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1

届时,大会还将继续凸显“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的介绍,并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高峰论坛”为本届大会的突出亮点,集纳各界经典名篇、学术成果、研究课题、应用经验,编辑出版《2013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展望学术论文集》,其中优秀论文将择优在《信息安全与技术》(国家级刊物)、《信息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上刊登,并全文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

征文内容如下:

1.计算机安全、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

2.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密码学、软件安全;

3.信息系统等级安全保护、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4.云计算与云安全、物联网的安全;

5.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移动计算平台安全性研究;

6.信息内容安全、通信安全、网络攻防渗透测试技术;

7.可信计算;

8.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9.系统与网络协议安全分析;

10.系统架构安全分析;

11.面向业务应用的整体安全保护方案;

12.信息安全漏洞态势研究;

13.新技术新应用信息安全态势研究;

14.Web应用安全;

15.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实施与发展现状;

16.国内外电子认证服务相关政策与标准研究;

17.电子认证服务最新技术和产品;

18.电子认证服务应用创新;

19.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研究和热点事件解析;

20.可靠电子签名与数据电文的认定程序/技术规范/应用规范/应用案例分析;

21.数字证书交叉认证技术规范/应用规范/应用案例分析;

22.电子认证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融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应用发展情况;

23.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

24.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标准化;

25.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集成技术;

26.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成本;

27.信息安全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

28.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评估与认证;

29.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30.工业自动化安全面临的风险;

31.国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做法;

32.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3.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的建议;

34.工控系统与信息系统对信息安全的不同需求;

35.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之间的矛盾与平衡;

36.应用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37.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体系;

38.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安全策略;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

所谓物联网,简言之就是将物与物相联结的互联网络。当今,物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必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沟通了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物理空间,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信息安全问题延伸到现实世界。关注和研究物联网信息安全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1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物联网是在传统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有效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和个性化的体验[1]又是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因此其信息安全不仅具有传统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还有其独具性。

⑴安全威胁来源广泛。一般而言,可将物联网的分为三个层次,采集数据的感知层、传输数据的网络层和实际使用的应用层,再加上管理等非技术的因素,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威胁来源不可谓不广。一是各技术层面。物联网三个层次结构各自有其安全问题。感知层主要是射频识别设备、无线传感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网络层主要是数据泄露或破坏及数据融合产生的安全威胁;应用层主要是针对用户隐私、访问控制的安全威胁[2]。二是核心设备与技术标准。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传感器、芯片、数据处理设备等核心设备技术掌握在他国手中;技术标准也多采用国外标准,在国际上话语权较弱,这些都可能导致在信息安全问题受制于人。三是非技术因素。物联网使用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和信息安全领域人才的匮乏均给物联网信息安全隐患带来严重威胁。

⑵信息安全防护困难。物联网通过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互联网融合传递信息,实现全面感知和可靠传递,但也使得信息防护愈加困难。一是节点数量庞大,监控力量有限。要实现区域范围内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必然需要足够多的传感设备,但监控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一突出矛盾使得对节点的监控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兼顾。二是节点资源受限,难以有效防护。[3]受成本和技术的影响,传感器的体积普遍较小,其存储空间、带宽、传输距离极为有限,这也使得传统网络安全防护的技术协议无法应用到传感器上。三是以无线传输为主,信息易被窃取。[4]感知层信息传递给网络层多采取无线方式,且能够自动获取,信息容易被窃取,网络受到干扰影响正常工作甚至瘫痪。

⑶安全隐患危害性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物联网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和强化国家安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不可避免的安全威胁的巨大危害性逐渐显现。一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医疗、农业、家居防卫等关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遍布人们周围,一旦失控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威胁。二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互联网所处的环境是虚拟世界,发生问题往往只影响到一台主机或一个局域网,损失的也只是信息。而物联网处于现实世界,其应用往往是行业性的,如果出现问题损失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涉及到生命财产安全,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无法估量。三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物联网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国家基础建设、战略规划甚至是军事领域,可以说关系国家安全的大量信息流转于物联网上,一旦某个环节发生故障或者被摧毁控制,所产生的级联效应将不亚于武装打击。

2 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的几点看法

物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对未来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其安全隐患的危害之巨也是可以预见的。要想在未来物联网发展上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在发展的起始阶段和发展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安全防护的建设。

⑴运用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是单纯的安全保障的需要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一是关键技术创新。紧跟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大力强化“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研发,发展芯片级的物理安全技术,完善传统的信息传输安全技术,加强认证和安全访问控制,掌握和不断创新物联网关键技术。二是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传感器和芯片、智能处理软件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薄弱环节,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也为信息安全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要从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大力加强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力度,逐步解决这些薄弱环节。三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行业内企业应当联合起来,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构建自主创新的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打破国际上的技术垄断。

⑵抓好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领域,安全事故的一半以上产生于管理的疏忽,因而物联网的信息安全要坚持“技管并重”。一是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国家、地方、行业的安全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和多层管理机构,统一协调整合各方资源,统筹物联网信息安全标准制定等重大安全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建立信息预警和管理机制,加强对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风险和系统可靠性评估。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制订相应应急处置方案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并能快速有效地恢复。三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多数个体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对防范隐私泄露的方法了解也不多。因此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提高保护隐私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⑶落实政策法规。一是以政府为引导。政府部门应当加强财政和税收政策扶持,加大力度支持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营造利于物联网应用推广、行业市场正当竞争的良好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壮大信息安全企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下大力气培育信息安全领域人才,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以企业为主导。物联网的应用多表现在商业上,只有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物联网的发展才有活力,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领域也是如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活力,创新商业模式,推进物联网安全的不断进步。三是出台法律法规。要规范企业、个人行为,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物联网的应用广泛涉及到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安全信息,要加紧制定法律,明确对于这些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等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及各方应承担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艾浩军,单志广,张定安,吴余龙.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7-9.

[2]杨光,耿贵宁,都婧,刘照辉,韩鹤.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10):1335-1340.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3

关键词 新兴;计算模式;云计算;物联网;关系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009-01

云计算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它对信息技术的处理更加便捷,它使得信息更加快速地配备,而且真实有效。云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人们对快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能得到满足,它是现代化背景下高服务要求的有力保证。

1 对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认识

1)云计算始于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它经历了网格、效用计算和软件这几个阶段的演变,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云计算的工作原理是将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模仿成互联网的形式,将其计算分布于许多分布式的计算机上,通过企业的资源需求进行切换应用,使其能够访问和进入资料存储系统。云计算平台主要是在物理服务器上,创建一个虚拟的环境来完成运行,使得相同规模的数据中心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进行有效的分支供应。

按照云计算的运营特点来看,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公共云,即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基础架构直接性地对客户提供服务,它使用户在不拥有云计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服务,例如Google;私有云,即企业自己拥有云计算资源,有其基础构架和自,它的服务可以是对内部提供也可以给外部提供,因为是企业自己私有,所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自主创新;混合云,即将公共运和私有云的模式结合起来,企业既有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也需要外部公共提供服务。

2)物联网是互联网不断发展产生的应用拓展,其发展的主要核心是在应用上进行创新。 物联网通过灵敏的智能感知、准确识别技术及普存计算而泛在网络上融合应用。通过使用传感器、射频识别的技术及GPS系统等技术,物联网同时采集一切需要监控、进行连接和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并采集其电学、力学和生物学等各种学科中涉及到需要的信息,并使用多样化的网络接入,达成物与物之间和物与人之间的泛在链接,让物品、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及管理得以实现。

2 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及融合

1)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互联网发展使得人们生活需要的应用与服务在虚拟世界里完成,而物联网的出现又为我们实现了由虚拟向现实的转型。在现在物联网还没普及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通过固定电话和手机来作为载体为大众提供的通信方面的服务,而当物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后,物联网终端将代替电话终端,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产生新的需求市场,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物联网、感知计算在中国被关注的时间比较短,近些年在政府及相关信息技术研究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已有一定的绩效,在今天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电视的发展,人们对移动联网的需求不断增加,物联网与感知计算在新的市场趋势下必定有很好的发展。

2)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云计算模式的计算方式,使用户仅需连入互联网,比如使用手机和浏览器,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如计算任务、程序开发等。我国的云计算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自2008年IBM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开始,到目前中国移动研究院已经建立起1024个服务器的云计算试验中心。云安全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一个分支,在云安全技术应用以来,它在通过大量客户端及服务器端对病毒和木马的识别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许多杀毒软件如瑞星、趋势、金山、360安全卫士等都推出了有关云安全的应对策略。短短几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还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及中国电子学会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等大会。

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有着重要的加速作用,云计算从另一方面也缓解着“物联网”给网络、网管造成的压力,而且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云计算、云服务平台都要成为其发展的重点。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相融合,必定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平台发展的主流,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使用上有着互补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电信运营商应该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为实现通信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就必须做到以物联网、云计算创新应用为载体,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公共安全领域进行智能防护,遵循科学发展观,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开发使用低碳环保新能源,使得现代水利、电力和商业等与公众相关的产业变得智能,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永福,马礼.浅谈云计算与物联网[J].考试周刊,2011(09):128-129.

[2]黄峥.云计算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5.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4

目前来说,互联网普遍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的问题。互联网信息的来源渠道较广,因此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体系开放的特性已经决定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计算机的TCP/IP框架结构几乎不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互联网网络存在特洛伊木马病毒攻击、计算机端口扫描类攻击等安全问题,主要在计算机网络漏洞以及网络应用薄弱的部位进行攻击,并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窃取,从而控制整个网络系统,极大的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安全。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最开始主要是采用防火墙技术对入侵病毒与攻击进行防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采用入侵检测技术以及入侵防御技术或者是各个技术互相结合进行防御,从而提升互联网安全系数。

1几种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1.1防火墙技术

对于IPv4网络主要采用防火墙技术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网络内部信息资源,从而保障计算机内部网络安全。在IPv6网络协议逐步取代IPv4,防火墙技术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防火墙根据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包过滤型、型和监测型、网络地址转换NAT。

1.2入侵检测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抵御外来入侵病毒,该技术最早资源于军方。入侵检测简言之即对入侵网络的行为进行安全检测。通过对电脑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检测电脑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一旦检测出木马入侵行为或者病毒入侵时,能够及时反馈给网络管理员,从而管理员能够快速的采取补救措施,并立即断开网络连接,并给予入侵者发出严厉的警告。

1.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对互联网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网络管理者可以创建主要的管理策略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管理,就能够更好的保证网络的安全。该种管理方式较为灵活,能够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统一性。数据加密技术主要采取拓扑管理模块管理网络系统,能够详细的查询到设备的实际情况。对于特定用户给予相应级别的管理员权限,并对角色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执行的权限和责任,此种角色管理方法能够根据数据加密技术的预定角色的方法展示出来,同时还能够根据计算机系统中分配的任务创建出不同的角色。

1.4入侵防御技术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主要是根据网络IDS误报、漏报以及无法主动保护网络等问题,并结合防火墙概念从而衍生的事物,入侵防御系统不仅能够及时的检测木马或病毒入侵的状况,同时还能采取相应的举措对入侵行为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计算机系统的重要信息。入侵防护系统主要将入侵检测技术与防火墙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衍生出的综合性入侵管理技术。

2几种网络安全技术的缺陷分析

2.1防火墙技术缺陷

对防火墙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第一,能够有效阻止外来病毒攻击,但是无法彻底消灭病毒攻击源;第二,对于没有设置策略的外来攻击完全没有抵御能力;第三,当外来入侵病毒攻击合法开放的服务器端口时,防火墙技术无法进行阻止;第四,防火墙技术自身存在的漏洞导致出现其他攻击问题;第五,不能完全消除病毒。

2.2数据加密技术缺陷

对数据加密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细致分析:第一,加密的公钥密码计算方法十分复杂,而且加密数据的速率相对低;第二,进行链路加密时需要不断进行同步,极容易产生丢失和泄露的现象。

2.3入侵检测技术缺陷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的检测外来入侵病毒,并能及时的反馈给管理员,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几种缺陷:

(1)误警率相对较高:入侵检测技术容易把良性信息误认为是恶性信息,甚至对于IDS用户极其不关心的事件进行报警反馈。

(2)IDS产品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最初开发IDS产品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产品性能以及设备相对落后。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当对IDS产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保证符合互联网环境的标准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当更新设备配置从而提高产品适应能力。

(3)对于攻击缺乏防御功能:入侵检测技术严重缺乏防御功能,所以,完善IDS产品的防御功能才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4)入侵检测系统无统一标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暂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入侵检测系统互联较为困难。

(5)处理速度较低: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因此,提高网络处理速度是完善入侵检测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入侵防御技术缺陷

入侵防御能够及时的检测外来攻击,并采取相应的举措对入侵行为进行管理,但依然存在以下几种缺陷:

(1)网络IDS误报、漏报率相对较高。入侵防御系统对于外来攻击进行及时检测,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漏报率,但是在实际上不能完全解决漏报现象。入侵检测技术与入侵防御系统采用的基础检测技术相同,因此,入侵检测系统中产生的虚警问题,在入侵防御系统中同样存在。

(2)入侵防御技术具有主动防御功能,因此精确的检测结果能够极大的提高主动防御能力。但是如果系统检测的结果不够精确,就有可能执行主动防御功能,从而对电脑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

(3)网络性能与入侵检测存在较大矛盾。当特征库不断膨胀时,入侵防御系统容易影响网络性能,进而影响网络传输速率。

3网络安全技术整合对策及发展趋势分析

3.1网络安全技术整合对策

(1)为了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入侵防护技术进行了有效整合。防火墙技术结合入侵检测技术共同防护。防火墙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将入侵检测系统置入防火墙系统中;②在防火墙系统或入侵检测系统中展开一个接口,并将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连接。第一种整合方式中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流经防火墙的数据源流。第二种整合方式实现了两种技术的外部连接,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了技术上的整合。(2)完善IDS与防火墙技术互相结合的安全抵御体系。防火墙技术结合入侵检测技术能够提高网络安全性。防火墙技术组合入侵检测技术操作步骤为:①建立防火墙系统,避免外来入侵信息的干扰,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②建立入侵检测系统,避免外来黑客入侵,从而形成安全防护防线。当不良信息突破防火墙防火进行入侵检测系统时,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外来黑客进行检测并及时进行报警,极大的减少了安全隐患问题。

3.2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将更为灵活与多样化,而且安全需求方面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首先,客户要明确自己所需要的安全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才能够依据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安全结构设置,这样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有效保证客户的特点网络安全需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网络安全评估措施也要跟进,才能实现有效的安全评估,以了解网络环境中的缺陷以及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其次,要开发组合型的安全防御技术,根据不同的入侵情况,结合不同的防御技术防护外来病毒入侵。这种组合型的防御功能要比单一的防御技术拦截与处理入侵病毒或信息的能力强,针对性地进行开发,有利于安全防御。最后,互联网防护技术发展应当注重各类新技术的研究,如加密技术以及识别技术。这类技术能够有效识别新型病毒,并进行积极拦截,较大程度上保证电脑的安全性,未来应该更多的注重这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了资源共享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然而正是这些特点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视的问题之一,分析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能够极大的提高网络安全性。伴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提高,及时掌握并了解网络变化,分析各类入侵病毒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从而降低网络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王家兰,郑京香,朱金录.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设计及应用技术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2]郭籽蔚,唐伟,王耀民,周木良,陈震.企业局域网防范ARP欺骗的解决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消防监督;应用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数量及规模上较之前都有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较高的城市建筑密集性为城市消防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几年,各类火灾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多。因此,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对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将物联网技术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结合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推进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提升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物联网技术能够将智能化技术和网络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通过综合调度传感装置,实现对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目前,较为常见的信息交互设备主要有红外视频扫描设备、温度感应器及声波感应器等。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交互设备的运用,能够实现对信息的输送、处理及反馈。如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将这一技术运用于不同领域之中能够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分类与筛选。同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不仅节省了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对人力及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及时对火灾进行预警,大大降低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3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必要性

消防监督检查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大、细节较多,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往往是采取抽查的方式,并不能实现对受检单位的每一个点位及消防设备的全面检查。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同结构及形态的建筑也涌现出来,这进一步增加了消防监督检查的难度。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消防监督检查的效率及质量,更加全面地消除被检单位的安全隐患,必须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消防监督检查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消防监督系统,这也是我国消防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安全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消防检查人员不需要再深入建筑中的每一个点位来进行消防监督检查,通过物联网系统终端就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被检单位建筑内的环境及消防设备的情况,还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减少火灾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城市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及快速反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消防系统各部门的联系,从而有效解决多部门联合执法与工作的实际问题,提高消防预警的准确性,大幅缩减报警时间,加快现场处理的反应速度,降低火灾出现的概率。消防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即管理感知、应急救援及辅助决策。其中,管理感知环节包括的系统又分为:消防安全隐患巡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物内烟雾、明火的识别,通过消防视频监控对现场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监控火灾情况。如果发生火灾,该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启动消防喷淋头以及消防供水系统。在进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利用物联网系统还能够完成设施巡查、隐患上报以及任务考核等工作。如若发生火灾,物联网系统还能够实现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全面调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应急救援行动的速度和效率。在辅助决策时,通过物联网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能够对火灾隐患进行全面分析,不断优化消防人员及相关设施等消防资源。

4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督检查的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当前消防工作的新形势,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消防物联网系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才能实现与现有的消防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对接,从而达到彼此数据交换、存储及共享的目的。消防物联网系统主要由四个层面的技术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4.1感知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在感知层面所涉及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各种信息采集及传感设备中,例如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新型传感器等,这些设备能够便于消防部门对各单位消防状况的信息读取与调控。其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4.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它能够将感知到的被测信息以设定的信号形式传递出去,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控制等[2]。由于一些高新技术的推动,如光电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使传感器技术不再是单一功能,而是越来越朝着微型化、智能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传感器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磁敏传感器、针对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根据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4.1.2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系统利用无线电信号来识别特定目标,并能够将相关数据进行读写。电子标签即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其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对物品的跟踪及信息的共享。射频识别技术涉及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制造、材料、信息等,同时也覆盖多方面技术,如芯片技术、天线设计技术、标签封装技术等。

4.1.3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已不再是模拟采集,而是采用数字化采集的方式,并且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处理技术的数字化、视频质量的高清化及前端压缩的智能化。由于成像原理的区别,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分为两种,即可见光视频图像采集技术以及夜视视频图像采集技术。

4.2网络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相关的网络技术对感知层面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与传输。在消防物联网系统中,网络层技术需要满足两点:网络分配技术升级、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此外,消防物联网系统还需要有线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撑,进而构建具有层次性的组网结构。这一层面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4.2.15G通信技术5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增加了D2D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5G通信技术具有连接容量大、通信延迟减少、传输速度更快等优势。D2D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户间的通信能耗降低,从而提升通信效率。5G通信技术的出现能够进一步优化与提高消防物联网系统的运行性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与交互,进一步丰富网络结构,充分满足消防物联网系统管理的需求,使系统更加智能化、移动化。

4.2.2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是通过128位二进制数码进行标识,是IPv4的升级替代技术。IPv6相比于IPv4有了更多的网络地址资源数量,其地址资源是IPv4的1029倍。此外,IPv6还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联网的问题。目前,互联网已经由IPv4过渡到IPv6,较大程度地提升了物联网系统的性能。

4.2.3异构网络融合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选取恰当的技术手段使不同类型的网络能够互联互通,使不同网络相互补充,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异构网络融合涉及业务、控制、接入、传输、空中接口等多个通信系统层面。根据主干网的不同可分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IP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基于IP核心网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等。

4.3处理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处理层相当于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大脑”,能够对网络层面所传输的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自适应传输,达到互联操作及信息共享的目的。此外,处理层还能够为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接口以及虚拟化的支撑。这一层面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4.3.1大数据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产生了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对采集数据的工具以及数据存储都提出了挑战。大数据技术也有许多支撑技术,如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通过这些支撑技术的融合,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质量、高效率处理,还能够实现对未来数据变化的预测。

4.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计算模式,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这一技术能够将用户从终端带入“云端”,用户只针对自己的需求在某一应用中进行操作,而云计算技术则会通过特定方式来实现用户需求[3]。例如,人们普遍使用的搜索引擎就是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运用的具体体现,人们通过搜索关键字便能够获得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

4.4应用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应用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消防业务的应用接口以及解决方案,将消防监督检查与物联网的特性相结合,从而构建起消防物联网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下层网络信息的提取,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封装,从而形成完整的业务引擎供用户使用,能够实现对用户的统一管理,方便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监督与管理工作。该层面主要涉及的技术有以下两种。

4.4.1视频检索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检索技术也日趋成熟。当前,有许多信息是通过视频形式从各种媒体中呈现出来。因此,从大量的视频数据中找到需要的片段是视频检索技术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当前,已经研发并使用的视频检索技术有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基于文字的图像检索技术以及视频浓缩技术。

4.4.2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是消防物联网系统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物联网较传统网络更加注重数据的采集与挖掘,这也对物联网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能够对物联网中的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有效保护,从而避免对公共安全及商业秘密造成威胁。

5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安全技术趋势范文6

【 关键词 】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概况;防御自动化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based on Defense

Zhu Hong-xin

(Xinjiang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of CAAC XinjiangWulumuqi 830016)

【 Abstract 】 At this stage, the deepen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in various fields, in the people's life and work to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premise, but also to some extent on a variety of complex issues brought to people's life and work. From th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omputer networks to start, and thus leads to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s well as elaborate defense network-based security technologie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 Keywords 】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fense automation

1 引言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很大程度上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较多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以及个人均面临着较多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所以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那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基于网络安全技术以及防御自动化技术又是什么呢?

2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可以说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位置,更多的新兴计算机技术逐渐问世。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与互联网进行相对应的连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希望在世界每一个地点、每一个角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互联,进而可以实现有效获取自身所需信息的目的,因此无线互联网技术以及其应用在近几年之内得到极大程度上的发展。

3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性

对于现阶段庞大而且较为复杂化的计算机网络而言,受计算机网络包含成千上百的服务器,数以百万计的接入点,以及冗长的电缆连接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极为容易受到数以百万计的攻击,所以有上述如此之多的网络连接互联网,因此经常发生网络节点通过互联网登录至某一个企业的网络进行窃取机密信息或者是文件、或者是毁灭该企业的相关资料数据的事件,为企业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消极作用。针对上述现象,如何减少计算机互联网的风险,甚至是对计算机互联网的风险进行规避,这类研究是极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利用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对企业或者是个人的数据进行安全性的保证。

4 基于网络安全技术及防御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保密性,对非法入侵或者是病毒进行相对应的防范工作,对数据或者是资料进行相对应的保护,以及对网络风险进行相对应的管理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制定相对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其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应该包括建立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配置防火墙、以及对入侵或者是攻击的病毒等进行相对应的防御、对入侵或者是攻击的病毒等进行相对应的检测。

防范病毒,设置网络监测,设置对计算机网络的监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相对应的备份,和计划灾难所对应的恢复工作等内容。受计算机网络上存有较多的而且较为重要信息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项策略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公钥和私钥加密标准,加密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加密变换,使加密后的数据看起来毫无意义,毫无存在感。但是仍然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数据得以完全的、完整的恢复,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变换的数据,可以是由数字简单组合而成,也可以是一段较为有意义的文字,经相对应的变换之后的形式就是密文,该密文看起来毫无意义以及毫无存在感。

加密机制对保护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机密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极为有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识辨信息的来源,这可能使使用最广泛的安全机制,其中最简单的防火墙形式为包过滤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也是最常用的防火墙形式,包过滤防火墙是一个工作在OSI模型中的传输层和数据链路的路由器;包过滤防火墙对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的头进行相对应的检查,进而决定数据是否可以被授权继续发送到其目的地,也可以称包过滤防火墙为筛选防火墙。

随着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以及电子银行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签名认证越发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在网络中传统的签名方式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因此需要采取数字签名的措施,进而实现当事人的数据和身份得以证实的目的。采取数字签名的方式很多,比如下载数字签名软件或者是购买数字签名软件,然后将数字签名软件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在产生密钥对之后,数字签名软件可以自动向外界传送公开密钥。受公开密钥的存储需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应的鉴定中心。

用户在获取公开密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向鉴定中心提出请求数字确认的请求,在鉴定中心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之后,将会发出数字确认,与此同时,鉴定中心也会向数据库发送相关的确认信息。然后用户使用私有密钥对其信息进行数字签名,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得以保证,还要注意发送方没有办法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否认,然后发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相关信息之后,使用公开密钥进行数字签名的确认,进入数据库对用户的可行度以及用户确认信息的状况进行相对应的检查措施,最后数据库向接收方返回用户具体的确认的状态信息。

对于近几年计算机互联网中较为常见的ARP欺骗攻击而言,ARP欺骗攻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整个计算机网络置于瘫痪的境地。所以,现如今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有效对ARP欺骗攻击进行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可以采取设置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防御自动化系统,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络攻击而言,可以采取参照类似的防范措施。通过在客户端的主机上静态绑定ARP服务器的MAC地质和网关,实现防范其他对网关和ARP服务器与源主机之间的通信进行监视。

ARP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受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定时间发送的ARP应答数据包,应对每一个主机的ARP请求,之后分析、判断接收到的所有的ARP应答包的信息,观察是否存在相同的IP地址对应不同的MAC地址的现象,假如存在相同的IP地址对应不同的MAC地址的现象,那么不需要对发生矛盾的信息进行更新措施,之后服务器将采取将判断的结果再次发送给网关的措施,网关通过这个MAC地址,就可以查出用来实施ARP欺骗攻击的主机在交换机上相对应的物理端口,进而实现进行控制的目的。

在网关与服务器之间实行联动机制,实现ARP攻击可以被及时发现,而且可以被及时清除的目标。系统对网内每一个主机发往ARP服务器的数据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保证发往ARP服务器的数据主动进行定期发送,即使在没有收到ARP服务器发送的ARP请求时,也需要主动进行定期发送措施,保证发送周期尽可能的减小,在原则上不可以超出服务器对ARP缓存表更新的周期,其中服务器对ARP缓存表进行更新的周期一般情况下大约在2分钟,上述设置的相关性理由就是服务器可以随着周期越小的趋势,及时发现企图实施攻击措施的计算机,及时通报给网关,然后网关对企图实施攻击的计算机的通信端口实施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计算机网络受自身复杂性特点的影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加,任何一个比较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正常的运行状况。

本文从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入手,进而引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性,以及基于网络安全技术及防御自动化技术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利于基于网络安全技术以及防御自动化技术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铭杉.浅析基于网络安全技术及防御自动化[J].中国科技财富,2012, 11(18):123-124.

[2] 黄益群,潘泽强.基于网络安全技术及防御自动化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 32(6):112-113.

[3] 王铭杉.浅析基于网络安全技术及防御自动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 14(7):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