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

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范文1

科技活动中的失信行为,严重影响科技事业进步,阻碍社会信用发展。在交通行业科技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失信行为,不但给国家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通过梳理我国科技信用以及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分析交通行业科技活动中的失信行为及其原因,从完善制度、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失信成本等方面对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建设,有效预防失信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推进交通行业科技活动规范、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科技活动;失信行为

随着交通行业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资源在科技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工作者为追逐学术荣誉及相关利益,部分科技工作者违规获取科技资源,引发了科技活动中的失信行为,严重地浪费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偏离科技活动实施的目标,违背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因此,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相关概念解析

1.1科技信用

信用是履行诺言的一种行为,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2004年9月,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明确“科技信用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1]。科技信用具有伦理、法律和经济3个维度的含义[2]。在伦理方面,指学术道德或科研诚信;在法律方面,指知识产权的归属;在经济方面,指科技活动是一种交易活动,如科技工作者获得科技项目立项,得到政府下拨的科研经费,完成约定的任务,即完成了一项交易。

1.2科技信用管理主体

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是指在科技活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或机构),可归纳为执行者、评价者以及管理者。(见图1)(1)科技活动的执行者。执行者是指科技活动申请和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或机构,如项目承担单位、项目主持人和项目主要参与人员[3]。执行者的科技信用管理过程包括项目申请与立项、经费管理、项目实施(进度管理、组织协调、项目研究)、结题验收、成果产出与转化等[4]。执行者的科技信用管理包括材料与信息是否真实、抄袭、篡改数据等。(2)科技活动的评价者。评价者是指科技活动评价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评审专家和评估机构,主要负责科技活动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时开展相关评审与咨询工作[5]。评价者的评价为项目管理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评价者的科技信用管理包括工作态度及评审时是否公平、公正。(3)科技活动的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的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机构或人员。管理者科技信用管理包括是否公平、公正开展管理与监督工作、服务情况等[6]。

2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及分析

科技信用的失信行为,不仅阻碍了科技事业发展,并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害,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能有效惩治各种扰乱社会秩序的失信主体,能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的管理规范,并提升全社会的科技信用意识,突出科技信用管理的重要性[7]。因此,我国科技部及交通行业均建立了基本符合国际惯例、相对完善的科技信用体系。(1)2004年9月,科技部首次《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第一次以国家文件形式阐述了科技信用的概念,明确科技信用管理的意义、原则、依据及方向,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导性设计框架和方向[1]。该《决定》提出“让守信者得到鼓励,让失信者付出代价”信用管理理念,涉及的科技信用主体有管理者、执行者、评价者[3]。(2)2006年11月,科技部再次发力,《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科研不端行为的范围和惩罚机制,建立调查和处理机构[8]。该《办法》有效将科技信用管理工作推向可操作层面,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有执行者、评价者。(3)2011年8月,交通部了《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科技信用行为,该办法明确科技信用的主体、信用信息、信用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9]。该《办法》有效规范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并具体到可操作层面,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有执行者。(4)2016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科技部印发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提出要规范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相关管理工作,保证科技计划和项目目标实现及财政资金安全,推进依法行政[10]。该规定进一步强化科技信用管理工作,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体有管理者、执行者、评价者。除以上科技部、交通部制定的相关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之外,国家层面还有国务院、国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等纷纷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地方层面有浙江、江苏、广东、宁夏、新疆、深圳等省市相关政府部门也了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综上可知,我国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科技信用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障。

3科技信用失信行为及原因

3.1科技信用失信行为

在交通行业科技活动管理过程中,失信行为发生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包括学科规划、项目设置、组织协调、项目申报与立项、执行、专家咨询、结题验收、成果产出与转化等环节[11]。科技信用的失信行为针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执行者失信行为表现。项目申报、执行、验收过程中,执行者的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申报时夸大或虚报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多头申报;执行时擅自更改研究内容和任务或违规使用项目经费;结题时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科研数据等。(2)评价者失信行为表现。项目立项评审、科技咨询与验收评审过程中,评价者的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评审时违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夸大项目成果价值,隐瞒、弱化存在的问题,贬低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优秀成果,泄露或侵占评审材料。(3)管理者失信行为表现。在科技活动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不按要求认真核对审查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申报单位串谋,隐瞒捏造事实,骗取项目经费等。

3.2科技信用失信原因

造成交通行业科技活动失信行为的深层原因,既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宏观层面,也涉及到科技信用主体和具体操作等微观层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制转型带来价值冲突。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利益关系正在不断变化中。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在新旧更替之间不断发生冲突,这是导致科技信用缺失的深层社会根源。(2)科技活动主体的信用意识不强。伴随着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其职业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要想获得科学职业上的成功,就必须争取有限的科研经费,招揽优秀的后备力量,抢占稀缺的学术高地。在如此严峻科研环境下,科技信用意识不强的科技信用主体,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难免有人试图通过特殊捷径获取科研资源,从而造成失信行为。(3)失信成本低、风险小。我国政府对科研领域的监督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是科技信用方面奖惩机制不完善,出现了科技信用失信的成本低、风险小。同时,交通行业对失信行为缺少必要的群众监督以及监控机制,过分依赖于科技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4)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部分科技资源分配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开,大部分科技资源无法共享。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可操作不强,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甚至存在违规使用经费的现象。

4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建设的几点建议

4.1进一步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科技信用管理的可操作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技信用评价与管理。管理制度应细化到可操作层面,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级应用、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完善。

4.2建立科技信用管理共享机制

当前,交通行业科技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为消除科技信用管理的“信息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的信用管理的共享机制,实现科技、金融、工商、公安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对接,实现科技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用等级开放共享的美好愿景。

4.3提高失信成本

提高失信成本,对于失信行为要坚持“零容忍”。在科技活动管理过程中,执行者一旦发生了失信行为,经审核证实后,取消其申报、评奖等资格或撤回经费支持等;评价者一旦发生了失信行为,经审核证实后,取消其评审资格;管理者评价者一旦发生了失信行为,经审核证实后,取消其管理资格。

4.4提高科技信用意识

科技信用在科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建立良好的科技信用体系,有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但树立正确的科技信用意识对个人信用和集体信用也非常重要。提高执行者、评价者、管理者科技信用意识,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能有效预防科技信用失信行为的发生。此外,社会公众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5结语

科技信用建设是科技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完善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信共享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和信用意识,有利于交通行业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创造良好的科技信用氛围、建立完善的科技信用监督管理机制,绝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全体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长期努力。

作者:陈丽丽 蔡桂兰 李明国 单位: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Z].2004-09-02.

[2]王文寅.科技信用风险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5.

[3]郑春梅.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6.

[4]郭德政.科技信用信息共享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66-168.

[5]王芳,张苧元,黄保庆,等.负向半定量同行评议方法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中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4(8):88.

[6]刘洁.国家科技管理中信用机制的引入[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65-68.

[7]张明龙,张琼妮.中国建立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2(3):124-125.

[8]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6,14(6):1-3.

[9]交通部.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试行)[Z].2011-08-03.

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99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政府性自己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更重要的是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规划。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政府投资项目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企业和社会的标杆。政府投资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吸引企业投资有着良好的带头作用。为避免在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发生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需要严格、科学的控制好项目投资。

政府投资项目从投资意向开始到投资终结,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和总结五个阶段。投资控制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投资控制的重点和效果是不同的。项目应当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投资控制管理,投资控制应当遵照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实行事前控制、过程监督、事后评价的动态管理方式。施工和竣工结算是工程投资主要发生的两个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也意味着这两个阶段在整个项目投资控制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表现

1、设计问题

目前,设计单位重技术、轻经济现象突出,由于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普遍采用以概算造价为基准的费率取费方式,导致设计单位对降低工程造价、运用价值工程来做技术经济分析毫无兴趣,而对实施设计强制性标准、提高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要求感兴趣,把设计标准抓好,既迎合审图机构审查,又能应付业主问责。对一些尚不够标准要求的附属、配套工程则往往提高设计安全系数和设计等级,随意抬高工程造价,只要设计造价不突破立项投资估算便万事大吉。由于政府和业主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局限性,使其对设计指标和造价的控制无能为力。

2、项目审批管理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概预算)审批管理不规范,对工程设计(概预算)的审核把关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管理办法。项目法人(业主)委托编制设计(概预算)后,最终由谁来审定,审定的质量如何、结果是不是有权威性,各级发改委是项目的审批部门。这一点似乎是统一而明确的,关健是有没有能力去审核设计(包括概预算)。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那么审批就变成了走程序、办手续,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当然也可指定下属的专业管理机构或委托设计咨询单位去审核,同样一份设计概算,有的地方交由政府专业造价管理机构去审查,有的地方交由市场上的造价公司去做,有的地方直接由自己来审核。

3、招标中的问题

工程量清单虽然对项目编码、计算规则、计量单位、项目名称作了统一,但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现有清单项目数量己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工程量清单只是形式上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性的组价方式仍然是定额计价,在施工企业普遍没有企业定额的情况下,计价无法真正做到“定额量、市场价、指导费”企业投标报价无法体现其真实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特长。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并落实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建立部门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的追究制度,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二是给予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提出质询与建议、意见或请求的权利,加大公众监督力度。三是明确项目从立项、申报、审批、决策等各环节的责任范围和对责任主体的追究方式。对于因建设程序不合规范要求,或勘查、设计不到位造成投资效益低下或工程大量变更的项目,应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严肃处理并计入建设领域诚信记录

2、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备案制度建设

认真做好备案制工作,既有利于及时掌握和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更加准确、全面地对投资运行进行监控;又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同时也便于及时发现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在政府投资项目备案制度建设过程中,还可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其中,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即信息技术数字平台,从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3、从项目招投标入手,把好建设项目立项关

在建设项目的筹划、立项阶段及时介入,以规范招投标活动为主线,着力解决招投标环节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并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需重点控制以下环节:一是加强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立项审查,确保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二是严格审查项目招标方式,规范建设单位招标行为;三是严格审查招标文件,规范招标信息行为。四是严控招标人倾向影响,确保评标结果科学公正。

4、加强对建设项目相关财务收支情况审查

(1)注重对项目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主要包括:一是审查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是否合法合规,如建设单位是否符合预算拨款范围、项目是否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取得预算拨款的依据是否合法等;二是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对设备和材料核算审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的审查、交付使用资产和资金冲转核算的审查,明确建设资金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有无转移、挪用建设资金或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浪费的情况。

(2) 注重对建设项目各项财务内控制度的审计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管理目标等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因此需重点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按规定建立、健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是否能够严格遵守,是否真正起到促进管理、增收节支的效果。

6、重视工程价款的审计

(1)注重对合同价款的合理性审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若其如果不够规范和严谨,可能给建设或承包单位带来经济损失,为竣工结算埋下隐患,因此需重点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如施工资质、施工组织能力、财务状况等是否满足要求;合同形式是否适当;合同工程价款是否合理;风险分配是否适当,能够合理规避风险。同时,认真梳理有无违规超标现象,向建设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

(2)注重对工程量的准确性审计

认真细致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丈量,取得第一手资料,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在实施价款审计过程中,发挥多种审计手段,如在对某道路路基工程审计中,审计组按比例取样,结合施工报告、监理日志分段核,对将隐蔽工程量查清查实。

(3)注重对材料价格的准确性审计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材料价格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审计中应对照施工报告、监理日志,核实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消耗量及消耗时间,按照合同约定,确定材料价格。

结束语

总之,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管理是政府项目在行业中实现规范化和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惠民工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结合项目工程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投资控制管理方式,是在确保政府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的基础上,实现投资控制的关键,对于提高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瞿焱,陈跃东.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财政金融.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