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栽培;研究;分析;评价;技术路线;创新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47
1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温和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四季如春”。全市年平均气温22.3℃~23℃,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日照时数为1560~2160小时,宜茶地区无霜期在300~340天。而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由于昼夜温差大,山高雾浓,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生产高品质的茶叶提供了有利条件。
茂名种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保持在1万多亩,可采面积约1.15万亩,常年产量1720吨,产值3520多万元,生产茶类以绿茶为主。茶叶基地多位于山区和高丘陵地区,土壤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居多。著名的茶叶有高州新垌绿茶(出瑞龙)、化州榕树茶(琉璃茶)、信宜合萝茶等。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名茶历史,促进了茂名茶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茶园面积不断萎缩,二是茶树品种有待更新,三是茶树栽培有待标准化生产,四是产业规模程度低,五是产业化程度低、产品营销滞后,六是财政扶持力度小。
栽培技术不规范、不统一,直接导致了制作茶叶的质量不统一,茶叶质量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产业规模化的发展,使茶叶的市场营销底气不足。无公害茶叶栽培能否实现标准生产已成为制约茂名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
茂名市实现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更有利于稳定茶叶品质,有助于提升茶叶档次,有助于茂名市茶叶进入国内大中城市,按此标准生产的茶叶市场均价提高约20%。
由于实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有利于茶叶单产的提高,保守估计每亩增产10公斤,每公斤均价120元,茶园采摘面积按0.8万亩计算,则由于增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为960万元。由于品质提高,致使茶叶市场销售价提高按每公斤20元计算,则由于茶叶品质稳定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400万元,以上两项带来的经济效益为3360万元。无公害茶叶栽培的标准化生产将会带动运输、包装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此外,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要求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对培肥地力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因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将会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分析与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浙江、福建等茶叶主产区已制定了茶叶生产的相关标准,河南、山东、云南等也制定了本地特色茶叶的相关生产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既有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标准,又有绿色的生产技术和有机的生产技术标准;既有栽培方面的,也有茶叶制作方面的。这大大地促进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
茂名市目前只有无公害茶叶的加工技术标准,在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方面还是空白,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标准的制定将很好地使栽培标准与加工标准前后衔接,建成完整的无公害茶叶产业链。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使茶叶的质量更加稳定和统一。解除了茶叶市场营销品质不稳的后顾之忧,更加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3茂名市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主要措施
3.1立足本地实际,开展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技术规范研究
立足本地农业定位、实际生产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产习惯优势,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茶叶产品为目标,总结当前茶叶研究成果,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并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其他地方的标准,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和生产绿色农产品技术为指导,从建园开始到茶叶采摘,在茶叶栽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制定科学、合理、详实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具体包括:1.茶园的规划规范;2.茶树种植的规范;3.园地土壤管理技术规范;4.茶树栽培施肥管理技术规范;5.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6.茶树修剪技术规范;7.茶叶采摘技术规范;8.茶园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技术规范。
3.2抓住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3.2.1茶园园地选择与规范 在园地建设时对土壤酸碱度、灌溉水源质量、空气质量、重金属等指标的采集与处理,确保土壤、水、大气等条件满足无公害茶叶栽培要求。
3.2.2品种的选择与引种 茶树品种的适应性筛选,制定茶树种植规范;通过品种引进实验、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等技术措施,逐步形成适合茂名市茶叶生产的种植技术规范。
3.2.3制定栽培技术要点 结合茶树品种,制定茶树栽培施肥管理技术规范,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茶树修剪技术规范,茶叶采摘技术规范等。
3.2.4制定相关规定 制定茶园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技术规范,包括茶园管理档案格式制定,茶园管理日志的内容标准和填写规范等。
3.2.5严格的肥料使用规范,无公害茶园使用的肥料应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
在施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应用茶叶专用肥、农家肥和绿肥,禁用硝态氮肥,以降低重金属污染。并根据不同土壤理化性质、茶树树龄、设计产量、气候条件等,合理确定肥料使用种类、施用数量和施肥时间。农家肥在使用时,要确保农家肥无重金属等污染物。绿肥既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以作堆肥或沤肥。绿肥还可以为茶园覆草栽培提供茶园土壤覆盖物。茶园施肥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与多次追肥相结合,土壤耕作管理与施肥相结合,并以根际施肥为主,根际施肥与根外施肥相结合。
3.3科学开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集成工作
组织项目成员到本地茶叶主产区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实地资料,确保材料真实有效,以便指导本市茶叶生产工作;组织项目组成员到国内茶叶主产先进省份,如福建、浙江等地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主要采集当地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的相关档案资料;组织项目组成员,汇总本地技术材料,结合外地先进经验,编写适合茂名市大面积推广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并在茂名市茶叶生产区开展实验示范推广展示,并根生产开展情况对技术规范进行逐步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对形成的课题成果(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召开专家研讨会,充分征求专家和一线生产企业的修改意见。对专家和企业反馈回来的修改意见进行研究修改,并完善无公害茶叶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3.4项目的创新之处
优化生态环境,茶园周围,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要保护高山茶园西北面的防风林带、森林中的有益鸟类、动物,从不同角度为茶叶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普洱茶;栽培技术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防癌抗癌、养胃暖胃、醒酒解毒、健齿护齿等多种功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养生保健认知的提高,对普洱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为促进普洱茶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普洱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地块选择
普洱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地块的选择应在建园初期就做好规划。茶园应选择在远离工厂和生活区的地方,该区应水质纯净、空气清新、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茶园与其他农业种植区之间最好有山川河流等天然的隔离带。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可人工种植或是修葺植物隔离带。如茶园为坡地种植,坡度应控制在25°以下,且沿等高线种植,挖凿防护沟,以减少水土肥料的流失。
2.品种选择
普洱茶为云南大叶种茶,主要包括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种、景东大叶茶、景谷大白茶等有性繁殖系品种和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云选9号等无性系地方良种。目前生产上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一般来说,茶树较不抗寒,在生产时,应考虑种植区域与茶种原产地的生态相似性,即地理位置、纬度和海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如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种植,可选择耐低温的勐海大叶茶等耐寒品种。而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可选择景谷大白茶等较不耐寒而外形好的品种。
3.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地,是为其提供水、肥、气、热的场所。茶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均源于土壤,所以土壤的质地、温度、持水量和酸碱度对茶树的根系和地上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土壤PH值是茶园土壤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茶树喜酸性土壤,故茶场土壤PH值应选择在4.5-6.5之间的肥沃红黄壤。如在新区种植,应深翻表土,施入基肥,消灭杂草,捡取树根石块,开挖种植条行以备种茶。如在老园新种,需做好消毒工作,可用五氯硝基苯作为消毒用药。
4.水肥管理
云南大叶茶树要求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生长季中要求每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同时茶树的需水规律是夏季需水量多,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更少。按其规律给予适时供水,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茶树的施肥原则应遵循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基于茶树是叶用植物,对氮的需求量最大,故在肥料管理中应以氮为主,氮与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配合。
5.树枝修剪
茶树的修剪是茶园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优质茶叶获得的重要保证。茶树修剪主要分为幼树、壮树和老树的修剪。
幼树修剪主要任务是定型修剪,目的是培养树冠。种子苗幼园的修剪主要以修剪主枝为主,侧枝则几乎不修剪,一方面为使树冠横向生长,另一方面保证了茶树上有足够叶片。修剪分为三次,第一次修剪定高度,第二次、第三次修剪定冠幅。
壮树的修剪主要为成年园茶树的修剪,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新梢基部腋芽的萌发能力,使茶树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能力和整齐的树冠,可以分为轻修剪和重修剪两种。轻修剪是在上次剪口基础上提高4-6厘米平剪,剪去新梢顶端,将树冠上绿色的生产小枝全部剪除。深修剪目的为调节修剪,目的是更新复壮,主要是因为每年的修剪,树冠的高度逐年提高,同时树冠上分枝过于密集,芽叶减少,且结节枝增多,影响的新梢的萌发,故在3-4年的轻修剪后要进行一次深度修剪。
老树的修剪主要适用于衰老或半衰老茶园,方式主要以重度修剪为主,程度与树体的衰老相关,越是衰老的树体修剪则应越重,修剪一般剪去茶树的1/3或1/2,保留树高40-50厘米;如果为极度衰老树体,则进行台刈。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茶树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其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防”,“防”的好坏直接决定病虫害危害的大小。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通过栽培技术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如清除茶园杂草、杂木和病虫枝,增加茶园通风透光性,恶化茶树病虫害发生环境,并将茶树周围枯枝落叶掩埋在茶树根部,破坏茶树病虫害越冬场所,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丰富茶树营养,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其次开展群防群治,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期”,提高效果,同时还要结合采摘等及时摘除病虫枝叶,砍伐病树,这样恶化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可以明显减少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红蜘蛛、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再次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控为辅,进而提高茶树的品质。物理方法包括: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性信息素诱杀、色板诱杀等;化学防控则应以生物防控制剂为主,化学制剂为辅,这样茶叶生产才可以在本源上控制产品的质量。最后应该大力提倡茶树病虫害天敌的保护,提高茶园自我防控的生态调节能力。
7.采摘方法
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以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卵、幼虫)、茶叶螨类、卷叶蛾类(幼虫)、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危害;通过采摘,也可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及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冬季做好清园工作。
普洱茶是普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国的名特优产品,其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外贸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和应用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栽培管理科技含量,是促进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葛晋纲,刘海洋.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659-13662.
[2]李秀峰,李云.茶树栽培中土壤酸碱度改良的研究进展[J].茶业通报,2009,31(4):156-157.
[3]陈继伟,何昆萍.普洱茶茶膏传统制作工艺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09(3):39-41.
[4]周玉梅.普洱茶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99-100.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茶叶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综合防控;成效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70-1
金沙县为贡茶之乡,现有茶园22万亩,近年来,随着茶叶面积的快速扩大,有害生物的防治已成为茶产业的关健,2010年开始在茶叶生产线上全面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在茶产业核心区的清池镇、岩孔镇、城关镇、太平乡、长坝乡、岚头乡重点开展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示范与应用,成效显著,95%以上的茶园不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茶叶品质明显提高。
1 防治措施
金沙县茶树常发性害虫为茶小绿叶蝉、茶毛虫为主,茶尺蠖、茶蚜等为间歇局部重发。2012年主要是茶毛虫在老茶树上有所发生,全县次茶园共发生面积1823公顷。在县茶叶办公室积极配合县植保植检站开展病虫测报的基础上,开展了立体的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推行健身栽培技术,实施综合防控,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辅以生物农药防治的防治策略。
1.1 组织措施
政府牵头,成立技术服务队。政府分管产业的副乡镇长为组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在县植保植检站的配合下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明确责任。明确住村人员防控有害生物的工作责任,扎实有效地推进茶叶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作,针对清池镇、岩孔镇、城关镇、太平乡、长坝乡、岚头乡作为茶叶大镇和基地核心区的特点,明确要求乡、镇农技部门搜集茶园病虫害发生信息、通报和指导茶农进行日常的病虫害防治;加强宣传。以县植保植检站为核心开展集中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服务,让茶农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1.2 技术措施
一是现场培训指导。几年来共举办了茶叶农民田间学校82期,累计培训茶农、种植大户共4650人。二是集中培训。结合民生工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茶园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和茶园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低产茶园改造、茶园新建等技术。共培训8次,共计420人次。季节培训茶农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茶农在培训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知晓了茶树的生长习性,认识了与茶树有关的的主要病虫害,学习了茶树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方法,明晰了多用物理防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道理。三是对茶叶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防控技术,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全县12家专业合作社,8家茶叶公司全部接受了培训。
2 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实施综合防控
2.1 加强田间管理
施用有机肥田间管理是重要环节,清除田间表面杂草和病残体是重要措施。施肥方面,主要是根据茶树对环境、肥水的自然需求,施用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沼液沼渣、厩肥、饼肥秸秆覆盖还田等肥料。在综合防控方面,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由于茶小绿叶蝉卵块呈带状和茶毛虫、茶蚕低龄幼虫具群集性,应及时剪下有卵枝叶和幼虫聚集的叶片,就地踩死。此种方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产品品质。
2.2 开展生物防治技术
在茶园中每100亩左右安装一台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尺蠖类、茶蚕、茶毛虫等毒蛾类的鳞翅目害虫及茶蚜、茶籽象甲等多种成虫;2012年应用黄色杀虫粘板每亩25片,防治面积近6万亩。
2.3 化学防治
防治主要在晴天进行,因为阴雨低温天气防治效果不佳,及时用联苯菊酯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8%以上。
3 应用先进的设备诱虫捕杀
3.1 太阳能杀虫灯的使用让为害率降低
对于太阳能杀虫诱虫,有一项调查显示,应用太阳能杀虫诱虫,不同时期茶树田间主要害虫发生量显著低于非太阳能杀虫灯诱虫区,每代平均虫量与非太阳能杀虫灯诱虫区平均虫量比值为1.0∶3.5~25.7。
3.2 诱色板的应用效果明显
3.2.1 色板诱杀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不同颜板诱杀试验表明,浅黄绿和深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最为明显。而且根据假眼小绿叶蝉的飞翔、跳跃能力较弱的特性,离茶蓬越近的地方,黄板诱杀的虫口数越多。在茶园中使用黄色粘板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时,黄板下边缘靠近茶蓬5cm处较为理想。利用性诱剂结合色板进行诱捕,虫口捕杀率比单用色板提高27.63%,综合防效达到63.04%。
3.2.2 注意事项 粘板使用中,慢慢失去效用。因此,使用粘板诱杀叶蝉时要注意及时更换旧粘板,避免粘板在日晒雨淋作用下失效而达不到相应防效,况且粘胶液化后可能从塑料板流到茶树叶梢上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1] 焰,张杰,张丽.信阳茶区茶毛虫防治技术[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4,(5):19.
[2] 林新富.浅谈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J].福建茶叶,2009,
(03).
[3] 钟小荣.茶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8).
[4] 陈世玲.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9,(06).
[5] 杨普云,熊延坤,尹哲.单绪南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4):36-37.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1 科学选取茶树种苗
茶树种苗的繁殖可分成2种,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一般来讲,有性繁殖是采用茶籽播种的方式来进行育苗;而无性繁殖是采用茶根或者是枝条来育苗。当茶树果实呈现黑褐色时,果实饱满为乳白色时,就表明种子已经成熟。采收后,可以将果实曝晒于干爽地面2~3h,每半小时翻动1次,再经过一段时间茶树果实果壳开裂,茶籽出来后就可以进行育苗。一般来说,在进行栽种前需要选取沉实、饱满,有光泽并且呈现深褐色的,没有出现破损、蛀虫以及霉变种子。将其放置于25℃的温水中浸泡7d,并注意定期进行换水、搅动,做好保湿催芽工作。当前福安溪柄镇的优质茶树品种为梅占、龙井、高香型金观音、黄观音、铁观音、台茶12、金牡丹、早春毫等,可以从茶园实际进行选育。
2 整理土墒和播种
需要对茶园内的土壤实行规划与翻整,尤其是设计好灌溉排水系统,主要包含等高横截水沟、梯层内侧支沟等。在设计好沟渠之后,深翻土地30cm左右,将下层土壤翻出晾晒,并将凝结成块的土壤敲碎,疏松土壤的同时,注意挑出固体物,并且还要进行基肥追施,提升土壤肥力,以及种植茶树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之后,将沟内的土地再次进行平整,做到比梯面高,避免土沉紧后出现凹槽,防止积水。播种时,一般以点播、条播为主。将畦设置完成高0.2m、宽1.5m、穴与穴之间的距离为0.4m。每穴内的茶籽为4粒左右,撒播均匀。在撒播完毕后覆土,浇水量应以确保种子能发芽以及扎根。
3 肥料管理
施肥管理在茶叶种植中处于重要地位。人们选取茶叶作为饮品,除了其固有的茶香之外,关键是因为茶叶内的矿物元素,而矿物元素的来源是肥料以及土壤。施肥的搭配以及施肥的比例,将决定茶叶的质量。茶树苗在进入到生长期之后,需要施用一定量的氮肥。随着茶园年龄的不断增加,在头2年施肥20kg/667m2,而在第3年可以达到25kg/667m2,在第4年后达到35kg/667m2。茶园在达到成龄期之后,也就是每667m2成产100kg干茶的话,需要施用100 kg/667m2,根据该比例进行类推。除了茶园内施用氮肥之后,还需要施用钾肥、磷肥等相关的微量元素肥料。并且做到微量元素的肥料在茶树成龄期达到比例为氮磷钾=3:1:1。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在茶园内饲养蚯蚓。饲养蚯蚓的好处是蚯蚓既可以吃掉茶园内的枯黄烂叶,并且能腐解有机肥料,形成粪肥,能快速加快有效养分的释放,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并且,因为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进一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与通风性。
4 科学修剪茶树
要想科学控制好茶树的生长方向以及达到预期的生长效果,需要对茶树进行科学的修剪。一是,对生长速度过快的茶树的苗顶加以修剪,促进侧枝生长并且刺激腋芽萌发,实现培养骨架、增加分枝以及塑造树型为主要目的。在进行苗顶修剪的时候,需要分2次来进行。第1次是在茶树苗生长到1年后,在第2年的3月份,将高出地面35cm的定苗进行剪切;在生长2年后的3月对其进行第2次裁剪,将离开地面超过50cm的顶苗对其进行修剪。在对幼苗进行修剪时,一定要轻,并且不能对其他分支进行伤害,或者是出现茶树顶部光秃的情况。茶园内种植多年的茶树,在茶树龄增加后,茶树的长势开始逐渐减弱,并且产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需要对这样的茶树进行深修剪,根据茶树实际情况剪去15cm,对茶树病虫枝、细弱枝等进行剪切,确保茶树较好的长势。
5 防治病虫害
溪柄镇病虫害的特点是病虫经常并发,比较严重的害虫主要有黑刺粉虱、油桐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中等出现的害虫是茶丽纹象甲等;轻微发生的局部性的害虫是茶毛虫等。出现的中等病害为茶白星病、茶炭疽病;局部出现的病虫害是茶叶枯病等。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6 茶叶采摘
对茶叶适时采摘,能促进茶叶生长,并有效控制生殖生长,协调好质与量、采和养间的矛盾,减少虫口并且实现多采好茶,提升茶叶经济效益,比如福安大白茶、福云7号等。采摘的标准一般是小开面到中开面间,并且做到春秋茶叶中开面,夏冬茶叶小开面。但是如果进行大面积种植的话,采摘春茶时间需要适当提前,一般是从小开面一直采摘到中开面。
总之,茶叶在福安市溪柄镇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既能发展当地经济,增加茶农收入,又能通过茶叶来宣传福安市溪柄镇的茶文化。为此,在茶叶栽培管理方面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提升茶叶栽培管理水平,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 茶叶 高产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59-01
1 前言
茶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种植历史,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国民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江西省德兴市农业单位要结合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对茶叶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栽培,实现茶叶种植效益最大化。
2 建立茶园
茶叶在种植及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气候、土壤和温湿度等外部环境影响。按照正确的选种、种植、灌溉方式建立茶园。酸性土地土层深厚、土壤性能好,很适合茶叶种植。茶园规划过程中,要对各项要素进行综合考量,并对道路和灌溉水渠等进行合理设置,营造良好的茶叶种植环境。
结合茶园布局,对茶园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在贫瘠土地上设置道路,确保主干道与支干道兼备,并将茶园中的排水系统建设落实到位,在较高的地势上修建小型水库或蓄水池,对茶园进行自然灌溉。同时,在平缓地段上,运用等高线或横坡直行方式对茶行进行合理布局,使其坡度不超过10度。如果坡度不超过25度,可以以水平梯地形式进行构建。并应用测量工具对复杂地形进行辅助测量。
将茶园开垦深度控制在0.5m以下,去除杂草,整地耙平。如果茶园为梯田布局,对其坡度进行考量,将梯壁坡度控制在70度以下。如果梯壁属于石坎,可以保持其陡峭度,完成梯田修整工作后,对土埂外侧0.4-0.6m进行保留,并对其余部位进行深挖。种茶之前,落实深耕开沟工作,确保底肥充足。在茶园中施加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然后盖上细土,分别对茶籽和茶苗进行播种和种植。
3 茶树种植
3.1 合理选择树种
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抗病性。种植人员要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对多种茶树进行搭配种植,确保采茶过程中茶叶的新鲜度,提高茶叶的种植、采摘及生产效率。
3.2 茶树种植方法
茶树可以进行直接播种,也可以移栽。直接播种即从优良茶树中采集茶种,在茶行中播种,培育新苗。或采购茶籽,进行直接播种。播种季节一般为冬季至次年二三月,冬天播种效果更佳。播种方式以双行或三行条植为主,种植量为4000-10000株/667m2。完成播种工作后,覆盖细土,将其厚度控制为3cm。也可以将草覆盖在种子表面,撒上泥土,以保持土壤温湿度。茶苗出芽后,移除草[1]。
移栽方法有两种。(1)无性繁殖育苗移栽。先对苗床土壤进行处理,保持其细碎性和平整度,然后以扦插行为记号,将其规格控制为8cm。如果扦插枝条下部变为红色,进行打顶,并对打顶时间进行控制。一星期之后进行剪B,在剪下来的B上保留一片叶芽。确保剪口的倾斜光滑,与叶面平行,将其长度控制在3cm,最佳扦插时间为3月下旬。完成扦插工作后,对苗床进行遮阴、灌溉和施肥。插B生根之后,进行追肥。(2)外购茶苗移栽。选择无性扦插苗,将苗高控制在18-25cm,含一级分支。主茎粗3mm,着叶数量超过7片。移栽时间以晚秋或初春为宜。双行条载,将大行距和小行距分别控制在1.5-1.8m和0.3-0.4m。如果选择三行条载,将大行距和小行距分别控制在1.8-2.2m和0.35-0.45m。
在茶园周围种植常绿树木,以达到良好的遮阳效果,避免夏季太阳光直射对茶叶种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够保持水土,抵御干旱及寒冷,在茶叶种植中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实现茶叶种植过程中的高产、优质。遮阴树落叶之后,对土壤进行覆盖,能够有效避免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
4 病虫草害防治
4.1 生物防治
(1)控制茶叶种植过程,施加有机肥。平衡施肥,并对茶树病虫、病叶和病枝等进行烧毁。施肥时间分别为2月、6月、8月下旬和5月上旬,主要施加复合肥和茶叶专用有机肥。(2)天敌防治。采摘秋茶之前,为螨虫高发期,可以应用天敌胡瓜钝绥螨对其进行防治。对苦参碱等农药进行推广应用,避免施加剧毒农药。
4.2 科学用药
结合江西省德兴市茶叶种植情况,对农药进行合理选择,以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应用为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结合茶园具体情况,对施药量和浓度进行合理控制[2]。
5 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
结合茶园具体特点,将其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依据不同时段茶树生长特点,在其种植过程中落实防护工作,先护苗,然后修整树形,确保茶树树冠宽大,实现高差。茶叶采摘过程中,也要将施肥工作落实到位,保障土壤肥力及养分充足。
将春茶采摘时间控制在5月5日,或日平均气温达到10℃初日7d之后。夏茶采摘时间为7月10日,或日平均气温达到20℃初日。秋茶采摘时间为日平均气温30℃至9月。并对采茶标准进行确定。春茶新梢占树冠面上10%-15%,夏秋茶达到10%,细嫩名茶达5%。结合茶树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采摘方法,并对茶叶进行分级和分类储存,避免阳光或雨水对茶叶产生影响,保证新鲜茶叶质量。
6 结语
江西省德兴市茶叶种植气候及温度良好,为无公害茶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当地农业部门要重视茶叶种植,不断拓展茶园面积,引进优质的茶叶品种,对茶叶的栽培及种植过程进行合理控制,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和气候灾害对茶叶造成损害,实现该地区茶叶的高产和优产,营造良好的茶叶种植环境,推进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6
关健词 桑园;套种;油冬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8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84-02
Abstract The mean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interplanting oil spiced cabbage in mulberry garden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famers.
Key words mulberry garden;interplanting;oil spiced cabbage;planting technique
安徽省现有桑园4.3万hm2,生产蚕茧2.3万t,蚕茧产量为530.7 kg/hm2,按照33元/kg计算,桑产值17 515.35元/hm2。蚕桑生产风险性大,实用技术滞后,技术单一,比较效益下降,蚕农生产积极性很容易受挫。如何增加蚕桑综合经济效益,变单一生产为蚕桑复合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已经成为桑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桑园间作蔬菜(油冬菜)是改变单一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桑树有明显落叶期和绿叶期的生长特性,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灵活运用“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肥力、水分,在桑园的行间间作不同的经济作物,创造一个互补共生的良性生态立体模式。由于间作经济作物枯枝败叶的腐烂、施肥与灌水,既能增加桑园所需的氮、磷、钾及其他有机质的含量,活化了土壤,又能提高桑园单位面积总体经济效益;桑树的缓慢生长期和休眠期,同时也是劳动力最充足的时期,充分利用桑园闲期空间,提高桑园复种指数[1-3]。
目前,安徽省栽培桑树的经济效益大多只是在绿叶期采叶养蚕,经济效益限制很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中低干桑园中(桑树休眠期)合理间作油冬菜,可以有效地提高桑园的利用率,实现蚕农增产、增收。通过桑园间作油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头茬桑园可以生产油冬菜22.5~27.0 t/hm2,按照0.6元/kg计算,产值为1.35万~1.62万元/hm2,二茬桑园可产菜薹9.00~11.25 t/hm2,按照0.8元/kg计算,产值为7 200~9 000元/hm2,油冬菜及菜薹除了供应市场外,还可以作为企业腌制或者脱水蔬菜的加工原料。桑园间作油冬菜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桑园闲期空间,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稳定桑园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桑经济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桑园套种油冬菜茬口安排
桑园套种油冬菜主要是利用当年10月至翌年3月近6个月的时间进行套种,防止蚕桑生产大幅波动,稳定蚕桑生产。油冬菜上市期在11月下旬和次年3月下旬。11月底至12月初上市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育苗(育苗在苗圃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次年3月下旬上市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育苗(育苗可在苗圃或者桑园畦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
2 油冬菜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2要求。油冬菜品种选用由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山乌菜系统的衢州青(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2)。
3 产地环境条件
一是产地生态环境要求。产地生态环境应符合GB/T 18407.1―2001中3.1的规定。二是产地环境要求。根据桑园栽植模式及桑园土壤结构,应选择适合桑园套种的油冬菜品种。搞好产业布局,适当连片种植,切忌小而 全,否则难以组织上市。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1―2001中3.2的规定。
4 桑园套种油冬菜无公害栽培措施
4.1 套种桑园的管理与养蚕
桑园管理技术规范按照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DB34/T908-2009,桑园养蚕技术按照DB34/T668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DB34/T1391-2011大蚕条桑育技术规程、DB34/T799大棚养蚕技术操作规程。
4.2 整地播种
4.2.1 苗床整理。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砂壤土进行育苗,播种前深施腐熟的有机肥45 t/hm2、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土地耙碎整平,苗床畦宽1.5 m,沟宽0.4 m,畦面呈龟背状,以利于排水,播种前一天浇足苗床底水[4-5]。
4.2.2 播种。播种量为4.5~6.0 kg/hm2。播后畦面要镇压,然后浇盖籽粪。早播1 m2苗床可栽5~7 m2大田,迟播的可栽8~10 m2大田。
4.3 苗期管理
4.3.1 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齐苗后,地发白时浇水,要浇得轻,浇得匀。小苗多浇水,大苗覆盖地面时少浇水。移栽或间苗前,应浇1次透水,以便拔苗。
4.3.2 施肥。幼苗出土至子叶展开刚破心时,进行第1次追肥,施稀薄人粪尿7.50~11.25 t/hm2,天热时要稀,天凉时可稍浓。2片真叶间苗,间苗后进行第2次追肥。定植前1周不宜上粪,以防菜秧太嫩。
4.3.3 间苗。一般间苗1~2次。第1次间苗在2片真叶时进行,株行距为(1.5~2.0)cm×(1.5~2.0)cm。第2次间苗在3~4叶时进行,株行距为(3~4)cm×(3~4)cm。间去病苗、弱苗、过密苗。
4.3.4 壮苗标准。苗龄30 d左右,苗高15 cm左右,真叶5~6片。
4.4 定植
4.4.1 桑园地准备。晚秋蚕结束后对桑园进行束枝,按照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DB34/T908-2009 7.2.6)》种植油冬菜的桑园,先要深耕1次,标准按照《桑树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DB34/T908-2009 7.1)》。施腐熟人粪尿15.75~21.00 t/hm2或复合肥750 kg/hm2、碳铵750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基肥占80%。
4.4.2 合理密植。利用桑园行间离开两侧桑树30 cm的空余桑地进行合理密植。采用铲栽法定植。油冬菜株行距为15 cm×18 cm,桑园套种密度为22.500万~24.375万株/hm2。栽后3~5 d内保持田间湿润,以保证活棵。
4.5 定植后管理
4.5.1 浇水。生长期间应均匀供应水分,一般油冬菜苗成活后,每隔3~6 d浇1次水。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从而促进根系生长。
4.5.2 追肥。定植后,防旱防涝,少雨时防止干旱,多雨时做好排水。油冬菜产品器官是叶片叶柄,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追肥占20%。每茬菜追肥3~4次,由淡到浓,应适当增施磷钾肥。注意栽后5~7 d追施1次,以后结合中耕看苗施肥。秋菜前期气温高,生长快,要及时追肥,二茬春前不宜重施肥料,入春后及时浇水施肥。在采收前20 d停止浇水追肥,以提高品质。
4.5.3 防冻。12月寒流频繁,二茬油冬菜应覆盖稻草、江柴或旧薄膜,防止冻害。
4.5.4 除草。定植成活后结合施肥除草1~2次。
4.6 病虫害防治
油冬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只要做好苗期蚜虫的防治,病毒病就极少发生。虫害主要有蚜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等,在防治过程中,要选择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的农药防治菜青虫、蚜虫等。生长过程中重点做好3次药剂防治:真叶展开时进行第1次药剂防治;定植前3 d进行第2次药剂防治,带药下田;定植后10 d进行第3次药剂防治。可选用阿克泰、阿维菌素、艾美乐、奥绿一号等交替使用,以防治田间的虫害情况而定。采收前20 d停止用药[6-7]。
4.7 采收适期
头茬定植后55~65 d采收,二茬在次年3月下旬至4月采收白菜薹时,用手轻轻折断菜薹,不得用有毒、有污染的器具盛装。
4.8 收获及后续管理
油冬菜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采后不得浸水。分装、运输、贮存应符合《无公害蔬菜包装贮藏运输技术条件(DB341424/T003)》的规定。上市前将菜洗净,保持净菜上市。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GB 18406.1―2001的规定。
5 参考文献
[1] 周美芳,周晓业.谈桑园套种经济潜力与栽培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1(4):7.
[2] 金向阳,刘腊仙.合理桑园间作 提高桑田效益[J].农业装备技术,2012(6):37-38.
[3] 姜同第,施建华.丘陵岗地桑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34,236.
[4] 秦大敏,陈建新.桑园间作蔬菜的几种模式[J].蚕桑茶叶通讯,2010(4):19-20.
[5] 邱军,华序.桑园间作蔬菜 蚕农增收的好途径[J].四川蚕业,201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