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DING Zhen
(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in the school of problems from teaching, practice methods, teaching staff, four aspects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college entranc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一类民办高等学校,他们承担着近三分之一的高等教育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着管理机构不明、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单一、学校和学生认识度不够、咨询系统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1 教学方式
1.1 新生入学教育
在军训之后可设立“新生入学教育周”,是为了让大一新生适应新环境、了解本专业、认识新同学和老师的一周。新生入学教育是向新生介绍所学专业,使其了解今后的就业前景,引导其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好机会。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无限的憧憬,这时培养其职业规划意识,事半功倍。入学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找高年级的学生代表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以讲座的形式,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介绍今后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发展前景等;带领新生参观实验室、成果展等。
1.2 职业生涯规划探索
学生想了解所学专业,也在努力适应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有着对新环境和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困惑。在大一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可使用专业的测评软件和六岛游戏等非正式评估手段,指引学生对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的自我探索;可通过职业探索,了解今后可能的职业和要求;学习正确决策和调整决策的方法,做出初步决策,进行任务分解,来逐步完成对最终决策的实现。①老师可推荐相关评估的书籍,也可自制课堂讲授时所用的测评小册子。
1.3 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专业课教学结束前。此时学生已充分了解了所学专业,要对毕业后的去向作出决策。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可对社会就业环境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做就业前的准备,如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等;也可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就业政策,如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补助政策等;还可模拟面试现场进行实践练习。
1.4 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
很多毕业生在正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之前,会犹豫和不安。犹豫的是签订了这家企业后,会不会有更好的企业出现;不安的是进了企业能不能做好第一份工作。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进入社会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和稳步求发展的职业习惯。②
2 实践方式
2.1 课堂体验
学习职业规划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熟练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以便今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能正确决策。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投入到课堂开展的实践活动中,深刻体验,得到感悟。比如进行自我价值观探索时,可组织课堂价值观拍卖会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取舍时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许会纠结,也许不痛不痒,但只要是从内心出发,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最真实最接近心灵的答案。
2.2 校内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设计的体验式教学,学校还应该多安排校内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与同学们的分工合作中能感受到坚持和妥协的心境、团队合作和孤军作战的区别,以及成功的不易和收获的快乐等。企业需要的团队精神、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等素质,都会在其中慢慢积累、沉淀,形成习惯。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选择和参与实践活动,将决定离你的职业目标是靠近还是远离,将对未来职业决策、行动产生影响。
2.3 咨询服务系统
咨询服务是职业规划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学校要从经费、师资、保障等各方面保证咨询服务系统的运行。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引导多个学生体验,其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自己体验,而咨询服务则是一对一地提供帮助。它很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心态,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咨询服务中。但对提供咨询服务的教师要求较高。
2.4 校企合作的校外社会实践平台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社会资源, 如教学中的专业实习环节、寒暑假的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 让学生进入企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要在审查企业资质方面严格把关;增加校企合作,将一批专业对口的、愿意接纳我校一定数量毕业生实习和工作的企业发展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每年安排部分毕业生到企业集中实习,跟进和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并帮助表现优秀的毕业生与企业协商留在企业工作。③
此外,也可邀请企业名人、毕业校友到学校举办讲座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性的职业探索活动等。
有了这样的实践平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和企业对彼此有所了解,让学生觉得就业并不可怕,也能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毕业前完善自己,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3.1 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
如何体现校方对该课程的重视,第一步就是要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这对其师资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前该课程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成立了指导中心后,它才真正找到了家,教师队伍才会稳定。除此之外,还要新进1~2名职业规划教学方向的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职教师,便于该课程的教学管理。
3.2 培养一批稳定的、具有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除重新招聘外,还可在原有教师中选拔一批有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乐于助人的教师。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后者可能更容易实现。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规划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校内培训、省职业规划师的培训、全球规划师的培训,来弥补在职业规划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通过学习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知识来增强综合教学实力,在职业规划咨询和课程设计方面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本校教师要有就业的危机感,树立学习新知识的决心。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学历,关注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困惑,学习该教学领域中的新课题。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用创新的思维去深入研究职业规划学科,实现教师的个人成长,也能帮助学生成长。
3.3 组建学术团队共同发展
以一己之力来发展独立学院的职业规划课程,不如找到志同道合的教师一起组建成学术团队,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要组建学术团队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学科带头人。目前独立学院该课程缺少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他要在教育上相当有经验,能指导和组织教师们开展这一学科的学术研究,并取得成果。(2)要有对该学科有热情的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学科,需要真正对其有兴趣的教师来发展。青年教师更有创新意识,与新学科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3)有一批稳定的、能担任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从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学老师的年龄层次上分析,以6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和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居多。从职称层次上来看,虽然少数教师已获得中级职称,但少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中年教师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的缺乏,导致教师队伍不太稳定,流失率高。要培养出一批稳定的中流砥柱教师,就要提高待遇,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建立传帮带的学术团队,使教师有归属感。
3.4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目前独立学院该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是辅导员。为了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就业择业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辅导员就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④
(1)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规划意识。辅导员要让学生明白职业规划对自身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在签订协议和今后工作中养成诚信、坚持不懈、稳定踏实等习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对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⑤
4 质量评估体系
4.1 短期质量评估体系
对能看到短期效果的如课堂教学、咨询服务、个人辅导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评估时,可设计一系列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估。其中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是难点,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与其今后的职业规划相关。这需要在参加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目的的动员宣讲,让他们带着积极、饱满的职业规划意识去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再进行评估,就更有针对性,了解学生是否提高了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或是否学到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决策和规划的方法。
4.2 长期质量评估体系
对长期效果的评估,需要跟踪到学生毕业后1~2年,这要求在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仍与之保持联系。可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企业回访等形式,了解到学生在接受职业规划教学之后,进入社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面临的困惑以及对今后职业规划的建议。一方面了解该课程的影响范围和时长,另一方面也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学校在职业规划教学方面加以调整。
基金项目:2011-2013年度湖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整体优化研究》(课题编号:2011A042)
注释
①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② 李燕,李松林.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7(12).
③ 王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69-170.
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2
1点燃激情、规划人生,激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选择过程的开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出路,一是就业;二是创业;三是专升本。这三条路径,多数选择就业,选择升学和创业的是少数。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规划,引导他们做好就业、升学或创业的准备。创业对于一名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词汇,高职设置的很多专业,如兽医、会计、食品加工等专业因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和高职的办学机制的优势,使得毕业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所以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小规模创业或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是较有优势的。创业对于一个高职毕业生来说是有很大诱惑力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业素质,激发起学生创业的激情,帮助指导学生为创业做好心理、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是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指导大学生思考并规划未来发展,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怎样的工作;二是意识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工作对自己未来人生发展非常重要;三是做出承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这样这项工作。这一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对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具有规划自己人生目标的能力,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要拥有自己创业的梦想,激发起学生创业的激情,鼓励学生建立起为实现自己未来创业梦想做好准备的决心。
2探索自我、发现优势,鼓励大学生自觉培养创业的基本素质
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能否坚持直至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因此,对于把创业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来说,不只要有激情,要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能够清楚地告诉自己“我适合创业”,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遇到挫折时不退缩。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职业定位,要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需要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我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我将来要到哪里工作,我职业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进行职业定位的前提是对自我的“特质”进行分析,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个步骤——自我探索阶段。自我探索要完成四项任务:职业兴趣探索、性格偏好探索、工作技能探索和工作价值观探索,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实质上是让学生清楚自己:我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我在职业活动中最看中的东西是什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按兴趣、性格偏好、工作技能和工作价值观四个方面分类,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创业者的素质进行评估。特别强调的是评估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将来创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9墨圊恬面业果自己还有欠缺的话,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进行自我训练。如创业者必须对成就有高度的欲望、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自信心,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激情。工作价值观主要有成就、独立自主、挑战性、服务他人、人际交往等,因而在工作价值观探索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工作价值观的同时,指导学生确立创业所需要的工作价值观,如强烈的成就感、对独立自主和挑战性工作的追求等。
3掌握技能、学会方法,指导大学生自觉学习
创业应具备和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在经历机会的困扰、整体地看问题和进行平衡领导的能力。创业能力就个人能力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创业素质,创业素质除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工作能力。麦可思在跟踪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调研数据显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谈判技能、学习方法和理解他人是创业最重要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是创新具有的四种能力。除基本工作能力外,创业除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决策能力、计划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目标管理能力等等。要较好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主要有自我探索技能、信息管理技能、发现问题、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承担责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美国著名的职业规划研究者辛迪尼•梵和理查德•鲍尔斯把技能分为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通用技能三类,按这一技能理论,从完成生涯规划这项工作的角度来说,上述的生涯规划技能属于专业知识技能,但这些技能按辛迪尼•梵和理查德•鲍尔斯的技能分类方法是通用技能,相当于麦可思所使用的基本工作能力概念,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是一致的。不仅如此,寻找创业机会需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对市场进行调研,从而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而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包括决策的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80-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专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使其成为应聘单位眼里的合格人才?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此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其教学要求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对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与生涯意识,帮助大学生尽早认识自我,找到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我校分学期、按年级开设了内容不同、有不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自2010年9月起,笔者担任我校一年级新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我校高职学生的特点、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势及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旨在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弥补教学中的缺失与不足,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年级新生的特点
我校是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分校,属于专科层次。目前共有4个大的专业方向,14个专业班级,2011级新生有四百多人。在校生学习文科方向的偏多,外地学生占四分之一左右。一年级新生绝大多数为“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90后”学生的特点是热情、大方,喜欢接触新事物,接受挑战,不愿受约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关心过多,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主意识。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我校就读,竟是因为家长在夜里将学生的高考志愿涂改了。因此,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整天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做事缺乏自信心,学习生活中挫折耐受性不强。结合这些特点,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新的环节,旨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和引导。
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除了对一些基本概念、术语必须掌握之外,更多地是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思考,并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因此,笔者主要围绕“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三个主题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课堂主角不固定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职业、就业准入制度、职业生涯等概念时,教师是主角,结合某种具体工作或学生未来专业的就业方向,对一些理论、概念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但对于“我是谁?”之类问题的回答,学生是主角,教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课堂中讲授的360度评价方法、SWOT方法等来剖析自己,厘清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形式多样化 应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那样不仅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累且没有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互动,并将组织学生演讲、案例分析、视频播放、测评问卷等多种形式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既可解放教师,照顾学生感受,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组织学生演讲,教师可提前布置好任务,在下一次课程结束前各班抽10名左右学生上台演讲“我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尽情发挥,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演讲完之后,教师略做点评。针对学生“认识自我”这一授课环节,笔者加入了“四型人格”测试问卷。在学生独立完成答卷之后,再将分析结果公布给大家,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自我,并且引发了他们对测评方法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在课后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自觉地将教材中“测评篇”部分的所有测试都认真地做了,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有了充分的了解,更有利于明确回答“我是谁”。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核心 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目的,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中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可适当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可渗透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登台演讲能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沟通能力;通过小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视频播放能培养学生树立偶像意识,确立人生目标。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2011级学生共有四百多人,分成5个班次,安排在大教室里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学秩序混乱,学生聊天、吃东西、玩手机或做其他与课堂无关事情的比较多,不好管理;另一方面,一些团队活动难以开展,师生互动只能局限在单个学生与教师之间,演讲等活动只能在少数学生中得以实施。此外,教学过程中的演示文稿坐在最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麦克风由于回音、干扰等原因,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教师的声音。
学生个别辅导不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想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一个对每个学生都适用的模板。在授课过程中,对存在疑问和困惑的学生应调查其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单独对其进行辅导和指引。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在客观分析自身和环境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跟踪,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对一些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考试内容缺乏创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的考核不是考查学生掌握多深的理论知识,而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试卷设计上受到传统科目考试思想的影响,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判断题、分析题等几种形式,考试内容以课堂理论知识点为主。这些内容设计现在看来对学生缺乏指导意义,考试设计缺乏创意。今后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减少理论知识考查的比例,而增加一些活题,如案例分析判断题等。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应聘考试题目类型,答案不拘泥于一种。通过考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发挥,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学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应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及时更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如对理科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的文秘专业,无论是在职业资格证书还是在职业准备的内容方面,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案例讲解。要结合各班学生的特点和对课程掌握的情况,灵活调整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如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班级,可在课堂上适当多加些学生实践环节,对于男生偏多的建筑专业班级,可播放一段“招聘面试”视频。这样远比教师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更有效果。
教学中团队辅导应与单个辅导有机结合 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准备一些与学生互动的节目。如尝试就某一热点话题准备一场辩论赛,学生以自愿的形式组成正方、反方小组,通过类似活动既可以加深对辩论主题的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与单个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对其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有效指导。
要改进学生成绩考评方法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可不限于通过课堂考试的形式,学生的分数不应仅体现在所答的试卷上。可在课程教学期间布置一两项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信息浏览与搜索、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方式,花费一定的课余时间完成,通过对作业打分考核,结合卷面考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有效地规划大学时光,在大学期间做好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争取有一个美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程。如何上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是本课程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吴强,胡伟.职业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18).
[3]王济渊.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2(4).
[4]顾姗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研究(从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角度)[J].新西部,2009(12).
[5]阚雅玲,张强.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体系 构建
职业生涯规划是英文“Career Planning”的意译。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在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的环境形势,方向性地计划安排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特别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长计划的合理安排。
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缺失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被笼统的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填报志愿时很少或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倾向,同时对高校各专业的社会前景缺乏客观认识,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造成大量的学生对专业不满意,不能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及专业学习。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起步较晚
1994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应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国家教委文件指出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这些探索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发展存在地域差异
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多数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 。
(四)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是专业化不强,一般都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科学的操作技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二是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不稳定,专职人员匮乏。
(五)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职业准备不足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充分,职业需求模糊、职业期望过高、职业起点偏高、职业准备不足、职业攀比模仿。 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中,有51.4%的人队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将无法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建设与发展
西南林业大学自2003年以来,面向全校本、专科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课程主要讲授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礼仪等。同时邀请用人单位HR和校友到校给学生做“实战讲座”等形式,这样的职业指导存在随意性和临时性的问题。2005年引进了教育部与航天四创合作开发的就业卫星精品讲座,同时开设校内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背景的教师担任讲座教师,并将就业讲座纳入课外学分体系。2008年购买北森公司careersky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在全校进行推广使用。2009年,向2009级新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讨论、比较、筛选的基础上选择了理论完整、操作性强的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1、组织管理机构。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学校及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负责培训担任课程的教师;做好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安排班级、课时、教学时间与地点。
2、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为必修课。课程包括自我知识、职业知识、经济环境趋势、人际沟通,面试、简历撰写、工作适应等问题的分析和指导。
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组织学生完成课程配套的careersky测评系统的使用,通过实践教学、职业测评、以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职业认知,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创业、就业技能等方面,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人职匹配。
3、课程结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作为必修课而设立的,学分设置为2学分,共计38个学时,根据院系、专业在本科生一、二年级实施课堂小班教学。
4、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教学方法:按专业相关性划分小班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理论分析与测评软件,结合案例研讨与课程活动。
考核方式:学生完成测评报告和大学阶段职业发展初步规划为成绩合格,记课外学分2学分。
5、教师队伍。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领导等组成。每位教师在承担课程任务前都经过高校职业规划教学培训,并取得TTT认证培训资格。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评价与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效果在测评系统的客观反应。在09级学生中随机抽取600名学生,利用careersky测评软件对其在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前后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和行动力度方面的前后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为:
(1)了解自我:此项测评前后差距不大,原因是09级新生刚入校后就进行心理普测,其中有卡特尔多项人格测试(16PF),该测试旨在让学生对自我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咨询中心的专职教师也开设有关了解自我、解释测评报告的专场讲座。这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共同点的。
(2)了解职业: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对自身专业、社会环境、就业形势方面都有了更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认为高中对职业方面的认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行动力度: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为个体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的行动力得到了提升,这和目标缺失的行动力是有差异的。
由于上述的调查是基于同一群体在时间上纵向研究。为更加直观的体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在测评系统中的差异,又抽取了600名未接受过该课程教育的08级学生,利用careersky测评系统对其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和行动力度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是和09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在careersky的反应是趋于一致的。
2、学生参加课程后的感受和收获。通过对学生在使用careersky测评系统后留言进行了主观分析和统计,总体分布如下:
三、西南林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访谈和对careersky测评系统的分析,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课程的教学管理问题、师资队伍问题以及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西南林业大学的个性问题,也是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的共性问题。
(一)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该课程从大一学生开始,持续两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将在careersky测评系统的引导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白皮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缺乏全程化的专业指导,院系在专业与职业发展的个别化指导上也十分欠缺;职业指导理念还偏重于就业率的提高,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倾向于知识与理论的灌输,而对于引导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则相对较少;课程相对单一独立,未能和社会实践、心理调试、专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
(二)课程的教学管理问题
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师资水平、教学设施与环境,还与教学管理部门息息相关。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监督、管理和评价势在必行。
(三)师资队伍问题
高品质的课程,是由教师团队的专业资质所决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基本都是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组成的教师队伍,相应的专业人员极少。同样,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环节时缺乏实战经验,不少学生认为行业人士的讲座更有吸引力。
(四)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对学生课后感受与收获调查发现,有37%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往往只有到了毕业学年,才会在即将面对社会、面对责任等问题的时候,才会主动思考、学习了解择业技巧和就业政策。
四、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议
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
(一)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
(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
(三)建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队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Pazy A. Joint responsibility: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inpidual career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eers[J].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1998,(20):311—331.
[2]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实例、解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吴秀霞.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4]杨琼.云南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科爱好者,2010,2。
[5]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14—215。
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
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为了推动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成功率而展开的一门的课程。其教学方法、模式与其它类型的课程相比有一定的独特之处,这需要教师不断对该课程进行总结与分析,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帮助,使大学生在毕业后尽快步入并适应职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现在的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经验与对职业的态度,而这些都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被列入高等教育教学大纲的最初目的来看,该课程是为了帮助和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技巧与职业规划的意识,这种目的实际上属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范畴。因此,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他们不仅注重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践经验与对职业的态度,更加注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品德与素质。因此,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情况
(一)总体情况
1.教学形式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知识渗透到其它课程教学中,由其它课程的教师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大学生职业教育。
(2)开设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工作。
2.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两个部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般占16个学时,而就业指导一般占24个学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使其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而就业指导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就业;其次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学会正确对待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挫折;再次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就业、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尽快适应职业生涯角色的转换;最后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与技巧,并学会在求职就业中做好自我权利的保护。
3.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教学中,既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态度与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教学进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其职业意识与技能。
(3)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做为重点,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规划教育(包括理想规划、发展规划等)与思想道德教育,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物,如何抵御消极思想的影响。
2.教学只集中于大四阶段,忽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阶段性
在很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四才会开课,而其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于职业选择、就业准备和就业技巧等领域,忽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及职业观、就业观的培养,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只流于形式,并未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3.师资匮乏
作为一门引导性很强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执教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基础与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该课程的教师都主要由学校的政治辅导员与行政人员组成,这些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十分熟悉,但对教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还是比较困难的。
4.教学效果不佳
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的持续发展,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很多人在大三、大四时期便开始在各家单位进行实习,以增强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就被他们视为毫不重要的课程,因而轻易地翘掉了。再加上大学翘课现象严重,任课教师对此不闻不问,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门课程教学的空堂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不够,很多大学生仅将其看作是增加自己就业技巧的一门课程,而在当前资源泛滥的大背景下,要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技巧简直太容易了,只要随便百度一下,便会出来成千上万条资讯,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无视性,认为该课程开设是毫无用处的。然而事实上,网络资源虽然发达,但其中也隐藏了很多无用、消极的资讯,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它们,很容易会导致其职业生涯的失败。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实践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要纠正这些问题,促进该课程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具体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教学理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不仅需要注重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安排改革
高校应注意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学教育的每个阶段,以延长该课程教学的时间,扩展该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大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培养大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
(三)建设课程师资队伍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匮乏的情况,高校要充分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将其与高校的教学力量联系起来,不断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培养一批专业的任课教师。
(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提前备好功课,并应注意课程内容的搭配与组合,避免授课内容枯燥乏味。
2.多媒体教学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图片、音频和视频,注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
3.案例分析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注意案例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所选案例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4.活动教学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注意做好活动的组织与调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开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完善,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开设时间段等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要纠正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此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推动此课程的发展,使其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吕丽.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课教学体会[J].山东纺织经济,2011,(03).
大学生职业课程规划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差异化;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选聘更加严格,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需要得到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对大学生的职业认识和生涯规划指引的公共基础课程,要做到通过学习使每位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本文提出了进行适应大学生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探讨。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1.基本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把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在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现实环境,确定符合自己的事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学习计划,根据时间、顺序和方向在每一阶段采取具体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人才培养方式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17号),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倡导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首先从理想与职业有机结合树立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就业观,认识到职业发展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并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初步的认知;其次从学生的自我认识,了解和评价自己,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设定职业与人匹配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形成规避未来职业风险的主动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探索分为性格、兴趣、能力与价值观四个部分,通过课程学习以及课后进行的自我探索,挖掘自身的动力源泉,发现自己适合的职业,寻找自己的优势以及工作对于自己的意义。自我探索中性格讲述采用MBTI理论、兴趣讲述采用霍兰德理论、职业价值一般引入舒伯的职业价值理论等。职业探索是关于职业世界中知识的了解,获取具体的、客观的职业信息资源。职业决策是综合了个人对自我认识和对教育与职业等外在因素的判断,对生涯抉择进行的判断和决定,最终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高校重视不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因高校重视程度的不同,有的设置为公共基础课,有的将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有的高校将本课程与本校毕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新生入校后就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并将本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贯穿始终;也有的高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把社会对道德、礼仪等各方面的要求灌输到课程内容中。
2.授课内容偏重理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设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追求,并且阐述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步骤,认清自我和外界的职业发展现状,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但是,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形式较为单一。当前的职业生涯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偏重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讲解,却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每个人所要选择不同的职业规划。
3.不能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
从社会、学生及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具有多样性,学生对于个人的学习要求也存在差异,而当前统一培养的模式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多样的专业性强的人才,学生希望得到差异化对待。
三、适应学生差异化的培养模式探讨
1.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面向新入校大学生开设的培养人生理想和积极就业观念,认清自我,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制订计划并积极实现的课程。然而,大学生作为学生身份向工作者角色转换的阶段,他们对学习、家庭、工作的理解也不断发生变化,他们设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需要不断地修订。所以本文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求职发展档案,对学生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性格等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测试报告进行整理;对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经历进行记录和考评。在大学的开始阶段开展集中授课,使学生树立通过就业实现理想的观念,并认识自我,在之后的大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职业生涯咨询等形式的指导。
2.构建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构建符合学生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根据大学学习的阶段性任务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生涯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阶段的人生指引进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授课老师不仅要在集中备课中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还应对所要授课专业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能够对听课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所要进入行业的发展情况、所在行业对职员的普遍要求等的教育。同时,同一专业的学生因家庭背景、个人的兴趣爱好、学生能力等存在较大差距,也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注重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诉求。
3.多样化授课方式,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
适应大学生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要关注群体性差异,比如贫困生群体、农村生源群体和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创业群体、女生群体等特殊群体。对于缺乏自信、对就业感到怯懦、自卑、不愿与人沟通的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并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差异化专题讲座、座谈、职业咨询,也可通过“一对一责任制”的形式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