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1
策略一、打造和谐课堂气氛
以前的阅读教学的模式都是一板一眼,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可是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出乎我的意料,他打破了以往教学上常见的一问一答模式,似乎不是在上课,而是和同学们在谈心,在交流。而且执教老师本人的表现自然、随性,又不随便,他就往讲台那么一靠,上课娓娓道来的教学语言平和、幽默。学生回答时可以坐着发言,整堂课师生就这样互动,给学生创造了聊天式的课堂环境,这种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很有新鲜感。执教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这个和谐的交流平台,顿时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交流,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教师恰当的肯定和诚恳的点拨,让学生知识上在一个合规矩的“河床”上流淌,情感上在一个良好的纬度上发展。这节阅读教学的课堂气氛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策略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新课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开始,执教老师就用课件出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让学生欣赏,马上把学生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虽然没有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但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很多有益的资料,吸引学生走入读书的世界。比如:读书目的调查表、哈佛大学调查报告表、班级同学近期阅读的书目调查表等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从书的类别、册数、占所阅读书的百分比方面去明确读书的目的。同时老师也了解到学生喜欢文学类占89.4%、漫画类占26%。这些资料为老师引导学生要怎样读书、读什么书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每次课件的使用都很适时得体、恰到好处,为教学服务,不哗众取宠,能引领学生进入正确的读书领域。应该说,多媒体课件在这节课充分有效的运用验证了这次活动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我想,以后的阅读指导课也可参照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
策略三、注重方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得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带动学生爱阅读,多阅读。从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明确读书目标――选择读书方法――勤做摘录笔记――坚持阅读,可看出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执教老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须做到:(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把读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2)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欣赏到书中的精华。读书才可能有收获。(3)泛读。即可以猜读、浏览、跳读。(4)精读。即“熟读而深思”。精读是最主要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精读这个教学环节,他要求学生要做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仔细研读。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和味道在关键的词句里,文中的关键词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执教老师遵循这个理念,教学中拓展文中的关键词句,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比如片段练习时,让学生抓住句中的“越来越……”这个词语理解并造句,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5)学会做摘录笔记,记下重点和疑点、写好心得。执教老师的那句“摘录笔记不在乎量,而在乎得”可以说是我在这节课的一大收获。
策略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甚至同一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因此,选用书目时,必须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老师能适时引领会更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对自己有益的书,选自己兴趣的书,因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老师还可以有重点地推出几位“读书之星”,让他们畅谈读书的乐趣,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2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教育政策的变化和“普高热”的升温,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很多语文教师发出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养越来越差、语文课程越来越难教的感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职校语文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而在众多改革尝试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课外阅读的概念
“阅读是人类一项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心智活动,是读者对语言符号主动进行重构、加工,从而获得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1]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阅读活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教师、家长、同伴等的影响,自主选择,从文字媒体处获取信息,借以习得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阅读活动。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1.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
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的心灵。”[2]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个人素养的提升只靠课堂上的阅读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延伸和补充。
如果说课内阅读是基础的话,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少量文章是不可能充分理解一个作家或一种文体的,只有阅读大量的相关作品才能不断理解和消化。
3.课外阅读为语文能力的提高准备了量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学习课本上的文章外,还应重视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传统的课内阅读由于篇目有限,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专家论述:“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虽然多为经典,文质兼美,毕竟数量太少。现行初中语文课文三年仅为150篇,其中精读文章约占一半,仅靠这一点砖瓦,是建不起语文素养大厦的。”[3]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培养高水平的语文能力,课堂教学只是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要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
三、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为了更有效地对职校生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笔者于2013年5月对所任教的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财金系2010级学生107人(男生30人,女生77人)进行了一次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今的职校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程度较高。
与职校生普遍不爱读书的过往印象不同,如今的职校生非常热衷课外阅读。在本次调查中,有75.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很喜欢”或“较喜欢”课外阅读。在“每周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上,有39.3%的学生表示达“3小时以上”,有24.3%的学生表示在“1~3小时”,另有36.4%的学生表示在“1小时以内”,无人表示自己从不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2.阅读类型以小说为主,但兴趣层次普遍不高。
在所有的课外读物类目中,有79.4%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最喜爱阅读小说。根据被调查学生所列举的书目名称,可以发现他们所喜爱的小说大多为网络小说和青春小说。这其中不乏文笔流畅、情节动人的优秀作品,但更多的是以暴力和取悦人、粗制滥造的“三俗”作品。
3.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以网络为主。
在调查中,有72%的学生表示他们的课外读物主要来源于“通过网络免费下载”,“自行购买实体书”仅占17.6%,“向同学或亲朋好友借阅”的占10.4%。无人从“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等校外机构”借阅书籍。由于近年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加强,真正优秀的作品很少能从网络上免费获取,这使得大量劣质作品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4.阅读交流的热情较高,且交流对象以同伴为主。
在调查中,当问及“当你读完一本你认为十分精彩的书后你通常会怎么做”时,有84.1%的学生选择“推荐给他人”。推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交流的过程,由此可见,职校生对阅读交流有较高的热情。而在被问及“倘若你想要和别人针对某个课外读物展开交流时,你通常会选择谁”时,有68.2%的学生选择了“朋友”,另有30.8%的学生选择了“同学”。基于学生的社交范围较窄,可以认为被调查学生所谓的“朋友”通常就是关系较好的同学。在被调查学生中,无人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
5.对教师的指导存在抵触情绪。
在被问及“你是否希望教师对你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有高达55.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需要”,仅有11.2%的学生明确表示“需要”,其余学生则表示“无所谓”。
调查发现,职校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很高,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但他们的阅读层次普遍不高,阅读的内容良莠不齐,因而他们的课外阅读急需教师的指导。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存在抵触情绪,因而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策略和方法,有效提高指导质量。
四、职业学校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根据职校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采用以下策略。
1.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培养实体书籍阅读兴趣。
通过调查访谈,笔者发现“通过网络免费下载”之所以成为职校生获取课外读物的主要途径,除了网络文学奇异诡谲的情节能满足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还有两大原因:免费、便捷。其中便捷是最主要的原因。学生只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便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免费读物。与网络的便捷相比,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体力才能借阅到图书的各类图书馆自然遭到了学生的冷遇。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对实体书籍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需要改变传统的图书借阅模式,让学生快捷地获得实体书籍。在这一方面,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但是图书角毕竟规模太小,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阅读需求。有条件的话,教师应当动员学校在靠近教室的地方设立多个图书阅览室,将原本集中在图书馆的书籍分散到各个阅览室,并定期轮换各阅览室的书籍,增加学生接触优质实体书籍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实体书籍制作成PDF等电子文档,供学生下载、阅读。但这一方法可能涉及版权归属问题,在操作时需谨慎。
2.尊重学生爱好,逐步提高阅读品位。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向学生推荐书目。但很多教师常常苦恼自己推荐的书目未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教师推荐的书目超越、脱离了学生当前的兴趣层次。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爱好,切忌将自己的阅读兴趣强加到学生身上,否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原本有趣的课外阅读变得无趣与低效。
教师应牢记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内特·塞尔夫曾经说过的话:“假如你丢下你不喜欢的书,试试别本,直到找到一本你有意思的书,然后轻松地去念它,那样,你必然能自得其乐,而且能这样,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经由阅读而达到更好更亲切更儒雅的地步了。”[4]因而,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应注意兴趣的培养和迁移,根据每一个学生当前的兴趣层次制订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引领他们从目前热衷的阅读书目向更加优质的阅读材料过渡。
3.充分利用同伴效应,避免权威说教指导。
职校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后进生,长期在学习上的不如意使他们在心理上有较强的挫败感,进而对教师有不同程度的逆反情绪。这种逆反情绪正是学生抵触教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的主因。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高高在上的权威说教式指导只会加剧这种抵触情绪。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充当冷静的旁观者角色,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点拨。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同伴效应,找出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培养他们成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引领者,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品位。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利用评价促进阅读。
由于职校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更多是在教师的可控范围之外进行的,和课内教学相比,教师难以详细知晓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具体进行了哪些阅读活动及阅读效果如何,这就给教师评价课外阅读效果增加了难度。但是有难度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评价,没有评价的课外阅读活动容易陷入失序与低效的境地。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保证。
在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主体上,教师固然是一方主体,但应充分认识到绝大多数职校生更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的现状,更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评价方式上,由于职校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较分散、难于把握,传统的直接评价难以施行,更宜采用间接评价的方式,如通过学生的习作、课堂表现、语文测验考试等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评价内容上,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书目之外,还应关注他们的阅读质量,关注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习惯、计划性等方面。
此外,在进行评价时,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互评,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如此才能激发他们不断提升阅读品位的兴趣与动力。
五、结语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而有效的指导是课外阅读活动有序、高效的保证。和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的课程较为宽松,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课余时间,这是职业学校开展课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利条件。但时至今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依然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注重课堂教学而未充分关注课外阅读,没有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先天优势,使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此方面的更大的成效还有待未来不断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曾祥芹主编.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1-2页.
[2][苏]巴拉巴诺维奇·维诺格拉多娃.高尔基论青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4月第1版,第251页.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3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阅读不太感兴趣,即使是读有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图于形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听有趣的故事,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但教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而是留下“悬念”,让精彩的文章缺少结尾,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诱发学生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地他们会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们的精神家园。
2.推荐读物――强化阅读兴趣
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他们常常不知如何取舍,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育者应做个有心人,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的读物,推荐他们去读。由于教师推荐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孩子们定会津津有味地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渐渐地他们也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特别大的魅力,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自然会自己主动找书读。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学期开始帮助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2.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问题,掌握主要内容。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就要指导如何精读。即要求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背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中,发现有好词、佳句、美段就要进行合理选择,并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或者针对感触很深的内容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样长期积累,终究“厚积而薄发”,既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又可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创造条件,使之“多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报来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让孩子置身书的海洋,频繁地与书打交道。这样天长日久,就会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进书的世界。
2.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为了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即使有作业也与阅读有关。如,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此外,还抓住寒暑假黄金时间,让学生读整本书,全套书。总之,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取大量课外读物,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四、积极评价,使之“恒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举行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的展览会,挑选优秀的笔记或卡片展出,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既为其他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又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4
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内在的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为此,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1)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2)要关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2.构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环境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同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注意: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他们喜好的读物;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他们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2.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5
一、基于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首先应当从课标着手,将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化、拓展,再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根据相应的目标与标准为学生们推荐合适的优秀课外读物。
例如,在教学《香菱学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粗略地阅读了一下教材课文,待学生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中的相关细节内容。如文章中对香菱作诗时的神情、动作等的描写部分,如此便引导学生们精读文章,品位文笔的妙处,最后,笔者再讲了李纨开诗社的部分内容,引发学生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与欲望,并推荐学生们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精彩章节。如此一来,课外阅读便与教材教学相关联,并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稳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结合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层次化、差异化的阅读计划,并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稳定、不打一丝折扣的落实计划内容。另一方面,在计划定制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文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双重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时,教师便给学生制订了这样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两篇《青年文摘》中的文章,并写出相应的阅读感悟;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名著。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便得以提升,同时,定期、定量的阅读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定期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展自身的语文阅读面,还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开展有质量的阅读。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关注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某一固定思维方式来进行阅读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阅读分析方式,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现代文时,先讲文章结构,再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内涵,然后概括文章主旨,最后再对文章精彩例句或要点进行分析。通过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阅读文本内涵,如此一来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阅读技巧,更丰富了学生阅读思维,有利于课外阅读质量提高。
四、 引导学生阅读分享与交流
通过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能够观摩他人优秀的阅读方式、阅读技巧,了解他人对阅读文本的内涵看法,通过交流阅读见解,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学生在分享中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提高自身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从而促进课外阅读教学发展。
例如,在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后便将阅读体会、心得以及阅读文本中的精彩段落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读后感,然后再将读后感上交给教师检查,并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召开学生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们分享心得。比如有一位学生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阅读《简爱》的一些心得与感悟:“我觉得简?爱是一位坚强而自尊自爱的女生,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不向苦难低头,她身上的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位学生还朗读了《简爱》书中的精彩部分。
五、重阅读内容的输出
知识的输出能够巩固和活化知识,从而产生知识的内化效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收和理解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进行知识的输出,那么这些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被遗忘,导致阅读的知识转化率很低。阅读知识的输出可以通过黑板报、读书笔记、读书分享活动等。
譬如,在推荐学生阅读《茶花女》后,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每个人做一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对内容的简要介绍,也可以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或者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评价。然后综合优秀的读书笔记,做一份以《茶花女》为主题的班级报纸。里面涵盖了内容简介,优秀的读后感,其中还有一个女生从玛格丽特(《茶花女》女主人公)角度写的自传,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茶花女》。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范文6
1.推荐学生“读好书”
(1)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
朱永新教授在《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一文中说过,真正的好书,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丛书、经典。但是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因此,低中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可以增加阅读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作品感兴趣。此外,女学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学生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引荐读物时可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广采博识,重视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选择书籍。
(2)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笔者推荐他们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热衷于侦探小说的,笔者引导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性格活泼的介绍给他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内敛沉静的则让他沉浸在曹文轩的美文小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转移和扩展。
(3)儿童文学是首选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50%的内容是儿童文学类,儿童文学是学生自己的文学、自己的读物,其间有他们自己的心灵花园和趣味天地。他们的趣味、情感、想象力、语言能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滋养。
绘本阅读——图画书是用图画直接讲故事的书,其中的图画就是书籍的“语言”。这类书很容易讨儿童的喜欢,因为当中不仅有故事,还有颜色,还有神情,还有行为。从学生喜欢上绘本开始,他一生的阅读兴趣就由此起步了。没有图画书的童年就像没有玩具的童年一样,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童话阅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因为它真实,所以它会流传。童话怎么是真实的呢?那分明都是想象的故事。可是它的美妙是真实的,它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2.指导学生“会读书”
班级读书会作为集体阅读的最佳形式,在指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读书会的交流建立在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书目的选择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读书会进行互动交流时,其间有碰撞中的认同,互动中的融通,有对文本进行的引读、回读、赏读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使得阅读者体验到了超越感官的欢愉,其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趣阅读”。 读书会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话题。话题之间围绕一个主题,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深化,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
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绘本阅读导读课,开启学生热爱阅读的大门。针对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设计专题阅读会:走近诸葛亮、乡土文学专题赏读等,引导学生深刻阅读。
3.激发学生“好读书”
(1)营造氛围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设立学生阅览室、图书走廊、班级书库等阅读场地,开放学生阅览室;成批购买计划中要导读的书,便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步阅读;利用中午、阅读课、活动课组织阅览;发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家庭中设立家庭书库,布置书房、书桌、书柜,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2)建立机制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各年级设立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读物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主题读书会、读书笔记的撰写、阅读心得交流等。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模式。学生把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确保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倡导校园读书月活动,把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作为学校的惯例。
(3)活动推进
在学生眼里,作家是神秘的人物。当学生爱上这个作家的作品时,作家成了偶像,那么作家见面会就是一次隆重的相遇。如笔者所在学校曾举行过管家琪作家见面会,让学生激情迸发,一时间,校园里刮起一股管家琪作品阅读潮。除此之外,在校园举行红领巾跳蚤书市、画插图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大众性读书活动,也是有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举措。
(4)榜样示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推评阅读先进典型,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发扬先进和榜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