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走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经济走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经济走势

国内经济走势范文1

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次贷危机、油价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各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了预期经济增长指标。200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从2007年7月时的5.2%下调到4.1%,下调了1.1个百分点;对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均下调至1.5%;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6%;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0%。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风险加大,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非同步性决定了全球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2.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9.11”以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不动产价格攀升,继而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从2004年6月开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至2006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最终被提高到5.25%,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价格回落。同时,因为债务已经超过了房屋的实际价格,拖延还贷的现象显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美国住房市场的急剧降温,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学术界有这么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有评论认为,美国这次经济衰退将比1991年、2001年的衰退历史更久,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第二种看法,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估计不必太悲观。从长期看,美国经济结构比较稳健,目前所面临的只是一些短期的不确定因素。第三种看法,认为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拐点,全球主流经济政策正在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第四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瓦解,需要重新考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使命。第五种看法,认为短期内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利率政策、注入流动性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措施进行市场干预,这些政策会阻止次级贷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但中期内大量注入流动性与降息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长期内将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

3.石油价格波动及走势分析

关于原油价格高企,油价已不单纯是石油供需关系的反映,而是世界地缘政治、外交关系的晴雨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衍生物。近期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美国原油库存的变化;(2)石油产量的变化及产油国政局的影响;(3)石油市场的投机活动;(4)全球通胀与美元贬值;(5)对经济增长的预期;(6)经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导致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等等。石油价的确定,既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受金融投资影响,还受预期影响。研究显示,石油市场是一个信息无效市场。这意味着,石油价格并非随机游走的。目前,金融投资是决定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国际上的金融强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在石油价格的制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关于油价走势,,持续6年的弱美元局面可能于年内改变,相应地,高油价、高金价状况也会改变,国际大宗资源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不会延续太久。这是因为尽管弱美元有助于提高其国家资产负债的质量,但从战略上说,强美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长期实施弱美元政策,一是降低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二是使俄罗斯获益;三是激化了美、欧矛盾。投机与欧佩克(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但全球经济减速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油价走势在短期内不排除继续创出新高的可能,但需求面不支持油价上涨;中期看,新兴市场经济对石油需求的稳定增长与OPEC理念的转变,使油价仍然维持在高位;长期看,油价走势将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开发进展。

二、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出口减少,经济增长下降。有关分析认为,外部环境“趋冷”,使中国内经济自动“降温”。如果宏观调控过度紧缩,容易形成“超调”。(2)货币政策加息空间很小。中美货币政策具有不同取向。在美联储不断降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的扩大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中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加息空间被一再压缩。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减速的程度。根据测算,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因此,2008年要警惕出口增速下滑,但一些行业的生产性投资依然过快增长而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国内经济走势范文2

目前大家都判断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对此,张伟认为,上周市场的反弹,被看成是冬日暖阳,但这缕冬日阳光能否转为春天,还有一个过程。现在大家担忧的是经济预计在明年一季度见底,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企业盈利将会比较差,到时市场还将有一波下跌。但张伟的观点是,市场走势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并不是一致的,市场往往会提前反映经济走势。

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CPI与PPI同比涨幅分别为5.5%和5.0%,CPI环比增速为0.1%,PPI环比下降0.7%。张伟认为,数据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通胀水平的持续下行,符合决策层的政策意图,将为后续的政策微调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同时,政策的重心也将从抑制通胀的快速上行逐渐过渡到控制通胀反弹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上。“从中长期的战略角度看,今年底到明年初,会看到宏观方面的新变化,比如经济平稳增长、并没有走向硬着陆;CPI拐点趋势确立,明年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会有明显的回落,回落至3%左右;伴随着CPI的下滑,相关的放松政策也会出台,如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这些因素意味着,无论是经济基本面、资金面,国内股市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环境。”张伟如此表示。

从国际因素看,欧债危机是困扰市场的主要问题。“欧债危机未来的发展就像是一个多项选择题。但市场可能会反映最坏的一种选择:即美国经济减速,欧洲地区也面临减速或衰退的问题,这将影响到国内的出口增速,也让国内经济增速下一个台阶。但对中国而言,这次欧美问题的爆发,是危中有机。”

在张伟看来,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有所下调,但与欧美相比,国内的经济依然很稳健,财政政策投资的空间还是很广阔。在欧债危机的发酵期间,正是我们配置世界资源、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一个大好机会。所以,即便未来欧债继续爆出新的问题导致大盘再度下挫,张伟认为也是一个买入的机会。

国内经济走势范文3

内容提要:2006年1~11月份,反映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3%,上涨幅度很小;但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11月份累计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9%。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关于2007年价格的走势,大多数人预期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对此判断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不大;但由于目前美国经济下滑的走势愈加明显,近期内国际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关于2007年价格走势的分歧,主要针对以下问题:一是生产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是否会出现明显下降;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提高还是下跌。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2006年价格走势的回顾与分析

(一)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走势

2006年1~11月份,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走势,月度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2%以下,1~11月份累计上涨1.3%。进入三季度之后,月度同比涨幅出现轻微提高的态势,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消费价格的各构成成分来看,受节假日因素和上年基数的影响,食品价格月度涨幅波动幅度较大,高峰与低谷相差1个百分点。(见图1)

(二)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快上涨

2005下半年到2006年年初,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一度呈现逐步回落的走势。但随着2006年投资增长率的加快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提高,加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步伐加快,2006年二季度开始,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开始出现提高。无论是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的流通领域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还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都出现了反弹的态势。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双双下跌;同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生产资料价格涨势也出现趋缓的态势。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环比涨幅来看,还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见图2、3)

(三).工业品出厂价格出现较快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走势与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类似,也出现了先反弹、后减缓的走势。(见图4)

二、2007年价格走势分析

虽然目前的价格走势对未来一段时间将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但分析2007年全年的价格走势,还需要分析国内外经济的走势和其它影响因素。由于消费品分为食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食品价格与农副产品商场价格密切相关,生产资料包括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下面我们首先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势,然后分别从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和服务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2007年价格走势的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走势对各种价格指数的影响存在差异

1.世界经济将出现明显回落,带动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涨幅下降。展望2007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首先要对今后世界经济的走势做出判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预测,世界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5.1%和4.9%,世界经济呈现轻微减速趋势。但这一预测报告做得比较早,近期得到的一些信息表明,世界经济有可能向下调整的程度更大一些。

图5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的成员国经济先行指数的同比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6年4月达到峰值以来,先行指数的增长率一直呈现下降态势,但目前还保持在3%左右的中等偏上水平。据此判断,2007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下降,但仍有望保持中等发展速度。(见图5)

2006年11月7日,美国著名经济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的经济预测报告,预测美国经济206、2007年分别增长3.3%和2.6%,按照这样的预测,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较2006年下降0.7个百分点左右。(见表1)

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回落,将使得世界经济对各种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放慢,生产资料价格高位回落。

2.国内经济增长放慢将带动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下降。2006年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生产增速出现下降,三季度GDP增长率由二季度的11.3%下降到10.4%,降幅近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指数,超前反映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在2006年三季度已经出现回落趋势,说明经济运行将出现高位趋稳、稳中趋落的基本态势。因此,预计2006年四季度以后经济增速将继续有所下降。国内经济增速的下降也将使得对生产资料产品的需求放慢,在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回落的大背景下,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出现下降趋势。

(二)世界粮食减产使得农副产品价格涨幅提高

1.2007粮食价格年涨幅将有所提高。2004~2005年,我国连续两年获得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4亿公斤,增长7%;早稻产量319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机构最近的预测,2006年粮食产量将超过4900亿公斤,连续三年保持增产;有专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4.96亿吨,较上年增长2.48%。

国内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基本原因是,尽管国内粮食连续三年丰收,但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况。根据一些经济学者的估算,目前我国粮食年度消费量大约为4900~5000亿公斤,前两年尽管增产,但产量仍然低于消费量,仍然需要通过动用库存来满足消费需求。由于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连年依靠动用库存来满足消费需求,估计目前商业库存量已经下降至较低水平,供应趋紧。

国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由于2005年度世界粮食减产,消费量增加,致使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由于2005年我国国内粮食价格回落,国内外粮食价格对比发生变化,导致我国2005年粮食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谷物及谷物粉出口达1014万吨,比2004年的473万吨增长114.1%;相反,2005年进口谷物及谷物粉为627万吨,比2004年的974万吨减少35.6%。总体上由2004年的净进口501万吨转为净出口387万吨,这样对国内供给的影响正反相差近900万吨。加上2006年1~9月份净出口126万吨,自2005年以来净出口达500万吨以上,占到2005年国内谷物产量的约1%,在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的状况下,已经可以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仍将出现高位振荡。主要原因是世界粮食减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1月份的粮食展望报告,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06年世界粮食产量将减少5480万吨。在此背景下,2007年世界粮食的储存与消费比例将出现大幅下降,达到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

《粮食展望》预测,2006年谷物产量再次小幅下滑,总产将达19.94亿吨,比去年产量低2.7%;2006年世界小麦产量约为5.918亿吨,比2005年减少近3300万吨,下降5.2%;2006年世界粗粮产量约为9.812亿吨,比2005年减产2.1%;全球2006年稻米产量约为4.209亿吨(以碾米计),比2005年下降0.2%。2006/07销售年度总体谷物供求形势将会趋紧。预测2006年谷物产量略有下降,加之受饲料用粮回升和工业用粮不断增加的推动,预期谷物利用总量增幅提高,可能造成库存量的大幅减少。

根据目前对2006年产量的预测及2006/07销售季节供应总量和价格前景的情况,粮农组织预测世界谷物利用量为20.6亿吨,比2005/06年度利用总量下降1%。鉴于新季节的产量和消费量前景情况,粮农组织预测2007年各国作物年度末世界谷物库存量将大幅下降。(见表2)

另外,前不久世界银行也对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进行了预测,主要粮食价格都将出现明显上涨。(见表3)

根据国内外粮食供求的变化情况,世界粮食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国内粮食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状况,预计2007年国内粮食价格将继续小幅上涨。

2.国内肉禽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由于2004年我国肉禽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导致2005年年中以来出现了价格持续下跌的走势,价格的下跌导致投入的大幅度减少和供求平衡关系的变化,近期肉禽等副食品价格的同比跌幅有的在缩小,有的已经出现上涨势头;近期环比都出现较高涨幅,预示着未来同比涨幅将会提高,从下降周期进入上升周期。

如果上述关于粮食价格的分析成立,2007年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尤其是作为饲料的粗粮产量降幅较大、价格上涨幅度将会较高,将直接推动饲养成本的提高,这也将从成本角度推动肉禽价格的上涨。

此外,从粮食与水果、水产品等其它副食品之间的成本和比价关系来看,粮价上涨也将推动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总体来看,农副产品价格在2007年将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三)原材料价格涨幅将呈现下降的走势

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在8、9、10月份持续回落,11月份出现小幅反弹。7月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与2005年12月相比,累计上涨25.26%;而11月份则比7月下降11.77%。这样的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走势基本上吻合。

1.国际石油平均价格将低于2006年。2006年国际石油价格曾经出现了强劲的上涨势头,一度达到每桶70美元以上的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下降的预期强化,加上传出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新的特大油田的信息,7月份之后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回落。但即便如此,全年石油平均价格达到每桶65美元左右当无问题。由于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是每桶62美元左右,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2007年国际石油平均价格超过2006年可能性较小。

2.钢材等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也将低于2006年。近年来由于各国利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态势。随着2005~2006年美国多次加息,近期美国房地产明显降温。美国三季度国民核算数据显示,三季度美国投资出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对钢材、铝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将会减少,进而会减少对铁矿石等上游产品的需求,这类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也将会出现疲软的走势。

此外,由于2004~2006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一直处于快速上涨的态势,其中有世界经济高涨、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放慢、美国多次加息对美元形成一定的支持,这些影响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的因素就会相应减弱,已经上升到很高水平的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回调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大。(见表4)

3.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将限制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较大,国际市场价格要通过进口价格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但近期人民币升值幅度略有增大,人民币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加上国内投资增速的下降,国内总需求扩展的放慢将减弱工业品上涨的压力,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势将放缓。

(四)服务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国内服务价格涨幅一直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涨幅,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2007年,一方面国家将会继续加快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调整力度,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也将会对服务价格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考虑到2007年燃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许多领域的服务价格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据此估计,2007年服务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三 、对2007年价格走势的初步预测

根据上面对影响2007年价格走势各项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2007年原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将会下降,预计全年上涨4.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的走势将有所不同。上面分析了影响价格变化的各项因素,但由于这些因素都是单项因素,这些单项因素的共同影响究竟将导致价格出现怎样的变化,需要将他们的影响用某种方法合成起来。从各项因素的影响来看,工业消费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服务价格将保持与2006年大体相当的上涨幅度,但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有所加大,总体影响可能会使得消费价格涨幅比2006年提高,但涨幅仍然不会很高。

再者,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使得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判断更加困难。为此,我们根据消费价格的先行合成指数来进行判断。

国内经济走势范文4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多空力量

一、人民币汇率年末峰回路转

自2010年6月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上升,国内外市场一致预期人民币升值。这一形式根源在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速;另一方面,也是欧美国家由于深陷经济危机,通过各方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但是这一升值趋势在去年年末却趋缓,在11、12月份出现小幅贬值,峰回路转,使得社会各界对此展开了讨论。文章认为这一现象是2011年国内经济几大硬伤逐渐显现并在汇率上的体现,也是美国市场经济回升使得美元价值回升的自然反应;也有国际做空中国经济、国际资金流动等力量的插足。整体来看,2011年末做空力量开始形成,多空博弈正在进行,进入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还需看各方力量博弈结果。

二、人民币汇率看多力量

人民币汇率看多力量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近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成果,同时也伴随着多方面短期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定的GDP增速是人民币升值的根源

汇率决定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力量变化是汇率变化的根源,长期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广泛参与国际贸易,人民币需求量增加;短期因素来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保持了年度9%以上的增速,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较好的实现了危机后的稳增长目标。因此市场有理由继续看多人民币。

(二)长期来看人民币需求呈增长态势

货币供需变化是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人民币也正逐步走向国际化之路。据数据显示,在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过程中,人民币存款总额和人民币债券骤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09年全年为35.8亿,10年全年为5063.4亿,11年前三季度合计为15409.8亿,呈迅猛增长态势。此外,日本拟购买1000亿美元等值人民币国债,更是肯定了人民币的市场价值。因此,就长期来看,人民币需求量明显呈增长态势,支撑人民币升值。

(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有效对冲人民币做空力量

虽然经济危机后,我国外贸出口行业受到冲击,以往双顺差现象有所缓解,外汇占款也现负增长。但是从总量来看,我国外汇储备依然庞大,在现行汇率制度下,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我们依然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对冲做空力量,将汇率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内。

三、人民币看空力量

相对于人民币看多力量的长期性而言,人民币看空力量有明显的短期性因素。当前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及欧债危机等国际性因素是看空力量的主要来源。

(一)中国经济问题凸显

就全球经济形势而言,虽然中国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有较好的增长表现,但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已经随着危机的发展而凸显。曾经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贸易已经明显受阻;而股票市场持续低迷,上证指数跌回十年前水平,投资者没有得到合理回报,市场信心明显不足;房地产市场受政府严格调控限制,曾经的繁荣不再;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扩大再投资几不可能,整体投资水平下降;税改难有定论,通胀仍然存在,国内消费难起。拉动经济的三驾马都现疲力。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是看空人民币的重要因素。

(二)美元信心回升

欧债危机持续升级,整个欧元区陷入危机,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高通胀高泡沫等经济风险,相对而言,美国第四季度的经济有所好转,市场信心回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其美国成为世界资金的避险区,资金有回流现象,促进了美元价值回升。这是世界资本货币市场的自然反应,也是人民币汇率相对有所下降的因素。

(三)资金外流

鉴于中国国内各种经济问题凸显,市场对利率汇率预期有可能下降,而美元信心回升,资金开始避险向外流出。外汇占款也现200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热钱大量流出。汇率波动是资金流向的指南针,资金的外流现象是看空人民币汇率直接因素。

(四)机构唱空中国

当然,看空人民币具有很大的短期性质,不排除机构投资者及其他一些投机力量唱空中国、插足看空力量的。这些投机力量手上掌握大量人民币资产,一旦抛售人民币资产,兑换美元流出中国市场,将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影响。

(五)市场预期下降

当前市场预期下降,存在大量的悲观者认为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的寒冬年,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不能很好的得到处理,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而股票市场、房产市场的严峻形势更是加剧了这一市场预期。预期性力量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综合上诉简析,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到多空力量的影响,多方力量主要在于长期性和趋势性,空方力量在于短期性和多样性。因此,多空力量的博弈决定了2012年人民币汇率预期将会呈波动上升趋势,即总体仍呈升值趋势,但不能避免出现短期贬值波动。具体走势仍需看2012年多空力量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出现的强弱变化。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M].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许宇航.浅析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下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J].中国商界,2010(9).

[3] 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国内经济走势范文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危机以来,大体维持在6.82至6.85的区间内并围绕6.83波动。与此对应,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也有波动减缓并向即期汇率靠拢的迹象。

人民币兑主要非美货币的上涨幅度同样可观。其中,对欧元涨幅达到15.7%,对日元的涨幅达到13.69%,而对英镑更甚,英镑兑人民币下跌了近29%。

人民币独立强势行情来自两方面因素的推动。

首先,在维稳政策指引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汇率运行平稳。

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中小企业出口受阻,生存艰难。国内经济要由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转向内需增长来带动。但是内需的启动绝非短期内能见到明显效果的,外贸行业短期仍是保持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所依赖的行业,因此,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不符合当前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在欧洲、美国这两个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入经济衰退、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中国出口遇到严重问题。但是在主要的经济体都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再以大出口来实现经济快速复苏,所以货币贬值在本轮衰退中不会有所作为。

并且,在目前金融危机深化,欧美等国家一些机构的热钱已经选择不计代价地流出中国。在热钱回流救火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将继续推动“热钱”从中国流出,从而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流动性。所以在升值和贬值都不是明智之举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平稳运行是当前汇率政策的一个重点。

其次,在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的上涨,主要还是由于非美货币兑美元的跌幅太大。

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来看,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是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重要变量,中国央行只可以干预和控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水平,如果确定了其中一个汇率水平,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就必须通过套算确定。

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其中一个汇率。目前,央行主要是控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中间价波动相对较大。

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主要受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动影响,这一波动幅度直接传递到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水平上来。

国内经济走势范文6

09年受屯兰矿难的影响,小煤矿复产计划被推迟,而近期国家又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的通知》,一方面将抬高小煤矿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将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从目前小煤矿关停情况来看,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全年影响的产量应该与08年相当,大约1亿吨左右。

很显然,这为煤炭价格添足了底气。从近期煤炭价格走势来看,动力煤、无烟煤、焦炭的价格已经明显企稳,部分品种甚至有所反弹。相应地A股市场上,煤炭板块也受到投资者追捧,出现持续上涨局面。

但对未来煤炭供求变化上,各分析师观点存在较大分歧。目前仍有接近半数的分析师对未来煤炭需求持谨慎态度,其中东海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谷三剑就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流动性推动因素将会减弱,市场将回到基本面为主导的阶段。他认为行业整体估值较高,没必要继续迫高。而以中投证券肖汉平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下游行业煤炭需求稳中趋升。朱来煤炭供给仍将维持弱均衡状态。行业估值仍有望提升。

下游走出谷底 煤耗回升

作为我国最基础的能源资源,煤炭在中国能源供给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煤炭消耗中,电力、钢铁和建材、化工构成国内主要耗煤行业。

从国内需求来看,主要耗煤行业产量正走出谷底,这就意味着煤炭需求会逐步回升。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2008年四季度国内经济快速回落影响,四季度国内主要耗煤行业产量跌入谷底,但随着中央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下游耗煤行业产量逐步走出谷底。

数据显示,电力行业是国内主要耗煤行业。占国内煤炭消耗50%以上,自08年8月以来,国内火力发电增长速度快速回落,10月开始出现负增长,之后,电力增长速度下降趋势逐步放缦,而到今年一季度火力发电由去年四季度二位数的负增长回升到个位数负增长。再看钢铁行业,钢铁是国内第二大耗煤行业,08年四季度钢铁产量逐月下降,连续多月出现负增长,但12月在经济增长刺激计划的影响下,1-2月份国内生铁呈现正增长。此外,08年国内水泥行业产量保持相对平稳,产量增长在个位数水平,今年前2个月水泥行业产量保持正增长态势。

总体上看,肖汉平认为,国内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在经历08年四季度的快速回落之后,在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影响下,都出现不间程度的回升,从目前产量增长态势看,他判断:目前国内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基本上已经走出低谷,可以预期随着经济增长刺激政策效果的初步发挥,预期二季度国内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增长将稳步上升,预计下半年将恢复正常增长。

二季度国内煤炭供求将维持弱均衡状态

供求变化是影响煤价的重要因素。根据肖汉平分析,08年中国煤炭市场经历上半年的供给紧张到四季度供给过剩的转变,进入09年在主要产煤省进行限产和以销定产的影响下,煤炭市场维持基本供求平衡状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调查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比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这项针对700多家制造业厂商的调查还显示,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最近四月连续回升,继上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之后,3月又有综合指数PMI和采购量指数回升到50%临界点以上,分别达到52,4%和54.0%。据此,肖汉平相信,这将形成煤炭行业一个间接利好。

现在投资者还有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小煤矿复产情况。由于目前在中国煤炭供给中,中小煤矿在国内煤炭供给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中小煤矿由于开采方式落后,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山西作为,中国煤炭的供给地区,频繁的矿难已经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了改善煤炭安全生产状况,09年山西省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如,加快中小煤矿的兼并和重组、关闭非法小煤矿和要求到10年年底,全省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并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对09年煤炭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在分析煤炭资源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时,肖汉平认为,进口虽会增加短期国内煤炭供给,但总的来说在第二季度,随着国际煤价上升,煤炭进出口将维持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肖汉乎预计,在主要产煤省煤炭产量由于安全生产和限产政策的影响,国内煤炭产量增速得到有效控制下,一季度国内煤炭供求关系实现低供求水平下的基本平衡的状态,预期二季度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回暖,国内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回升。与此同时,国内煤炭供给将因中小煤矿产量和国外煤炭进口增加而增加,但由于主要产煤省的供给管理政策和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的回升,预期二季度国内煤炭供给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煤炭供给仍然有望保持相对均衡。

行业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经过近4个月的价值修复行情,目前大部分煤炭股的估值水平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按照资源价值法估值的价值水平,这显示目前市场已经从对煤炭行业的悲观预期阴影中走出。从近期煤炭股的走势看,市场对煤炭市场表现出乐观情绪,这与我国宏观经济回暖、下游行业煤炭行业需求回升及煤炭库存快速下降有密切关系。

对煤炭股估值是基于行业维持08年上半年吨煤利润水平,也就是公司估值是基于09年煤炭销售均价格和运行成本与08年上半年基本持平,但经过对前期煤炭市场价格走势的跟踪,肖汉平发现:尽管国内煤炭市场价格较08年的高点大幅度下降,但目前国内煤价水平普遍高于08年上半年水平。煤价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将使国内煤炭股估值要高于我们基于08年中期盈利水平预期的估值水平。

除了煤价水平高于去年同期将提升行业赢利外,根据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和相关行业产品价格水平跟踪发现:09年煤炭行业经营性成本存在下降空间,如,材料成本、安全生产成本甚至人工成本均存在下降空间。此外,肖汉平认为,由于国内经济回暖,煤炭需求上升,国际能源产品见底回升,加之,流动性充裕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预期后期国内部分煤炭产品价格在三、四季度存在上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