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1
关键词: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7-02
单靠几本教科书,几篇优秀选文,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作答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是从“课堂三分钟演讲”着手,探索提升有效途径。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教师要宏观统筹,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学进度,整体规划,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分阶段制订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首轮的适应性“三分钟演讲”训练
1.教师要提前两星期布置“三分钟演讲”的任务,并明确演讲顺序按学号从中间往两头进行。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及早准备演讲内容并能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学号的排列大多是先女生后男生,顺序从中间开始往两头,恰能使男女生错开。同时,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连续演讲,用一位学生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调节,让同学们看到了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
2.严格控制演讲时间。既然是“三分钟演讲”,那么时间就是三分钟,就要对学生的演讲时间作严格的控制,时间一到,就得停止演讲,而时间没到,就得站在台上直到三分钟结束。这样做的理由是担心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认真准备讲稿,构思演讲思路,不然就有可能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
二、在适应性“三分钟演讲”的基础上推进第二轮的互评式“三分钟演讲”
推进第二轮的互评式“三分钟演讲”,教师可以在首轮适应性的“三分钟演讲”基础上增加以下操作方法:
1.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演讲技巧的书籍和杂志,把它放在班级的公共书柜里,供学生阅读和提升。
2.学生上台可带稿,但不可读稿,学生演讲后把演讲稿张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供其他学生交流,让该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也促使下面的学生认真准备讲稿。同时,让课代表每天及时统计并张贴各小组对当天演讲学生的项目评分,让学生了解哪些项目是高分,哪些项目是低分,与前面的学生有没有差距,从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全程拍摄演讲视频,然后作为临时文件放置在班级群空间,让演讲的学生下载观看,了解自己演讲过程中的语音和动作,同时也让其他同学下载观看,指出演讲者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提升演讲质量
教师要趁热打铁,在互评式“三分钟演讲”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三分钟演讲”层次,进行第三轮的展示性“演讲”,教师可以作以下尝试,而且笔者也作了尝试:
1.自由式“三分钟演讲”。教师首先要改变演讲顺序,按学习小组轮流并由组长负责点将。每组每天指定一位组员演讲,一天两组,依次轮换,学习小组组长要组织讨论演讲内容,督审演讲质量,商定具体演讲人选,每人机会均等,可分工协作,也可独立完成;其次要取消演讲时间的强制性,延长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以免冲击课堂教学,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取消学生的项目评分措施,由视频拍摄取而代之,学生每周末都可以到学校下载空间下载视频文件,同时教师择优选取学生的演讲作品,以供同学们欣赏评价,以示鼓励。
2.主题式“三分钟演讲”比赛。教师事先布置演讲题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两位选手,也可向别的小组租借选手参加比赛,然后每组推荐一名非选手评委,组成评委团,按比赛规则,评选出若干名优秀选手,演讲过程全程摄像,将优秀选手的演讲视频上传至优酷网,以资鼓励。
3.开设“5+1”讲坛。所谓“5+1”就是5人学习小组共同确定一个主题,共同搜寻资料,然后推荐1位组员上台演讲,演讲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也可携带相关资料,演讲时间为40分钟,讲坛过程全程摄像,演讲顺序按小组抽签决定,每周由轮到的小组开设讲坛。实验证明,由于前期演讲能力的锻炼,“5+1”讲坛可以非常好地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演讲能力,例如笔者一学生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请点击)讲坛式演讲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本轮的提升实施阶段,主要在原有的适应性、互评式“三分钟演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演讲技巧和阅读视野。活动的评价主要以老师的评价和视频展示为关键,通过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提升语文整体素养为目的的演讲活动中来。
综上,递进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递进式步骤:适应性“三分钟演讲”互评式“三分钟演讲”展示式“演讲”。笔者也对实验学生进行了纵向分析,分析显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显著进步。当然,“三分钟演讲”必须以规范为基础,而且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从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开始,递进式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哲东.每天一堂演讲口才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2
【关键词】课前演讲;兴趣;创新;写作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追求高效务实为目标,教师们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如何把握内涵和外延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要不要拘泥于课本?《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明确给出答案:“语文学习的外延要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语文学习要不拘泥于课本”。思前想后,既要以课本为中心,又要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在语文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经此训练之后各方面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产生,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演讲在人际交际、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激励、审美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使学生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真正锻炼口才与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却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不应该忽视语文母语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功能,具体落实性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前演讲限制在三分钟之内。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就向学生公布课前演讲制度,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同学进行演讲。规范演讲内容、演讲的顺序、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语速、语言表述流畅度、资料准备情况、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点评演讲的角度等逐一作出要求。语文承载着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课外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素材,给学生主动权,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去完成演讲材料的准备。选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故事在同龄人面前进行演讲,这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极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推行起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即初一起始年级,对学生要求要放低,比如引导学生做自我介绍、讲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到了初二,大多数学生经过初一的训练已经能够自主寻找资料、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这时候再逐步提升对学生整合材料、感悟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并生情并茂。初三阶段提高对演讲内容的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可以适当引用经典故事、段落,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论述。在这种短暂的三分钟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模式推及到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求新好奇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愉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课前演讲将自交给学生,语文课进行之初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自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当然这就要求老师适时点拨并宽容对待学生或优或劣等表现。同时,要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知道聆听和包容是一种美德,在最初的训练阶段学生彼此间的点评要包容多找亮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去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对文本多角度解析能力
俄国诗人克尼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但是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体验都有所不同,这时候可以淡化演讲材料的主题,容许孩子们对材料进行多元解读,锻炼学生领悟文本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总目标“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前演讲促使学生进入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善于思考的品质。
3.学生快意于创意性表达
演讲提高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每节语文课前学生充满了欣喜与忐忑,因为每一节课他们都可以收获到新的知识,或为传授者或为聆听者,他们充满了激情。
随着不断训练他们除了会自觉准备材料之外,开始重视语言的创新,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精彩,在语文这块绿地上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胆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逐渐发展提升到字斟句酌、妙语连珠,他们在口才上的进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这些孩子开始更加醉心于语言表达上的展示,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班级里的榜样、楷模,带动了一大批孩子们朝着他们的现在而努力。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渐渐开始精心设计,流连于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盎然的语言王国,点评的同学也是巧用妙语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先行官
1.为作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然而教材质量虽高,但却不能满足学生作文获取素材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课前演讲无疑是促进学生搜集素材的好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长期推行课前演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觉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很多学生能做到每天一摘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另外,通过演讲谈感悟,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本身就是为作文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分钟演讲内容虽然不长,但这些零碎的片段经过学生创造性运用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2.陶冶学生心性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初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4
关键词:口头表达说话能力 兴趣
说话”,也就是口头表达,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思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就政治教学中说的训练谈谈自己的认识。
1.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间”。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r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卜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人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
5.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
6.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同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5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从教学现状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担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师生都未重视,教师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有的学生认为“说”很重要,但在回答问题时,若说错了可能被教师批评,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则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如下: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演讲者事先可略做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一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扩大了阅读容量,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者,演讲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相互间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两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收集的新闻素材首先强调“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有利于开阔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未来成为一个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等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在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中渗透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口试题,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则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践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确立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6
关键词:政治教学;说的能力;训练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说”的训练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几种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