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1
关键词:模具制图;资源库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74-02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规划。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
《模具制图》课程教学的成功,需要优质教学资源平台的支持,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在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扩展和提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教学资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而优秀教学资源是由优秀教学团队维护使用科学方法管理的,拥有良好教学条件支持下,有组织性的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一、课程简介
《模具制图》课程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机械制图”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由《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及《模具拆装测绘》四门课程整合而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识读、绘制中等复杂模具工程图样的能力;具备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对典型的模具零部件进行测绘的能力。
二、课程资源库设计思路
《模具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为平台建设的开放、共享、智能、动态的资源库。
1.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中心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模具行业相关标准的能力,达到《江苏省模具制造工标准》(3.1四级)和《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模具专业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2.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课程调研,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为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思想,模具制图课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能进行机械制图、能读懂总装图和能拆绘模具装配体”工作任务来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课程的特色,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将“强化技能培训”贯彻到教学之中。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测绘能力,围绕模具图纸的特点和拆装模具的能力要求,通过项目为单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模具的拆装测绘,培养学生的制图和拆装测绘的实践动手能力。
3.以“包容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进行资源库建设。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学规律为依据,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师生特点、学科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几点考虑来进行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三、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
《模具制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将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转化为教学资源,资源库的建设面对学生和教师,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教学素材,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和巩固课程内容;对教师而言,不仅仅要熟悉教学素材,更重要的是要厘清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而教学双方都需要有互动环节,达到教学相长。因此,《模具制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课程概况、教学素材及互动平台。
1.课程概况。课程概况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课程概况包括:教学标准(包括职业标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说课录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及师资培养、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等。
2.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包括:授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电子教材、学习指南、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学习案例、课程内容、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及进程表、教学视频、课程拓展、他山之石(包括机械制图网、168机械制图网、CAD设计网、机械之家论坛)。
3.互动平台。交互性在大量教学实践中被证明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获取知识和培养学习者各种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可以进行在线测试,网上提交作业、批阅作业。课外可以利用在线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在交流论坛中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思路。
四、课程资源库的应用
资源库遵循“边建边用,以用促改”原则,在使用中随时更新和完善,经过近两年的使用,已初见成效。
1.资源丰富,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资料的查阅需要。资源库中已完成的教学素材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方案、学习指南、教材、教案、拓展知识、课件、教学视频、动画、图片、试题、模拟试卷、工程案例。基本能满足教师查阅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学习。
2.使用率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网站对外开放,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和下载,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资源库访问人数已超过3万人次,各项资源均有下载记录。资源库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包括在线作业与测试、在线答疑、交流论坛等功能。能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记录显示学生能积极进行在线测试及参加交流论坛。学生在使用资源库后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使用前平均分68.85,使用后平均分78.53)。
3.在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中,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教学研讨,经过头脑风暴,教师对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有了感性的认识,树立了以工作化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也使教师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基础。课程组编写的教材《模具制图》被评为“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在资源库建设期内,课程组完成了一项市级课题、两项院级课题,在研一项省级课题;课程课件获学院“多媒体课件特等奖”;课程负责人获学院“说课比赛一等奖”。
五、课程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动态工程,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更新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等资源网络资源;课程组教师均为工科出身,对艺术审美、动画制作等计算机专业问题的解决能力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大对教师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相关知识、技术和管理培训,提供便于教师更新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检查评比、激励制度,建立课程网上资源更新与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更新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更新率;加强课程资源库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增大辐射面,服务于更多的师生及社会人员。
参考文献:
[1]赵杨群.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与业,2010,(24).
[2]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3]唐燕儿,刘召山.MIT OCW项目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运行机制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3).
[4]蔡敏.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及其评价指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网络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JGYBXM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面向专业应用,突出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软硬件配置与使用,能够具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文编排、数据处理,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能力。突出基础课教学服务专业、服务学生、面向应用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特色,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构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本科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资源项目的建设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校园信息化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每学年第一学期新生的选课人数在3000人左右,出现了选课人数多、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师生交流不便等问题。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站,发挥网站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展示该课程多年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除了进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外,还要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以网站的形式出现,为教师网上备课、参考、教学和交流提供平台,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知识提供帮助,更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2 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系与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发展时间较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在国外很多教育机构研究定制了资源开发和管理标准,并以此规划开发了自己的资源门户网站,用户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和链接向导访问所需的资源,有效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各个教学机构和科研院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有很大程度的依赖,因此对平台所提供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多样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资源难以访问等问题,不足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给予广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信息资源管理门户网站和优秀的实践案例,这些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3.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丰富的课件资源,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优质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可以不受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不再局限于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网络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3.2 选择有价值的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的资源数字化,要明确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特定的教育内涵,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资源。案例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要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的需要来选取适合自己的信息及资源。
3.3 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4 加强交流和协助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多种协作式的学习工具,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交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反馈。这种互动性是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最大优势,是教学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的体现。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构建思路
该平台是基于WEB的B/S结构,架设在校内本地服务器上,基于MYSQL数据库、JSP及SpringMVC及Hibernate框架等相关组件的网络编程技术,设计一个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教学讨论栏目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通过一系列工具支持,将相互独立的教学服务子系统集成起来,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教学服务。同时充分考虑由于在线的并发访问学生人数多所造成的服务器端压力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带宽资源,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和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
具体开发流程:
4.1 需求分析
首先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通过组织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倾听师生的想法和思路,然后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列出要开发的平台的功能模块,撰写功能需求文档。
4.2 概要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的总体设计,包括平台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平台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4.3 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平台各个功能模块的算法、数据结构等,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
4.4 准备服务器的软硬件环境
服务器硬件是配置WEB服务及基础,对于硬件配置的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服务器型号为HP ProLiant DL580 G7,开发系统Red hat Linux,开发服务器软件为Apache。
4.5 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采集、制作、整理所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素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库。
4.6 编码实现
根据详细设计报告,对教学资源平台中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4.7 创建数据库
将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等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4.8 实现互动功能
在线互动讨论和学习体会交流、在线作业上传等。
4.9 网站测试运行
对平台进行测试和试运行,根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
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各模块功能
通过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服务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学习环境,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在线互动讨论,在线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使其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教学资源、模拟试题、学习反馈六方面。
5.1 课程信息
介绍课程的总体情况,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动态、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课程资料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做好课前预习,合理地掌握子的学习进度。
5.2 学习指导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学习方法及期末考核成绩评定方案。
5.3 在线学习
为学生提供教师课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按章节、知识点分类编辑,每个微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便于学生课下有针对性地在线观看学习,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5.4 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课件、教案的在线阅读及实践项目素材源文件的下载。
5.5 模拟试题
为学生提供了单元测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学的情况适当的选择检测单元进行自主测试,检验自学进展及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在此模块中提供了百科园自主测试平台接口,学生可以登录通用考试客户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和练习。
5.6 学习反馈
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力求实现无时无刻的师生互动交流。主要的交互功能有:QQ在线指导、微信交互(实时作业)、腾讯微博(讨论、答疑、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在线互动讨论、在线评论、移动学习、学习评教反馈等多种方法。其中,学习评教反馈学生可参与课程教学信息学习评教反馈,帮助老师改善教学内容、教学呈现方式,达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的目的。
6 教学效果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我校很多学生团队分别获得了省级、国家级计算机设计大赛多个奖项,多个学生的团队项目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成后,对学生和教师使用情况做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充分得地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目的、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对实验大纲、内容、任务、素材等课前预习和准备,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的实验上,实验效果良好。
7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广大师生充分认可和使用共享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教学及学生的使用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并做好及时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兰尊.高等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
[2]马建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5.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3
>>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改的探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保护概论》中的应用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科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能源与环境保护 人类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 关于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城市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分析 公民环境权利与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研究 矿山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 水工建设与环境保护探析 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涵括课程各章的全部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功能模块包括“课程教学”、“数字教材”、“虚拟仿真”、“微课视频”、“在线测试”、“学习指导”、“交流互动”等,有力保障学生在课程信息平台上全面学习的性能要求。教学平台首页见图2。
本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当前先进成熟的网络软件技术即Apache+PHP+MYSQL,组建了流行的B/S三层软件体系结构:
用户界面层――主要提供用户的操作界面和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用户通过客户端电脑的IE浏览器与系统在用户界面层进行交互。客户端网页采用HTML+CSS+JavaScript技术进行开发;
业务逻辑层――主要完成客户端的业务逻辑和服务器端的业务逻辑管理功能。在服务器端响应用户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用户界面层。部署Apache Web服务器软件,采用开源且流行的PHP程序语言来进行业务处理,能够满足至少200学生同时在线学习的响应要求。
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维护功能,它响应业务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该层存储了本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各种数字资源。部署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来管理系统的课程相关数据。
(2)创设手机微信订阅号教学平台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课题组还开发了《环保概论》课程手机版微信订阅号,其主要功能包括:“各章节概览”、“群发预告”、“投票”、“在线测试”、“交流互动”、“环保术语自动回复”等,涵括本课程各章主要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利用手机终端进行便捷学习的需要。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课题组教师开发《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与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4]的分层教学,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率。
1.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1)课前预习:教师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平台网址、手机订阅号二维码,学生可通过登陆本课程教学平台网址、读取手机二维码进入订阅服务号,获取各章节相关教学资源进行预习。根据各章节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学生可点击“课程教学”栏目了解各章节主要教学内容,还可点击“微课视频”等栏目学习重难点知识。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学习:教师导入新课并讲授课程知识,重点利用本课程“虚拟仿真”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教学难点问题进一步详细讲解;或者利用本课程制作的现场实训视频,加强学生的感性理解;或者利用本课程制作的小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互动。由于开展了有效的课前预习,部分班级还可尝试开展“翻转课堂”[5]的教学尝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复习与测试:学生可在课后再次进入本课程教学平台,巩固课程学习内容,在线测试并提交答卷;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点击友情链接的常用环保网址,了解学习更多环保资讯,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对于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留言,老师将尽快答疑。
实践教学证明,通过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生为本,实现分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度提升约35%,课堂活跃度提升约30%,章节测试学习成绩提升约12%(表1)。
2.教学反馈及持续改进
为实现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持续改进与建设,课题组设计开放式调查问卷,在教学实践过程收集师生的评价反馈意见,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反映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要点:①课程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交互性(网络版、手机版);②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代表性;③课程仿真教学资源是否易懂易学;④课程信息化资源用户界面优化性能;⑤课程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建议。
在每轮开展课程教学结束后,课题组都将对相关教学的师生开展问卷调查。在分析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将系统总结存在问题,不断完善本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使其更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以实现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突出本校环保专业及“双师型”师资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独具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仿真软件和课件,充分发挥教学信息资源化的优势,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大大提升了专业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毛丽娟.人本主义――构建网络教育的哲学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4(1).
[3]张其志.教育科学研究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4
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发出数量充足,能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合理、合时、合用”的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并开展“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将已经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课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总体目标:
1、认真完成本学期总课题组分配的资源包开发任务,力争开发出实用、精美的优质教学资源包。
2、进一步充实学校数学教学资源网站以及教师个人博客,广泛收集、整理我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3、继续开展“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工作,并作好实验记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4、边开发边研究边做好本课题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包括纸质的和电子文本),全面迎接本学期的省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5、开展征集供4、5、6年级使用的教学资源(1)“实践活动与游戏”,(2)“背景与故事”等的活动。
三、主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保证本课题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课题的进展情况。
2、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研究要求,实行目标管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法督促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完成好研究任务。
3、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课题工作计划,期末进行课题工作总结。
3、开展自学、研讨、专家讲座、教学比武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课题的开展,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研究能力。
4、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提高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确立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布置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任务,对课题研究人员提出研究要求。
研究方向:在完成总课题组分配的工作任务同时,进一步明确本校子课题特点的“个性”研究任务,即结合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本校的数学教学资源网站,同时做好“课题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工作。
工作任务:
(1)完成6个资源包的开发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资源包名称 年级 开发者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四 米来 张莉
《三角形的认识》 四 黄维、谢斌、左伏兵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五 刘伟、李理、赵资源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 刘芳、肖茵、王清江
《解比例》 六 周志华、黄霞辉、罗中意
《图形的测量》 六 聂晶 钟连平
(2)每位研究人员充实自己的个人博客。
(3)做好“课题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工作。(主要为一、二、三年级实验教师)
2、为督促教师完成好课题研究任务,杜绝“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的现象,保证资源包的开发和其他工作的质量,定期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及时进行通报。
3、结合学校教研专题活动——“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源。
4、做好研究成果的推介工作。推出3~5篇文章(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向各报刊杂志社推荐投稿发表。
5、召开学期课题工作总结会议,上交新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上传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及教学反思等到学校资源库。
湘潭市湘纺小学数学课题组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型资源库;建设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等数字化终端在学生中普及,使得建设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实训需要的课程数字化资源,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项。它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构建丰富而实用的数字化学习和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更加自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该资源库不但支撑专业教学,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路,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实训需要。
一、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及条件
近年我们学院花大力气建设了校园网络及服务平台,对全院师生免费开放,为普及和广泛使用数字化资源库学习提供了基础。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库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在国家投入巨资进行高职院校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的同时,突出地缘特色建设自己的课程学习资源库,能够结合自己学院学生情况对共享的本专业国家资源库做以补充,尽可能真正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预期效果,避免资源闲置和供求不对应,学生上课玩儿手机不听课下课上网搜答案写作业的窘境。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思路
以教职成 【2011】12 号文为指导,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入手,同企业专家一道分析策划框架,根据学生眼下真实需要和实际水平,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和行业标准,对课程资源库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和充实采集。
1.明确需求。根据课改设计的课程框架及课程涉及的几大工作任务,确保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实效性。通过深度校企及行业协作,对市场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改革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实效性。
2.优化整合资源,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根据热点行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充分吸纳行业及企业优质资源,在形成优质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库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在岗人员参加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阔眼界并丰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力求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元学习需求。
3.持续更新、动态管理、提高资源库建设的延续性。加强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开放性、探索资源建设动态管理,共享性建设机制,与企业和行业分享资源并不断丰富,把握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学习实训过程中确切需要的资源内容。
三、建设方法
《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调研法:经过外出学习和调研,目前传统资源库框架基本包括:计划、大纲、教案、课件、案例、题库。我们拟增加行业专家视频讲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专业策划样板、行业发展前沿、方法能力训练等,强化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时掌握热点行业营销岗位新动态;和优秀毕业生座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资源库建设中。
2.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案例选取行业热点和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就后业面对的真实项目等,通过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寻求待解决的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目的明确的,有意义的课改团队研讨,参与教学和行业经验交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外出参加专业会议,各级专业比赛交流等活动,实施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总结。
四、建设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围绕行业及工作岗位需求,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实用性资源为重点,搭建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库训练学习平台。建设步骤包括:项目调研、选准定位、设定目标、项目预算、培训研讨、方案实施、阶段评价、方案修订、项目收尾验收。
项目建设在整体设计上,以学校、企业、社会行业、学生和员工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需求,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可修改半开放化形式呈现,实现诸如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训练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五、建设特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式,与本地企业公司共同培养学生,参与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平台的资源。
2.立体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完善教学和学习实训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资源建设水平。
3.网络运行。校园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对学生免费开放,资源库资源不断持续更新,利用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平台为使用人员提供资源在线使用、资料下载、网上答疑、人员培训、服务等功能。可在网上平台开展实时 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学生、企业培训员工等都能开展学习、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活动。
六、使用效果和不足
预期效果:
1.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增强我院营销类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和教学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和今后市场营销专业资源库建设和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2.通过共享和利用资源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把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实训、专业竞赛有机结合,根据相关行业企业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走进行业、企业,确保了课程资源库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资源库建设从建设之初至今一直处于边建设、边应用、边探索、边改进状态,各部分框架水平高低不同步状态。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很容易就感觉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中没有方向。从开始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后面对资源库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资源。
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依托高校所在地的相关企业及高职院校,虽然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资源库的完善和特色上仍需不断改进。如果没有足够的先进性、前瞻性、延续性,那么我们用过去陈旧的知识、通过现在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去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王静燕,李雅丽,马琳 浅谈高职《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2011 年度第二批立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S].教职成 函[2012]1 号.2012.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6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课程资源建设 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用导向的现状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应用导向存在认识误区。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认为学生只要通过高等学校学应用能力A、B级考试,就能达到应用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加强和专业结合的ESP课程资源开发,才能满足应用能力需求。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将ESP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教学应用导向不够明确,开设的课时也不一样,没有将专业英语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学科来抓,更没有将专业英语教学提升到高级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统筹。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存在误解。
英语教材是英语学科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与学重要的载体,其地位毋庸置疑。本人查阅很多院校的英语课程标准,发现这些标准的制定完全依托单一教材。在这种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严重限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导致英语教师对教材过于依赖,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最大的缺陷就是其滞后性,内容不能及时得到更新,而且教材内容的编写和安排不能适合每一个院校或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样使学生感觉不能学以致用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时代性比较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的英语课程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3.实践性课程资源开发没有得到重视。
很多院校把高职英语作为一种理论课程,忽视了高职英语教学是一种知识性和实践性结合比较紧密的教学活动。从英语知识输入到英语技能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从学校层面上看,对应于实践资源的开发和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给学生提供英语实践活动平台。例如,目前几乎没有学校开发一种能检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口语评估系统。从教师层面来看,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视了语言实践途径的开发。
4.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与专业结合不够。
高职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要发挥为专业服务,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往往把英语作为独立学科看待,课程资源开发也只是学科体系规范下的课程内容的整合和重构。课程资源的建设者,未能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的专业差异和其未来就业岗位的不同,因此导致英语教学资源未能体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和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需求的针对性。
二、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状况,笔者提出以下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和开发的建议。
1.扣住我院专业特点,紧密围绕专业课程丰富英语课程资源。
我院专业设置主要以机电类、汽车类、计算机类、经管类为主,不同大类的专业对不同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必然各异,对英语应用的要求更是不能统一,这是由我院自身教学专业与目标决定的,比如对于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侧重汽车专业英语方面;而对于经管类商务这个专业来说,兼备具有高水平的英语口头应用与表达能力,专业的特点要求其有商务英语知识做支撑,自然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就必须围绕该特点来进行建设。我们目前已紧扣专业特点开发出了《机电行业英语》、《汽车行业英语》、《IT行业英语》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行业英语口语教学案》等校本教材,丰富了我院英语教学资源。
2.联合专业教师,共同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
突出为专业服务特色的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参与,专业教师要了解所在专业的学生未来岗位的英语需求。由专业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整体规划,确定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为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方向提出专业指导意见。接下来英语老师要解决怎么教,怎么对课程资源进行内容整合的问题。教学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不仅是英语教师,更需要行业专家参与,不能闭门造车。
3.围绕教学主体,着眼学生全面科学的发展,搞好英语课程资源库建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英语课程资源库的服务目标也是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因此,笔者认为在我院英语教学中必须着眼教学主体的全面科学发展,并以此为根基搞好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所培养的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研究,了解他们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剖析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初步的英语资源库建设,然后将英语资源库应用于具体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资源库中的内容,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对英语资源库进行修正,从而让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更趋于合理和科学。
4.加强院校合作,搭建校际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
常州职教园区汇集5所高职院校,院校间可以建立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我们可以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集多方智慧于一身,建设开发门类齐全的和专业结合紧密的英语课程资源。
总之,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和开发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功底,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熟知高职英语教学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楼一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9(1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