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的运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1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波动特征 波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数次周期,相应的有着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对于把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阶段性特点及难点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一、我国经济增长周期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发展模式的转换,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传统“谷一谷”划分法,参考各种文献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经网数据库及世界发展银行数据库数据,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周期进行分析,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5个周期,具体的周期划分及GDP增长率波动情况见表1和图1。

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次经济周期

周期序号 起止年份 峰值增长率(%) 谷值增长率(%) 峰谷落差(%) 持续年数 上升阶段年数

1 1977―1981 1978年11.7 1981年5.2 6.5 4 2

2 1982―1986 1984年15.2 1986年8.8 6.4 4 2

3 1987―1990 1987年11.6 1990年3.8 7.8 3 1

4 1991―2001 1992年14.2 1999年7.6 6.6 10 2

5 2002―今 2007年13.0 2002年8.3 4.7 8 6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5个周期,经济运行时段划分为1977―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0年、1991―2001年、2002―今。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

经济周期在运行过程当中,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动荡、政策转变、技术革新等各种外部因素对宏观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改革以来的宏观经济波动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征首先呈现出周期的不规则性,周期发生频率高,从表1可以看出,经济周期的波长、峰(谷)值差异、峰谷落差,5轮周期都极不均衡;其次,从图1可以清晰得出结论,经济周期波长拉大,上升阶段延长;再次,波动幅度减小,呈现微波化。通过图1看出, 20世纪90年代后的经济波动比90年代前的更加缓和,特别是进人21世纪以来经济波动呈现出微波化特征,宏观经济更趋于平缓增长,经济周期也更加平稳 。

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主要的。首先,我们从内因入手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所有制的转变。经济增长和周期的变动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实现的,制度是经济体系运行的基础,并决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经济所有制,分配制度都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体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供求能够较快做出反应,对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型和抗跌性,而使经济波动的幅度大大减小。其次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革后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的内部结构趋向协调合理发展。产业结构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缩小,稳定性不断提高。第三是由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改革深入的过程中,居民消费模式开始适应现代信贷制度,消费结构向着享受型消费发展,购买力增强 。完善的体制改革和理性的消费模式可以有效地减缓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还有就是宏观政策的转变。我国的宏观调控经历了从以计划和财政调控为主,向以金融货币调控为主的转变,计划的直接调控功能已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调控功能 。我国的宏观政策的这种转变也使经济周期波动更平稳健康。而从外因上看,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波动。比如1990年的谷底(谷值)与“八波”后西方对我国的制裁不无关系;1999年的谷底(谷值)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密不可分。同样,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拐点甚至快速下滑,也是深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纵观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可以看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高速上升状态,并且经济的波动越来越呈现微波化。这是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与国际经济影响的双重结果。掌握规律使经济发展向着快速稳健的方向发展是未来宏观经济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9》

[2]孙小英,陈杰,杨荣.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2009,(2).

[3]王立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的制度因素分析[J].前沿.2008,(12).

[4]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5]黄赜琳.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J]. 财经研究,2008(11).

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2

中国经济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尽管有些问题与风险早就存在,并且在危机爆发之前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去应对,不过,危机来临使得保增长成了首要任务,很多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我认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强劲复苏与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取决于供求是否平衡。理论上,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同样重要。但短期而言,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总需求,或者说是GDP的增长。如果GDP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潜在增长率,那么通货膨胀肯定会到来。从目前来看,2009年GDP增长为8.7%,低于潜在增长率(根据我们的测算,过去30年经济潜在增长率在9.5%左右),这就是为什么2009年全年通货膨胀率仍然为负。我们预期2010年GDP增长在9.5%左右,接近潜在增长率。GDP增长率由8.7%上升到9.5%,总需求的上升显然会给通货膨胀带来很大压力。

不过,我们判断,2010年的经济增长不会超过潜在增长率。这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就政策当局而言,也不会希望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毕竟,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还没有被很大程度上激发起来,政府调结构的任务仍很艰巨,再加上全球复苏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过热缺乏有力的支撑。从而通胀压力也不会太大。

即便2010年经济增长很快,高通货膨胀的来临也会是2011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一般是GDP增长率先达到顶峰,通货膨胀率会滞后一年达到顶峰。比如,上一轮周期中,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周期峰值,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达到周期的峰值。尽管如此,强劲的复苏一定会给通货膨胀带来压力。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不高,但2011年的风险更大。

房地产业风险关涉政府而非居民

资产价格上升过快,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风险。中国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风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领域。

那么,房地产风险到底有多大?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所谓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即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重。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购房者及开发商贷款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重)只有17%,而美国则达到56%。再对比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些亚洲经济体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有数据显示,1996年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贷款的比重分别是:香港(40%~55%),马来西亚(30%~40%),新加坡(30%~40%)。可见,相比起来,中国目前的房地产风险暴露并不是很大。

不过,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政府和央企陷入房地产很深。首先,地方财政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而地方政府的业绩也在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其次,地方融资平台依赖于土地抵押,也就是说地方投资项目的贷款与土地抵押值以及相应的“地王”的价格都有很大关系。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有284万亩,抵押贷款总额达2.1万亿元人民币。第三,央企深度介入房地产。据报道,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29家央企中,超过70%的央企涉足房地产业。2009年1~10月,央企中涉及建筑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4.5%。有数据显示,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立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目前已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很多央企的盈亏对房地产业的波动都高度敏感,房地产业的风险可能会直接转化为央企经营风险。而央企的风险最终会是国家的财政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房地产风险蕴含着大量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及央企风险。此一风险更多地关涉政府而非居民(因为居民部门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并不算高),这一特点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较大不同,因此要引起高度关注。

潜在财政风险

根据国际经验,危机之后财政风险上升是不言而喻的。相关研究显示,危机后三年政府债务会增长86%。目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0%。尽管不同的经济体,其负担债务的能力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断上升的债务一定是风险累积的过程。

作为对比,中国的公共债务(内外债)占GDP的比重只在20%左右,是非常低的水平。不过,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债务,综合负债水平也颇高。中国目前的综合负债包括内外债、银行坏账、地方债务、养老金缺口等。

银行坏账。中国银监会称,中国银行业2009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1.58%,较2009年初降低了0.8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降至4973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初减少630亿元人民币。总体上,银行坏账水平是非常低的。但考虑到2009年贷款的迅速发放并且规模巨大,未来三五年可能会出现坏账率的上升。因此,称其为潜在风险是非常确切的。

地方债务。对于地方债务也有多种估算。之前有4万亿的说法,但随着地方融资平台的推出,地方债务又有了迅速的上升。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总额已经高达8.8万亿元,贷款余额已超过5.56万亿元,与中央政府国债余额相当。全国有13个省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超过该省财政总收入,更有甚者高出2倍以上。显然,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在逐步完成4万亿投资中由地方承担的重任。尽管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还不能准确地评估,但由此所累积的地方债务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养老金缺口。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为7765亿元,显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保障事业的需要,养老金缺口很大。养老金缺口的测算较为复杂,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估算,从2001年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之巨。另外也有一些机构测算,养老金缺口为3万亿。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中央政府内外债占GDP的比重仅为20%左右,就认为财政风险很小,而是要格外关注加总了银行坏账、地方债务以及养老金缺口的综合负债风险。

政策退出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

如果说此次危机是百年一遇,那么各大经济体对于危机的反应也是前所未有、规模空前。考虑到雷曼兄弟倒闭后所出现的全球性恐慌,一些超常规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经历了2009年的经济“修复”过程,以及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复苏通道,考虑政策退出以及更多关注政策的常态化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3

【关键词】 PICC;机械性静脉炎;护理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yunnan white pouder and Red flower oil on the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phlebitis caused by PICC

TENG Shu-ping, ZHONG Shu-ping, WANG Jian-ying, et al.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Fifth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yunnan white pouder and red flouoroil on the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phlebitis caused by PICC. Methods Divide 38 m alignant hematological patients with mechanic phlebitis caused by PICC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use,yunnan white pouder and red flouoroil for experimental group, and mucopolysaccharide polysulfate cream for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 was observ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0%, and control group was 68%.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about Yun Nan Bai Yao and Zheng Hong Hua You for patients with mechanic phlebitis caused by PICC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PICC;Mechanical phlebitis;Nursing

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a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安全,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在血液肿瘤化疗中被广泛使用。

但是,PICC术后可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往往导致非预期拔管。本科自2002月10月至2008年6月共进行PICC穿刺置管475例,在导管留置过程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8例。为保证导管的预期使用期限,避免非预期拔管,将38例患者随

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省珠海市中大五院血液科

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云南白药进行局部敷涂、配合正红花油外搽,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药膏局部敷涂,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38例PICC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的13岁;右侧置管15例,左侧置管23例;头静脉置管16例,正中静脉置管11例,贵要静脉置管12例;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型号为4Fr,长度为60 cm,内径0.85 mm。

38例患者均诊断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长期进行化疗,其中急性白血病29例,淋巴瘤7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38例患者均在留置PICC导管术后2~3 d,出现置管侧上臂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肿、热、痛,上可至肩部,静脉条索可达2~3 cm宽,上臂臂围较基础臂围增加2~4 cm,疼痛较剧。无伴发热,通过导管采血做血培养三次均为阴性。彩超提示血管内膜稍增厚,诊断为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按照静脉炎分级标准:2级静脉炎7例,3级静脉炎15例,4级静脉炎16例。

1.2 药物 云南白药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4 g/瓶,取出少量粉末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备用。正红花油为永隆南洋集团万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搽剂,规格20 ml / 瓶。喜疗妥为DAIICHI SANKYO公司生产的白色软膏,规格14 g/支。

1.3 方法

1.3.1 分组方法将38例分成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年龄13~65岁,平均38岁;男9例,女10例;急性白血病15例,淋巴瘤4例;2级静脉炎4例,3级静脉炎6例,4级静脉炎9例。对照组:年龄20~72岁,平均35岁;男12例,女7例;急性白血病14例,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2级静脉炎4例,3级静脉炎8例,4级静脉炎7例。两组静脉炎分布比较,χ2=0.536,P=0.765,无统计学异常。

1.3.2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1],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静脉炎的分级判断标准

级别局部症状

疼痛红肿静脉条索

0级无无无

1级有或无发红无

2级有发红或肿胀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有发红或肿胀静脉呈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4级有发红或肿胀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1英寸

(2.54 cm),可触及硬结

1.3.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用清水将患处清洗,然后用调制好的云南白药沿静脉炎血管走向进行涂抹,涂抹范围应超过局部红肿痛部位至少2~3 cm,晚上去掉外敷药物,清水清洗后,外搽正红花油,连续治疗3~5 d。对照组:沿静脉外涂喜疗妥药膏,厚度为3~5 mm,涂抹范围超过局部红肿部位至少2~3 cm,并轻轻按摩,每12 h进行一次,连续使用3~5 d。治疗期间应将患肢抬高制动,可做握拳、松拳动作,避免过度活动。每日观察静脉炎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的转归情况,测量红肿面积并记录。

1.3.4 疗效判断标准 无效:局部疼痛无缓解或稍有缓解,皮肤红肿无明显变化。有效:痛感减轻,局部皮肤红肿、硬结面积消退

1.3.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软件11.0进行分析,静脉炎分布比较用卡方秩和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治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191630 100

对照组 194 9668

3 讨论

血液肿瘤患者因长期化疗,多伴有血小板减少,不便于多次静脉穿刺给药,应用PICC是很好的选择。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术后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有报道其发生率达2.6%~9.7%[2],本科患者PICC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与穿刺鞘、导管对血管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导管反复刺激引发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有关。若不能及时控制将可能导致拔管而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文献推荐的治疗方法有喜疗妥敷涂、硫酸镁持续湿敷、海普林软膏涂搽联合TDP理疗、中药金黄散外敷、湿润烧伤膏外敷等[3][4][5][6],但起效快、疗效好的方法并不多。云南白药加植物油进行局部外敷,配合正红花油外擦,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与喜疗妥对比,疗效更为显著。

中医认为静脉炎是由于热、淤、毒、痰互结,阻于脉络所致,治疗当清热、活血、化痰、行淤。云南白药是治疗出血及淤血肿痛的良药,具有缩短凝血时间、止血、止痛等功效,还具有消肿止痛、消炎的功效,减少局部炎症的发生[7];正红花油功效祛风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等,改善循环,有利于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8];两者在用于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效果[8] [9]。采用云南白药加植物油进行局部敷涂,配合夜间正红花油外搽,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能够迅速改善局部循环,起到止痛、消肿、消除局部炎症的作用。该方法在PICC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时使用,显效快、舒适、方便、疗效好,且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付春华,赵雁.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

[2] 郑春辉,王凤等.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经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3] 王建聪,徐惠芳.硫酸镁湿敷加喜疗妥外敷联合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1):62.

[4] 孙振琳.海普林软膏涂搽联合TDP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23例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35.

[5] 段培蓓,梅思娟,等.金黄散外敷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8,15(4):71-73.

[6] 姚春华.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PICC置管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对比观察.药物与临床,2008,5(25):73-74.

[7] 顾小妹,姜燕,等.云南白药在PICC局部止血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8,4(3):69.

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4

[关键词] 宏观经济纺织业风险

一、宏观经济变动与纺织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宏观经济的变动导致纺织业产值的变化,可用纺织业增长弹性来表示。增长弹性表明宏观经济变动对纺织业产值变化的影响程度或纺织业对宏观经济的敏感性,其计算公式为纺织业增长弹性系数=纺织业产值增长率/GDP的增长率(我们用GDP的增长率表示宏观经济的变动)。如果该弹性系数较大,说明纺织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反之相关度低或不相关。以下我们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1.定性分析。西方经济理论研究表明,社会(消费者)对不同行业的弹性不一样。对生产“奢侈品”的行业来说,随着经济增长加快、居民收入增加,人们的对该行业的产品需求就会加速增长,从而该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近年来我国海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对生产“必需品”的行业来说,虽然经济增长带来人们收入增加,但并不能促进该行业更快发展,比如食品行业,因为收入增加一般不会导致人们吃更多的食物。一些行业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度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变动对纺织业的影响居于中等水平。因为纺织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社会对纺织产品消费的收入弹性没有像其他奢侈品那么大,但是相对于农业、食品、零售等行业的弹性系数应该是较大的。由于我国纺织业有近三分之一的产量都是出口的,世界市场是我国纺织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因此,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和波动也较大程度地取决于世界经济与市场的波动和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将纺织业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弹性定位为中等。

2.定量分析。纺织业的运行状况与宏观经济变动的相关程度可以通过比较纺织业产值与相应年份的GDP的波动状况做大致的判断。我国近年GDP和纺织业产值的数据见图1。

由图1可知,纺织业的运行趋势基本与GDP的趋势保持一致,1980年~1997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纺织业产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一个阶段;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我国纺织业由于对外部市场较为依赖,使得我国1997年以后的两三年里纺织业产值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带来的外部市场的进入机会,使得我国纺织业重新回到了加快增长的阶段,2005年~2006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把1980年~2006年GDP与纺织业产值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说明见图2: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76;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GDP与纺织业产值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宏观经济变动状况

GDP是衡量宏观经济总量变化的一个好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二十几年GDP增长的数据来分析我们的宏观经济变动。

由图3、图4可知,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表2。

按宏观经济变动分析,上一轮经济周期在2000年达到谷底,之后经济增长向上回升,最近两年增长速度放慢,但仍处在高速度增长状态。

三、纺织业受宏观经济变动影响的风险判断

从纺织业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度,以及宏观经济趋势两方面综合判断,未来纺织业的发展将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纺织业又处于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急剧变化的时期,例如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世界纺织品贸易市场的重新分配;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事件增多;当前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纺织业的发展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等,因此我国纺织业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综合上述分析,就宏观经济变动对纺织业发展的影响来看,我们认为纺织业受到宏观经济变动影响的风险定位,可以定为中等,见表3。

参考文献:

[1]科罗赫等著曾刚等译:风险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窦祥胜:宏观经济风险探析[J].经济学家,2002年第4期

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5

关键词:房价波动;宏观经济;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引言

房价是指在房地产在“开发、建设、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社会必要劳动形成的价格加上土地所有权价格的综合货币表现。宏观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总量(经济活动运行),通常才用GDP为核算指标,GDP=C(消费)(居民行为)+I(投资)(企业行为)+G(政府支出)(政府行为)+NX(净出口)(国外行为)[1]。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本身属于消费品与投资品的结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C(消费)(居民行为)+I(投资)(企业行为)两项。经济学者研究认为房价的波动会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产生现实(潜在)影响,即房价增长幅度与GDP增长率密切相关。本文为研究将房价概括为房地产价格体系中新建住宅用房(商品住宅)价格。

二、房价波动与我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性

房价与宏观经济在一定范围内是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房价下跌预示宏观经济的萧条,在萧条的经济形势下对房地产的投资就会因需求不够而降低,房价的持续下跌再次预示宏观经济萧条情况恶化,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房价增长过快预示宏观经济过热(经济泡沫,即经济繁荣的虚假表面化),在过热的经济形势下对房地产的投资就会因需求过高而提升,房价被进一步推高,从而形成房地产泡沫。[2]

(一)房价适度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抑制过度住房消费趋势

作为“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多(与“材料工业、建筑业、金融服务业”等众多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关联度大”的房地产行业,房价的适度增长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适度的房价增长能够帮助消费者与投资者树立信心,增加居民财产,从而刺激住宅的“投资、开发、消费”。此外,当经济增长已经处于高峰期时,可通过提升房价抑制过度住房消费趋势与房地产投资的速度,从而调节经济增长。

2.调节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

如上文所列,房地产行业属于“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多、关联度大”的特殊行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生产、消费、收益”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调整产业结构。单就房地产业本身而言,房价适度增长能够带动“开发、建筑、销售、物业管理、评估”等市场的繁荣。

3.改善城市面貌,推动经济发展

伴随房地产的投资与开发,城市的基础设施(硬环境)被极大改善,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发展,在改善居民居住水平的同时提升城市的商业环境,为城市居民生活与服务(软环境)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住宅用地等于购买70年的土地使用权,房价的适度增加也提升了国家储备资金(土地使用权归国家),更多的资金被用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房价过快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抑制居民消费,增加居民生存压力

国家的经济政策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3]。在房价过快增长的推动下,居民家庭固定收入中绝大部分被用来消费在住房上,其它方面消费能力势必下降。房价过快增长加重了居民购房压力与经济负担。高房价能在短期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但这是牺牲其它消费增长所换取的,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需要从扩大内需入手。

2.相关产业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失衡

房价过快增长引发“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工业等关联产业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导致原材料市场与运输的紧张,而且严重阻碍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当虚高的房价泡沫破灭后,相关产业链就会断裂,房地产行业无法兑现与其它产业签定的合同,从而形成巨大的债务拖欠网络,并导致关联产业陷入低迷。

3.积聚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房地产购买土地与项目开发所使用的资金几乎全部为银行贷款,即房地产贷款为银行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目前国内居民大多采用“按揭买房、分期付款”的购房方式,这就意味着银行成为房地产业的最大风险承担者。过高的房价将银行抵押贷款搁置于虚假的价格泡沫之上,当社会购买力被迅速消耗、虚高的房价泡沫破灭后,银行的抵押资产价值就因大幅下跌而形成资不抵债[4]的问题,当贷款人无力还贷而放弃抵押物时,银行就会因大量不良贷款而陷入困境。

三.结束语——房价软着路措施

(一)开征物业税,防范囤积房产

通过开征物业税(额的房地产保有税)刺激土地的有效供给与不动产的流动,防范投机者(开发商)通过囤积房产提升房价。对不同户型的商品房实施区别税收对待,即对豪宅征收高额税款,给予贫劣房较大减税或免税,以有效缓解国内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情况。

(二)转变国有土地供应方式,防范“招、拍、挂”制度

转变传统标价高低的单一招标方式,通过对土地投标者的“信誉、业绩、业务水准”[5]等全方位的评判方式进行土地招标。建立清晰的法制化地价调控体系来设定“土地使用权租用价格、房产价格”两者的具体标准,实现房价制定的透明与公平。

(三)开发多元化房地金融产品,加快房地产业贷款的证券化

银行应通过开辟多元化的房地金融产品为房地产的“融资、开发、交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从而降低房地产业大量借贷海外资金而产生的高昂成本,以有效降低房价。通过加快房地产业贷款的证券化更多的将国外资金引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在提升金融投资安全性与效率的同时分散房地产信贷机构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立飞.高房价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视角(中旬),2011(11).

[2]汤颖跃.房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3]叶檀.房价速跌将毁灭中国经济[J].房地产导刊,2012(03).

宏观经济的运行范文6

人们可通过对经济信息的接收、收集、传递与处理,实时、动态的了解各方面经济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与管理,保证经济发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广义上来讲,经济信息具有分子化、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中空化、互联型、创新型、整合型、知识型、紧迫型等诸多的特点,而从实际的应用功能上来讲,经济信息主要具备有预测功能、控制功能、选择功能、增值功能、开发功能等。通过对经济信息的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我们也可看出,将经济信息应用于宏观或微观经济管理中时,对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具有着十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于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信息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的作用:

⑴推动性作用。将经济信息充分利用地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中时,可以使管理方式更加合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人力、资金、设备、产品等,均可通过经济信息紧密的联系与组织起来,最终使各方面能够更加协调,得到统一性的管理和发展,从而对推动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

⑵决策性作用。通过经济信息的整理与统计,将宏观经济曾经的运行情况,当下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分析结果,预测出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再根据预测,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管理计划,并放心地将这些管理计划付诸于行动。这种方式,也就是指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到的决策性作用。

⑶指导性作用。在编制宏观经济管理方案时,如果未能充分地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则容易出现管理方案编制不合理、不实用、不正确等问题。而将经济信息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方案的编制当中时,便可得到大量可靠、准确、有效的经济信息资料,这对于管理方案的编制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进而保证管理方案编制以及后期方案实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通过对经济信息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中作用的分析,再结合当前经济信息存在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有效性措施,促进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的充分性与合理性:

1、建立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于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全面的经济信息系统,可以使经济信息的内容更加详细,并使其整体运行更加正常,进而有效的提高宏观经济的管理水平。而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⑴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原则。首先,必须要保证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与宏观经济管理完全配套,紧密联系,保证其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其次,建立此信息系统时,必须严格遵循“独立性、目的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系统完整性”等原则,以促进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正确性。再次,综合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把握宏观经济信息,在综合考虑、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以便能更好地推动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⑵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想保证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时效性与合理性,就必须保证所收集的信息及时、合理、重要。这种形势下,使得宏观经济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已是必然。而网络化信息系统在应用时,也需注意三点重要事项:其一,经济信息的收集必须及时,充分地体现出时间观念,以保证各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其二,信息收集必须要突出重点,切勿一杆子全捞,贪多求全,盲目进行,要做到就重避轻,有的放矢。其

三,收集经济信息并应用时,应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收集于宏观经济管理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料。

2、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大力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期望其能够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为了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将经济信息作为导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个影响又分为正反两方面,如果经济信息应用得当,则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意义,反之,经济信息应用不合理,也会对发展造成阻碍性的影响。因此,于实际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将经济信息摆在首要位置,并以经济信息为导向,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长效发展。例如,通过对每个局部经济信息的整合、分析,来探究其对整体经济发展起到的影响,再以这些经济信息作为依据,应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宏观的经济调控政策,来促进局部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性,规避两者在发展中出现的冲突,使局部经济发展能够积极地促进整体的宏观经济发展,满足宏观经济的有效性管理目标。

3、加强经济信息应用下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应用意义,相关的管理部门还应该在充分考虑经济信息应用情况的同时,重视对宏观经济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一,我国相关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该撤销或是减少直接参与微观经济管理的部门,在考虑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差异性的情况下,逐渐落实“政企分立、政资分开”的管理对策,以保证经济信息的精准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通过人才整合、精兵减政等有效性策略,使经济信息的的应用更加合理,为提高宏观经济的管理效率以及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打好基础。其二,在经济信息的合理应用下,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加强对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具体为:

⑴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⑵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