘圣好,等.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判断研究[J].安徽医学,2012,33(2):181-182.
[5]吴学思.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007版要点[J].中华内科杂志,2008,16(4):267-268.
[6]丁巍.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汲取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3389-3392.
[7]叶玉民.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肌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6):2418-2421.
[8]Gill SE,Huizar I,Bench EM,et al.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3 regulates 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following acute lung injury[J].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10,176(1):64-73.
[9]梅光艳,李杰,李兴升.血浆脑钠肽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1,17(23):3678-3679.
[10]张洪,赵施竹.BNP联合cTnI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医学综述,2009,15(14):2229-2231.
[11]刘超.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91-1498.
[12]王新,郑波波.ACEI 联合 ARB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 Meta 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 3(5):336-343.
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2
战略导向下的安全管理内涵及要素
1战略要素
煤炭开发与利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开采,战略目标应体现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煤炭开发利用要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强调质量效益;二是有效延伸下游产业链,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提高经济附加值;三是加大煤炭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实现“安全、高效、清洁”的数字矿山;四是实现全面性的保障职业安全,除了伤亡事故的控制,还要重视职业健康保障;五是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节能减排,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生态平衡机制。
2制度要素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制度体现为煤矿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煤矿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以煤矿名义起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4]。制度建设要权责明晰,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根据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煤炭安全管理制度,除了年万吨生产量伤亡率底线、工人的安全知识水平的达标程度等,更关键的是要求企业自身根据本企业的战略制定详细安全制度,包括生产设备更新、事故预警、预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矿工安全生产培训方案及对与社会目标有关的企业管理水准的评价等。
3人的要素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应体现以人为中心,这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观念和态度。第一层次可以通过日常安全教育手段而获得保证和提高。第二层次要传播安全理念,培养员工安全价值观,树立团体安全意识,形成持久的安全约束,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4外部环境要素
外部环境因素体现在作业环境、资金投入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其中作业环境对煤矿安全管理更为重要。一是瓦斯条件,我国矿井有一半以上是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二是顶板条件;三是水害;四是煤尘爆炸;五是煤层自燃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煤矿井下工人窒息死亡,而且可能引发瓦斯或煤尘爆炸[5]。
5内部资源要素
有效使用设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设备安全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煤矿内部资源主要体现为设备情况,一是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越低,人员越密集,不确定的因素相对增大,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就越大,通过使用各种先进机械,通过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安全监测设备,这是煤矿安全系统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监测、管理手段,实现事故发生率低、职业病发病率低、职业安全健康有保障的安全管理。监管人员也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情况进行跟踪、处理和更正。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理论模型;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2—0020—04
竞争力是竞争参与者之间通过角逐与比较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竞争力表现出竞争对象的现在状态,同时也表现出竞争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状态。竞争力评价实质上是对竞争对象“现在”中包含的“未来”进行预测与判断。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发展重心已经由注重规模扩大及外延扩张转移到重视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上来,切实提高质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内、外部环境及自身办学实际,建立起专业竞争力,获得长久的发展能力。
一、专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竞争力的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世界经济论坛(LMN)《关于竞争能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目前,竞争力概念被广泛引用到不同区域及领域之中,如: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行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1]。
参考以上概念,笔者对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作如下定义: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政策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并保持的,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价值提升和自身发展,并在其从属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这一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内涵。
(一)专业竞争力的主体是专业
目前,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专业仍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学校根据各专业学生数核定教师编制,按专业配备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教学资源,学生按专业组成班集体,教师根据专业相关度组建教研室或其他教师组织,教学按专业组织和安排。可以说,专业是教学资源使用和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专业管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管理范式。
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对于一所高职学校来说,社会可能记不住学校的名字,但是如果有一两个专业成为拳头专业,那么学生和家长会记住,政府会记住,产业界也会记住。一所好的高职学校,靠这样的专业赢得学校的地位。”[2] 因此,对高职教育发展质量的研究应该关注专业这一中观层面,关注专业建设在多维度、多层面上的质量要求,重点关注专业竞争力的建设与提升。
(二)专业竞争力在多种竞争要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并保持
尽管专业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管理范式,但本质上,专业的划分来源于某种具体的社会劳动或职业,如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与社会分工相对应。因此,当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存在时,与专业相关的竞争要素涉及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政策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等多个方面。专业竞争力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并保持。
(三)专业竞争力的本质是在其从属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能力
专业竞争力因为关系到竞争,必然包含比较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专业必须在其从属区域中,如同一院校、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实力或使自身升值。但是,与企业竞争力不同的是,专业竞争力只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经济表现,本质上仍是专业在其从属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能力,目标是发现并引导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多样性、差异化问题,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在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影响很大。
“钻石模型”理论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四个:要素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及支撑产业,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无法控制,政府的影响不可漠视[3]。具体见图1。
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4
摘要“人本原理”是体育管理的四大基本管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人本原理”的内涵、原则等进行阐述,并对“人本原理”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本原理体育教学管理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的基本标志是逐步形成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就表明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并要求人们在从事管理活动中,一切都要坚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全面的、自由的发展。西方管理学家梅西认为:“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体育管理以其独特的特性,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具备双重性。因此,学校体育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体现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
二、“人本原理”的内涵
管理中的人本原理,是指在组织的各种管理活动中,在创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的前提下,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并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的原理。它主要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要求在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尊重人,通过需要来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体育管理中的人本原理是指,学校中的一切体育管理活动,都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的原则,是学校全体工作人员明确整体目标、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管理理念为适应体育产业的日新月异也在迅速发展并逐步完善。
三、“人本原理”的原则
(一)尊重原则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在学校体育管理中,体育教师是被管理者,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主体,假如没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也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教师的人格、地位等需要得到尊重。当然,体育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通过进修等方式来不断完善自己。
(二)激励原则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产生的效果通常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须的,但是仅仅只有物质的满足又是不够的,因为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且不能持久,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考虑物质等外部因素,还要考虑精神上的给予,使大家从内心情感上得到真正的满足”。对于学校体育管理来讲,校方领导在满足了体育教师的物质方面后,还应重视精神上的激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委以重任,并支持、鼓励、关心体育教师。
参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制度,其核心就是让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体育管理也可以借鉴企业的这种管理方式,因人、因地制宜建立适合自己院校的目标管理体制。并时机地发动体育教师参预体育管理,使他们与集体取得相同的价值观,有效地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人本原理”在学校体育管理的应用
(一)运用“人事”促进体育管理
“人本原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体育管理中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并按照人的能力大小来合理安排。任何一个人在管理组织活动中,都存在对某种工作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就要领导慧眼识珠,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因人制宜地安排合适的职位,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反之例如:把运动技术能力很强的教师,分配在以科研为主的教研室和岗位,就会使教师的工作乏味而失去工作动力,进而丧失信心,最终导师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量力、量才。
(二)有效运用激励手段来促进体育管理
依照行为科学理论,激励就是强化人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使之朝着达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激励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求,适当的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等。另一种是精神激励,在团体或者个人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通过对教师能力的认可和表扬,可以使被表扬人产生更强大的动力,也可以刺激一下旁人,使之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事业服务。
五、小结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人才是发展的中心, “在教育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的四个支柱的基础上,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必将迈向一个理想的王国,这样,才有助于将人身上像宝库一样的才能挖掘出来。”并强调了教师的关键作用,以及改善其培训、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等的必要性。由此可见,只有确立了“人本原理”的管理理念,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精神和个性发展,改革和完善学校本已经有的体育管理体制、方式和手段,构建和谐校园,共创师生同发展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体育管理学》教材组.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8-29.
[2] 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2.
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5
文化管理与文化动力
——对企业文化的属性和动力机制的两个认识
文化管理,就是企业文化的属性。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于管理,它其实是一种管理理论。很多人谈起企业文化,认为它有作用,但作用不具体,好像都是些“秋水无痕”的事,很难看出它“立竿见影”的实效性。造成对企业文化的这种印象,大概是因为企业文化不如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技术研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那么实在具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企业文化属性认识的偏差。成思危先生把管理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靠人的经验,靠管理者的经验进行管理;科学管理——西方现代、当代管理;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美、日的管理学界和企业界认为企业文化是“静悄悄的企业革命”和“现代管理的成功之道”。实际上,文化管理即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人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人,人在各生产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兴起,引入我国后又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和积极推广,其原因就在于抓住了企业管理中“人”这个重要因素,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第一环节,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企业文化正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力量和成就。”由于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属性,在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亟需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和引导员工,同时更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文化的文化动力。这里主要是说文化的精神动力问题,这也是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须重视的课题。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这里讲的就是文化的精神动力问题。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南希?奥斯汀在企业文化奠基作之一《寻求优势》一书中有一段很确切的表述:“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所谓,制度管人,文化管心,什么时候企业把员工的价值追求真正统一起来了,把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真正调动起来了,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就有了内在的精神动力。管理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对62家成功企业研究发现,文化是卓越企业的属性之一。现有文献关于文化和绩效实证研究分析认为,文化本身虽然不能直接保证企业成功,但是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保证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在向同一方向努力和前进,企业绩效就越可能卓越。东方电机50多年的发展壮大,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了富饶的土壤,尤其是近十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东电企业文化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东电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使这种力量通过潜移默化,逐步渗透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深入职工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员工把本企业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强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文化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文化支撑与文化变革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及企业发展相关的两个要素
文化支撑主要指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为企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拥有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且是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什么关系?《竞争力经济学》一书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的绩效更取决于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发展起来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由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等不可测因素决定的。”企业竞争战略和价值链理论创始人迈克尔?波特也指出,“如果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相适合,企业文化可以强有力地巩固一种基本战略以寻求建立竞争优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在企业竞争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呈越来越来重要的趋势。
管理学核心要素范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第四方物流;核心竞争力
一、第四方物流的概述
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了第四方物流概念,它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第四方物流在世界上发展比较成熟,例如欧洲的安盛公司和菲亚特公司成立了一个合资的第四物流企业,专门经营服务零配件物流。仅仅过去七年的时间,为公司回报了6800万美元。英国的埃森哲公司与泰晤士水务公司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专门经营服务零配件物流,使得供应链总成本降低10%。目前我们国家的第四物流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水平还不高,大部分物流公司在发展模式上还不成熟,经营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旧模式中,例如“大而全,小而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第四物流发展还处于引进阶段的原因。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述
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克雷恩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能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库姆斯认为,各种能力组合成核心竞争力。各国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说法不同,但提出的概念都有个共同特点,即企业业务能力、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核心竞争力是将资源和核心能力要素整合,形成独特的集约技能及知识。目前在我国市场化逐渐加深的形式下,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也是企业以后能长久保持优势及发展的必备能力。
三、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
1.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及实施能力。第四方物流通过自身的能力及技术,以供应链的形式,整合供应商资源、能力、技术,提高物质流通的效率,优化供应链物流。第四方物流对企业进行评估、制定、设计及运作,提供专业物流解决方案。因此,多样化及个性化的供应链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及实施能力,可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目前我国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淘宝、天猫、京东等网上业务已经成为中国网购的引领者,也带动了物流的大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第三方物流已经对自身的物流发展及效率应接不暇,急需第四方物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使其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良好的供应链服务商资源整合能力。第四方物流通过其提供服务的作用及性质,已经在企业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也获得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领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电子商务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进行最优化的整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服务方案。通过实体的联系和交流的枢纽,组成同一系统内的集成商,同时囊括客户及第四方物流的技术业务能力,可以为客户带来非常显著的利润,一个成功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供应链服务商资源整合能力,它影响着第四方物流的成败。因此,良好的供应链服务商资源整合能力是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
四、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对策
1.加快供应链及物流系统的整合规划及实施能力的培养和投入。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供应链及物流系统的整合规划及实施能力,第四方物流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要提出优化后的“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所谓的“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是指对供应链服务商资源的整体规划,使其能够具备顺畅的实施能力,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加快供应链及物流系统的整合规划及实施能力的培养和投入,是构建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构建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改善企业组织的架构,企业组织架构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运作的根本;其次,优化企业的运行流程,科学的运行流程使企业在业务上更加高效顺畅,这也为加快供应链及物流系统的整合规划及实施能力的培养和投入扫清障碍;最后,加强供应链及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战略支持及投入,人才始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同时,从企业的战略上必须对供应链及物流系统的整合规划及实施能力给予重视,更多地给予其财政支持。2.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采取合理的运行模式。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最终结成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企业建立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战略联盟是各公司之间的业务互补、取长补短,是在一定时期内各公司之间的合作安排。供应链战略联盟主要体现在各企业之间资源及知识的新组合,从而获得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利益,同时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战略联盟成员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可以创造出新的知识及提升各成员之间的业务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目前,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主要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企业及第四方物流企业,每个企业之间各有优势,第四方物流企业通过联合以上企业,结成供应链战略联盟,才能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时,更要采取合理的运行模式,第四方物流一共有四种模式,即正向协作模式、集成商模式、行业革新者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因此要根据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作模式。目前我国第四方物流还处在引进发展阶段,不可能短期内取得全面发展,一定要合理选择运作模式,适应市场需要,否则就是拔苗助长。从以上总结来看,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采取合理的运行模式,是很有效的构建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五、总结
目前我国第四方物流还处在引进发展阶段,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由于电商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业务的改革发展,而第三方物流已经不能适应体量较大的物流业务,第四方物流最终将通过自身业务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之间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然而专注市场发展规律,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将是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就是通过对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分析,最终提出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飞洲.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2]卢伟材.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