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1

关键词:数据中心分区,物联网,设计

 

一、数据中心分区设计思想

1. 模块化设计

建立数据中心分区网络时,应该使用模块花的设计思路,把数据中心分解成功能不同的区域,用于设置不同的应用,使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具有灵活性,可伸缩性和高级可用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将会根据服务器上的用户访问特性和应用的核心功能分成不同组,并部署在不同的区域中。但因为整个数据中心的很多服务都是统一提供的,例如数据备份和系统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架构的统一性,避免资源的重复的不必要的浪费,一些功能比较相近的服务将统一分布在特定的功能区域内,比如与管理相关的服务器会被分布在管理区里。根据开放系统的三层架构要求,各个区域把不同功能的服务器分别分布在不同的Web Server层、APP服务器层和DB服务器层,这样做可以有助于保护不同级别服务器的安全。

2. 数据中心的分区模型

模块化的构架设计方法可以在数据中心中很清楚的区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很容易的根据各个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功能需求进行建设和操作。对于区域整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区域的功能来预测这个区域对安全性、扩展性的要求,比如,分布业务应用的区域也许会需求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而且Internet区域将会更加看重安全性。科技论文,数据中心分区。

二、数据中心服务器分层、分级设计思想

1.服务器的三层结构分层相对于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来说,不管是采用服务器多级部署模式还是服务器扁平部署模式,全部都可以把网络依据比较经典的三层结构(核心层、接入层、汇聚层)进行安排。使用分层分布方式可以让网络具有比较好的扩展性(不需要干扰其他区域就能依据需求增加容量),可提高网络的可使用性(分隔故障区域降低故障对网络的影响),可以是网络的管理简单化(是结构的分层更清晰)。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核心层在本次设计的分区模块化中已经被区分到了核心区,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把核心区当作服务器区域网络的核心层来加以说明。科技论文,数据中心分区。

在服务区网络扩展中,专门的核心层(核心区)可以使整个数据中心各区域之间具有更好的可伸缩能力。比如,现在只有两个服务器区,以后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可很容易的增加新的区域或新的交换机,而不需要对所有的Server Farm的网络构架进行太大的修正。专用核心区的另一个优点是使数据中心具有更加好的易管理性,各个区域的详细的路由和安全功能可以依据各个区域的特定功能进行说明,所以针对各个不同区域我们可预测到一些特别的路线、路由以及将来的需要,同时也可对特定的服务器区域进行调整。科技论文,数据中心分区。服务器区域网络拓展中,汇集层是由很多个交换机提供流量汇集功能,汇集层的比较重要的角色是成为WEB层服务器的网关。因为汇集了所有服务器区域的流量,因此汇集层是分布各种各样L4-L7服务设备的最适宜位置,含有IPS、服务器、防火墙负载分担、功能优化、SSL卸载等,这些L4-L7服务设备可以使用独立的盒式设备或者使用板卡。服务器区网络拓展中,接入层是为服务器提供三层或二层的嵌入能力,相对于扩展式分层设计来说,接入层又被分成三个不同的服务器层,每个层都需要分布单独的接入交换机,服务器层和层之间依靠防火墙实现互连和访问控制。在对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在各个服务器层之间还需要分布IPS设备,在APP层与WEB层之间还要分布服务器应用优化设备或负载分担。

2.接入层服务器的分级分布

服务器区接入层还可以依据应用机构进行分级分布,分级设计思路的来源是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的多级构架。科技论文,数据中心分区。

这种多级构架往往要求数据中心的一个业务系统分别分布APP服务器、DB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而各个服务之间有非常严格的访问控制方法,所以在数据中心接入层的分布中会考虑到服务器多级分布构架,把网络接入层再细分为APP服务器级、DB服务器级、WEB服务器级。科技论文,数据中心分区。服务器多级分布模型,每一级都分布着单独的接入交换机,级和级之间再分布着防火墙用来实现访问控制隔离,这种分布模型的结构很清晰,扩展性也比较好。但是相对来说网络管理也比较复杂,建设成本比较高,比较适合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区的设计。科技论文,数据中心分区。对于服务器扁平分布模型来说,服务器的分级是逻辑结构,需依据接入交换机的VLAN、汇集层的防火墙多实例技术实现多个不同服务器级之间的分隔与访问控制,扁平模型的优点是成本低,管理的设备比较少,比较适合于中小型数据中心服务器区设计。

综合以上所述,物联网数据网络系统中,每个企业都可以拥有超过1000个物联网设备,面对这么庞大的设备系统,IPv6不是需不需要使用,而是必须去使用。在面对IPv6时,如何去实现流量分析?如何去实现物质交互监管?如何实现信息共享?今天,我们通过对IPv4下熟悉的设备和功能的应用分析,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数据架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如年.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6):594-597.

[2]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

[3]刘化君.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0(5):17-21.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2-0044-03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OT

CHEN Li1, LIU Tong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80, China; 2.Beijing TopGrid Technology Inc.,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The diversity and dispersibility of IOT application and lack of managemen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OT. The objects connected and managed by IOT contain static and mobile end equipment and a variety of assets. These devices connected with sensors or other perception devices become the network nodes. Based on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IOT, a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OT is designed using the idea of common network management. The platform can integrate various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resource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controlling and operation, constru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IOT,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smart,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Keywords: IOT; system architecture; network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0 引 言

当前,全球经济逼近二次探底的边缘,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信息是最核心的要素,信息革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骨架和灵魂。为了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把信息和物理世界相互融合,物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并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它通过传感器把互联网和物理世界连在一起,用信息的“力量”使物理的世界产生变革,推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

物联网体系包含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网络层是实现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应用层是指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图1所示是物联网的三层结构图。

图1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运营商和集成商也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集中力量开发物联网管理平台。尽管关于平台的研究都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些平台存在平台多样、标准不统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自主创新的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以适应广泛的传感节点和不同的行业应用,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使物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和灵活,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1 物联网平台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外物联网平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是应用广泛,导致平台多样而不统一。物联网的应用多种多样,每一个应用对应一个不同的平台,从而导致关于物联网平台的研究多数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应用领域[3],例如物流行业、智能楼宇、路灯管理等,而没有考虑适用于各行业的物联网的整体架构。

第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M2M应用和“两化融合”等相关应用[4]。对于每一类应用,使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各不相同。RFID相关应用主要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网络,以及用于传感器、传感网以及采集信息的嵌入式系统;M2M主要是基于有线长距离和无线长距离两种通信方式的应用;“两化融合”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有线短距离通信,以现场总线为主作为“最后一公里”连接,然后并入IP网。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物联网发展相互分离,不能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与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

第三则是管理平台的可参考模型存在弊端。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模型。对于现阶段可以参考的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来说,在国外,欧盟的EPC global主要针对物流仓储的物联网应用模型[5],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而国内目前的管理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都是借鉴国外已有的平台进行各自为主的行业开发,缺乏创新性,参考价值不大。

由于物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是指导具体应用系统设计的首要前提,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框架支撑作用的体系架构至关重要。

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物联网要连接和服务的对象是末端设备和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基于微处理器做成的应用系统、各种智能卡或RFID卡,以及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组成传感器网,传感器网作为末端的信息采集者将信息发送给网络,是一种可以快速建立,不需要预先存在固定的网络底层构造的网络体系结构。

物联网,特别是传感网中的节点可以动态、频繁地加入或者离开网络,它们不需要事先通知,也不会中断其他节点间的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高速移动,从而使节点群快速变化,节点间的链路通断变化频繁。传感器网络的这些使用上的特点,导致物联网或者是传感网具有如下特点[6]:

(1) 网络拓扑变化快;

(2) 传感器网络难以形成网络的节点和中心;

(3) 传感器网络的作用距离一般比较短;

(4) 传感器网络数据的数量不大;

(5) 物联网网络对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6) 网络终端之间的关联性较低。

为了有效地进行传感设备和节点的管理,将物联网要管理的终端设备或资产看做网络中的网元,并利用通用网管的思想对设备进行信息管理[7],按照OSI的定义,网络管理主要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五个功能域[8],其具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管理功能

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3.1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针对目前物联网平台存在的问题以及物联网的网络特点所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本平台基于通用的网络管理思想,将各种感知设备看做网络中的节点来实现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报警联动、调度指挥、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3.2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图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

图4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3.2.1 感知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的采集对象选择有线局域网或无线组网等不同的组网方式,采集节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终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采集终端可对传感器节点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并在网络层发出请求时传递出去。

3.2.2 网络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利用中间件技术,并基于TCP/IP协议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解析、编码,并传输到网络层,同时可兼容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通信模式,以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9]。

3.2.3 应用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层通常由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构成。其中,硬件设备是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云计算概念,在服务器上完成主要功能[10],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中心处理服务器,以分别负责数据的存储、应用程序的管理和各种功能的处理。管理员和操作员通过网络访问云端数据,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以便于系统功能与规模的扩充。应用软件则在满足网络管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通用管理模板,实现大多数物联网及其资源的管理,用户也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自定义模板。软件系统大多基于B/S结构,可提供远程维护支持。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物理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物理结构

3.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

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可应用于各种领域。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没有行业限制,感知层可以根据行业需要接入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进行信息采集;软件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实现不同的管理功能,从而构建可扩充、可扩展、可视化的综合管理平台。

(2) 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利用自主开发的中间件可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从而真正组成一个可连接各种感知终端的有机通信网络平台。

(3) 统一协议。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于标准的网管协议SNMP对设备进行管理,能提供开放性的接口给用户,同时兼容自主开发的协议和特殊行业的协议,也可以实现不同设备和网络之间的互通,从而实现对不同领域、不同设备的管理。

(4) 模块和分布式设计。基于通用网管的思想,在通用的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的基础上,可提供特殊行业的管理功能,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模块化和分布式管理。本平台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而且容易剪裁成行业实时管理平台,比如IDC机房管理、粮库管理、污染或能耗监测管理等多样性平台。

(5) 节约资源。本设计将五种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以对数据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资源,实现低碳低污染的智能环保型经济模式。

4 结 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工业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或个人都对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流程监控以及服务整合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为行业整合提供一种思路,互通互联的结构可以有效对各类服务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整合的高效性,为建设低碳、智能、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李静.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灵魂是信息革命——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N].经济参考报,2012-6-20(8).

[2]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8.

[3]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

[4]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29(6):1-11.

[6] 张顺颐,宁向延.物联网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30-35.

[7] 魏宏,邱雪松,孟洛明.综合网管体系结构研究及信息模型建立[J].通信学报,2003,24(12):84-90.

[8] 任戬.网络拓扑发现研究及网管模块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3

>> 物联网分层安全体系结构 浅析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感知安全探析 物联网安全的探讨 物联网更需要安全 物联网安全机制浅析 物联网安全未雨绸缪 物联网信息安全策略研究 公共安全演练物联网 物联网安全不容回避 关注物联网安全问题 物联网安全问题技术分析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物联网安全架构研究 物联网中安全问题研究 浅议物联网安全问题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 物联网“护航”城市公共安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

[4] 袁红林,包志华,严燕.基于对数谱射频指纹识别的RFID系统信息监控方法[J].通信学报,2014, 35(7):86-93.

[5] Juels A. RFID security and privacy: a research survey[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 2006,24(2): 381-394.

[6] 孙利民,李建中.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华大学出版社,2005.

[7]杨光,耿贵宁,都婧,等.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335-1340.

[8] Korkmaz E, Ustundag A. Standards, Security & Privacy Issues abou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C]// Rfid Eurasia, 2007. IEEE, 2007:1-10.

[9] SAVRY O,VACHERAND F.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of Contacless Devices[M]//the Internet of Things:20th Tyrrhenian Workshop 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NewYork:Springer NewYork,2010:409-418.

[10] GUNTHER O.Security challenges of the EPCglobal network Benjam in Fabian[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9,7(52):121-125.

[11] 周永彬,冯登国.RFID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6,29(4):581-589.

[12] Karlof C, Wagner D. Secure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tt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J]. Ad Hoc Networks ,2003 ,1(3):293-315.

[13] J Deng , R Han , S Mlshra. INTRSN : Intrusion-toleran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2003) [ C] . Providence ,RI ,2003. 65 - 71.

[14] Perrig A, Szewczyk R, Tygar J D, et al. SPINS: Security Protocols for Sensor Networks[J]. Wireless Networks, 2002, 8(5):521-534.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4

“未来没有传统行业,所有的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产生到今天也就短短20年,但在前十五六年,很多人把它看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发展。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说,如今不管做实业产业,还是做软件、服务,每个企业家、管理者,都在思考怎么样用互联网思想和技术,去重构自己所在的产业,和它的用户、客户建立一种高效的连接,同时用互联网的方法使企业内部的运作更加高效,“正因为这样,今天出现了大量新型创业的企业”。

未来怎样拥抱互联网,怎样用互联网来推动企业自身以及产业的变革?张勇认为,未来没有传统行业,所有的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抓住一个产业的痛点进行重构”。

“过去我们更多谈论的是消费侧,因为电子商务,东西可以卖到更广的区域,互联网可以连接消费者。”张勇说,但在未来,互联网将会有大量促进对于供给侧的变革的推动,“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一定会走向生产供应链,走向产业上游”。

张勇认为,有一件事情是不会变的——数据。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变成新商业的基本能源和血液,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利用数据推动新经济的变化、产业的融合、供给侧的改革和升级,“这应该是我们能看到的机会”。

“重新发明轮子的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创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来说,下一个5年的“风口”是什么?奇虎360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认为,“IOT(物联网)是下一个5年的巨大机会”。

周鸿祎说,IOT就是万物互联。中国预计将有15亿~20亿部手机。未来5年,IOT预估至少会有300亿~500亿套设备,“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提供多少商业机会?”

“你把别人做过的一个成熟硬件尝试一下,利用IOT思想给它加入智能化的连接,尝试去改变它的用户体验,甚至尝试去改变他的商业模式,没准这就是一种特别容易的,而且是很适合很多初级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制造业的一种创新。”周鸿祎说。

他举例,GE公司在发动机里加入了IOT连接,每一台卖出去的发动机都能实时传回参数,利用大数据分析,就能够告诉航空公司哪一架飞机的发动机需要提前检修,“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保障率,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商业模式,从一次性卖一个产品变成了服务业”。

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最本质的就是和用户永远保持连接,然后再给用户提供服务,“IOT使得360可以把传统的安全理念从原来的电脑安全、网络安全、手机安全,转向到生活安全、人身安全”。

周鸿祎以一款儿童手表为例,戴上它,小孩在任何地方父母都可以随时定位,小孩遇到任何危险情况可以“一键呼叫父母”,“手表变成孩子和父母的连接,变成家庭关系一个重要纽带,这就是IOT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畅想空间。相信在万物互联时代,在BAT之外会有很多创新者崛起”。

万物互联会改变所有商业模式

诺基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王建亚说,2015年,在全世界70亿人口中,大约有50亿人已经互联。在10年后,会有超过500亿事物的互联,包括智能终端、设备、传感器、无线连接,将使“万物朝向可编程世界”。

王建亚认为,未来,万物互联会改变所有的商业模式,车联网、无人驾驶、公共安全、医疗,用物联网、“互联网+”能够把公共事业做得更精准。

“3年时间用互联网技术,连接了中国超过1000万辆汽车,用大数据调度和共享经济模式,为超过3亿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滴滴出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认为,未来30年是云端的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驱动一切的时代。他希望,未来的出租车“就像公交车一样在城市里可以永不停止地穿梭,可以把用户拼在一起,下去一个上来一个,不停地流转,降低拥堵。”

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献蜀说,万物互联驱动产业变革,需要回答3个问题:万物互联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万物互联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万物互联的问题?他认为,在移动宽带、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万物互联要重新构建在工业化时代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关系。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5

关键词:网联网专业;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物联网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急需加强引导加快解决。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值得国家和高校的深思。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应用中需要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三项关键技术。了解了物联网的定义和关键技术,如何有的放矢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队伍,需要国家和高校共同努力。“国家应该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政策;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高校层面上,学院和教师要不断探索和优化培养物联网人才方案,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物联网实验教学教师,我为了提升教学及科研水平,以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2013年暑假,远赴北京,参加凌阳物联网专业师资培训及研讨,通过40课时的物联网软硬件的培训和实际的上机操作,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及教学流程,使物联网实验教学、实践创新、项目研发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利用这个平台聚合全国各地知名高校从事物联网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进行物联网教学与创新工作新思想的讨论与经验交流。结合自己参与过的学院智能农业和物联网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自行规划和实施的智能家居装修方案,以及校园网建设和维护的阅历,谈谈物联网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专业技能。

首先,通过对物联网企业调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制定科学和实用教学大纲,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针对物联网大一学生,让其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提高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在物联网专业的第一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就给同学展示了《智能家居》和《农产品溯源》的视频,学生看完之后,对“科技改变生活”,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深信不疑。

结合物联网架构的三个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以及物联网的三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需要哪些专业技术和知识,提早让学生明白四年大学努力学习的方向和钻研的领域。利用网络学院,补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学生应重点掌握物联网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以及ZigBee网络技术、RFID技术、GPRS技术、嵌入式C语言语法、数字电路基础知识,能看懂电原理图和PCB,还要学习操作系统UCOS和Linux,等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通过各种实践锻炼,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课程设计和课题开发等实践教学,带动学生熟练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实战应用必备工具,熟练掌握线路板的制作流程和元器件焊接工艺。

计算机是学习编程语言和开发单片机的工具,网络链接和服务器搭建也都离不开计算机。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具备硬件组装、系统维护等技能。教师把课堂搬入物联网实验室,利用专业实验器材,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是应用性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重点。利用网络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培养学生运用制图软件进行整个园区综合布线设计和施工的能力,掌握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无线AP等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技术,还要掌握智能家居总体设计和施工,具备强电和弱规划和改造技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安装技能,智能家居网关系统调试技能等。

建立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和场所,让学生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把3D打印机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和配件,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参与电子大赛和商业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激发大学生对物联网系统设计与调试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在导师的全程指导下,学生在相关企业中进行毕业实习。学院和企业签订实习教学协议,派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驻扎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管理;避免实习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为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十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坚持“激发学习兴趣,打好理论基础,培养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加强项目实战”的指导思想,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国家和高校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培养出合格的物联网人才。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范文6

虽然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承载网络跟移动通信网络的功能相似,但也存在区别,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移动终端、传输网络和网络管理维护等三个方面:

(1)移动终端应用于物联网。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拥有与网络信息节点实现同步移动和随时通信的特点,物联网拥有众多的信息节点同样也要与移动终端实现实时实地的交流与跟踪,所以这一部分可以运用到物联网中。移动终端现阶段只能做到数据和语音通信功能缺乏信息感知和物品的全面控制功能,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移动终端设置传感器或在现有的传感器技术上增加移动通信的功能,才能在物联网中将相关的移动节点相连起来,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连接。

(2)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应用于物联网。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可以将远距离的不同节点的数据信息实现相互连接和传递,也就是可以实现远程传输,物联网是一个跨越不同领域和地域的系统,要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在这一方面完全可以将在全球范围内可进行信息传递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应用起来。只有移动终端能够快速地接入高速稳定的宽带才能让无线的物联网做到信息传递畅通无阻,这也是要求无线移动通信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发展,而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着宽带提速,相信会让物联网的发展更为顺畅。

(3)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应用于物联网。在物联网中需要一个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连接的强大网络管理平台。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管理平台如今已能够实现对用户信息、网络设备、网络性能以及端口状态等的管理与维护,保证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平稳运行,这一系统的思想和架构正适用于物联网的网络管理中。虽然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功能,但尚不能满足物联网的需要。因为物联网中的用户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因此,这就要求在移动通信现有的网络管理上改进用户的区分标识和管理模式,而且还要不断增强现代移动通信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等。

2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各大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和3G、4G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其在物联网的业务网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大,重庆移动在物联网技术下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探索在国内较为领先,已经将移动通信技术运用到全市的农业生产、家庭仪表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随着各行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普及,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在诸如交通、公安、海关、物流等需要信息快速传递、动态管理的特定行业已将移动技术和物联网的融合应用起来。物联网为人们对实物世界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无比优越的便利,相信物联网绝对会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实际上,移动通信融入到物联网在上述一些特定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这些行业的信息采集、信息检索等物联网业务主要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完成的。

3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融合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的移动运营商应该积极研发新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令通信网络发展到无所不在的同时也要提高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安全系数,重点建立提供感知网络解决方案和平台服务,使客户传感网络和移动网络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物联网的发展涉及三大关键领域,而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与物联网开发的基础技术之一,二者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则离不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这一趋势可能表现为三方面:一是移动通信技术将适应“泛在网络”的要求,实现通信环境的高速接入、信号稳定,保证物联网信息的通信传输永不间断;二是实现通信网络的“n网合一”,保证多种通信技术接入物联网的强大兼容;最后移动通信技术必须融入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以接入规模大、类型多、速度快、结构复杂的网络数据。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