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形势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形势变化

经济形势变化范文1

关键词:金融危机;江苏;开放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7-0041-06

目前,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迹象,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全球股票市场非理性甚至是恐慌性地暴跌,国际汇市出现宽幅震荡,国际贸易量大幅减少,传统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发达国家消费”的分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受此影响,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遭遇严峻考验,进出口增幅迅速回落,协议利用外资逐月减少,企业出口订单及产能明显下降,承包工程急剧萎缩,外派劳务人员日趋减少,境外投资呈现负增长,开发区进出口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过,江苏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好的,江苏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仍然存在。所以,面对金融危机应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努力提高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负面影响

江苏是中国最重要的开放型经济省份之一,其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主体以苏南企业为主,出口目的地以发达国家为主,吸引外资以制造业为主,这种过于集中的发展模式使得江苏开放型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受到严重冲击。

1 进口、出口增幅下降,进口下降速度快于出口下降速度。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江苏省进口与出口增幅呈现双双下降的态势。2008年江苏省累计进出口392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8%。其中,出口238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1%;进口1542.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2.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开放型经济的影响日益严重,江苏进出口单月增速逐月下降,并在11月份双双变为负增长。由于江苏外贸模式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订单锐减的情况下,江苏出口企业对于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口需求锐减,进口下降速度快于出口下降速度。

2 一般贸易总体平稳,加工贸易回落加快。2008年江苏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351.5亿美元,增长26.9%,领先全省外贸增幅14.7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4.5%,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20.1亿美元,增长30.6%;进口431.4亿美元,增长19.7%。与此相比,“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明显回落。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统计,2008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260亿美元,增长5.1%,增幅比上年下降1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19.7亿美元,增长8.8%,增幅下降14.2个百分点;进口840.3亿美元,下降0.7%,加工贸易占全省外贸比重下降至57.6%,为“十五”以来最低点。

3 利用外资逐月回落,欧美投资明显减少。在全球资本紧缩的情况下,2008年全省协议利用外资507.26亿美元,同比减少4.8%;实际利用外资25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比去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而且自8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协议利用外资连续下降的情况。吸引外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占比达到60.27%,同比增长19.1%,但如果扣除掉香港对于江苏的投资,则亚洲地区的投资也大幅回落。不过,同期发达国家对于江苏的投资出现更大降幅,其中英国协议利用外资下降83.52%,美国下降26.91%,欧盟下降23.16%。

4 中小型出口企业经营环境比大型企业更加恶劣,企业出口订单显著下降。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供给趋紧、成本上升等压力,江苏不少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空间减少、经营风险增大、资金链绷紧的风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融资困难陡然增加。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外国客户在金融危机中出现经营困难和资金问题,以至于中小企业的大批应收帐款无法收回,这对于资金本来就很吃紧的中小企业更是重重一击。许多企业出现订单减少、企业裁员等情况。

5 承包工程市场萎缩,外派劳务人员减少。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49.5亿美元,增长9.3%;完成营业额46.1亿美元,增长10.7%。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签项目减少。金融危机使各国采取应对政策,资金流向和投资方向发生重大调整,使本来立项的、意在开发的项目流产、减少、缓签。产油国市场由于原油价格暴跌而使形势急转直下,对江苏承包工程的发展影响很大。徐矿集团5亿美元的博茨瓦纳煤电油一体化项目已因这次金融危机而搁浅。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流动性不足,业主资金链断裂,已迫使我省一些企业已签项目停止执行或推迟施工。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外派劳务人员出现负增长,期末在外人数10.2万人,同比下降12.8%。

6 境外投资项目呈现负增长,大项目增速明显减缓。2008年以来,江苏境外投资项目呈现负增长。2008年全省共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32个,同比下降7.9%,仅苏州、扬州和泰州三市的项目数保持了增长,其余各市的项目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除在亚洲、非洲的投资项目增长以外,其他地区投资项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大项目增长趋势持续减缓。

7 开发区进出口增速低于全省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逐月走低。今年以来,全省开发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虽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经济运行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但影响仍逐步显现。一是开发区进出口增速低于全省水平。2008年全省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774.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57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11.1%,分别低于全省水平2.8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南通、昆山、南京经济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出现负增长。二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逐月走低。全省开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呈现高开低走,同比增幅逐月走低,从年初的46%减至年末的23.6%,其中泰州、宿迁出现负增长。与业务总收入相比,南通、泰州、徐州、盐城、宿迁市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低于业务总收入的增幅,说明效益下降。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积极影响

虽然过于集中的开放型发展模式弱化了江苏抗风险能力,但是从总体来看,江苏开放型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省实

际利用外资25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连续六年保持全国龙头地位;全省累计完成进出口39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2380.4亿美元,增幅为16.9%。货物贸易规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919倍,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在全球经济衰退、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消费者将会对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加青睐,国际资本也会对政治稳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完整的地区更加青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强化了江苏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给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与新兴市场贸易活跃。欧盟和美国是江苏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2007年,江苏对欧盟、美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9.3%和15.7%。然而在欧盟、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传统出口市场萎缩,全省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在外部环境的倒逼下,江苏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迅速上升,多元化趋势明显。对东盟、韩国、中国台湾省等新兴市场出口加快,出口额分别为206.0亿美元、142.5亿美元和65.9亿美元,增长22.8%、35.3%和9.1%;对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出口额27.7亿美元、109.6亿美元和50.1亿美元,分别增长46.5%、44.7%和35.3%。

2 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持续下降,农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提高。2008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85.8亿美元,同比增长9.1%,增幅较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资的74%,占比较去年回落了1个百分点。制造业主要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印刷业、化纤制造业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均下降。农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均高于制造业。2008年,全省农业到账外资4.5亿美元,增长38.1%,协议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42.2%,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9个百分点和50.3个百分点。服务业到账外资60.9亿美元,增长25.2%,增幅高于全省12.9个百分点。农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在全省利用外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分别占1.9%和25.2%,提高0.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

3 民营出口企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优胜劣汰局面。2008年,江苏省民营企业出口360.2亿美元,占江苏省出口比重达15%,同比增长35.9%,高于江苏省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也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增幅23和11.2个百分点。虽然有一半左右的价格竞争型、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单一的企业出口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但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出口却大幅度增长。不少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有1/3左右的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超过50%,较好地拉动了江苏省的出口增长。民营出口企业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优胜劣汰态愈加明显。

4 苏中、苏北地区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苏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一直是江苏省开放型经济的排头兵,它在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发展模式的苏南首先受到冲击,进出口额出现逐月下滑的趋势,并从10月开始负增长。与苏南相比,苏中、苏北地区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苏中出口同比增长39.3%,苏北出口同比增长35.0%。全省有10个省辖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泰州、宿迁、扬州列前3位;有10个省辖市出口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泰州、宿迁、盐城列前3位。虽然2008年苏南地区进出口额占全省89.26%,其在外贸中的地位仍然没有动摇,但是苏中、苏北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苏南进出口急剧下降的情况下起到了较好的补缺作用,这对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可持续均衡发展极具战略意义。

5 江苏企业“走出去”迎来新机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国家将中国经济看作是全球经济板块中最活跃的部分,更加欢迎中国企业前去投资,不少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专门成立中国小组,希望通过引进中国企业的投资解决东道国企业资金短缺、失业率上升的问题,以前在收购方面较为苛刻的条款现在放开了,以前较为昂贵的资产价格目前降低了。资源性产品、东道国优质企业资产、先进技术成果,这些以前都无法企及的好项目现在都可以成为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对象。因此,江苏企业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据统计,中方协议投资6.3亿美元,增长35.6%。

三、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提高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对策建议

1 建立促进外经贸发展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积极跟踪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新动态,认真搜集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信息,及时掌握有关动态信息,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多渠道向企业信息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外经贸经营风险,特别是加强对有关国家进口商的风险防范工作。二是积极跟踪调查企业经营情况,在金融危机期间定期召开由发改委、外经贸厅、国税局、海关、检验检疫、人民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退税、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已经出现停产等问题的外贸企业,也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停产、注销的善后工作。

2 出台扶持外贸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优化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除了我们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年初制定的外贸促进政策外,为支持外贸企业度过经济寒冬,坚定外贸企业的信心,省政府还应从企业融资、出口退税、国际市场开拓、科技兴贸、品牌建设、出口信用保险、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扩大企业进口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措施,对外贸企业进行专项扶持,从而为企业优化政务环境、规范市场环境、营造融资环境、活跃创业环境、创造政策环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事情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外经贸业务稳定发展。同时,要支持外贸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强适销对路新产品的开发。

3 完善中小出口企业融资平台,切实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应加强银企合作,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努力,增加给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国税局、外经贸厅应会同部分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出口退税帐户质押贷款业务,切实解决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省政府还应在当前增支、减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增加省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增加明年的退税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同时,省政府应建立出口退税专项督查制度,定期对各地退税进度进行通报,督促各地加快退税进度。对出口企业实现出口税即征即退、应退尽退,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对2008年已办理出口退税的部分纺织、服装、轻

工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按照征退税差额予以一定比例的资助。

4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目前,金融风暴受灾最严重的欧美地区是第一风险发生地,拉美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第二风险发生地。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生存环境恶化,以往低风险地区的大客户、老客户也变得不再可靠。当欧美等传统低风险出口市场面临衰退之时,非洲、中东、南亚、南美及部分独联体国家等仍具有较大市场开发潜力,因此,外经贸企业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迅速调整出口方向,在保持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低成本的新兴市场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保证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5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引资审批程序。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利用外资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利用外资的优惠力度,在土地供应、重大项目、开发区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招大引强”,继续促进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在江苏投资、增资,在利用外资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鼓励外资参与我省节能环保、医疗、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外资企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结构。围绕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做大软件、金融、生产性研发、物流等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新型研发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支持省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投诉管理办法,依法保护境内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引资的影响,提高引资效率,应严格执行《国务院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切实落实梁保华书记批示精神,结合外资工作实际,参照广东省做法,在我省职权范围内统一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流程,减少环节,杜绝重复审批。根据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的要求,建议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将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及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工作,由外资单列县(市)推行到全省所有县和县级市;积极推动省各部门简政放权,逐步使涉及外商投资审批各环节权限与合同、章程审批权下放相匹配,全力推进引资再提速。

6 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全球金融危机逐步蔓延,使我省外派劳务业务面临严峻挑战。然而,根据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从发展环境来看,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趋势基本没有改变,发达国家对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活跃,很多新兴市场都非常希望引进中国劳务。因此,当前江苏应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状况,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打造专业化外派劳务基地品牌。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利用农民工大量返乡机会,加大对中高级技术劳务人员的培训,优化外派劳务资源储备,逐步改变外派劳务人员的结构,提高外派劳务的竞争力,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要抓住因金融危机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部分承包工程成本有所下降的机遇。继续多方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我省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降低投标成本,努力获得大项目。同时,要抓住国际市场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相结合的步伐,推动承包工程与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以及农业开发的相互促进。要加快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方式的转变,规避经营风险,研究对外承包工程以及对外投资合作项下劳务派遣业务的模式,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7 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投资步伐。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破解外贸困局的一个有效途径。应鼓励江苏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境外投资。一是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争取推进商务部以我省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为试点启动与柬埔寨协商会谈,促进签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有关的政府间协议。二是加强境外生产基地的建设。江苏不少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利润微薄,因此可以通过将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的策略来应对利润变薄的困境。鉴于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在境外办厂风险过大,成本过高,可以选择“抱团出海”的方式“走出去”,这样既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又有利于形成配套能力,还可以跨越贸易壁垒。三是引导企业参与海外战略布局和资源开发。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农业开发和资源加工,支持企业购买发达国家技术及品牌。四是加强对海外企业的并购投资。江苏的企业集团应抓住机遇,参与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和收购,以获取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中包括被并购或收购企业的专利,从而,增加在海外的生产基地,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国外企业的销售渠道及物流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8 创造稳定的经济与政策环境,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加快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开发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更直接。从政府管理部门来看,应从多方面着手积极应对危机,尽量争取在经济危机的“寒冬”中为企业营造“温室环境”:一是强调国内经济增长与政策环境的稳定预期。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国内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以及良好的增长预期对外资仍具备相当的吸引力。江苏依然是走在国内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沿的省份,在稳定可预期的外资政策保障下,江苏开发区不失为金融风暴中相对安全、投资回报有保证的“避风港”。二是针对危机出台具体政策,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有效的金融、财政措施帮助企业应对经营性风险,推进协议项目的实施。同时改善外商投资服务方式,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理,特别是在当前要充分体谅外商面临的困难,以优质服务来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注重产业要素的调整,提升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与效益。目前,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产业不景气,原先禁止出口的关键技术设备可以购到,特别是包括光电显示、光伏、新材料等开发区现有主导产业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正是低成本购进,提高产业主导权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四是防范外商投资的信用风险。开发区管委会应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动态,防止外资利用优惠政策进行金融诈骗。同时对区内企业开展全面调研,通过银行、税收、工商等部门了解金融危机后企业项目建设、生产销售、流动资金、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变化,保证协议外资如期到位,并有效防止企业资金抽逃等情况的发生。

9 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建立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主要商品的储备机制。目前的国际经济频遭国际紧缩困扰,世界主要资源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各国为了尽快走出衰退阴影纷纷出台前所未有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为将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伏笔。所以,世界经济调整也为我国以更低价格购买能

源原材料、关键设备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来新的机遇,因此,省政府应从长计议,建立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主要商品的储备机制,利用人民币升值、国际通缩的阶段性机遇,大量进口生产所需要的资源型产品、能源产品以及重要设备,从而减轻未来物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对2008年国家鼓励类先进技术和重要装备、资源性产品及原材料(国家鼓励进口目录的第二、四部分)进口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根据江苏省情,可以建立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分开运作的运作模式。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应以财政出资为主,多渠道筹措。至于企业储备,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在物资储备中引入民间投资,并通过招投标方式,与民间投资者合资或由民间独资建立一些储备设施,日常管理由企业来负责。与此同时,合理布局储备基地。结合国际经验,江苏石油储备基地布局应该着重考虑:尽量利用地下盐穴储备,降低成本;运输方便;相对集中,尽量靠近大的炼油厂和能接卸大型油轮的深水码头,避免二次倒运;拥有足够可用的腹地,以满足未来扩大规模的需要。

10 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型机构裁员的机会,以优惠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吸引人才回归。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致华尔街大批有经验的金融人才失业,受金融危机波及的IT企业等也纷纷裁员,此轮裁员风暴业已波及国内上海、深圳等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聚集地,国内外许多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正面临发展的困境。这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来说,正是吸引、引进国内外高层人才的好时机。江苏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推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计划,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用优惠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来吸引人才入驻。通过引进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包括领军科技人才,领军型服务外包人才等带动高尖端项目落户江苏,实现引进一位领军人才,带出一支创新创业团队,开发一批创新成果,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集中组织招聘团赴欧美推介,通过商会等机构在海外网罗高端人才,为江苏开放型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张雷,全面提高江苏开放型经济水平[J],中国经贸,2008(4),

[2]江小涓,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8(2),

[3]李海燕,新世纪美元的国际地位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4]胡培兆,世界贸易中的利益至上主义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7(3),

经济形势变化范文2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ivinTomer)预言: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和希望经济继续上升的人的压力将推动技术社会朝着未来体验生产的方向发展;服务业最终会超过制造业,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某些行业的革命会扩展,使得它们的独家产品不是粗制滥造的商品,甚至也不是一般性的服务,而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体验”。体验工业可能会成为超工业化的支柱之一,甚至成为服务之后经济的基础。依据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指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来临。从此“体验经济”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与欲望,消费者的消费型态也相应的受到了影响。经济提供物由货物、商品、服务转变为体验,经济形态的演变也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至体验经济。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一次经济提供物的改变,都会导致经济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使社会从一个经济时代进化到另一个经济时代。经济提供物的改变和经济时代的变迁,势必会影响到营销所关心的“相互满足的交换关系”。而交换关系一旦改变,营销的模式就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

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自工业革命以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在西方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渐减少,作用日渐削弱,而各类新兴、门类繁多的服务部门蓬勃发展。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于50%,是对服务经济的一个公认判断标准。依据这一标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服务经济中,服务代替商品变成了社会上的主要经济提供物。

进入21世纪后,体验经济开始慢慢显露出来。首先从宏观上看,体验经济是因为社会高度富裕、文明、发达而产生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企业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引领和示范,都促进了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其次,从微观上看,体验经济的兴起是由于企业对产品及服务在质量、功能上已作的相当出色,以至于顾客对特色和利益已经淡化,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特色和利益”,即“体验”。服务逐渐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商品化逐渐抹杀产品和服务给人们带来的个性化、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当服务变得更加自动化与商品化后,体验就从服务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供顾客消费的提供物。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人的非理性内存外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体验。体验经济从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体验经济”也将成为中国21世纪初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

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区别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体验经济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企业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体验经济虽然产生于服务经济内部,但与服务经济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消费行为不同

服务经济时代在生产行为上强调分工及产品功能,消费行为则以服务为导向。当人们购买服务时,购买“一组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体验经济时代在生产行为上以提升服务为首,并以商品为道具,消费行为则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注重与商品的互动。当人们购买一种体验时,“他是在花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就像在戏剧演出中那样)使他身临其境”。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测量。

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时不仅考虑商品的功能性价值,还更多地关注隐藏于商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偏好那些能够展示自己个性化形象,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关注获得的商品,还关注获得的地点和获得的方式。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将表现出如下特点: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从消费内容看,大众化的产品日渐失势,对个性化产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接受产品时的感受。从接受产品的方式看,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厂商的诱导、拉动,发展到对产品外观要求个性化,进而对产品功能提出个性化的要求。

(二)顾客的角色不同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发生关系。工业经济的定位是以生产者为中心,注重质量和价格。服务经济的定位是“生产者+消费者”,服务经济时代从生产方来理解和强调产品,“按需定制”中,消费者不是生产者,不参与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服务在生产出来后其价值就固定下来。而体验经济的定位是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方来理解和强调产品,经济学家汪丁丁指出:“体验不再是消费与生产截然分开的,体验是消费的,同时又是生产的过程”。顾客参与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体验本身就是目的,这是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最大不同。此时企业的主要工作是为顾客的体验提供舞台,真正的体验要由顾客来实现。顾客可以在实现体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使体验品产生更大的价值。

(三)满足的需要不同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满足的是一般的生存需要;服务经济满足的是发展的需要;体验经济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托夫勒进一步解释了从生存到发展到自我实现的历史和逻辑过程。他说:顾客一方面希望所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稳定、重复和熟悉程度,但是另一方面要求得到一些刺激和兴奋,他们希望有范围广泛的各种体验能感觉到。体验经济正是从市场需求角度强调了人的无限需求中的“体验”类需求开始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自我实现需求,对顾客来说,就是快乐,对企业来说,就是成功。让用户快乐和成功,是工业经济的价格战和服务经济的服务战饱和后,价值链上移的主要战略空间。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经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当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

(四)功能不同

产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是难忘的。服务经济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顾客通过维修服务,排除了故障。当顾客购买一种服务的时候,他实际上买的是为他度身定做的一系列无形的活动。体验经济没有解决顾客的任何问题,也没有留下任何有形的东西,当顾客购买一种体验的时候,买的是时间和享受,顾客在这段时间里享受一系列值得回味的活动,认为它比有形的东西更值得珍视。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体验经济是制造的经济。体验经济就是把这些系统地、产业化地“制造”出来。

(五)收费和定价不同

在实践中,体验与服务有时很难区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服务经济时代体验消费的提供者不对顾客的体验活动进行收费,而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消费的提供者对顾客的体验活动进行收费。这种情况像给顾客提品和服务一样,如果企业只对产品收费,这属于工业经济的范畴;而如果企业既对产品收费,又对服务收费,就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同样,体验原先属于个人自己的事情,现在让别人为我们上演体验,并支付一定的费用。事实上,整个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将原先免费的东西进行付费的历史。

服务经济时代价格变动的程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体验经济时代定价将主要取决于顾客获得的价值,而不取决于企业为设计体验所付出的成本,是与产品的实际理性价值相背离的。其价值是由体验者的心情、感受来决定,体验者认为花费那么多是值得的,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因此企业有比较柔性的定价权,定价的空间非常灵活。

(六)把握价值的方式不同

服务经济是用理性把握价值,体验经济是用直觉把握价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还包含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如果说服务经济可以用经济学来指导,那么体验经济甚至可以不用经济学,而是用美学指导。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只是使人们走入必然王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然经历从经济人理性向“行为”的转变。

(七)核心问题不同

工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质量,服务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体验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创新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体验经济的经济提供物必须给顾客留下深刻和永久的记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要有好的主题和创意。继标准化洗礼服务传递之后,创新将是体验竞争的焦点。因为,今天看似无法实现的服务,明天很快就会成为行业标准。更何况,即使是服务标准本身也需要用创新来增强它的活力,让创新推动体验走向完美。因此,在体验经济中,创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唯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八)解释理论不同

工业经济以泰勒、韦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来解释;服务经济以梅奥等开辟的行为管理理论(又叫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人理论)来解释;体验经济的未来学源头在托夫勒,心理学源头在马斯洛,经济学源头在戴维•莱布森和穆拉伊纳丹,媒体源头在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哲学源头是“另类”的尼采哲学,尼采认为人的本质是未定型的,人类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类也应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未定型,塑造出更健康有力的人性。

经济形态演进带动营销模式的变革

在工业经济中,消费者完全是被动的接收者,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制造过程和进入市场的过程并不知晓,只能感受到结果物品的存在。而在服务经济中,消费者作为消费主体的主动性增强,逐渐能够感受到服务的过程,企业家们也逐渐照顾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真正的体验要靠顾客自己来实现,也就是说体验产业的产品体验是一个消费的过程,它的价值不是由厂家商家来提供确定而是由消费者自己来选择设计。所以,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在消费过程中自身的重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作为主人的控制性都得到肯定;这样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而促进消费。

随着经济形态的演进,营销模式也发生了变革,经历了从“4Ps”到“4Cs”再到“6Es”的转变。

(一)从“4Ps”到“4Cs”的营销模式

工业经济时代的营销模式以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营销组合为指导,专注于产品的特色与利益,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把顾客的决策看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理性的分析、评价、最后决策购买。服务经济时代的“4Cs”营销组合策略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在“4Cs”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和消费者,与顾客建立一种更为密切的和动态的关系。

(二)体验营销6Es

体验经济环境认定的顾客价值,是针对目标市场中每一位顾客的个别价值提出的。它要求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使每一位顾客都能获得满意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特定顾客的具体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这种量身定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量身定制是体验经济的必由之路,并统领着体验经济的运行。体验营销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突破传统营销“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才是营销的关键。从重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转变为重视顾客的感性需求,从产品的制造者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化为体验的策划者。因此,体验营销既是营销重点的转移,又是营销视角的转换;既是一种营销策略,又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体验策略组合由以下要素构成:体验(Experience)、情境(Environment)、事件(Event)、侵入(Engaging)和印象(Effect)延展(Expand)。这六大要素的英文单词都是以“E”开头的,为简单起见将其称为“6Es”组合策略。

一是体验策略。体验经济的灵魂或主观思想核心是主题体验设计,根据消费者的兴趣、态度、嗜好、情绪、知识和教育,把商品作为“道具”,服务作为“舞台”,环境作为“布景”,创造一项顾客拥有美好的、值得记念的回忆,引发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在体验经济中,应注重“市场营销+戏剧舞台”概念,“工作就是剧院”和“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舞台”的设计理念应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主题体验设计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设计行业,成功的主题体验设计必然能够有效地促进体验经济的发展。

二是情境策略。情境是企业为顾客创建的“表演舞台”,是体验产生的外部环境。它既可被设计成现实的场景,也可被设计成虚拟的世界。在情境策略的设计中,可以借鉴戏曲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服务于体验策略。企业要关注消费情景,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

三是事件策略。这里的事件特指为顾客设定的一系列的表演程序。如果企业提供的体验零散且无法辨别,那将很难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和定位,因此,企业必须对表演的过程进行特别的设计。事件策略根据表演的松散程度设立严格的或相对宽松的程序。在事件策略的设计中,要塑造完整的体验,不仅需要设计一层层的正面线索,还必需减除削弱、违反、转移主题的负面线索,考虑顾客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他们之间的活动。

四是浸入策略。消费者比以前更愿意参与产品的设计,希望通过创造性消费来体现独特的个性和自身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体验营销关注顾客的主动参与性,浸入策略是要通过营销手段使顾客真正浸入到企业所设计的事件中,要求在角色的设计中一定要使顾客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顾客只有真正地参与事件,其心理活动才真正地浸入到情境中,才会最终导致愿意付费的体验的产生。

五是印象策略。体验营销在向顾客让渡体验的同时,要注意顾客终生价值的问题,引入印象策略以提升企业的顾客资产。体验的难忘过程产生了印象,成为维持长期顾客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如不对其进行管理,顾客关系的长期保持将很难实现。

六是延展策略。企业将产品的研发拓展到相关领域中去,形成完整的价值链,顾客体验可以延展到企业的其他产品,延展到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并向他人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了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在“6Es”组合策略中,各个E之间联系密切,首先,体验策略是体验的设计过程,是情境策略、事件策略和浸入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其他策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体验策略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其次,情境策略、浸入策略和事件策略是体验的实现过程,企业通过这三个策略的实施,完成体验的生产和让渡,同时顾客也完成了对体验的消费。最后,印象策略和延展策略是体验营销的管理过程,它建立在前面策略的结果上,力求保持长期的顾客关系,提升企业的顾客资产。

经济形势变化范文3

关键词:外汇收支;涉外经济;发展对策

2015年,受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负面影响,海西州跨境收支总额和银行结售汇均大幅下降,外贸进出口呈下探态势,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步入低谷,为4年来的最低水平。

2015年,海西州跨境收支总额4137.7万美元,同比减少36.01%,收支逆差2193.32万美元;银行结售汇总额同比下滑42.49%;资本项目跨境收支总额3307.05万美元,同比减少43.4%,其中跨境收入663.8万美元,支出2643.29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3.6%、45.5%,收支逆差1979.49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全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3.8万美元,同比下降41.15%。

一、当前外汇收支形势特点分析

(一)货物贸易“一升一降”,进出口顺差收窄

海西州实现进出口总值1048.95万美元,同比下滑7.39%,其中出口1009.88万美元,同比下滑11.97%,进口39.07万美元,同比上涨32.53%。进口稳步增长:主要是大型机器设备零部件以及生产所需配件进口需求的带动;一般贸易项下出口下降:主要因素是有机枸杞和枸杞干果产品的出口量下降,目前海西州出口量较大的产品有重质碳酸钠(占全年出口额的47.03%)、有机枸杞和枸杞干果(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3.45%)。枸杞主要销往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由于欧洲整体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加上低生产率和高水平债务等结构性问题和低通胀风险的影响,欧洲进口商减少了对有机枸杞以及干果的进口,从而导致海西出口量的下降。

(二)服务贸易跨境收支总额微降,收支逆差缩小

海西州服务贸易跨境收支3134.04万美元,其中收入30.23万美元,支出3103.81万美元,同比下降13.3%,收支逆差缩小14%。累计结汇35万美元,售汇58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2.17%和8.30%。旅游项下结汇业务继续带动服务贸易结售汇的增长,旅游结汇占服务贸易结汇总额的71.43%;旅游售汇占服务贸易售汇总额的80.24%,上涨13个百分点,是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构成项目。

(三)个人外汇业务飞速发展,电子渠道成为新的增长点

海西州个人结售汇总额同比增长32.52%。结汇同比增长57.96%,购汇同比增长28.84%,结售汇逆差扩大23.83%。从购汇用途来看,主要是自费出境学习和境外旅游,占购汇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7.49%、46.61%。网上银行、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以其方式灵活、省时、便利等优点逐步被公众所接受。2015年,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个人结汇和购汇业务占比分别达到88.79%和91.74%,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需求。

(四)外商投资活跃度降低,企业“走出去”步伐放缓

2015年,我国吸收外资仍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双向投资迎来“新常态”。与之相反,海西州资本项目跨境收支则呈双降态势,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步入低谷。外资利用水平大幅下降的原因:一是我州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在资源利用等方面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已经逐步改变,再靠过去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的方式亟待转变,从全国来看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已成为吸收外资新的持续增长点;二是境外投资前期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对市场趋势预测把握不准,企业作了登记后,并没有将资本投放境外,加之信息渠道不畅通给企业境外经营带来一定困难;三是州内企业资金有限和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为自筹,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存在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人去楼空。

二、当前我州涉外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外贸出口疲软

由于外部需求不振、传统出口产品竞争力弱化、外部贸易壁垒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仍未得到改善,外贸形势严峻。据企业反映,在出口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虽然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但是欧洲、日本及其他新兴国家经济复苏情况不理想,企业出口订单表现平平。虽然人民币贬值理论上有利于出口,但相对于世界其他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人民币仍然强势,对出口提振作用不大。

(二)外贸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需求疲软,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全州出口订单总量下滑。外贸企业流动资金匮乏却贷不到款,银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为控制风险进一步收紧放贷规模,外加小企业信用风险高,不敢轻易放贷,外贸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等。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如果企业资金链维系不住,经营成本持续上升,部分正常运营的企业只得停产,必将削弱企业运营欲望,降低增速,反过来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拖累。

(三)电子渠道监管难度加大

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由于没有人员的审核,以分拆形式掩盖真实交易性质、逃避限额管理的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系统无法确认分拆结售汇行为,从而进行风险提示或者转柜台人工办理。对于未列入“关注名单”的客户,银行只能在事后核查中发现涉嫌分拆结售汇的行为。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海西州格尔木市外汇业务总量约占海西州的30.27%;大柴旦行委约占60.56%,德令哈市约占9.17%,其他地区无外汇指定银行,故业务选择就近办理。总体来看,海西州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相关建议

(一)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助推我州企业“走出去”

1.客观认识企业“走出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判断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机遇,客观评估“走出去”的挑战和风险,深入分析企业“走出去”的驱动因素,不要为“走出去”而走出去,既要看到利,也要想到弊,既要把握机遇,也要预判风险。

2.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企业“走出去”。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的逐渐消失,使我国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不再有比较优势。对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可考虑引导向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对一些有技术、管理优势的企业要支持其抓住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动出击,参与国外一些企业公司的控股、并购,合理进行布局,这样可以让企业充分享受投资地的国民待遇。

3.加大金融服务,建立可持续的扶持机制。我州企业在投资理念、投资方向方面比较保守和固化,对境外投资等“走出去”的政策了解不够。外汇监管部门和各外汇指定银行: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开办论坛、集中培训、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宣传“走出去”的相关政策精神,为企业答疑解惑;二是深入开展业务指导。可适当组织银行、税务、商务等相关人员组成“走出去”业务指导小组,选择有“走出去”意愿的重点企业进行政策、业务指导,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跨境结算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企业的切实需求,通过“先走出去”的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潜在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银行可通过“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产品,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的境外投资融资、审批评价体系,积极扶持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二)优化区域融资环境,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1.建议政府、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对内部管理完善。符合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进行政策及资金扶持。同时,积极为金融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金融部门适当降低信贷门槛,优先安排和重点满足新能源、高原特色生物产品和特色产品企业的信贷需求。

2.深刻理解“一企一策”的政策要求,外汇管理部门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立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充分把握影响本地涉外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对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要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帮助当地企业合理使用外债、跨境担保等政策,培养企业外汇风险意识,降低资本全球化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和经营风险。

3.建立金融机构产品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外汇局要做好组织协调,为企业和银行搭建平台。银行要做好对涉外企业的政策及业务宣传,以了解客户的原则,增加中间业务种类,了解企业业务特征,满足企业政策需求。同时也让企业了解更多的银行信贷政策和特色金融产品,满足银企双方信息需求。

(三)加强对电子渠道个人结售汇业务的监管

1.加强外汇政策宣传,要求各银行通过网银、自助机等设置专栏网页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对个人结售汇资金属性如何分类,个人结售汇业务如何填报进行提示,这样不仅扩大个人对电子银行结售汇业务的认知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个人办理电子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准确度。

经济形势变化范文4

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早已存在,但理论界对其性质的界定却莫衷一是,产生了书证说、物证说、视听资料说、混合证据说、独立证据说等多种不同的学说。从世界各国的立法例分析,大多数国家也未将电子证据规定为单独的证据形式。我国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正式将电子证据确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将其表述为“电子数据”。所谓电子数据,是指以电子、电磁、光学等形式或类似形式储存在电子计算机中的信息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资料,既包括计算机程序及其所处理的信息,也包括其他应用专门技术设备检测得到的信息资料。

从电子证据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证据本质上是一种电子信息。与传统证据形式相比,电子证据具有鲜明的特征:虚拟性。电子证据本身并非以实体形式存在,而是储存于电子介质之中,不能直接为人们所感知。分散性。电子证据经常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所以数据经常以分散的方式存在于不同的硬件设备之中,各个硬件设备经常处于不同地域,经常由不同主体掌控。可精确复制性。电子证据本质上为数据,可以借助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在不同的存储媒介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可随意修改性。电子证据的持有人可以借助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通过一定的技术条件对电子证据的内容进行修改,非经专业人员难以判断数据的真实情况。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规则之间的冲突

传统证据形式较为共同的特征是实体性,即以实物的方式存在,这与电子证据虚拟性的特征存在根本不同。传统证据规则系根据实物证据的特征衍生而成,未能兼顾电子证据虚拟性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传统证据规则在适用于电子证据案件时,其不合理性日益凸显,不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与司法公正的实现。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规则的冲突主要表现如下:

从电子证据的获取角度,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应当提供客观、完整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但在现实生活中,电子证据经常以网络化的形式散落分布于各个手机、计算机、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之中,并且上述硬件设备往往为不同的主体所有。当事人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硬件产权的限制,难以完整取得电子证据的相关信息。比如当事人通过QQ软件等聊天方式与对方完成交易、当事人通过网上银行接收汇款等,仅凭当事人在自己硬件设备中保存的部分电子记录无从判断对方的真实身份,当事人在主张权利时难以确定交易对方适格的主体身份。

从电子证据的展示角度,传统的证据规则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原件以供对方当事人质证与司法机关审核:但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技术条件有限,难以将电子证据以原件的形式向法庭展示:同时,司法机关受科技条件的限制,亦难以将当事人提供的电子证据原件当庭展示。因为科学技术未能在庭审中得到较为有效的应用,当事人往往仅能当庭出具根据电子证据原件打印、刻录而成的复制件,如将网络交易信息以纸质方式打印成书面材料或将其刻录于光盘之中。对方当事人常依据传统证据规则,以其并非证据原件为由不予质证。

从电子证据的审核角度,按照传统证据规则,司法机关应当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予以审核并决定是否采纳作为定案依据;但实际上对于当事人提供的电子证据,司法机关由于科技条件的缺乏,无从判断其真伪。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司机机关在审核电子证据时,依据传统证据规则认为当事人不能证明其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并据此作出了不予采信的结论。比如对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者电子考勤记录,司法机关难以判断其是否被篡、是否能真实反映出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常不予采信。

电子证据应当具备的特有规则

针对电子证据的自身特点,如果机械适用传统证据规则,则必然将造成司法活动的僵化与裁判结果的不公。从世界各国的立法例分析,许多国家都对电子证据制定了有别于传统证据的证据规则;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虽然已经将电子证据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但并未针对电子证据制定单独的证据规则。司法实践中大量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仍然沿用着传统证据规则,不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应当尽快出台针对电子证据的特有规则,适应民事行为高科技化的趋势。笔者认为,电子证据的特有规则应当具备下列内容:

适用最佳证据规则。从传统的举证责任理解,当事人应当当庭提供证据原件以证明其主张,但电子证据本质上为信息,当事人无法单独提供;电子证据所依附的计算机等存储设备,也不便于当庭展示:所以不应苛责科技条件有限的当事人出具证据原件。针对电子证据,应当广泛适用最佳证据规则,即当事人提供根据电子证据原件(信息)以可被感知的方式(如打印、刻录光盘等)客观制作形成的复制件时,视其已提供了最佳证据,将该复制件的效力推定等同于证据原件。该复制件不应被认定为物证、书证或其他证据形式,而仍然应当认定为电子证据。在适用最佳证据规则时,同时应当允许对方当事人或司法机关对电子证据原件转化为复制件的过程提出异议,防止电子证据在转换形式时失真。

经济形势变化范文5

韩城市地处黄河西岸,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成效,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依然严峻。

1、生物多样性面临形势

1.1 水土流失仍然比较严重

近年来,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植被有所恢复,但水土流失等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中部浅山沟壑区掠夺性开采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强度偏大。

1.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匀

韩城市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雷寺庄、薛峰、芝源三大林场及桑树坪、西庄、板桥、芝阳四个镇,约占全市林地面积的71.0%,林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

1.3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林地保护利用的压力增大

韩城市西北部山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铝铁矿、粘土、大理岩、白云岩,少量铜矿、银矿和稀有金属矿。其中煤炭资源总储量103亿吨,煤层气储量2080亿立方米,矿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1.4 农田生态质量下降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特别是大量使用地膜,造成土壤白色污染,影响了土壤结构;二是由于开采及冶炼企业排放废渣、废水,导致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三是长期使用农药处理土壤和喷施作物,造成土壤农药污染;四是由于大多数农户连续多年采用旋耕机翻松土壤,造成土壤耕层变浅;五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引起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1.5 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韩城市城镇化率达到38.4%,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各种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给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6 生态监测评估预警能力薄弱

全市生态监测评估、预报预警体系不健全,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状况,无法做到事前防范,准确预测预报防灾减灾能力较低。

1.7 工矿业发达区域人居环境相对恶劣

近年来随着东部人口密集区域工矿企业不断增多,导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人居环境较差。

1.8 自然保护区建设滞后

由于自然保o区经济来源不稳、地域偏僻、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地位不高,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面临的工作难度大而缺乏信心,基层工作人员因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而缺乏工作积极性。这种状况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滞后。

2、环境因子动态变化分析

2.1 自然保护区建设

2001年韩城市设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共建有2个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野生动物2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48376公顷,占韩城市国土总面积的29.8%。详见表1.

目前韩城市自然韩城市建设起步较晚,机构不够健全,百废待兴,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准备阶段,同时由于体制的限制,许多保护工作很难实质性开展。

2.2 各项林业工程

韩城市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重点流域治理区。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以来,共完成各类造林15万亩,林木覆盖率已由1998年的35.2%提高到45.1%。

通过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韩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2.3 水土流失控制

1999年以来,韩城市先后实施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等重大项目,综合治理小流域12条,生态自然修复54.65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2.05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7.5万吨。

2.4 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措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坚决遏制焦化、化工、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二是规范城市中心区规划布局,将城市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条件等纳入城市总规审查,严格控制楼层高度和建筑密度,形成了了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现出新的面貌。

3、小结

(1)从受到的威胁方面来看,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煤炭开采对采区地下水和河道基流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局部影响到地表植被的生长等不利情况尚需继续监测、及时治理。

(2)国家和重点工程建设,如蒙华铁路等,可能是局部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经济形势变化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流程银行建设为目标,与时俱进,坚持改革,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外部的先进理念,建立起以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为总线,前中后台为横线,即相对分离、权责分明、突出效率,又有机统一、互相制约、防范风险的扁平化运营架构,不断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适应“特色化、精细化、多元化”的需要,促进城商行长远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改革的目标

总体上逐步建立起以总行、分行和区(县)区域经营中心为二级单位、支行为三级单位的总――分行(区域经营中心)――支行三级运营体制。总行建立起以数个业务管理保障中心为二级单位、部门为三级单位的决策层――参谋层――管理服务层的三级管理服务体制。

三、改革的原则

在改革的过程中,应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经营权下移原则。通过将经营权下移,明确总分行的主要职责,总行重点做好宏观政策研究和战略决策,行使研究和产品设计、参谋和战略规划、管理、帮促和监督检查的职能;分行主要负责根据总行确定的经营目标及综合发展计划,各类政策、办法和管理权限,制定实施本行的年度综合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结算业务;办理票据贴现; 实施本外币信贷计划、利率、资金营运管理;组织发放贷款,拓展有效资产市场等。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为促进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本着先搞试点、分步实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成熟后再逐步推开。

三是力求稳健的原则。为了保持人力资源团队的稳定,涉及改革的有关人员在改革之初原则上保持岗位级别、待遇不变,根据改革后的工作表现和需要,再进行逐步调整。

四、对分行和区域经营中心的运作原则

一是授权。分行和区域经营中心对总行管辖干部具有充分的建议权,对非总行管辖干部具有自行调配权;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财务权;根据总行授权,除特大型业务外,全权负责本区域的经营业务。

二是领导层配置和机构设置。领导层原则上可以考虑由总行现任副行级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市场营销部、风险管理部和会计财务部等部门。下设部门由现管辖行行长、副行长担任。

三是现有客户经理队伍的管理。可采用留在支行,或者集中到分行和区域经营中心两种模式,由中心统一调配和管理,形成区域内准事业部制管理。

该方案的主要好处有:

(1)有利于减少本行不同管辖行之间的内部恶性竞争,集中一个地区的资源,形成“拳头”一致对外,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重新整合一个地区的客户经理、会计人员、私人金融人员、办事员队伍,有利于按照专业设置部门,有利于在区域运营中心内部实行专业化运作,提高全行决策和运营水平。

(3)有利于精简现有管辖支行非生产部门人员如统计员、办公室人员等管理岗位的人员数量,进而充实到生产一线,进而提高生产指标。

(4)对现有管辖支行内部人员都实行了有效地安排,并保持待遇不变,可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业务的平稳发展。

(5)在总分支行的总体组织架构下,发挥总行的政策研究、制度设计、监督检查功能、区域经营中心和分行的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职能、支行的服务和营销职能,尤其是通过区域经营中心和分行,行使当前组织架构下管辖支行的职能,避免了国有银行管理链条半径过长的弊端,继承了城商行在组织架构方面的扁平化制度优势。

五、总行管理中心的运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