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1

首先,在苗区小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字、词、句是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苗区儿童从苗语过渡到普通话,从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识字、解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文中的词句含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在表达意思方面的作用,理解常用的句式、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加强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交际或习作中运用。理解汉语的语法,例如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类+大类”(或叫“小名+大名”)的类型,小类在前,限定后面的大类,像“桃花”、“梨树”,“桃”、“梨”为小类,“花”、“树”为大类,但苗语里的词序恰恰相反,大类在前,小类在后,“桃花”说成“benx ghueax”(苗音,词义为“花桃”),“梨树”说成“ndnt rax”(苗音,词义为“树梨”)。通过学习,逐步使苗区儿童由苗语思维过渡到汉语思维,又使汉语思维的习惯反过来影响苗语思维,融会贯通,互相促进,更加丰富。

其次,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后,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除了教材的课文以外,要选取一些贴近苗区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的课外阅读教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时教师可以找一些苗区儿童都熟悉的歌谣来让孩子们翻译写成汉语,激发兴趣。

第三,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小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苗区儿童受苗语发音影响,训练诵读时应该首先要求读得正确,不读错;接着要求读得流利,不拖拉;然后要求读得有感情,不平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要让学生去读,而不只是老师讲。默读是无声阅读,它比朗读速度要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它省时省力,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看边想。重复训练,熟能生巧,既要学生读懂文章,又要有一定的速度。背诵是一种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记忆文章的阅读方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训练,学生通过背诵名篇佳作,名家那典范的语言就会自然地进入学生的口语表达之上,影响并规范了口语。

第四,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阅读方法的传授和训练。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苗语没有文字,苗区的儿童说话张口即出,说完就完。汉语有文字,课堂精读,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略读常见于课外阅读,往往属于学生自主性极强的选择阅读。训练时只要求学生捕捉住关键信息就可以。课外书籍繁多,有些有用,有些没用,要教会学生用略读来多地阅读有用的文章,能得到关键信息即可。浏览则用于查找资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具备这种查找资料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在苗区小学阅读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也十分重要。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语言文字材料的心理过程。阅读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掌握所读材料的意思。若不能自觉专心地分析思考阅读就会如同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酒肉穿肠过,佛祖也不心中留,毫不成效可言。阅读是一种与作者的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情感活动过程。阅读教学要根据苗区儿童思维特点与学习汉语的思维特点来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离开情感交流和体验,就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例如,可以写读后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可以在自己的读物书本上作记号和批语。阅读动笔在理解消化作品内容和积累知识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49

一、正确认识课外阅读辅导的作用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字词句语修逻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精准地把握,只有把语文基础知识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才能理解透彻,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熟练地驾驭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内涵,界定知识外延,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对课堂语文教学理解,把文章置于相关背景中,才能准确认识作者思想,反映文章的时代主题。例如:笔者教学李白《静夜思》,引导学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诗句,同样是月夜,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有动感美,也有静态美,同时阅读李白《望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学生对作者有个全面的认识,延展课堂的视野,弥补课堂的不足。

二、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课外阅读不是随意阅读,要突出课外阅读效果,必须规范课外阅读的行为,只对课堂语文知识的再认识、再理解,拓展课堂视野,一句话课外阅读是为课堂服务的,不能脱离这个目的。

1. 服务课堂教学目的

我们的语文课本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阅读范围不广泛,由于篇幅的限制,背景资料也比较少,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只是一笔带过,常常这些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对茱萸是什么?山东有什么风俗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才能有所了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在预习阶段,主要要求阅读作者生平,认识作者的写作背景,在课后把与课文相关篇目让学生阅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技能技巧,把相近风格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味它们的细致区别,这是阅读精髓。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集中精力,保持旺盛的阅读欲望,激发探索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课外阅读指导上,一定要推荐好课外阅读书目,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推荐的书目一定要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形象、生动、富有儿童语言特色的读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明快、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儿童文学作品、寓言、童话最适合,比如冰心《寄给小读者》《汤姆历险记》《鲁滨逊漂游记》《叶君健作品集》和郑渊洁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大师有着丰富的儿童心理知识,笔触细腻,描绘了儿童心理的一片蓝天,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同时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

3. 结合学生德育教育的原则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不断渗透德育思想的过程。“文以载道,文以树德”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辅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常常选用一些励志方面的书让学生来读,给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讲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笔者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苏叔阳写《大地的儿子》,学生对整个一生有全面的了解,对超级的人格魅力、博大的胸怀、丰富睿智十分佩服,对学生有一种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使学生有种“见贤思齐”的内心向往。

三、课外阅读的具体实施

课外阅读的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要让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阅读经典文章。课外阅读由于时间有限,要想课外阅读取得实质的收获,选文要经典,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匠心独运的力作,不管从语言风格、表达手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俗话说:“取道其上,得到其中,取道其中,得到其下”,阅读经典文章大师们给学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辅佐学生走向成功路,规范写作思路,笔者要求对书中的佳词好句,要进行摘录,日积月累,学生语言也丰富起来了,逐步运用到作文中来,这就是课外阅读的效果。

2. 练习写随笔

随笔是写作最自由的方式,不受任何约束,可以见到书中美词佳句进行摘录,可以写故事梗概,可以就文中故事延展,总之学生的随笔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发挥,比较灵活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可以增进学生对故事的再认识、再理解,更深层次再读原文,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记性好不如笔头烂,通过课外阅读做笔记,可以折射出学生内心世界和爱好,为了激发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笔者举行课外阅读随笔交流会,有位哲学家说过:“两人交换苹果,每人手中,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每人交换知识,每人获得是两种知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交流,课外阅读面十分广泛,呈几何倍数的增长,提高课外阅读量,促进课外阅读的发展。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3

在线阅读 阅读习惯 都市儿童

姜洪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博士;钱震敏,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数字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NO.2012BTQ002);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传播重点实验室2011年开放基金(No.04-1000-309-000);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攀登计划”(NO. 58-12-114-274)。

一、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已成为儿童课外阅读的一部分,电脑、手机、iPad等新媒介成为儿童常用媒介,儿童阅读行为出现重要变化。网络兴起初期,人们大多认为网络阅读会影响儿童的心智发育,对其评价以负面居多。随着数字媒介的普及,数字内容越来越丰富,图书、杂志、博客微博等有价值的数字读物越来越多,儿童上网率不断提高,在线阅读也逐渐成为无法阻挡的行为习惯。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

(1)对儿童在线阅读状况不甚了然,对数字化影响阅读习惯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

(2)对在线阅读态度暧昧,人们更多地担心碎片化、娱乐化等负面影响,而较少看到其作用和价值。成年人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本文拟通过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在线阅读状况的实证分析,研究其阅读习惯与行为的变化,观察总结在线阅读方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价值。

2. 概念界定

在线阅读指使用数字设备、必须接入互联网才能进行的数字内容阅读。它与“离线阅读”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其内涵与“网络阅读”相近。[1]

“网络阅读”是约定俗成的叫法,但当人们使用“网络阅读”一词时,习惯上指阅读网页内容,而不包括在线阅读图书、杂志等。为求明确,文中使用“在线阅读”概念。

目前,离线阅读在儿童数字阅读行为中所占比例较小,他们更广泛地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浏览,而较少使用电子书或iPad来读书。故本文首先关注在线阅读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影响。阅读习惯的构成要素有多种,本文拟从阅读方式、阅读时间、内容选择、媒介偏好、阅读辅导等5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文献探讨

在有关儿童数字媒介接触与阅读状况的定量研究中,有些调查涉及阅读习惯,如陈锐军《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2]发现广东省青少年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50分钟,其中使用电脑、手机阅读的比例已占到41%,网上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型是小说、漫画、百科知识。青少年上网后喜欢做的事情是网游、聊天、视频,“看新闻”和“电子书”则排在其后。该调查样本较大,但所发文章中相关题目不多。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于2011年,[3]调查面较广泛,学生回答部分共7道题目,其中1道涉及网络阅读,在4至6年级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中,排名第一的是“玩网络游戏”(55.6%),其次是“看书/看报/看期刊”(46.7%),另有搜索信息39%、了解新闻时事35%、更新或阅读博客18%、BBS 4.6%。

杨鸲等《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文,[4]发现80%的学生阅读数字出版物的时间比纸质出版物时间短,62%的学生对平板电脑类阅读器感兴趣。但该文重点在平板电脑类。

上述文献均具资料价值,但由于研究重点不同,对本文所关心的阅读习惯问题,尚未做出翔实的勾勒与分析。总体来说,该问题的研究仍较为薄弱。

三、问题、假设与研究方法

1. 问题与假设

问题包括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媒介偏好、阅读辅导5个方面:

(1)日常阅读方式,不同方式阅读时长,上网后总阅读时间量的变化。

(2)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的关系。人们模糊地认为,儿童上网阅读时间长的话,纸质阅读时间就会缩短。将其概括为一个假设:儿童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存在负相关关系,前者时间越长,则后者时间越短。

(3)在线阅读时间与“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时间的关系。上网是否减少了图书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在线阅读对“读书”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该问题的理论前提是对儿童来说,“读书”比读报、刊、网络等内容更重要,应加以特别关注。

(4)在线阅读内容的变化:寻找与纸质阅读内容的区别。

(5)媒介偏好:儿童是否已倾向选择数字媒介。

(6)阅读辅导:家长或老师是否进行辅导,参与儿童阅读。

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拟在上海市区范围内,选取中小学4所,在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4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00人,共约800人,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工具

根据上述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共30道题目。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四、问卷分析

1. 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所学校,发放问卷630份,回收59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573份,有效率为96.6%。有效问卷人员构成为四年级87人、五年级77人、初一256人、初二153人;共含男生263人,占45.9%,女生310,占54.1%。

从语文成绩看,90分以上41人,占7.16%;80~90分的188人,占32.80%;70~80分216人,占37.7%;60~70分 128人,占22.24%。呈正态分布,符合问卷需要。

2. 阅读方式分析

从数字阅读设备看,电脑(含台机和笔记本)是使用率最高的设备,有477人使用,占总人数78%;其次是手机,56%,平板电脑使用者占39%,而电子书阅读器使用者仅占13%。这说明,电脑和手机阅读在都市儿童中已相当普及,平板电脑正在进入主流,而电子书阅读器依然边缘。

从表1来看,学生在线阅读率为80%,说明在线阅读已成为日常阅读的主流方式之一。此外,依然有20%的学生从不在线阅读,这说明在线阅读仍然没有像纸质阅读那样得到普遍认可。

3. 阅读时间分析

(1)平均每天阅读时长

将表1中各选项取中间值,“1~30分钟”计为15分钟,“30~60分钟”计为45分钟,“1~2小时”计为90分钟,“2小时以上”计为150分钟,计算得出儿童平均每天纸质阅读时长为63分钟,平均每天在线阅读时长为38分钟。后者依然低于前者。

(2)上网后阅读时间量的变化

第12题为“自从能够上网,我的阅读时间”:选择“明显增加”和“增加一点儿”两项共计66%,“没有变化”27%,“减少一点儿”和“明显减少”两项共计7%。说明上网对阅读时间的影响,整体上带来的是阅读时间的增加,而非减少。(见图1)

(3)上网对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时间与数量的影响

见图2,该问题为“自从能够上网,我阅读图书的时间量”。57%的人表示没有变化,“明显减少”和“有些减少”二者相加为28%,比“明显增加”和“有些增加”之和的15%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网络对读书时间造成轻微的负面影响,并不严重。

下组数据也能佐证这一结论:“自从能够网络阅读,我阅读书籍的数量”(见图3)。

其中,“减少一点”和“明显减少”百分比相加为7%,“明显增加”和“增加一点”两项数据之和,得到令人乐观的64%,因此得出结论:网络阅读会增加图书阅读数量。一般而言,阅读数量与阅读时间应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图2显示“阅读时间没有变化”居多,因此可认为,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阅读数量,是由于儿童阅读速度的提高。

(4)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的关系

对假设进行验证:儿童在线阅读时间越长,纸质书本阅读时间越短。验证目标: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关系。

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两个变量,设在线阅读时长为x,纸质书本阅读时长为y,相关系数为r,配对数量n=573,自由度df=n-2=573-2=571,计算公式, 检验结果为r=0.2036。

根据一般原则,r值在0.20~0.40之间为低度相关关系,属于确实存在但比较微弱的关系。[5]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二者之间不是负相关,而是较弱的正相关。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在线阅读与纸质书本阅读之间不存在负相关。

(5)目前在线阅读时长是否合理

见图4,该问题为“我认为我花在网络阅读上的时间”:51.5%的学生认为“不多不少,正合适”,超过半数;认为“有点多”的占20%,“太多了”占8%,“比较少”的占17%,“非常少,应增加”占4%。说明多数儿童认为自己上网时间合理。

4. 阅读内容分析

图5为“我上网时经常阅读的内容”,最受欢迎的“动漫”“新闻”各有51%,“网络小说”39%,其次是“微博与博客内容”33%、“文学名著”“科学知识”各28%、“历史哲学等故事或知识”27%,说明学生在线阅读内容较为宽泛。

5. 媒介偏好分析

“如果一本书既可上网看,也可阅读纸质,在同样免费的前提下,你选择什么”,结果见图6,选择“上网阅读”的占21%,两个都看的34%,二者相加为56%,说明儿童对新兴数字媒介作为阅读工具,接受度已很高,超过半数。

那么,儿童认为网络阅读有哪些缺点呢?排名第一的因素是“容易疲劳”,有69%选择此项,其后依次为“容易养成长时间使用电脑等设备的习惯”51%、“注意力容易分散”36%、“很多内容雷同”23%。

既然缺点明显,是否可放弃网络阅读?大部分儿童仍拒绝放弃,见图7,“强烈反对”和“反对”两项相加为51.5%,可见儿童对网络阅读的认可度较高,已将其作为阅读生活的一部分。

6. 阅读辅导分析

从现有文献中,很难得知家长对网络阅读的态度,本次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高达85%的儿童表示家长鼓励他们网络阅读,表示“明确禁止网络阅读”的仅占8.9%。

家长参与孩子网络阅读的比例也较高,占到45%,参与方式包括“进行指导,帮助选择内容,与孩子讨论,限制阅读内容与时间”等。表示“从不参与”的占42%,表示“从不关心”的占12.6%。

那么儿童是否欢迎家长参与自己阅读呢?第30题“在网络阅读方面,是否需要老师或家长参与”,表示“需要”的占40.5%,表示“不需要”的占37.7%,表示“都可以”的占21.8%。如果把“需要”和“都可以”两项相加,则为62.3%,说明如果家长和老师能提供良好的指导,大部分儿童还是乐于接受的。

五、结论与讨论

1.阅读方式

在线阅读已成为都市儿童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依然有20%的学生从不在线阅读,说明它仍未像纸质阅读那样得到普遍认可。

2. 阅读时间

(1)学生平均每天纸质阅读时长为63分钟,平均每天在线阅读时长为38分钟,后者少于前者。

(2)上网后阅读时间总量:整体上带来的是阅读时间的增加,而非减少。

(3)上网对图书阅读时间与数量的影响:图书阅读时间轻微减少,阅读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儿童可能在网上浏览图书,或进一步根据网上信息寻找纸质图书来阅读。数量增加,时间未变,说明阅读速度提高。但很可能没有精读,提高的是浏览式的泛读速度。

(4)在线阅读与纸质阅读时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极其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爱阅读的儿童对两种方式所用时间都长,不爱阅读的儿童两种方式所花时间都短。

(5)在线阅读时间是否太长:大部分儿童认为时间合理。

3. 阅读内容:动漫、新闻、网络小说是主流阅读内容,其次是微博博客与文学名著。可见在线阅读对儿童来说,与对成年人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

4. 媒介偏好:超过半数的儿童表达了对数字媒介的接受和喜爱,并反对“放弃在线阅读”,说明使用数字媒介正在成为他们新的阅读习惯。不过,56%的“喜爱程度”与前面80%的使用率相比,说明尚有24%的学生虽使用却并不喜欢。

5. 阅读辅导:85%的家长鼓励孩子在线阅读,45%的家长参与其中,62%的儿童表示乐于接受家长或老师的参与。这说明一方面近半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辅导由纸质延续到数字,不放松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多数儿童主观上依然需要家长或老师辅导。(下转第41页)

(上接第32页)

6. 总结:儿童正在养成在线阅读的新习惯,且看起来并不坏。网络并没有影响到其正常阅读状态,对纸质阅读也未构成重大影响。对此不必忧心忡忡,应给予正面辅导,培养儿童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研究反思与进一步拓展

限于调查能力,本次随机抽样的600多人中,限于4个年级,且各年级人数分布不够均匀,所以无法观察到年龄与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如果样本年龄平均分布于6个年级之中,则可以解决更多问题。

对在线阅读的研究需要继续拓展,如它是否有可能促进纸质阅读?它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如何?对儿童阅读能力是否有影响?应当怎样全面评价在线阅读的价值?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仲明. 数字化阅读对学术研究的正负效应[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

[2] 陈锐军. 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出版,2010(8).

[3] “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数据分析结果[EB/OL].http:///particularNews.jsp?id=988&pid=18.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4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面临读图时代,电视以它特殊的声光魅力,卡通图书以它的直观形象,网络以它的奇幻迅捷,降低了中小学生阅读的饥渴性;加上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与惰性,大量地吞噬着他们本该在书桌前的时间与精力。以致可悲的是,认真研读过《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等名作的寥寥无几,写不通句子或语言干瘪贫乏的遍地开花,作文语无伦次、条理不清的随处可见。他们不是从唐诗宋词、文学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而是在娱乐消遣乃至庸俗作品中获得情感陶冶和人生慰籍。肤浅、廉价、速效、追求刺激、缺乏精神营养的流行文学、快餐文化影响着一代人人格的发育和个性的成长。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沉重的升学压力,加上其他学科的挤压,又使学生沉溺于题海而望书兴叹。而要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又岂是课内寥寥可数的几篇范文所能解决得了问题的?

二、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焦虑过;面对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误区,我们迷茫过。焦虑和迷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唯有冷静的反思: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走出指导的误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过程和方法

《新课标》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而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应付、点缀或猎奇。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如《新课标》规定的那样“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加强学生对文字的阅读体验。

一是感染熏陶,阅读美文激发兴趣。美文是指那些短小精悍、形式自由活泼而又能让人从中领悟到一些生命意蕴、人类精神的散文或杂文。这类文章常以隽永亮丽的语言叙心路历程,以细腻洒脱的笔调说世态万象,以质朴无华述平凡人生,以委婉含蓄道人生箴言,给人以“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感觉,能开阔中学生的眼界,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和人生,学会思考与理解,学会审美与感悟,因此很适合中学生阅读。三年来,我坚持每天为学生读美文,“五分钟美文欣赏”是每节课的保留节目,学生只要凝神细听,有所感悟就行 。

二是联系课文,拓展课外经典读本。教材中的文章,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存在着视野窄小、过于单调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课文拓展有关的课外延伸阅读材料,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年级语文素质和学习特点,分层次确定课外阅读目标和阅读内容,以突出实效。初一年级结合课内所学的内容,重点阅读与课本同一作者相近内容的著作,作为辅助材料进行迁移和拓展,这样既巩固和提高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又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三是提示阅读方法,及时组织反馈。初中的学生还需要老师指点一些阅读方法, 如默读、速读、略读、跳读、精读等。各种读书方法的具体要求也不同:默读和速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阅读速度快、阅读量要大;略读和跳读要求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进而把握其大意;精读要求对读物综合理解剖析,其中包括词句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灵活机动。定期组织文学沙龙,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与体会,并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不定期进行阅读辅导、写作竞赛,组织佳作展览等等。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反馈阅读的成果,既是对学生读书活动的督促,又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素养的巨大提高;同时,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又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二)关注语言

节奏紧张、竞争剧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大,肤浅速效的快餐文化曾一度满足了中学生追求时尚、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但是对“电视、电影等媒体”的阅读绝对不可能替代对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通过品味、揣摩语言,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反思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阅读文本置换”的现状,我们尤其提倡诵读和点评式阅读。

诵读是语文教育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重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文本的声律气韵入手,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诵读尤其适宜于课外抒情散文和文言文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5

关键词:认识;发现;挖掘

一、认识图书室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首先就是书籍,无书不成校。”图书室对于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道德,对于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图书室还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首先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但是对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以及良好的思想熏陶只有通过图书室这个庞大的、丰富的知识库才能得到真正的教育。学校的职能是育人,育人首先要育德,学生只有思想品德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学校图书室作为一个思想意识传播媒介,在掌握中小学生阅读方向、阅读范围乃至品位上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图书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影响是巨大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图书室的藏书是经过精心挑选,内容健康,对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图书,能有效地抵制和杜绝,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另外,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和能力的差异,教师对授课的节奏快慢、难易程度的指导上很难掌握,难免会造成学生中“吃不饱”和“消化不良”的两种现象。因此,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借阅资料进行慢慢地领会和理解,以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阅读图书室丰富的资料信息能扩展视野,更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能够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锻炼自己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精华,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校的图书室是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的“公共”场所。不仅学生可以在这里夯实自己的文化基础,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巨大的知识文库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在图书室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中,都能被众多图书所感染,从而自觉地接受来自这个文明环境的教育。进而实现图书室想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二、发现图书室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图书室就是想要通过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的图书来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而图书室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通过学生对馆藏图书的阅读来实现的。但有的学校的图书室多年来从不进行图书的剔旧工作,里面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无人问津的图书,而新近出版的书籍以及文学、科普类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却较少。有些学校的图书并没有针对性,只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说,因为图书室没有专门整理图书的人员,以至于有时候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小说也出现在了神圣的图书室中。因此,学校一是要使藏书质量高、品位要高、格调要高,做到以书育人。二是藏书内容要符合学校层次,能为师生所喜爱。三是藏书品种要丰富,结构要合理。同时,藏书是为了用书,面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必须采用“藏以至用”的管理方式,加强图书的宣传,如设新书专架,定期出板报(推荐新书、好书,刊登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等等),从而使学校藏书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知识教育,并搞好书籍推荐和阅读辅导等工作,吸引学生到图书室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学校对图书的投入不足,很多学校新书少、好书少,学校的图书主要靠上级的配书,学校自己买书的经费很少;一些校长的理念滞后,除了经费的原因,一所学校的图书配备是否到位,跟领导的眼光和视野有关,如果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就不可能把图书的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有的学校的图书室根本不对学生开放;是因为学校针对性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大部分学生都被学校束缚在课堂教学以及课本知识中;有些学校是教师不允许看图书室中一些课外书来浪费时间。再就是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中,配备专业指导教师的少,兼职教师多,有些学校由于教师短缺,抽不出多余的人来管理图书室,有的学校认为来借书的学生少,没有必要配备专门教师;我们应该避免和克服这些毛病,让图书室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三、挖掘图书室在教育中丰富的形式

学校图书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条件。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夯实学生知识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培养了品德、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增长了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自我开发,培养了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另外,让学生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乐趣,也是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相对于一些西方的国家来说,学生从小就从课外阅读中吸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教育学生从图书中获取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但是,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没有空余的时间来阅读课外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图书室的作用。

学校应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等各项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吸引他们到图书室里去查找资料,培养他们主动读书、用书的意识。如果图书只是静静地躺在书库里,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入室读书教育”是利用好图书室资源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用形象的、直接的方式,把一批批学生请进图书阅览室,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图书室,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综上所述,学校图书室应围绕着学校工作的中心――“教”与“学”,去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职能,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知识教育,使他们“学会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使得他们能用学校图书室的丰富资料来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使学生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6

今天,就以我校图书馆为例,通过借阅情况的监测,间接地反应图书馆书刊采购及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借阅现状和根源

造成中学图书馆借阅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学生课务重,要面对升学压力,课外没有多少时间用于阅读,时间少是主要原因,还有不少老师不重视课外阅读,认为那些是可有可无的,不把学生往这方面引导。个别班主任还把图书馆办好的借书证不发给学生,图书馆的开放规则、借阅时间等制度性的东西不向学生宣传,造成一部分学生“零借阅”。

2.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合理。我校图书馆藏书达6万余册,按这个数字应该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我们仔细查看却发现,2006年为了使图书馆达标进行了突击购书,一味地追求数量,造成馆藏结构不合理,G类、I类、K类比例较大,而且单种书复本多,不适合初中生看的小说、辅导资料、枯燥的历史地理读物等占了藏书的相当比例,而学生真正喜欢的科普类、自然类比例较小。

3.选择的盲目性。我们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图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从性和从众性。在图书馆里从前到后兜了一大圈,最后随便借了一本书就走,隔天就来还了,更有甚者当天就还,这种读者既浪费了宝贵的课余时间,久而久之对阅读也会失去兴趣和欲望。

4.学生的阅读倾向也不容忽视。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但从图书流通排名来看,笑话、科幻类、侦探类选择最多,而经典文学作品选择较少,四大名著和国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或作为强制性要求他们阅读的话,很少有学生借阅。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娱乐性、消遣性倾向较重,寻求精神上的刺激,这是令人担

忧的。

二、提高借阅率的对策

要提高借阅量,必先吸引读者。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小学图书馆除了具备不断提档的硬件设施外,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管理出效益,服务出成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换言之,能否吸引读者是衡量图书馆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上分析了几点图书馆的现状和存在的根源,要解决此问题,我想应从源头抓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对改变图书馆低借阅量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开馆时间。我馆虽然是全开架、全天开放,但由于客观上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只能利用课间和午间休息时间借阅,实际借阅时间还是相对较少。为了充分服务学生,我馆还在寒暑假定期开放。

2.做好初一新生的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固定于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周,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对新生进行文献知识和图书馆知识的教育,介绍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技能等,将图书馆设施、藏书、布局、环境、借阅规则、借阅流程等作详细介绍,以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检索各种文献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小即会正确地阅读,善于利用图书馆自学,逐步掌握从文献资料中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熟悉图书馆,为日后的借阅消除陌生感和盲目性。

3.加强纸质图书的建设。图书采购应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制订出完善的购书制度,并邀请各教研组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要购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歌颂社会道德新风尚、有助学业的优秀图书,也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买些富有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的优秀图书,使文献种类丰富,同时定期整理图书资源,剔除陈旧过时、残缺不全、多余复本、不易入藏和不作留存的报刊,提高利用率,科学合理地调整藏书结构,使馆藏结构更趋合理。

4.开设阅读指导课。和教务处协作,将阅读指导课纳入教学体系中,每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到馆,阅读课上未看完的图书即时借走,减少学生“零借阅”。开展阅读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组织适合青少年兴趣和年龄特点的各种读书活动、征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事实证明,图书馆和教师共同合作,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和交流技能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5.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为师生提供借阅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流通量和读者的多少,而好的服务质量又取决于服务理念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管理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熟悉馆藏,关心读者“读什么、怎么读”,指导学生选择有理想、有科学、有知识、有趣味的读物,做好导读工作。图书管理员有义务向学生推荐和提供优秀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进行综合教育。

6.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开辟新书推荐、名著导读、书评等栏目。通过建立“图书角”和“班级文库”等形式,把图书送到班级里,送到学生的手边,使图书馆能被学生广泛接触和利用,让学生自己管理图书。

7.积极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收藏各种新型载体文献,如视听资料、多媒体出版物等,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信息化优势,于2010年9月正式运行学校图书馆网站。我校图书馆网站的建立,让全校学生跨上读书学习的信息化高速公路。

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它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科学文化教育领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以及自学能力、分析鉴别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书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积攒和延续,闻着它芬芳墨香,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真是件赏心悦目之事。书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师。要留住每一位读者,让图书馆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老师最满意的地方,环境最温馨的地方,作为图书馆人,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没有最好,只有把工作做得

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