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1
1 校企融合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与国家、企业、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学生素质教育五化体系(工作体系化、教育课程化、活动项目化、文化企业化、服务网络化),形成和完善具有带动作用的全员覆盖、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的校企合作共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模式。
2 校企融合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建设内容
2.1 优化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运行体系
(1)建立校企融合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建设人才共育、标准共设、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基地共建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机制,成立综合素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等校内外专家担任委员会成员,对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评价及考核办法、年度工作计划、校企共建方式等进行决策。
(2)构建人人育人、课课育人、处处育人的大思政[2]工作格局。改革思政课成绩评定方式,形成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测评体系。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标准,细化量化每个岗位、每节课、每个地点的育人职责、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案。
(3)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综合素质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以综合素质教育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接为原则,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职业需求,分专业群分年级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建立实时、动态的网络测评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测评结果与学生择业、就业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导向功能。引入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和第三方评价,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2.2 开发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培养都是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从制度层面、工作层面进行规划。首先要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其次要完善教材体系,要组织编写《综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形成具有学院特色、专业特色、企业用人单位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将综合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构架,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进入学生课表,在年度预算中拨付专门资金予以经费保障。
2.3 创新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载体
(1)开展三百工程,形成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实施百家企业进校园,建立100家主要用人单位企业文化展示区,引导学生增加对企业文化、就业岗位和企业用人标准的了解和认同,强化职业意识。实施百位导师进校园,以双导师建设为基础,聘请100位优秀校友、企业精英担任学生导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指导,助推学生取得职业成功。实施百项文化进校园,每年举办企业文化论坛、创业者论坛、名师学者论坛、成功论坛、学子论坛等讲座100场,多维度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企业文化。
(2)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夯实综合素质教育基础。开展品牌引领人生大学生文明修身、春华秋实学风建设、梦想起航大学生创新创业、阳光人生心理健康、诚信感恩、我和我的祖国核心价值观、我爱我家宿舍文化、关注就业关注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教育,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活动平台。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建设双创导师库,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构建234N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和创业两项能力,学校、企业、社会3方联动,合作搭建课堂学习、课外拓展、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实验室4个平台,开展SYB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N)学习实践活动。
(4)建设富有企业特色的宿舍文化,营造职业素养氛围。在宿舍工作中推行8S企业管理模式[3](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建设宿舍企业文化展示区,开展一方四线五不文明达标宿舍建设。通过宿舍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方向感、急迫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强化宿舍服务育人功能,切实发挥宿舍文化育人作用。
(5)实施榜样的力量引路工程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动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在校各类优秀学生的挖掘、报道,加强优秀校友成功案例收集和宣传,以榜样激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2.4 建设综合素质教育专兼职队伍
(1)全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按1∶100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兼职班级导师,按1∶50聘请校内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学生班级导师,指导学生树立职业认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参与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等,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职称单列工作机制,为辅导员职称晋升创造条件,为稳定辅导员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建设特色成长辅导室、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心理咨询、职业礼仪、就业指导等辅导员团队,提升教育学生、服务学生专项能力。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传统文化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结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不免存在一些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如个人主义等。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资源,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对为人之道提出了标准,“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此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内在精神动力。当代的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国家应该有着深厚情感。但是在当今大学生中,激动人心的“民族”、“国家”、“理想”等信念渐渐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光彩,更多地崇尚个人主义,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与无节制的自由。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3)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富有价值导向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园氛围的基本条件。它引导着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正确地辨别是非、真伪,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行为参照,如:古代君子风范就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标杆形象,引导约束自我行为,敢于为信念牺牲自我利益。
2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就会受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以文化熏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同样都是育人,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间就存在密切关系。
(1)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源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形成的,呈现出稳定的共同心理状态、精神意志、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是历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资源。一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2)综合素质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和创新。我们知道,虽然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内容,而且要让它成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课直接利用的内容。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也必须以现代生活和文化为基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不断发掘传统文化新内涵,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与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而产生的理论、使用的内容以及所达到的成果,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 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结合的实践路径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全方位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
在日常生活环境营造方面,张贴历史名人画像及经典名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楼等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书法艺术搭配诗词歌赋装点校园建筑物;给建筑物、道路配以有传统文化意味与内涵的名字等等。因为这些丰富的思想不盲从流行,经过历史的淘洗,不会流于浅薄,而且丰富多样。构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外部氛围,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式的转变。
在校园活动开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包括:在辩论、朗诵、演讲、书法等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组织民俗活动,展现民族风俗与心理,感受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2)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馆藏丰富,供广大学生阅读学习。(3)高研院定期推出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报告讲座,为深入了解文化内涵提供便捷之门。(4)不定期的名家讲座为学校增添了传统文化氛围。切实做到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2 营造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
随着各种思潮涌入高校,带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对内教书育人,对外有足够的影响力影响社会风潮。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促进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形成,然后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3.3 扩大选修范围,积极编写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选修课程建设,选修课发挥起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在重庆大学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的课程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充分发挥选修课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呢?首先,在选修课的制定上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范围,用文学欣赏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用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在选修课的课程制定上,力求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时间学习。与此同时,编写适合现代大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读本。例如: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今社会热点,以古喻今;适当运用时兴语言,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传统文化与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动漫)相结合,换一个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新的阅读方式(如微博)进行教育与宣传。勇于尝试,力求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资助项目:——重庆大学“党的十精神研究”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长胜.高校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构建研究[J].语文学刊,2013.
[2] 刘彦力,李鑫慧,孔敏.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 王菲,李雪,高天阳,李彩红.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要求 建立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建立综合组织教育评价体系的目的则是促使学校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规范化的教学教育管理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生力军的摇篮,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中无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既能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推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
在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时,学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对评价体系的各项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学校现状,建立适合本校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作用是改进和提升,核心思想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健康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的要求,保证体系的动态适用性。包括以下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好的教学目标具有可预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激励等作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状态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树立全员发展,但不求一致;全体提高,但不求同步;全部合格,但不求划一的思想;二是要在设计教学目标、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握好基础课程、专业设置和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和教育能同步发展,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
(二)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育工作最活跃的主体部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它来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功能得到增强和发挥,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学生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逐步推行分层教学,体现出全员参与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切实帮助;二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动态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教师要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把握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创造空间,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学法,讲课讲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性转移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四是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呈现给学生知识的结构、前后的联系及重难点提示,通过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改革课内外教学必然要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优化教学手段,就是在充分挖掘传统技术手段作用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变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性质、特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合理、适度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教学媒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形式多样、各具特点的整合模式,依托无限的网络资源,以图、文、声、像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得授课内容丰富而生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三是把教学手段拓展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变成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着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营造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对探究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推行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言行或者一个微小的眼神都是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起着极为重要的调控和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一是要在科学的评价理念指导之下,以促进学生“增值”为中心,将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化为内容具体的诊断反馈,形成一整套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办法。二是要讲究评价艺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课堂教学中,既不简单地否定,又不一味地表扬;指出学生不足时,既让学生知道不足在哪里,又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握好评价的最佳时机,既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又将丰富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充分达到自身的最佳发展水平。
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体系自身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体系是否按计划运行,判定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二、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保障
由于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涉及学校教学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很多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准备,合理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并做出资源保证。
1.明确职责
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评价体系是校务管理重要事项之一,把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纳入到学校管理决策中,切实保证为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并保证履行职责。
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特点,对于各层级和各岗位的人员要建立文件化岗位职责,并明确全体人员工作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职责,包括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控制和提升。
2.配备必要的资源
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可有效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改善教师工作绩效。为保证达到实施体系的目的,学校必须提供体系建设所需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
在建立和保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过程中,为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和明确专门的人员负责体系建立和维护。
(二)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是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一是学习研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把握方向;二是了解学校目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现状,理清思路;三是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供理论依据。
初始评审主要内容如下:
1.为建立适合本校自身健康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应通过初始评审过程,全面掌握本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现状,为学校持续改进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确定基准。初始评审的工作过程要规范化。
2.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3.对现有的或计划的实施项目进行效能评估和价值评价,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
4.对本校所有现行的教学和教育及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清理。
5.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情况是否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评价。
为保证初始评审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初始评审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有效组织,要成立初始评审工作专门组织。
(三)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
依据初始评审的结果,根据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使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控制及评价等程序性工作形成正式文件,以确保所建立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遵守。
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把自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评价内容
(1)学生素质评价的量化标准。“素质”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内容,它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文化课标准单立)等诸多方面。对素质的评价是建立在教育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为便于操作就不能复杂繁琐,不应抽象化,应体现在具体事件上。
(2)专业课评价的量化标准。专业课评价取有代表性的且易于测试的科目。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可以参考其他评价体系设定等级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包括两部分,即不但考查健康状况,而且要强调有无锻炼习惯,因为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
2.评价办法
评价办法是与评价的功能、目的紧密相连的,要将结果和过程并重。因此选择评价方式和办法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素质评价办法。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自我总结评价后,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按素质评价量化标准,由同学和班主任综合评分。
(2)专业课评价办法。专业课考试命题原则是属达标性测试,覆盖知识面不小于70%,难度不超过教材中的练习题难度。统一标准答案同班级专业老师交叉阅卷,计百分制。
(3)身体素质的评价办法。定期体检,健康情况由健康体检决定,由校医如实填写。突出项目及有无锻炼身体习惯,由体育教师如实填写。
3.建立评价专卷
专卷内有综合成绩表,有历年班主任记录的主要信息;班主任综合有关教师、同学意见写的评语。评语以素质评价内容为纲,侧重突出部分填写。还要对个别突出方面内容进行表述,并以此作为推荐选拔时的辅助参考。被选拔人群中素质、文化课、身体素质三项相近,则要参考评语。
(四)全员培训
为保证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够在整体教学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使全体教职员工能够接受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管理思想,理解评价体系的所有要求。
为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意识,确保有能力胜任其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应对全体教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保证让大家了解本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评价体系的规范,切实保证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落实贯彻。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在校全体教职员工。
(五)审核和评审
为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能够持续适用于学校的健康管理,应对综合素质教育实施审核和管理评审。为确保综合素质教育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学校要定期对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学校组织专门评价委员会(校领导、中层领导、专职教师、专职班主任及学生会主席等),通过座谈会结合定期考核进行评价。评价目的是为了检查总结各专业、年级组、各班级及每位教师推行素质教育成果、经验和问题,以利今后的改进。先由参评对象就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陈述后,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评审团共同按学校评估量化标准逐条打分,取平均值。结果由评审团签字归档,做到公正、公开、民主、透明。
(六)改进和提高
1.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综合素质教育绩效监测与测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所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导致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包括:确定造成不符合的成因、分析原因并采取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为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学校应通过培训或交流的方式,使全员了解有关要求,并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检查。
2.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问题 对策
前言
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专业素质、专业性质和创新素质共同组成,其评价体系主要由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人文素质等共同构成。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成绩过于注重,对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势在必行,因此,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一、何谓综合素质
所谓的综合素质简单的来说,就是不同的个体在教育与环境的作用下,发展成为多方面的主体品质。综合素质的核心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全面提升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积极的个性、高超的实践能力,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其全面发展。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素质教育侧重的不是一点,而是整体,其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或者是世界观,都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毋庸置疑,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各大高校过于注重专业的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扎实,似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考上大学,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完全忽视其整体素质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建设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就是导致大学生重理轻文现象严重,很多大学生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一些学生成为书呆子,对书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很多大学生走入大学后,完全忽略了自身个性的发展,功利思想日渐浓厚,这样的现象在全国的各大高校中都十分普遍。另外,从就业的调查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代的大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全是高分低能的典型,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对社会的发展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跳槽现象严重的原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则将是教育的失败,将是国家发展的失败。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多半在生活上无法照顾自己,在理论上自称天才,在实践上一无所知,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好高骛远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发展的过程与发展的形式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政策认识不明
这是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中,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在就业的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准确客观,导致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稳定就业率较低,流动性较强,同时其承受压力的能力与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待提升。
(二)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
当前,我国的大学分为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本科、专科、职业院校等等,很多人将本科作为目标,一旦失利,就会觉得理想被击得粉碎,心情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除此之外,一些大学生走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感到孤单、寂寞、无助,最终导致精神压力过大。据统计,退学的大学生中由于精神压力较大而无法承受的竟然高达55%,有近30%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数字十分的可怕,给当代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挽救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成为摆在面前的关键问题。
(三)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存在偏离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崇尚个性的今天,人们非常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不同的观念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开始发生变化,朝着功利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精神生活也彻底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受到西方文化、政治观点的影响。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在为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导致学生接收到不同的糟粕思想,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名利场、自私自利的原因。
四、改善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对策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四有新人,这就对当代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当前形势成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教育者必须调整发展的方向,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思想、文化、世界观上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调整发展的步伐,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完成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步骤。随着国际化交往的频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强国,各行各业都必须注重人才的管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完成与世界的接轨。当代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提升综合素质。
(一)利用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来提升道德文化素质的教育
按照教育法定额规定,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力相配合,提升我国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过去不受重视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要想为社会主义培养四有新人,就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使大学校园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摇篮。作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基地,高校不仅要拥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德育、思想政治的教育,从多方面共同提升教育素质。“八荣八耻”也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新的标准。对此,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可以采取开展第二课堂的丰富业余活动,可以举办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学生报告会或者是专题讲座、社团组织的活动或者是体育活动等。要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建设,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要鼓励当代的大学生走进实践中去,在生活中领悟生活,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检验其文化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人员要让学生们在积极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素质。
(二)利用教学改革与教育实践来增强专业素质
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每个学校的发展情况不同,教育教学改革在整体的目标下,可以自行决定改革的方式与方法。首先,要结合改革的方式,加强实训,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保留传统教育的优势前提下,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知识传授同步发展,尤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现代的高等院校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知识的完善。同时,注重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化的实用性人才。高等学校应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去、企业的人道学校来,通过二者的交流,了解二者的发展形势。了解企业的发展模式,为教育理论内容的真实化奠定基础,掌握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职责,便于确定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方向;企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情况,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实现互利互赢。另外,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的实践知识、技能、工艺、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而且结合企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当前形势下人才的需求现状,加强实践,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大放弃学业、放弃工作甚至放弃生命的现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激烈程度增加,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压能力不足,同时也对当代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建议,必须注重增强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从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我国的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大约占50%左右,而且逐年增加,这不得不让教育者感到担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教育者的心头病。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在于学校,其可以设立心理素质教育课堂,其可以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或者是根据需求成立心理咨询室或者是心理协会,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注重增强心理素质,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加强自我调适的能力。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理与健康与思想品德的教育上,自我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摒弃原本的消极情绪,摒弃不思进取的问题,逐步形成自信、进取心、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面对压力、面对困难,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提升其心理承压能力,使其正确的对待人生路上的坎坷与挫折;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自我心理的保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迅速提升,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求助帮助机构来解开心结。总之,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提升心理素质,才能逐渐地提升综合素质水平,才能真正的发展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增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很多人将素质与身体总是联系不起来,其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拥有健康的体魄直接关系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强的意志是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设立体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正逐渐被纳入到人才选拔的条件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提升其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使其贯穿教育的始终,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完善其整体素质,尤其重视其对社会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当代的教育者要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迎霞. 浅析高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 .
[2]黄兴亚. 当代大学生后失恋期消极情绪的成因解读和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3]李金霖.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2) .
[4]于玲玲. 当代大学生审美追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 学理论, 2010(05) .
[5]陈德祥,彭兴富.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J]. 桂海论丛,2004(02) .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5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对应,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全面兼顾个人能力、身心健康及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素质教育包含内在及外在两方面。顾名思义,外在素质指的是人们所具备的行为、办事能力等;而内在素质含义丰富,指的是人们对周围环境、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上升至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
二、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现状
国家针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其落实情况并不乐观,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农村地区师生的观念仍然没有从传统应试思想中挣脱出来,而政治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却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口号和形式。此外,教学改革虽然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政治课的固有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陈旧的理念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些问题都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背离。
三、在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策
1.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定位,教师具有的价值观念,对待素质教育的态度,对待人才培养的看法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积极充电,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为素质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提供理论向导与理念支持。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政治课体现了多学科内容,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树立楷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服,从而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自发提高道德修养。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刻领悟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多渠道掌握外部信息,对丰富的感性资料进行理性思维整合。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勤于积累素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内涵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所要采取的教学模式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革教学模式。新课标也提出初中政治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政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进时事,将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引入课堂,这样就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原理及观点,使自身的思想得以升华。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根据某一论点展开辩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嵌入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围绕实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国家综合素质教育范文6
摘 要 以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发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65-02
1 引言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在小学的6年内初步形成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但是素质教育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素质教育培养上,要建立以学生正常学业为主的,思维、情感、能力等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
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但是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展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因为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很多农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资源设施日趋完善,信息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展。
本文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滞后的原因,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探索,找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旨在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为国家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2 农村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的实现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一直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笔者结合20余年的教学经验,并进行实地考察,将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未达到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2]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很多农村教师受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导致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后。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这一方面是因为意识不够,另一方面也源于自身素质有限,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内涵。
农村小学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3] 在农村小学中,成绩是衡量学生的一切标准,使得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成绩看成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为珍贵的东西。由于农村学校第二课堂设置不完善,导致学生每天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的情形屡见不鲜。而且这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还会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大的压力,不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甚至遏制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4]。
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虽然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在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的软实力,非一朝一夕或是通过硬件设施的提升就能够做到的。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教学给了很大支持,但是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方面的监督管理还稍显欠缺。
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性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闭塞,尤其是小学生,对未来和社会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发展有明确的理解和判断,不能够认识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将全部的精力和实践投入到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上,忽视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路径
当前与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有关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被频繁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限于技术教育,其教育的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5]。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笔者联系我国农村素质教育现状,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路径。
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保障信息技术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6]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利用计算机查询课外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信息,利用多媒体等开展学校的第二课堂等。这些都是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的一条途径。总之,在开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时,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而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则是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条件。
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将能力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使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的能力;二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农村小学教师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开展得更加深入。
加强地方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村教学也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地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都以成绩为主,不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情况考虑进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抑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给农村小学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硬件的同时,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
引导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知,提倡学生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 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视野有限,无法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综合素质培养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素质教育主体的认知上来解决农村素质教育落后的问题。只有素质教育的主体即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他们才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4 结论
小学的素质教育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保证素质教育发展的质量。身为农村教育基层的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努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步,为推进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一个乡村教师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4-29.
[2]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11):16-18.
[3]何传军.目前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2):20-22.
[4]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师源与泡沫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2-35.
[5]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