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生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生命

智慧生命范文1

经过一年有余的多方面探究和研学,我们对要探究和实践的、被称为“生命智慧”的这一存在,逐渐有了较之过去更为全面、具体和系统的认识和发现。从本期开始,将对生命智慧新的认识和理解从多个方面概而说之,是为“新说”。

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慧学”

“生命智慧”的研学体悟,推动了生命智慧认知体系创构的开启,为便于和科学、哲学等认知体系相应,我们把“生命智慧”这一新的认知体系,统称为“生命慧学”。随着“生命慧学”的创构、发展和不断完善,生命慧学这一新的认知体系,未来将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走向成熟,成为继易学、佛学、哲学、科学之后的人类(社会)又一本根性认知体系。生命慧学未来也将如科学一样,形成涉及众多相关领域的分支或学科,成为较系统完备并不断发展的认知大体系。“生命智慧”可看作是对这一认知大体系认知的成果和相关存在的一种通俗的统称。

更具体明确地说,我们所要探究、认知和实践的“生命智慧”是特指以一种不同于科学等人类社会现有的本根性认知体系的、一种新的本根性认知体系——生命慧学——来探究和认知人、社会、自然生态等存在中的相关特定存在,以及相关存在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而获得的能促进人、社会、自然生态等存在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美好而化)的“认知成果”。

生命慧学的内涵侧重于(指)生命慧学这一认知体系的认知结构、认知过程、认知机理等和认知体系构成直接相关的方面;生命智慧的内涵则侧重于生命慧学的认知基础(对宇宙存在的基本观念、观点)和认知成果(相关的认知、知识、思想、理念等)。

为了简化和明确,当我们意指认知体系和认知活动时,我们用“生命慧学”名之;当我们意指这一新的认知体系和认知活动所产生的、得到所证的新的认知、知识、思想、理念等时,我们用“生命智慧”名之;我们还可进而简明言之,“生命慧学”是一种本根性的新的认知体系(的存在)。“生命智慧”是以生命慧学认知所产生关于特定存在的认识、知识和理念,这些认识、知识和理念能从根本上促进和导致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健康危机、社会危机、资源环境危机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和化解。

正如“科学知识”、“思想观念”等是“科学认知存在”的构成部分,“生命智慧”是“生命慧学认知存在”这一更大的存在的构成部分。因此,今后我们在探究、讨论和阐述生命慧学相关的“认知存在”时,将主要应用“生命慧学”这一概念来表述。关于“认知”和“生命慧学”

“认知”是人和人类社会一种特殊而极为重要的存在。对“认知”的探究和认识,必然成为生命慧学(认知体系)探究和认识的核心(存在)。所以,生命慧学认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认知”的认知,即,是对人类认知存在的全新的探究和认识。对人的“认知”的探索,实际上也是科学的最前沿和最难点。

生命慧学通过对“人的认知存在”或“人类的认知存在”(简称“认知”)的探究、认识、理解而认知宇宙和人生。通过探究和认识人、社会、自然生态中与“认知”相关的各种存在,而获得关于人、社会、自然生态等存在中的相关存在整体的、内在关联的、生动的认识和理解。生命慧学拟探究和认识的在人、社会、自然生态中与“认知”相关的第一层面的存在包括:

①人的存在:心性本体、认知本体、心理存在本体、广义内分泌本体、生理存在本体等五大本体构成的整体的人;五大本体本身,以及各大本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

②社会存在:社会文明,社会经济,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社会需求属性,社会关系结构,人与自然关系状况等;上述社会存在与“认知存在”的关系;

③自然生态存在:地球整体自然大生态体系,区域性自然生态体系,局域自然生态体系;自然生态存在与“认知存在”的关系。

科学通过认知“以人的感官或借助外在‘工具’(观测的仪器)能观能测的外在地显示着自身的存在”来探究、认识、理解宇宙人生。这些存在可谓无穷无尽,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对认知对象的认知,产生了“科学”这一本根性认知体系相应的学科和分支。所有外在地显示着自身的可观可测的“存在”,都是“科学认知”的认知对象。

生命慧学以人、社会、自然生态体系中的与“认知”有内在联系的“存在”为认知对象(认知客体),以认知者特定的“认知本体”为认知者(认知主体),在新的认知空间,以新的视觉系统(认知体系),来“看”(认知)人、社会、自然生态体系中的相关存在。这样的生命慧学认知将能“看到”相关存在新的“图景”(获得相关存在新的认识和知识)。

“认知”从内在和根本处作用于人,导致相应的思想和行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发展是先有了认知的发展,进而是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认知”的内在存在——“认知本体”深刻地影响着人、社会和自然,当然“认知本体”通过影响和改变人而影响到社会和自然。人类本根性认知体系的初步阐释

生命慧学认知体系的创构就是在人类认知领域的根本层面,创构新的认知体系。这样的认知体系,和于科学及其它认知体系,又不同于现有的认知体系。这一认知体系,有新的对存在(生命存在)的基本观点,有新的认知空间、新的认知“主体”、新的认知“客体”、新的认知机理。

正如科学是人类认知宇宙人生的一种认知体系,生命慧学也是人类认知人及人相关的诸多特定存在的一种新的认知体系,生命慧学有全新的认知结构、认知主体客体,认知机理,它和科学(认知体系)都是人类认知宇宙人生的本根性的认知体系。对于人类现存的有代表性的四大本根性认知体系(易学、佛学、哲学、科学)来说,未来逐步创构和发展起来的生命慧学,将成为人类新的本根性认知体系。

为了从“认知存在”的角度对新的本根性认知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以下图来图示说明:

智慧生命范文2

毕加索画公牛,是个做减法的过程。我们把人生当作是算术题的话,那么,基本的运算是加法和减法。

在生命的起步阶段,我们需要加法来壮大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从前人那里汲取智慧的精华来滋养稚嫩的思想;需要圣贤的品格来丰富修养;需要一定的财富来支撑生存;需要温暖的亲情来让心灵停靠和充电……这时候,我们像刚刚出远门的孩子,背上的行囊慢慢装得越来越多。

这样负重前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能力有所增强,可以应对一些状况了,我们就开始用减法来铸就我们的成熟。我们开始减去多余的物质,免得带来太多的羁绊;减去旁出的欲望,避免沉迷于浅薄;减去别人加给我们的一些成规,给自己一些自由开拓的空间;减去一些环境的干扰,给自己的生命一些随缘适意的轻快。

加法,加出来了生命的积累和参照;减法,减出来一些生命的轻快和独创,只有加减适宜,我们才会活得游刃有余。

对生命做加法是很多人都能意识到的,做减法却不容易做到,这需要对生命有所彻悟,能够体会到减去一些东西会让自己收获另一份丰富。

莱斯勒石油公司的资产达到30多亿美元,吉姆继任总裁之后,没有把多余的资产用于扩大公司规模,而是在家乡建立了一所大学,进行了福利的捐助。加勒比海海啸给公司的油井造成了l亿多美元的损失,吉姆在董事会上依然谈笑风声:“纵然减去一亿美元,我还是比你们富裕10倍,我就有多余你们10倍的快乐。”他的孩子在车祸中不幸身亡,他说:“我有5个孩子,减去一个痛苦还有4个幸福。”吉姆活到85岁,他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这样一行字:“我最欣慰的是用好了人生的减法。”

负重太多,即使这重量是人人羡慕的财富,也会让人感到沉闷。而减法,则让这些经历了无数次为生命增加分量和质量的智者,得到了另一种轻松。我们也应该经常整理一下人生的行囊。就好像人们每次搬家,都会忍痛扔掉一些看似有用的东西。不断为自己的行囊理装,时时让自己处在轻装的状态,我们才会走得更加轻松,更加自如。

智慧生命范文3

关键词: 有效对话 教学智慧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1]课堂对话意指师生主体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交流、相互建构与分享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与交流。积极互动的课堂对话是有效课堂的理想追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就要优化课堂对话。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对话存在各种问题,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所做的尝试。

一、剖析“课堂对话”中的问题所在

课堂上学生“热闹非凡”地讨论,各自表达想法,但互不倾听。这样既达不到课堂教学交流的目的,反而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有的课堂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完全跟着教师走,课堂对话流于形式。有的课堂“没有一个对话的环境”,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对话目的不明确,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二、抓住有效“课堂对话”的时机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如何才能创设一个真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对话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围绕数学问题,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有效对话――需要“好问题”的引领

好的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它能让学生自己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归纳出普遍规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通常教师会按部就班地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这些问题,学生往往缺乏探究兴趣。此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

师:孩子们请拿出准备好的圆片,量出手中圆的半径。(生疑惑,不动手)有什么问题?

生:这个圆片没有圆心,量不出半径。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找出圆的圆心呢?

生1:我把圆对折两次,两次的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这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

生2:我把圆对折了一次,这个折痕是直径,是6厘米,根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半径是3厘米。

师:我们要学会从过程中发现,刚才这位同学用直径得到了半径,(出示那个对折的圆)直径的两边完全重合吗?你想到了什么?

生:圆是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有无数条。

这样的对话设计以“量出手中圆的半径”为核心问题,让学生思维层层深入,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得到认知的需要和满足。

2.有效对话――对“问题的挖掘”的展开

教师要成为引导者,让学生把“不会表达”的思路展开,对话中,教师要多问“为什么”,“还可以怎么样”,让学生从中体悟到,思维过程的每个细节都是值得讨论的,在不断探究中,让课堂“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五下《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教材里未知数出现的位置有以下几种:x+6=12,5x=20,x÷5=35,x-8=15。那么如果未知数的位置处在除数或减数的位置,学生又会怎样解决呢?例如:35÷x=5,15-x=8,课堂上我们对这两题进行了交流。

生1:我是口算的。

学生立即反驳:这两题是让你解方程,不是要求口算。

师:口算可以作为检验的一种手段,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这两题与我们所学习的解方程有些不同,第一题,我先利用方程的等式两边同时乘以x,那么原来的方程变成了35=5x,根据我们平时的习惯,把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一下位置,变成了5x=35,再一次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5,就得出了方程的解。

生3:我利用了原来学过的知识,根据被减数、减数、差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解决的。15-x=8这个方程的未知数在减数的位置,我们知道求减数就是用被减数减差就可以得到减数了。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是无法估量的。我们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成就有效的课堂对话。

3.有效对话――是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

问题解决后,首先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想法,在对话交流后,学生会比较对问题开始的设想与最后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归纳出方法,从中发现智慧。

例如,在五上《小数简便计算》教学中,会出现10-2.7-3.3和10-3.6+6.4这样两道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生1:第一题可以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10-(2.7+3.3)。

生2:第二题也可以按照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师:你们同意吗?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认为第二题是不能简便的,因为后面不是连续减去两个数,而是减去3.6,再加上了6.4。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其他同学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生4:如果我们进行简便计算,这道题目我们就多减掉了2个6.4。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出现错误的同学,明白了吗?为什么是2个6.4呢?……

在上述对话中,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不是立即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是让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对话交流,思维碰撞,使更多学生从自己或者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发展。

智慧生命范文4

关键词:学生;发展;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所以,我主要做的事,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由于过去老师或家长有时的消极暗示,已经使班上一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应该不如别人。这时,他们多么需要积极的暗示啊!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学生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我认为学生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伴着积极的暗示,我开始了我的“六年影响一生”之旅。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的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秀,我教给学生很多培养自信的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每天一笑。在学生们看来,这表示“老师喜欢我”,它会使学生心情愉快,信心十足。

2.每天一夸。我每天将早课和午课的时间安排成“夸一夸”谈话活动,采取老师夸、同学夸、自己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3.每人必请。自信心弱的学生往往不主动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为此,我创设了很多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眼睛里渐渐闪烁了自信的光芒,他们能感觉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优秀。所以“暗示”就是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还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当我们的学生只要基本对,尽管不完善、不熟练,我们也要满怀热情地肯定学生的行动,做错了不要紧,应给予鼓励再做,老师自己要有信心,对学生更要有热情和信任。

智慧生命范文5

【关键词】激活课堂 走进心灵 平等对话 巧用方式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延续。其核心理念仍然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

它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这就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就如何激活课堂,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用智慧激活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有幸听了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上的《七颗钻石》一文,真是受益匪浅,他是这样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走进学生心灵的:

师:咱们一起来学习《七颗钻石》,这是一节阅读活动课。什么是阅读活动课呢?就是又要阅读又要说话,又要探讨,还要想象的课。我们今天要做很多活动(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进入录音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仿佛真成了播音员呢)

师:进入录音棚,意味着我们每位同学的身份是什么呢?

生(齐答):我们都是播音员。

师:对,因此读课文就要读出播音员的水平。

......

你们都在录音棚里生活,刚才摄像师已把你们的精彩表现录下来了。好,咱们再开始第二个活动。(学生情绪高涨)(屏幕显示活动二:畅游智慧泉)

师: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啦!在智慧泉里尽情地畅游吧!下面讨论几个问题。(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调发问。屏幕同时展现:

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

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

活动三:来到创作室

1.想一想,轻轻地描述一个好梦。

2.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余老师就是这样用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一步一步巧设问题,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情境,品位生活的,达到了以学定教的目的。

二、激活课堂的核心--师生平等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师生平等是个重大的挑战,笔者常听到语文课堂中的"平等"还局限于形式,并无挑战性,尤其是师生对话,大多是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走进早已设好的"圈套",学生被牵着鼻子走。

如同样教学《七颗钻石》,常听到的是类似这样的提问:"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学生的问答往往也"中规中矩"。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谈不上平等,只会觉得不越雷池半步,跟着老师思路走,根本无精彩可言,更很少有智慧的碰撞。真正的课堂该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笔者认为课堂的核心是要求师生平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更充分的体现。民主平等,课堂里才会飞出欢乐的歌。教师应平等待对学生的想法,多肯定、少批评,努力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质疑,这样的课堂才会碰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激发课堂的活力。

三、激活课堂的关键--巧用方式

语文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尤其是对话教学,俗话说:会说话让人笑,不会说话叫人跳,这就充分说明了说话要注意方式与艺术。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激活课堂:

1、"化直为曲"切实有效。如教学《愚公移山》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师:那个遗男几岁了?

生:七、八岁。

师:从哪一个字知道?

生:从"龀"字知道。

师:七、八岁的孩子也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他去吗?

生:他没爸爸。

师:你怎么知道?

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此对话中"龀"、"遗男"、"孀妻"几个词语教学含义时,如直接对话,学生脱口齐声回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采用曲问方式,就诱发思维积极性,学生急于思考,争相回答,并可在情趣盎然、气氛活跃中理解了"龀"、"遗男"、"孀妻"几个词语的含义。

2、尊重个性注重发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愿望与需求、情绪与灵感。学生往往又爱各抒己见,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些个性化的差异,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才使师生产生对话互动的需要,并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对话来激活课堂,真正做到民主。

3、随机应变应对课堂问题。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它是个"动态"过程,情况随时有变化,乃至超出估计,发生意外。因此激活课堂的技巧还表现在善于从课堂的实际出发,随机应变,临时应对突发性问题,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阶梯教室给学生讲课,准备朗读课文时,发现课本放在了学生的桌子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他身上。老师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容易,生活是这样,读书(学习、工作等)也如此啊"。这一随机应变而又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不仅解除了老师的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来驾驭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当然,课堂的激活,需要有互感效应,要有机智让课堂形成激烈的氛围走向,培养学生大胆的质疑,充分的表达,并热烈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甚至出现"奇迹"。这样的课堂,学生心智才会得

到锻炼,个性才能有所张扬,情趣才能受到陶冶,如果我们能用智慧激活课堂,一定会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参考文献:

智慧生命范文6

一、明确一个观点―教育让生命更坚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是教育之本。教育之于生命,仿佛黑夜里亮起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方向,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护佑着生命的成长。

当今社会,学生自残、轻生事件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学业压力、考试排名、感情受挫、家长期望、沉迷网络……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在何方?

活着就好,是对生命的尊重;莫负生命,是对生命的升华。我们只有抓住教育中的每一个契机,把美好、珍惜、敬畏、奋斗等汇聚为坚强之源,才能对生命进行最好的润泽。我们坚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行动中,我们一定会看到,教育让生命更坚强,坚强让生命更怒放。

二、确立一个重点―德育的原点是心育

自2007年以来,学校一直发展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开辟了青春港湾,成立了心晴社团。多年来,以青爱小屋为平台开展的活动日趋丰富多彩,学校以团体辅导、讲座、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QQ群线上线下等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01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青爱工程项目实验学校。

三、寻找一个突破―校园救护护航青春

学校配备了6套插入式担架和6套楼梯移动担架,一套AED心肺复苏仪,分布于各相关楼道。现在已形成了集逃生、担架搬移、消防灭火、校园急救于一体的培训和演练体系。通过万事兴公司和急救中心的多次培训,以体育教师和综治队为核心的周庄中学救护队基本掌握了多项急救知识基本掌握,急救本领日趋熟练。根据周庄中学生命教育方案,学校将在国际减灾日和国际消防日等重大教育日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让全校师生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并向社会倡议和辐射。

四、形成一套体系―生命教育方案

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制订了周庄中学生命教育方案,将十大生命教育内容列入学生教育的必修课。每学年制定的生命教育行动计划,知识培训不少于8课时,体验活动不少于4课时。

十大生命教育内容包括:①初一新生军训。②青春期教育。③禁毒教育。④青爱工程、防艾教育。⑤防灾逃生演练。⑥防溺水教育。⑦交通安全教育。⑧应急救援教育。⑨网络安全教育。⑩亲子社会实践。今后,学校将把十大生命教育有关内容融入正在开发的班会课程体系,让班会课程更加丰满、更具生命力。

五、上好一门课程―生命与环境

根据学校生命教育方案,学校今年开发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命与环境”。此课程被纳入到学校班会课程体系中,做到有本可依。同时,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防艾教育、环境教育等,让学生更好地规划生命,进一步尊重生命和升华生命。另外,学校在国家课程中也渗透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如生物学科中的生理知识教育,语文课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政治课中的自信、自强、自省等信心教育,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自救及急救教育等。学校在课堂改革中提出了打造“阳光生态课堂”的计划。用源于生活的真情,呼唤“原生态”的课,让学生学生活的知识;用学会生存的追求,创新“生成态”的课,让学生学生存的技能;用感悟生命的境界,演绎“生命态”的课,让学生学生命的意义。课堂已成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六、共圆一个梦想―坚强让生命更怒放

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立长志,志在千里)、勤(勤学业,勤能补拙)、诚(诚为人,不诚无物)、济(济大事,各济所长)、达(达目标,成人达己)。初中三年要让学生达到如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