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思考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以及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过去也有一些简单的工具用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网络资源,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系统。本文就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常见的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情况
1.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分类
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诞生于Internet家族的SNMP是专门用于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虽然它有简单适用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网络界的实际标准,但由于Internet本身发展的不规范性,使SNMP有先天性的不足,难以用于复杂的网络管理,只适用于TCP/IP网络,在安全方面也有欠缺;其次,CMIP是可对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案提供全面支持,在技术和标准上比较成熟.最大的优势在于,协议中的变量并不仅仅是与终端相关的一些信息,而且可以被用于完成某些任务,但正由于它是针对SNMP的不足而设计的,因此过于复杂,实施费用过高,因此,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是将CORBA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而产生的,主要采用了分布对象技术将所有的管理应用和被管元素都看作分布对象,这些分布对象之间的交互就构成了网络管理.此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屏蔽了编程语言、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提供了多种透明性,因此适应面广,开发容易,应用前景广阔.
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可分为集中式以及非集中式两种体系结构。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将单一的管理者分成管理平台以及管理应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再通过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科技论文,思考。而飞机中方式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包括层次方式以及分布式的。
1.3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
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IETF提出来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它是基于TCP/IP和Internet的。因为TCP/IP协议是当今网络互连的工业标准,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因此SNMP是一个既成事实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另一种是ISO定义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科技论文,思考。CMIP是以OSI的七层协议栈作为基础,它可以对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下的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监测和控制,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两者相比较的话,SNMP主要是采用轮询监控,管理者安一定时间间隔向者请求管理信息,根据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情发生,而CMIP主要是采用委托监控,当对网络进行监控的上搜后,管理者只需要向发出一个监控请求,会自动监视指定的管理对象。
2.常见的计算机网路管理技术
2.1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WEB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有较强的灵活性以及易操作性。科技论文,思考。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 e b页面对W W 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因此,WEB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优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系统管理员可以在Intranet上的任何站点或Internet的远程站点上利用WEB浏览器透明存取网络管理信息;其次,统一的WEB浏览器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学习,从而可节省培训费用和管理开销;再次,管理应用程序间的平滑链接:由于管理应用程序独立于平台,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协议将多个基于WEB的管理应用程序集成在一起,实现管理应用程序间的透明移动和访问;最后,利用JAVA技术能够迅速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WEB网络管理支持多种管理标准和协议,通过WEB技术对各种计算机管理平台进行分布式的管理,且不会影响到原有网络系统的基础结构。
2.2分布对象的网络管理技术
CORBA技术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工业标准,主要思想是将分布计算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结合在一起,构建分布式应用。OMG是CORBA平台的核心,它用于屏蔽与底层平台有关的细节,使开发者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而不必自己去创建分布式计算基础平台。科技论文,思考。CORBA将建立在ORB之上的所有分布式应用看作分布计算对象,每个计算对象向外提供接口,任何别的对象都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调用该对象提供的服务。科技论文,思考。CORBA可以提供位置透明性、移动透明性等分布透明性。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通常按照Client/Server的结构进行构造。科技论文,思考。由于CORBA是一种分布对象技术,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克服传统网络管理技术的不足,在网络管理的分布性、可靠性和易开发性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的管理问题也日益严重,计数机网络管理技术问题也日益尖刻。我们应该通过上述的办法,实现全面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晏蒲柳.大规模智能网络管理模型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3)
[2]李佳石.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拓扑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
[3]李佳石.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拓扑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
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1
工程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将管理学、建筑学、经济学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综合在一起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从而让他们在项目决策及全过程管理等方面成为集复合型、开拓性及外向型于一身的人才。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工程管理日渐步入大众的眼帘。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普及的技术,它的发展水平与日俱增。对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来说,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其双方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一、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依据科学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并进行加工及整理,除此之外还包括决策技术。当今社会,计算机已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问题,而不是是否应用的问题[1]。在现代化工程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既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储存、修改和查询信息,也有助于在施工中跟踪预测由于多方面原因而导致的进度和质量问题。采用信息技术不但能使复杂的程序简单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管理能力。
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应用
(一)应用于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保留项目的投资、规划及进度。而这些任务基本上是由项目经理来完成,所以公司项目经理能够通过该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依据包括计划评审法及关键路径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的网络技术,将计划系统直接提交给公司项目经理并对关键路径报告进行整理。之后将各种资源的分配及工程进度等情况传输给工程管理人员,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应用于物资管理系统。对存货实施精准预测和分析材料可用性等功能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材料报告。所以应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进行物资系统管理操作。计算机电子技术能有效地分析和统计全球范围内的货物及信息,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时它能有效地分析行情摘要系统,对货物的价格信息、购买分析信息及投标状况信息等进行梳理和归类。另外,该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让货主与买主实现跨距离的交流与沟通。这有助于项目的物资管理和决策管理。
(三)应用于管理系统。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时,会依照预先制定好的施工方案来进行,因此各种施工情况都会随着工程的进度而随之出现,比如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关键活动表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公司项目经理应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从而有效规避意外风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统计和梳理这些情况,这样,项目经理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施工情况,进而使其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科学计算及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有效结合在一起,其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对于工程来说,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设计工程项目图纸,也可以说是整个工程流程的设计图,这项工作离不开详实的预算。就拿石油的工程设计来谈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首先石油工程的设计要考虑工艺过程工程程序,这一程序包括通用过程系统程序和其优化程序、蒸汽及煤气的热和物料平衡程序、配管分析和定量计算系统,及图形输入分馏模拟程序。这其中的每一个程序都需要有大量的计算。机械工程程序中的锅炉和管道热交换程序,需要对燃烧设备定量和空气冷热交换程序进行计算,以求达到合格的目标;在压力容器工程程序中需要对容器的大小形状,以及在工艺过程中的最优化程序进行计算和设计配置;控制系统工程程序需要对孔板计算程序以及安全阀定量进行计算;最后还要对其环境工程程序中的噪音等级,厂内外噪音程序等进行计算[2]。
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当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已遍布于工农业、科技及军事等每一个角落。以下是电子信息技术在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具体表现。
(一)对控制对象的操作。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主要是指计数机通过计算所要控制的装置或设备的递函数表征、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等结果,从而实现对他们的监控。
(二)对执行器的操作。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是根据调节器的控制信号,通过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真线位移或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能量,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预定要求,而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边计算边调,实现执行器的准确执行。
(三)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计算机通过对由传感器和测量线路转换而成的某种形式的信号的测量,将得到的数值储存到数字调节器中。数字调节器是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它的控制规律是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它有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两部分组成,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输出通道包括数—数转换器及保持器。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通道实现其自动化的控制[3]。
五、结语
由此可见,当今计算机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工程科学计算、管理信息系统及自动控制。实现计算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硬件资源及编制系统程序的大力支持,不过在进行系统编制的初始阶段比较困难。因此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工程管理信息进行编制时,既要对各部门间的信息流进行分析,也要统计、分析和累加工程管理各方面的历史数据,只有如此才会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工程管理能力并获得更高收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振亚.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45—46
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00-02
Computer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ong We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In the 1940s,computers began to appear in front of people, and now the compute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enerally into people's lives become part of people's lives.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task,and rely on manpower to manage,not only complicated,time consuming,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not high.If IT is used in project management,working hours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work,efficiency will greatly improve.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to talk about computer-based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Computer;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ject management;Application
上世纪八十年代,工程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它的目标是将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等教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将工程管理推进了大众的视野。作为一项普遍应用于生活各方面的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日渐提高。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都会促进两者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使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充分运用,也提高了工程管理质量。
一、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储存、加工、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再加上决策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当今社会计算机已进入人们的生活,现在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考虑不再是是否应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运用。 将计算机应用于现代化工程管理,对信息的储存、修改、查找的快速性、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帮助,并能够跟踪预测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对进度、质量的影响。信息技术蕴藏于计算机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一)范围广。“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是工程管理在《论工程管理》中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工程管理包含了下面两个方面,不包括正常稳定生产的经济活动以及技术经济活动。
(二)繁杂性。其一,技术上的繁杂。一个工程中包含了多种学科,而一种学科又涉及到多种技术,因此,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要考虑到的技术的非常繁杂的。其二,组织繁杂性。一个工程存在很多组织的参与,且这些组织互相存在着矛盾,矛盾多了,就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其三,程序繁杂。一个工程的顺利开工不仅要考虑自身对土地、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条件的调查,还需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三)系统性。将一个工程看做是一个系统,各个子系统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认识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顺利完成工程是很重要的。
(四)创新性。造之前不存在之物是工程的工作,因此其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上。
(五)不定性。工程是一项活动,要完成这个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计划、环境等,这些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工程的施工也是动态变化着的,具有不定性。所以工程管理应具备协调好这些动态的变化条件,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应用
(一)应用于项目系统管理。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有一项优点就是能够提供和保留项目的投资、计划、进度。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由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因此项目经理可以通过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查阅信息。通过计划评审法和关键路径法等网络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将计划系统呈现在项目经理面前,将关键路径报告整理出来。然后再将资源进行分配、报告现场进度等向工程管理人员传输和分析,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
(二)应用于物资系统管理。预测存货及分析材料可用性,能够为施工提供实用的材料报告。因此对其进行程序操作应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计算机电子技术可将世界范围内的货物、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以供决策者在掌握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正确做出决定。计算机电子技术可对行情摘要系统进行分析,整理出货物的价格数据、购买分析、投标状况等信息。此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在货主和买主之间跨越空间的距离使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这对项目的物资管理、决策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应用于管理系统。工程施工过程,都会依照之前的施工计划进行,那么随着施工工程的施工情况,就会出现施工工作状态报告、关键活动表、项目执行报告以及执行与计划的比较分析等,这些工作都应由项目经理进行及时的掌握,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将这些分析工作进行有效地统计和整理,那么项目经理就可根据处理过的信息进行随时跟踪、掌握,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在掌握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计划。必须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能将信息化的应用作为企业的一个点缀,而应用到实处,处理一些工程管理的紧要问题,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工程施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水平和技术,而不是空喊口号。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提高最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企业应根据在施工管理中涉及到的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相关技术及实际管理水平,制定正确的计划,科学处理施工上出现的问题,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率达到最大化,逐渐、稳步建立并完善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二)运用局域网、因特网等载体,实现信息共享、网上办公。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项目规模逐渐增大,工程涉及到的单位较多,有时还会牵涉到国外,文件及相关信息繁多复杂。旧的项目管理信息一般都是以纸作为记录、分析的载体,分析整理得出的数据还得一层层经过多个部门的转交,传到决策者的手里。这个办公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财力、时间,还使得工作效率低,最重要的是会因转交的次数过多导致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及完好性受到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当今这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可有效传输、分析第一手信息,及时的向决策者转达随时信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三)开发各种相关的应用系统。在因特网的基础上开发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与链接,将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信息摆在大家的面前,向有意向的人员展现一个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将信息交流方式从纵向转变为平行,这种方法不仅将工作效率及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还能使各个企业之间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正确度。在施工过程中,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应用于该过程的管理,也将提高管理的水平、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与国外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合理科学的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振亚.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2]李卫星,朱焕立,吴喜泉.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29)
[3]郑海泽.浅谈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9)
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2
Exploration on the Librar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Liu Yi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cang215411,China)
Abstract:At present,many library computer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school library management.Library computer network is a shared resource for the purpose of linking,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is to provide resource sharing,and the users themselves without concern for themselves and the resources used in the network location.Therefore,the library computer to share with the hardware,software sharing and data sharing capabilities.The autho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ibrar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that exist,and on this basis,the librar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proposed specif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you to explore industry peers.
Keywords:Library;Computer;Network Security;Management
当前,网络技术在全球信息技术中发展迅速,在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受到网络上的日益严重的安全威胁。虽然我们广泛使用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机制,但仍然有很多黑客的非法入侵,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何解决各种网络的安全威胁,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来讲,其中所存贮的书目数据库,读者信息库、流通数据库等信息是现代图书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图书馆计算机也经常受到网络上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的侵扰,造成数据丢失、篡改、恶意增加、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乃至全面瘫痪的后果,严重影响着图书馆的工作开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具体的管理防护策略。
一、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十分普及。计算机网络因其终端分布广和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非常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攻击。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网络滥用。信息泄露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人员的有意或无意、漏洞利用、授权侵犯、物理侵入、病毒、木马、后门等。完整性破坏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来等方式实现。拒绝服务攻击是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的访问却被非法的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网络滥用是指合法的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比较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窃听、重传、伪造、篡改、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电子欺骗、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这些都严重的危害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影响因素很多,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种,其中人为因素的危害最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主要是指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不合理地设定资源访问控制,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地恶意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其进行更改使它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二、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防护策略
(一)使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内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未授权访问,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在互联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建立的一个安全屏障。要确保防火墙实现以下功能:一是数据包过滤功能。当从互联网上下载文件或收发电子邮件时,防火墙将监测每一个进入或离开的数据包,依据事先设定的过滤逻辑,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TCP端口与链路状态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二是服务功能。按照网络管理人员的设置,允许或拒绝特定的数据或功能,使外部网与内部网的数据交换只在服务器上进行,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的隔离。三是网络地址变换功能。NAT技术有效屏蔽整个局域网的内部结构,防止外部的恶意侵袭。四是状态监视功能。防火墙记录所有经过的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情况时,能够适时报警并提供详细信息。
(二)使用加密技术认证。数据加密技术指在数据传输、存储中,对数据采取安全、有效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防止被外部截获、破析,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匙的应用。电子认证是为防止数据被篡改、删除、重放和伪造,并使发送的数据具有被验证的能力,使接受者能辨别和确认数据的真伪。通过正确实施防火墙、加密和电子认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的程序。目前在防止计算机病毒意识外,一种较好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合格的防病毒软件要有较强的查毒、杀毒能力。在当前全球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4万多种,这就要求安装的防病毒软件能够查杀多种系统环境下的病毒,具有查毒、杀毒范围广、能力强的特点。杀毒软件要具备完善的升级服务。与其它软件相比,防病毒软件更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以查杀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病毒。同时,要具备实时的监控能力,使计算机系统在启动、运行过程中都能得到防病毒软件的保护。
(四)加大操作培训力度。一是加强系统管理员培训。要选派负责计算机管理的同志与业务水平较高掌握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志参加由软件开发部门举办的专门培训班。二是加强普通操作员培训。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技术,需要使用者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所有的系统操作员都应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特别是具备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操作员要经过系统操作专门培训,掌握系统基本操作技术。三是强化权限设置。系统管理员通过设置操作员的权限,控制其进入的子系统与菜单,限制超越工作范围的功能与操作。根据操作员的工作实际,设置适当的权限,既保证操作员可以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又使其权限不超越工作范围。四是确保操作员的安全操作。操作员按照程序设定谨慎操作,尽量避免失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发现自己的权限不够或超越工作范围,应及时汇报;正确设置自己的用户密码并防止泄漏,在有必要时更改密码。在离开工作机时,要及时退出系统,避免别人使用自己的账号。加强操作员的教育,明确未经允许,不得将本馆计算机网络内的信息泄漏给他人。
三、结论
总之,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多种多样。确保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而不断翻新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重视这项工作,不断的去学习、研究新技术,持续增加物质设备、技术与人员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为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持续、健康、有序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锋.浅谈图书馆网络安全防护问题[J].科技信息,2009,16
[2]王立平.高职高专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整合路径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优势
1.1降低误差的概率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环节,依据当前的实际生产需求,在生活生产中普遍的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分析信息管理中的准确性,减少信息管理的误差,应明确信息管理的核心,减少工作中繁冗的流程,简化信息管理模式,降低信息管理的复杂性,能够在更加真实的信息性征下使得信息管理顺利推进、持续推进。
1.2多要素汇总
计算机技术可将多信息提取出要素内容进行汇编,最终结合实际的需求、信息的整合方向等,将信息收集纳入数据库中,建立核心的数据模板,通常在传统信息管理中,采取人的大脑思维收集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化记录,难以提炼要点,汇集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更加容易重复与疏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下可便捷的处理庞大的数据资料,按照计算机的技术规范化的整理信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高,信息管理也较为安全。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特点
2.1储存密度大
计算机技术应用下将文字存储改变为电子存储,通过光信技术传递资料,数据的存储密度较大,极大地提高了存储的容量,且能够循环的调取存储的资料用于不同的信息管理,调取中不容易出现磨损,数字化的存储与管理还便于远途的资料传输与交流,信息后续的管理得到简化。
2.2信息包容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下的信息管理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不仅如传统信息管理一般可以收集文字信息,还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数字表格等纷纷纳入信息管理当中,存储的信息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生产环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传统的信息储存相比,容纳了更多的资料内容,且选择性较强,BMP、MicrosoftPaint的固定格式,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磁盘空间大,普遍应用于Windows中PNG格式是目前保证最不失真的格式,它汲取了GIF及JPEG的特点,不支持动画应用效果,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图像格式动画……可在庞大的数据模块下,制作出相应的目录并进行实时检索,以此让信息的管理分析具有时效性。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路径
3.1改变信息管理的系统模式
应具体的明细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并调取出信息管理的核心点、重点,通常信息管理是基于原本的电子化文件,进行衔接与动态化的整合,这个过程中电子文本的标准化,能够保障信息管理的质量,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将电子文档存储在OA系统中,应制定出规定的归档时间,按时归档避免文件的遗失,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同时将近期的系列信息集中归档,配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删减,避免计算机系统承载不足出现运行不畅。
3.2进行信息内容的综合质量分析
进行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后,实现工作层、管理层、信息层的衔接,结合信息管理的总体水平,提高信息搜集、整合、分类的能力,应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设定信息管理的关键词,只需要整合具有关键词的相应资料,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整合,达到信息管理的高标准、高要求。另外,还可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下,构建完整的信息组织结构图示,这样信息在输入与输出阶段,均可以按照结构信息的指示快速提纯,实现信息查找、汇总的速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3.3结合信息特点逐步丰富内容
信息管理并非处于一个固化的空间中,反而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下,实现信息的同类拓展,期间采取计算机技术保障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结合企业的发展计划,建立长久的信息管理指标,随时更新信息储存中的内容,与时俱进更替信息中的陈旧资料,并收集类似的、相应的内容丰富信息内容,实现信息库存的延伸。可搭建信息的要素链接,将企业生产的基本框架体系建立起来,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入规则,多点式建造与运维管理数据形成、集中式数据整合与运算、可视化数据呈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存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形式,推动企业朝着多元经济的方向发展,打破原有在信息管理上的局限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多效益形成可行性期待。
3.4强化信息管理的责任化
信息管理看似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简便、轻便的完成目标,实际上信息管理十分系统、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衔接不当,都可能造成信息判断的失误,信息整理的失真,因此应明确的划分信息管理职责、权限。信息的采集、整理、分类、整合均应落实责任,满足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适应性需求,营造出良好的信息管理氛围。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建构企业的发展秩序,实现计算机形式下规范、稳定、安全、连续的企业管理体系,在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应建立信息管理的责任制度。制度的完善更有利于管理人员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和认知素质。
3.5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
信息管理应建立在人才基础上,人始终是信息管理的驱动力,即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创新,若不能被人力所用,信息管理中仍旧无法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功用,当前信息管理上的人才还严重不足,信息管理较为依赖设备技术,人力的创新能力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步伐还有一定的距离,应加强人员培训,为信息管理提供更多的新思路。企业应成立公司的信息管理服务部门,专门用作维护信息系统,当企业的内部状况不允许专门建立信息服务部门时,通常会利用第三方联通的形式,选择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垃圾清理、信息储存转移等,集成市场研发、销售、服务等系统,建立信息管理的载体。在人才培训中应关联企业的发展前进,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的沟通协商等,选择性的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方式,展开电子工作处理模式的转化。
4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承载了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上得到了无限发展机遇,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应循序渐进,为信息管理的创新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梁志琼,游敏华,胡木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3):198-200.
[2]袁国瑞.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策略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107-108+111.
[3]郭志芬.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当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6):149.
计算机管理与技术范文6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国内的信息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在这类技术的支持下,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档案管理事业中,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无尽信息资源的同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美好前景。就当前情况来看,实现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已然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运用新型计算机对企业内部的档案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相较于传统手工操作的档案管理模式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对此,以下将就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任务进行系统论述。
1 计算机技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1.1 计算机技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特色。计算机体系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即涵盖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个流程,能有效保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资源。确保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系统高效的运行,确切来说即确保企业信息流动能够安全运作。而对于失去效用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档案信息,则表示着企业内部档案信息的缺失、中断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带来损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企业档案信息一旦丢失,则无法重新取得,因此,切实做好档案信息的保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2 企业档案信息的运载模式。企业内部保存档案信息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日常使用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之外,还可将光碟、照片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管理载体而言,由于它的安全保存体系以及相应使用条件的不同,使之一旦在档案信息保存过程中受到损害,则会影响整体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1.3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对于传统模式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需要将企业内部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分门别类加入到档案管理库存中,按照档案编号排列对企业内部档案信息资料实行管理,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室内能长期保持常温,同时清洁人员应切实做到对档案工作进行不定期打扫,对于受到损害的档案资料应及时进行修缮。而对于企业计算机中所保存的档案信息,其保存的信息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就基础建设的档案信息或者是设备档案信息而言,通常会随着建筑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而被保存。针对信息技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而言,它的利用方式、利用效果通常无从得知,经历较长时间保存下来的档案信息,则显得弥足珍贵。
2 计算机技术完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
2.1 制定系统的档案信息管理规划任务。对于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体规划任务而言,应切实遵循企业发展策略,详细分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具有的特色,实行深入研究分析,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运作情况,从两方面入手,即企业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站在企业档案信息需求的角度上,整合企业的业务发展要求,详细分析企业业务发展流程,从全局出发研究企业档案管理规划,为企业后期发展,开拓出广阔的空间。
2.2 档案信息体系的构建。档案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关键要素,它具有独特的符合企业文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就现代企业所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而言,无法离开档案信息管理有力支撑,对此,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在计算机系统融入档案管理工作时,对于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切实加强对数据信息的保存。第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利用,为企业运营发展储备充分的信息资源。
2.3 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计算机体系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即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模式,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应具体依照国家信息化管理规范,依据自身发展理念,制定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和优化,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形成,进一步降低因为档案管理不善所引发档案信息流失的情况。
2.4 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实际中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会在实现档案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为档案信息的管理带来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对此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切实按照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培养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积极做好企业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储存。
3 计算机体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要求
3.1 完善企业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针对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言,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实现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必须切实遵循档案管理标准化原则,就企业内部信息的采集、整理进行详细编制,具体做好企业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严格遵照国家标准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电子文档的管理应严格实行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践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将其落实到位。
3.2 配置一体化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具体做到更新原有落后的计算机设备,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市场上流通的档案管理软件设备很多,对此,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购置适合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施。因此企业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从企业利益出发看待档案管理工作,在有效发挥企业档案管理效用的同时,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3.3 积极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发展,总而言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对此,企业应切实抓住有力时机,完成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尽其职。对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践工作而言,具体应做到高起点,切实做好每一步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如果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企业则可通过一系列计算机运用模式来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尽可能快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详细来说,身为一名优秀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机制转型,我们应具体做到:在信息技术发展大潮中,应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达成同步,运用创新型思维模式,采用新机制、新方法,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科技,从实际上将档案管理工作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4 结束语
伴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深入发展,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使得计算机系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开展档案管理的必要工具。就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的运用对于当今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体系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有效运行,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管理工作中认识到网络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以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刁晓方.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2]左丽文.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5)
[3]张影,刘天龙.浅谈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06).
[4]何鼎群.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0(02).
[5]张雪莉.论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