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1
摘 要 构建循环经济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循环经济体系的定义,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并且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和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循环经济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体系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以循环利用物质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从而使得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循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而言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而传统的工业经济则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和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1]。所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目前,循环经济体系尚无明确定义,本文认为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体现循环经济的特点。循环经济体系由横向三层次与纵向三条块综合构成。横向三层次是指:在企业层面形成循环经济小循环,在工业园区形成循环经济中循环,在区域层面形成循环经济大循环。纵向三条块是指三次产业各自形成循环经济增长模式,重点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形成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一个区域构建起循环经济体系,即是在整个区域实现空间上、地域上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二、少数民族资源与环境现状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利用
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种资源呈现出日益减少的趋势,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资源。我国少数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一些少数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水源丰富、年降雨量较大,一些少数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有些地方还处于干旱地带。内蒙古、宁夏的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少数民族地区大型支撑性灌溉工程非常少,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低,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第二,矿产资源。无疑是少数民族地区引以为豪的“长项”,尤其青海、等地,矿产种类及储藏量,都要大大高于中东部地区。但是,由于科技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地区是生态脆弱区,在一些进行了矿产开发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科研水平的掣肘,无序和低水平开采现象严重,已经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第三,土地资源。少数少数民族地区山地、丘陵和山间平坝分布较广,普遍存在着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并且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综合影响,可利用土地资源损耗浪费严重,使得土地侵蚀与退化日益加剧,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草原、森林资源。近年来由于过度追求高产出,高收入使生产能力超出生态承载能力,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新疆、内蒙古、草场都由于超载放牧和使用不当而严重退化,并出现沙漠化的迹象,并且已经直接影响到农牧民增收[2]。少数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形成的对本地区的森林资源过度依赖,以及不法商家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每年有大量的森林被猎伐。草原过度放牧和森林过度开采都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污染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年签2007》的统计数据,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工业污染现状。
第一,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全国工业废水达标率平均为90.7%,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宁夏和新疆工业废水达标率分别为77.0%、28.2%、64.8%和61.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从工业废气各组成成分去除量和排放比例来看,全国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0.64、27.27和9.0。内蒙古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比例为0.32、30.25和5.9;广西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比例为0.51、10.3和4.1;宁夏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比例为0.10、12.1和4.1;新疆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比例分别为0.04、9.53、3.3。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废气排放和去除量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内蒙古以外,工业烟尘去除量与排放量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粉尘去除量与排放量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及处理情况。新疆地区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较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之比为0.0000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0329。广西与宁夏的这一数据分别为0.00390、0.00376,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优势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国家先后在少数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一批循环型工业企业;近年来优先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资源开发项目,并实行投资倾斜,引导国内外资金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基本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土地贫瘠进行治理,扶持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和帮助少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科技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举办民族院校和民族班。
(二)应用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目前,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内,基本存在已建成及在建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实践及研究,可总结并借鉴已有应用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从而将循环经济模式扩大到全区,建立起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
(三)独特的后发优势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三个层次上的九大优势:首先,与东部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在资源富集、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廉三个方面有潜在优势;其次,与西部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在沿边开放的区位、丰富多彩的文化、优惠倾斜的政策三个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最后,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能源战略接替区、生态安全的屏障、巩固国防的保障三个绝对优势。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教育水平都比较低,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少走弯路,把跟随战略转变为赶超战略,能更快更好的构建起循环经济体系。
四、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
(一)建立资源节约机制
为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建立自然资源节约机制。自然资源的节约主要表现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节约资源,降低自然资源,从而原材料的消耗,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因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统称自然资源的节约。自然资源节约机制,包括建立目标机制、价格机制等。
(二)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
为了保证环境质量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建立资源耗费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结合起来[3]。应由政府和国家组织制度环保法,建立法律机制,用国际和国内的环保法规规范环保行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税收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和相应税率收取环保税,以此收入作为治理环境的投入;建立行政审批机制,限制严重污染的企业的开办;建立行政监督机制,对于环保不合格企业,实行关闭、停产整顿和高额罚款的处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推荐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进程。
(三)建立生产活动影响的评估机制
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还必须建立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机制,以便有可能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首先,对每一项生产活动,特别是像水电、火电、核电建设、化工企业的开办等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要组织相关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评估,依靠专家进行决策,以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变为人类的目标服务。其次,对每一项生产活动,特别是像电子计算机的生产等生产活动,对社会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要组织相关社会科学家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发挥它们对社会生态的积极影响,限制他们对社会生态的消极影响。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首先,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资金支持。把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
第一,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建立生态工业网络,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4]。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树立新的经济增长观。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科学评价,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机制的基本思路。一是理论评价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建立评价机制包含两种类型:理论评价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理入手,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操作型评价偏重于研究区域的实用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评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二是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循环经济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因此,从“3r”准则出发,设定三个类指标,建立评价机制:减量投入指标、污染减量排放指标和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旨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改善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旨在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总量上实现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科学文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则是利用各项环境质量指数,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二,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应考虑五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5]。应包括人均GDP(绿色GDP),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工业废弃物和垃圾为生产原料的循环类型企业产值,循环经济增加值。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应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耗水量、耗电量等。用以表明单位能源利用率。三是污染减量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废气排放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等。主要说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四是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率、回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三)完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第二,构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除国家制订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制订政策法规性文件,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尽管个别企业、个别产业、个别领域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整个技术支撑体系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和薄弱的,其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在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对发展循环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直接影响到循环经济的推进。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势在必行。
第三,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6]。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六、小结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严行方.循环经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09):67-69.
[2]西闻.广西贵糖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消费日报.2008(09):161-164.
[3]王来喜."后发优势"论及其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7-10.
[4]张小兰.少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应走循环经济之路.贵州民族研究.2006(2):38-41.
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经济 可持续
Abstract: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alyz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now there is onl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farmland, and ignor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ecological economy with the view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y economy principl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ustainable ecological economy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工程就是指利用工程建设的手段来发展和服务农田水利事业。通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与措施,改变不利农业发展和生产的环境条件与设施,从而达到农业的高产,与此同时在没有结合具体现状对环境进行有力的应用,往往对包括土地在内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
部分城区的水利工程设备老化严重
经调查研究,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严重,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严重的不便,虽然对其已经进行维修整修,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利工程的需求,往往发现它为水利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和不便。
地方财政困难,农田水利工程难以满足新要求
由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短缺或不足,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传统方式加重了对土地的需求,严重造成土地肥沃不足,土地干硬化,从而破坏了土地,影响了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工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首先,灌溉作为农田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挑战。循环水的利用在灌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能否充分利用循环水也同时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循环水的循环使用不仅仅可以为农业灌溉带来源源不断地水资源,同时会起到美化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不良的灌溉也造成了对土壤、水资源、水质以及农业经济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建立良好灌溉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物质、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在灌溉中往往会加入有利于农田生产的有机化合物,但常常由于化合物中某些元素或者成分的有害,再加上对水资源循环利用不足,从而造成了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其次,过度灌溉造成土壤盐分运动加剧,往往将盐分停留于土壤表层,会造成土壤盐碱化,肥沃程度下降,打破环境资源的平衡。最后,渠道泥土或块石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水土受到冲击,导致部分水土资源不平衡,造成水土的流失加剧。在进行灌溉的同时也造成对地下水利用的不当,南方等地湖泊河流众多,但往往千姿百态,如果对其引导不利,应用不足,同时也造成了对水体生物的影响,对河流湖泊水资源造成污染。
二.生态经济的发展原则
生态经济就是指在各种生态系统所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利用经济学的视角和工程技术的手段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与生产关系。前提是对环境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却又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发展一些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高的新型产业,实现经济的新发展,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的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的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分析,进行科学的规划部署,统筹考虑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协调水资源与各乡镇(办事处)的关系,进行科学分配利用。实事求是,突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点问题,提高利用率,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
三、明确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在关系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可持续。这是要解决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者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正确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矛盾,相互制约,而是相辅相成实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群众的切实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都将是为广大群众服务,要充分发挥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把效益最大化。其次,应保障生命安全,切不可为了谋取利益而污染环境,破坏水土资源,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深化技术革命,制度改善,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利用率,以及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能力,努力把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自然和谐的综合利用体系。最后,坚持走合理开发的道路,注重节约保护,深化相关单位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要充分做好与其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达到与经济社会、国造、城乡发展的共同进步与发展。通力协作,我们要同时兼顾社会的经济效益,人类社会的文明效益,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效益的新模式,严格把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审核,确保按要求、按时的完成工程的需求。开发低成本,无污染的水利工程项目。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引进国外有力的设备,但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达到有效地利用。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的新型工程项目,它的有效发展关乎社会能否持续进步的发展,而作为生态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模式,是现代社会,乃至未来几十年我们要共同倡导的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相处和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需要我们长时间进行摸索和总结的。
参考文献:
[1]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王建华;严登华;杨炳;;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1期
[2]陈崎;贾征;;浅议国营农场小型农田水利支农资金“拨改贷”[J];财会月刊;1985年05期
[3]唐忠;李众敏;;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的经济学分析[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3
(一)经济发展是会计形成、发展的基础
首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出现。随着会计的出现,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生产、管理的需求,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符合人类历史进步的客观规律。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的产生,会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说,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提升、完善。其次,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产生深刻影响。经济发展是会计产生的基础,同样,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会计的存在形式,经济发展水平与会计形式呈现一定的关联性,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会计的发展水平。比如说,在发生经济危机时,部分企业为了度过经济危机,不惜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形式,获取较大利润,最终,这种不良、消极的竞技状态会阻碍会计的发展与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传统的会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会计朝着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前进。
(二)会计服务于经济发展
1、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调控需要全面、可靠会计信息的支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其固有的弊端与缺点开始显露。市场失灵一旦出现,就需要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通过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保证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参考。经济核算体系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其他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各项财务数据就是税收的重要依据。会计资料,也是证券监督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与审查的重要依据。
2、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需要会计信息支持。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企业的运营活动需要全面的会计信息支持,从而更好的满足出资者以及债权人的需求。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今天,企业出资者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日常运用,而是委托管理人员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管理与经营。为了使出资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就需要会计信息的支持。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会计信息也是参考的重要依据。外部投资人员对企业发展的评估以及投资收益的分析,也是通过会计信息完成的。另外,债权人对于企业运营状况的了解,也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的。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通过企业会计信息,债权人对流动资产进行评估,对贷款风险以及代偿能力进行评估,只有符合其要求与预期,才可能向公司提供贷款。
3、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会计监督的作用日益突出。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监督指的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从而使其更加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顺利实现预期目标。现阶段,不断任何公司、规模、性质,都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工作。会计准则是开展会计活动的规范,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按照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规范进行会计活动的开展。在经济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事前监督,对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预测与计划。在经济活动开展中,对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检查,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经济活动开展之后,还需进行事后检查,及时总结问题、及时解决。
4、新时期下,经济秩序的维护是会计发展的重要职能。在市场经济建立、发展、完善的整个过程中,正常、稳定的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经济、市场秩序的混乱。通过会计职能的发挥,尽量降低市场混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必由之路。归根到底,经济秩序混乱最终会表现在会计活动中,不断使票据管理还是收入管理,会计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结语
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电力需求 发展 关系
一、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成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由于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电力做为生产的基本投入品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供应能力建设一定要从长远出发,科学规划、平稳发展。换句话说,以电力为中心来,发展能源规划和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建国以来的电力供应一直在绝对短缺与相对过剩之间徘徊,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电力行业发展政策随之调整,电力需求走出低谷,但是严重缺电的局面出现。尤其当我国人均GDP 跨过1000 美元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供应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力的安全供应具有了更为迫切的意义。我国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发电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但电力建设发展超越国民经济需要,对环境、资源形成多余的压力,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表明了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研究不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引入,电力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规划面临着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利益主体利益不一致的一系列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我们国
家非常有必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引导电力行业良性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正确判断是科学规划的前提,而其科学认识基础是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电力市场化的逐步深入,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中
国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研究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科学合理地进行电力需求分析提供方法指导,能为当前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二、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总量相关性
在我国,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标准提法到现在已有很多年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对外开放环境在此期间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国已经通过有效地推进经济管理体制,适应了新的形势,扩大对外开放,为融入世界经济打下了基
础。面对世界经济新形势,我国能及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减少不利因素,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实现的又好又快。使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与此同时,扩大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让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
动关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体系。
宏观经济政策为我国经济指引了发展方向,相应的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经济发展的波动,导致了电力供需的不平衡。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滞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严重缺电的局面,而电力需求在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又
会出现电力过剩的局面。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多家办电、集资办电政策出台后,电力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到1997 年,实现了供需平衡后,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用电政策,刺激了高耗能行业的复兴。电力供需由于经济的波动,
在不平衡中一般都是求得新的平衡,有时求大于供,有时供大于求,电力的短缺与过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电量需求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电力建设的滞后性,使电力
建设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数量分析的重要学科,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能更好地研究电力与经济的关联。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经济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它更深刻地揭示出经济系统的
数量变化规律,简洁有效地描述出某个真实经济系统的数量特征,是由系统或方程组成,方程由变量和系数组成。计量经济模型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关系。根据研究的目的,需要对研究的经济现象深入
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各个因素,根据经济行为理论,设定描述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三、电力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周期
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现象是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本来所固有的,经济周期是指以国民生产总值、工资、物价、货币流通等主要指标衡量的经济活的总体水平波动,可以分为谷底、复苏、繁荣、衰退4 个阶段,掌握谷底、
复苏、繁荣、衰退四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对经济形势的走势可以在宏观上进行预测。经济周期源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消除或减缓,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们提供有力的保证。
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动力命脉,我国电力需求的变化将受到经济增长、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对它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寻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科学全面地估计电力需求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是研究经济数据波动有效的方法,通过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过程,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变化规律。随着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电力需求也会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点。电力需求周期是指电力需求在连续过程中重复出现涨
落的情况,电力需求周期不是机械的、完全规则的形态,电力需求周期明显地不具有等间隔的特点,复苏、扩张、衰退、收缩是电力需求周期的规律性。同时,周期的持续时间、过程、波动程度不完全一样,这就是电力需求周期的特殊性。强调再现性、重复性。
电力需求周期的划分:电力需求周期持续时间进行划分,按电力需求收缩的含义划分为古典周期或古典循环、增长周期或增长循环。
电力周期波动的特征参数包括波动高度、波动深度、波动幅度、波动系数、波动的平均位势、波动的扩张长度。总之,我国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分析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电力负荷需求与经济政策、产业结构、需求管理等多种因素。才能使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电力需求能够有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5
民法从法的价值上讲追求的是公平,而商法追求的是效率。法的价值理念的不同使得商法与民法有了不同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并不是天生就分配好的,如果要满足不同人群对使用价值的需求,只有通过交易的行为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交易的实现最终将使资源向最有效的使用者手中转移,大量的交易构成了市场,市场的繁荣使得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作为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商法必然要把鼓励交易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市场交易行为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财富需要提高交易的效率,这个过程需要简化交易的相关手续,缩短交易时间,因为在商业实践中交易的速度或商品流转的速度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保障商事交易的便捷。市场交易在便捷的基础上更需要安全,维护交易安全确保交易行为的法律效用和法律后果的预见性,使得商法追求效率的价值特点真正得到体现。
二、商法的特殊地位
在当代社会表现出的缺陷商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社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商法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逐渐受到了挑战。西方国家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曾一味强调高效率,产生了大量财富,但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财富在分配过程中两极分化问题变得极为突出,导致了社会阶层矛盾激化,社会的不稳定反过来又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环境的恶化限制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性。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但在追求经济效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西方国家类似的问题,商法追求效率的社会价值取向仅仅从经济角度去片面考虑问题,其优先于民法适用的特殊地位在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呈现出阻碍的趋势。
三、商法在法律适用上不应
发展与经济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双赢模式
1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1.1资源掠夺的无限扩张
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资源的支撑,要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只是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就牺牲了环境,企业管理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设备投入方面力度不足,而且还会经常排放污染气体和污水,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噪声,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粗放型经济方式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托粗放型的增长,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惜牺牲地区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雾霾等污染的加剧,已经严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许多地区仍然是将传统经济作为主体经济,技术水平较差,科技含量较低,主要是能源产业、化工产业、电子产业,忽略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入到空气中,这样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3慵懒埋怨的不作为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都选择牺牲环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并没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政府各部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都相互推诿,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看到环境污染行为习惯采取包容的态度,环保意识淡薄,认为环境保护不是个人能解决的,这样就导致水土资源的流失,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种类不断消失,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1单一发展的趋势
通常所说的单一发展,其实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能源的过度开采,树木过度砍伐,大量污染气体随意排放。地方政府只是以GDP指标来衡量地区的发展速度,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彻底治理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如果气候发生改变,环境遭到破坏,那就容易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将会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
2.2矛盾的统一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矛盾的统一性。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想要发展经济就肯定要开采资源,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而一味保护环境,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出现,无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相互对立的。其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相互统一,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十分关键,这样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模式分析
3.1加强对生态可持续理念的树立
面对当前环境问题现状,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能联合企业起到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要在社会上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要积极提倡绿色消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帮助民众树立生态可持续理念,要不断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后世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严格杜绝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开拓绿色市场产业链
通常所说的绿色市场主要是指用绿色的理念来实现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要有效促进农业经济、新型工业的发展,积极提倡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到一起,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提倡对污染产品的回收,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提倡绿色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建立绿色市场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3严格执法,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各部门要紧密协作,实现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要严格执法,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到环保监督中来,定期对企业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有效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依托科技改进环保,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将环保任务下达到各个地方政府,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存在矛盾,又相互统一,想要实现两者的共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还要对绿色市场产业链进行开拓,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保护环境。
作者:马井全 单位: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李晓超.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J].统计研究,2015(11).
[2]宋永利.新时期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发展关系探究[J].品牌(下半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