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1
关键词 民办园 农村 园校合作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强调作为人,应不断提高自我修养,适应社会的不断变换,这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因此,继续教育成为了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采用“园校合作”模式进行,通过幼儿教师“走出去”,把高校“引进来”和远程教育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1“园校合作”模式开展的条件
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欠缺对职业的认同感。为了促进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幼儿园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而“园校合作”模式的开展需要幼儿园、高校和政府的共同参与。
1.1幼儿园的“主体”地位
开展“园校合作”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利用高校的资源对农村民办园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民办园的教育质量。但就相关调查发现,高校和幼儿园之间存在典型的“一对多”的形式,幼儿园的数量远远多于高校的数量,因此,在“园校合作”中农村民办幼儿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幼儿园的领导者应该积极的和地方高校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商议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地点,并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的反馈给高校,为高校选择继续教育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1.2高校的“引导”角色
为了让继续教育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高等院校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对相应的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清楚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的整体情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课程、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引导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使得培训能够契合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需求。同时,作为高校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角色,就必须注重对自身“软件”设施的提升,多给培训教师创设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及时更新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参与培训的教师能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1.3政府的“保障”作用
“园校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幼儿园和高校的积极参与外,还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督,控制。而政府特殊的职能特点,确保了其作为“第三方”能够对“园校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起着“保障”作用。第一,政府在“园校合作”模式中扮演着“中介者”的角色。政府应根据各个地方高校和农村民办园的实际情况,组织高校和幼儿园之间召开对接座谈会,使得高校和幼儿园之间形成对口合作的关系。第二,政府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为“园校合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为了避免“园校合作”模式流于形式,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一方面可以通过标准试题、现场观摩等考查幼儿教师在培训中能力是否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幼儿教师对培训教师进行评分,专家随机听培训教师的课等方式检查培训教师是否尽心尽力。
2“园校合作”模式开展的途径
“园校合作”模式通过幼儿教师“走出去”,把高校“引进来”和远程教育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2.1创设条件让幼儿教师走进高校
“园校合作”模式要求政府和高校应创设相应的条件让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走进高校,接受继续教育。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让幼儿教师走进高校:一是选取部分教师进行进修,为了保障幼儿园教学的继续进行和幼儿教师有平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可以让幼儿教师轮流参加培训。二是在假期的时候,政府组织农村民办园的幼儿教师集中到高校进行培训。这种全员集中培训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由于是全园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培训,相互之间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其次,每个幼儿园的教师不仅代表自己,更是代表幼儿园本身,因此,能激发各幼儿园之间的相互竞争,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在参加培训时能够更加的集中注意力。最后,幼儿教师每天工作量较大,很少有时间能够交流、沟通,而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加幼儿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并且幼儿园领导也和幼儿教师一起参与培训,能无形地拉近领导和职工之间的感情,改善幼儿园的人际环境。
2.2鼓励高校教师到农村民办园进行“讲学”
交通的不便利和教学任务的繁重,导致了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缺少“走出去”的机会。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高等院校选择部分教师到农村民办园进行“讲学”。“讲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高校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到相关幼儿园进行“讲学”,“讲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就目前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例如,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学前教育最新理论研究的热点剖析等。也可以就幼儿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第二种是高校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幼儿园进行“讲学”。寒暑假的时间相对较长较为集中,有利于系统知识的讲授。高校教师到幼儿园进行“讲学”时,除了要注重讲,更应注重看、听和引导,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2.3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育
近几年,为了保障远程教育的发展,中央政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2002年的“农远工程”;2003年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2009年的“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2010年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的“国培计划”。这些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学校的远程继续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应抓住“远程教育”这一契机,突破高校和农村民办园之间的时空限制,通过高校开发相应的远程教育资源,在学校中选择优秀的教育人员,形成专门的远程教育辅导团队,最大限度的让农村民办园的参训教师获得实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我国,很多农村地方并未通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教育的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以县为单位(经济发达的地方以镇为单位)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期建设镇、乡远程教育平台,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化。
3“园校合作”模式的实施步骤
园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校和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园校合作模式的实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层级培训”的方式进行。“层级培训”主要强调培训的层次性,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级培训可以按照图1的顺序进行。
图1: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层级培训”图
3.1以获取幼教资格证为主的培训
在任何一个国家,教师资格证都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取得的最基本的证件,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获得幼教资格证,但在我国,由于学前教育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前教育本科开设的年限不长,再加上人们对学前教育存在的固有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特别是农村民办园的幼儿教师。因此,很多进入民办园当幼儿教师的人都毕业于职校或初、高中,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没有相应的幼教资格证,缺乏最基本的幼儿理论知识。因此,在园校合作中,首先应将没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作为培训的对象,以期通过这样的培训,在让幼儿教师取得从业资格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以指导学前教育实践。
3.2以获得基本技能为主的培训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的获得更多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如在贵州要获得幼教资格证,必考的科目就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卫生学三门科目。2013年下半年贵州对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进行了改革,获取幼教资格证的考试科目变为了综合知识,保教知识与能力。虽然注重了幼儿园教育的特色――保教结合,但整体上仍然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获得。而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技能,而这又是继续教育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层级培训”强调在幼儿教师取得任职资格,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唱歌、跳舞、绘画等基本技能的掌握。高校可以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选派一部分专业教师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进行技能指导,也可以在相应学校中选取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不定期地到农村民办园去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农村民办园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
3.3以提升学历为主的培训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村民办园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很多学前教育的本科生、专科生等都不愿意到农村民办园任教,这就使得农村民办园的幼儿教师以初中生为主,低学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教师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园校合作”模式应将关注点转向于提升民办幼儿教师的学历,通过暑期的成人教育,不断加深幼儿教师理论知识的深度,扩展幼儿教师理论知识的广度。
3.4以巩固能力为主的培训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组织活动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现场讲座、观摩课、远程教育等方式获得。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相对其他幼儿教师来说,所具备的幼教知识、技能都更为欠缺,因此,通过“获取幼教资格证――获得基本技能――提升学历――巩固能力”这样一种“层级培训”的方式,能更为有效地将民办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转化为“专业人”,促进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德学.学习型社会与我国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J].成人教育,2007(09).
[2] 潘君利.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改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9).
[3] 胡红梅,周波,黄恩亮.近十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4] 曹莲霞.继续教育未来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初中生提升学历步骤范文2
摘要:河南开封地区是我国回族散居地区的典型代表,在民族教育方面,近十年来开封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就开封市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散杂居地区 回族 教育
据1999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有3000多万,约占整个少数民族人口的32%。散居少数民族是形成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主体。而回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得最广,是最大的散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是各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丰富载体,是各民族繁荣昌盛的保证,是国家昌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是少数民族权利实现的重要标志。同时,民族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人口素质水平。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同志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1]因此,发展民族教育是我们当前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散居回族的经济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民族文化退化、民族教育边缘化的沉重代价,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散居回族的发展。” 因此,研究回族的教育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散杂回族地区的典型代表。开封市总人口46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约8万,占1.74%。开封作为北宋的首都和以后历代的河南首府,历史文化名城,是回回民族重镇之一。 开封回族,自唐宋时就已定居,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名人辈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开封市回族近十年教育状况
开封市共有回族学校20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17所。99年统计结果,河南省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生小学有107655人,普通中学有4841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91%和0.85%.2000年开封市统计结果,在校学生1227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115人,占58%。“2002年开封市统计结果,在校学生1238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308人,占59%,老师总数620人,其中少数民族老师42人,教龄5年以上、初级职称以上人数481人,分别占23%、78%,全市民族中小学校占地面积130343平方米,建筑面积42707平方米。2003年开封市统计结果,回族在校生人数占所有在校生人数的59.9%;回族教师148名,占所有在校教师人数的29%。”目前全市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都建有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所学校基本实现了“六配套”,16所民族学校普九达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当地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或教学考试中,大部分民族学习名列全乡(镇)或全县同级学校前列。在发展民族教育工作中因成绩突出,市民委先后被国家民委、国家教委和省民委评为“民族教育先进集体”。这与党的以前,开封市仅有民族学校14所,且90%以上的校舍是危房,办学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当前开封市回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封市的回族教育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
2.1 学校方面:
2.1.1 部分民族中小学基础设施较差。
开封市民族学校大部分从80年代开始恢复和重建,当时设施经过多方努力有了改善,但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目前,大部分民族学校的教师已变旧,有的缺桌少凳。必要的教学用具短缺。农村学校图书资料匮乏而陈旧,实验仪器数量不足,且多已老化,现代化教学技术设施薄弱,80%以上的学校没有完善电教系统和多媒体教室。
2.1.2 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0年统计,全市民族学校有中学教师203人,未达标教师7人,占3.45%,小学教师504人,未达标教师131人,占26%。2003年统计全市民族学校有中学教师213人,未达标教师14人,占6.6%,小学教师438人,未达标教师3人,占0.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学人员。回族学校教师的素质不高主要是因为民族学校达标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函授学习拿到了中师、中专毕业文凭,经考核合格转为公办教师,但是他们的真实水平同正规中师、中专毕业生相比尚有一段距离。还有部分以工代教的专任教师,他们本为工勤人员,经函授、培训上岗,这一部分教师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2.1.3 拖欠老师的工资仍然存在。
农村教师长年工作在一线,条件本来就艰苦,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不让拖欠教师工资,但并不兑现。例如:开封县杜良乡治台回小校长每月工资仅有150元,且只发到去年11月份,其他县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被移作他用。
2.2 社会方面:
2.2.1 辍学率高。
随着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对子女上学深造给予更大的支持。全市各民族学校中、小学生辍学率均在1%以下,但由于主观、客观原因,少数民族初中生的辍学现象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农村的学校布局尚存在着不合理性,初中毕业后离家又远,又因没有清真灶,吃饭不方便,不再继续上学。②受家庭影响,部分家长小农意识较浓,认为初中毕业就可以了,不如在家帮助做屠宰生意或参与经商实惠。③学校收费高,负担不起。加之毕业后就业难,找工作不容易。
2.2.2 “三多三少”之怪现象。
即:小商小贩多,科技人才少;顾及眼前实惠多,考虑长远发展少;在校学生辍学多,高等院校入学少。原因是虽然在党的以来,开封市广大回族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80%以上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赶上了或超过了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民族经济一度呈现出繁荣与发展的良好态势,可是恰在此时,部分回族群众乃至少数民族干部渐渐出现沾沾自喜和“小富即安”的思想。
2.2.3 城乡教育差距大。
开封市的民族学校多在农村,城市只有2所,所以缩小学校教育的城乡差距就有了另一层更深刻的意义。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乡差距很大。2004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多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的社会阶层的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较多农村学生。这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从表面的、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移为隐性的、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综合各方面的数据看,近年来我国的农村教育有全面恶化的危险,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上的差距正在越来越演化成教育的不公平。而教育的不公平更加强化了城乡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子弟通过教育来改善自身境遇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目前的教育投入和教育结构,不仅没有成为弥合城乡差别的黏合剂,反而成了加剧城乡分化的筛选机器。这同样适用在开封地区的民族学校。
3 针对这两方面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学校方面:
3.1.1 拨出专款进行回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回族学校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政府工作部门应拨出专款支援回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3.1.1.1 深刻透析制约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问题。
按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园总体规划,分步做好具体建设项目立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打破制约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努力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格局,实现学校基础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3.1.1.2 抓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矛盾,分清轻重缓急,解决突出问题。
面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与困难,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用心谋事、沉着应对,找准突破点,科学决策,统筹大局。临近开学时重点做好在建工程的建设工作,确保开学投入使用,彻底解决教学用房不足的矛盾。按净化、美化的要求,尽快做好校园绿化规划及投资预算并完成校园建成区的绿化建设。抓紧做好校门通道及堡坎的设计并完成通道和堡坎的建设,解决师生出入困难,排除安全隐患,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做好临时运动场的整修与扩建工作,做好教学、办公用房的调整工作,还原实验用房、办公用房,配置相应设施设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利用远程终端接收系统、网络系统、广播系统的设备和财政的预算投入组建信息中心。
3.1.1.3 有序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可持续良性运转。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制约因素多,情况复杂。要妥善处理好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基础建设与维持运转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又要维护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根据学校现实状况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要求,研究制定《学校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分阶段明确基础建设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3.1.2 大力加强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把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投入要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并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各个学校在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时,适当给予照顾。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族学校任教。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加强民族学校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习,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要对民族学校急需学科的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培训。要加强校长培训和领导班子建设,积极选拔和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民族学校担任领导工作,提高民族学校的管理水平。
3.1.3 按时发放并提高回族学校教师工资,设立市民教育基金。
首先,在民族学校工作的教师工资应该在按时发放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主要是为了鼓励老师在民族学校安心工作,保证师资不外流。对在乡以下(含乡)民族学校工作的教师浮动一级工资等优惠措施进行检查落实。其次是设立市民教育基金,每年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与学生给予奖励,并对特困少数民族学生给予资助。
3.2 社会方面:
3.2.1 降低民族初中生辍学率。
辍学问题主要是初中生的辍学率较高,这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青少年受教育和今后参与社会劳动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少数民族学生辍学后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社会工程,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和科委等部门应高度重视,有计划地组织辍学者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还要加强“普九”教育的宣传和管理工作,使家长和学生都明确,接受基础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必须自觉承担起受教育的责任。对困难学生要鼓励其树立自强自立精神,并按照有关政策帮助其解决问题。
3.2.2 进行宣传教育,改变回族人的教育观念。
回族虽然是一个有着经商传统的民族,并有着成功的经商的历史,但是他们所从事的一般都是小规模经济,而且因为经商观念的制约,回族的初中生辍学率很高。并且我在前文已经谈到了回族的“三少三多”的怪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回族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对回族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变,主要手段是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发放传单,开家长会,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来感染家长等手段,让广大回族同胞意识到,小富即安的思想,重商轻教育的的思想,及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思想都是错误的。应该从长远利益考虑,支持自己的孩子至少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
3.2.3 鼓励并实施特色民族教育。
在民族学校设立民族史、民族理论等课程,以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鼓励广大回族学子报考学习民族理论专业,并研究本民族的问题,为将来回族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我国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做出贡献。
3.2.4 加强城乡民族学校的交流。
搞手拉手联谊活动,建立友好学校,实现共同加快农村民族学校的发展。
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使广大农村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具体建议有: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教,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城乡教育公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每个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新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新的资源配置机制。
3.3 政策方面:切实抓好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落实好中央、省关于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是促进本市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
所以要采取有力措施,把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实践中,尽快抓出实效。
3.3.1 要抓好“确保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教育优先或与当地教育同步发展”的大政策落实。
要从思想上、政策上认真检查一下民族教育是否做到优先或同步发展了,政策上是否向民族教育倾斜了,是否对民族教育高看一眼,支持一把。凡是这项政策不明确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要尽快明确起来,并采取措施,从政策上体现出来。
3.3.2 要突出重点,解决好当前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顺河回族区、民族乡(镇)、村的教育中的问题。一是尽快解决民族学校中存在的危房。二是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三是建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市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决定》要求,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制定资金发放、监督措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帮助基层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3.3.3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在已试点的基础上,在所有民族中小学校全面推开。组织师生学习民族宗教基本常识,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民族宗教理论。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各族师生“三个离不开”的观念,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道德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确保各民族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4 结语
开封地区的回族教育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公平的要求,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