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师 良好师德 言传身教 倾注爱心 钻研业务 着眼未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63
一、良好师德,立教之本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体育教师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身体形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期各方面的成长发展都伴随着教师的精心培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师德是教育之魂,是立身执教之根本,是理论结构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鸣清,行正则影直。”做一名体育教师的思想要公平正直,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廉洁从教,诚实守信,为人师表,要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要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气质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运用体育游戏等活动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而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自己,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英才。
二、言传身带、身教重于言教
俄罗斯的一位作家杜勃留波夫说:“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人类最高的典范。”正是这无数教师以其典范的师表示范培育了无数的人类精英、国家的栋梁。体育教师总是处于学生广泛而直接的关注之中,学生对体育教师优美的技术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且标准明确,是非清楚。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我们就必须以良好的师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要言传身带,身教重于言教,以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集有声教育与无声教育为一体,才能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是学校、班级、体育课堂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要率先垂范,才有说服力、影响号召力。如在学期开学的第一节体育课上课前,个别学生在操场上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等物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我,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自然很不高兴,那该怎么办?是以批评命令的形势要求学生动手捡垃圾,还是做出表率,自己亲手动手捡呢?我选择了后者,亲手动手捡。同学们见状都很吃惊,又有些不好意思,也都马上行动起来,把地上那些垃圾全都捡了起来。从此,在未出现乱扔果品纸屑等现象。这样无声的身教替代有声的批评“命令”,即带动了学生讲究卫生的风气,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调控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能运用自己的积极情叙感染学生,因为积极地情绪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教师要注意利用情绪的作用,运用情绪产生的情景,表现的外显性、影响的感染性,恰当的激发、保持、深化学生的积极健康情绪,以取得理想的育体、育智、育心的效果,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率先示范,以激其趣;创造情境,以诱其趣;教法灵活以增其趣,投身其中,容身教与言教为一体,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充满激情,倾注爱心
我认为:“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不热爱学校这片多情的土地,就没有工作的激情,就不能完成世界的伟业,教育青少年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极其伟大的事业,我们只有倾注满腔热忱,才能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要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学生的心灵。
爱心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拥有激情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拥有爱心。爱心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慈父、慈母之心。常言说:“师生如父子”只有对每位学生施之以爱心,视学生如亲生,学生才会认可我们、接受我们。无论是“激情”或是“爱心”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良好的影响。
所谓师生关系,是一种为了满足互补性需要,通过师生交往,形成彼此之间稳定的心理关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建立师生良好的心理契约,以增进师生的相互协作性,体育课教学是外显性很强的师生互动过程,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一切心理反应,教师都要及时正确加以引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期待,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同等对待,同施以爱心,一视同仁。增进师生感情,因势利导,使差者变良、良者变优、优者更优。
四、钻研业务、勇于创新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勇于创新,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陈至立指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了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创新。”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从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教学形式,才能完成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勤奋学习、充实自我、勇于创新,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道德要求。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学的组织与指导能力,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现代体育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当然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实际能力包括的较多,具体地说应具备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的能力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组织管理教学的实际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技术水平。总之,体育教师不但要精通本职业务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要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帮助学生成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水平。
五、着眼未来,理想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一、职业中专学生特点及体育教育现状。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接受的是就业前的教育,专业知识技术性强,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高。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中职生接受的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学段教育。由于中职生一般都在15-17岁之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被动的形式,更热衷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然而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至今仍拘泥于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验证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同时体育教学与专业实践相脱离,这种做法严重地阻碍了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影响了培养全面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职业学校应把体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开发相应体育课程,使体育融入职教实践课程体系。因此必须行之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使体育教学有效化。
二、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1、热爱体育教师工作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体育教师的工作的任务、对象和教学过程决定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上理论课,而更多的则是在操场上身体练习课,因此,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另外,体育教师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担负大量的课余训练和群体竞赛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才可能出色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首要素养。
2、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体综合性劳动。而劳动效果的模糊性,中介性又决定了其劳动不易被人们充分理解,而且得到的却往往低于他们所付出的。一名体育教师只有不怕辛苦,不计较得失,在这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上发扬“蜡烛”和“人梯”精神,才是这种道德规范的生动体现而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
三、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1、体育教师的知识构成。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其三是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前两种知识构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内容,后一种是教师驾驭教育过程,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一个理想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学科方面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需要具有上述知识结构是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他们只有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有才能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才可能培养学生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只有掌握心理学科知识才能正确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潜在能力。
2、广而精的业务能力,并做到积极进取。
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运动手段和固有的教学形式来达到培养和教育人的目的。它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学、练三个方面。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的任务。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和指导各种体育项目的竞赛,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较全面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并精于某一项或几项,才能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利用自己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美的动作示范,树立起自身的威信,提高学生对教师敬佩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能力及教师的身心素质。
学校体育工作较为复杂,每位教师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能否处理好偶发事件是教师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机智来源于高度的自我控制力,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分析,来源于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和分寸感。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充沛的体力,这样教师才能在努力实践已知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活动过程品质和个性特征。教师要重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自身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及时处理生活及工作中各种情况,善于与人相处,能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挫折,在各种环境下都经得起考验,不断调控心理状态,以适应探索未知领域和创新领域的需要。
四、中职学校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首先,必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何细节,包括一个表情或一个眼神、说的每一句话都对课堂气氛有着巨大影响。如果学生在练习时感到害怕或动作完成得不好时,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并反复地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总结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表露出急躁和不满的情绪,特别是对学生严加指责,会加重学生原有的心理负担,学生就更难把课程学好了。其次,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自尊心理,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这些对身体素质较差、平时较为胆小的学生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如果他们能够有所进步或只要能够完成动作,都要及时地对其肯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注,这样能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热情,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它必须具备以开拓创新竞争向上为鲜明特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到人品第一,德才兼备,作风正派,坚持原则,为人师表。以诚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此外,体育教师在搞好本专业的同时,还要捕捉多方面体育信息,加强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充实自己,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在有效课堂里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3
[论文关键词]教师道德 师德 职业道德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生命价值的判断标准,道德在保证个人的自由本质的基础上还要升华为社会的和谐。“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对象中体现出来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相通,而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的本质包含了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群体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哲学本源上看,道德与美同样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侧重生命价值判断的道德和侧重生命体验的美追求的都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因此,德与美不仅是五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更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共同体现,两者在哲学根源和目标诉求上具有同质性。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包含以德性为核心的多项内容,多强调“德”及其内涵,实际上,师德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以美启德”是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美善同源
道德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终指向是“善”,而“美”在审美思想的萌芽时期更多的是从善的角度来解读。当楚灵王面对高大宏伟的章华台自豪地问大夫伍举“台美夫”时,伍举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在伍举看来,美是对各方面都无害的,而不是像楚灵王那样劳民伤财。伍举的“无害即是美”“美即是善”的美学观在先秦美学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和伦理意义。虽然后来随着审美意识和美学理论的发展,“美”逐渐从“善”中脱离出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善”始终都是“美”的标准之一。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说《武》乐 “尽美矣,未尽善也”,看似是将“美”和“善”分开了,但在评价标准上仍然是倾向于“善”的。
在西方美学理论发展之初,也是常将“美”与“善”并举。亚里士多德曾说:“善是一种美。其所以引起,正因为它善。”普洛丁也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虽然随着美学理论的发展,“美”渐渐从“善”中独立出来,但“美”和“善”之间的必然联系一直都是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六、十七世纪,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鲍姆嘉登、康德等人也将其定位为连接“善”和“真”的桥梁,在他们看来“美”与“善”并不冲突,“美”之中包含了合目的的善与合规律的真。
二、现代教育中德与美的结合
1.教师的善与美。教师的善是指“对受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受教育者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发展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的善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升华,它包含着强烈的人格美和社会美。
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格美、社会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遵从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定会对教育事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视教育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以高度的敬业精神献身于教育事业。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人格美;而如果上升到人类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情感认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社会美。
人格美,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品德,体现着一个人的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有所判断,形成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进而对于真、善、美有所追求。这种追求,作为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系统的习惯情绪,便是情操的表现。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人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美。”由此可见,人格美本身就与道德密切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荣誉八个部分构成。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人格美也始终贯穿其中。
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应当充分显示教师作为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本性,实现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应当帮助学生及他人寻找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以上这些又都是社会美的表现。
第二,崇高的师德与美学的崇高。教师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职业,但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劳动崇高社会意义的认识,对学生、对祖国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来自于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自我道德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职业的崇高来源于其“树人”的本质,这里的崇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事实上也符合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在西方的起源很早,古罗马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强调,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而从根本上说,崇高来自伟大的心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与我们对“崇高”的德性探讨是一致的。
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的本质是一个相对弱小却代表正义与善的主体与强大的敌对势力奋斗抗争的过程,并通过这种奋斗与抗争展示人的精神与力量。因此,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相应的,师德的崇高也表现出了这一对抗与提升的过程,那些在大地震中奋不顾身地护住学生的教师们,用感性形式的毁灭换来无数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那些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教师们,用一生的时间表现了坚持的崇高;那些甘守清贫的教师们,正在同社会的畸形审美观进行激烈的斗争,其最终结果是精神的升华和飞跃。
2.德育与美育。崇高的师德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德育和美育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两种。但实际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每一种形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德育和美育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语·周语下》分析说:“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目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这说明,通过人体的主要审美器官眼和耳,人们可以对外界事物进行审美感知,并且感知的内容对人本身有美育作用。因此,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德育因素,这样才能使人明辨善恶,振奋精神,归心向善。此外,古希腊、古罗马的“净化说”“寓教于乐说”等美育原则也是与德育紧密联系的。
在传统观念中,德育侧重的是说理,用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等让人们知道行为的准则和界限;而美育则侧重于用感性的事物和形象打动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但北师大檀传宝教授在《德育美学观》中强调,德育美学观是对以往功利主义美学观的超越,是解除功利主义美学观危机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德育与美育具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但两者也有密切联系,既相融也相成,而且美育能够育德,德育也须立美。
三、师德之美的具体表现
1.身教之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以身作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则著名的表现师德的事例:一位北大的新生因为要去办入学手续,让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替他看包。在他一个小时办完手续回来时,那位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守在原地。在后来的开学典礼上,他惊讶地发现,那位看包师傅竟然是北大副校长、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崇高的师德的确让人感动,而受他帮助的那位新生也必定能够受益终生。
身教之美包含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又包含仪表美、体态美、外在行为美,而内在美则主要表现为主体的人格美。在对教师的审美评价中,气质、风度、性格、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较为重要。虽然它们多是人的内在美,但却能够外化为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为外在美。人格是指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的总和,或者是指行为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的行使公民权利责任义务的资格。人格美历来都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人类所展现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体现着个体道德修养的完美程度。
在教育战线上,无数教师忘我奉献,无私耕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理想境界,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有许多教师的自由精神超越了生与死的世俗考量。在不同的话语语境中,典范的人格精神都具有原创性的生命魅力,可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2.言传之美。教师的言语表达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能够将高尚的师德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语言之中。例如,一位姓缪的教师刚开始给一个新班授课,自我介绍后就听到学生中有人“喵”的一声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缪老师并没有生气,接着说:“我还没有讲课呢,你们就夸我讲得妙,那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希望你们能一直夸我妙。”这样就巧妙地缓和了尴尬的气氛。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4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03-01
一、为人师表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所谓身正为师,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被广大教育家奉为金玉良言,不无道理。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如果在这关键时期,受到不良氛围的熏陶,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歧。以此下去,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生活习惯上,应该讲究卫生、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也只有用这些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学上,应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工作上,应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人师表就是要得体大方、整洁卫生、朴素典雅。要给人以美感,既不奇特古怪、艳丽花俏,又优美不俗。如果一个教师弃其基本育人宗旨于不顾或衣冠不整、稀里糊涂,一味追求时髦,缺乏基本的职业涵养,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与效应,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驰心旁骛。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是教师完美人格的表现。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作为教师更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的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去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爱每一片绿叶,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才能产生爱的魅力。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品德上能不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关系有关。”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好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否则,无论如何不能算为好教师。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因此,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教师崇高人格的集中体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像陶行知所要求的那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使教师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建立师德建设的内化自律机制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其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5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mean which students obtain dance knowledge. The one integrated mass of teaching and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ance, which students can not only reach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dance performance,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reflect, thinking and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s comprehensive ver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for students' quality, ability, professional skills of knowledge, wisdom and endurance, which is the advantaged condition of discipline of dance implementing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 students.
关键词: 舞蹈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Key words: dance teaching;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comprehensiv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23-02
0引言
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而舞蹈这一学科在于昭示人类对美的自然需求和审美欣赏,提高个人的艺术素质;传播人类情感的信息,陶冶人类的情怀,提高社会的整体艺术境界。那么如何利用舞蹈这一学科的教学,切合实际的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能,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对于素质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只限于文化艺术学科素质”。所以课堂教学不应属于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一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就目前来说,社会以考试为主要的录用人才的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校考核教学效果的方式也没有彻底改革,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计划以及教材内容的配套衔接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还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任何将学校教育游离于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之外的想法都是即不现实也不科学的,课堂教学从任何一方面来说,它都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也不是产生应试教育的温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淡化课堂教学,另辟蹊径。至于取消考试是否就是素质教育,问题本身就不值得讨论,建立若干兴趣小组是否是素质教育,是值得商榷的,我以为我们没有必要在形式上大做文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呢?
1.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达到这一要求,作为教师来说就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一定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以导促学”完成课堂要求的基本任务。同时注意舞蹈的课堂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达到逐渐掌握、不断巩固的目的。由于经常复习和补充教材,就不致有学此忘彼的现象。利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学课程的精心设计,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知识技能的快乐感,形成良性循环,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和课堂负担,获得较多知识和对舞蹈学科更多的了解。
1.2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又是在知识的教与学中能中形成的,所以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内容包括:
1.2.1 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高级知觉形态,它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据测,人的信息量的30-90%是通过视觉观察得来的。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扎哈罗夫训练舞蹈编导强调观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训练演员也强调观察。首先要有观察的能力,要观察生活,观察各类舞蹈活动,而且在观察中善于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所得的信息,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从而发挥意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作用。
1.2.2 思维想象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舞蹈学科的思维力主要指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动作思维能力。当它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它本身也存在动作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舞蹈家,对动作的敏感性,就具备归纳、概括、划分与综合的能力。因此非常的利于培养他们对表现与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凭借观察记忆中的各种信息,运用思维形式,经过主观的加工、组合与改造,创造出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舞蹈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翅膀,通过它,可以创造出传世的舞蹈佳品,舞蹈形象以及舞蹈论著。它是一切借以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教师也从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走向了培养能力的“艺术家”。
1.2.3 记忆能力这是学习舞蹈的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诗人能背下几百首诗,矛盾能背诵《红楼梦》,舞蹈家能背下各种特色的舞蹈动作。出色的人才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当然学习舞蹈的学生惊人的记忆力不只是记忆舞蹈动作,他应对舞蹈直接与间接有关的一切知识都有特殊的记忆能力。同时,这种记忆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得以巩固加强的。
1.2.4 模仿能力模仿对所有人类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似乎尤其重要。艺术生涯从模仿开始,到了功成名就,也还离不开模仿,模仿将伴随终生。当然,最高成就的能力是创造力,停留在模仿上是没有前途的。但创造力不是凭空来的,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阶梯。教师只有先教会学生对这一模仿的认知过程,才能使学生学到和感觉到,从而增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起来即能看到形象又能抓住要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使模仿能力在舞蹈学习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1.2.5 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最薄弱的方面,但对素质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作为舞蹈这一学科,创造力是舞蹈人才的最高能力,是最终目标,是结果,是归宿。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开拓的思维,展开想象,善于思考,有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胆略。作为教师来说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其次鼓励实践、允许失败,在不完善中寻找闪光之处。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舞台。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研究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的学法为归宿,学生掌握了学法才能体现素质的提高。一位科学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深度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学习方法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学能力,是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知识无限,时间有限,只有具备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方面传授知识注意教法的研究,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注意学法的指导。作为教师来讲,一是在课前要设计学法,根据教材内容通过不同的教法引导学生的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练习,观察、思考、讨论及整理而获得知识,树立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的思想,使学生尽量多练习、多动脑,提高学习的效果。二是课堂上要交给学法,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教藏族堆谐(踢踏舞),我们已经明确膝部松弛的小颤是它的基本动律,那么掌握这一动律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呢?需要在膝部和脚腕松弛颤动的情况下,大腿和小腿肌肉的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才能保证这一均匀的颤动。在这一分析的前提下,学生就能掌握基本动律的能力。如同一把钥匙,开好了,抓准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相对而言也大大向前推进一步。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创设一种“研究”情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考虑、去发现,并发表高见,以逐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学习方法。三是课后辅导指点学法,指点学法的规律性。例如舞蹈学生只有在已知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掌握新的舞蹈知识和获得新的舞蹈技能。已知是基础,新知是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未知概念真正在学生思维进程中纳入已知的概念体系中去,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素质能力系统的基础上使新的素质能力训练得以充分发展。也就是说,“飞脚”要想打得好,要有地面蹁盖腿的能力,空中跳转的好,要有背挺直的能力。一个a-la-Seconde转,必须具备90度以上的准确的旁腿,主力腿必须有力度很强的plie和压后跟,还要有挺直的后背。学生要想达到这些能力,必须通过教师给予正确辅导和课后反复练习。从而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要学、会学、乐学的境界。
3要真正的发挥舞蹈表演教学的作用
舞蹈表演是舞蹈教学中,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是舞蹈教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舞蹈表演,如何更好地发挥表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3.1 舞蹈表演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阵地舞蹈艺术最直接的存在方式是表演。舞蹈教育中,是以舞蹈表演为主。在舞蹈活动中,其他一切活动,可以说都是围绕着表演而派生的。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进行表演的人才,为了向未来的表演人才传授舞蹈知识与技能而产生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无疑处于一个中心的环节。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舞蹈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舞蹈形象的展现。
3.2 表演是学生获得舞蹈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教学与表演浑然一体,即可以达到对舞蹈表演正确的理解,又可以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反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智慧、耐力的综合验证和提高,这是舞蹈这一门学科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表演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任何轻视表演教学的作法都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8).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范文6
一、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这一重大课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
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业务素质重要,职业道德素质更重要。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师,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可以说,二者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状况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教育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通过对优秀人物事迹的学习,树立个人长远性的职业道德规划。
二、普及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践行师德
要想做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有针对的学习,使教育工作者了解相关知识。可以说,普及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初阶段。
职业道德知识是决定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事实证明,在教师职业活动中,违反职业道德不良行为的出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水平,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基本知识的学习入手。
做好这一点,需要学校等教育机构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单纯凭借教师自发的学习,其成效终究是有限的。也可以说,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健全的表现,应该尽快扭转这一现状。
其次,采取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践行师德,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环节和最终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最终要以看得见的形式让广大受教育者感受到,关键在于践行。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教师自身在教育工作中始终贯穿“爱与责任”。
三、社会协同,共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文化氛围
做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放在当前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做。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文化氛围,要给予教育行业足够的重视。反观现实社会,这一点非常不乐观。比如,教师收入微薄,困于生计,固然也有能固守清贫、坚守个人品行的,但更多的则是我们看到的情形:教师地位低下,面对主管部门、家长、学生等,教师成了弱势群体……在这一情形下,号召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很难有实质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