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1
关键词:农业;农场;新形势;促进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农场经济的发展,保证农场高效运转。由于农场传统设备的存在落后现象,不仅制约着农场的发展,还影响农场中先进技术的实施,因此,基础设施的引进与改善,不仅替代了落后的农场设备,还增强了技术的应用,保证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纷纷投入农场建设,加大农场建设规模,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要着眼提高农场工人素质
2.1在农场的经济发展中,农场工人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农场的经济建设中,要注重对于人的主观积极性的激发,在农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国家对农场经济发展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在资金上给予了足够的投入,使农场经济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展。在农场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教育的投资,改善思想意识与生产的观念,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思想教育的改革。利用教育转变农场工人的思想,保证工人素质的提升,并且全面提高工厂的素质及知识,增强工人法律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农场的全面性、高效性发展,还能够保证农场操作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2.2在技术上对工人进行强化,深入灌输科技意识,定期的对工人进行培训讲座,可以请农业专家教授专业知识,在农间组织科技服务组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通过先进典型代表的示范讲座宣传科技的重要性。再次,要加强农场工人的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化的传播速度之快,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要对农场工人的信息化意识有所增强,购置必要的信息工具,善于利用信息化传播工具,通过电话和网络对市场的发展形势有一个清晰了解,以便采取适应的措施来对农场经济发展有所促进。
3.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壮大农场经济工作的责任感
集体经济是农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集体经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农场的长远发展。发展壮大农场体经济是巩同党在农场执政基础的基本前提。近年来,该乡村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农场税费改革的深入,原有收入渠道趋于萎缩,新的收入来源尚未建立,导致村级办公经费缺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干部经济待遇难以保证;部分村债务负担过理,积匿难返,影响了党在农场的执政基础和群众摹础农场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
在当前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地矛盾突出。大体可分为:(1)一轮土地承包时举家搬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同来要地。(2)二轮土地承包时因欠款、外逃,未分给承包田的农户回来要地。(3)二轮土地承包时,部分农户因超生只分给部分承包田。(4)机动地超标准或长期发包引发纠纷。(5)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虽然各村对这屿矛盾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但还没有成熟的化解招数。
5.加快农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场经济组织化程度
市场经济中,为了使用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农场结构需要进行定期的调整。因此,必须改变农场传统的经营模式及结构。由单一形式向多方式进行调整,并且从农场的加工到生产均采用集约化发展方式进行。利用专业的结构调整,保证农业企业各个部门加强联系,保证农业与林业之间可持续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形式,并且加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之间的经营,使各个产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农场的管理及经营模式,完善结构机制,促进农场经济的高效
发展。
6.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农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法制观念的执行,在相关的法规部门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及时的公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农场在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7.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T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
8.确保党的农场政策落实
农场经营管理丁作历来是党的农场丁作的鼋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场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场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人全局、立足多予、注蘑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莺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场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场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场丁人持续增收、农场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9.科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消费的观念,深入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在农场工人中,宣传科学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将这种观念深入的灌输到农场工人的思想意识当中,促进农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2
【关键词】经济转型政策 引导市场的选择
1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1.1环境硬约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我国有近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有9000多万城镇人口集中饮用水源地不达标,有1/3城市人口居住在劣于二级的空气中。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认为,我国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我国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经济发展存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浪费”现象,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水污染、酸雨、大气污染、沙尘暴等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国内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都很难支撑目前的发展方式。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转型,经济发展不能破坏环境,更不能污染环境。
1.2资源硬约束是我国经济发展瓶颈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基本国情。我国的耕地资源占世界的9%,水资源占世界的6%,森林资源占世界的4%,铁矿占世界的不足9%,铜矿占世界的不足5%,铝土矿占世界的2%,和占世界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4.5倍、美国的2.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水耗的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我国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不能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世界市场上进口资源也很难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政府在实现经济转型中的责任不可推卸
2.1国内需求结构变化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社会需求是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将导致社会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要的需求满足后,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全面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从必要性需求发展需求,代表了社会的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目标将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首先,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取资,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卫生、教育和文化服务成为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需求将大大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状况;第三,发展人的自身发展的主题上升,人力资本将逐步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所以,将导致经济结构的社会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经济发展的转型。
2.2外部需求的变化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外部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大变化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经济转型。自2007年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发展到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发达国家过于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加快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扩大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目标对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求,国内需求。
2.3政策引导经济转型的方向
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转换中作出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特性。“坚持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焦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2.4政策引导经济转型的方式
规划指南。宏观经济为主要对象,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和重大问题。这是宏观调控的中心管理和核心。
政策控制。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分配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宏观调控政策。
法律规范。市场经济是合法的经济,市场经济规则需要合法化。法律是宏观调控管理的法律基础。法律作为一种规范、稳定和权威,在宏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政干预。行政干预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市场,企业和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超级经济行政执法。行政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宏观调控方式。
2.5政策引导应该关注宏观经济,而不是为特定企业
政策引导首先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如果大大超过社会总需求总供给价格上涨全面的政策应优先考虑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适当减少出口,同时鼓励增加供应,增加进口,如果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重点应该是刺激投资需求的增加,消费需求,并鼓励出口,增加适当的控制供应增加的同时,减少进口。
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3
1.从经济层面上看,这种消费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却不符合人类的价值规范。因为奢侈浪费不仅腐化社会风气,还造成了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利益虽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但个人利益的获得必须满足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冲突的条件。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干预进行调控,更需要道德进行调节。一方面,政府运用国家机器能有效地维持宏观的市场秩序。但另一方面,政府干预无法时时刻刻做到面面俱到,也无法事无巨细地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市场。而道德调节较之政府干预,能更好地从源头杜绝行为失范。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社会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因素的质变都必然会带动其他因素的变化。就文化观念上看,经济体制的变动必然带动社会意识的变动。而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主要内容,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衍生与之相应的社会价值观。换言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必然根植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首先,肯定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因为市场经济能克服自然经济的狭隘性、保守性和小农意识,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有效解决计划经济动力不足,结构僵化,效率低下,盛行的弊病,虽然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要充分重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如:市场经济很容易形成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社会环境。在利益的驱使下,个体的行动准则也极易倾向于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在每个个体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携带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如: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唯利是图的伦理失范,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泛滥等等。其次,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同点,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该以集体主义为主导,多元价值观公共发展。换言之,也就是尊重由市场经济而衍生的各种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友好互动。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个人利益肯定个人价值,允许无害社会的个性化发展;包容性地吸收世界各民族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但必须肯定的是,集体主义仍然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核心价值。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国家强盛繁荣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失去了这一前提,个人利益也无从谈起。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
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4
1 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和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同时大型企业的管理也有了全新的目标。经济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为它可以为本企业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的特点是:对企业工作中价值运用所实行的管理行为,也就是说,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我国近几年在市场改革中使用的力度很大,同时外国企业对我国本土经济市场的冲击也非常大,因此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
1.1 对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大型企业和国际贸易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的产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众多成员国当中,拥有很多惠国的优厚待遇,进而使得很多国家的跨国区域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也迫使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一定要进行完善和更新,深入开发带有资本性的项目,建立一批全新的技术密集型部门。
1.2 对于我国人才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是人才资源竞争最激烈的时代,我国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物美价廉”型的人才,因为国外的企业给予的待遇比国内丰厚,导致我国的人才全部走入国外,使得我国的经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所以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经济管理人才,在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吸收过来。从另一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还不高,同时信息化水平也很低,因此,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 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目前金融工具在不断地更新,为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了新的风险,例如:汇率及利率风险等。因此,国内外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让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型企业在金融投资方面遇到了全新的机遇,这就要我国对金融机构的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所以,我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大型企业的投资安排在新的技术产业上面。
2 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型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使大型企业工作和谐。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管理受到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阻碍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2.1 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传统思想观念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在我国根深蒂固,所以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效果也不好。企业的管理层很难接受全新的经济管理制度,有时候还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就严重影响到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更新与发展。
2.2 我国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体系还有欠缺 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使本企业工作和谐,因此,大型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2.3 大型企业经济管理人才还不够 我国的经济管理才刚刚起步,进程有些晚,所以才显得人才缺少,而且国外企业给予人才的待遇比国内要丰厚得多,导致了我国流失了很多管理人才。而留在大型企业中的那一部分管理人才,也都知识老化,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都不是很高,他们做出的管理决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全新变化。
3 想要改变经济管理现状,应当采取的措施
3.1 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要进行全面的转变 大型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当今的环境进行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
3.1.1 必须符合国际化战略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立足,经济管理的制度制定就要以国际化为标准。
3.1.2 要在投资理念中,加入一些多元化的因素。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的门槛相对于之前比较已经降低了,很多国外企业的资本,也慢慢地流入到了我国的市场,这就是企业的商机,要与国外企业密切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最终提升我国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3.2 建立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型企业的经济资源已由物质变成了知识,一些外国的预言家也曾表示,知识资源对任何一个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都可以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为止仍是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时候,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把人力资源融入到经济管理中去,建立一套全新的、财务和人力两方面资源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划分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分工必须明确,在员工完成每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奖惩。
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5
【关键词】供热 经济 指标 措施
一 问题的提出
衡量火力发电厂经济性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供电标准煤耗,二是厂用电率。对于供热电厂来讲,供电标准煤耗包括发电标煤耗和供热标煤耗两部分,厂用电率亦包括发电厂用电率和供热厂用电率两部分。合理分摊发电和供热成本明确热电厂经济指标计算方法,是评价热电厂经济性和制定提高措施的前提。
二 热电厂经济指标的确定
抽汽供热机组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需要找到一种把进入汽轮机的总耗热量合理分配到两种能量生产过程的方法,用于热电联产机组与凝汽式机组以及热电联产机组间的比较。总耗热量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法,目前供电电厂应用较多的是热量分配法(好处归电法)。
2.1 热量分配法(好处归电法):按热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数量比例来分配其热耗量。
总热耗量:Qz=(Djq(hjq-hgs))/(ηgl×ηgd)(1)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Qz×(Qgr/(Djq(hjq-hgs));将(1)式代入得:Qr=Qgr/(ηgl×ηgd)(2);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d=Qz-Qr (3)
其中:Djq――汽机进汽量,t/h;hjq――汽机进汽焓,kJ/kg;hgs――给水焓,kJ/kg;
ηgl――锅炉效率,%;ηgd――管道效率,%;Qgr――供热量,kJ;Qgr=Dgr(hgr-hbs),
Dgr――供汽量,t/h;hgr――供热抽汽焓,kJ/kg;hbs――补水焓,kJ/kg。
这种分配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根据的,不能反映电能和热能两种能量在质量上的差别,也不能反映不同参数供热蒸汽在质的方面的差别。这种方法把热电联产所带来的热经济效益都归属于发电方面。但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得出的供热煤耗能直接反映锅炉的效率,为大多数热电厂广泛采用。目前使用的《电力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解释》也以此为依据。
2.2实际焓降法(好处归热法):按机组中蒸汽实际焓降和供热蒸汽实际焓降不足的比例来分配总耗热量。则:总热耗量:Qz=(Djq(hjq-hgs))/(ηgl×ηgd);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Qz×(Dgr/Djq)×((hgr-hb)/(hjq-hb)).(4);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d=Qz-Qr;其中:hb――排汽焓,kJ/kg。
这种方法考虑到供热蒸汽在质量上的差别,而且把冷源损失都算在发电方面,因而这种方法使热电联产所带来的热经济效益都归属于供热方面。
2.3作功能力法:按机组中总进蒸汽和供热蒸汽的作功能力(或 值)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总热耗量:Qz=(Djq(hjq-hgs))/(ηgl×ηgd);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Qz(Dgr/Djq)×(Egr/Ejq)(5);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d=Qz-Qr;其中:Egr――供热抽汽 ,kJ/kg;
Ejq――汽机进汽 ,kJ/kg。
这种分配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依据,它使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效益分配到电能和热能两项生产中,这种分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但使用它时不够简便。
2.4供热电厂经济指标的计算
目前供热电厂通用的热耗量分配方法是热量分配法,可以分别推导供热电厂主要经济指标的计算公式。
2.4.1 标准煤耗
(1)供热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耗(千克/吉焦)br=供热耗用标煤量Br(千克)/供热量Qgr(吉焦)(6)
标煤的发热量为29308千焦/千克,所以:供热耗用标准煤量Br=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Qr/29308(千克)(7) ;代入(6)得:br=Qr/(29308×Qgr×10-6)
(2)式代入得:br=106×Qgr/(29308×Qgr×ηgl×ηgd)=34.12/(ηgl×ηgd)(千克/吉焦) (8)
供热标准煤耗只与锅炉效率和管道效率有关。在设计时,根据给定的炉效和管道效率这两个指标就可以确定供热标准煤耗;生产运行中经过正平衡法计算出的供热标准煤耗反过来也可以验证锅炉效率。
2.4.2发电标准煤耗
发电耗用标煤量Bd=总耗标煤量Bz-供热耗标煤量Br(千克)
总耗标煤量Bz=总热耗量Qz/29308(千克)所以:Bd=Bz-Br=(Qz-Qr)/29308,(1)、(2)式代入得:Bd=(Djq(hjq-hgs)/(ηgl×ηgd)-Dgr(hgr-hbs)/(ηgl×ηgd))/29308=(Djq(hjq-hgs)-Dgr(hgr-hhs))/(ηgl×ηgd×29308)(千克) (9)
发电标准煤耗bd=发电耗标煤量Bd(克)/发电量E(千瓦时)=(Djq(hjq-hgs)-Dgr(hgr-hhs))×1000/(ηgl×ηgd×29308×E)(10)
2.4.3供热厂用电率
供热厂用电率是热电厂对外供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供热厂用电率(kW.h/GJ)=供热厂用电量(kW.h)/供热量(GJ).(11)
供热厂用电量=(供热量/发电、供热总耗热量)×(全部厂用电量-纯发电厂用电量-纯供热厂用电量)+纯供热厂用电量。其中:(1)发电、供热总耗热量=汽机进汽的含热量-锅炉给水总含热量+自锅炉至减温减压器及直接对用户的供热量;(2)纯发电厂用电量指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它励磁机用电量等;(3)纯供热厂用电量指热网水泵、供热蒸发站等的用电量。
三 提高供热经济性的措施
3.1供热企业主机设备安全可靠性直接决定着供热安全和经济性,供热企业应把主机设备管理放在首位,供热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排查。
3.2供热指标分析应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单项指标分析与综合指标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供热企业要建立健全供热指标管理体系,建立供热指标分析诊断的常态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偏差,不断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3.3 供热负荷的分配及运行方式优化是调整供热指标的重要手段。
3.3.1 应选择与用户需求接近的抽汽压力点优先供热,减少减温减压器造成的工质节流损失。
3.3.2 热效率不同的机组共同供热时,热效率低的机组应优先考虑供热。
3.3.3 供热量的调整方法宜采用调整循环水流量与温度结合的方法,即保持合理的循环水出、入口温差下进行调整循环水流量,以提高单位介质携带热量的能力,减少供热厂用耗电量,降低供热厂用电率。
3.3.4 在以调温为手段的供热系统中,应合理选择循环泵扬程,使管路调整门开度在80%以上。
3.3.5 冬季大负荷期间,对于两台锅炉对一台汽轮机的供热电厂,应避免一炉一机的运行方式。
3.3.6 供热企业应加强与电网调度的沟通,尽量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调整机组负荷,制定供热机组经济运行优化方案,合理分配热电负荷。
3.3.7制定与供用热合同相符的供热负荷曲线,加强与热力公司调度的联系,按曲线要求调节供回水压力、温度、流量等供热参数。
经济和市场形势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行业集中 市场竞争
美国共有8000家商业银行,1500家存贷款机构,400家互助储蓄银行和10000家信用合作社。美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建立于1782年费城的北美银行(Bank of North America)。美国的联邦储蓄系统建立于1913年当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之时。在美国有很多的银行,因此,银行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由于一些金融改革和创新,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已经被现代功能银行所取代。这篇文章将简析美国银行行业的结构。此外,分析银行的集中程度,即是否银行业务大部分份额被少数银行所占有。银行行业的竞争程度也将被分析,最后,对集中的银行系统和竞争性的银行体制给出相应的评价。
一、美国银行的结构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商业银行的国家,大概有8000多所商业银行。在它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小型银行。十个最大的银行大概占有总银行系统资产的58%,这个数字要小于其他发达国家银行分配份额。此外,美国银行由联邦政府和国家共同监管。从历史上来看,曾经有一些规定用来限制国有银行和州制银行。1927年的麦克法登法(McFadden Act)为了保护中小银行的运营,防止国有银行跨州经营分部。尽管这个法规已在上世纪90年代被淘汰,目前美国仍然有超过8000家的商业银行。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使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具有竞争力,传统银行的数目开始下降。传统银行是指经营长期贷款和短期存款的银行。传统银行提供给非金融借款人的资金从1974年的40%下降到2002年的30%(Mishkin,2004)。自从美国“并购潮”开始,银行的数量有所下降,大规模的银行开始收购中小型银行。从1990年到1995年,美国的收购兼并数量为1691起,总价值是15.6亿美元。相比之下,从1996年到2001年的收购兼并数量为1796,其总价值为75.4亿美元。银行通过合并或收购其他小银行而创建更大的实体。当洲际银行的限制取消时一些银行意识到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银行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扩大自己经营业务,从而达到规模经济。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银行类型,叫做超级区域性银行,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开展广阔的金融业务的银行。
二、银行集中度和竞争性
为了测量银行集中度和竞争性,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测量市场势力以及核实市场是否集中。两种方法分别是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CRn(行业集中度指数)。
第一种方法是赫芬达尔指数,它是指银行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Matthews & Thompson,2008年)。
HHI=∑Si2 Si是指第几个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
表1显示了美国前第50大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因为在市场上存在很多小银行,他们的市场份额非常小。所以由此根据美国排名前20的银行存款市场份额来粗略计算HHI。
HHI=11.712+9.782+8.52+4.042+2.312+2.202+1.792+1.552+ 1.522+1.362+1.252+1.222+1.202+1.032+1.012+0.992+0.862+0.812 +0.722+0.642=350.4419
表1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规定,如果HH
从计算结果来看,美国银行市场HHI为350,小于1000。这个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略小的数字,所以并不是十分精确,但是它很接近于真实数值。因此,美国的银行行业可以认为是竞争型。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CRn,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的总和(Matthews & Thompson,2008年)。
CRn=∑Si
计算前8名银行的存款份额:
CR8=11.71+978+8.5+4.04+2.31+2.2+1.79+1.55=41.88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Bain(1951)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分为寡占型(CR8≥40)和竞争型(CR8
银行市场的竞争已经成为金融稳定的讨论中心。除了银行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仍然存在很多银行可以相互竞争的方面,包括:利率、服务质量、产品多样性以及手续费用和网上银行业务等等。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各大银行开始提供各样的政策来吸引顾客。在花旗银行,顾客可以得到5%的减免税款,如果新申办一张借记卡。而摩根大通银行为了扩展新分部的业务,规定如果他们在新分支开办经常账户则奖励给客户100美元。类似于这样提高竞争性的方法层出不穷,使得客户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也使得银行提高了竞争性,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三、评价
就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来说,人们持有不同的意见。一些人相信市场竞争可以提高行业效率。古斯曼(引于Beck & Maksimovic,2002)在2000年中指出,一个通断的银行市场更有可能导致信贷配给效应,相对于竞争性银行市场来说。此外,银行可以适当提高利率,然而,高利率往往更受风险较大投资者喜好。这无疑增加了资本风险。并且,在竞争型市场中,银行可能会更愿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然而,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不太集中的银行市场则比较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危害。第一,集中的银行市场可以提高行业市场能力以及增加银行利润。少数大规模的银行垄断着主要的市场份额,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减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第二,对于监管者来说,相对集中的市场会降低监管成本和增加监管效率。第三,根据艾伦和加尔在2000年中指出(引于Beck & Kunt & Maksimovic,2002),美国的银行系统相对英国来说更加不稳定,相比之下,英国的银行市场更为集中。
美国具有最多的商业银行,并且由联邦政府和国家共同监督。美国银行业市场是比大多数发达国家更具竞争力也更具有活力。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提高效率,一些大银行合并其他小型银行。因此,传统银行的数目开始下降。根据HHI和CRn计算方法,美国银行业市场可视为低集中垄断但接近于竞争类型。为了更具有竞争力,在美国的一些银行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吸引顾客。有人认为具有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更安全,它可以提高银行业的工作效率。其他人认为集中的银行业市场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并形成规模效应。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制需要不同的银行系统,集中型和竞争型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相比之下,集中型的市场可能更趋于稳定化,而竞争性的银行业系统可能更加有效和效率。但是,稳定、收益和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三大必要条件。为了确保稳定性,银行行业仍然需要严格的法规和关于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1]Beck, T., & Kunt, A., & Levine, R. (2005). Bank concentration, competition, and crises: first results.
[2]Berger, A. N. (2003). Bank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 evolution in the making.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3]Cetorellli,N.(2001). Competition among banks:good or bad? 2Q/2001, Economic Perspectives.p38-46.
[4]Cetorelli, N. Strahen P. E. (2006). Finance as a Barrier to Entry:Bank Competition and Industry Structure in Local US Markets.The Journal of Finance 61 (1),p437-461.
[5]Matthews, K. & Thompson,J.(2008).The economics of banking. John Wiley & Sons.
[6]Mishkin, F.S.(2004).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financial markets. Argosy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