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1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91-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主要用于客户端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在帮助国家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在世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处于前列,随着我国对物联网多项技术的开发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物联网的应用也趋于普及和成熟,传感器的研制和投入生产,也取得显著效果。
1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结合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发现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由三个层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以及相关网关,主要功能是帮助物联网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以及自动控制数据信息,并通过利用物联网中的通信模块,实现物理实体与物联网网络层、应用层的连接,充当着物联网的“眼睛”。
网络层,主要由各种私有网络和通讯网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加以传递和处理,依托于公众电信网、互联网,以及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在物联网中,相当于“大脑中枢”的存在。
应用层,则是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应用的集合,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提供各种基础,从而推进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经过对物联网关键技术实质的分析,得知物联网要真正实现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离不开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远程传输技术,以及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等几种技术的结合与完善。
2.1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在采集信息上,可以依靠传感器感知外界温度、气象等参数,以及依靠电子标签“标准化”标识采集点的方式来完成物联网数据信息的采集。
传感器,作为连接物联网和虚拟世界、采集数据的关键器件,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高质量和海量的数据信息,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是物联网在运营中获取精准信息的保证。
电子标签,即人们常说的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发射无线讯号,远程识别和采集特定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发展起来的RFID技术,同样具有全天候、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功能,在物联网与通信运营的结合中,能够提供近程通讯、识别信息等功能。例如电子标签在产品的电子代码上的应用,大大推动了物联网在运营方面的发展。
2.2 远、近程通讯技术
近程通讯技术,包括RFID技术和蓝牙技术两种,是由以往的无接触式认证和互联网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联网关键技术,具有短距离连接的功能。
远程通讯技术,在物联网中,通常由机器到机器、机器到人,或是人到机器的途径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支持物联网数据远程传输的技术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DSL、PO等在内的有线传输和包括CDMA、GPRS等在内的无线传输等两种。
2.3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和近程通讯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是在各种先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物联网中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同时,在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后,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还可以实时将结果返回给物联网的各个部件。如近年来提出并初步得到发展的云计算,便是处理物联网海量信息的最有成效的计算模型。
3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通信运营中的实例
3.1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
3.1.1 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
物联网网关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物联网网关作为标准化的网元设备,能够为传感网和通信网的连接,提供数据汇聚、数据传输、协议适配和节点管理等技术支撑,在通信运营的传感网和通信网的连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物联网网关,不但能够将异构传感网汇聚成一体,远程传输传感网的数据,同时,也能与远程运营平成对接,从而为客户端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保障。
物联网通信模块拓宽通信运营通道。在物联网远距离传输信息时,往往需要用到终端内的基础组件,即通信模块。就以往来看,物联网行业的种类多样、体积大小差异、处理能力强弱以及对外接口的不同,都很难促使物联网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网络。不过,自从使用这个安装在终端内进行数据通信的独立功能模块以来,物联网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信模块通过嵌入各行业终端,形成各行业物联网传输的共同通道,从而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通信运营的服务。
智能终端帮助采集通信运营所需数据信息。智能终端作为智能化处理数据能力的物联网终端节点,具有采集数据,运算、处理和执行数据的能力。通过采集现场情况的数据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远程管理指挥中心,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化应用程序,对信息加以处理执行,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通信运营。
3.1.2 物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
包括M2M平台和云服务平台两种。M2M平台能够为物联网中的机器对机器提供智能通信通道,帮助实现物联网控制及监测终端接入、配备终端私有协议和接入行业应用系统,以及配备行业应用私有协议等方面的功能。同时,M2M平台,还能对终端使用网络是否合理加以控制,对终端流量的使用和分布情况加以监控和预警,并能够实时快速地对故障进行辅助定位,远程为解决终端故障提供必要的维护操作工具。云服务平台能够为各行业的物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并实现各行业的物联网统一的海量空间存储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方便各行业实现通信运营。
3.2 物联网实现运营的实例
3.2.1 手机物联网
手机物联网将智能终端和电子商务相结合,促使消费者能与软件应用、硬件设备等商家进行便捷实时的交流和互动,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推广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从容过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具备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新型市场模式。简单来说,手机物联网便是“闪购”。手机物联网采用智能终端设备扫描各类商品的条形码、二维码等方法采集各商品的数据信息,实现购物、比价和鉴别产品等功能。
3.2.2 安防物联网
新一代的智能安防物联网,结合了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中国移动的TD SCDMA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中国移动的G3无线移动座机、RFID技术,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在M2M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务。在提供G3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安防物联网还提供了门窗报警、紧急呼叫等智能安防服务,能够让用户体验到物联网关键技术所带来的智能家居生活。
4 结束语
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带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还能起到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推动面向物联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工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3
1 引言
目前,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崛起,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流程纷繁复杂,做好现场施工及现场管理,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成为施工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随着科技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工地已经开始接受和使用现代科技,对现场实行远程视频监控,进行实时,全过程,不间断的安全监管,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层次。对于作业人员而言,增加了制约力度,规范了施工行为,提高了安全意识。
建筑工地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可归结为施工人员安全问题、施工设施安全问题和施工车辆安全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场管理人员到岗率低,管理责任缺失,为此住建部2011年颁布了《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在岗考核和“两场”联动的通知》,对于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工程质量保障措施监管不力的项目经理实行考核制度;第二,工地进出入车辆监管不力,造成不符合建筑工地渣土处置运输要求的工程车辆越来越多,这不仅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为此各地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工程车辆实施监管,有的甚至打出“以查酒驾的力度查渣土车”的口号。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建筑工地作为一个城市扬尘源头、事故多发的行业,扬尘问题、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单独依靠堵、查、罚的管理方式难以根治其对城市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破解目前建筑工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2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人员监管
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对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对管理人员也从多方面进行管理,其中确保项目经理在工地工作的有效时间,可督促其对工地的现场施工情况加强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二代身份证信息的录入及同步抓取多部位人脸特征的唯一性,采集信息后能准确识别每一位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利用人脸识别考勤终端,只需快速扫描人脸后就能自动简易完成考勤,并实时将考勤记录和照片传输到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监管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并自动按月、年自动生成在岗率,并对低于指定到岗率的人员自动预警提示。系统的应用可对项目经理的监管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人员监管平台包括三大系统:人员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和人员考勤监管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协作,人员信息采集系统负责采集人员基本信息和人脸特征信息并发送采集信息,数据接收系统接收发送过来的信息,筛选信息,将正确无误的信息存入数据库。人员监管信息系统负责展现,用户可有此系统查看和设置平台的数据,并进行信息统计与分析。各系统功能如图2所示:
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车辆监管
建筑工地车辆监管主要为了解决建筑工地渣土车建筑材料抛洒问题。通过对建筑工地的渣土车清洗、超载和非法运营的监督,对违规车辆进行预警和取证回溯。
在施工现场使用基于车辆识别设备(如:带车牌识别功能的摄像机系统、RFID设备)、车辆检测设备(如:光栅设备)和取证设备(如:摄像机、RFID设备)的智能感知系统,对建筑工地现场的主要部位进行信息收集。系统框架如图3所示:
工地出入口的传感设备包括摄像机、测量光栅和一对RFID天线,负责采集进出车辆的身份信息、图像信息、高度和轮廓信息,这些信息辅助信息中心完成车辆超载检测和车辆运行资质检查。具体工作流程:(1)RFID读写器1感知有车辆进入感知区域,将读到的ID信息上传至管理机,经应用系统比对合法车辆方可进入工地;(2)管理机从摄像头1传回的实时视频流中截取车辆图像并保存,以便今后查看;(3)测量光栅开始测量车辆的高度和轮廓,并将测量数据上传至管理机和车辆登记外形数据比对,判断是否超载,超载车辆给予报警;(4)RFID读写器2感知车辆进入感知区域,将车辆信息送至LED显示屏显示进入工地车辆信息。
工地洗车场的传感设备包括摄像机和RFID天线,负责采集进入洗车场的车辆身份信息以及车辆清洗过程的图像信息,这些信息辅助信息中心监控车辆清洗流程。具体工作流程:(1)RFID读写器3识别有车辆进入洗车场,将进入时间和车辆ID上传至管理机;(2)管理机从摄像头2传回的实时视频流中截取图像并保存,以便今后查看;(3)RFID读写器2识别有车辆离开洗车场,将离开时间和车辆ID上传至管理机;(4)管理机及时提取具有相同ID号的车辆进入洗车场和离开洗车场的时间,并进行比对,时间差小于设定值的系统认为该ID号车辆没有完成洗车过程,系统自动预警,车辆将禁止驶出工地。
完成清洗过程的车辆仍需经过出入口处的光栅设备检测,经管理机判断没有超载的车辆方可离开建筑工地。
车辆监管系统由基础信息系统、智能感知信息系统、前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系统和综合查询信息系统四部分组成。基础信息系统用于存放和调用车辆身份信息、工地信息、监测点设备信息等;智能感知信息系统用于存放从工地前端采集设备上传的各个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车辆外形数据、车辆识别数据、摄像取证数据等;前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系统用于存放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定期上报的关于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包括RFID设备运行情况告警信息、测量光栅的运行情况告警信息、摄像头的运行情况告警信息、前端采集设备各个模块运行情况(包括前端设备本身以及传输模块)告警信息,主要的告警信息有设备工作状态异常、采集信息错误、设备掉电等;综合查询信息系统用于记录综合分析后的结果,包括车辆违规信息、统计信息、系统用户信息。各系统功能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当前建筑工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的绝对优势,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车辆实行远程监控,进行实时的、全过程的、不间断的安全监管,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层次。
参考文献:
[1]王慧强,王振东,陈晓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构成;应用分析
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一词起源于1999年的麻省理工学院。从最基本的意思出发,物联网是一种是“物和物之间相互关联的网络”,也指一种物品和其所对应的相关管理设备相互连接。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对物联网的定义却并不一样。比如在欧洲,物联网并不是单独的网络,而是在互联网的大旗下,属于互联网的一个分区。物联网是拥有自我处置和分配性能的世界范围的动态的网络设备,并在标准和相互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在物联网范围里,无论是有形的物还是无形的物都具有其独有的“身份”和资料,并在大型而全面的网络中相互连接。而在国际上,最通用的定义是将任何一种物品,在遵守协议的情况下,利用红外感应装置、定位系统、RFID等信息传感装置,和地区内的互联网相互接触,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对换和交流,体现出带有智能的识别、分析、定位管理等过程的网络。我国对此的定义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定义相符。在更远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也是一种将实际存在的物品和虚无的信息相互融合,将正式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交融,将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信息网络结合,控制物品识别、跟踪、管理的巨大网络。
2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的体系分为很多部分,分别为感知、接入、互联网、服务管理和应用。
感知,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装置,对一种物体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获取。一般情况下是将角度广、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协同进行处理来控制和归纳,同时通过特定的设备与网络的其他资源共享。接入,即以无线设备、卫星网络等基础设备将上一层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互联网。互联网,其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配,构造四通八达的智能网络。服务管理,内涵是对互联网中的大量信息实时监控和管理,并为互联网准备接口。应用,在系统最下层,将各类信息汇总创建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如天气预报、文化教育等。
3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3.1 嵌入式可编程RFID 技术
即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能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某种系统发出的射频信号,用以获取传递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识别不以捕捉的物体,加以标签,十分方便快捷。射频识别构成有应答设备和阅读设备,功能是寻找并操控物体,并与网络结合,可以在射界范围内跟踪管理。其原理是当物体在磁场中运动时,识别所发出的射频信号的同时利用产生的感应电流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然后进行筛选、传送,阅读器接收信号后传输到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在系统里作,来对物体高效率的控制管理。
3.2 EPC编码
EPC编码可以将单独的物体进行标注,也可以对物品、货盘、货箱、地点等对象进行独特的标记。该技术以世界统一表示系统的条形编码为基础,并在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
3.3 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装置是无生命物质对世界进行连接和判断的装置,类似生物体的眼睛等器官,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获取,给物联网提供做寄出的信息数据。该装置有多单元构成,具体如下:
(1)传感单元,传感装置、数模相互转换功能模块
(2)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器、存储装置、操作系统
(3)通信单元,无线通信设备
(4)电源
(5)其他功能单元如定位、移动、发电等系统
传感装置构成的网络中,节点是通过飞行工具散布或人工布施布置在物体周围,通过一种特殊的多跳网络输送数据给接收发送设备,接收发送设备也可以将数据反向相同方法输送回节点。接收发送设备与因特网和通信卫星直接连接,经由二者实现节点和传感设备之间的通讯。该网络科技含量十分丰富,应用了嵌入科技、传感科技、网络系统、无线通讯科技等。该网络先以传感装置获取基本数据,再用嵌入系统马上进行处理,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将数据散播,在上层服务器中进行分布性处理。
3.4 智能技术
这里的智能技术指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的智能化。而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又是指以软件工程技术做基础,对物联网传播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储存和计算,将计算结果又将反馈给物联网的控制装置。这种技术可以把智能系统植入物体,使物体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自我分析能力,使人和物体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技术中包括智能分析与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理论、人机交互技术等,通过植入智能系统给予物体同人类交流、沟通甚至直接对话的能力,方便效率的提升。
3.5 纳米技术
顾名思义,纳米技术是以纳米为基本单位的材料相关技术。该技术使物体在功能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物体的微型化,使物体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跟多的应用先进技术,是物联网的的各部分系统更快更小消耗减少,数据的传输速度加快。
3.6 云计算技术和海计算技术
该技术出现时间较晚,指的是计算机将一部分计算部署到前台,减少数据处理的延迟。物联网由于范围广,数据量大,需要一个极大的数据处理平台来处理信息,云计算就能有效地在平台之中连接信息孤岛,使用户能方便的使用各类信息,同时极大的降低信息处理的延迟。
4 物联网的应用分析
4.1 城市社区的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能参与城市社区的智能化建设,它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其他相关技术协同作用,提高建筑的功能和服务效率,让建筑更贴近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智能化,让居民体会到现代化社会的方便舒适。更重要的是,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社区促进了环境的低成本改善,实现人们需求的高质量满足,同时能促进人类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拉近社会间的距离,对城市社区的理想居住环境构建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精细化农业生产
在农业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利用传感装置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虫害等信息,从而对农业产量如何提高给出细化的研究方向,同时能有效快速的对各种情况进行处理。而就国内来说,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的转型重要阶段,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加速转型,是农业生产想更精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更快的普及自动化。
4.3 交通管理智能化
建设智能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基础,创建效率高、精确性强、切实可靠的交通管理体系。详细来说,在每一辆汽车上装配传感装置、监视系统等装置,实时统计交通状况,车辆信息,确保城市交通的流畅与安全。
4.4 家居智能
让人们居住环境富有智能,就是家居智能。它将住宅细化为一个平台,利用各种有线或无线通讯系统,将空调、电视、厨房用具、家庭影院、灯具窗帘、音响广播等进行控制集成,创建高效方便的日常住宅设施与日常安排管理系统,是家居变得更安全、方便、舒适、节能,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5 电网智能
顾名思义,将城市的电网系统实现智能化,使电网更安全、环保、高效、经济、有可靠性。能合理和利用物联网分配供电,能让用户方便安全的使用电能,允许各种不同形式的供电,提升电力市场和资产优化的运行效率。
4.6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网络具有人类的智能,能自动判断、学习、总结并分配,自动解决物流系统出现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核心,它能使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能自动获取,车辆货物被自动跟从监控,主动分析判断,让货物始终处于被监管的状态,实现信息先与货物流通,使物流网络有极强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智能物流也是物流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利用云计算、海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将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传输。
4.7 环保物联网
指在平常传统的环保行业中,加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元素,实现环境的科学化保护治理。环保物联网可由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环境中实时的污染监控传感装置,包括传感系统、分析系统等,然后是数据的传输即通信,将上一层的信息传入数据应用层,分有线和无线两种装置。最后是数据应用层,这一层是中心处理层,它既能将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也能远程控制相关设备实时优化环保治理建设。
4.8 智能校园
学生是社会人员组成的一大部分。智能校园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中各类各样的信息数据集中分析处理,实现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对教育和校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效率,实现校园的数字化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庆征,彭丽,郗亚平,等.OFDM系统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2010(8):74-76.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4
【关键词】物联网 邮检 检验检疫
一、国际邮件口岸检验检疫面临的形势
国际邮件寄送数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交往中友好往来程度,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邮件中的各类物品形形,其中动植物及其产品占了相当一部分。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邮件办事处(以下简称苏州局邮件办)所管辖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等地区属于江苏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与国际交流也十分密切和频繁,入境邮件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仅2011年邮件办查验并通过苏州邮政速递渠道入境的邮包快件就有217637多件,检疫人员从中截获了蔬菜花卉种苗、活体昆虫、燕窝、大麻种子等各种违禁物,并从中检出多个批次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目前对入境邮包快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苏州局邮件办自成立以来,截获了大量禁止进境的动植物产品及其他违禁物,如植物种苗、大麻种子、活体昆虫等,并做了相应的检疫处理,保护了农林业生产和公共安全。但是,由于快件本身具有的特性,也给邮检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主要有:
(一)监管形式有所变化。目前苏州局邮检办主要监管通过邮政渠道入境的国际邮件,今后随着联邦快递、UPS涉足国内业务、12家国内快递企业走向国际,有理由相信入境邮包快件无论在入境的渠道上,亦或是数量上都会大幅度增加。如何面对新的检验检疫形式,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继续做好把关和服务工作,这对苏州局邮检办未来开展工作时无法回避的课题。
(二)违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数量增多,而且绝大多数动植物产品并无输出国家或地区签发的检疫证书,疫情风险很大。这些邮寄物往往批次多、种类繁杂、疫情复杂。仅2011年,苏州局邮件办就截获各类违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690个批次,同比增长1545%;共截获有害生物108种185种次,同比分别增长350%和194%。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4种4种次,特别是从入境粮谷中检出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两种检疫性植物病毒,得到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为此专门国家级警示通报。
(三)快件时限要求高。快件业务的主要特点就是“快”,这就要求检疫人员在短时间要对大批入境快件进行快速严防。然而,目前邮检口岸主要以人工筛查为主,效率较低,针对性较差,如果货主采取瞒报、谎报等手段进行干扰,就极有可能致使部分带有违禁物的邮件成为漏网之鱼,致使部分夹带违禁物的邮件未经检疫而直接进入我国,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三、新形势下入境邮包快件监管模式的设想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的邮检业务需要一种既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又不影响邮件正常运抵的模式。而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似乎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大部分快递企业都能通过激光扫描器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的方式将快件信息录入电脑,在内部系统中进行传递,并能让用户在电脑上查询快件到达的地点和时间,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物联网系统。
据此,笔者提出一个设想,在统一的组织与规划下,采取统一的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业务模式和流程,以及相对统一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和开发工具,建立以电子审核和电子报检为主要功能的运行机制,同时结合本系统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对快件检验检疫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在此设想下,新的邮检监管模式如下:
(一)在技术部门和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的配合下把检疫局邮件办的计算机网络与邮局以及各快件运营单位的公司计算机进行联网。
(二)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每天在邮件到达检疫现场之前,先将邮件信息(包括邮件号、发件人、收件人、货物名称、数量、货值等)信息通过网络即时发送到检疫机关的电子平台,进行电子报检。
(三)系统接收到信息之后,自动通过CIQ2000系统中的HS编码与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发现申报货物名称中含有应检物或违禁物的立刻加以标识。检疫人员每天查阅收到的电子报检信息,发现被标识出应检物或违禁物的立刻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通知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要求将这些邮包快扣留不予投递,并第一时间送到检疫现场。
(四)检疫人员在检疫现场对需检疫的邮件进行现场检疫,检疫合格予以放行,不合格则依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则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实现了以一头对多头的管理,加强了检验检疫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其次是增强了对邮包快件检疫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减少漏检、误检。第三是提高了口岸把关效能,加快了邮寄物检疫的工作效率。第四是加快了验放速度,既维护了邮局以及其他快件运营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了为广大市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5
关键词:RFID;ZigBee;Web服务器;食品溯源;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8-0066-03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f IOT in food traceability
WANG Cheng-rui, DUAN Fu-ha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Ener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uch as RFID, ZigBee, and web server, are proposed to be applied in the food traceability. RFID technology can generate unique ID used to identify the food production object; ZigBee wireless network sensors can transmit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pressure, ID and other necessary parameters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the embedded gateway where SQLite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The web server function is achieved in the gateway. The food safety managerial personnel and consumer can monitor and obtain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foo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orage at any place and at any time as long as they type the IP address in the browse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OT applied in the food traceability can improve personnel’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help to find out the illegal process, and ensure the food safety and reliability.
Keywords: RFID; ZigBee; Web server; food traceability; internet of things
0 引 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追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然而,近些年,“毒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如何对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保证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物联网是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把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查看物品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对物品的来源、流通环节进行监督。因此,本文将物联网中的RFID、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Web服务器等关键技术运用到食品的采购、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等环节,从而建立一个食品安全回溯系统,为食品安全信息回溯和食品确证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1 食品安全和物联网
1.1 食品的溯源与确证
所谓食品溯源,是指在食品链的所有阶段追溯食品信息和记录、跟踪、定位一种食品、饲料、食用动物或物质的能力[1]。食品链又称饲料和食品链,ISO22000定义为:从初级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的顺序,涉及食品辅料的生产、加工、分销、储存和处理[2]。食品确证就是消费者购买的食品与其商标或生产说明的一致性,可用于证明食品的安全性[3]。
1.2 物联网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古建筑;消防工作
古建筑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对消防安全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通常古建筑都是高山深谷中,就算是城区的古建筑,因为历史原因也都处在成片居民包围中,防火间距不足,对古建筑威胁很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例如2014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四方街发生火灾烧毁房屋一百多栋,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社会影响重大。2014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发生火灾,致使上千民众受灾、一千多间房屋被毁坏,经济损失达百万元,历史价值不可估量。由于古建筑缺乏火灾报警系统和一些常用消防设备,且因为维护管理困难而面临着很大的消防压力。但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中,火灾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紧急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市政消火栓系统均是通过安装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监测装置对这些消防设施的运行数据及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定位、显示、存储及控制管理,并把监测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消防物联网数据中心,经过海量信息分析与处理后,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远程监测和反向控制。就可以减轻相关部门的消防工作负担,对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有重要作用。
1 古建筑火灾防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古建筑火灾事故频繁,尤其是火灾防控工作管理上失控漏管、初期火灾未能及时发现致使小火酿成大火、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惨痛教训。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耐火等级低
土木、砖木、石木、纯木结构是很多文物古建筑群的建筑构造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燃烧性能多为B2级,耐火极限更低。而建筑在建造时通常又是毗邻的,没有适当的防火距离。建筑外观多程封闭状态,高墙大院、亭台楼阁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建筑很容易坍塌,火势难以控制。
1.2 古建筑内部火灾荷载大
主要是古建筑尤其是寺庙,建筑内哈达、唐卡、酥油灯、窗帘、经书等大量悬挂或摆放。这些东西提升了火灾风险,如果用火不当,就很容易让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巨大的损失。
1.3 消费设施缺乏
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尤其是西部地区、藏区古建筑消防设施普遍匮乏。一方面目前,我国缺乏针对文物古建筑保护特点的灭火设施,也缺乏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另一方面受资金限制,大多古建筑无旅游门票收入,无法自我购置现代化报警和灭火设备。因此,火灾自动报警器和灭火设施的缺乏在文物古建筑火灾预防中是一大软肋。
1.4 古建筑缺水源
很多文物古建筑设置于群山之中,大多都没有消防水源。部分古建筑靠近天然水源,一些地方利用天然水源设置了室外消火栓,但因是季节性河流而无法保证全年有效供水,且由于气候严寒,保暖措施不到位,管道经常被冻裂,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率不高。
1.5 扑救不及时
文物古建筑一般地处偏远,远离城区,就算离城区近,也是地势高、道路窄,道路不通常。古建筑大多小、远、散,道路交通不便,远离消防队站,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置。
1.6 监管缺失
一方面古建筑房间多、面积大、人员少,无法做到实时、有效监管,初期火灾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发生火灾,大多为时已晚;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和分布数量的因素,消防部门对古建筑的监督只能是计划性的,而不能像在城区一样是随时性的。因此,在消防监管上无法做到及时、实时、处处。
2 消防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根据信息传感设备来根据约定协议来将所有物品用互联网连接,而那些信息传感设备有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线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等等。古建筑消防设施设备通过互联网来连接这些传感设备,并交换火灾信息和消防设备通信,能够有效对古建筑消防问题进行智能化的定位、监控、跟踪、识别。消防物联网技术,包含报警监控、设施巡检、动态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古建筑消防物联网有着三个比较常见的特点:第一,物联网可以根据传感器、二维码、射频识别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来全面地、时刻地获取古建筑的消防信息。第二,互联网和电信网络被这种信息传递功能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实时地将古建筑的火灾信息准确而安全地发送出去。第三,智能化的处理功能是依靠智能化计算机来实现的。例如运用云计算、模糊识别法来分析处理大量的消防数据信息,然后智能化识别古建筑消防系统。
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被用在古建筑消防物联网信息中心的主机上,可以对不同型号的报警设备已经感应装置发送的信号进行准确地处理判断,就算有数量众多的消防单位及器材,也能够将所有信息在最快时间内处理完毕。在古建筑消防工作中运用消防物联网技术,能够给有火灾隐患的古建筑穿上数字防火服,管理者能够全天候地对古建筑消防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火灾出现也能够及时灭火,最大限度将损失降低。物联网消防技术能够利用无线通讯来监控古建筑的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将险情传回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也能对火灾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3 消防物联网技术在古建筑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将消防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古建筑消防工作中,需要确保此项全国性大型工程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我们针对该技术对资金、专业人员以及后期维保等要求较高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出台古建筑消防物联网技术应用办法
由国家住建、文物、消防等部门出台一部古建筑消防物联网技术应用办法,对古建筑的规模、种类、操作管理以及日常维护等进行规定。我国于1984年出台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古建筑消防安全实际工作需要,因而需要利用最新的消防物联网技术,将之运用当前的古建筑消防管理政策法规中,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来强化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
3.2 加强古建筑消防实情调研
古建筑的特性决定了其防火保护是相当具有挑战性及复杂性的工作,必须从各项专业技术的整合来分阶段的实施防火措施,以达到其整体的防火效能。因此,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能做到的,哪些是技术上做不到而可从行政管理上做到的,都应予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存在火灾隐患的客观性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依资源条件,按优先顺序积极予以办理。即,由各地自行组成和指派专业队伍对本地古建筑消防设施实际进行调研,掌握实情;接着,由各地省级人民政府一次向或分批次拨付专项经费运用于消防物联网设施设备的源头安装和调试,再由各地专业培训机构对古建筑消防物联网设备进行系统培训,实行上岗制。
3.3 加强古建筑消防维保工作
由各省级财政部门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古建筑的消防维保工作。同时。每年由审计和消防部门对各地古建筑消防维保经费落实、设备维保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在维保期间,充分做好古建筑中的消防物联网设施设备维护工作,确保监控好火灾报警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实施数据。另外,还要监控好消火栓系统内水压和重要位置的视频图像是否有异常情况;同时,又需要增加巡逻人员的一键报警系统,使之能对火灾隐患行为进行有效遏制,又能对初期火灾的确认和报警做出迅速反应,使得古建筑消防监控更全面更立体,提高古建筑综合维保的水平。
4 结 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对我们而言,是祖先留下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好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用消防物联网技术的监管手段来增强其防火安全可靠性意义重大,并使之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