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9―01
从历年的情况看,总有许多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考试失利或成绩不理想。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取理想高中的硬件的话,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的心态的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说,考生在考试前以及考试中,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考生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还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与疲劳。
二、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学生可以在学习间隙时间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
三、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考生要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通过体育活动或者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抽出一些时间出游等方式宣泄自己的压抑情绪。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可将课程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课程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四、环境减压法
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等。
五、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质量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困的时候就睡一会,千万不要硬撑着。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六、冥想减压法
印度瑜伽经常运用冥想使人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法。只需5分钟的时间,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专注于自己的一呼一吸,就可暂时忘记学习带来的疲惫,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中。
七、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长都会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学生应在考前一段时间,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减压。
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15-0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按普通高校本科第三批次录取(简称“三本”)平均分数低于第二批本科,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因此三本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自主性、能动性、自制力差,思维活跃,知识面宽而不精,具有一定的特长等方面特点。基于以上特征,培养什么样的独立学院大学生、怎样培养适应第三批次本科能力实际的大学生,成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所要面临的最大的实际问题,也是新起的独立学院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关节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就业成为独立学院必须直面的挑战性问题。三本学生要在就业的“双向选择”形势下,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就业前途,就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社会及市场实际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独立学院提出培养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独立学院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更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大学是人才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就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存在着某些不利于学生成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突出表现在:
1.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综观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克隆母体模式,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等照搬所依托的母体做法,把独立学院作为本部变相招收高价学生的一种手段或途径;二是局部改良模式。基本沿袭所依托的母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只是在局部稍许做些改造,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三是降格培养,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按照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挤占职业技术人才市场。上述无论哪种模式,都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致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迷失。在这种模式下,要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是困难的。
2.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重理论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目前,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弊病表现为重理论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显得尤为不够。课程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对学生评价方法也不科学,造成培养对象只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不知思索,不会应用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但范围不统一,层次不深,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没有给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大的学习思考空间。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
1.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培养创新性人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将学生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视为教育活动的主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激发者、培养者。转变管理观念,以是否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环境,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还大学以学术自由,以利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大学是学生激发创造力的最重要时期,如果在此时规定过于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整齐划一的课程、整齐划一的方式方法,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2.确立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就是“人是主体的思想得到了确立”,主体性思想的确立表明了人们对教学管理的认识已从服从、适应的层次提升到了自主、超越的层次。把教学管理完全说成是一个只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实践活动、就把个体的自主、自觉从教学管理过程中抽掉了。教学管理同样也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和积极创造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防范力量,教学管理是否对主体的选择产生影响,能否对其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自觉接受这一原则。主体性是现代教学最为根本的特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2)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教育就是在个性化原则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
(3)互动性原则。互动论是当代社会学的一种理论,认为任何客现的社会组织形式都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构成和维系的;在互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看作是待定情境中的适当客体,方能使互动顺利进行。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强调日常生活之中人们主体性建设的意义。新的教育理念则提倡“双主体互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民主、平等条件下的一种互动,强调共同参与和相互约束,强调教和学的个性化,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学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要在参与者的互动中进行,特别要在教学管理对象的自主开放中进行,教学管理对象的品德是在实际的人际活动中形成和表现,他们通过开放性互动,主动打破自我的界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学管理活动中,首先必须确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师生互动关系。而只有在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氛围中,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才可能做到师生互动。
(4)开放性原则。“开放”是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等各类因素的交换。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管理机制中,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环境和教学管理过程的开放性。教学管理贯彻开放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一要把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里。二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方法的科学化和最优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个性特长。
3.定位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及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有关文件从宏观和全局的高度对独立学院进行了定位,即“民、独、优”,前二者是从办学体制上定位,后者是从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实现“民、独”这种体制定位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的事情,而要实现“优”这种目标定位却相当困难。“优”即“办优质本科”。这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要求,更是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对独立学院的迫切期待。在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降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是本科,因此,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是我们必须死守的底线,并力求在此基础上按“优质本科”的目标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J08C005)]
参考文献:
1.何云龙,崔玉祥.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2.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揩.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3.周爱国.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
1.1 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参与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①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关系;②整体推进与个别化的关系;⑧学生参与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上述关系处理好以后,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很好的动力。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的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②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应鼓励他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使他们及时走出学习和发展的困境;⑧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1.2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语文教师务必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参观动物园、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地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
1.3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教学的主线。创新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觉察、问题的系统提出和共同的理解。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2.1 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把握不准确。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要把知识都定格在教材上,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语文的教学,还应该与其他的学科以及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知识的跨越,但是要跨越得恰到好处,不然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极端。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施教的时候,应该把语文中的思想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科之间的关联,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2 创新过程重教学形式轻教学效果。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只要不断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就能够达到教学策略的创新,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教学创新不一定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这不是创新追求的目标,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很多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到网上拷贝别人的课件进行修改,并没有关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这样不仅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反而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还有的教师,将问题设置得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恍然大悟,但是对学生的创造力并没有明显的帮助。所以说,教师不应该只注重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只有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够有效提高。
3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
创新精神,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因此,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必须千方百计的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的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应有以下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简常却又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有时相距很远)却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创新,更不要误解为严密的逻辑思维、重要的理论发现和科学的创造发明等,那就势必使很多具有创新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一个婴儿出生后,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己的信息;需要与人交流了,便开始呀呀学语。刚刚会说话,其语言和思维就令人惊奇。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学生会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一方面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相关专业后继课程如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内容比较枯燥,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更难学的境况。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时缺乏整体把握,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模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概念及了解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直接导致学生考前突击背公式应付考试,由于没有真正学懂,使得该课程的合格率不高;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针对目前一般本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注重知识结构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每章内容开始前先构造本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采用知识结构图表达知识线索,使得知识线索清晰可见,学生对一章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和宏观的感性认识,待一章结束后,将知识点的架构图重新拿出来复习,有助于学生自我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构造的部分章节的知识结构图。
1.1.1离散傅里叶变化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知识结构图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掌握DFT、DFS及其性质,熟悉几种卷积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掌握FFT算法的运算量以及常见算法的原理和特点,并掌握FFT算法的应用。
1.1.2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的知识结构图
这一部分内容重点是I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设计步骤和原理。
1.1.3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的知识结构图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的特点是因果可实现。其重点知识包括线性相位和具体设计方法及过程。
1.2注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结合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性性强且数学公式推导较多,如果教师上课只注重数学分析,忽视其工程实践应用的讲解,很容易变成一门枯燥的课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时可以将看似复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是最好的方法。
为了说明信号的采样与重建理论,可以以生活中的CD唱片的制作和播放过程为例,声音是模拟信号,在CD唱片制作时首先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就需要采样,而在CD唱片播放时,又是对数字信号的解调。卷积算法是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讲解这个知识点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移动通话中回声是经常存在的,通常降低或消除回声的办法就是利用回声估计器与接收路径上的话音流进行卷积,得到一个回声的估计值,再利用减法器减掉这个估计值。滤波器的讲解可以以心电图检查消除工频干扰为案例进行教学。此外采用类比方式讲解,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如数字滤波器可以比作一个筛沙子的筛子,筛沙的过程就是将细沙子选出来,石头和大沙子留在筛子上面,而数字滤波器的处理过程也是提取有用信号,噪音则不能通过,如此类比,既形象又易记忆。
1.3实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力求以任务驱动,以实际任务为核心,提出问题及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它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俗的说,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个实验相当于一个总的任务,教师在实验课前将任务要求和思考题下发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将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和要求查阅资料,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课上进行编程和调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并对思考题进行讨论。
以音频信号处理的实验为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要求学生完成语音的录入与打开,以及语音的回放,全程对信号频谱进行分析,为完成任务学生提前查阅查资料,进入实验室后,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一组看书讨论,分解任务,一步一步完成,每组做完后派一个代表演示讲解,在这样的刺激下,“驱使”学生认真并迅速地完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能充分掌握语音录入及回放的MATLAB编程,并能深入理解了采样、滤波器等数字信号处理理论。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2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方式改革是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体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强,应用型强,抽象难以理解。运用MATLAB软件仿真能够有效帮助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考试,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包含考勤、作业、课上表现情况。在传统考核方式下多数学生只注重最后的理论考核成绩,对实验重视不够,无法很好地贯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且学生平时过程考核不够具体化,学生平时成绩差距不大。
2.1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逐步对该课程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1)平时过程考核具体化,含有随堂测试、考勤、作业、课上回答问题情况等。学生学习该课程,普遍觉得理论难,应用模糊,总评成绩一定程度考虑实验成绩,综合全面。(2)逐步调整理论成绩与平时过程考核及实验考核的比例,强化过程性的考核,淡化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平时实践教学的考核,提高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2.2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2.2.1对该课程采取平时占20%,期末占50%,实验占30%的核算方法。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比例,拉大差距,利于课程进行平时和实验的严格管理和考核方式多样化。
2.2.2平时成绩由原来的教师自定或忽略不计,转为平时成绩具体化,教师在平时的考核上进行改革和完善,平时分由随堂测试、考勤、作业、课上回答问题情况等构成,提高平时实践性分值,利于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2.2.3增加实验考核环节。选取两个设计性的实验,以组为单位,考察每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再根据具体项目的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主要考核学生对该软件的掌握与使用情况,以及仿真调试结果,软件仿真主要看学生编写程序的思路;其次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成绩以五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算,并将其30%的比例纳入总评成绩。
2.3考核方式改革的成果及不足
2.3.1 通过初步改革,从总评成绩来看,学生及格率有明显的提升,由原来的80%提高到现在的95%。从课上效果来看,改善了平时不学习、不听课,到期末通过死记硬背达到优良的现象发生,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表现,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并认真思考每一个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那种靠死记硬背能考好、不需要听课理解就能考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使得认真听讲的学生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分数的分配上更趋于合理,更重要是调动了学生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学习观念。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已初见成效。
2.3.2 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增强了学生实践参与强化意识,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了保证作用。
2.3.3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考核方式改革的着力点主要是过程和零散点,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还是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占的比例还是偏大,学生对教师的平时分还有不重视倾向,期末猛看笔记,猛学,淘以往试卷等现象严重,说明考核的力度不够大,如果设立平时成绩不及格就不准参加期末考试,也许会纠正这一现象,但也会出现教师平时过于随意,存在考试不公现象。
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5
时代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社会各个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文化、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进步的思想基础是创新的思维。
就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引导、启发、鼓励的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会使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纵观艺术史, 艺术理念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及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探索和实践使得艺术作品百花齐放。故此,必须在教育中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学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广泛认知能力。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说:“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文学艺术是精神的载体和表达形式,所以传达精神的艺术更应该多样化。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有所创新,思维和行动上的创新;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未知、挑战视觉经验、打破既有标准,在艺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的艺术思维能力。
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形式语言的探索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形式语言就是构成画面的体积、线条、色彩、明暗等各种基础因素的构成方式。英国形式主义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认为,“形式是将视觉材料即客观物象改造为一种独立的、自我满足的艺术结构,并成为艺术家同观众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这使我们认识到形式语言不是画家自身的随意选择,而是画家的心理情感的物化形态。”形式语言是画家特有的个性感情强度和感情敏感度,以及社会、历史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整合。很多类似相关的艺术理念都告诉我们不应该简单的把单一的形式语言生硬的套在学生身上,而应该引导学生注意情感的表达,注重对事物兴趣点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敏感度以及对客观事物、信息的选择和构建。新的理念开启新的思维,新的思维引导新的探索,新的探索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旧的认知方式。大量不同的新的认知方式推动了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带来了繁荣复杂的艺术景观。
艺术教育中,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孔子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非常注意发掘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这便是“人本主义”,即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来。“因材施教”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育家龚自珍说“但开风气不为师”,是说作为老师要带一个好的学习风气,共同学习,教学相长,而不要总是以老师自居。孔子以文、行、忠、信四科教人,可以说是中国教育中最早的分科教学,可谓因材施教。这也是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个性的培养。儒家主体性思想把教师比做木铎钟声,说明教师不是一股脑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实际上是一口钟,学生用大力撞,它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小力撞,它发出的声音就小;不撞,就没有声音。是说明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学习,学生问的深浅不同,老师答的深浅也不同,因而学生得到的知识深度、广度也有所不同。
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得到恰当的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所言。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就不要去告诉学生。只有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启发时机,这告诉我们在讲课传授知识时,应该留有余地和空间让学生去想象,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孔子还经常使用“扣竭法”从事情的正反两方面不断的追问学生,让学生自己从中间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能用灌输式的手段。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是韩愈教育思想中的辩证法,说的是师生要相互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而且能迅速传播,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因此学生接触学习新知识的途径很宽广。这就说明在某些方面,学生会比老师强。所以在教学中,涉及此类问题时,应该诚实和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共同学习的平台。
以上是谈创新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维手段,又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精华谈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措施。下面说一下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手段。当学生面对要写生的自然事物时,引导他们强化感受强化主体意识。通常用简化、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
简化是把有意味的东西从繁杂中提出来。使之具有形式意味,激发审美情感。不同的艺术家因简化的内容不一样,提炼表现的因素不一样,而呈现不同的风格,简化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
夸张就是突出强调表达对象的特征,加强扩大这些特征,以便更充分的提示对象的本质,给观者传达出你对于物象的强烈感受。艺术家夸张的立足点、角度是由你对表现对象的总体印象决定的。拿肖像为例: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当夸张不能满足艺术家的表现欲望时,出现了变形的表现手段,变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同时,变形也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在绘画和雕塑中,变形的依据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情感需要:艺术家借助变形的形象表达自己、宣泄情感。另一种形式的需要:为了高纯度的形式美,为了画面构成的需要,不由自主的改变形体。如马蒂斯为了一根线条的流畅而牺牲形体结构。变形的进一步发展是抽象化的过程,作品呈现抽象的表现形式。抽象作品打破了三维空间的局限,拆散原型重新组合,使作品远离自然真实,而呈现出图示化、符号化。如毕加索、蒙德里安、德库宁等。
考心理学的方法范文6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