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形势严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1
【关键词】应对措施;生产经营;强化安全;控制成本
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的十四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淮北矿业是以煤炭采选、煤化工、盐化工和综合利用发电为主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冶炼精煤生产基地。地处华东腹地,拥抱长三角,主要销售区域和目标客户均位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高、运距短、物流成本低、管内客户多。经过多年来的路矿合作,与上海路局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互惠互助的战略合作关系。立足于这些优势,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大力实施精煤战略是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获取最佳效益的重要支撑、核心优势。但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及国内宏观调控的持续收紧,经济增速趋缓,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受到限制,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社会逐步深入,社会各方面节能意识和效果日益明显。
因此,无论是动力煤市场还是精煤市场都不容乐观。出现了需求萎缩、市场黯淡、价格回落、库存剧增的低迷行情,煤炭市场“拐点”的初步显现,导致了多家客户提出减发、缓发、停发以及降价要求,精煤销售去向出现了严重不畅。面临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危机的挑战?要时刻树立过“紧日子”、“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强化成本管理,深挖内潜,推行新举措,开源节流,使节支降耗意识深入人心,共同抵御市场寒流。
一、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形势任务宣贯工作,稳定职工思想
为扭转生产经营被动局面,淮北矿业出台了《关于应对严峻经营形势管理的若干规定》,对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严格考核问责做出了明确规定。重点在矿区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和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在矿区上下形成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既讲宏观经济政策,也讲当前任务;既把面临的实际困难向职工交底,也把自身的有利因素向职工分析清楚;既要把压力传递给职工,更要把决心和信心传递给职工,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在思想上紧张起来,在行动上扎实起来。讲形势、顾大局,按照淮北矿业统一部署,上下联动,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准备,确保企业平稳安全度过经营严峻期。
二、广泛采集信息,准确研判市场,科学应对市场变化
信息时代如不能掌握充分、全面的信息,就难以看到事物变化的端倪和走势。广泛采集信息,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市场预见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是关键。要积极建立与完善信息传递与机制,及时把市场信息动态传递到各生产矿、厂和经营管理部门,实现外部市场信息的内部共享。加强与行业协会、信息咨询机构、相关煤炭企业、重要港口以及下游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内外共融、宏微观结合的信息采集监控网络,扩大信息采集面,提高信息及时性和准确度。定期不断完善市场综合分析、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分析等制度,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和应对各种变化的分级应急预案,并要分解到月、周、日,细化到矿、点、客户。积极主动跑市场,变坐商为行商,与客户交流沟通,准确掌握客户生产、需求、资金、库存、采购结构状态,把握时机,适时实施营销策略,争取客户,挤占市场。
三、抓安全、控成本,扭转生产经营被动局面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也是规避危机的重要手段。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越不能放松安全,时刻绷紧安全弦。
首先,抓好安全管理,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及值班管理工作法、风险预控管理法等制度。把安全决策、措施制定、贯彻执行、隐患排查量化细化到每一人、每一事,精细安全管理流程,筑牢安全管理防线。
其次,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行为规范。分层级、分工种开展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现场操作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保证安全知识人人过关。持续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引导职工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强化现场落实,切实做到“手指口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三,深入推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安全生产体系是对长期安全工作实践的高度总结,涵盖了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统领了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个流程,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对于夯实安全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维护矿区的安全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地加以深入推进、落实、考核和兑现,做到落地基层、生根现场、贴近实际、起到实效。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一通三防”,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效益。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2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 赵胜玉)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今天在此间说,面对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资源形势严峻。
今天是第三十五个地球日。孙文盛为此撰文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由于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八,支柱性矿产后备储量不足,小矿床多,大矿床少;贫矿和难选冶矿多,高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资源分配与生产力不匹配,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人均资源少,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面对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中国面临的资源形势严峻。
他说,只有坚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国土资源部今天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了大型集会,纪念第三十五个地球日的到来。据悉,中国地质科学院多个国家级实验室今天也免费向公众开放。中国地质调查局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3
【关键词】眼科;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47-02
眼科手术包含在干净手术,手术后病毒扩散的概率很小。而眼科手术后病毒扩散一般情况都会变得比较复杂, 只要出现细菌扩散,手术的整个效果就不好,有可能会拿掉眼球,所以很好的使用抗击细菌的药物在手术后防治细菌扩散很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信息从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查找,从中随便抽出2002-2003年全国 124家医院眼科手术病人 970例, 男 510人, 平均年龄 60 岁; 女 460人, 平均年龄 58 岁。以前有这个病的包括了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坏死、眼球外伤、角膜外伤、斜视、眼睑病变、玻璃体出血、泪囊发炎等。
1. 2 方法 系统抽样法: 全国 124家入监测网的二甲医院以上系统抽出 2002-2003 年病历 150份/ 家医院,统计后选出眼科、切口病例共97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利用监测网的规则填写表格。填写数据有:(1)一般方面: 年龄、性别、诊断、出入院时间。( 2) 手术方面: 手术名称、手术日期和时间、手术切口。( 3) 采用药物方面: 抵抗细菌药物名称、型号、一次使用含量、全部使药含量、时间、不好的反应。(4) 抵抗细菌药的用过之后的好的放映。
1. 3 评价标准 手术期间防止抵抗细菌合适性采用判断对照抵抗病毒药物临床采用教导的原则,并且按照眼科手术的知识中的经常见到的药物采用方式,根据实际状况来判断。
2 结果
3讨论
不一样的位置进药方式所占比例(表1) 。整个身体进药的系数在这个调研中很高,占了62.6%, 身体部分进药中的滴眼、冲洗、涂眼 3 项的进药比例占27.63% , 结膜下进针和球旁进针恢复方式有点不同,判断时其他干扰成分多,所以不进入合适性的判断范围。
根据上面所说, 切口是选择时间的手术,最应该采用部分部位进药的方式,整个身体进药仅仅是发生了发炎细菌扩散的时候才有用。有消息说在眼睛发炎时整个身体进药对防治感染最有用,但是最好选容易穿过阻碍的药物。观察了头孢唑啉的作用时用了狗外伤动物模型,在作正规的穿通性眼外伤模型后眼睛内接种表皮葡萄球菌,一个小时后静脉进头孢唑啉,反复采用1~3天可以发现感染减轻。但是对于干净手术,防止整个身体进药没有多大用处。从上面知道,现在眼科手术防治进药的整个身体进药系数比较大,这样不好的进药的结果会让医疗费用大大增多,细菌不怕药物和医院内的感染的出现,让本来的防止作用降低。
类切口手术前预防进药合理性分析见表2。一部分部位进药: 总共进药474例。术前进药 3 天以内开始进药的 159例, 是合理采用。不合理的采用: 大于 3天的78 例, 是术前采用时间太长; 手术后采进药的 147 例,开始进药时间太迟。可知道一些部分部位进药采用的时间合适,大多的药物开始时间太迟,或者手术防止时间太长。手术那天的部分部位药物 126例,表示医生喜欢术后多用一种部分部位进药用来当防止进药。
整个身体进药: 总共用药1022 例。术前0. 5~ 2小时用药的只有 67例, 是合适的采用。不合适的进药: 术前大于一天用药的 42例, 手术那天采用, 但是时间大于2 小时,手术中或小于 0. 5小时的, 总共172例; 手术后当天给药的 642例。
类切口, 是干净切口,合适的部分部位进药可以降低眼睛周围环境的病毒数,让手术时跑到眼睛的病毒可以很少或者最少,有防止术后细菌扩散的好处,整个身体进药对伤口没有什么作用。从上面知道,整个身体进药的例子数要远高于部分的部位进药,并且全部进药的话进药时间也不合适,大多数是在手术后24小时内,让手术时伤口不能在黄金时间受到保护是进行,不仅没起到好的抵抗细菌的疗效,还白用了药品。由此知道临床在手术前防止进药这个方面还不是很重视。
身体部分进药: 总共进药42例。整体来讲,眼科围手术各个时间段身体部分进药的系数都比整个身体进药小。术前进药 3天 以内开始进药的有5例, 是合适的采用。不合适的采用:大于3天的 2 例, 包括术前使用时间太久;手术后开始用药的17 例,开始用药时间太迟。最不合适的问题是防止进药时间不合适,不是太久就是太迟。
综上所述,中国眼科围手术期间防止进药采用还是有一些要调整的地方,最应该注意的地方应该是:手术前防止进药的方式,应该采用身体部分部位进药,整个身体进药时一般只有发炎感染时才用。
参考文献: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4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财政部长盖特纳近日宣布,政府将要求接受救援资金企业的高管年薪不得高于50万美元。奥巴马表示:“为了重建金融体系,我们必须先重建信任。为了重建信任,我们就必须确保纳税人提供的资金不会用来向华尔街发放高额薪酬。”
在经济亟待注入大量救助资金情势下,部分企业高管依然照拿高薪不误,显然会妨碍与影响经济救援计划与行动所能发挥的功效。更为重要的是,救援企业的资金来自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在国民为救助企业与经济过苦日子的时候,企业高管们依然拿着巨额甚至是天价薪酬,这种行为不但不道德,而且也可说是对于纳税人税款与民众资产的一种不正当侵占。美国政府宣布限制接受救援企业高管的薪酬,是为了更为有力地抗击金融危机的肆虐,更为有效地救助该国经济,同时也是对于美国普遍民意的一种顺应。
其实,不单是美国,我国部分企业高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享受过高薪酬甚至是天价薪酬的现象。即便是遭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之后,许多企业高管的薪酬标准依然未见实质性的降低。而日前引起舆论指责的国泰君安2008年给员工发放人均100万元薪酬事件,为部分企业高管即便是在经济形势严峻情势下依然坐享高薪,增添了又一新的例证。
美国政府限制企业高管薪酬,是在发生金融危机背景下采取的一种干预措施,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接受经济救援企业的高管。与美国那些高管薪酬受到限制的企业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不少高管享受过高乃至天价薪酬的企业中有不少是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如果说美国那些接受救援的私营企业高管薪酬须受到限制,我们的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高管们的薪酬,在国家经济遭受严峻挑战情势下,又有什么理由不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呢?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会被用于谋私,企业高管们掌握的权力亦是如此。所以,我们也应在建立健全制约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上实现与国际接轨,应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作为清理企业高管享受过高薪酬现象的一个契机,更应当将其当作重新为企业高管薪酬建制立规的一个契机。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5
关键词:累进税制;税收监管;财税体制改革
一、引言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税收体制就基本建立起来,伴随而来的是税收收入的高增长,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税收能否依然保持高增长呢?是否有减税的必要呢?更长远的说,能否乘此机会进一步改革财税体制呢?本文就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税收增长原因
从总量看,08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31425.75亿元,同比增长33.5%,增收7890.94亿元。
从增收结构看,国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2.6%、18.4%和25.6%,流转税合计增收2781.35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2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1.5%和27.2%,所得税合计增收2776.60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19%;海关代征进口产品税收、关税分别增长34.7%和40.2%,进口税收合计增收1288.7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16.33%.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税收在08年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税收增长过快的呢?我认为主要是累进税制下的经济增长和税收监管水平的提高。前者解释的是正常税收增长部分。后者解释的是超过正常部分的增长。
1.累进税制下的经济增长。由于税收是按现价水平计算的,而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中间的差值就比较明显。因此实际上经济增长可以更大程度解释税收增长的因素。同时,在我国累进税制下,税收增长必定要快过经济增长。这些都可以解释预料中的税收增长部分。
2.不断增强的税收监管。只有人曾提出94年税收的设计本来就是“广种薄收”的类型。就是税收框架的设计比较广,实际是考虑到了税收监管比较松散的问题,因此留给税务机关自由发挥的余地比较大。现而今税务机关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增收,导致在税收框架广的情况下税收监管又严格,纳税人就吃不消了。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政府部门在税收设计时必定不会忽视我国税收征管水平极其低下的现状的。而在2000年以来,由于税收技术的进步,在税收激励机制的鼓舞下,我国税务机关人员从严征税,当然能显着增加税收收入了。而且,这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到极致,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依然比较低下。可以预见,这一因素对今后税收增长还会做出很大贡献。当然,随着提升征管水平难度的加大和成本的降低(边际效用递减),这部分因素的作用将逐渐减少,使得税收增长回归到应有的水平上来。另外,外贸出口、GDP结构等都是一些学者认为税收高强度增长的原因。
三、税收负担及减税主张评析
税收过快的增长必然带来大家思考是税收负担是否过重的问题。企业或居民之所以咬定中国的税负重,其论据无非是现行税制的规定。比如,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45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33 %,增值税的税率17 %等等。以这些税种的税负水平同其他国家的相关税制规定比起来,中国的税负显然不能说是轻的。政府部门之所以认定中国的税负轻,其论据在于,实征税收收入额占GDP 的多少。比如,在2005 年,将全国税收收入加总求和并同当年的GDP 之比,只不过为16.19 %. 以这样的宏观税负水平同其他国家的情形比起来,中国的税负绝对不能说是重的。
而这些论据揭示的一个东西,就是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的问题。
总体上讲,我认为中国纳税人就单从税收负担来说并不是很重,而福布斯把中国评为税收痛苦指数第三的国家更是言过其实,它不知道我们税收征收率有多低。但是,我们隐形的税收负担是比较重的。
第一,庞大的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金。这些收入的征收带有随意性。而事实上,他们的存在的确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土地是全民所有的资产,结果被出卖了,这不是隐形的向全民要钱吗?
第二,诸多的行政垄断企业的高额收入也是变相的向纳税人要钱。高额手机通讯费是我们不得不承担的,因为高额利润中国石化企业连续被评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还有国有银行的呆账坏账。我们都为这些企业支付了高额的利润,这也是变相的税收负担。
第三,在财政支出方面的不满意也加重了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不满意度。在欧洲国家,纳税人承担重税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极其全面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当今中国,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已经让纳税人承担高额负担,但还必须支付相当的税负,这就造成了强烈的不满。财政收入上的“大政府”、公共支出上的“小政府”,这就是民众的印象。税收不断向高税收国家看齐,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却尚未看齐。
考虑到是否减税的主张,我认为还是应该暂时减的。这并不是跟我所阐述的税收负担不重的观点矛盾。税收负担不重也可以能减税。我主张减税,可这样减税的动机不在于税负过重了,而是在于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我们目前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减税政策不会对公共财政造成很大的冲击,再者还会给严峻的经济形势注入一支强心剂。这才是税收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的需要。
众所周之,目前中小企业的境况比较困难,特别是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在加上外国的金融危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的确是进入了寒冬。在如此困难的一年里,政府应该出台一些至少是暂时的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措施,帮助企业扛过这个寒冷的年份。毕竟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意味着大量的失业。截至去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数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53%,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税制改革。现在在税收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正是进行新一轮财政改革的好时机。从94年以来我们的财政框架就没有过大的改革,这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悦来越格格不入的。在税收方面,我们有必要改革税制,现在已经将生产型消费税向消费型转变,开征了燃油税。这也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前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和税收监管水平提高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我们的税收负担过重。同时在严峻经济背景下我主张出台减税措施,来帮助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从更深远的方面来讲,我们更需要的是一轮新的财税体制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卢凌波。中国税收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国1992-2002年税收增长个案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2]财政部财税体制改革司。财税改革十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经济形势严峻范文6
【关键词】严峻形势 煤矿企业 物资供应 思路及方法
一、前言
从2012年开始,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作为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务之急。笔者以自身所就职的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结合企业在优化库存、优化采购环节、加强物资调剂与修旧利废、强化培训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分析出了煤矿物资供应部门在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做好物资供应管理的思路。
二、清仓盘库,优化库存管理
早在几年前煤炭企业形势急转直下之初,我集团就组织下属各矿对现有库存物资进行了全面盘点,并将在库物资分成了三类:一是正常的在用物资;二是本单位不再使用,但可调剂使用的物资;三是已淘汰,不可调剂使用的待报废物资。
进行物资盘点之后,我集团还针对三类不同物资,制定了不同的年终考核指标:一是以清仓盘库为参考,压缩正常物资库存储备额,实行月度与季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确保正常物资储备维持在合理水平。二是对可调剂使用的物资制订了年度考核指标,在月度和季度检查中督促完成,目的在于促进各矿通过自身消耗和与兄弟矿井间物资调剂等途径对闲置物资进行利用,降低闲置积压物资资金占用。三是制定待报废物资年度考核目标,促进各矿对报废物资进行报废处理,优化库存结构。通过对库存物资进行考核,各矿对在库物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优化了库存管理。
三、优化采购环节,降低采购费用
在采购环节,我集团也细化了过程控制,对采购物资实行计划梳理、招标前价格调研和对常用物资采购价格对标排序,有效降低了采购费用。
(一)计划梳理
近几年,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采购计划进行了严格控制,按照“能缓购则缓购,能不采购则不采购”的原则加大了计划的审核力度,对计划实行从区队、科室、矿领导、供应处业务科室、集团副总多层把关。通过计划梳理去掉了不需采购的物资,同时积极开展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工作,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降低了不必要的采购费用开支,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二)价格调研
在招标前,我集团供应部门业务科室人员对拟采购物资进行充分的价格调研,调研主要是采取厂家咨询、网络查询、兄弟单位间价格咨询和历史价格对比等方式,对拟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采购物资价格贴近当前市场价格,细化了采购过程控制,降低了采购费用。
(三)常用物资价格对标排序
为指导各矿常用物资采购价格,我集团对常用物资挑选了数十种,要求各矿每月对上月采购的价格进行上报,同规格物资的采购价格在各矿间进行横向对比。同时将汇总表发到各矿,要求各矿将自身采购价格与兄弟单位价格对比分析,并作为各矿物资采购的参考,指导规范各矿常用物资采购,通过常用物资价格横向对比这一平台,我集团规范了各矿常用物资的采购,有效降低了采购费用。
四、加强闲置积压物资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管理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煤炭企业处于“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行业效益较好,对物资采购一般实行粗放管理,没有过分注重成本控制,而在那个时期,也出现了物资能买新的不用旧的,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一时期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了一些简单维修就可再利用的物资被随意丢掉的情况,个别矿的旧物资甚至堆积如山,风吹雨淋直至报废,浪费触目惊心。而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众多煤炭企业开始认识到了开展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在物资管理方面发生了改变,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物资调剂方面
针对各矿闲置积压物Y较多的情况,我集团大力倡导物资调剂工作,相继制定下发了多项物资调剂指导文件和考核办法,凡是材料超过三个月、设备超过六个月的都要进行调剂,同时搭建了由供应处牵头组织的物资调剂平台,协调各矿的物资调剂工作,供应处每季度对调剂情况进行考核。闲置物资调剂工作,不限于在本矿内不同区队间的内部调剂使用,同时鼓励在兄弟矿之间、集团成员单位间进行外部调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集团物资调剂额达到数百万元,有效减少了国有资源浪费,节约了采购资金,保障了闲置物资的最大价值和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修旧利废方面
在紧张经济形势下,我集团更加注重修旧利废工作,从企业内部挖掘效益潜力。对修旧利废工作制定了工作目标,实行月度核实,季度考核通报,促进了修旧利废工作的扎实开展。通过修旧利废,减少了新设备的采购和资金投入,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理效益。
五、加大培训力度
在经营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对煤炭企业职工培训有助于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增加企业抵御经济不景气风险的能力。但很多企业培训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把培训仅仅作为一项指标任务完成,忽略了职工的真正需求。我集团立足物供系统人员需求,先后组织对机电、企管和供应进行计划管理的联合跨部门培训,提高了在计划管理方面的配合协作,计划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结合平时下矿检查掌握的情况,对各矿比较薄弱的物资验收、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培训效果明显。通过培训,物供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物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应对经济不景气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