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1
>> 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对高职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 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东北大学采矿学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涵建设与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站自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资源共享升级的策略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以精品课程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型课程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精品课程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办公厅.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EB/OL].http:///details?
uuid=f11c87e6-137c-1000-bad4-9bd9a94f2948.
[3]宋佳琪,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5):93-95.
[4]刘德华,刘志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6-9.
[5]罗汝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研究[J].职业教育,2013(1):81-84.
[6]陈刚,余红梅.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后续建设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6):15-18.
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困惑;对策分析
从教二十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部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体制的转变与改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等等。特别是2003年推出的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涵义。
一、精品课程的涵义
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近10年来,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的国家、省、市、校精品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课程类别涉及众多,有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医学等。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所谓的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一种符合课程发展趋势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一)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围绕课程建设标准,2010年我校《基础会计与实训》申报市级精品课程成功,近几年《出纳实务》等几门课程陆续申报成功。建设过程中成效体现在:
1.根据市场调研,课程定位科学合理。
专业老师通过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区域市场对各会计岗位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行业、企业专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以及对课程开设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研结合苏州区域性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方案。
2.重视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如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的建设,有李建红老师主编,学校部分专业老师和其他兄弟学校教师参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等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做了合理的增删。
3.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如精品课程《出纳实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教学等,学生思考积极,乐于实践,教学效果有提升。
4.强化教师梯队,做好三项工程
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现在这三项工程正在有效持续的发展中,向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双师型”会计“名师”队伍努力。
5.不断完备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
学校建有实训楼,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设备总值419万元。目前已建立的实训基地有苏州德福信会计事务所,苏州市航海绳网厂,苏州毅诚记账公司等30多个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良性发展。
6.规范相关制度,优化课程管理
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每个班级有“教师教学情况记载”;每学期进行二次教学“七认真”检查;每周做好“教与学巡查”等;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障了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推进课程改革、课程特色上已初显成效。不过在此同时也看到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困惑
困惑一:重形式,轻内涵
1.精品不精,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上,轻视课程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有限,缺少课程内涵。
教材是培养人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各精品课程在申报时都建有自编教材、
电子教案、习题、实践指导书、课件、录像、软件程序平台等,但往往没有足够
的精品意识,没有考虑具体课程的特征、校本教材内容与书本内容基本雷同,胡乱堆砌,并未能与时俱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更新;教学策略多却难尽人意,缺乏激情等等,结果是精品课程只是“有”而实际意义不大。
2.网页设计制作缺乏规划和特色
精品课程的展示有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我校网页设计有计算机专业老师制作设计,但由于缺乏对会计专业认知,故只是侧重于界面设计而忽视了栏目本身所要呈现的具体内容。而课程团队教师虽有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的教师组成,但对于网站的后台操作能力有限,导致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从而影响精品课程内涵建设。
困惑二:重评审,轻评价
1.精品课程的申报经专家评审通过,除建设中期专家检查外,缺少对精品课程持续有效的交流、监控评估;
2.我校专业教学评价采用的是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收效甚微。该评价只提供了对该课程内容、效果方面简单的调查问卷,缺乏对学习者自身和同伴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过程性评价。
困惑三:重产权,轻共享
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是我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是其他院校的网站,课程教师往往为保护自己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申报成功后就会立刻删除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学习者点击进入看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没有特色创新的,甚至是过时的资源,再有就是点击进入后显示“找不到网页、该页无法显示、正在建设中或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使得精品课程成为名义上的精品,无法访问到有价值的内容。
困惑四:重理论,轻实践
1.校内实践教学中,通过仿真教学资源和会计软件方式进行实践训练,但由于老师有时难以掌控上课进度和处理电脑技术上的问题,有些“望而生畏”于是乎会被“理论实践”课所替代,软件使用率不是很高。
2.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愿意拿出账本,实训资料难以收集,经典案例较少。拿《成本会计和实训》课程来说吧,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环节都有所不同,有些资料还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能公开,虽有企业专家开讲座,做辅导,却往往集中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企业用工素质的层面上,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实训锻炼等方面交流偏少,实践渗透不足。
3.会计岗位实践的局限性,企业实践时不可能大批量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同一家企业,多数单位只需要2-3名的顶岗实践学生,故人人参与对口的顶岗实践有一定的难度。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精“宜”求精
精品课程之所以为精品,在于其内涵,在于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在于精品课程所传递的知识及内容。我们不是为了精品而建“精品”,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因此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编教材、习题和实践案例库、课件等教学资源,若再加以精彩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方便地获取参考资料和素材,加深对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能激发成为教师创新性施教的平台,把精品课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益求精。
(二)审而有“价”
1.申报成功后,对各精品课程的建设状况和质量的监控不能放松,评审部门要出台相关的监控评价体系。致使课程建设不得不进行维护、更新、革新。如师生交互平台只在评审期间启用,评审结束后基本无人问津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
2.要根据各个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特点,有所侧重,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在教学
评价中,既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更要重视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从而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教与学的评价,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著”享其成
在精品建设中的课程资源花费了教师团队成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长期的知识收集、积累和整合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著作”。如何解决“著”“享”问题呢?
1.教育部曾出台了相关文件,但仍需科学合理完善方案。可多方采集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精品课程成功推出后维护知识产权同时提供资源免费共享作出规
定或指示;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或奖惩制度。
2.我个人觉得江苏省教育厅与凤凰传媒旗下的创壹软件公司共建的江苏省国示范中职校课程资源库的做法不免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它把学校精品课程教师从一大堆网络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可以在已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属于自己学校共享的教育资源,或多校联动,共建共享。从而保证精品课程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提高精品课程的共享教育资源质量。
(四)内外“践”修
教学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1.校内教学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施,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一方面会计仿真实践教学尝试结合ERP沙盘教学,另一方面在校内注册、设立记账公司,进行会计全真模拟训练,弥补现有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会计专业实训功能。
2.校外实训
把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通过实际工作过程的参观,切身感受制造企业的财务核算过程。接受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老师的实地指导,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课程发展没有止境,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后坐享其成,相反建设与发展将作为永恒主题贯穿于其整个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
[2]《浅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论文――河北博才网 2013/7/22
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3
在精品课程建设内涵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本课题组从精品课程的学术性、开放性、学习互动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1.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提高课程的学术水平。要抓好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⑴要有高水平的精品课程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必须是该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前沿,指导并带动课程相关的学术科学研究,能够领导各课程组教师关注并投入相关的学科建设,并引导课程组教师将最新的科研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从而从学术水平上提升课程内涵。⑵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梯队、还是从教学梯队建设的角度来看,课程建设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课程研究和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建设效果,特别是精品课程。老中青、高中低职称教师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形成一支有活力的教学团队,同时为课程建设提供了经验传承、创新研究紧密结合的师资力量,为课程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课程基本建设为根本,规范课程建设要求。⑴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执行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进度安排表、教材、教学参考书、考试大纲等。教学大纲是执行课程教学任务的最基本的依据,它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明确了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形式的要求等等,为教学任务执行者提供了教学基本标准和参考。教案、考试大纲等都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为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提供了规范。⑵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基本档案。如:课程教学信息、音像文档资料、教学标本、典型教学档案、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特色讲义等,这些资料文本和基本档案的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助于课程教学任务承担者扬长避短,继承历史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成果,或在原有的教学资料中提练教学改革的思路等。
3.以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为核心,狠抓课程教学质量。⑴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当前课程改革首要应解决的问题,就是课程建设组的教学改革理念的问题。课程组的学术理念、教学改革理念,是指导课程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理念不创新,课程建设将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层次,精品课程建设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⑵精品课程应重点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一要体现先进性,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不仅要积极将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上来。二要体现信息丰富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大的信息空间,现有的知识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需要,不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丰富课程的信息量,将会使课程学习变得空泛,缺乏实际内容,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4.以课程教学评估为手段,促进课程建设出成效。⑴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针对性强的评价体系。很多高校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和评审指标体系,完善了一套评价体系。但是,如何针对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及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评价,应有一套更为细致的评价细则。如作为职技高师院校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其课程评价体系与普通高校的评价体系相比较,对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强化实训实践环节等课程教学特点,就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权重和评价角度。⑵建立多元化的精品课程评价渠道。精品课程评价多元化评价应结合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团体的人员:教师、学科专家、学生、管理人员、专门的评价机构等等。第一,确立老师评价主体地位。教师既是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参与者,又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实施的执行者,其评价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第二,重视学生评价的重要作用。作为课程影响的承受者,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学习需求,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评价非常有必要的。第三,建立学科专家、管理人员、评价机构评价渠道。课程专家可以从多方位的学科建设角度、管理人员和评价机构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素和成效等方面对课程的共性元素进行评价,不同角度评价都有利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整合课程有效资源,保证精品课程质量
1.建立较动态开放型的教学资源库。动态开放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不仅是精品课程建设有效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为所有课程建设实现资源共建的必须途径,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既可以节约资源开发成本,也可以直接共享高水平有效资源,对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促进精品课程建设速度,拓宽精品课程建设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4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 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 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
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5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导向,各省市和高校都积极主动建设了各级各类的精品课程,极大推进了课程建设的步伐。但其中的一些精品课程特别是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其质量和建设水平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精品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交融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却一直是个难题。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课程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既属于教学范畴,也属于科研范畴,通过对其内容的各方面各层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支撑教学,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分析
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师是课程建设中连接教学和科研的纽带。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的定位是“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个“一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门精品课程应该首先具有一个一流的课程负责人,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和协调,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能够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具有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并取得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
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学实践最重要方面的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源泉,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教师参与科研可以大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这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无论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还是作为团体的课程教学团队,都必须充分参与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品课程的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视课程的内涵建设,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两个方面。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将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并借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这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强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恰当而又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协调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用的基本原则,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值得教师永远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精品教材,精品教材的建设,有赖于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积累,更有赖于教师在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加以创新。精品教材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过程。
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是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及课程教学上的突破,是独创性的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特色和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与特色必须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它们在精品课程评审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课程特色来源于教师团队对课程教学理念的精心凝练,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手段的深入探索,来源于对教材建设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
3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机制
作为一项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必定是教学和科研完美结合的结晶。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构建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互动中推进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有赖于理念上的更新。必须树立教学与科研工作统一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的理念。高校的人才培养,最终都会落到课程这个基本载体上,如果在课程建设中没有教学科研结合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培养这样的人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课程建设中的教学与科研,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推进和加强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精品课程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建设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在各类学校受到普遍重视。无论是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都开始重视课程的改革建设。200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同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在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公认,但依旧存在不少共性问题,各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问题普遍,特色缺乏。因此,如何建设特色突出的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彰显高职特色,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值得讨论。
一、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使得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等各类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有一些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因此,各类教育精品课程也都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
首先,教材版本多,质量良莠不齐。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没有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教材版本泛滥,自编教材、讲义质量不高。
其次,拿来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很多精品课程在建设中没有把握住精品课程的内涵,缺乏精品课程“以生为本”的精神,没有完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三,现行教学方法缺少对教材的“活化”,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启发探究。
第四,教师团队缺少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聘用了大批名师教授,但有些教师擅长学术研究,只懂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有些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学科权威人士,但动手能力不强,这就影响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五,各类教育课程建设信息化水平低。目前很多院校精品课程不注重运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技术。大多数电子教案都是教材的翻版,很多电子课件都是电子教案的重复,且形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重理论、轻实践。不少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沿袭了传统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授课方式以理论讲述为主,强调为学生构建理论体系,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强调的过少,不能体现精品课程的特色。有些精品课程往往只重设计,不重实施。
精品课程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反映自身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二、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应具有的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色:
首先是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师水平。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教育思想理念创新的实践过程,其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机制建设等。目前,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教师不仅要学术水平高、技术应用能力强,而且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和技术应用性的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内容与形式合理,且课程内容要反应科学技术及应用的最新动态。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应用性”。
第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课程实施方法。精品课程要合理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课程,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以及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将之有机整合到教育过程中,构建富有成效的师生满意的课程实施平台。
三、彰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的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彰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必须从改革出发。通过改革,建立崭新的教学观念,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彰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在精品课程设计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课程的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师资,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品课程建设而言,优化师资是指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教师不仅要聘用那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还要大胆启用那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要聘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那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道路。
其次,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突出特色。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精品课程应该参照院校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等来确定内容和课程知识结构。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性训练,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避免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忽视基本理论教学,另一种是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建立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第三,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根据课程特点,注重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职精品课程特色建设必须加强教材建设,选取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还要便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制定教材内容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不断地修改更新。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电子教学资料,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些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材、习题、参考资料、课程标准等。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责任。课程的精品化对学校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它,它是经过众多人的合作努力、日积月累建设起来的。规范的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课程建设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和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通过规范课程建设档案,促进教学工作的整体改进和提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真正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不但要在课程的选择和评价方面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还要在政策导向、建设过程管理、技术等方面加强保障,从而让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没有任何阻碍,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出课程的特色。
第五,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有效手段,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优化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要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行,如: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前者应该考虑课程对学生工作技能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实训室综合功能的发挥,后者要根据课程实训环节安排,建设要有针对性,注意两者的配套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和“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应根据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精品课程战略。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两个教师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拥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个可以为共享提供很大的空间。但最终目的是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因此,需要加深对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理解,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根据院校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从而提高课程管理水平,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一个高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G].教高[2003]1号.
[2]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EB/OL]..
[3] 贡福海,王莉.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