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1

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学生素质发展方向,关系到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好坏,可以说它在宏观上制约着学前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笔者提出对课程建设的优化方案:找准课程定位,改进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

下面我就结合对几所院校的了解,探讨一下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优化方案。

一、恰当定位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基本的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并且掌握基本的幼儿教育和教学技能技巧。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引下,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要合为一体协调发展,不能偏重一面。也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满足市场的需求,全面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自然接轨。

然而经了解发现,某些院校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比如:舞蹈、唱歌、简笔画等,但一些技能的学科比如教学法等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或是没开设,或是作为选修课定位。比如:《幼儿数学教学法》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有关幼儿数学教学的理论,掌握幼儿数学教学的操作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从事幼儿数学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大家也知道数学课是幼儿园的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它与其它诸如英语口语等学科的教学应各有特色,作为教师掌握教幼儿数学的教学方法是何等重要啊,可有的学校就把它作为选修课定位。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游戏教学法》等教育技能课,我认为这种课程设置都是对课程的定位不当。

除了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应并重,课程编制还要注意顺序性:由基础开始,逐步加深,按部就班稳步前进。比如,某校在设置《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时,安排在第二学年上期,而此时多数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没有开设,因此这种做法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必修课程设置定位后,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就可以以某一必修课程为中心开设些相关的学科作为选修内容,形成辐射式课程体系。也就是要精选必修课,广设选修课,增加教育实践课,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比如《幼儿英语教学法》这门课程,在开设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与之配套的幼儿教育专业英语、幼儿口语课程等辅助课程,建立以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为中心,以幼儿教育专业英语、幼儿英语口语、幼儿园英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辐射式课程群

二、改进课程内容

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时代同步。社会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教育也随之发展,因此学校对作为未来学前教师的师范生的教育也要革新内容与时俱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除了以前有的一些传统学科外还要增设些新学科,譬如:随着电脑的普及,珠心算的兴起,幼儿园很需要这方面的教师,所以我们就顺应大潮开设《计算机》课和《珠心算》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而它备受各个幼儿园的青睐,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就要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课件制作》课就很好。

其次,充实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纵观今天的社会发展可知,未来社会将是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所以我国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知道教育担当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必然要从学前期开始抓起,因此,在学前专业的教育中要适当增加浅显而宽泛的且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灵活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幼师生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笔者经了解发现有些学科的内容有些重复或散碎,例如, 《学前教育学》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游戏理沦》《幼儿园管理》等涉及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有些重复,我认为教学中有必要把这类课程做适当的调整——或整合或删减。这样既节省了理论教学的时间又能将节省的时间用在能力培养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

另外,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2

关键词:民间剪纸;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一、民间剪纸的特征和种类

剪纸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新疆就曾出土了距今1500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剪纸是一种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主要采用镂空方法,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表现手法上,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民间剪纸主要是用作张贴、装饰等。有的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灯笼花、纸扎花;有的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重阳旗等;有的作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等;有的则用于印染用,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等。剪纸艺术是广大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地域特色,剪纸通常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北方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南方剪纸则以刻为主,以剪为辅,它们各具特色。一般而言,北方剪纸表现粗犷豪放,南方剪纸具有纤细玲珑的风格。江西的民间剪纸融合了两者的特色,粗细有致、刚柔并济,尤以瑞昌剪纸著称。瑞昌剪纸构图匀称、造型生动,采用“非镂空”的技法。剪纸题材十分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也包括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等。根据剪刻技巧分类,剪纸可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和剪影;根据其艺术形式,剪纸又可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从折纸的方式上分有平面剪纸和折叠剪纸,等等。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开设民间剪纸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种新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高素质的学前教师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专职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社区幼儿教育服务人员、各类儿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后的服务对象就是幼儿。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阶段教育的中心是养成,养成健康体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动手动脑能力。教育的重心是活动。剪纸过程中的剪、刻、折等动作就是活动,它能够锻炼幼儿的肌肉,促进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剪纸图案具有灵动性,将具象与抽象结合,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剪纸活动还能让儿童学会感受美、表现美。一方面,剪纸的构图与幼儿的思维是相吻合的。成年人看东西总是再现事物,而幼儿是主观表现事物,事物在他们头脑里是什么样子,就把它表现为什么样子,同时加入个人的感情。例如画一只蝴蝶,为了表现其美丽,小孩子往往会把许多不相干的东西放在蝴蝶身上来创作他的作品。剪纸的表现手法与此非常相似,不分时间、空间,只要是作品需要的都会组合到一起。如流传许久的作品“四季平安”,就是把不同时间段的四季花放在一个瓶子里,这种构图正好与小朋友的构图相吻合。另一方面,剪纸和幼儿作品都是主观反映,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幼儿的作品会把自己要表现的东西画得非常大、非常醒目。比如踢足球活动的主题,为表现能踢到球,小朋友会把球员的脚画得很长很长,直至够到球,而根本不会考虑比例问题,这在剪纸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二)文化传承的需要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千百年来当地民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精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科技的渗透,人们闲暇娱乐的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剪纸日渐式微。如此珍贵的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理应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高等师范学校开展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美术文化,还要主动承担起弘扬、传播与发展我国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使其在传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实际上,目前在许多高师院校都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专门开设民间艺术课程或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剪纸艺术等内容,极大激发了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有助于培育其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三)提升学生美术鉴赏和审美力的需要剪纸通过剪、刻的手法,展现规整、简洁的作品形象,内容丰富并与生活息息相关,常常通过谐音、寓意、隐喻的方式来赋予造型上的象征意义,如莲(连)笙(生)桂(贵)籽(子)。剪纸艺术传承的是汉文化“以和为美”的艺术风格,注重形的生动悦目与和谐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色彩上,大多以单色强调画面的和谐和整体感,色彩与主题相一致,如以红色表现婚庆的热闹气氛,以白色体现哀婉悲恸。因此,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的过程。学习民间剪纸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在人格化、情感化的艺术作品中寻找真善美,体验审美带来的乐趣。

三、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开设民间剪纸的策略

(一)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高职高专的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其中民间剪纸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幼儿园实践课的主干课,能够训练幼儿手与脑的协调能力。课程主要分为平面剪纸、团花剪纸和喜花剪纸等模块,每一模块以造型、设计、欣赏、评价4个环节开展教学。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后,学会收集、处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创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等。(二)因地制宜,组建剪纸艺术工作室工作室可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聘用前期训练良好的少数高年级学生为“师傅”,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制定工作室的相关章程,让工作室成员和教师学有“章”法。工作室向全校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场所、工具、材料、参考资料等,每周定期交流、展示。工作室的小组成员回到班级里,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营建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促进剪纸教学的全面开展。(三)定期开展剪纸竞赛每学年开展2次剪纸竞赛,设定一个大的主题,作品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家乡面貌、校容校貌、师生情趣均可。这种做法至少有三方面的益处:第一,能够给参展的学生以成就感,极大激发他们对剪纸学习的兴趣;第二,能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让大多数的学生了解这门艺术;第三,能够培养全校师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瑞昌剪纸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可以组织部分学生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对瑞昌剪纸加以研究。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3个小课题组,每个小组由5名学生组成,围绕“瑞昌剪纸艺术形式研究”“瑞昌剪纸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瑞昌剪纸的文化生态环境”“赣文化对瑞昌剪纸艺术的影响”等课题进行探究,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瑞昌剪纸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作者:胡双红 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M].兰州:西北民族研究出版社,2012.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美术课程;特色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开展实践中,教学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单一,很多学校对这些课程重视度不够高,很多学校只是设置了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课程或者基础的美术训练课程,但是往往缺少了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对幼儿自发进行美术活动能力的培养,浅显孤立的美术课程设置并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需要,与学龄前幼儿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相脱节,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开展的功能

(一)培养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社会发展所逐渐淘汰,现在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互动式教育,即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幼儿的差异性发展。因此,结合新时代学前教育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美术课程设置时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幼儿自身审美特点和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差异性教育能力。此外,合理的美术课程设置也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解在知识接收和传授中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在学前教育开展时引导幼儿在美术创作方面全面、均衡、个性地良性发展。

(二)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特色

基于学龄前幼儿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相较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及相关美术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更多的方面,不仅包括绘画技能一项,还有对美的鉴赏、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以上能力的培养,可能会涉及到人文、自然、地理、音乐、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甚至会涉及到幼儿心理学应用。因此,在涉及到的众多学科知识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牢牢抓住教育主线,融汇各个可能涉及到的专业,整合各个学科,避免教学中出现知识交叉重复的现象,体现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培养出综合全面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增强课内外学习统一度

课堂学习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因此,统筹学生在课上课下所涉及到的各种美术活动,形成美术能力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课后活动,如美术类文艺活动、美术竞赛等,用以培养学生美术训练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课内外美术学习的统一度,让美术进入学生的生活,进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行更游刃有余的实用性美术教育为幼儿的学前教育发展助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具体开展实施

(一)设置培养幼儿创意绘画能力的课程

在很多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因为幼儿的绘画水平较低,所以更多注重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往往会忽略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增设更多培养幼儿绘画创意的课程。比如,开展素描写生课程,培养幼儿快速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另外,色彩运用课程也必不可少,色彩对人的神经刺激性最强,感染力也最强,色彩运用课程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也能帮助幼儿建立对绘画的自信。除此之外,拟人化、夸张化的儿童画创作也需要纳入课程,这些课程的创新教学开展,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完成对可观对象的描绘而非一味模仿绘画成品,进而培养幼儿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设置培养幼儿绘画逻辑思维的课程

学龄前幼儿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绘画这一活动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比如,简笔画利用简单的点、线、面来进行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描绘,笔触简单洗练,作品形象生动,表现力也极强,正是化具象为抽象的典型美术形式;而且,简笔画对于幼儿的写实功底和绘画技巧要求都非常低,可操作性高、上手快,再加上拟人化的卡通形象,非常受幼儿的欢迎,简单快速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加入开拓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美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设置培养幼儿环境创设能力的课程

绘画不仅可以在画纸上进行,还可以有很多的创作形式。美术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艺术,只要是可以着墨、显像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因此,培养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墙体、走廊、黑板、布告栏、区角等地方正适合作为培养幼儿环境创设能力的好地方,教师带领幼儿在这些地方进行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平面、立体、透视的认知。同时,美观的环境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中也应该加入培养学生的环境创设能力以及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能力的课程。

三、结语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4

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1.课程改革提升对英语教学要求。首先,最新高中英语教学课标要求高中生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与大学英语教学达到了同样高的水平,高中也将开设与大学英语相近的课程,这对大学英语教学造成极大压力,迫使大学英语做出相应改革,提升英语教学要求。其次,我国教育部门对专门用途英语给予高度重视,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把综合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全面学习,2009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分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两个部分来进行。

2.普通英语教学丧失活力。大学普通的英语教学目前仍停留于基础教育层次,词汇的掌握,语法的学习依然是英语课程的目标,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依然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听、说、读、写严重分离。大学虽然已通过高考的“鬼门关”,但依然面临各种资格证考试的压力,英语学习更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变的枯燥无味,其中还有不少学校将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获得大学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外力的强压下,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应付英语考试,英语课堂也只能成为四六级考试的培训课。这种基础英语教学忽视了优等生的良好基础,也忽视了对普通学生的兴趣激发,将基础不同的学生集中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唯一的英语课变成学生打瞌睡、走神的佳地,这也极大地挫伤了英语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整个英语学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倘若任其发展,英语教育便失去意义。

3.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就目前高校的教育情况看,专门用途英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的大多数专业往往只开设大学英语一门课程,并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英语基础高低不一,无法展开深入的专门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有些吃力,另一方面是教师英语教学能力不足,其“词汇+翻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难以两全。

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方向

1.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是一个档次的提升,而基础英语又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实行专门用途英语教育,首先就应该打好英语基础,目前高中虽然实行了新的课标,提升对学生英语基础的培养要求,但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整体英语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这期间大学依然需要基础英语教学。在改革初期,最合理的方式是实行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开设基础英语课堂与专门用途英语课堂,即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可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基础差的学生可先进行基础英语的培养,再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而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

2.培养针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英语技能与专业技能的结合,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多数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课教师也不具备充足的信心进行英语授课,实现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二为一是改革顺利展开的前提。

三、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方向

1.英语知识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是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结合体,其最终目的即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应用,因此,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做到英语与专业的密切结合。其中应涉及专业名词的学习与应用,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口职业的交流等方面,并注意将知识的讲解与案例的分析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学习,了解专业英语的用法。

2.专业学科细化。专门用途英语,重在“专门”,它有极强的针对性,不同专业应开设不同的英语教学,因此,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细化专业学科,针对不同专业编写不同教材,像商务英语教材、新闻英语教材、计算机英语教材,使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有所依据。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 模型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模型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方式,建筑模型设计正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建筑设计业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模型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掌握了模型制作的专业技术可以更好的为地区建筑、园林、地产服务。由于国内院校尚无建筑模型制作的相关专业,加之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市场对专业建筑模型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的高职教育要与新的经济时代接轨,体现高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特征,必须在模型设计实训课程中大胆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尝试,以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适销对路”的模型设计人才的新路子。

一、确定课程地位

建筑模型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面向建筑装饰行业,从事室内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把设计从二维图纸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具有三维立体形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本课程以色彩、素描、三大构成、建筑制图、手绘效果图表现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为专题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服务。

二、确立课程目标

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依据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将建筑模型设计整体策划能力、模型制作能力和综合室内外设计能力有机融入到工作任务中,以项目化、任务驱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本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职业工作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合理组合项目模块,形成职业岗位所需要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职环境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分析岗位指向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模型设计和制作能力、设计统筹和设计评价能力,直接为专业的就业岗位服务,使学生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筑模型设计课程的岗位指向为室内外设计,展示设计。

2 确立岗位任务

通过对模型设计岗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为:初步设计、构思模型制作、完善设计、实体模型制作。

3 确定课程体系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4 选择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中的课题有来自学生前期专业课程的成果项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动手同时评价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还有校企共同开发合作的实战课题,大大缩短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历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5 优化课程内容

在设计好课程后,听取企业、行业专家、毕业生对本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意见,了解课程内容是否满足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将企业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更新到课程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的设计构建了三个教学情境,模型制作准备、模型制作、课程评价,这三个学习情境贯穿和实施整个项目中。

(2)互动式教学法

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了解知识,对模型设计的项目任务和相关知识点作出分析,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引导,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3)分析式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分阶段的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安排案例教学。教师对实际工程设计的实例和往届学生作品进行收集整理,从中挑选出个案,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

在项目实训中安排了针对同一课题自由组合成4~5人的研究小组。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组长和组员的角色。项目组长针对项目组织开展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任务。该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应、接轨,尽早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5)情景式教学法

在技术实践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的员工,制定任务计划书,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要求,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阶段考核,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加学生感官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实训基地展开理论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示范效果。

(2)讨论式教学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QQ群、电子邮件、MSN等现代化交流技术,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样化交流,进行作业布置、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五、教学评价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范文6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改革的进行,师范类的学校也在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的创新,而学前教育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学校要培养的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的人才,要具备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以弹、唱、跳、说、演等实践操作技能为基础,对音乐和歌唱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视的,学前教育培养的是综合能力的人才。目前,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设置中,对音乐学科的设置比较单一,很少考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音乐课程的设置要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际的现状联系的很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体现不出音乐课程设置的特色。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单一的音乐课程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专业的定位不准。

二、学前专业儿歌弹唱教学课程设置

1.学前专业的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教学过程实行一体化。教学内容要具有独立性,教学课程应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是要结合音乐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基本乐理、视唱、钢琴和声乐的认识,这是学前专业的学生必备的技能,理论课程要结合专业的实践学习,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音乐与理论知识要相互渗透,逐步形成弹唱的能力。在钢琴的教学课上,教师不仅要以示范进行讲授,同时也要督促对钢琴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弹、唱结合,配合儿歌的歌唱,以弹唱的形式互为伴奏,这是在弹奏课上的练习;而在声乐课上,学生要掌握发声的基础方法,同时,学生要结合儿歌的特点,配合适合表演,表演的方式也要有创意,以结合儿童心理来进行训练,以实践应用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2.学前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学前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要打破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维需要转变,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学校要创新课程体系,理论教学讲求的是课程的实用性,儿歌教学就是要结合伴奏相关的理论,结合在具体的实例讲解,再配合练习,才会巩固教学的课程。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中,要有师生互动环节,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要以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教学手段要因材施教,学生要认真示范和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课程上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模式,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学前专业的教学要重视声乐课的教学。学生要以发声练习为主,教师要予以示范,配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声乐课上,既要注重集体发声和歌唱的学习,也要重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练声时,学生要反复练习一些声曲,学生可以选择简短的小曲子进行基础练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台演唱,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声乐课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各种发声技巧,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学习到声乐知识,构建适合幼儿教师的声乐课程体系

三、结语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歌弹唱能力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的教师就要对基本的技能有所掌握,因此,学校也要重视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学校的教学过程,要有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弹唱能力需要实践的学习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前教育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合理的规划,学校要针对幼师的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幼师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重视专业素质,更要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并重教学技能与教育理论的改革教学,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教育,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媛.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2\]毛慧琳.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