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河津;城乡供水;必要性;可行性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河津市是一个工业基础条件比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的县级市,近年来,因受地形、地貌、水文、气侯自然条件及部分村庄处于采煤悬空漏水区和持续干旱的影响,区域内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保证程度低等,给当地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及后患。目前,项目区饮水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质不达标
经过全市地下水普查检测化验,项目区内的城关、米家湾、连伯区域内地下水属于高氟水区,含氟量在1.1~3g/L之间,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侯特点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中矿物质及无机盐离子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标准。长期饮用不达标的水源,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1.2 资源性缺水
近年来,随着河津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目前,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依靠自备水井开采地下水来解决,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状态,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降落漏斗,使原有的生活饮用水水井水位一降再降,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的被动局面。根据河津市水资源总体规划,区域内深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进行封存。为此,要彻底解决城市的用水困难问题就必须寻找新的水源。
1.3 水源和水量得不到保证
部分村庄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原供水工程水源井报废,现村内供水水源采用农灌井,在干旱月份,灌溉和吃水经常发生冲突,还有部分山区群众生活用水原来主要以引泉水和蓄积天上雨水为主,现由于采煤漏水大部分泉水已经干涸,基本上蓄积天上雨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干旱月份经常出现没有水吃的现象,水源和水量得不到保证。
1.4 方便程度不达标
樊村、下化、僧楼三个乡镇均属于龙门集中供水的受益范围,在龙门集中供水的项目实施中只铺设了水源地至各项目村的输水主管道,没有考虑村级管网改造工程。现状村级管网由于运行时间已年久,目前,老化、失修、漏水、渗水日益严重,同时,由于进户工程不完善,计量设施不配套等,造成了饮水安全程度不达标的实际状况,为此,目前村民饮水仍然有一定的困难。
从以上情况看,水质不达标、资源性缺水、城乡供水因难成了城乡人民生活的一大难题,探寻新的水源,并对村级管网进行配套完善,改善饮用水状况,对促进河津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改善现状身体健康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1 党和政府关怀和支持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该区域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十分重视,已多次进行普查、化验摸底,澄清情况,采取措施,设法争取上级资金,同时,河津市财政也积极筹措资金,并发动受益区群众自筹等方式来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2.2 群众积极参与
饮水不安全及有害物质超标使当地群众深受其害,改善饮水条件,保证正常供水,提高生活水平是当地群众多年的愿望。同时受益区群众积极参与,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水源保证
项目区供水水源采用龙门山至陈家山(吕梁山南端)的岩溶水水源,在禹门口滩地新凿3眼机井做为供水水源,根据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1988年禹门口岩溶水详查报告评价结果,水源地岩溶水可开采量达9万m3/d,水量充沛,水质优良,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J2020-93)的要求,可作为生活饮用的水源。
2.4 施工条件分析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科;课程设置;教师素质;
随着教师教育的提升转型,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形势需要增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其培养目标也由向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幼儿园师资。①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设置的调整。但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仍然难摆脱旧有的窠臼,主要呈现以下两种倾向:一是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主要是受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课程设置上追求专业知识的精深,强调学术性,忽视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性。②二是艺术取向,主要受幼师课程设置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艺术课程,导致毕业生自己能唱会跳,但面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会创编和辅导,教育专业素养不高,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不足。③显然,不论偏重哪一取向,都是不合理的,培养出来的人不能全面发展,必然在以后的工作中呈现出各种问题。
一、学前教育本科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前本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不能像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那样只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像一些一心只追求考研率的本科院校一样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艺术技能的培养。这样只注重某一项而轻视另一项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人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学前本科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中,呈现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六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对应建议若干具体学习模块。④其中,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属于理论课程;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属于实践课程。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看似是一门理论课程,但之所以说它属于实践课程,是因于它具体学习模块中所包含内容决定的。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法;师幼互动方法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语言技能;音乐技能;舞蹈技能;美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⑤教育实践是指学生到幼儿园等具体地教育实践基地去见习,实习,以培养学前本科生的保教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本科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因及意义
学前教育本科课程实施过程中之所以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因为我们发现只注重某一方面所呈现出来诸多问题,例如,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去幼儿园时,面对生动和复杂的教学情境,束手无策。“多数园长都反映,本科生在研讨时能够表现出其理论上的优势,但是带班工作却逊色不少”。⑥之所以会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由于本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致。
(一)当前本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本研究从6所部属师范院校相关授课教师及其网站上搜集了各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呈现出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的统一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⑦首先,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各大院校的专业理论课时均占专业课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其次,实践性课程所占比重较少,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技能课程、艺术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在开设情况上,专业技能课程开设较少,比例占专业课课时总量的1/5左右;艺术技能课程即钢琴,舞蹈,美术等艺术技能课有的院校多则开设两年,少则开设一年,课时明显不足;教育实践课程量少,仅占总课时量的6%,形式较为单一。
(二)学前教育本科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学前教育本科课程不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多到幼儿园中实地观摩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参加幼儿园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幼儿的了解,提高自身对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现状的更好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把握当前幼儿园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幼儿教育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理论知识中的作用。以幼儿园为课堂,以幼儿真实的行为反应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幼儿教育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本科课程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措施
(一)建立“U―K共同体”――实践取向的保障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⑧据此,我们要加强大学和幼儿园的合作。“U”是指university,即大学。“K”是指kindergarten,即幼儿园。“U―K共同体”即指大学和幼儿园的合作,也就是说聘任幼儿园的园长或者园中的骨干教师到大学来给学前本科生上实践课,能够让学生更真实,更具体的学习幼儿园中的保教实践能力。大学同时也为幼儿园的老师开放图书馆,让他们共享大学学术资源,跟随大学教师学习教育科研方法,使他们具备做科研的能力,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使他们的课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而大学教师则向学前本科生传授通识课程,学科专业教育,专业知识,同时大学教师可以更好的利用幼儿园作为研究基地,带领学生做科研项目。这样的模式使三方收益,幼儿教师能具备更多的理论知识学做科研,大学教师能更好的了解一线的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将充满趣味,这样由大学教师和幼儿一线教师共同教授的学前本科生,将更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素质。
(二)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构建“30+25+25+10+10”的课程结构
对于学前本科生来说,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智慧,还要具备实践性的能力和技能。所谓的“30+25+25+10+10”的课程结构是指专业理论知识占30分的,专业技能课程占25分,艺术技能课程占25分,教育实践课程占10分,剩余的10分则是一些通识课程。这样的课程结构,能够平衡课程比重过重或过轻的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有些学科的确可以通过课时去弥补它的不足,最终得到改善,而艺术技能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一蹴而就的,想要学到熟练自如,是必须从小学习的,人越长大学习技能的吸收力就会越小,因此,学前本科的学生往往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可效果却不明显,对于艺术技能的吸收能力显然比不上初中毕业开始学习幼师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里的学生,但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里的学生,由于初中毕业,知识面有限,思维水平也不够深入,因此,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不是那么透彻,这就是为什么呈现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更重视艺术技能的培养,而学前本科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缘故。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技能吸收能力没那么强,但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在艺术方面也只是起到艺术启蒙的作用,不必精而深。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不应像音乐专业的学生那样掌握演唱、演奏等专业技能,而应以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掌握简单的钢琴弹奏、儿歌视奏、边弹边唱,以及编配伴奏等方面的技能为主。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不仅需要课时量的保证,更需要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⑨
(三)探索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要齐头并进,紧密结合,重视一方面而轻视另一面的做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了。
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只看到幼儿教育工作的表层,只需要教师能够应付当前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而应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会深入到要求教师更加专业化,能够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灵,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健康发展。而教师如果没有宽厚的基础知识,那么就不具备持续发展的潜能,将来就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⑩因此,专业理论课程必须开设,让学生深入学习,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或出现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可能会带给孩子终生的阴影,这将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成长,因此至关重要。
当然,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实践性教学强调真实的情境,因此在与幼儿园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加强自身实践性教学操作平台的建设,如建立蒙台梭利活动室、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幼儿园模拟活动实验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从而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通过创设虚拟现场,由学生分组合作扮演幼儿园的教师和学生,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既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技能,满足幼儿园对人才的要求,不至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从长远效益来看,将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本文系奕阳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青年学术研究资助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SEI-QXZ-2013-003
参考文献:
[1]韦芳.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与举措[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2]彭寿清,蔡其勇,苏贵民,冉隆锋.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108.
[3]费广洪,郑春娟,张丽娟.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深圳、珠海两市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3):10-12.
[4]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Z].2011-10-08.
[6]张永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建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7]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5).
[8]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9]李可娟.陕西高校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5).
注解:
①韦芳.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与举措[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②韦芳.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与举措[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③韦芳.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与举措[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④韦芳.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与举措[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⑤彭寿清,蔡其勇,苏贵民,冉隆锋.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108.
⑥费广洪,郑春娟,张丽娟.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深圳、珠海两市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3):10-12.
⑦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Z].2011-10-08.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1.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是由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类型所决定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
2.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还在于成人教育的人才观
成人教育要在保证基础理论含量够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计划的系统性与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块组合并重;完整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它更追求通过学习有一技之长,获得更多知识的扩展。
3.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已成为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一个新起点
全面深入地研究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课题,建立起切合学校自身优势,同时又能满足成人求学需求的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新的起点。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搞好课程开发,在现阶段应包括对原有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
1.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
课程改革、课程开发首先要对市场职业特征和职业岗位群具体工作岗位、专项能力进行分析,以确定总体目标和对教学基本内容的具体要求。
2.做好教学分析设计工作
教学分析设计要打破原有学科的系统和完整,遵循教育规律和知识的相关性、独立性设计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课程组合模块,再将若干个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3.重视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实行开放式课程教学
课程建设在把握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的同时,应重视课程的相对独立性,选择应用性、技术性强或新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课程,也可选择针对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的一组模块式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以满足岗位培训的需求。
4.把住教学组织实施关
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经过专家审核,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实施教学。在实施前,应制定一套保证教学实施的教学管理规定,控制教学过程的质量。
5.制定课程评价体系
制定一套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案,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学生、教师及社会用人部门的评价等多种渠道,对课程质量评价分析。评价的内容可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内容、效果等。评价的方法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
6.加强教学大纲建设
在制订修订教学大纲时,应注意根据该课程学科或职业技能、技术的发展情况对该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和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措施,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7.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成人教育要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充分运用案例、讨论、观摩、模拟、实际操作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作用。
8.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
9.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职业岗位需求、成人学习特点等编写适合成人教育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材模式。大力提倡“先讲义,后教材”的教材建设方法,提倡在较成熟的课程中开发多媒体教材,优化教育资源。
10.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1. 课程与培智课程建设概述
课程主要是指学科存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的进程。在教学进程中对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课程也能够作为各类学校教育对象所需要学校的内容编排。课程就是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计划和规程,我国培智学校的培智课程属于国家和学校的两级管理。国家的职能视为培智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提供指导性的原则建议,学校主要负责课程运作开发。建设培智课程主要有调查、制定、组织实施、评价四个主要阶段,培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应该秉持着特殊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培智课程建设主要有五个原则:生活化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个别化原则以及支持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要就是指培智课程应该以教学生活化为基本导向,将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适应能力纳入课程中,将生活适应作为课程的核心;功能性原则主要就是关注学生最需要的,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教学内容为课程核心。从而进一步满足特殊教育的实际需求。例如生活适应课程主要以活动为主,生活语文与生活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应该选择学生需要的生活中的基本技能;生态性原则主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家庭的作用。例如可以在生活语文课程中选择“我的祖国”“我的老师”等主题的课程内容;个别化原则主要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特殊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课程建设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支持性原则主要就是指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总要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适应学生和生活,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培智课程建设主要目标包括爱国主义、功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以及休闲娱乐教育目标。主要将学生培养为热爱祖国、具有基本的公德和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以及健康的审美情况的独立个体。
2.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
培智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作,目前不论是在课程内容结构还是课程设计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主要的各类问题是在试验中来总结课程设置的不理性。例如学科的比重过大、教材内容选择不合理、课后练习和问题设计不合理等。目前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缺失严重,这也是导致培智学校课程建设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功能,并不是简单的颁布指导方案就能够完成 [1 ]。其需要国家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共同支持完成。2009年我国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召开的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系列的指导方针和建议。但是这些方针和建议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落实方针的主体、流程、负责人、评价标准、监督部门等一系列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对培智学校课程建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坚实的保障,无法落实课程建设项目。即使政府的资金到位但是如何合理的使用资金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有待妥善处理的主要问题。培智课程的建设要得到规范性的落实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切实提高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 [2 ]。
3. 培智课程建设的建议
3.1搭建理论框架与结构
我国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多年以来的课程建设经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是要构建系统完善的体系还有待长时间的开发和总结。基于切实提高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科学有效性,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培智课程建设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在对事实认真分析的情况下了解培智课程建设的过程、策略与方式等。其次,根据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实践研究培智教育的理论性问题。特别是培智教育的课程理论,在总结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秉持着事物具有特殊性的原则,建设出与我国培智课程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理论模式,从而进一步合理指导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3.2构建培智课程建设研究体系
课程是培智学校开展教学的重点核心,其涉及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开展的科学教学工作。因此培智教育理论研究者需要与培智学校实践研究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深入探索培智课程建设,从而探索获得培智课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指导培智课程建设的价值理论与实践指导。另外,培智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者也应该在理论研究者的引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3 ]。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形成互动灵活的管理价值是构建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科学研究体系的主要目标,培智课程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
3.3改善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对各类支持系统的要求也逐渐加深。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与培智课程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实现培智学校课程建设高质量的开发就需要开展各项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认识,明确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教师进行特殊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讲座、定期专业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4 ]。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一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专业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着重要作用[2]。我校自2012年开始创建《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历经两年,现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总结归纳如下。
一、《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
在课程建设中,虽然课题组的教师也能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积极投身于课程建设中去,但是却存在教学理念陈旧、不敢创新,依然习惯性的用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建设,这必然导致课程建设的结果差强人意,不能体现以精品课程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2.建设队伍师资力量薄弱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师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形成一支力量强大的教师建设队伍对我们现有的护理教研室的教师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自身建设团队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和教学水平都有待提高和改善。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够灵活
《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去[3]。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授课、教师示范、学生模拟等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型护理人才的需要,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4]。因而要想打造《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教学内容落后及与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
虽然近年来《护理学基础》出版的教材版本很多,但是内容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革,存在教材内容相对落后与临床实际脱节,教材编写速度赶不上知识更新速度等问题。而且《护理学基础》的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内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有重复的概念和知识,这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也是需要调整和整合的。
二、《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精品化应对策略
1.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理念
首先,作为护基教研室课程建设队伍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组织教师深入临床工作,使其深刻的认识到现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改革和创新,进行课程精品化建设。再次,可以参考同类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资源共享,让教师了解创建一流示范性精品课程的必要性。
只有使课题组成员的理念提升,才能发挥团队意识,共同创新,用于改革,实现课程精品化,提高我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2.强化建设队伍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课程精品化的结果。结合我校护基组教师的现有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够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把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②依靠高资历中年教师,培养少经验青年教师,中年教师的经验丰富可以作为主导力量,青年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提高学历、参加学术会议、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等来逐渐提高专业素质;③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底蕴;④注重创新改革,很抓教师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⑤从学历、职称、年龄方面构建合理教师梯队。
3.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结合教学内容不同,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因其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前沿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便于学生观看、模拟接收新知识。②演示法:演示的直观效果有助于内容的记忆,使复杂的操作变得容易理解,并能激发学生兴趣,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③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习潜能并增强学生的专业记忆。④角色扮演法: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⑤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恰当的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既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精选、重组、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It was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on the microbiology teaching, And it was also discusse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to the teachers′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 at last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several rela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quality course.
关键词: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
Key words: General Microbiology;quality course;estab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78-01
0 引言
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生命科学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微生物是研究生命科学基础理论问题时的主要“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发现、利用、改造以及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造福于人类。做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应对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手段、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教改工作的重要部分,师资队伍的优劣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主持,通过该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拥有较高教学水平、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对参加课程建设的青年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让他们多参加听课和说课,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让他们积极听取相关的学术报告,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2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相关的网站(或页),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讲稿、参考文献、课后思考题、教学录像等上网并对学生免费开放,建立学习自测系统,使学生能随时在网络上做题,并检测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强化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
1.3 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们的普通微生物学已经采用了国家级规划教材。
1.4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教师的自我评价机制,比如设立教学反馈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让学生当堂回答本节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检测,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合理、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另外,还要建立学生的评教机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并及时做好调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1.5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模拟的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让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单位协作,把理论知识搬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如酸奶的制作、啤酒的生产等均可让学生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2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2.1 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实施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能够促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时、全面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带动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不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另外,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还可以促进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改善知识结构。
2.2 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新的教学手段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网站,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浏览网站,在建设网站时,应首先立足于学生利用网站自主学习这一特点,将知识的引导、传授与复习蕴涵网站之中。例如:提供教学大纲和学习重点,使学生事先了解所学内容;设置电子教材、电子讲稿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理论知识;安排期末复习和在线测试以强化对知识的把握。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教学方式,对各知识点提供重点解析并设置引导性问题。并使学生在网站上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对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3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已有知识和未来知识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在让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同时,要有助于学生探求和掌握新知识;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教学中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消极对待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现代教学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多媒体的强大教学功能,教师变成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三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微生物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普通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于一身的整体建设,要想把它建设的相当完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艺芳.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