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1

一、投资和出口是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前三个季度的情况来看,2002年的经济运行好于年初的预期。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共完成71682.3亿元,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8959.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38167.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24555.3亿元,增长6.6%。

分析表明,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出口。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2869亿元,同比增长24.1%,比2001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疲软等因素的影响,2002年以来,我国的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10月份,出口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增速比2001年同期提高14.5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7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2001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增幅小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4个百分点,小于出口增幅11.9个百分点。

2002年的投资增长主要由国债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国家计委要求2002年大部分国债项目要在年底完工,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2001年第四季度以来,各地国债资金拨付速度加快。2002年上半年,国债资金下拨762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43.8%。1~9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5.6亿美元,增长22.6%,比2001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当然,2002年以来,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增长也比较快,上半年分别增长了15.8%和19.4%。尽管如此,还难以得出集体和个体投资是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这一结论。应该看到,国债投资虽然与集体、个体投资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国债在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投入,一方面扩大了对投资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了对消费品的需求,投资品和消费品需求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集体和个体投资的增长。据测算,国家1999~2001年共安排265.4亿元国债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共拉动投资2810亿元,国债贴息资金的拉动效应达到1∶10.6。

2002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量所占比重和投资来源增量所占比重的变化也表明,国债投资的重要性不容低估。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1~8月,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量占总增量的51.7%,高于2001年同期17.2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量占资金总增量的14.6%,高于2001年同期10.7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同比增量占55.1%,低于2001年同期9.9个百分点。表1

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快报》2001年18期。

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gov.cn。

二、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但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矛盾依然是需求不足。

(一)价格水平持续走低

2002年以来大多数价格指数都低于2001年同期。2002年1~10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8%。类居民消费分类价格指数中,除烟酒和居住价格基本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0.6%外,其余食品价格下降0.8%、衣着价格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9%。从物价定基指数图中可以看到,从2001年年末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明显的低迷状态(扣除季节因素)(见图1)。

图1

物价定基指数图(2001年5月~2002年9月,以2001年4月为100)

物价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从供求关系来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便存在着下降的压力。2002年以来,我国市场商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由2001年下半年的83%上升至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比重由2001年下半年的17%下降为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而供过于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求不足。1~10月,市一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9%,县一级增长6.3%,县以下增长7.0%;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1.6、2.7和0.3个百分点。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入品价格的下降有可能导致价格总水平的走低。投入品价格的下降又可从多方面来看:(1)国内通货紧缩的存在有可能使价格水平螺旋下降。(2)技术进步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物价总水平。1990~2001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3)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可能导致价格水平的走低。然而,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需要做具体的分析。我国虽然是进口大国,但是一般贸易进口只占GDP的较小份额,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564.2亿美元,仅占同期GDP的10.3%。另外,大宗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比如上半年原油价格的波动幅度就比较大。因此,很难认为进口品价格的下降是国内价格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为分析国际通货紧缩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作者运用宏观经济分析CGE模型模拟了进口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对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物品价格总水平下跌会导致国内总价格水平的下跌,但下跌幅度并不很大。当进口品价格总水平下跌10%时,国内价格总水平下跌2.23%。其影响弹性系数仅为0.22左右。

(二)就业出现负增长

2002年,虽然各级政府较为重视就业机会的创造,但第三季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仍比2001年同期净减少362.3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减少444.8万,城镇集体单位减少171.3万,其他单位增加253.8万。

(三)一般贸易进口增长缓慢

2002年以来,我国下调了50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同时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2002年关税水平由15%降到12%,平均下降3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较能体现内需强度的一般贸易进口增长仍然不快。1~9月份,一般贸易进口增长8.9%,比同期的加工贸易增长低近20个百分点,比同期一般贸易出口低近10个百分点左右。

三、收入差距扩大和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是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

(一)收入差距扩大降低了整体消费倾向

2002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0元,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4元,增长5.3%。但是各阶层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表现在:(1)在岗职工收入增长较快,而下岗人员收入水平降低。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劳动报酬分别增长17.9%、16.8%和15.6%。(2)行业收入差距依然存在。(3)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2002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幅高了近12个百分点,使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之势继续加强。(4)财富集中呈加速之势。由于高收入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已得到满足,其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品市场难以产生有效的拉动,而低收入居民因收入水平下降而无力消费。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引起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降低。

(二)不确定性的增加强化了居民的整体储蓄倾向

首先,下岗威胁增大。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一些职工面临着严重的下岗威胁,这增加了人们对于就业的不稳定感。为了避免下岗后生活无着,许多人增加了银行储蓄。其次,子女教育支出增加。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估算,以目前的教育支出水平计算,一个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累计需要13万元左右。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早早地为孩子上学存钱。第三,住房支出增加。住房制度改革后,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成为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沉重负担。购买住房的预期支出严重地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第四,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在旧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退出,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这也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倾向。最后,其他各类风险增大。比如,过去企业职工感到老有所养,无需考虑退休之后的生活问题。但目前由于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未能建立,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攒钱养老的方式。在农村,家庭养老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方式,但由于农村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小,家庭养老的功能受到削弱。农村许多老人也选择了攒钱养老的方式。

居民整体储蓄倾向的增强促使居民储蓄快速增长。2002年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8.47万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8%,增幅比2001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

四、主要的政策建议

2002年前10个月的投资和出口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又由于2001年第四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较低,2002年第四季度的投资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预计2002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会达到7.8~8.0%的水平。据OECD的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温和的复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经济政策能够保持连续性,考虑2003年政府换届的影响,预计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略高于2002年,保持8.0%左右的水平。然而,要实现这样的增长,还必须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消除影响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

表2

OECD对若干国家GDP增长率的预测(%)

资料来源:OECD  Economic  Outlook72,November  2002。

(一)应继续把宏观政策的着眼点放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上

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解决我国面临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回升,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2003年,宏观政策的着眼点依然应放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上。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促进我国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仍然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国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调节都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安全网的建立以及社会分配关系的调整都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目前还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的好时机。

在继续使用国债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性减税,全面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减税空间,而实行结构性减税能够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考虑的税收调整措施有: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增值税的计税方式;扩大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降低一些奢侈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等等。

2003年,还要在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要加快诚信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诚信度,为扩大金融支持创造条件。

(二)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方面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是诱发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有目共睹,应该明确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但是以前各级政府比较关注经济增长等指标,而对增加就业关注不够,从而出现一个地方的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向好,而就业反而减少的状况,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应该把增加就业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将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列入经济和投资规划之中,使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新经济组织时,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优先考虑的经济指标之一。

(三)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国家一直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好的政策还需要好的落实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当前最需要的是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例如,要落实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贴息、担保贷款等措施,加快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的建设,降低创办企业的门槛,减少设立企业的环节和费用等,要用规范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挖掘大众消费品的市场潜力

促进消费增长,需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汽车和住房等热点消费对于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确实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今后,应当继续扩大这些“热点消费”。但是,应该看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重视这些产业的开拓和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确实培养了一批富人甚至“富豪”,但这些人毕竟占人口的少数,绝大部分人口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在他们的消费中,普通消费品仍占有很大的比重。且从消费水平来看,即使是普通的消费品,他们的人均消费量也比较低。例如乳品消费,目前世界人均104公斤/年,发达国家达到320公斤/年,而我国只有7公斤/年左右。如果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有大幅提高,奶产业发展空间的扩大将难以估量。

(五)大力支持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产业发展

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传统的第三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债投资资金要加强对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化、社区服务设施、商品流通设施等的建设。对安置失业下岗人员较多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费减免,简化行政性审批,减少服务行业市场的准入限制,清理不合理的收费。

其次,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制造业资本密集程度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又处于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上,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仍然是一个必然选择。而由于我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细分化的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作好应对“入世效应”负面影响逐步显露的各项准备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平稳地度过了加入WTO的第一年,事前预计的许多冲击并没有如想像地那样到来,2002年的出口保持了高增长,继续实现了贸易顺差。但是,“入世效应”的负面影响是逐步显现的,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仍然需要在人才、法规、政府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做好准备,用好WTO及其它国际规则,减弱入世的负面影响。

(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要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注意形成和保持居民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提高各阶层居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形成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常机制,在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中切实保护普通居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得到较好的住房和医疗保障等。

(八)公共政策更应关注社会各层面的协调发展

经济政策的实施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社会公正。效率和公正孰轻孰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作适时调整。当前积极财政政策虽然还应继续,但在使用方向和方式上应做重大调整,政府的主要任务应从强调效率与增长转变到重视公平与就业。要增加基础教育支出,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升就业人口的素质。国家的教育政策要更多体现公平性的要求,以减轻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负担。要进一步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减轻农民负担。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2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经济运行的数据。CPI和PPI仍然双双为负,其中CPI同比下降1.8%,PPI同比下降8.2%。(尽管有些学者坚持认为“CPI、PPI降幅的扩大是因为去年基数较高”,其实即使扣除7月份CPI受翘尾因素影响的-1.4%,比6月份-1.3%还是高出0.1个百分点。而PPI自去年8月以来同比增幅已是连续11个月持续下降。)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9.4%,前7个月累计贸易顺差1074.9亿美元,同比减少12.4%。与此同时,中国70个大中城市7月房价同比上涨1.0%。今年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已连续5个月上涨。

从经济运行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资产价格,比如房价上涨势头依旧不减,在天量流动性的支撑下,尽管房价泡沫显现,却仍坚挺。另一方面,从PPI、贸易顺差等数据的同比下降,结合微观经济领域的现实情况,比如商业地产租金和工业用电量的下降,均可以看出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远未去除。“实体滞”与“资产胀”并存,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

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已呈现复苏迹象,回暖信号开始明显,全年经济增长“保8”目标已经具备了坚实基础。但是,复苏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上半年GDP较去年同期增长7.1%,主要还是来自于投资的贡献。当下“实体滞”与“资本胀”问题的凸显,也意味着现实经济领域还有很多难题待解,光靠政府放松银根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实体滞”与“资产胀”并存,究其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从制造业的情况看,多数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且过剩产能很难在短期内消化。而在中央为“保增长”,强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下,具体的经济实践往往容易突破“适度”的束缚,商业银行贷款迅速扩张,天量资金没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当中,而是大量的涌入楼市与股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近日告诫:根据他的测算,今年上半年有20%左右约1.16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约1.7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入了票据市场,推动金融泡沫的形成,同时也推高房地产价格。股市前一段时间的表现,已经呈现出“疯狂”的意味,而楼市住宅价格一路攀升,让人惊叹。今年以来超额发放的5.8万亿元银行贷款,再次被房地产业及金融套利集团扭转了方向。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那么泡沫的破灭是必然的结果。而这种虚高的资产泡沫的破灭,又将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再次重创实体经济。

一个经济体要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建设高效率的金融资本市场,并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业要始终围绕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杠杆水平,这是中国金融业能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同时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模式还有待改进。比如,中国银行业在此轮信贷扩张中的表现,揭示了银行同质化竞争,盈利主要依赖信贷收入,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漏洞,表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继续深化金融业改革仍然十分迫切。同时,在中国银行业主导社会资金配置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业微观行为的局限,因此货币调控也应关注结构优化、资产泡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稳定运行。尽管多数人认为此次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是创新过度造成的,但还是可以肯定地说,当前中国的金融创新还是相对落后。最直接的例证就是,目前一些真实融资需求还无法得到满足,中小企业、三农融资难问题尚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与银行的产品创新不到位,风险管理能力不强有关。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现阶段,结合不同区域和行业实际,重点开展与存款业务相关的,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品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3

2010年5月19日,全国中心城市第三十八次工业经济运行会议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来自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太原、大同、呼和浩特、包头、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芜湖、福州、厦门、泉州、南昌、济南、淄博、潍坊、郑州、洛阳、武汉、长沙、株洲、广州、深圳、南宁、柳州、桂林、海口、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45个中心城市分管经济运行的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130余人参会。会议交流了今年以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运行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做了题为《坚定不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朱宏任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工业形势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突出问题,强调粗放发展模式导致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落后产能由于认识不到位、退出机制不健全和政策不配套等多方面原因,淘汰落后产能进度不能满足当前节能减排形势的要求;尽管近年来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强化管理使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由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形成的节能量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朱宏任提出,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大淘汰落好产能力度,在确保在第三季度前完成今年节能减排任务的同时,要抓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出贡献。会议还邀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做了《关于“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思路的报告》,介绍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情况和下一步思路。会上,成都、芜湖市介绍了在工业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上的一些经验。哈尔滨、武汉、杭州、宁波、苏州、桂林等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分别介绍了做好运行监测协调工作的情况。国资委信息中心通报了中心城市信息交流工作情况。经济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提出,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做好经济运行要素保障和协调。结合当前形势,要重点抓好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重点工作的监测预测分析。辛国斌强调,要重点加强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不仅关注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催生新的增长点变化情况,而且要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变化情况。要充分利用工业经济运行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收集汇总各地报送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统计分析,为工业经济节能做好基础性支撑服务工作。

会议认为,当前工业呈现生产加快增长、出口继续改善、效益明显提升的运行态势,工业处在企稳回升、调整结构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要看到面临的形势仍然极为复杂,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仍然不足,高耗能行业回升过快,通胀预期压力加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今后,中心城市经济运行工作要更加重视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更加重视工业增加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4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及早安排部署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工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达到近几年来最好水平,年初确定的工业发展目标超额完成,实现销售收入1223.13亿元,增长33.28%;利润54.87亿元,增长67.02%;利税133.5亿元,增长42.36%。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各方面条件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初步确定全年工业发展的目标是: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24%;同时根据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绝对额不低于全年的23%、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步增长的要求,安排落实今年一季度发展目标。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强化措施,趋利弊害,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按照“抓早、抓准、抓紧、抓好、抓实”的要求,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十六届十三中全会精神,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尽快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的“开门红”,为全年工作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二是认真分析支撑工业发展的各方面物质条件,切实落实好加快工业发展的保证措施。对企业生产中能源、资金、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情况进行分析摸底,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督促和帮助企业解决,促进有市场有定单有效益的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三是认真总结分析去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企业在市场营销、两项资金占用以及企业亏损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早提出工作要求和改进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和效益的协调增长。

二、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

开拓市场是组织经济运行的关键。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把开拓市场作为组织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企业当前的生产和营销状况,深入调研分析面临的国内外市场形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市场,尤其是要加大对省外、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一是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形势,要根据汽车、建材、机电、纺织、轻工、化医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供求情况,对重点市场及早进行研究和分析,搞好前瞻性预测,指导企业安排好全年产销计划,促进产销衔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积极抓好节日市场促销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是市场营销的黄金时节,掀起开拓市场的热潮。要组织和动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烟草、家电等企业,针对当前节日特点,搞好市场供应和促销,满足人们的节日需求。三是要抓住农民增收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农村市场。要积极开发适合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消费特点的工业消费品,使更多的耐用品进入农村家庭,丰富和活跃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四是积极抓好重点建设项目订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今年国家投资的重点,我省南水北调、引黄调水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相继开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增加,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和有关企业要继续深入项目建设单位,加强沟通和联系,早争订单,多争订单,扩大销售,带动工业产品的生产。五是大力抓好工业产品出口,积极发挥我市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优势,努力提高产品订货量,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放假期间,相关企业更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营销工作力度,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三、认真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投产达产,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将是明年工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各县(市)区、各行办及企业集团要把技改项目的达产达效作为一季度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积极与有关方面配合,采取有利措施,确保重点技改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一是对重点技改项目搞好摸底排队,加强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调度,督促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对项目进度慢的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积极帮助已竣工项目落实各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有什么问题协调解决什么问题,尽快启动生产,发挥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进一步搞好重点技改项目的筛选论证。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对全局有带动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要抓紧抓好,努力实现项目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为明年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争取国债技改项目、双高一优项目等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明年全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四、搞好生产要素的供求衔接,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

各县(市)区、各行办和有关企业要进一步集中精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努力抓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工作。一是针对冬季和节日生产特点,加强对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生产的综合协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煤炭企业要组织好节日生产供应,保证用煤大户生产和生活用煤需求。电力企业要搞好电力生产,抓好稳发多供,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二是抓好节日期间生产安排和组织,对连续性生产企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的企业,特别是有出口订单的企业,要坚持节日正常生产。三是节日过后,要尽快组织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及时把生产经营纳入正常轨道。四是进一步加强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的调度监测,深入行业和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保证一季度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5

*年我省工业商贸经济总体上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我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对接东盟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重化工业发展加快以及一批品牌企业优势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奠定基础等。同时,我省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仍未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将对出口产生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偏紧,效益有继续回落趋势等等。

为确保今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5%,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所下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的预期目标,今年经济运行工作基本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大运行调节机制,强化工业商贸经济运行调节职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确保全年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经济运行工作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并将省委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切实落实到确保我省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中。着力提高五种能力:一是科学判断形势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能力;二是统筹兼顾和综合协调煤电油运能力;三是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加强开拓创新和正确制定政策能力;五是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监测分析水平

(一)建立完善省、市、县(区)以及跨省市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与县(区)级经贸系统信息交流平台。从今年开始,我委的经济运行月度和季度分析报告将发至县(区)经贸部门,要求各县(区)经贸主管部门的月度分析报告和重要经贸信息向我委及时报送。

建立完善与各市经贸局信息交流平台。今年着手建立全省联网的实时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实现省市资源共享;完善现有的月度信息交流制度,要求各市经贸局不断改进经济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水平,及时提交各类报告和材料,规范报送内容,每月中旬向我委提供月度分析报告电子版;计划上半年举办业务培训班对各市经贸局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建立与省有关部门信息交流平台。上半年前完成与省府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共同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向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每季度就一些关注的问题提交动态简报。

建立完善与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全国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内部网站等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国家经济信息动态。

建立完善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五省市信息交流平台。从今年开始,按照去年底建立的五省市经贸委信息交流制度,每月交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重点热点问题及时交流。

(二)完善月报、季报、简报、信息新闻会和要情专报制度

继续完善以月报、季报、简报、新闻会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制度,及时向社会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就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其中,月报在每月15日前后,简报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新闻会每季度第一个月下旬召开,通报上个季度我省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国家和省产业政策、金融信息、市场信息、国际能源供求状况等内容,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做好应对工作。

继续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的动态监控,要求各级经贸部门加强与专业镇、重点(龙头)企业联系,与统计局共同完成我省413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直接收集各联系点有关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及时了解、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请有关专业镇、重点企业积极配合及时反映企业情况。对突出问题各级经贸部门要形成要情专题报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

(三)加强商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针对目前我省存在的商贸经济运行指标统计难、监测分析不到位的问题,各级经贸部门要与统计局共同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填报工作,落实商务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重点流通企业基本情况统计年报表》、《重点流通企业综合情况统计半年(年)报表》、《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商品类值统计月报表》、《重点流通企业商品零售数量统计月报表》、《餐饮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统计月报表》、《重点流通企业集团基本情况统计年报表》等报表的填报工作,尽快建立适合我省实际需要的流通行业数据库和监控体系,建立直报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月度商贸流通形势分析会制度,每季召开一次商贸分析会,定期市场监测月报。对春节、国庆、劳动节等重大节日作市场监测分析,对市场异常波动进行专题调研。

二、加快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经济分析科学性

加快我委工业商贸经济预测预警系统开发进度,争取上半年首先完成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项目开发并投入试运行。通过经济模型量化分析,探索经济运行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状况,结合以专家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的定性分析,增强经济预测分析的及时性、科学性、准确性,把握全省经济发展的走势和趋向,实现对全省经济运行状态的即时预警,变事后纠正为事前、事中预测纠偏,为有关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运行正常后,拟组织向全省各市推广,在全省经贸系统建立即时交流、科学分析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全省经贸信息资源共享,以提高经济运行工作科学性及效率、质量、水平。

三、完善大运行机制,强化运行协调工作

今年主要任务是完善跨省(区)、跨部门、系统内和委内四级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优势,建立跨省区煤电油运协调制度。与贵州、广西合作开辟煤炭运输的“贵港通道”,加大西部省份的西电东送力度等。

由我委牵头,电力、铁路、交通、海运、港口、重点企业组成的跨行业生产调度委员会,共同综合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

健全全省经贸系统半年度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协调会制度。参加会议单位有各市经贸局、省工业企业50强、省现代流通25家龙头企业。会议内容主要是通报全省工业商贸经济运行以及电力、交通运输、原材燃料供应情况;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应对措施;交流经济运行工作经验。会议时间在每年4月和10月中下旬。

健全省经贸委内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协调会制度。由委领导主持,有关处室参加,共同研究、分析、应对近期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季度第一个月中旬召开一次。

四、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出现的突出问题

针对今年存在较多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各级经贸部门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分析差距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关注今年新增经济增长点情况,对一些重大项目要跟踪调查,并将进展情况及时上报。我委争取每季度进行一次分片区的有针对性调研;对一些热点问题、重点问题,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分析研究。

今年要加强对以下热点问题的调研:

一是我省煤电油运供需形势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及对策;

二是水泥、钢铁、汽车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销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是加工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调整和国外贸易保护壁垒对我省主要出口行业及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四是工业经济效益和企业资金供应情况,重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五是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的情况与先进地区及企业的差距、改进措施及意见。

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和指导,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委将统一部署,不定期组织调研组,到各市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协调和指导,推广有关市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各市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经济加快发展。要求各市认真分析本地经济形势,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业商贸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范文6

  

1.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

2.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4.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5.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6.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7.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9.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探讨及对策研究

10.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11.浅析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3.论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14.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交通运输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16.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7.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内在意义与关键

18.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19.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20.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21.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探讨

2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研究

2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24.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分析

2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26.探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

27.现代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28.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9.试论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及其指标体系

30.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1.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32.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探析

33.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效益提升路径探讨

34.探究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35.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探析

36.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37.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38.构建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

39.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作用分析

41.全面预算管理在交通运输经济中的应用

42.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43.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4.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内涵与关键

45.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4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7.试析当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

48.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探究

49.浅析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50.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研究  

51.对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探讨

52.“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资本论》交通运输经济思想研究

53.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54.部省两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部署模式探讨

55.浅析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56.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57.燃油税对国民经济与运输冲击的CGE模拟

58.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59.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VAR和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60.促进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思考

61.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62.试析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 

63.2010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64.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65.浅析转型期的交通运输经济及影响

66.《中图法》“F5交通运输经济”类名的规范化

67.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

68.2010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69.河北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70.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71.交通运输经济首季运行保持平稳

72.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73.浅谈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74.论无车承运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5.我国重视北极航行,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平稳

76.论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77.淮安综合交通运输—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

78.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

79.试论“十二五”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研究

80.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探析

81.2015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82.运输经济学在国际上的若干研究重点及启示

83.浅析当代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形势

84.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85.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

86.交通运输-经济复合系统协同效度评价

87.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

88.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

89.西宁市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预测

90.谈谈“非典”对株洲交通运输经济的影响

91.山东省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构思 

92.2016年10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93.对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94.七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95.2013年前3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96.1~5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97.思南县交通运输经济与财务管理初探 

98.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