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规划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1

关键词:数字技术;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154-02

1数字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1]。目前应用于景观设计行业的数字技术有很多种,常用的是AutoCAD、Photoshop、3ds max、Sketch up这几种软件。

AutoCAD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方面。3ds max是专业的三维效果及动画制作软件,同时包含丰富的材质、贴图、灯光和合成器。基本上景观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模型都可以用3ds max来解决。Photoshop在各类环境景观设计中主要用来制作效果图的后期处理。它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材质粘贴制作出一幅效果真实的效果图。Photoshop能将3ds max所制作的初步效果图与植物、建筑、人物、交通工具以及背景天空等进行合成处理,得到良好的最终效果图。Sketch up软件能让设计师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快速便捷地表达设计意图,更好地和甲方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环境景观设计方案设计阶段能很好地体现其优越性。

2 数字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具体说来,AutoCAD、3ds max、Photoshop、sketch up等软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AutoCAD平面初步设计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是在AutoCAD软件环境下进行平面图规划设计,此阶段的设计不只是设计地形、建筑、植物等平面布局,同时也要考虑立体的景象,以及考虑比例和尺度的问题。

2)3ds max场景建模

将AutoCAD图形导入三维软件,在三维场景中初步建立场景环境。

3)二维与三维结合分析

在二维设计图完成之后,可以导入“3ds max”,“Sketch Up”等软件。如果是设计阶段想快速的看到效果并修改,可以选择在Sketch Up软件环境中进行,因为Sketch Up可以直观地观察景观的效果,多角度地分析空间分布关系,进行深入考虑[2]。然后,综合各种需要和要求,逐步进行设计修改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图纸改动会非常大,甚至最后的定稿和初稿完全不一样。

4)详细更改设计平面图并完善三维场景

在分析之后得出改进的想法,然后修改平面图与三维空间,这样一步步分析和改进,最终得到经过虚拟现实分析的设计,已经是建成并通过考察的景观设计了。

5)AutoCAD绘制的平面图和用3ds max绘制的三维场景图用Photoshop进行效果图后期处理。

6)综合平面设计图与三维场景进行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立剖面图的绘制。三维模型建立后,立面尺寸基本明确,所以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立剖面图等竖向图纸就可以十分方便地画出来。更可以用sketch up软件直接生成各种剖、立面图。

7)以三维软件输出效果图、效果动画等。

不同的三维软件输出图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同一个软件也有不同的渲染器,但其基本的出图方式都是一样的,首先是调整视角,然后进行光源等设置,最后渲染输出。这样的图纸效果是手绘很难比拟的,如果是以动态视角输出的图,则更有如现实场景的效果[3]。

3 数字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数字技术在景观设计应用的弊端

第一,因为数字技术可以加快工作速度,但是必然会产生一些粗制滥造的设计,使设计作品缺少了以前的精雕细琢与个性,从而降格为工业产品;

第二,由于数字技术的即时显示功能,减少了以往在设计过程中与甲方的沟通障碍,避免了大量重复劳动。但在设计的实际操作中,甲方往往因为电脑的即时可视性想拥有更多的图纸,这样就导致设计师不仅没有减轻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以及因为甲方的介入而导致设计的独立性得不到充分尊重,使设计师很难有独立的设计思维,设计的整体水平下降;

第三,由于数字技术的易改性,可以自由的拼凑、修饰、调整图像,所以导致一些设计作品东拼西凑,设计风格不统一,甚至陷入抄袭的泥潭;

第四,因为用设计软件设计必须在电脑面前工作,养成了很多设计师一旦离开电脑就无法工作,有灵感的时候很难快速记录;

第五,软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运用设计软件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由软件本身质量引起的问题,因为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系统的正确性难以保证,质量问题很难全部杜绝,而可能造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到设计师的正常工作;

第六,在景观设计运用软件的过程中设计师对产品的功能难以满足,以及新版本的设计软件给设计师学习适应软件带来困难。现在的设计软件越做越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给设计师学习适应软件带来困难。由于繁重的工作,设计师更愿意采用老版本来进行设计,放弃对新版本的学习,客观上也阻止了对于一些新的有用的功能的使用。

2 )解决的方案

第一,设计师要加强与甲方的沟通,让甲方明白设计工作在用软件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时间周期,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用软件进行更好的设计,保证设计的质量;

第二,让甲方明白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在我们景观设计运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常有甲方认为现代数字技术的强大可以轻松做出任何改动,这样就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而且甲方提出的一些要求很难完成,必须让甲方了解软件也有局限性。

第三,设计师要在运用软件的过程中要加强自律

由于设计软件给设计师带来了较大的自由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东拼西凑甚至直接抄袭,所以设计师要更多的使用原创的理念,更要避免抄袭的发生,加强自律。

第四,在设计软件的开发中,设计师与软件开发人员加强沟通。

了解设计师用户对设计软件的需求,有目的的开发软件,让软件更加专业化,具有更强的行业针对性。

第五,将手绘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取两者之精华,提高绘图质量与效率。

Sketch Up与Photoshop也有这方面功能,可以利用有关工具进行手绘操作。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数位板的应用,它是将手绘实时输入进电脑,利用电脑的编辑功能进行简单操作,从而减少传统手绘的工作量。

4 数字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的发展展望

在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比较其他设计绘图手段,设计软件无疑还是最适合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式。今后,各种数字技术也将随着景观规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而变得更加多元化。各种数字技术之间的互相转换,相互分工合作会越来越密切,各种命令也会越来越简化和同化,将创造出更加适合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发展的数字技术软件。

参考文献

[1]baike.省略/view/1090132.htm.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2

【关键词】自然风压;测定;变化规律;控制利用

0 引言

梁宝寺二号井还处于基建阶段,未正式投产,其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矿井共有3个井筒,其中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风井安装有两台FBCDZ-10-No36型轴流式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驱动电机为YBF800-10型电机,功率710kW,转速580r/min。矿井现布置有8个掘进工作面,首采面3502工作面于2013年11月投产。目前矿井总进风量7650m3/min,总排风量9350m3/min,通风负压1050Pa,等积孔为4.44m2。据嘉祥气象站1959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9℃,月平均最高气温28.9℃(1971年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4.7℃(1980年1月),日最高气温42.4℃(1966年7月19日),日最低气温-18.7℃(1957年1月2日)。

矿井三次主副井反风时,自然风压成为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矿井的灾害防治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严重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而且给矿井的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直接影响了矿井生产的经济效益。

1 自然风压测定

1.1 测定及计算方法

自然风压直接测定简单易行,条件是必须在主通风机停转时进行,限制了各月数据采集。反风测算法只能在反风演习过程中应用,同样限制了每个月的数据采集。

间接测定法是测出进、回风两井筒空气柱的平均密度,间接求算出自然风压大小,为保证测定数据准确有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多人多点定时测定温度。同时监测和记录地面大气压变化。

用风扇湿度计和精密气压计分别测定各测点的干、湿球温度与大气压力,按(1)式计算测点的空气密度。

ρ=3.484■(1-0.378■)(1)

式中:ρ――空气的密度,kg/m3;

P――空气的绝对静压,kPa;

PS――饱和水蒸汽的绝对分压,kPa;

φ――空气的相对湿度,%;

T――空气的绝对温度,T=273+t,K。

按照(2)式计算矿井自然风压。

He=(ρ进H进-ρd×Hd-ρ回H回)×g(2)

式中:ρ回――回风井筒中湿空气的平均密度,kg/m3;

ρ进――进风井筒中湿空气的平均密度,kg/m3;

ρd――回风井湿空气段的平均密度;

Hd――回风井湿空气段的高度;

H――井筒垂深,m;

g――重力加速度,9.8m/s2。

1.2 自然风压测定及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的反映自然风压在全年的变化,减小气象变化带来的误差,课题组进行了36组自然风压测试工作,即在每月上中下旬分别随机选取一天进行测定,测定时间均选在上午10:00到11:00之间。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当月气象情况作为此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他均作为参考,1~12月份自然风压测定结果(Pa):466、411、360、312、257、197、162、201、241、327、370、409。

梁宝寺二号井一月份自然风压达到最大为466Pa,七月份自然风压最小值为162Pa,自然风压波动范围为304Pa。自然风压作用方向全年为正,即自然风压方向与风机作用方向一致,有利于矿井通风。

1.3 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自然风压测定

为了能更好的的反映一年四季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自然风压变化规律,特选择在、春分、夏至、秋分时节前后对自然风压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2年不同季节时段自然风压测定结果

由测定结果得知:梁宝寺二号井自然风压在一天中是不停变化的,春季一天中自然风压变化值为27Pa,夏季一天中自然风压变化值为28Pa,秋季一天中自然风压变化值为33Pa,冬季一天中自然风压变化值为26Pa。由此可以得出,在非特殊环境下,一天中自然风压变化的大小基本在30Pa,对主通风机运行状态影响不大。从四个季节来分析,全年基本保持中午自然风压值在一天当中处于较低水平,15时左右基本达到最低值,凌晨到次日3时左右,自然风压处于最高水平。

2 可控自然风压利用技术

通过梁宝寺二号井自然风压规律分析可知,该煤矿自然风压全年帮助主扇工作为矿井通风动力。图1为机械风压与自然风压的匹配示意图,设R为矿井风阻特性曲线,Ⅰ为没有自然风压作用下主扇的要求特性曲线,M1、Q1分别为要求工况点及矿井要求风量;Ⅱ为矿井总自然风压曲线,M2为自然风压工况点,Q2为自然风压产生的风量;Ⅲ为Ⅰ和Ⅱ的合成曲线,M3为主扇在自然风压作用下的实际工况点,Q3为通过主扇的实际风量,Q3>Q1。

图1 机械风压与自然风压的匹配示意图

从图1可知,为节省电耗,将主扇特性曲线调整为Ⅳ(或比Ⅳ稍大),曲线Ⅳ与自然风压曲线Ⅱ匹配即可满足矿井总需风量Q1的要求。实际操作中,对风机的叶片角度或者电机频率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风压的变化过程是连续的,进行人工调节很难达到可靠精确的水平,为此,设计并应用了一套适用于梁宝寺二号井主通风机自动变频系统,采用该系统可以实时调节主通风机运行参数,从而保证矿井风量的稳定性,同时,为了减小变频系统对原监控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抗干扰设计出发对主通风机进行了改造。

3 结论

1)梁宝寺二号井自然风压一月份自然风压达到最大为466Pa,七月份自然风压最小值为162Pa,自然风压波动范围为304Pa,自然风压作用方向全年为正,即自然风压方向与风机作用方向一致,有利于矿井通风。

2)在非特殊环境下,一天中自然风压变化的大小基本在30Pa,对主通风机运行状态影响不大。

3)通过自然风压规律从研究,制定了一套可控自然风压的利用措施。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3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规划;宽带高速网络;遥感技术

Abstract: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 China's many c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ie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Therefore, it should be a more long-term vision and pragmatic approach to the digital city embodied i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to go, such as eco-governance, urban road transport, urban public safety. In this paper, "Digital City" and "digital city planning" concept has defin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in study "Digital City" of key technologies.

Keywords: Digital City; urban planning; broadband high-speed network;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字地球的概念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0世纪末提出后,就引起了各个国家 的热切关注与研究。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建设信息社会和实现社会信息化为战略目标,以信息基础建设为主导发展本地信息产业,构筑数字化区域和数字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对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和一些技术经验,数字城市已经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率和水平,既是建设现代化都市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1.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规划

“数字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一系列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数字城市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技术系统,即将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与以GI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数字地图为基础,集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统计等信息来描述城市空间的丰富内涵,为规划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未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物质、社会、环境空间一体化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安排。数字城市规划的发展还依赖于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不断革新和其支撑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而且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冲击最突出最直接的是数字城市的建设,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是整全设施、优化配置、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满足人民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符合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的经济生活现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城市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目前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早启动、早规划比晚启动、晚规划要好。要抓住网络资源与数据资源共享与互联这两个核心环节,作好规划,解决政策、标准和设计问题,先起动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力争由数字城市的项目养数字城市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在这种情景下泰兴规划局的领导顺势而上建设了泰兴市规划一套图系统。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信息化每个新阶段的到来,总是与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紧密相关。数字城市就是城市的信息化,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下面就支撑数字城市并引发数字城市出现的关键技术做以下论述。

3.1“3s”技术集成系统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一体化数据管理

“3s”即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的集成管理模式、数据模型、设计和发展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以实现图像、图形、属性和GPS定位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为“3s”的集成处理以及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视觉、数字影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遥感影像提取测量对象的数字化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技术。如利用模式识别代替人工观测、实现框标的自动识别、同名影像的自动配准、人工建筑物的自动识别等,可以最终实现摄影测量与遥感制图的全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则可以进行自动化空中三角测量和制图,实现从数字影像自动重建空间物体的三维表面。

3.2虚拟地理信息系统

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作为一种专门以地球系统为对象的虚拟现实技术,VR—GIS的基本特征是:(1)对现实的地理区域有非常真实的表达;(2)用户在所选择的地理带内外自由移动;(3)地理带三维数据库的标准GIS功能;(4)可视化功能必须是用户接口的自然的整体部分。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已成为公认的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是指运行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效果的可交互的、动态的世界。虚拟仿真技术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结合,促进城市的规划、决策和科学管理。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信息资源,而且也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技术手段。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此提供了一个基础。

3.3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

数字城市的大量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构建、管理和维护,要实现数据的共享,进行无缝互操作就必须通过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和万维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不同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共享,把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规模巨大、形式统一的网络数据库。要传输海量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宽带网络便成为数字城市是否能走向实用的关键。

3.4 海量存储技术

数字城市涉及的数据巨大而浩瀚,它不仅有空间数据,而且有非空间数据,同时运行着数以万计的处理进程以及大容量传输通讯要求的海量信息系统。这些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结构复杂并且数量十分庞大。因此, 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高效地存取、运算和传输,是实现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3.5 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数据共享在技术上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有不少行业的管理部门正在进行本行业标准信息代码的编制工作,这些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将极大地促进当地GIS的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需要政策和行政协调与基于网络的、以城市空间信息的管理、开发、处理、应用为目标的技术系统,需要开放、集成、合作的标准和规范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

3.6 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三维可视化是信息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通过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为分析和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展现了新的视野,也有助于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信息,实现城市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关键在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人工智能、电子等科学技术,来营造一个使人感觉置身于真正的现实世界中的环境,可以作为实现数字城市规划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存在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形体、手势或口令等进行多重感知,还可以动态显示,为人类观察自然、欣赏景观等各种实体对象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4.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其正在成为全球贸易、投资、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数字城市,对传统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环境治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三维电子商务、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在当下数字城市面临着复杂的建设背景。需要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的各种发展因素,尤其是基于科技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影响,要做到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数字城市涉及到经济社会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项社会改造工程。总之,数字城市系统是时展的产物,也是解决城市规划管理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

结语

随着数字城市的推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工作,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理念,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赵燕霞;姚敏.数字城市的基本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0.

[2]辛海强;刘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方案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2008.

[3]张军,徐肇忠.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4

关键词 :数字城市;应用;概念;构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数字城市服务于城市规划、国土资源、交通通信、建设、管理、科技、电子商务、打击犯罪、防灾、减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信息平台和信息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的信息化;建立空间信息工程系统的管理功能;进行城市主要专题的评价与分析;进行综合规划与预测等等。而且,数字城市工程建设对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展示城市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和树立现代化都市形象及扩大对外开发的重要窗口。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数字城市的定义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在一个城市或一个特定区域内能够进行可视化,分析和仿真。

(2)应用现有的和规划中的城市三维模型提供一个协同的管理和分析环境。

(3)综合来自市政管理,管线管理,工程公司以及公用事业部门政策、规划和建议,方便公众查询并提供决策支持。

(4)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安全地、充分地集成CAD、GIS、MIS、仿真和可视化数据。

二、数字城市的总体构成

一般来说,数字城市的总体构成可分为四个部分:

① 基础信息层。主要是指通信网络设施,是数字城市运行的基础。近十年来,各地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政府内网、外网以及社会公网建设已趋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数字城市系统的运行要求。

② 地理空间层。地理空间层是数字城市的支撑,是资源共建、信息共享的平台。其可以看作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是其他空间和社会经济信息定位、集成和交换的基础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组织运行体系。

③ 应用系统层。数字城市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包括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公众,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扩充和完善的系统。通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起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完成与其他用户的互联互通,实现地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它是数字城市的灵魂,是针对各不同用户(或部门)单独开发的管理系统,其功能应满足部门工作需要、符合部门业务流程。

④决策分析层。主要满足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l生应用系统,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城市发展预测决策系统和城市防灾、救灾及应急处理系统等。

三、“数字城市”的作用

数字城市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身边正在形成一个充满数字化特征的城市。这种数字特征正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由于数字城市的构成和运做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这个崭新的城市结构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城市的运行缺陷,有助于解决现有城市问题。

3.1当代城市中的问题

高度聚集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影响,造成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建筑稠密、住宅紧张、道路拥挤、交通阻塞、城市环境混乱;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猛增,造成城市供应的紧张和能源、资源短缺;噪声日益严重,使人的心跳速度加快、紧张,心情变得烦躁:“三废”排放量与日俱增,生活垃圾难以处理,环境污染严重;绿化面积萎缩,城市空气的自然净化率降低,城市的优美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发展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有效的资源配置,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

3.2去弊存利

数字城市是人类对物质城市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其本质是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经济、社会特征统一的数字化认识,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在数字化的城市里,人们不必聚集在城市中心,通过网络完全可以享受发达的信息和实现网上购物等需求。数字城市通过发达的网络,可使各种经济要素相对分散布局,降低拥挤成本,提高城市效益。能够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协调和畅通。是解决现有城市问题的发展方向。

四、“数字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示城市及其各种信息,不仅包括城市各类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直接信息(如地形、地貌、建筑、水文、资源等),还包括相关的人口、经济、教育、军事等社会数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智能性质的城市信息系统。“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数字城市的建成,将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数字城市实现了城市生活的智能化,目前发展较快的应用之一是电子商务,即通过网络实现购物、业务交易等活动。同时,通过网络可访问其它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种信息。数字城市的用户包括政府机构、研究单位、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服务器可以完成查询、分析、地籍管理、城市规划等服务。

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先进的三维数字城市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方法。传统的图纸规划方式效益低,,而且城市规划的质量得不到提高。“数字城市”可为我们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一个全新的手段,通过“数字城市”中的机载传感器可动态获得大量城市影像信息,经过高效的数字加工处理,提取三维城市地物的位置信息、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通过一定的整合手段,就可得得到城市规划的基本图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城市环境的设计和未来规划:创建并共享城市未来远景,不同的机构和组织可以浏览与其相关的规划和建议,在数据拥有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保护数据私有性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分析、可视化和仿真:一个真实地提供丰富、详细、精确内容的城市模型,一个支持协同决策的直观环境,轻松访问城市、管线、商务以及公众服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提供决策支持。

(3)三维设计和信息的进一步演进:整合各种来源的数据,创建和管理特定事件,搜集并比较各方建议和评论。

结束语

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数字城市,既包含单纯的各项技术研究,又包含了数据共享、系统互操作技术以及管理、政策、经济等诸多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的集成研究,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成熟的技术、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保证数字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城市建设轰轰烈烈开展的形势下,只有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各地自身的实际开展工作,才能使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而数字城市的建设完成,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整体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长广,杨玉坤.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战略[J]圳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 1.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5

1.1出版专业人才

出版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多媒体协同出版理念的数字出版编辑和电子书制作人才,数字出版编辑需懂得基本的出版理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对纸质图书及不同数字技术应用和产品特性十分了解。对出版流程、读者需求和市场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能力,能对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电子书制作人才需要具有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关注用户体验,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字化设计与排版,网络出版与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技能。

1.2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分2种类型,第一类,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要负责出版产品数字化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并针对数字出版开发一系列的软件(虽然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等模式开发软件,但企业内部必须有若干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第二类,出版业务内容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物需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经济领域的出版物要有一定的经济背景,这样才能保障出版物的专业性。

1.3管理与市场营销人才

首先,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其次,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营销人才,要能够将数字出版产品推向市场。对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产品、渠道、终端客户和同类企业及总体市场表现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对于传统的物质形态的产品,数字出版企业产品体现在网络化、虚拟化等方面,其营销策略也就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营销人才的将企业产品推向市场。

2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数字出版企业面临人才数量与素质有待提升,管理体系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予以完善。

2.1人才总量规模不够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从人才总量来看,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其发展时间并不长,高等学校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尚难以达到系统化的目标,这就使得市场总量人才不足,部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该行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这就使得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其次,从人才素质来看,数字出版涉及的行业范围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而理论学习又不系统,导致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对这一行业的了解表面化,难以把握行业最为前瞻的知识,人才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2人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

首先,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从绩效考核指标来看,存在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指标甚至全部从经济指标来进行考核,这就使得数字出版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在业务拓展、日常管理中更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不能从产业布局的角度长远规划。从绩效考核的实施来看,部分企业存在随意调整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问题,考核中纪律不严肃等问题经常出现。其次,人才激励体系不完备,从物质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在人才激励中表现出激励手段不丰富,如简单的采用奖金激励模式,没有利用股权激励等激励方式对核心人才进行激励,部分数字出版企业激励的力度不够,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保障。从精神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内部缺乏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对于人才提拔、各种培训机会的给予等存在“任人唯亲”等问题。

2.3人才发展规划性不足

首先,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没有制订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其人才招聘更多的是依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的人脉关系挖掘相关人才,部分企业则是通过与高校合作,通过聘用部分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维护等方式来获取人才支持,这就可能出现人才队伍难以持续的问题。其次,部分企业人才发展规划难以落实,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规划被束之高阁,难以真正指导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3强化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考

数字出版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撑,而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人才管理与规划,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3.1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数字出版企业要积极引进企业管理、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领军型人才,并围绕领军型人才打造强有力的人才团队。这一过程中,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等视角出发打造人才团队,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整体引进的方式如并购对方企业来获取人才团队。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以采用内部轮岗、参加行业培训、请专家来企业讲课、去国内外领军企业考察、数字出版企业要可以积极与高校、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人才培训中介机构合作,努力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3.2完善人才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退出等方面出发,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在人才招聘环节,要注重候选人的潜力(四种特质:好奇心、洞见、参与和决心)评估,寻找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需要通过数字出版专业素质考察等了解其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测试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培训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持续的投入机制;在激励方面主要是搭建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内的激励体系,并明确激励的条件,激励的力度,避免激励的随意性;在人才退出制度上主要是要明确考核制度,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清退。其次,要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失去监督导致人才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3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规划范文6

关键词:数字技术;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数字城市,一些城市已开始建设数字城市,但对于数字城市的概念却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建设数字城市,不仅将大大促进城市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将拉动城市其它产业的信息化,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数字城市也将成为未来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数字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2000 年5 月中国市长协会和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的“21 世纪数字城市论坛”上,当时的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指出, 所谓“数字城市”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技术革命, 将深刻改变人们习惯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风俗习惯和思维方法。

所谓数字城市规划,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城市规划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3S技术(遥感、GPS、GIS)技术、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CA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2 数字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网络技术改变了城市规划中建设者、规划师、规划管理人员和公众的信息交流与反馈的方式。随着通信技术和有限电视网的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高,这些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静态和动态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交互式双向信息传输,使这些人员的信息交流可以跨越空间甚至一些时间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则使人们借助于各种设备感觉信息空间所反映的现实世界,使计算机的使用更为方便,更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信息世界中所反映的现实世界。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将对城市规划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

基础地理数据平台包含基础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规划宝典不仅包括支持城市规划的信息,如法律规范、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期刊论文等,而且还包括城市规划产生的信息,如规划成果数据、规划管理数据等这些信息在体系上既是完整的,又是动态更新、不断扩充完善的。

2.2支撑技术更具多样性

GIS技术是数字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技术,同遥感技术(RS)、CAD、DEM、虚拟现实技术(VR)、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起支撑着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这些支撑技术自身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会有新的技术不断地充实到体系中来,使体系更为完善。

2.3系统功能完备性增强

数字城市规划体系是面向城市规划的全方位、全过程,包括辅助规划设计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辅助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在内的应用系统。这些子系统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从整体上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为规划设计与管理全过程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

3 结论

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构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的信息世界,人们生活在现实空间和信息空间中,现实空间与信息空间的物理界面是由计算机及网络和数据库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人们通过这一界面可跨越现实空间与一些时间的限制,了解现实世界的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进行思想交流。城市规划将在信息空间中构造城市发展的蓝图,并通过建设者在现实世界中实现。

参考文献

[1] 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戴逢,陈顺清,姜崇洲,丁建伟.城市规划与信息技术-中国广州市的发展与实践[J].城市规划汇刊,1998 (3):6 13.

[3] 陈顺清.试论城市规划信息系统(UPIS)[J].城市规划,1998,22(6):4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