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遗文化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遗文化知识

非遗文化知识范文1

雅事,偶尔做做,不难。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十五载,那大约算得上大雅了――深圳读书月,做到了。一座30多岁的城市,崇尚“时间就是金钱”,却花了15年在干读书的事,够奢侈。

作为这个城市的观察者,我也曾怀疑:读书一事,很私人化。政府不知疲倦地倡导,果真能让好好,激发起民众的热情?

前不久,带儿子去深圳少儿图书馆还书:超期了,不能再借。我问:交罚款行吗?答曰:“不行,但可以让孩子写读书报告,来补积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书面前,畅通无阻的货币,居然戛然而止,让人肃然起敬。

问过许多来深圳的人,什么印象最深刻?答案比较统一:随处可见的自助图书馆。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24小时借书。在深圳书城,国内最早开启24小时不打烊。即便是流浪者,在这里也能找到书香的温暖。

能感觉到,15年来,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因读书在改变:读书、藏书,成为许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选项;年轻人进图书馆,逛书城,参与读书分享会的,不比去卡拉OK厅的少……

去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读书月的主推者王京生获“孔子奖章”,这一切离不开理念的支撑,离不开孜孜不倦的坚持。

深圳最早提出,“让市民享受文化权利”,“让城市因为阅读而高贵”。这些理念的提出,有深圳自身特点的考量,但在城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跟国家的崛起一样,城市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有人情味,有感召力,有竞争力,宜居宜业。因为文化的可持续,实则是人的可持续,这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后劲与高度。

非遗文化知识范文2

打铁花是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龙穿花”是显示每个龙灯队阵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场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会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及敬慕,也会受到打铁花组织者的奖励,日后便名声大振。

(来源:文章屋网 )

非遗文化知识范文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发展趋势

剪纸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体现了传统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文观念,是一种本原艺术,并且具有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统的特点,更是我国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剪纸艺术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剪纸艺术的科学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剪纸艺术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剪纸艺术具有地方特色,从我国剪纸艺术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地方特色已经成为我国剪纸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了祭祀、喜庆、过年等民间活动之外,还出现了具有商业需求的剪纸艺术品类,比如佛山的剪纸艺术就是已经有800多年历史、具有一定商业需求的艺术品类,在写、记得、绘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特别是写色、衬色、纯色三类刻艺更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我国剪纸艺术具有重要保护价值,从我国剪纸艺术来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很强的保护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传承价值,这主要是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都很强,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还受到一定的局限,特别是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剪纸艺术市场化进程不快,制约了剪纸艺术的科学发展。

二、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剪纸艺术的深入分析,尽管当前我国剪纸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保护与传统意识较弱,制约了我国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传承化的方向发展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推动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剪纸艺术将在保护的基础上,朝着传承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工作,比如可以建立博物馆进行保护和传承,再比如还可以将剪纸艺术纳入到“文化创意”当中进行推广和传承,同时也可以采取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承,这样能够使我国剪纸艺术的传承得到拓展。比如在创作题材方面要进行创新,可以在灯具、瓷砖、衣服等应用剪纸题材,这样能够使剪纸艺术的传承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二)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剪纸艺术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剪纸艺术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积极推动剪纸艺术产业化进程,提升剪纸艺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力,对传统剪纸艺术进行改造、升级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并且要让剪纸艺术“走进企业”,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剪纸艺术,进而能够使我国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更具有支撑作用,更能够推动我国剪纸艺术科学发展。

(三)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大力实施市场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剪纸艺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剪纸艺术不仅具有强大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会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剪纸艺术的经济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这就需要积极推动我国剪纸艺术市场化进程,将剪纸艺术与市场需求、市场趋势等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剪纸艺术集散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再比如还可以采取“技术+企业”的方式,使剪纸艺人与企业进行合作,提升市场化水平。通过对剪纸艺术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使我国剪纸艺术不断走向市场、走出国门、走向艺术,影响力将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不可匮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形势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广大市场主体越来越重视剪纸艺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剪纸艺术将朝着传承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非遗文化知识范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软实力;文化

十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着眼山东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莱芜科学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加大莱芜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急切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莱芜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不仅能够宣传莱芜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能够树立一批响亮的带有莱芜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些软实力,使之成为莱芜形象的代言和文化发展的引擎。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升莱芜文化软实力”,需要对整个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拉网式调研,弄清楚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现状,对于有文化转换产品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论证,以便充分发挥其文化与经济价值,为莱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着眼于莱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传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宗旨,以挖掘历史、传承文明为中心,紧密联系莱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节和特点,力求图文并茂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引导莱芜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莱芜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 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莱芜是嬴、牟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存,在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传说等领域存在着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2004 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依据莱芜实际情况,莱芜已圆满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的有莱芜梆子、莱芜锡雕,莱芜梆子作为山东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创作出了《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种子》等一大批艺术精品。极大地提升了莱芜的知名度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花鼓锣子、蹉地舞、长勺之战的传说、吕家泥塑、莱芜张氏吹打乐、孟姜女的传说等10项列入了省级名录。并且又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莱芜梆子剧团。

2 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具体思路。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节)目演出等节会活动

充分利用文艺团体、电视媒介,大力开展国家、省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完善文化产业链,为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创作的现代戏《儿行千里》,已成为具有莱芜特色的艺术精品,曾在全省进行巡演,2012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巡演,后在国家评剧院参加了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人的欢迎。2014年又创作了现代戏《种子》,因此要借鉴莱芜梆子《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种子》的成功经验,定期举办艺术节,积极推广莱芜文化,走出山东,在国家舞台上争创佳绩。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展示和衍生物质产品的推广

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展示,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经常举办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加省市文化遗产申报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型活动,通过深入推广莱芜锡雕、莱芜梆子、燕子石、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很好地宣传了莱芜的地方特色文化,而且打造了莱芜浓厚的城市文明氛围,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优化了招商环境。

2.3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讯息

莱芜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被确定为“伯夷封地,嬴秦故里”,更增加了莱芜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编纂出版一批地方历史文化丛书,着重宣传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和近代大型莱芜战役纪念馆等都可以成为莱芜文化名片,增加城市文明水平和历史底蕴。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

3.1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挖掘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科学的策略、经验、理论等成果,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2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整理搜集历史文献,使课题研究建立在严谨的论述之上,增强其可信性和传承感。

3.3 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通过莱芜锡雕、莱芜梆子、燕子石等一系列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来引导莱芜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莱芜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4.1 理论创新

关于莱芜非物质文化研究尽管已经有部分研究成果,但就我市情况看还没有开展过系统调查和开发论证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实施后的新形势下,这个课题的研究有深入开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山东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莱芜科学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加大莱芜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急切的研究课题。

4.2 应用价值

非遗文化知识范文5

刘铮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爸爸刘长城唱小生,妈妈宋玉珍是张派青衣,姑姑刘长瑜更是被誉为中国第一花旦。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出生长大,自然从小就受到京剧的熏陶,用刘铮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在京剧这个坛子里泡大的,最直接的京剧教育是来自父亲和母亲,可以说我从胎教就开始听京剧了”。但是会选择从事京剧事业,却全是刘铮自己的主意,完全是出自他对京剧的热爱与执着。

中国葡萄酒: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长大,你的父母是不是从你小时就开始教你学习京剧了呢?

刘铮:说实话,在我小的时候我父母没教过我唱戏,也没指望我会干这一行。那时主要是因为好奇,总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唱,渐渐就喜欢上了。

中国葡萄酒:那你是属于自学成才了?

刘铮:不是的,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很多人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其实在我决定唱戏开始,我的母亲每天都会尽可能抽出时间指导我,姑姑也会经常带我到各地去观看演出,还有孙毓敏老师对我的培养,以及很多关心我朋友,我非常感谢他们。

中国葡萄酒:很少有人知道,你最初学习的是舞蹈专业,而不是京剧。毕业后分配的工作也很好,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原本优厚的待遇,重新开始学习京剧表演呢?

刘铮: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那段时间过得很悠闲,但是我却感觉很懒散,生活也没有目标。由于业余时间比较多,我经常会唱唱京剧,当然是自己关起门在家中唱,偶尔也到京剧票房去唱,有时会和姑姑出去听戏、学习。我一直觉得我能走到今天特别幸运。2000年7月我参加了北京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国际票友演唱会,大家对我的表演反响很不错,从那时开始我才决定正式踏足京剧界。当时父母对于我的决定都很吃惊,他们谁也没想到我竟然会唱京剧,但是他们仍旧很支持我,还特意请姑姑为我做指导。放弃以前的工作,重学京剧可以说是源于我对京剧的感情。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一直无法割舍,既然真的喜欢它,对于我来说学习京剧也是更好的选择。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风格,我们现在总是在说梅先生的时代,但是我们能在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这才是需要我们去做的东西。我不会满足于成为中国京剧院的第一个男旦,我认为这是非常肤浅的东西,也许有人会说我野心大,但是这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

刘铮是个很客气的人,每次说到自己的成绩总是表现得很谦虚。谈到他现在的工作,他说自己的压力很大,总是怕辜负观众的期待。但是我却从他的眼中读到了自信、从容。

中国葡萄酒: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男旦呢?

刘铮:选择男旦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自身条件也比较适合去演男旦。还有就是受了母亲和姑姑的影响,因为我从小总是喜欢跟在她们身后看她们表演,等到自己想唱时,就不自觉地模仿起旦角来。长大后看了很多梅兰芳大师的录影带,感觉男旦真的是一门很美的艺术。

中国葡萄酒:因为很多原因,从建国到现在的5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一直没有正式的男旦演员。你可以算是中国京剧院建国以来的第一位男旦演员,很多人都说你是“中国的第二个梅兰芳”,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刘铮:我没有那么伟大,和梅兰芳大师比我还差得太远。其实我现在还处于一个摸索和学习的阶段,作为建国后中国京剧院的第一个男旦,我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我经常在想怎么才能把男旦表演好,如果大家看了我的演出后认为还不如看女旦好,那样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失败。前一段时间我专门到日本京都去看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先生的演出,在与坂东玉三郎先生交流过程中他对我说:“虽然我不懂京剧,但演员表演的状态是相同的,一丝一毫的空隙都不能放过,尤其是男旦演员,舞台表演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会下意识地流露到台上,一定要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这些话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很有感触。

中国葡萄酒:你是怎么看待京剧这门国粹艺术呢?现在有些人为了迎合国外人的口味将京剧做了很多所谓的创新,将剧中内容进行了浓缩,念白的语言也改为更贴近现代的语言,而且删除了所有的“慢板”演唱段。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刘铮:我认为京剧是一种文化,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很悠久很神圣的艺术。对于京剧,我们首先一定要尊重,然后才能谈继承发展。即使是要将京剧推向国际,也要遵循它本身的传统,只有最传统的才是最受欢迎的。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剧本内容做调整是可以,但是主体的东西一定不能破坏,我们只有把继承做好才能谈发展。

关于葡萄酒

我们不能凭借掌握的一点儿知识就说我已经了解一种文化。这就是知识与文化的区别,知识是可以从书本上获取的,但是文化就不行,你只能从生活中去体验,去积累。如同葡萄酒与京剧。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的表演艺术家为了保护嗓子都不喝含酒精的饮料。但是刘铮却不一样,他不仅喝酒,尤为喜欢葡萄酒,对于葡萄酒也颇有研究。

中国葡萄酒:大家一般都认为表演艺术家,尤其像京剧演员平时很注意保养嗓子,一定会很忌讳饮用酒精性饮料,为什么你会喜欢喝葡萄酒呢?

刘铮:虽然我们因为保养嗓子的原因对于很多酒类饮料会有所忌讳,但是我认为葡萄酒还是非常适合我们饮用的。大家都知道葡萄酒对于健康非常有好处,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身体的保健很有帮助,我认为只要适量饮用,它带给我的好处一定不少,关键是要掌握好量。

中国葡萄酒:你觉得葡萄酒和我们的京剧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刘铮:我认为葡萄酒就像京剧一样,是用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很深厚、有底蕴。就像一切都是起于游戏,止于艺术,葡萄酒本身就是一门文化,一门艺术。

中国葡萄酒:平时你喜欢喝什么类型的葡萄酒呢?

刘铮:我比较喜欢酒体强劲的红葡萄酒,刚喝下去时会感觉到涩,但是回味却很多,和生活很像。其实我喝过的酒种类并不多,但是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法国波尔多地区的红酒,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那变幻多姿的口感,但是它们让我着迷。

刘铮很佩服品酒师,他总说品酒师很神奇,仅仅从一杯酒中,就能知道葡萄的品种、产地,甚至还能了解到葡萄产区的气候、土壤等特征。我问他有没有兴趣也去学个品酒师,他一直摇头,说自己不行。他说如果有时间会去听专家讲怎么品酒,但是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还是非常有限,如果想要了解这个文化,一定要到葡萄庄园走一走,要去亲身体验才行。就像如果想做一个真正的“角儿”,就要从最基层做起,要知道整个过程。如果你不知道龙套要怎么跑,就永远不会知道站在那里的感觉,你也就找不到“角儿”的位置。

非遗文化知识范文6

摘 要 魍澄涫跏侵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十年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分析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 传承

一、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04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2006年,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公布第一批(共518项,武术6项 )、第二批(510项,武术14项)、第三批(191项,武术9项)、第四批(153项,武术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372项,传统武术共计36项。相继国务院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公布了第一批(共226名,武术传承人10名 )、第二批(共551名,武术传承人0名)、第三批(共711名,武术传承人13名)、第四批(共498名,武术传承人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986名,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1名。各省市县也建立起相应的名录体系。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无到有,成果丰硕,但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武术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比重不足,传统武术非遗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

二、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一)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构建是传统武术非遗工作的主要内容

自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国不仅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且建立了我国独有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构建有利于摸清中国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传播、传承现状,使传统武术的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制度,并采用政策、资金等支持传承,有利于推动传统武术习练者、传承人对传统武术的习练热情和传承动力;有利于对传统武术相关拳种进行建档、保存、传承、传播,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原真性、整体性保护。

(二)社会力量参与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而且非遗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效。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学术界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理论研究、商界参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新闻媒体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的宣传报道都是对政府主导的传统武术非遗保护工作的有益补充。社会力量的参与既提高了社会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又减轻了政府的非遗保护负担。

(三)开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是传统武术传播与传承的主要手段之一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传统武术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要想优秀的传统武术不被湮没,有必要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宣传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自觉保护、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识,对传统武术这一中国特有的活动身体的方法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使传统武术融入现代文明。

三、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少机构建设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成立了一系类组织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等,但是关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机构却不曾看到。

(二)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薄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有法律支撑。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我国通过、颁布了众多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物保护法》等,但是关于某一具体领域的法规性文件少之又少,而关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规性文件仍未见出台。

(三)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

意识决定行为。根据研究调查,人们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明显的认识不足。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科学依据、是不健康的运动方式,应当摒弃。也有人认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应秉持“适者生存”的方针。由此可见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不够。传统武术是中国富有哲学的肢体运动,应当提升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四、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专门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快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宣传,提高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是当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除了要遵循“非遗”保护的“本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等总体原则外,更需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传承方式。

参考文献:

[1] 范铜钢,虞定海.传统武术传承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