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1
0 引言
金属表面处理通常包括电镀、化学镀和转化(氧化)处理。在传统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槽液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对金属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对金属表面处理过程的控制与监测采用的是人工监测与控制,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不能对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极大的浪费了资源。
一直以来,我们在改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时,都非常重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结合,这将不断推动着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每次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引入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都带来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监测和控制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最近几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这就为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创造了更有利的发展环境,给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1]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通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经过网络接入,能够更好地完成物与物、物与人更大范围的接触,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技术,进而实现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2,3]。
1.2 物联网意义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讲,物联网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两点:①物联网可以实现任何地点末端设备和设施的互联互通,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实现的,通过内网、专网或互联网将他们结合起来,使得物-物、人-物间都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物体不再是原来那样的死板,而是具有了一定的灵性,这样就很好的实现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②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能够使物联网实现设备的安全可控及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调度指挥、安全防范、远程维修保养、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功能,在对事物的管理控制运行中,达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进而对人员、机器等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使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 金属表面处理特殊过程确认
表面上很难发现,很难测量或无法经济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称之为特殊过程。特殊过程确认就是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一般情况下金属表面处理膜层的厚度和致密性,耐腐蚀性和与基体的结合力等都不是直接检测的,如果想通过这种方式的检测与抽检产品的特性不出现偏差,一定要保持金属表面处理过程因素均匀一致。金属表面处理膜层的性能不是通过某一个因素表现出来的,而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金属表面处理种类不一样或者是零件及技术要求其过程因素上有差异,过程因素对金属表面处理结果造成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金属表面处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结构方案设计
采用物联网控制技术,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通过传感器采集槽液中各种影响因素参数,采集器将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后通过内部网络传输到服务器,各个参数监控终端通过服务器获得采集器采集的数据,监控人员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操作结果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给监控人员,并通过声光进行提示。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3.2 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设计
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包括读卡器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收发程序、上位机数据分析软件以及网络数据库等。读卡器和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信息收发程序完成系统初始化以及RFID发送/接收的物理地址、发送/接收的地址长度、发送/接收的频段和速率等参数设置,采用C51设计实现。目前通常将射频识别标签的工作频率从高到低分为3类:低频段射频标签、中高频段射频标签和超高频与微波标签。上位机数据分析软件采用MATLAB编程实现,网络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设计实现[4]。技术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此网络数据库,进行对监测数据的传输以及上位机的后台网络数据库存储、分析等,从而可以随时远程监控各生产线上金属表面处理过程。
4 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更好的发展的同时,还能使金属表面处理的质量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一方面,在硬件上,要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的对金属表面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使监测设备传感器等能够监测的更准确,使金属表面处理能够充分的运用物联网技术的优点。另一方面,在软件上,要不断的提升状态过程监测数据管理分析系统,更好地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其与金属表面处理状态监测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物联网技术在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只要充分挖掘其潜力,将使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更有效地为人类生产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2]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15.
[3]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25.
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网络;信息;理论;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包含两层意思:(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从中国物联网的市场来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开成相应的市场,加总在一起的市场规模就相当大,可以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造就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所以,想要更好地应用物联网就需要抓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一、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物的属性决定了物联网的特性。感知性、智能性、自组织性对于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和网络测量、网络控制影响较大;生态系统特性对物联网的类型、规模和演化方式影响较大;生命周期特性对物联网的健壮性、安全性与可用性影响较大。
物联网是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网络,普遍存在小世界现象、无标度特性、健壮性、安全性、动态随机性、统计分布性和进化稳定性。有关复杂网络的综述和研究在2005年后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非线性动态复杂网络系统(物理系统、互联网和相关社会网络)、网络科学理论框架、复杂性与普适性、动力学同步与控制方法等。物联网具有广泛的学科交叉性,研究其规律必然涉及众多学科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理论。物联网的自反馈特性、“3C”技术特性可以利用现代控制论、现代通信理论、云计算理论进行研究;其复杂网络特性和复合生态系统特性可以利用网络科学、数学物理、系统工程、复合生态系统等理论进行研究。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物联网涉及的新技术很多.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RFID标签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等。
(一)RFID标签技术。RFID标签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完整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当读写器扫描贴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携带的数据传送到读写器再由读写器传送到数据处理系统,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工作。数据处理系统根据需求做出相应的数据控制和处理工作。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作为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传感器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
如果把计算机看作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做是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则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所渭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离开了传感器对被测的原始信息进行准确可靠的捕获和转换,一切准确的测试与控制都将无法实现
(三)网络通讯技术。传感器的网络技术分为两类:近距离通信技术和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在广域网路通信方面。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等实现了信息的远程传输,特别是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将为每个传感器分配IP地址创造可能,也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基础条件。
通信网络技术为物联刚数据提供传送通道,如何在现有网络上进行增强,适应物联网业务的需求(低数据率、低移动性等),是该技术研究的重点。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通信网络,更宽、更快、更优的下一代宽带网络将为物联网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也将为物联网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
(四)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在信息社会的信息基础之下,物联网为我们国家的信息传播拓展了新的疆界,物联网代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根据物联网的内涵可知,要真正实现物联网需要感知、传输、控制及智能等多项技术。物联网的研究将带动整个产业链或者推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RFID标签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直接影响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只有综合研究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物联网才能得到快速推广,造福于人类社会,实现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王瑞刚.物联网主要特征与基础理论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2,S1.
[2]李旭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J].魅力中国,2010,27.
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 嵌入式; 无线传感器; 仓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173-05
随着农产品仓库大量的增加,仓库物品越来越多,其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仓库的管理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如何优化仓库的日常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传统的人工仓库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快速、准确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仓库的管理效率[2,3]。近几年,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仓库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6]。尤其是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仓库管理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7],可以对仓库环境监控、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仓库库存,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8,9]。
在上述背景下,设计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农产品仓储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农产品仓库的环境信息、进出库信息,改善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增强库房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减少整个仓库物资出入库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非法出入库、误置、偷窃和库存、出货错误等损失,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存成本、保障仓库物资的安全。
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基于PC(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手机)、嵌入式设备A8及嵌入式设备M0等,依托在各项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以实现仓库信息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体现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和分布性,使用户更方便地管理仓库内的信息及其特殊情况。
1.1 系统架构
系统主要分为3个模块:数据采集中心、前端数据处理中心和客户端(PC、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系统总体架构见图1。
1.2 功能描述
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1)通过数据采集中心(定义为M0)实时采集环境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光感数据,进行物品刷卡,每个仓库构成一个节点;
2)通过ZigBee模块把采集到的环境参数或物品信息发送给A8设备;
3)由A8的线程负责接收环境参数或物品信息,激活数据库线程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环境参数则对环境参数进行判断处理,超过设定值报警并进行控制调节;
4)构建嵌入式Web服务器,使用户通过网络利用PC机进行监控;
5)在Web页面上设置控制按钮,监控设备识别用户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
6)A8通过GPRS短信息功能向用户报警。
2 系统实现
2.1 数据采集中心的实现
仓库的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三轴信息和出入库信息,M0在硬件上选择以ARM架构的Cortex-M0微控制器,外接温湿度传感器DHT11、光照传感器ISL29003、三轴加速传感器MMA7455L、RFID射频模块CY14443-P、ZigBee无线通信模块(CC2430)。软件方面依靠Cortex-M0处理器强大的指令系统并配合Keil公司的Real View MDK裸机开发平台(支持自动配置启动代码,并且实现了一些基本的裸机函数)实现采集部分的裸机程序。数据采集中心软件实现流程图如图2。
数据采集中心(终端)对必须的环境信息(温度、湿度、光照)进行采集,每5 s采集一次,一些辅助信息(电池电量、Axis_3三轴加速度)采集也同步进行,对以上数据采集后经过处理打包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Cortex-A8),由信息处理中心产生相应的指令发回给终端(Cortex-M0)。对于基本信息除了供数据处理中心查看之外,还在终端上做了简单的数据显示、运行状态显示,考虑到数据处理中心与终端的交互安全性问题,正常情况下终端是由数据处理中心全部控制的,当可能的意外出现,数据处理中心无法控制终端进行环境异常报警时,终端30 s之后自动切换到自制模式,这时终端进行自我环境异常检测,环境出现异常时打开报警器报警,如遇温度过高时风扇设备会自行启动,以调节温度值,直至温度正常时风扇设备才会停止。该管理系统另外加了一个Axis_3三轴加速度报警,当地震时,由于不平衡而触发了Axis_3三轴加速度报警器报警。
2.2 数据处理中心实现
数据处理中心(定义为A8),硬件上选择基于三星S5PC100片上系统(以ARM架构的cortex-A8为核),移植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该部分一方面要接收由数据采集中心发送过来的仓库信息,判断接收到的仓库信息是环境信息还是货物信息,并对不同类型的仓库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环境信息,数据处理中心需要做如下3个方面的处理:①检测相关参数是否超标,若超标则应该向执行中心发送控制信息以便将环境参数调节到正常范围,例如在温度过高时开起电风扇同时报警器报警;②提供一种将这些环境信息反馈给系统使用者的机制;③将这些环境信息存放到数据库中。对于货物信息数据处理中心需要做如下3个方面的处理:①提供一种将这些货物信息反馈给系统使用者的机制;②将这些货物信息存放到数据库中;③数据处理中心还要接收来自系统使用者的控制信息(用户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针对仓库环境上下限值的控制),并将这些控制信息处理之后以一定的格式发送给数据采集中心和执行单元。另外作为优化,当数据处理中心检测到有环境参数超标时可以让其驱动GPRS模块发送短信告知用户。
数据处理中心软件系统的架构包括3大部分:操作系统、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移植Linux 2.635内核,系统服务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系统服务架构在操作系统之上,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来实现一些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的通用、核心的功能,并以接口的形式向上提供给应用程序供应用程序调用[10]。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在这里需要使用的系统服务有Web服务器、WIFI WPA系统服务、SQlite3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视频服务器。应用程序是针对系统需求所设计出的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根据对系统需求的分析,这里所设计的应用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对数据的处理。M0(采集单元)采用裸机程序开发,这里不再具体说明。其他程序(线程)均运行在A8设备上,它们并不是裸机程序而是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之上的,这里从应用层的角度给出了各个线程之间的关系,软件构架如图3。
运行在A8设备上的线程简介如下:
thread_client_request():处理消息队列里请求的线程;
pthread_refresh():更新共享内存里的实时数据;
pthread_sqlite():数据库线程;
pthread_transfer():接收M0数据线程;
pthread_analysis():M0数据分析线程;
pthread_uart_cmd():M0控制命令发送线程;
pthread_sms():短信模块控制线程;
pthread_buzzer():A8报警器控制线程;
pthread_infrared():红外(按键模拟)监测线程;
pthread_led():A8 LED模块线程;
pthread_camera():摄像头模块控制线程。
2.3 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
采用B/S模式的服务器架构将Web服务器安装在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的A8设备上,然后系统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处理中心的Web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后的数据就会被Web服务器的CGI进程读取然后生成html文件,并被浏览访问解析成网页最终展现在系统使用者面前。下面介绍主要线程的实现流程。
2.3.1 软件环境 系统采用 2.0和C#语言进行开发、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ber/IIS 6.0,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 Sever 2005,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完成开发、集成和测试工作。
2.3.2 数据库线程的实现 SQlite3 提供了一些C函数接口,可以用这些函数操作数据库。通过使用这些接口,以char*类型传递一些标准SQL语句给SQlite函数,SQlite就可以操作数据库。SQlite数据库线程流程如图4(左)所示,SQlite_task线程结构如图4(右)所示。
主程序开始运行之后,各任务线程开始运行,其中就包括数据库的pthread_sqlite。pthread_sqlite线程开始创建一个用于存储对数据库操作的链表,链表创建之后进入while循环。循环中,用pthread_cond_wait函数语句进行睡眠等待,等待其他线程的唤醒函数pthread_cond_signal发来的信号,唤醒之后再次进入一个while的循环语句,在这个循环中,进行对链表头的判空工作。如果链表头不为空,则读取第一个节点的内容,把节点中的内容解析出来,把解析出来的内容作为参数传到sqlite_task函数中,完成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并释放节点空间,如此循环;如果链表头为空,则直接跳出while循环,再回到外部循环的pthread_cond_wait函数进行睡眠等待,等待下一次被其他线程唤醒。
2.3.3 数据接收线程的实现 数据接收线程主要负责从前端数据处理中心接收仓库信息,流程图如图5所示。
2.3.4 数据处理线程的实现 数据处理线程主要用来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因为接收到的信息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编码的,所以进行解码后,激活数据库线程,保存数据,激活内存刷新数据,更新实时环境信息,判断数据是否越界,若越界则激活设备控制线程进行相应的控制。流程图如图6所示。
2.3.5 处理客户请求线程的实现 主要用于接收CGI、QT以及别的线程检测到异常发送设备控制请求的线程,流程图如图7所示。1L、2L、3L等代表不同的信息判定类型。
3 系统测试
3.1 采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通信测试
启动M0(采集中心)与A8(处理中心),系统上电,连接成功后如图8所示。显示器中显示实时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三轴等信息,表明M0与A8通信正常。
3.2 仓库管理系统主界面
在PC机浏览器中输入Web服务器地址(这里为:192.168.1.200)进入系统界面如图9所示。经过测试,数据采集中心与数据处理中心的ZigBee模块通信稳定。数据通过客户端的系统主界面,可以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湿度、最高光照、最低光照等上下限信息进行设置;可查看仓库货物信息,货物刷卡进仓时可随时记录进仓货物信息;填写正确IP、网关后点击“开启WIFI”,实现了数据采集中心与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之间的通信;设置报警短信接收号码、中心号码,填写要接收短信的中心号码和手机号码提交,在任意手机上可接收到报警信息;可以开启或关闭A8上的LED灯及报警器;点击仓库主界面的“历史照片”,可以查看以前拍照的一些仓库照片等。
4 小结
针对传统农产品仓库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设计了一个智能农产品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仓库环境信息的监控、物品信息的管理和各模块之间的通信,系统可增强库房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减少整个仓库物资出入库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非法出入库、误置、偷窃和库存、出货错误等损失,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存成本、保障仓库物资的安全。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学明,吴海燕,杨浩敏,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通信,2013,40(2):19-23.
[2] 张仁彬,李玉民.基于物联网技术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物流科技,2011(6):35-38.
[3] 唐昱佳.基于物联网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2):161-164.
[4] 王希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7):149-152.
[5] 刘向举,刘丽娜.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32(3):37-40.
[6] 张增林,韩文霆,陈永社,等.基于WEB的粮仓信息采集远程监控系统[J].农机化研究,2013(6):167-169.
[7] GLIDDEN R,BOCKORICK C,COOPER S,et al. Design of ultra-low-cost UHF RFID tags for supply chain applications[J].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2004,42(8):140-151.
[8] LIU H, BOLIC M, NAYAK A, et al. Taxonomy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RFID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Network,IEEE,2008,22(6):26-35.
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4
现如今的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仍是传统的操作过程。无论是物资的入库、出库,还是物资的移库、盘点等工作,全是人工操作,这样就产生了很多问题,诸如:工作效率不高,但管理成本过高;过程管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信息更新不同步,容易出现纰漏或差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足,每个节点都需要纸质单据,不利于保管和查找;对库管人员依赖性大,一旦相关人员转岗或离职,将会产生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科学合理的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火电厂的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提高仓储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人员、资源成本,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各火电厂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则为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提供里借鉴依据。
二、物联网技术在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物联网技术在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应用的意义非常重大,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基建物资的基础数据、仓储标准、过程操作实行规范化监督和控制。
(2)高效化:将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为半人工操作或轻人工操作,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细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将仓储物资细分编码,精确定位,从而实现物资仓储的精细化管理。
(4)同步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仓储管理上“信息孤岛”的壁垒,很好的实现了信息流的及时性、同步化。
(5)智能化:充分利用RFID、传感器、无线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仓储物资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6)集约化:通过物资管理平台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合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达到集约化管理目标。
(7)可溯源:通过扫描具有唯一标识的电子标签,有效查找并追溯其原始信息,实现所有物资的实时可视化。
三、物联网技术在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基建物资出、入库控制、物资存放位置及数量统计、信息查询过程的方便、快捷、规范、高效,方便库管人员进行实时登记、统计、查询并掌握物资流动情况。根据火电厂的实际状况,现从物资入库、出库、移库以及盘点四个方面阐述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1物资入库管理
物资入库时,库管人员按照到货清单与实物进行核对、验收,引导装卸人员将物资放置在仓库指定位置。在电脑终端将到货信息进行物资编码,即EPC码,制作电子标签。EPC码主要包括物资名称、生产厂家、采购合同编号、到货数量、规格型号、材质、到货日期、存放位置、接货及验收人员等信息;由库管人员将此电子标签贴在相应物资上(考虑到目前电子标签成本较高,为了方便标签的回收,一般采用悬挂的方式把标签固定到物资上),同时扫描货位信息,与物资信息一起同步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生成并更新库存报表,由此完成物资入库。需要强调的是,实物验收环节不是库管人员一人可以完成的,需要计划员、采购主管、监理、施工单位、工程部、质量检验部门、供货商代表共同验收并签字确认。
2物资出库管理
库管人员接收到施工单位的领料单后,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该物资当前的库存情况,然后拟制预出库单;根据预出库单找到指定货位的物资,扫描物资电子标签,信息核对无误后准许出库。物资出库时,由固定在仓库出口的RFID读写器读取物资的EPC码,并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将数据传输至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物资出库清单,与预出库单比对,确认物资实际领用数量以及其他基本信息,更新库存报表,同时在系统中登记领用信息(包括施工单位名称、领用人员、领用日期等),完成物资的出库操作。需要补充的是,出库物资上的电子标签会自动清空相应数据,为节约成本考虑,可以将其回收,进行二次利用。
3物资移库管理
所谓移库管理,是指根据工作的即时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仓储空间,将仓储物资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或是由一个仓位转移至另一个仓位的操作过程。很显然,移库业务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出库和一次入库的操作,由于物资的基本属性信息已记录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除更新物资存放位置外,其他物资基本属性信息均无需变更。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仓位信息而言,其变更也是通过重新扫描仓位编码来实现的。
4库存盘点
在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库存盘点一直以来都是一项费时费力而又容易出错的工作。有了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资盘点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物资盘点过程中,库管人员通过RFID读写器对库存物资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所有标签信息会进行自动分类、统计,并通过数据传输接口输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盘点工作结束之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够自动的生成盘点报告。根据报告,库管人员可以分析库存信息,为仓储物资的日常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做到帐、物相符。
四、物联网技术在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虽然国内电力行业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才刚刚起步,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电子标签、传感器等相关产品成本较高,很难得到大多企业的认可。但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物联网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以及相关软硬件成本的不断下降,物联网技术将会在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提升火电厂基建物资仓储管理的高效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五、结语
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3-0143-01
一、物联网与嵌入式的定义与主要技术
物联网是一门融合多门学科的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设定的通信协议,为网络中的物体建立连接,物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目标。物联网的主要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RFID、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技术四种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根据不同的应用,嵌入式系统也会用到许多其他的技术,如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从两者的定义来看,物联网强调的是物联网中设备具有感知、计算、执行、协同工作和通信能力及能提供的服务; 嵌入式系统强调的是嵌入到宿主对象的专用计算系统,其功能或能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嵌入式系统具有的功能是物联网设备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小。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定义中的设备或者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的功能不如物联网中的设备或者物,但是随着嵌入式系统不断发展,目前出现的一些复杂嵌入式系统(如智能移动电话)基本上达到了物联网的定义中设备或物的要求。
在技术角度上,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行业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基础的地位。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只有把计算机嵌入到物体中去,物体才有大脑,它才具备思考、智能的能力;要想实现物与物互联、人机互联,必须赋予物体嵌入式CPU的智能部件为前提;从专业角度讲,物联网是嵌入式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形式,或者是智能化的形式。
二、嵌入式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都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而且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由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
1)嵌入式系统实现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首先要对客观的事物信息的采集,所以需要传感器实现。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支柱,也正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是一种带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传感器,是将嵌入式微处理器、智能理论和传感器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具有检测、计算、判断、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功能。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数据通信功能,能与互联网络、2G\3G 网络进行通信,能与现有的网络传送数据实现全球监测,实现远程控制。
2)嵌入式系统实现RFID技术
物联网中采集完信息之后,需要对信息进行识别,嵌入式RFID主要实现的该技术,把RFID读写器嵌入在物体中,使得该物体具有RFID读写功能。嵌入式RFID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控制、工业监测、安全防伪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嵌入式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得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
信息使用RFID技术能够识别、区分,然后就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处理。嵌入式智能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使得事物的处理具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反应的能力。
三、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
嵌入式需要发展也离不开物联网,所以说物联网为嵌入式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嵌入式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推动了发展进步。在应用领域方面它们几乎是相同的,当前物联网涉足的领域,嵌入式系统都已经在其中被使用了。综上所述,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关系非常紧密,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支持,而物联网又给嵌入式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嵌入式突出的问题是两个方面:嵌入式数据库应用和嵌入式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物联网的最为关注,构建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库已成为物联网在使用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结:
物联网的发展引领一次新的信息革命,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技术角度上嵌入式是物联网核心,所以物联网的发展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甚至主导着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所以一定对嵌入式的研究要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 邬明罡.物联网技术体系初步成熟[N].人民邮电报,2010-07-29(007).
[2] 刘晓慧.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J].电脑学习,2011,4(2):27-28.
[3] 何克丽.物联网时代下的嵌入式系统[J].信息技术学报,2010,12:12-26.
课题信息: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物联网处理技术范文6
摘 要:在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现状,最终给出了蔬菜温室大棚物联网的系统构建、主要功能以及在蔬菜生长各个阶段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物联网;蔬菜大棚;技术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302(2013)08-0018-04
0 引 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浪潮,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种植和管理效率,促使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物联网技术使用成本较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尚有一个过程,因此,探索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尤其是温室大棚中的应用符合当前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本文拟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的分析,探索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温室大棚的具体应用。
1 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由美国Auto-ID研究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物品编码、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其实质是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后来,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认为物联网除应用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模糊识别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新的沟通维度,从而形成一个“泛在”的网络环境,实现由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对物联网概念定义为,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1]。作为中国物联网/M2M产业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之一,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专家周洪波,将云计算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引入物联网,提出了中国物联网的概念。即:物联网是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它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长距离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和应用大集成,提供实时在线监测、实时定位、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报警联动、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任何物品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的TaaS服务[2]。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不论物联网的定义如何表述,其实现物物相联的三个要素应包括,一是信息传感设备,二是通信与网络设备,三是智能处理设备。物联网就是这三种设备的集合,表现为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云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这种网络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各种技术集成和聚合性应用,包括将各种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聚合与集成应用,通过物与物的相连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智慧对话,从而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1.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物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其延伸和扩展的表现在于它不仅仅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信息交换,而且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互联网的功能进一步强大。如果说互联网是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人与人信息的交换,那么,物联网则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感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物与物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相融和互动,对人的规范性回复进行识别,做出方案性的选择。②物联网具有通信与自动识别的特征。其用户应用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才能实现对物体的感知。③物联网具有智能化特征。物联网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对物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来实现人对物的管理。所以,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1.3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运用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基本已得到一致的认识。根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可将物联网分为信息感知层、信息网络层和信息应用层[3]等3个层次。
物联网技术架构达到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网关、摄像头和实时定位系统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实现可靠传输。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到数据中心。三是实现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模糊识别技术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表1所列是物联网的技术架构表。
2 农业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农业物联网的概念
农业物联网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按照物联网技术架构,农业物联网仍然通过“感知—传输—应用”的途径来实现在农业的应用。“感知”就是运用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广泛地采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物流等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信息;“传输”就是建立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方法,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交互传递,实现农业信息的有效传输;“应用”就是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使技术人员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和智能管理,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实现农业生产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目标。
2.2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
按照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综合已有的技术研究,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包含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农业信息传输技术和农业信息处理技术[4]。表2所列是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