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田径项目一直是必不可少的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都会开设田径教学的课程。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田径课,不再是简单的竞技技术的学习,更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为 “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开设的田径课,许多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忽视了学生才是主体,导致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授课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既不能提高学生已有的技术水平,也没有把它和其它的运动项目很好的联系起来。很多技术方法上的教学,在不断的进行重复,教学枯燥无味,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就开设的田径课程,尽管在小学中学都有接受体育教师的授课,但因为是竞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并不全面,田径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进行田径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田径比赛该如何欣赏,对于这些问题都知之甚少,对田径竞技运动的欣赏水平也有限。竞技教学让学生觉得田径课很苦,根本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田径课程都会在露天的场地上授课,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有学生甚至认为开设田径课程是一种折磨,更没有心情去了解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了。
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一直是沿用传统模式,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跑、跳、投的能力,在乎的是田径运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田径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很重要,让学生田径课有健身的作用,明白健康的重要,才能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二、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
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摒除田径项目就是竞技的观点,田径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掌握田径运动中技术,学会制定田径运动计划,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系统科学的参加到田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教师在具体的选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编排,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跳高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并用这种技术跳跃到一定的高度。中长跑教学中,重点不是学生的速度的提高了多少,而应该教学生掌握健身的跑法。只有彻底的改变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田径课的教学。
2.建立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高校田径课的考评体系,应该建立全新的考核标准,如何考评要进行多方考虑,不能再把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在通过田径课的学习之后是否在综合素质上有提高。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前后的表现进行评价,要对比学生以前的田径成绩,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没有提高,能否自觉的运用已学的田径知识制定锻炼计划等等,一味的要求竞技项目的成绩的评价体系,只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很难从内心接受和喜爱田径课。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3.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
高校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终身田径健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锻炼,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两种以上的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健身的习惯,这并没有降低田径教学的内容和质量,还能更好的培养终生锻炼的能力。
4.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田径教学进行课程优化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应该更加全面的涉及到健身、竞技、娱乐和休闲各个领域,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田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教授学生各种田径技能,多开设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与健康的重要关系等等,提高他们对田径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在高校田径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田径项目进行授课,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田径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田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田径训练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
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关学特征
一、前言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它表现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技巧,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运动不只是直观展示运动的动作架势,还对内心的心理活动及精神气质进行强烈的表现。竞技武术套路包含着对技击的超越、美化和想象,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新颖的竞技武术套路以准确工整、舒展流畅、快速有力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竞技武术套路不仅着眼于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技术与功力,同时也着眼于整套的劲力、协调、精神、节奏、内容、风格、结构布局所表现的功力和技巧。
二、研究与分析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艺术品到非艺术品,美的现象到处存在。美离不开物质的形式和条件,也离不开人的情感和态度。在美学角度看美的特征,包含形象性、感染性、客观性、社会性,自然也可引申到武术套路运动中。马克思把美看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的确,武术美就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在现代的武术运动中,谈论美学是非常必要的,在美学角度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表现出具有技击美、意境美、难度美、形式美、技术美等美学特征,并将美学创意融入其中。
(一)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美
武术套路拳种众多,动作千变万化,这些经历武术家或练习者将各种攻防格斗进一步提炼、概括加工和程式化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套路,使其既具“技击”特点,又符合生命的活动形式,虽是个人单练,但发招定势,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通过对技击原则的合理运用和表现,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特殊审美感受。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在“内意”上仍保留了技击法则的实用价值和精髓,在外形上进行了修饰和创新。从技击方面而论,竞技武术套路更丰富形象地表现出技击美。
(二)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美
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动物生存的本能,是表现技击规律和意境的源泉。比如,动作的形态气势,就应像江河湖海的波涛一样,时而澎湃激荡,一往无前;时而像微波荡漾,稳定明朗,动之像脱兔一样快捷,静之像巍然不动的山岳。武术家将这些自然景象,融汇进自己的情感和技击意识,转化成心灵的感悟。在太极拳的套路和攻防中再现出“动”的意境,成为滔滔不绝,动有韵、静有势,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习拳者感到形神兼备,血肉丰满,韵味无穷,有悠远的意境,从而再现武术套路演练的意境美。
(三)竞技武术套路的难度美
分析竞技武术四十多年来,武术规则的发展变化,对武术难度美显著的影响,就是削弱了其技击攻防内涵。就目前竞技武术(武术套路)发展趋势而言,“高难度”已构成整个套路运动的基础,运动的核心要素,并成为衡量一个套路和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尺。那些新颖别致、峰回路转、震撼人心的成套演练,无不以自然的美感形式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因此,对于“高难度”的理解,则是引起审美愉悦的主要原因。
(四)竞技武术套路的形式美
美具有形象性,是具有感性形象为人们感官所感知的特性,它是实在的、具体的、形象的。从竞技武术套路形式美的角度出发,美是“形式结构的比例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具体到武术套路中则为静态美、动态美、结构组织美。
1.静态美
静态是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短暂的相对静止的造型。武术定式造型不仅求“劲”而且求通过五体的撑、拨、张、展、勾、形成一种内含骨力的劲力,如武术中有坐如钟、站如松、静如之说,给人一种雄健放的阳刚之美,与蹈中“纤腰春杨柳”的婀娜姿态迥然不同。同时,武术中的造型,绝不是一味追求均衡和对称,它从技术原则出发,常常是斜中寓直、奇中求正,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在变幻多资中达到统一。如“虚步双挑掌”,一腿弯曲支撑着全身的重心,另一腿足尖虚点地面,两腿虚实分明,上体微微前倾,恰与下肢的折线融为一体,这才有着高度的美感。
2.动态美
武术套路是一项通过演练表现人体的动态美,给人以美感。套路中各种美的因素,通过运动组合关系的调整,能在动态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套路演练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的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所表现的形式美,是人体在武术运动中的“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谐、比例、对称等多样化统一而形成的套路运动形式。如著名武术运动员赵长军的棍术,其速度象风一样快;缓则象鹰在天空盘旋;一但动时又象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静时如三山五岳,巍巍屹立。这种运用自如、一招一式的节奏处理,都恰倒好处,构成了套路的主旋律。
3.结构组织美
竞技武术套路很讲究结构,结构之美主要表现在完整性和动作连接的有机性、布局的均衡性,这此美学因素都可以在其编排中得到体现。竞技武术套路在动作编排组织上,要有组织美,使套路充满生气,不仅表现了完成套路的艺术性和美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神韵”、“有味道”。如一套长拳的拳路结构,首先要看其完整性,起势、表现、收势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其次,要符合技击规律,注意虚实、高低、轻重、开合等变化,以及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回转折都要符合攻防原理。
(五)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美
技术美是武术的自然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现如今竞技武术套路中技术难度的提高,也更加促使技术美的展示。如地躺拳是以跌、扑、滚、摔等地躺摔法和地躺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裁碑、剪、扭、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又如摆头亮相之时,脸在亮相的瞬间转发正前方,而上体却扭向侧前方,这种有力的“一扭一转”表现了强烈的“力”的美,整个造型紧凑、饱满,有着极其耐看的内涵。
(六)竞技武术套路的创意美
武术给人以美感,固然是凭借习武者形神兼备的形体动作和动速静定的身移,在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中加强服饰美的因素,渲染气氛。同样,音乐在套路演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套路演练结构中不可忽视、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武术结构中的有机组合。
1.增强竞技套路的服饰美
武术表演中,表演者独具特色的外部形象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他们的服饰要得体醒目。武术套路运动员可根据不同的项目而穿着不同的服装,以表现不同的项目特色。如太极拳运动员可穿薄、软且宽松的冷色调服装,以表现出轻、柔、缓、匀的特点:南拳运动员可穿黑色无袖且紧身、束腰的衣服,以突出动作的迅猛矫健和沉稳之美。所以,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对竞技武术服饰的改革是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一个趋势。
2.增加竞技武术套路中的音乐美
2004年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套路严格动作规格、提高动作质量、比赛项目要配乐等有关内容加以修改。目的是为了与国际武术竞赛接轨,通过音乐衬托武术文化。在武术套路比赛中,音乐的配制使得套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更富有欣赏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套路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演练形式把武术套路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演练的肢体语言结合音乐的旋律体现竞与美的和谐。整套演练中快、慢、起、伏、展、腾、挪的变化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变化,激发运动员的表现力,同时,更好的发挥其目的与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华武术流传千古,在其演练中存在着诸多美学特征,使人们在武术活动中能领略、体会、品味格斗技巧中丰富的美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现今,竞技武术套路中技击作用、健身作用增强的同时,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正趋于它的艺术价值等方面,特别是武术用美学价值来评定技术水平,这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编排和运动员的演练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武术审美观念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竞技武术套路这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它充分体现东方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田径运动会;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56-03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滞后越来越明显,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器材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理想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热情不高等。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召开,依然采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形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它给中职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中职学校和部分重点中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1.应用文献法:根据研究的需要,调阅了有关中职校田径运动会改革研究的论文,并了解研究历史和现状,从中找到研究的方向。
2.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学校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调查表20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收回率90%。
3.采取数理统计法:回收的问卷调查表,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根据中职教育公共课为专业服务的要求,中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而竞技体育为体育的竞争,所以不应该把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
运动会是中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成果和文明的窗口。胡健先生认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并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中职学校的运动会中,普遍存在以竞技体育为主设置的比赛项目,脱离了“增强体制、促进健康”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以学校体育为主,可保留一些竞技的项目,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集体性强的项目,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个性就能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就能得到培养。
(二)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
从数据的统计结果看,各所学校田径运动会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几乎相同,如田赛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径赛项目:有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和4×100米接力赛。这些些项目的设置,舍弃了操作难、安全性低、难度大的项目,如径赛的3000米以上的项目、跨栏、4×400米接力,田赛的项目撑竿跳高、铁饼、标枪等等。
(三)学生的参与情况
田径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大多以竞技项目为主,对技术、体能有较高的要求。从实际筹办的情况来看,学生参赛不超过学校总人数的28%,有的甚至不足总人数的16%。可见学生的参与人数过低,项目设置竞技性过高,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难以实现运动会“重在参与、全民参与”的目的,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标。
竞赛规则仍按中国田协颁布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执行;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时间一般只安排2~3天,时间太短;裁判员队伍则由体育老师和科任老师及部分学生组成,非专业裁判,水平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误判甚至错判,常常使赛程无法正常进行,使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常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比赛的开展和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制约了比赛成绩。
绝大部分师生对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只是在运动会召开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会安排参赛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训练,往往会造成训练期间学生运动负荷过大,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参与的都是各班级少数体育爱好者,大多数同学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没有机会上场比赛,这样就失去运动会的吸引力,忽略了体育竞赛的多样化,久而久之,学校田径运动会期间成了大多数人的“休息日”;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观众而不是参与者。
四、改革的设想
(一)明确运动会的目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体育深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并给我们带来好处。运动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精神、心理、生理等内容。要知道,运动的根基在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举办学校运动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运动的精神或运动的本质,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在学习、生活、家庭和心灵上的提升和充实,让学生热爱运动并自觉运动。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全面检验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教学和训练,促使学生人人参与运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为专业报务;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遵守秩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振奋师生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由此可见,对中职学校运动会进行适当的改革,要使许多项目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需求,充分体现全面的、有趣的、有竞争力的原则。即要鼓励竞争,更要强调人人参与,在学校―学生―社会三点一线上,建立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的科学、合理的中职运动会新体制,使全民健身融入职业教育之中,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因此,改革目前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以使各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能够达到它的本身的效果。
(二)创新比赛项目
在项目设置上尽可能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径赛项目保留100米和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0米接力;田赛项目只保留跳远。新增一些新颖的、富有趣味性且具有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项目,如学生集体项目:推铁环迎面接力、摸石过河接力、夹球跑、集体跳绳比赛、“迎面接力”比赛、10人钻跨绕障碍接力比赛,师生自由组合“搬运竞赛”接力,家庭趣味组合“袋鼠跳”接力等项目。各项目间相互渗透、交织,且有家长、教师的参与,促进了家校的联系,增进了师生的情谊,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1.学生集体项目:“迎面接力”比赛。
比赛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奔跑能力。
场地器材:在场地上画相距50米的平行线,接力棒。
参赛要求:
(1)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出10名(男女各半),分组依次进行;
(2)比赛赛制: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参赛办法:采用预决赛进行,按预赛成绩取前八名,成绩相等的名次并列。
比赛规则:
(1)男女各5名迎面相距50米,一名队员手持接力棒,从起跑线后听令出发,跑到对面将棒交于下一个队员;
(2)最后一位运动员跑到终点时比赛结束;
(3)必须持棒跑,棒子掉地必须捡起再继续跑;
(4)必须在指定的起跑点或终点交接棒;
(5)比赛纪律:比赛中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6)运动员必需穿运动胶鞋比赛,不准穿钉鞋。
2.家庭组合“袋鼠跳”接力(国外一些学校常请家长一起参加运动会)。
比赛目的: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场地器材:在跑道上画两条平行线,一条起跑线,一条折返线,距离20米;麻袋若干条。
参赛要求:
(1)比赛以三个家庭组合为单位(父母与孩子),自由组合。分组、分跑道依次进行;
(2)比赛赛制:每组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比赛方法:
(1)每队参赛运动员的先后顺序自由编排;
(2)每道第一名选手站在起跑线上,等起跑信号发出后迅速跳进麻袋,双手提起麻袋口起跑,用双脚跳跃进行,过折返线后钻出麻袋,提着麻袋跑回,交给本组第二名选手;
(3)第二名选手按规则向前跳,跳至终点绕标志物返回,依次循环,直到每队最后一名参赛选取手返回时躯干到起跑点内沿垂直面,视结束比赛。
比赛规则:
(1)发令员发出信号后,方可跳进麻袋;过折返线后方可钻出麻袋;
(2)交接麻袋必须在起跑线后进行,不得抛传麻袋;
(3)每队选手必须在自己的跑道上进行接力,不能抢道,否则视为违例;
(4)各队运动员应按规则跳,违规者取消本队成绩。
(三)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
加大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赛前做好充分的宣传,比赛前的一至二个月,利用学校的网络、校刊、广播电台,利用课间操时间或下午课余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吸引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让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与到运动会中。让人人认识到开展校运会不仅是为了比赛和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会的召开,全面检阅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风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现人人参与的中职学校运动会,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新课改中,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于同“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
2.改变原有运动会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方式,增加的比赛项目要具有较强趣味性,来丰富比赛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及运动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通过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意识,发扬青少年学生具有勇敢、正义、自信、主动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体现出运动会的团结性、竞争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建议
1.建议延长运动会比赛时间,增加参与人数。使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加运动会,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体现大众化,增加受益面。可灵活设置比赛时间和地点,举办也较容易进行。
2.建议运动会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由学生担任,体育教师在赛前对参与的裁判员进行培训,比如“计时”要看“烟”,不能只听“枪声”,丈量以什么位置为准等等,体育教师一定要起到组织、协调、辅助、监督的作用,加强理论知识指导,只有这样,在比赛中学生的裁判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知识面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建议加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比赛纪律管理,严肃比赛纪律,正确的比赛态度,尽量使每个人都参与活动,做到“有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遵守比赛的规则,维护比赛的秩序。
4.建议增加奖项设置,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增加参与奖、最佳组织奖、体育精神奖、精神文明奖和优秀裁判奖,并增加集体奖的强度。充分体现既“鼓励竞争,更强调参与”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胡键.构建普通高校运动会竞赛新平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21).
[2]詹中华,袁跃.对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现状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01).
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4
曹荣武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教练;曾先后参加攀岩国际挑战赛、邀请赛,世界杯分站赛,亚锦赛,全国锦标赛、精英赛,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等赛事,获金牌10余枚。
钟齐鑫
“攀岩希望之星”形象大使,18岁获得速度攀岩世界冠军并创造世界纪录,为中国竞技攀岩取得历史性突破;现任攀岩国家队队长,世界速度攀岩纪录保持者。
陈挥
首都体育馆攀岩教练,4年青少年培训经历,获中国登山协会青少攀岩教练员上岗证。
对话嘉宾
力求参与性、普及性、持久性
《山野 中国户外》: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曹荣武:推动全国青少年攀岩运动的发展。3月份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攀岩会议,全国有50余个单位来申请承办今年希望之星活动的比赛。6月份之前,在各地区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我们选了50个承办点,来推广比赛。
陈挥:提高青少年攀岩水平,推动青少年攀岩运动,提高小朋友的综合素质。这个活动对竞技攀岩也是有好处的,为整体攀岩运动打下基础。
《山野 中国户外》:从活动规模上看,由去年的16个推广城市扩大到40个,推广点也增加到50个,推广活动时间也由去年的两周延长到7个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曹荣武:我们从2009年就开始做这个项目,开始是做一两天的,后来做一个星期的,到今年我们把它当成每个俱乐部日常的工作来推广。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之前的那种规模对小孩兴趣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我们是从每个城市的比赛开始,再到地区、全国、国际,层层筛选,类似选秀的过程。目的就是想体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参与性、普及性、持久性。
陈挥:爱好攀岩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我们根据推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每月的比赛或者每周举办活动,如果时间有限,很多人就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了。我们主要考虑为了更大力地推广这项运动,面向更为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尽量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推动青少年攀岩运动,提高小朋友的身体素质,挖掘有潜力的攀岩苗子。
《山野 中国户外》:选拔出的这50名攀岩小选手,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介绍一下这些小选手吧?
曹荣武:他们都是各区域的佼佼者,在比赛中有出色表现,以此为契机重点培养一批年轻人。每个推广点大概选拔出50至100人,全国范围内共有7000至10000人。
陈挥:大部分是每个地区或者某一家岩馆推荐的,根据各种小型的比赛选拔,有突出的成绩,这些孩子要有一定发展潜质。从锻炼孩子的身心素质出发,如果发现某位小选手有先天优势,成绩突出,可塑性又比较强,可能会推荐他(她)参加更高一级别的比赛,也为中国攀岩积累后备人才。
《山野 中国户外》:怎样培养青少的攀岩兴趣,让他们对攀岩的热情能持续下去?
曹荣武:今年3月份和6月份,我们针对全国的推广点开了协调会和教练员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就告诉他们怎样教青少年,产生兴趣之后怎样继续保持,怎样通过攀岩训练全面提高素质,将整套教学体系教给大家,各地根据这个大纲范本再去具体实施和调整。
陈挥:在首体攀岩馆,参与攀岩的青少年大概有四五十人,今年的参与人数和热情都有明显增长。
《山野 中国户外》:中国攀岩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过去和现在有着怎样的变化?
曹荣武:经过4年的推广,青少年参与人数大概提高了4倍以上;质量上,有几个苗子已经在成人比赛中崭露头角。按这个势态发展下去的话,在国际比赛中,还是很有潜力和希望的。
陈挥:现在提高了很多,整体素质比以前强了,一直说推广这项运动嘛,现役运动员以及一些攀岩前辈也在积极推广这项运动,用自己的正能量来影响更多人投入其中。另外,现在的家长比以前开明了很多,过去家长是不可能让孩子去参与攀岩,认为这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现在通过正面积极的宣传,让很多家长转变了观念。现在“岩二代”也越来越多了。
弱化竞技成绩 着力综合素质
《山野 中国户外》:你认为中国攀岩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曹荣武:我们还是希望通过攀岩这个项目,让更多青少年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出成绩的毕竟是很小的一部分人,更多的还是对小朋友综合素质的培养。
陈挥:更趋向于跟国际接轨在国际大赛上,我们跟国外的选手有一定差距,我们起步比较晚,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但中国现在趋近于成熟的模式,包括教练员的培训、队员的培训、面向大众的推广等等,让很多人看到了攀岩运动的希望。
《山野 中国户外》:总局登山中心和攀冰攀岩部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财力和精力,来开展这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曹荣武:肯定是基于我们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一方面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近几年明显下滑,另一方面很多国家普及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如经济比较发达的俄罗斯、美国、日本,青少年参与攀岩的人数非常多。攀岩运动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心理的塑造是很有用的,我们也想通过攀岩这项运动使这一代的青少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陈挥:攀岩是积极向上的运动,对孩子身心、体能、体质都是有好处的,中国登山协会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比如,我们可以在馆内举办“青少年攀岩之星”选拔赛事,时间可以由我们来定,找来凯乐石等赞助商为我们提供器材装备和奖品。另外,中国登山协会也组织了针对青少年攀岩的教练员培训班,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难得机会。
对话钟齐鑫
想带出一个像我这样的世界冠军
《山野 中国户外》: 你作为世界顶尖的优秀运动员,也是这次活动的宣传大使,在这次活动中做了哪些事情?
钟齐鑫:以一种正面的形象去影响这些小朋友。
《山野 中国户外》:你感觉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和训练以及比赛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吗?
钟齐鑫:比赛主要以个人的想法去完成,去做推广活动的话,任务会不一样,主要是去引导别人,做示范,用自己的正能量、正面的形象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攀岩。
《山野 中国户外》:参与这样的活动有哪些印象深刻事?
钟齐鑫:前不久有一个青少年选拔活动,让我感触很深,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对于青少年来说,给了他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让他们有更明确的目标了。
《山野 中国户外》:青少年是中国攀岩未来的希望,作为中国国家攀岩队队长,除了参与“希望之星”这样的活动,你还想为他们做哪些事情?有什么计划吗?
钟齐鑫:我想还是要用更好的成绩去引导他们。另外,我可能还会去一些不同的地方,去指导、交流,传授一些我的经验,让他们了解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瑜伽教学 兴趣
一、选择瑜珈作为教学内容的理论依据
1.瑜伽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瑜伽运动的本质是用节奏把呼吸、冥想、柔韧、平衡等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伸展脊柱拉长韧带的作用,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2.瑜伽的运动速度比较慢,是在静立状态下进行运动的,且瑜伽不涉及竞技和比赛,只需练习者根据各自的情况缓慢进行,只是达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因此,对关节、肌肉、韧带不产生伤害,所以瑜伽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3.由于瑜伽动作相对缓慢,动作单一明了,便于掌握,所以瑜伽具有简单性。
4.由于瑜伽动作柔缓,要有一定肌肉力量控制能力和一定的柔韧性,再加上呼吸的配合,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是练习者要挑战自己的极限,所以,瑜伽又具有挑战性。
5.由于瑜伽是一种休闲的运动,又不受场地器材的制约,因此,瑜伽又具有随意性。
6.由于瑜伽运动是在空腹的情况下或在饭后2~3小时后进行,我们的体育课大多从10:00左右开始或在下午14:30左右上课。因此,再结合瑜伽的特点,在职业中学及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瑜伽运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根据职业高中教育的课程实际,结合形体礼仪教学要求,不仅成功地把瑜伽运用于不同的体育教学中,还成功开展了瑜伽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故瑜伽引入中职课堂具有可行性。
二、实施瑜珈教学的目的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方面,瑜伽能够修身养性,提高人们的气质,尤其是女性的气质;另一方面,瑜伽具有减肥塑身的效果。由于网络的普及化,高中生对瑜伽的健身好处也有一定了解,开设瑜珈教学可以满足学生追求时尚,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瑜伽教学,实现学生免费就能得到瑜伽锻炼及健身、减肥的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塑造健美的体形。
2.瑜伽是一种休闲的运动,是非竞技性的体育运动,符合学生对选修课项目的追求,通过两年来学生主动性的瑜伽运动的体验,基本掌握了科学的锻炼方法,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达到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新课程的目标。
3.瑜伽是一种获得身心健康的时尚健身方式,它不同于健美操、形体操等那些剧烈运动,无需用力拉伸韧带,只要达到自身的极限及可。它也不同于球类运动,需要器械和广阔的空间。瑜伽的健身作用符合高中模块设置要求,能够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高中体育模块选修教学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加快体育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把瑜伽运动逐步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课堂中去,已经影响一大批学生的兴趣,也成功地开展了瑜伽兴趣小组活动,效果是显著的,也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足以说明了瑜伽的魅力所在。
三、瑜伽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在柔韧、力量素质练习中的运用及好处
柔韧、力量素质,是《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柔韧练习课中,笔者打破了机械式练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体情况编排了一至两套瑜伽动作练习,再配上瑜伽的优美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及积极性,还提高身体机能,预防治疗运动伤害,塑造体形,改善体态。在柔韧素质练习中,如眼镜蛇式,它可以使脊柱保持一种富有弹性的健康状态,并有助于治疗各种背痛和比较轻微的脊柱损伤,使脊柱每一节都获得伸展,促进血液循环,为关节组织提供更多的血液和营养,使之拥有更好的弹性,还可以提高机体的能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极大的减少受伤几率;能够提高健身者的提高恢复能力,促进肌肉重建,使健身者可以承受更高的训练水平;能帮助健身者提高身体平衡性,挺拔体态。
2.在形体教学中的运用
新鲜的事物往往引发学生的好奇。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并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际,结合形体礼仪教学要求,在近几年的形体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把形体瑜伽、平衡瑜伽等动作编成简单易学的小组合融入到形体教学中,在瑜伽的音乐的伴奏下,来进行瑜伽的优美动作练习,不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促使她们把学习、健康、快乐与美好融合在一起,真正达到身心共进的效果。如弯月式,做此动作可振奋精神,伸展脊柱,纠正错误姿态,增强记住的伸展,增加腹肌、背阔肌、三角肌的肌肉力量与伸展性。通过一系列组合锻炼后,发展学生的肌肉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纠正不良姿势,塑造完美体形;还能培养学生自信以及热爱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更能开发和挖掘学生的身体内在的潜力及综合创造能力。近几年来,瑜伽被运用在形体教学后,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在放松活动中的运用
瑜伽最重要的是放松、平衡、获得宁静。瑜伽的音乐具有抒情、放松、自然、休闲的特点,使人获得内心的和平安宁与快乐幸福,从而达到身体健康安泰的效果。所以,笔者在网上下载几首瑜伽音乐或进行调息或聆听瑜伽音乐的叙述或配合伸展动作来进行课堂结束放松使用。利用瑜伽进行放松,不仅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放松,通过调息后还不影响下节的文化课学习。
4.作为兴趣小组活动
由于在课堂上运用了瑜伽教学,已经影响到其他班级的同学,促使很多学生慕名要求学习瑜伽,所以萌发了瑜伽兴趣小组开展。通过两年的开展并调查这些瑜伽爱好者们,自然而然地体会了瑜伽练习的好处。坚持参加瑜伽形体训练,不仅感觉到身轻体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增强身体的柔韧性,还改善身体不良姿势,达到解压减负,释放身心等效果,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四、结语
瑜伽在引进体育课堂后,在安排教学时数、内容时可以灵活机动。难度要适中,并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选择适宜的场地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和心境,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练习过程中的呼吸等。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不能一味地追求每个学生都练习到某个瑜伽,否则,只会给学生带来伤害,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使之有畏难情绪。瑜珈作为新兴的教学内容,还有待于教师做进一步地研究和实验,并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6.
竞技运动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 竞技体育 青少年 社会化
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领域,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20世纪以来,学校体育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克服传统体操教材的形式化、集体化和造型化,许多国家提出了人们的身体运动应该是以个人的身体为目标的教育,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体操改革运动。竞技体育正式成为教育的内容,与体操。舞蹈并列为主要体育教材。由于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远远超过体操,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竞技体育也是教育社会成员克服现代社会文明病的侵扰,恢复人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竞技体育及人的社会化概念的阐述
1.竞技是什么?竞技是具有强烈抗争性质和游戏特点的比赛活动,是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但是,竞技与体育是有区别的。人类的竞技意识远远早于体育意识。让我们从其本源来看竞技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自古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儿童都爱玩与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追逐游戏。原始时代的儿童经由游戏学到许多关于如何作一个成年人的事,如跑、跳、投、射箭、骑马、泅水……这些游戏逐步成为一种程式化的竞技,其规则的日益严密和完善,使之变为成年人也乐于接受的趣味无穷的游戏──运动竞赛。有人把Olimpic Games译“奥林匹克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应以为错。
2.人社会化的含义。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展人格和自我,这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呢?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全过程无非是在不断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因此,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个性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因此社会化只是确立个性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的。因此,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的过程。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学会顺利扮演这一角色的本领,熟知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归纳起来,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二、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
竞技文化,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古希腊由于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与对外扩张紧密相联,带来了频繁的战争,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也促进了检阅和炫耀体力的竞技活动的高度发达。
真正含义的近现代竞技体育,发源于英国的户外竞技活动,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竞技体育,强烈追求明确的一定的功利目的,而且,这些功利目的是公诸于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注重个人的物质奖励和新闻舆论知名度,因而也会得到广告。就业方面的好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则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等社会效益,也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种表彰和奖励均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前提,是对运动员教练员辛勤劳动的肯定和报偿。
三、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对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特殊的作用:1.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增长社会知识,而且一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2.它是青少年的主要社交场合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它为人们提供了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争取个人事业成功的社会榜样。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取得胜利,得到启示和鼓励。
四、竞技体育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
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和综合,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人们掌握体育的身体练习,对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2.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规范教育。竞技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竞争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是这一文化活动的鲜明特征。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必须确立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原则、体育道德、运动员作风、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公众舆论、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监督和实施。
规范培养是少年儿童进人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体育规范训练是一种可以经常重复和加以控制的,并不会给社会造成损失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少年儿童自己内化完成。因此,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体育运动是许多儿童少年和青年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少人把能够进人运动员行列作为一个中短期的生活目标。对有运动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应该珍惜的权利。社会要尊重他们的这一权利,也有义务在他们结束运动生涯时及时引导他们选择新的生活目标。
4.体育运动与社会角色习得。每一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有关的行为期望与规范。担当了某种社会角色,就要表现这个角色的特征。可以说,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习适当的社会角色。而体育运动场合,恰好能为人们学习社会角色提供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
五、结束语
体育这种文化对社会所具有的第一个重要功能便是促进人的社会化。体育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生活所需求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规范等,而且还可以使人们学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规则。特别对青少年来说,体育还可以使他们学习到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体育社会化,不仅能提高人们对身体、生命、环境和体育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在内化竞争的意义、规范、道德等过程中,认识到社会上的各种竞争活动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卢元镇.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