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1
论文内容摘要: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师范类院校各专业学生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应用性极强,笔者从教学目标入手,分别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了“教师口语”的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使师范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
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我们对这门课课时分配不十分合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以及考试形式的简单化,致使这门课在开设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内容,根据这三大块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分别为:
1、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语流音变,掌握3 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标准(中文专业为二甲以上标准)。另外,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的发音技巧。
2.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重音、停顿、升降、快慢、语言节奏等)技能,并且掌握解说、演讲、论辩、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做到语意规范、表意明确、条理清晰、善于应变、态势得体。
3.把握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进行教学、教育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训练的综合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每一部分当然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使之进一步细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侧试指标,这种细致的教学大纲及测试指标对教师口语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口语考试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师口语的口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跨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教育部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时间为40课时,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成绩达到87分以上,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为80分以上。因为有了普通话培训,教师口语课的第一阶段“普通话训练”部分就应该放在普通话培训和侧试中进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时间来看,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进行普通话培训比较合适,因为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与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对于普通话基础好,已经能够流利、流畅的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进行普通话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以及普通话与自己方言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的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学习第二、第三阶段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普通话训练可以在后续的几年学习中继续得到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
教师口语课把第一部分即普通话训练这一块儿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合并,实质上只剩下两大块儿: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课主要是技能训练,但实际上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在50人左右,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应选择最贴近教师工作的口语表达技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必修课的教师口语,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增加课时,适当加强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技能训练,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交谈、演讲、论辩等训练;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我们要正确区分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异,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口语表达技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口语”课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工作后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对于第一部分其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每班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讲授普通话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外,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普通话很差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应该领读,逐步让他们消除羞涩感,能够用普通话开口讲话,对于能够开口的学生,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培训时间都是40课时。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总观口语教学全过程,它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展开,这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加欢迎和乐于接受。譬如:“普通话大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 生,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拟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 %,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 。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4.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除了采用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外,适当增加朗读和即兴演讲内容,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
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2
一、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实施
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语音知识和发音技巧,让来自于不同地域的学生开始说普通话。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进行复述训练和讲故事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然后进行普通话测试。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掌握职业语言基本技能,由于语言交际能力是竞争、谋生、甚至成功的手段,所以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根据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突出实用性。主体性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征,普通话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主动性,了解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从而真正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教师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普通话的学习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考核方法,应该统筹兼顾,使所有学生能以原有基础为起点,适当安排强化训练的频数,尽可能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练习,达到熟练化和条件化。教学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训练方法
要加强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充分体现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要针对职业学校的特点,选编普通话口语教材,并根据地域特点,选编普通话口语教材。创设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创设健康而真实的口语环境的创设和优化,为高职学生提供多样的口语交际途径,从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安排口语训练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营造出一个良好、健康的语言环境,营造出一个良好、健康的语言环境,给每个学生提供说普通话的机会,促进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沿着健康发展。
朗读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和训练普通话作用极大,它能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加强语调以及流畅程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交谈”是人际间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学生在日常会话时用传递信息和情感,在社交场合,大家都在用语言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从而能够锻炼高职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纠正语音错误。语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感的基本要素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在说写时能用精当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要训练高职学生对普通话语言节奏、韵律的感悟,训练学生对普通话语言法则的感悟,训练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语气、气势、风格等的感悟。
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不同语言和方言之间彼此交流不畅,影响信息沟通和交流效果。因此,大力推广普通话,培养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之一的司法警官也应该自觉使用普通话,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司法部门自身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
湖南全省现有监狱27所,劳教所20所,现有监狱、劳教司法警官共计15000余人。课题组在2011、2012年到湖南省女子监狱、长沙监狱、娄底监狱、新开铺劳教所、长桥劳教所等五所监所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湖南省监狱、劳教所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监所普通话的推广情况。同时,对干警培训班的司法警官们进行了普通话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数据统计处理均是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的频数分析。其中对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认为自己普通话表达能力的情况见表1,认为本单位同事普通话水平的情况见表2,认为自己要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最大障碍情况见表3。
(二)现状分析
1.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整体水平不好
从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来看,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太好,别人听不太懂”占到9.9%,“一般,别人基本上能听懂” 占到67.6%,“差,我从来不说普通话” 占到2.8%,只有19.7%的司法警官们认为自己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见表1);认为本单位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一般”“有待提高”“差”的占到了93%(见表2),远远低于文化教育行业与服务窗口等行业,说明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与他们的岗位要求相差较远[1]。
2.提高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认为提高普通话水平最大的障碍是“语言环境差”的司法警官占到74.6%(见表3)。而从访谈中,我们也获知大多数司法警官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不高,不是非要讲普通话的场合,一般不使用普通话,而是说自己的方言。从所周知,语言的习得,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环境,普通话也不例外,如果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都是方言围绕,要提高普通话水平,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要改变这个语言环境,让身边的人都说普通话,难度更大。
二、司法警官进行普通话表达的主要情境分类
(一)司法警官对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改造情境
(1)周评。周评是指警察对服刑人员一星期的评价。每周一评是教育改造的基本业务工作之一,是监区和分监区警察必须参与的工作,一般是针对服刑人员集体的情境。
(2)队前训话。队前训话是指监狱人民警察面对服刑人员队列时,需要发表的一番训导性的讲话,是监狱人民警察时常遇到的情境。
(3)劳动讲评。劳动讲评是指组织服刑人员每日劳动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当日的劳动进行安排和对全天的劳动进行总结的讲话和点评。
(二)司法警官行政工作情境
(1)述职述廉。近年来,各级机关工作人员需进行年度的述职述廉活动,有的单位甚至还在电视上公开述职,这对司法警官们的普通话表达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竞争上岗。各级的竞争上岗中,演讲或答辩是考试程序中的必要一环,而一场成功的上岗演讲也离不开普通话表达的支撑。
3.接待参观。兄弟单位或社会人士来到本监狱、本监区参观,要对本单位的情况进行介绍,与外界人士交流。
(三)司法警官日常生活情境
(1)即兴祝酒。即兴祝酒是指在酒宴上的即兴讲话,一般发生在酒宴未正式开席之前。
(2)即兴答谢。即兴答谢是指对需要感谢的事物进行的即兴讲话,一般发生在公开场合。
(3)日常人际沟通。此类表达可包括多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在与同事、朋友的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
三、影响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普通话语音不标准
有人说“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怕湖南人讲普通话”,这是外省的人笑我们湖南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确实,湖南境内方言众多,部分湖南人说普通话地方口音很浓,我省的司法警官主要来自本省,在这样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下,司法警官普遍普通话水平不高,加之司法警官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交往的范围主要是在当地,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湖南本地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湘方言觉得非常方便,因此,部分司法警官交流思想、信息传递时更加乐于使用当地方言。这也影响着司法警官普通话的使用与水平的提高。
2.语言组织能力较弱
在当前广大司法警官中,口语表达技能反差较大,部分曾经过训练或有相关经验的警官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而部分警官却较弱,且总体水平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警官阅读量不够,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在语言表达上受制于文化的缺乏,想要表达的时候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来进行阐述,加上缺乏表达技巧,因此造成了口语表达时赘语多,语流不连贯,中心不明确,逻辑性差,重点不突出,达不到表达的目的。
3.方言语调明显
部分司法警官在进行普通话表达时,虽然发音准确,但听上去总是“土腔土调”,湘味明显、被人笑称“塑料普通话”,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普通话语调的表达形式,不注重表达时的声调、轻重格式、高低强弱快慢、停连、重音等变化,因而显现的是一种方言语调。
转贴于
4.运用普通话表达的心理素质不高
司法警官需要当众表达的场合较多,如周评、队前训话、劳动讲评等,但部分司法警官当众运用普通话表达时会出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现象。经过调查发现,这部分警官都存在当众发言时紧张的特点,这种紧张、羞怯的心理是影响司法警官准确清晰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客观因素
1.缺乏重视导致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虽然从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国家规定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作为国家机关的监狱、劳教所对推普应该有责任义务去宣传与落实。但是,调查发现,推普宣传周的活动在监所几乎没有人知道,可见湖南监所的有关部门对推普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也不能以身作则经常使用普通话,做出表率,更谈不上对司法警官们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其普通话水平。
2.“方言情结”导致难以形成说普通话的氛围
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形成了乡土观念,深化了人们对于方言的特殊感情,认为说方言可以拉近人们的距离,亲密些,“方言情结”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的,司法警官们也不例外,这也造成了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愿讲普通话而是只用方言进行交流,说普通话的氛围难以形成。
四、提高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司法警官加强自学,多读、多听、多练习。
1.掌握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纠正语音缺陷
掌握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司法警官们应详细讲解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准声、韵、调,掌握语流音变。湖南人说普通话的语音难点主要在于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分、鼻音n和边音l的区分、唇齿音f和舌根音h的区分、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的区分。对于这些难点音,司法警官们要找出自己的发音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纠正自己发音中的语音错误,而语音缺陷指的是虽说没有读错音但发音明显不到位的现象,这是许多人说普通话不够准确的重要原因,司法警官们应注意语音缺陷的纠正[2]。
2.重视词汇、语法的训练,做到语音、词汇、语法三位一体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普通话的认识似乎存在着某种误区:认为语音标准了,就等于学好了普通话。其实不然,因为普通话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只有这三方面都合乎规范,才是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比如,一位司法警官对服刑人员说“今天晚上的菜就蛮多来,大家做死地呷啊”,虽然这位警官普通话语音标准,但这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因为他使用的是方言词汇。所以只关注语音,忽视词汇、语法训练会严重影响司法警官们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3.感知语调,提高语感
在普通话训练中,我们发现仅仅是语音训练不能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因为学习者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仍然是“土腔土调”。训练语调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我们知道,一些名家名篇都是训练普通话语感形式最好的文章,是语感获得的最佳途径。司法警官们可通过听范文录音和自身朗读进行比较,反复摹仿,这将有助于普通话语感的获得,有益于养成日常交际中运用正确语调进行表达的习惯[3]。
4.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普通话表达质量
普通话表达与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心理素质好,镇静大方,表达就自然流畅;反之,心理素质不好,存在心理障碍,就会影响正常表达[4]。司法警官在普通话表达时常见到一些失态现象:当众表达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普通话测试时手足无措,汗如雨下等等。这些失态现象反映出表达者不稳定的心态,无疑将会给表达带来障碍。课题组已对司法警官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普通话表达的质量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二)监狱、劳教所加大普通话宣传、培训力度,为司法警官创设良好语言环境
1.组织培训
要想提高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组织全面系统的普通话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监狱、劳教所可以邀请普通话测试员到各个监狱、劳教所和司法所等基层单位为干警们进行普通话专项培训,也可以通过司法警官到湖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参加警衔晋升培训时,将普通话培训内容纳入到警衔晋升培训课程内容之中,让干警们在系统了解普通话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快速找出自己的发音误区,找到最佳的纠正办法并纠正自己的方言土语,提高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口语表达;普通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27-03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农村小学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孩子接受起步教育、获取知识信息的直接影响源。相比较大城市而言,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口语表达这一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先从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入手,为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然而,据我校《农村定向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在对湘方言区的永州市各区县300多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少数教师不能使用或不使用普通话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用普通话对学生教学时存在“说不准、道不明、沟不通”等问题……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使得承担着为农村培养定向小学教师任务的中职学校,必须致力于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课程普通话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鉴于此,根据湘方言区普通话的发音特点,结合我校定向小教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普通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了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目标激励,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强调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让学生明确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以后的生活交际、学习和工作。特别是毕业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和师范生五项技能(即兴演讲、书法、写作、备课、上课)要达标,这是定向小教班学生非常重视的,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对普通话的兴趣,自然就会激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为此,笔者首先尝试着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普通话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普通话课堂教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的习惯,这是搞好普通话教学的第一步。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学生的发音不管对与错,都以微笑面对。发音准确,掌声鼓励;发音错误或语音有缺陷,微笑着说:“好,你再思考一下!”或者“好,回答得不错!对比一下标准的语音,有没有谁愿意再帮他完善一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愿意说,消除恐惧感。只要发现自己还行、能行,开口说话的学生就会不断增加,良好的氛围就会渐渐形成,这更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其次,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且能针对发音问题的趣味绕口令、词语接龙、儿歌、故事等语言游戏的形式进行指导教学。这样,学生感到兴致盎然、身心愉悦,自然积极参与到普通话练习当中,不知不觉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说好普通话的语音知识
掌握好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是学好普通话的关键。定向小教班的学生大多来自永州市不同的地区,学生的语音基础参差不齐,语音面貌也各不相同。永州市属于湘方言地区,湘方言地区大多没有翘舌音和后鼻音,边音和鼻音也不分。因此,永州地区的学生大多有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等语音问题,很多学生翘舌音、后鼻音不准,或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边鼻音混淆不清,如陈(chen)程(cheng)不分。永州市不同区县的学生所显现的语音问题也有少许差别。冷水滩区、芝山区和东安县都是后鼻韵母ang不准,习惯把后鼻韵母ang发成前鼻韵母an,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说“我姓唐(tang)”结果却说成“我姓谭(tan)”;祁阳县的学生就习惯把zh、ch、sh翘舌音的声母发成j、q、x舌面音,或变成平舌的z、c、s,如猪(zhu)――居(ju)、书(shu)――需(xu)、出(chu)――区(qu),桌(zhuo)――作(zuo)、春(chun)――村(cun)、山(shan)――三(san);新田县的学生往往是将前鼻音的an和后鼻音的ang互相混淆。这些复杂的情况,要求口语教师在讲解正确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发音时的舌位、唇形、动程)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语音问题,逐一纠正发音,更正学生错误的语音习惯。例如,教学生学习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时,先用《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三只……十一只……)这首儿歌检测学生是否存在平翘舌音的问题。别看这首儿歌很简单,但其实颇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并且能够很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平翘舌音问题。因为学生在算数的同时往往难以兼顾到平翘舌音字(只、张嘴、四、十四、四十、四十四……)的发音,所以平常错误的语音习惯便能很真实地暴露出来。这时,详细地记录下学生错误或有缺陷的语音问题,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正音训练。另外,在普通话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发音。譬如,口形展示法(教师展示正确的语音发音时的口形)、对比辨音法(让学生听标准和不标准的语音并作出判断,训练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手势法(教师运用手势展示发音时舌位和口形的变化过程)、模仿法(教师作示范,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个别辅导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正音训练)等。通过教师精准细致的理论讲解,再联系生动直观的实践演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纠正他们在口语表达中的问题。
三、多听多读多记多讲,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的基本途径
1.多听多比较,指导学生辨音正音,形成语感。在讲“普通话的语音”这个内容时,让学生明确说好普通话首先要学好发音,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往往受到方音的干扰,影响普通话的准确性,因而需要进行方言辨正。在笔者所教的定向小教班级中,不同地方的学生说普通话时,分别存在着不同的方言问题,尤其是新田、蓝山、金洞、羊角塘等地的学生方音浓厚,顽固难改的方言土语等发音习惯成了他们取得普通话等级证的绊脚石,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从业资格。因此,针对我校地处湘方言区、南方口音较重的问题,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比较,听标准的录音示范,听教师正确的发音,听广播电视播音员纯正的发音,听各种优秀的朗诵、演讲、讲故事等节目规范的发音,等等。多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发音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的区别,然后进行模仿训练以达到辨音、正音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流习惯。
2.多读多练习,训练学生口齿灵活,吐字发音。由于所处地域各异,生长环境、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定向小教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根据对不同学生具体问题的分析,采取多读各种语言艺术形式作品的方式来培养他们口语表达的单项能力,如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节奏的转换变化、语流的顺畅通达。多读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咬字器官(口腔和舌头)的灵活度,使他们普通话发音标准。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练出来的,练习绕口令就是一个很好的口语训练方法。绕口令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中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一种口头文学形式,俗称“口腔体操”。它主要是利用声、韵、调极易混淆的字词,使之或交叉或重叠或颠倒,组成一些短小、有趣的句子或段子,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等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句段。绕口令说快了难免会出错,加强练习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口齿灵活、发音准确、吐字流畅、字正腔圆。例如,《山桑和桑山》这首绕口令,帮笔者在普通话教学中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平翘舌音问题和前后鼻音问题。通过绕口令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呼吸和吐字的基本技巧,加大咬字器官的力度,锻炼发声器官的灵活性,而且能增强气息、口腔的控制能力,提高用气和吐字的功力。多读绕口令,是很多广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及影视话剧演员都提倡使用的方法,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矫正发音,锻炼口才,提高说话的能力。
3.多记多积累,要求学生改缺纠错,学以致用。我校定向小学教师专业的学生,是直接从永州市各区县乡镇的初中招考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也许这些学生的文化课程基础都相对较好,但从小到大耳濡口传的方言环境,十几年根深蒂固的用语习惯,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使得他们在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时,或多或少地会出现系统的语音缺陷和语法毛病。因此,给学生上第一堂普通话课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口语记缺集错本》,记录自己平常容易读错的或不认识的字音、记容易混淆的难点字词、记音变的基本规律、记轻声儿化词等,随时积累学习普通话的知识和经验,改正口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湘方言区的学生,大多受家乡方言的影响,普通话不标准,很多字词的读音会本能地读错。例如,很多学生将“山、水、桌”等翘舌音时总是习惯发成“三、髓、作”等平舌音。此外,湘方言的习惯用语中基本上没有儿化音节,如“滋味(儿)”、“有劲(儿)”等。这些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都需要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多记、多积累,并将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学以致用。
4.多讲多交流,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表达自如。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说话,是交流。在普通话教学实践中,经过前面对学生听和读两项能力的训练,善于“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无时无刻都得讲普通话,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包括课外的日常生活,这也是新时代对农村定向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于是,笔者结合普通话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后一轮切实有效的训练:白天利用课前10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讲故事、讲笑话,训练学生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晚上利用自习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自己当天看到的事物或介绍某一门专业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度、说话的条理性及语言的组织能力等。经过训练,学生胆大了,气壮了,音也亮了,从原先的“脸红心跳、目不正视”转变为“气定神闲、娓娓道来”。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活跃起来。这在事实上也证明了,要学好用好普通话,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对笔者所教的几个定向小教班的调查中,发现平常坚持讲普通话的学生相比不能坚持的学生而言,普通话水平进步相对较大,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相对要快。因此,要使学生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定向小学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坚持讲普通话,多给他们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和平台。
总而言之,作为农村定向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着手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努力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敢说、想说、言能达意;提供广阔的锻炼空间,激励每一位小教学生自信迈向三尺讲台,成就他们光辉的教师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陈晖.普通话测试与训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5
关键词:调查;指导;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100-03
笔者于2012年10月,在我院2012级学生中进行了语文学情调研。以之为切入点,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等。
一、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
1. 问卷调查
(1)问卷内容 笔者在我院2012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400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源分布基本情况;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语文的现状;学生了解网络资源的现状;学生对高职教学的期望或建议。收回问卷392份。其中,前3项有效问卷356份,后1项有效问卷223份。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分别来自海南、广东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于139所高中、中职。其中112人来源于重点高中,占31.5%;228人来源于非重点高中,占64%;16人来源于中职,占4.5%。生长在农村的252人,占70.8%;生长在县城的58人,占16.3%;生长在县级以上城市的46人,占13%。就读学校位于乡镇的47所,占33.8 %;位于县城的71所,占51.1%;位于县级以上城市的21所,占15.1%。由调查数据可知,调查对象大多来自于农村和非重点中学,学校所处位置以乡镇、县城居多。
(3)学生在前一阶段语文学习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每一项用纯纸质文本学习的人数超过了65%;用word或网络平台提交作业的不到1%;运用计算机等学习普通话知识是人数最多的一项,占30.8%;利用录音等学习的人数最多的是文学作品鉴赏,占21%;师生、同学之间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讨论学习,占比最高的是交流与表达这一项,但也只有0.3%。
(4)学生在前一学习阶段中了解网络语文教育资源的调查 统计数据表明:学生此前运用网络资源最多的一项是文学作品朗诵,达到34.8%;其次是演讲辩论赛和百家讲坛视频,分别占21.9%和30.9%;对在线普通话学习资源、旅游名胜景点对联、导游词视频等了解的人数分别是18%、8.1%、9%;对网络汉字资源及字体转换软件了解的人数占0.67%。
(5)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的期望
在223卷有效问卷中,有94.8%的学生期望获得在线学习语言、文字等操作方法的指导;有98%的来自的学生期待指导其网上学习汉字和古典文学;有15%的学生期待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提供面试现场和面试技巧视频;有97%的学生期待教学内容的呈现能适当插入图片、音频、视频;有97.6%的学生期待师生课外能互动交流,能获得教师在线同步指导和答疑;此外,还有期待获得将来工作、生活所必需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和期待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练习题,促使他们应用网络平台提交作业,但其所占比例都比较低。
2. 座谈和分散交谈调查
座谈和分散交谈调查显示,县城及以下的普通高中,一般都是封闭式管理,私立学校更甚。班主任禁止上网的多。大多数县城或县城以下的普通高中,每周才有半天或两周1天半的休息时间,学生只能利用此时间处理生活事务,无暇上网。在252名被调查的农村学生中,有45%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未配备电脑;有47%的学生因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不能上网。另外,有74%的县城以下的中学教师本身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的经历少、经验欠缺,不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习了。在被调查的高职学生中,绝大部分根本不知道或不懂得利用与科学有关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使之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策略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限于篇幅,笔者只从本次调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以及期待解决的问题中择其一二,以高职语文学科教学为例,在网络环境下探讨高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1. 指导学生运用网络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完全可以由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百度引擎搜索普通话教育资源,在线模仿发音 普通话过级证,是高职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硬件之一。但他们很多来自偏远农村,中小学阶段没有受过良好的普通话训练、习惯用方言交流;进入高职后,由于绝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大学语文教材 [1 ]也未编入普通话过级所涉及的知识点;因此,他们想拿到普通话过级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语文教师又不能不关注这个学生群。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跟着普通话教学名师的讲课视频学习,领会学习方法、技能技巧,学习普通话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高职中不少学生,尤其是南方学生,对声母中的边音l和鼻音n,韵母中的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等,常常混淆不清。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网上获取学习资源和方法。例如在“百度”搜索框内,输入“发音器官、调值、音素舌位、鼻尾音”,点击搜索就会进入超链接页面,再点击与之一致的超链接,就会转入“发音器官、调值” [2 ]等图片网页。学生可先通过下载这些图片,熟悉发音部位的名称,再进一步了解土豆网、优酷、搜狐等中国视频教育资源。普通话基础知识差的学生,通过网上视频带读功能,直观模仿,反复练习,可以纠正自己原来因方言而发音不准确的毛病。同样,在土豆、优酷等网站,可获得普通话音节、语段、作品等跟读学习资源。例如:“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朗读示范” [3 ],是集影视背景、字幕和声音于一体的视频学习资源,是自学普通话、提升语感的好帮手。
(2)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书”,帮助读准字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传统的方法是查纸质工具书。但这只能知道该汉字拼音的书写形式,仍不能保证读准字音,尤其是方言严重的学生群。如果利用在线字典学习资源,就会很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在线新华字典”网页的检索框内,输入“舆”并点击检索,即显示该汉字及“基本解释” [4 ]等内容。点击“喇叭”图标,就有“舆――yú”的标准发音。
(3)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软件,自主辨认汉字字体 1956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规范简化字。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在校学生接触的,也全是简化字。但是,与被推行的简化汉字相对应的繁体字,在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仍在使用。在我国大陆民间,繁体字也并未消失,如书法艺术领域,旅游景点中书写的古诗词对联等,大多仍是繁体字。可见,现实生活仍需要人们具备能认识繁体字的素养。对此,高职学生可通过自学繁体字的知识来弥补文字素养的不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提示学生在电脑word工具栏“语言”项中点击“中文简繁转换”。对有书法爱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指导他们在线转换甲、金、篆、隶等不同字体形状,或下载这些字体的转换工具,或给word文档添加这些字体。
(4)指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在线学习汉字的字、词义 汉语词义非常丰富,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掌握。而现实中,又有可能随时随地需要知道某个字或词的意思。解决这个问题的传统办法是查字典、词典。但笨重的字典、词典又不方便随身携带。对此,教师可提示学生利用“在线新华字典”或“中华在线词典”,查找汉字或词语的意思。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并开通手机上网功能,仿照前面论述的操作办法,即可在线学习字、词义。
2. 指导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阅读写作
(1)指导学生学会下载、安装常见应用软件,用于鉴赏文学作品 大学语文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大多有网上音频、视频朗诵资源,具有集图、文、视、音于一体的优势,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是学生最希望获取的。只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下载和安装音频、视频播放器,如下载、安装维棠FLV、暴风影音等软件存放或安装在联网的电脑、智能手机里,就可以随时下载音频视频学习资源。
(2)在教学对联知识时,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多媒体技术
当代研究对联的人士为数不多,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精通对联的也屈指可数。高中阶段,也大多没有将对联列入语文教学重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对联却是应用最广的文学作品。学生也常常会遇到因对联知识贫乏而产生的尴尬,如布置会场张贴对联,分不清上下联,且不能确定张贴的正确位置;出外旅游,读不懂景区、景点对联,理解不透景点的人文内涵。对此,高职语文教师既可以在大学语文格律诗的教学中补充对联基本知识,更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互动平台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例如:1)掌握书写、张贴对联的“龙门对法”。对联书写、张贴的形式叫“龙门对法”。介绍对联的“龙门对法”,光凭文字,当然也可以说明清楚。但若将对联制成ppt课件并按上联、下联、横批的顺序设置自定义动画播放,将其通过QQ群传输给学生存入本地电脑,让学生反复练习播放,“龙门对法”的格式,就会一目了然,识记牢固。2)利用网络资源和互动平台培养阅读对联的能力。在认识对联“龙门对法”的基础上,可在QQ平台上指导学生搜索网络旅游景点对联,讨论对联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并做总结交流,然后教师再归纳如下:竖写,不加标点;上下联阅读与书写的共同点都是从外往里读和写;每行书写须平头,即不空格,上下联构成“轴对称”;字数在两行以上的对联,最后一行的字数应少于其他行的字数;面对贴联地点,右边贴上联(其最后一字为仄声),左边贴下联(其最后一字为平声)。
(3)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学习应用文 大学应用文教学,重点是格式和内容的学习。将格式、内容归纳成条块,先用ppt逐项展示,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巩固学习效果。如教学借条,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QQ互动、群聊、博客讨论等方式,寻找因条据写作不清,导致吃官司的案例来加深巩固写作“借款借条”的要素:借款的币种、大写数字、数字书写的位置。“借物借条”则必须写清物名、价格、规格或品牌等。这样,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3. 指导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开展活动,发展能力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学习口语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抑扬顿挫、舒徐缓疾的朗诵艺术,可以下载网上音频、视频朗诵资源模仿。学习演讲台风和技巧,可效仿集演讲肢体语言、演讲内容组织和互动技巧于一体的如“今日英才口才训练黄一鸣演讲视频”之类 [5 ]。这些都具有示范性,既可以在线学习,又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学习机等设备中,随时练习。
(2)指导学生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融入学生活动全过程 鼓励学生开展文学作品朗诵或演讲比赛活动。由学生制定比赛规则,当评委、主持及撰写主持辞,用ppt演示文稿制作参赛者内容提要和上台参赛次序。参赛选手既可下载音乐进行配乐朗诵或演讲;又可下载与朗诵作品、演讲文稿意境相吻合的背景视频;还可用动画软件,如Flash,或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等自制比赛所需要的背景图像。比赛时,则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或软件边播放、边朗诵或边演讲,使比赛气氛浓烈,参赛者兴趣盎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提升了他们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1. 促进教师转变了观念
高职教学与信息教育技术、网络环境融合,可促进教师变传授单一的学科知识为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指导学生自己学,教师的角色也转换了――既是所任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又是促进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学习的指导者,
2. 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将课程知识与信息教育技术、网络环境高度融合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入网络知识海洋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过去单一纸质媒体的学习变为多学科综合性的学习,学科内容、学习时空和视野都拓展了。
3. 促进学生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高职教学中,教师适时提示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在线学习软件,以此引导学生体验网络学习,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形成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习惯,势必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职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各门功课,实现课内与课外互补,既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完善其知识结构,还可以培养其个性化、综合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实践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策略。
参考文献:
[1]廖广利,曾芝梅.大学语文与写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心怡思韵的新浪博客.发音器官、调值、音素舌位、鼻尾音[EB/OL].,2008-03-10.
[3]优酷视频.普通话水平测试――作品朗读示范[EB/OL]. ,2010-06-08.
普通话演讲技巧范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来源。无论哪一种技能,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所掌握的各种技能一般都是成正比的。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愿望和兴趣想学好一门技能,那么他就会克服各种困难,带着强烈的兴趣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普通话的目标,培养强烈的想学好普通话的愿望和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办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普通话,使学习普通话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一)认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1.普通话是教师口语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就必须学好普通话,参加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并且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2.作为一个中国人,普通话是标准的国民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的常用语言之一。
3.作为一个社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各地方言随着人群的流动,开始在大城市碰撞。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必须使用社会普遍使用的共同语――普通话,彼此之间才能听懂,才能扫清交流的障碍。
4.当前,国民的普通话水平大幅度提高,普通话已经成为国民文化素养的标志。作为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就更应该学好普通话,树立普通话学习目标,理解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把学习压力转化成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而学好普通话。
(二)创设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教师要把学习普通话、讲好普通话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创设推广普通话的板报,建立推普角,建立广播站,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提示学生和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无形和有形的环境熏陶中认识到普通话是一个人语言素质文化素质的彰显形式。
(三)开展各种活动、各种比赛,促进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
要把普通话的应用和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要组织朗诵、讲故事、儿歌比赛、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话剧、小品、班会、校会等各项活动,使活动成为训练普通话的形式,成为说普通话的重要阵地。
二、培养自信心理
(一)明确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不同地区的人,普通话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与广播电视一样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在第一节课做一个现场的录音,然后放给同学们听。把给学生录的材料对照普通话语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语言也有不足,并不是那么标准。
(二)正确认识普通话
普通话与学生自身原有的方言是有很大区别的,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刚开始说普通话觉得不好意思,有的甚至认为说普通话就是拿腔拿调,不实在。尤其是放假回到家,亲戚朋友们都说家乡话,显得自己太做作,太装腔作势,所以羞说普通话。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正确认识普通话,勇敢地说普通话,用心地说普通话,不怕犯错误,不怕别人笑话,不怕别人误解。
(三)教育帮助同学
有的学生平翘舌不分,有的方音语调太重,一说话引起同学的哄笑,就更不好意思说普通话了。教师要教育学生理解和帮助每个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同学,要知道每个人说话都有不规范的地方,这是在所难免的,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正是不断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最后达到标准的过程。普通话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三、掌握正确发音
(一)掌握音节发音要领
发音理论是衡量普通话是否标准的一把标尺,是指导准确发音的基础,因此不能忽视。但是发音理论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感兴趣的学生不多,所以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最好把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中学、练中学。
1.声母主要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概括起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发音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气流强弱(送气或不送气),声带震动与否(清或浊),阻碍方式(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汉语声母的发音最大的难点是平翘舌不分和“r”“y”不分,对此请在指导练习时,自助查找后面附上的《普通话平舌音常用字总表》和《普通话声母r常用字总表》。时间不会太长,这两个问题就解决了。
2.韵母要分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方面,单韵母的舌位和唇形在发音过程中没有变化。有变化的只是各个单韵母,它们在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方面是不同的。
单韵母发音的最大难点是“o”和“e”不分,把“o”读成“e”(主要是辽宁人不分)。对此,强调拼合规律以克服之:“o”只和b、p、m、f相拼,而“e”正好相反,不和b、p、m、f相拼,除了“么”(me)。
另一方面,复韵母发音在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开口度大小等方面一直在变化。要注意:
动程要够――复韵母是由多个音素构成的,发复韵母是从一个音到另一个或几个音的滑动过程;
归音到位――复韵母是由多个音素构成的,所以不能丢掉任何一个音素,尤其是韵头i、u、ü和韵尾i、u(o)、n、ng,尤其鼻韵尾。
主次分明――复韵母是由多个音素构成,但每个音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最响亮的元音叫韵腹,必须读得响亮。
复韵母的发音最大难点除了上面那三点外,辽宁人还存在“ing”和“ieng”不分。对此应采取强化练习以加深印象。
调类和调值辽宁人最大的问题是调值不够(最高是4)和调类不准。调值不够可以通过多听标准广播来感悟提高,还可以借助音乐的音阶1、2、3、4、5来练习,也可以借助手势来练习。这样就可以克服辽宁人音高不够的缺点。调类不准请看附表《普通话调类差异字总表》。
(二)掌握词语发音要领
无论是双音节词,还是三音节以上的词,尤其是成语,都存在着变调问题。但是辽宁人词语的变调基本正确,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词语连读有时需要变调,变调主要是上声变调,还有“一”和“不”的变调。拼音读物标注原调,但是我们在读时必须变调。其他还有轻声和儿化以及“啊”的变调。变调是语流带来的产物。
除了“啊”的变调外,其他的变调辽宁人基本上都能变对,只要跟着感觉走。“啊”的变调,窍门是“啊”前面的音节的韵尾能否与“啊”相拼。能拼,拼成什么音节,就变成什么音,不能拼的就变成“呀”。
综上所述,普通话要想速成,第一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兴趣作为动力;第二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第三要有便利的辅助工具,如平舌音总表、r声母总表、调类差异字总表、轻声词总表、易错字词总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