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性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并且实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为了有效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就一定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可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而职业指导就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职业指导内涵及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指导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应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从高校职业指导角度而言,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是由指导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规避风险,使学生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在高校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设置相应的课程,组织相关职业指导培训人员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靠依据。现阶段,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心理测试软件,设立了相应的学生档案,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与信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方向进行指导,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就业。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对职业指导任务进行了明确:大一时,重视学生职业认知与规划;大二时,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大三时,重视学生职业定向指导;大四时,重视学生择业指导和职业服务。这样就可以很好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

与此同时,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各高校和人才市场、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设置的一些专业也脱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缺少一定的特色,课程设置不够规范,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的教育机构不够完善,相关的人员也没有落实,经费紧张,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

二、职业指导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与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促使大学生的成功就业。首先,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仅出现了期货市场、产品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还出现了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在大学生进行就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职业素质,提高择业与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就业形势与毕业生增加的需求。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此时,一定要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就业。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采用科技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职业者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学生的背景档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导咨询活动等,让职业指导者的工作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高效化。

2.强化课程教学

通过正规的教学方式,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安排专职老师或者职业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专业需求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需求。在设置教学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创业与就业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可以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创业方向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在进行择业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一定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努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可以突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优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的逐渐增加,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各高校来说,一定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努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加深教育体制改革,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创业。

参考文献:

[1] 刘玉泉,李一鸣.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02).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2

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被越来越多地“嵌入”工程或产品之中,渗透到技术发展的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人才市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也是学生求职竞争、任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一把金钥匙。“满足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校园往往是高职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过程的最后训练基地,理应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1 职业与职业素养

1.1 职业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定义为: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即从业人员是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同时还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特定生产技术和技能规范的要求。

1.2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职业素养是体现在职业活动中,是与职业活动的其他要素紧密相连的,不能脱离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业环境,是职业人在与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模仿、反馈和慎思等多种途径逐渐养成。

2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形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具有教学情境的职业仿真性或真实性、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性、教学时间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是促进学生完整全面的职业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并重和融合的重要平台。

2.1 教学情境的职业仿真性或真实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良好的职业意识包括团队意识、沟通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从意识、纪律观念等关键词,其形成要经由从幻想到现实、从模糊到清晰、从摇摆到稳定、从远到近的发展过程。

实训教学情境的职业真实性或仿真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导入了显著的企业文化元素。如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标语、口号展板,安全质量警语牌等,让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和真实职业氛围的熏染之下,进行职业身份意识的心理暗示,加快他们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过程。第二,体现在实训教学的组织引入了企业班组作业的组织形态。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态,涵盖了企业班组作业中的技术工人、班组长、技师、施工监理等岗位角色,让学生进行不同岗位的角色扮演,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三,体现在实训教学的课堂管理融渗了企业化的制度管理情境。如人员管理,实行统一着装,佩牌上岗;出勤考核,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设备场地,实行“6S”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置于企业化的制度约束下,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职业行为引导,强化他们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第四,体现在实训教学的课程考核植入了企业化的绩效考评因子。如以作品为载体,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相结合,让学生置于企业化的绩效考评氛围中,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

2.2 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执行力

有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诸如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等职业操守和道德的认知水平并不低,而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的执行力度偏低。实训教学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磨砺职业道德执行力的实践场。

实训课程体系源于生产体系,是按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单元来构建的;实训项目则是从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提炼而成。所以,实训课程与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单元之间,实训项目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映射关系。这其中既包含了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技能,也承载了职业活动过程所需的职业道德元素。只不过更多时候,是隐藏在实训项目本身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操作)规范之中而已。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触电急救实训”项目,就承载了珍视生命和工友互助互救的职业道德信息。充分挖掘隐藏在实训项目中的职业道德元素,诸如职业安全、操作规程、工具摆放、设备使用、场地整理等,并将其贯穿于学生从进入实训场所到离开实训场所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实现严谨规范操作的学习过程和职业道德的执行过程有机统一。

2.3 教学时间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

一种行为要变成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实训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连续持久和完整性特点正契合了这一要求。

学生到实训场地,与教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一是教师的示范、引导和感化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模仿和学习,易于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和教师的纠偏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被纳入团队整体的行为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约束和自我约束往往就在不经意中得以实现,每个个体就会潜意识的加强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行为与整体的行为保持一致。教师在个别交流和指导的过程中,也容易在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生活和工作上的不良习惯,甚至思想上的观点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问题。这时教师如果善加利用及时纠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

2.4 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和反复性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

目前,学术界对技能的定义虽有诸多分歧,但普遍认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正如卖油翁的话“无它,唯手熟尔”。

高职学生实训课程不只限于对某项技能的了解、知晓,而应该对主要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和熟练的水平。为此,实训教学通常在一个时段里针对某个技能类别,集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体验积累过程。这种学习重复和反省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形成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和剖析问题,产生类似条件反射的动作,促使事态格局向职业愿望转化。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当前正处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其中人才,尤其是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上的缺乏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从业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普遍存在职业道德不高、敬业精神缺乏、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有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一)职业素养内涵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经过整理和归纳,我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1]狭义的职业素养不包括职业技能,我们日常提到职业素养多指其狭义概念(本文中采用狭义概念)。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

(二)职业素养特征

职业素养作为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1.间接性

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考核具有间接性。我们知道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多,易量化,比如查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举行考试等方法,而职业素养则不然,很难直接通过量化考核获知,即便是一个在职业素养问卷获得高分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它的考核更多的是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同样,职业素养的养成也是如此,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难以直接养成。

2.关联性

前面我们讲到“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也就是说一个职业人的职业行为能不能达到要求,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职业素养高低决定的。据此,有学者提出,以职业素养为代表的“软素质”决定着职业技能“硬素质”的高低。

3.双重性

职业素养双重性是指不同职业的素养要求既有不同又有相同,即职业素养共性和个性。不同职业由于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职业素养要求当然会不同,但同时,我们在生活中又经常看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可以在多个不同的职业上都能表现出很高的职业素养,例如一个人可以既是一名好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成功企业家,这是因为不同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除了有个性外,还有相通的共性,比如任何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4.发展性

职业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变化直至消失的,职业素养的内涵也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任何时代的职业素养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迹。例如:早期人类在开采自然资源时,注重的是效率和产量,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开始成为资源开采中是不容忽视的内容,相应的职业素养内涵也把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其中。

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对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这一现象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它直接导致高职教育片面追求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出现当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素质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占1/8的表面“冰山以上部分”和占7/8的深藏“冰山以下部分”,表面的1/8包括个体的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冰下的7/8包括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容易被人们识别,例如技能证书、学历证书等,它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称职;隐性素质则不易被考量,它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7/8的隐性素质支撑着显性素质,显性素质是隐性素质的外化表现。“素质冰山”理论是职业素养重要性的最好理论依据。另外,从企业选人、用人方面来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企业选人、用人标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2014年,在笔者参与的一项关于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调查中,6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品质,20.9%的受访企业选择工作经验,15.3%选择专业技能,选择其他素质的占2%。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可以从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中获得,而如果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品质,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三、当前高职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

如前所述,大家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内涵界定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人才培养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一笔带过,流于形式。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只要学生毕业时能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就算完成。在教学资源分配时,主要教学资源都集中于职业技能培养。我们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可以看到,实训中心、实楼一栋挨着一栋,气势雄伟,甚是壮观,但是由于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忽视,当你走进这些地方时,却发现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注意对实训设备的爱护,实训材料浪费严重,秩序混乱,完成任务后,连最基本的器材整理都没有,着实让人有一种“狼藉”之感。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培养理念,能培养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方法有限,效果差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别于职业技能,一般认为,职业技能是个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的特征,例如一名优秀的歌唱家,他就需要有先天的音乐天赋,再加上后天的专业学习。然而职业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培养而成的。[2]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做法是实训指导老师的空洞说教,公共基础课的辅助培养等方法,缺乏系统、有效的培养方法,这也是出现上述实训场地乱像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

考核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来保障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的正常开展。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基本是空白,最多只是在毕业鉴定时,加上一句诸如“态度端正,认真负责、道德高尚”之类的词句,这些远不能起到考核的作用,更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保障。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是判断学生职业素养高低的标尺,也是培养过程中的“指挥棒”,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解决措施

(一)准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正确认识其重要性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是当前高职院校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高职院校就必须改变老观念、老思想,准确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会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任何方法都很难奏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而应该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实践。

(二)综合运用多种培养方法,注重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建设

1.将企业元素融入教学,营造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

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文化、先进管理、工程或工艺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等元素及其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融合和集成应用,这里简称为“企业元素”。[3]将企业元素融入教学意义重大,它可以为教学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营造出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高度融合,以环境来影响和带动学生自发、自觉地加强职业素养培养,这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良好。

2.注重发挥实训环节作用,训练学生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4]因此,充分发挥好实训环节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也很必要。实训环节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发挥:实训场地静态培养意义和实训过程动态培养意义。实训场地静态培养意义的发挥,可以通过实训场地“软文化”建设实现,例如在实训室布置时注重成果激励,在实训室走廊两边展示学生作品或获奖荣誉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氛围;实训过程动态培养意义的发挥,可以从实训细节入手,例如实训中要求学生严守操作规范,节约实训材料,爱护实训设备等。实训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是训练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认真设计好、利用好实践环节,实现德技双馨的好局面。

3.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他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替代,因此积极发挥高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意义重大。这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注意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素养,还包括所授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后者。虽然高职院校大力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但大多教师并非来自生产一线,他们对企业生产的职业素养要求并不很熟悉,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的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轮岗见习,切实发挥好教师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4.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有关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以及素质拓展等模块构成,职业素养培养大多是在这些模块之中顺带提到,没有专门服务于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合理分配,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开设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课程。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课程并不等同于伦理学课和道德课,应该注重和职业相联系,和实践相联系,达到影响学生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行为规范的目的,避免误入过度强调伦理学知识的歧途。

(2)以案例方式开展教学。高职教育尽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但学生的实践经验依然缺乏,很难身临其境的理解职业素养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用案例去设置情景。例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伦理选择、精益求精与得过且过的职业行为选择。同时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多选国内案例,因为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5.高度重视并科学组织顶岗实习环节,强化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多采用“2.5年+0.5年模式”或“2年+1年模式”,这里的“1年”或“0.5年”就是指顶岗实习的时间,它一般集中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或两个学期。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承担这个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实习期至少是半年,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长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非常重要。虽然当前顶岗实习工作由于它的特殊性,出现了管理不到位,岗位流动性大,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但它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视,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途径,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促进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理的培养体系作为基础,还需要有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考核体系的缺乏同样是制约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是,由于职业素养自身的特性,使得对它的考核难以方便地进行定量分析。从总体上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职业素养考核要注重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三公”原则是任何考核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考核尤为如此,不合理的考核结果不仅会遭到学生的抵制,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职业素养考核要与职业技能考核相区别

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关系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是在进行职业素养考核时要注意区分两者,不能以职业技能的考核结果来代替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要对职业道德高尚,职业习惯良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切勿相互混淆。

3.职业素养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考核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并不是要把学生划分等级,在进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时更应体现人性化,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考核结果要能及时反映学生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五、结语

尽管当前高职教育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它培养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高职教育一定能解决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问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项目编号:2013sxzx036;2014年安徽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筑装饰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4sjjd072)

参考文献:

[1]戴有华.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对接的研究[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

[2]戴心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探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杨兰,毛光华.企业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的应用浅析[J],北京:人力资源管理,2013,(12).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4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匮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加重各个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很难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竞争也越激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就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磨炼意志,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学会团结互助,互相协作,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来改革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教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比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保证学生提高体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将体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力,和对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积极参加,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的适应工作生活。

(3)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将体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在输赢中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合作项目的小游戏,让不同专业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生活结合起来,那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结论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 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27-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有1 000多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已经接近600万人,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在培养服务、管理、技术、建设、生产等“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缺乏多元化和有效性,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出发,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效模式,努力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普遍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平台,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特征以及今后应当坚持的原则,因而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是有利于培养国家专业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能够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人才建设当中,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得到重视,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能够为我国培养国家专业人才,同时也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实用性和基础性是其“双重特征”。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因而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特别是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措施,因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尽管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职业素养教育,但从总体上来看,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比如个别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因而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有效性;再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尽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职业操守教育明显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是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创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积极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普遍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进行教育,因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再比如一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职业素养教育更多地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理解不深、不透,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实践和锻炼,必然影响教育效果。

三是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互动。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性。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来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性严重不足,学生无法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感同身受,因而也就不可能入心入脑。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平台,这一点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是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要想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给予职业素养教育以更加高度的重视,无论是思想政治课老师还是政工人员,都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好理念、好形式、好内容和好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素养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的轨道。比如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以及政工人员来说,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二是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说,不能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而是要在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原则,制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规划,加强对职业素养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对职业素养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比如可以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比如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职业素养方面的专题报告,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是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互动机制。互动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也同样属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比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更多的渗透来提升教育成效;再比如应当将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去实践和锻炼,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再比如还可以针对职业素养开展一些研讨会、座谈会、主题演讲、互动交流等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共享思想成果,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国家专业人才,同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创新、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互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5(7):23-24.

[2] 杨莉.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3-24.

[3] 翟藏库,李荣娴,赵英华.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与教学并举策略初探[J].职教论坛,2014(14):63-64,67.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师范生技术素养一般素养职业技术素养小学教育

一、技术素养:师范生培养不可或缺之素养

所谓技术素养是指能够正确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已完全生活在技术丛林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素养将寸步难行。因而,技术素养已经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起共同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

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既要从小抓起,又要结合专业进行有目的的培养。较之其他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对象是正处于技术素养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这一阶段将直接影响他们对技术的兴趣与看法。所以技术素养既是师范生自身立足现代技术社会所必须的,同时更是日后从事小学教师这份职业所必须的,只有他们自身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才能肩负起培养祖国明日花朵技术素养之重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素养既是他们所需的一般素养,同时又是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

然而,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方面普遍较为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却忽略了技术素养,甚至可以说,技术素养还没有进入一些培养者的视野。因而笔者试图在公众技术素养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构建师范生技术素养的结构模型,以此反观小教专业师范生的技术素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二、师范生技术素养结构体系的构建

根据小学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指向性,要探讨小教师范生所需的技术素养,关键是要厘清一般公众技术素养与小学教师职业所需的职业技术素养,探讨其关系,分析其要素。在此笔者将其分成两部分,一般技术素养和特殊技术素养,其中一般技术素养基本等同于公众技术素养,主要为其自身适应技术社会所需。特殊技术素养具有职业指向性,又可以称为职业技术素养,主要为适应日后职业所需的技术生活所准备。

(一)一般技术素养

根据已有研究 ,一般公众技术素养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体系,从个体认知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技术知识、技术意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要素。其中技术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主要为静态的知识,表现为对技术一般知识的认知与了解;技术意识是指对技术的敏感性,主要表现为能够主动选择技术去解决问题。技术过程与方法强调能够正确解决技术相关问题的方式方法,特别是通过技术设计去设计发明新事物,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技术相关的问题。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个体对技术所持有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正确看待、评价技术。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一不留神,就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正确看待与评价技术将是保障社会安定,防止技术异化的关键。从技术涉及的领域,我们可以把技术分为医疗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制造技术、农业及相关生物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七大领域。

作为公众的一般素养,技术素养要求的不是精而深,而是宽而广,正如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所描述的:一名具备技术素养的人以与时俱进、日益深入的方式理解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创造的,它是如何塑造社会又转而被社会所塑造。他或她将能够在电视上听到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技术的故事后,明智地评价故事中的信息,把这一信息形成一种见解。一名具有技术素养的人将自如、客观地面对技术,既不惧怕它也不沉迷它。 所以,在一般素养的培养中,我们需要追求的是拓展范围,而不是过份的追求深入。我们要培养的是一般公众,而不是技术专家。

(二)职业技术素养

这里的职业特指小学教师,因而职业技术素养是指小学教师职业所必须的与技术相关的素养,即正确理解、使用、管理和评价与小学教育教学相关技术的能力。与一般技术素养宽而广的特性相比,职业技术素养则要求精而深。

正确看待职业技术素养最重要的是注意它和教育技术素养的区别。实际上两者在范围和侧重点上都有所差异。《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将教育技术素养界定为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和《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对教育技术素养的解释实质上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的。这里的教育技术包括了物化的技术和智能技术,而与其关系最紧密的主要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技术。因而这里的技术素养是窄化的,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帮助改进教育教学的知识、意识与能力。职业技术素养的范围相对广于教育技术素养,虽然目前来说与教育相关的主要还是信息技术的领域,但是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它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可以开发其他领域的技术为教育服务,使其不再局限于信息技术。

综上所述,小教师范生的技术素养结构如图所示,它由一般技术素养和职业技术素养构成,职业技术素养内在地包含于一般技术素养。两者都包含了技术知识、技术意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维度。其中,技术意识、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两者是相通的,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对技术的评价直接决定了他们日后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技术的主动性。两者在技术知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差异主要是技术领域与应用方面的不同,前者范围较大,遍布日常生活与工作,包括七大领域;后者主要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技术知识及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一般技术素养是职业技术素养的基础和源泉,一个有着较高技术素养的人必然会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技术以改进教育教学。反之,如果在职业方面感受到技术所带来的成果,必然会激发其在日常生活中对技术的兴趣,并且正确地看待技术。

三、 师范生技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人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本校初等教育专科三个年级的202名在读小教师范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73.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技术素养这个词,只有26.7%的人表示曾经听说过这个词,但是在这些人中只有61%的人表示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这些学生都是通过高考来自浙江省全省的,因而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师范生的技术素养并不乐观,且不管是师范院校还是中小学都没有重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一)没有认识到技术素养的重要性,没能正确区分科学与技术,将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混为一谈,忽视了技术设计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大部分师范生既没有认识到技术素养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对日后小学教师职业的重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科学与技术不分,或者是直接以科学涵盖技术的情况。虽然我们经常用到“科技”一词,但很多情况下都将其等同于“科学”。在国际理科教育范式从“科学教育”走向“科技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中,从小学到高校,大部分所关注的依旧是“科学素养”,对技术素养依旧缺少关注。大部分教师对于如何提高技术素养依旧无所适从,很多人将其简单的归于是科学教师的事,与其他教师无关。所以其他教师是否具备技术素养,是否了解技术,根本就无关紧要。对技术素养的忽视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过份强调了科学探究,忽略了技术设计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什么是技术设计,或者将其等同于小制作,这无疑是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以教育技术素养涵盖技术素养,以偏盖全,与教育无关的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技术创新的动力。

教育技术素养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宠。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支撑,我们对教育技术日益重视。因此造成把技术素养等同于教育技术素养的现象,大部分人理解的技术素养就是关于如何操作教育相关技术的知识,如多媒体设备、课件制作软件以及网络的利用等等。实际上这是将师范生的技术素养窄化成了职业技术素养,忽视了一般技术素养的培养。这种情况也使得日后教师的技术意识低,不能自觉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

(三)偏重静态的技术知识,技术意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不容乐观,没有形成对技术的独立判断与见解。

与我们长期重知识的现象相关,很多人只是知道一些技术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如何操作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技术,以及对于太空技术、核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则缺少独立的看法,没能正确的评价技术。技术发展日新月益,我们不可能全盘掌握,因而提高技术素养,关键是提高技术意识,使其有目的的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创新,并形成对技术的正确评价,看到技术的双面性,防止技术异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

四、师范生技术素养培养的措施与策略

不难发现,目前小教师范生技术素养的薄弱既有观念上的原因,又有实际操作中缺少强有力措施的因素,因而我们需要结合小学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从观念到实际操作,将技术素养真正渗透到小教师范生的培养中。

(一)在思想上认识技术素养对师范生未来生活及职业的重要性,将技术素养作为师范生的一项重要素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小学只开设有科学课程而无技术课程,虽然科学课程中存在部分技术的成份,但是小学教学一线依旧强调的是科学与探究,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世界,忽视了要让学生像发明家一样去设计改变世界。小学一线对技术素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师范院校管理者对技术素养的漠视。因而师范院校的管理者应多与小学一线联系,将技术素养作为师范生的一项重要素养来培养,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抓,结合小学实际,商议培养的侧重点与有利措施。

(二) 正确认识师范生的技术素养结构体系,正确区分教育技术素养与技术素养,防止以偏盖全。

目前师范院校普遍都比较重视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开设有专门的课程,且有将教育技术素养等同于技术素养的倾向。因而我们首先需要澄清思想上的误区,正确认识师范生的技术素养结构体系,处理好一般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关系,既从技术知识、技术意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维度,从七大领域来全面提高师范生的一般技术素养,又根据职业特性,有目的,有侧重地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素养的培养。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利用其他领域的技术来辅助教学,而非仅仅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常见技术。

(三)修改课程方案,开设独立的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渗透式教学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有意识地提高师范生的技术素养。

大部分师范院校的课程中都有科学相关的课程,比如科学史、科学概论等等,但是鲜有技术相关的课程。因而我们可以考虑修改课程方案,有意识地加入技术相关的课程,比如技术史、通用技术等,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部分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从而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一般技术素养。同时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制作》等指向职业技术素养培养的课程外,添加一些帮助未来教师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或者将其渗透到其他相关的课程中。比如目前师范院校大多开设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技术相关内容的教学,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将科学与技术、探究与设计相结合,从而承担起技术素养启蒙的任务。

(四) 开展技术讲座、技术设计比赛、校外参观等活动,多形式并进,促进师范生技术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技术素养的真正精髓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其核心——技术设计,只有学会设计,才能有所创新。因而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局限于课堂内,而应扩展视野,扩展时空,开发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比如邀请校外某一领域的技术专家来开展讲座,开展机器人设计等技术比赛,并可参观航天科技博物馆等,让他们参与技术设计的过程,感受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技术素养作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养,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短期内职业技术素养的培养是可以有所见效的,但是一般技术素养则需要经历长期的培养与积淀,因而师范院校要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理清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环节。多少年后,当他们能够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变迁,他们培养的学生也能在技术社会中灵活自如,且有所发明创造的时候,就是我们收获的时候。

参考文献

[1][美]国际技术教育协会.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曹之友.技术素养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