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和金融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和金融学

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1

        特稿

        (1)聚焦《征信业管理条例》 无

        特别关注

        (13)国际金融危机的引发机制 宋一

        理论研究

        (17)公共危机治理中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 杨静慧 周定财

        (22)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应用探析 无

        (26)改善农村信用与增加金融投入关系实证研究 骆伦良

        征信与法

        (31)征信业务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研究 无

        问题探讨

        (35)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防范"人人贷"中的信用风险 张金艳

        (39)基于第三方评价的b2c网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主要因素研究 陈显友

        (43)对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搭建的思考——基于银行、证券、保险信息共享的探索 汪继宁

        基层调查

        (47)吉林省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肪堆芯?张承杰 黎婷

        (51)天津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情况研究 刘薇

        (54)关于征信及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的思考——基于甘肃庆城县信用评级市场的调查 张录民

        诚信建设

        (57)会计职业道德优劣影响会计诚信问题初探 陈以军

        (61)政府诚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吴建伟

        (64)奥林匹克运动诚信缺失的反思 江淼

        金融纵横

        (6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分布特点 曲小刚 罗剑朝

        (71)主权评级负向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比较分析 郭亚静

        (77)河南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方向策论 高彦彬

        (81)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王军 张翠萍

        (86)基于资产净值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问题研究 魏博文 姜林

        (90)借壳上市的动因及交易模式分新——以大有能源借壳欣网视讯为例 孙春甫

        无

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2

【关键词】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组织绩效

1.引言

广东所处的珠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地之一,这里制造业发展发达,人口密集,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该区域具有中国完整的经济形式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形态。该区域制造业内从高级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很可能比国内任何其它区域人员更需要高效的学习与创新以适应高度竞争的环境。就组织学习而言,虽然国内有越来越多文献资料进行讨论,但是实践上组织学习成功的案例企事业单位少而又少。现存的文献大多从单一层面讨论组织学习问题,如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动机、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等等,目前能较深入并能进行整体性分析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绩效四维关系的文献,并能阐明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影响内在机制的研究尚未出现。鉴于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没能较好解决组织实际问题,但是以珠三角区域为例,各种组织又是迫切需要组织学习来提升组织效能。因此,本文把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绩效四个构面整合起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不但重要而且会是有趣。

2.研究变量与假设

领导行为研究普遍使用的是二维分类模型,上述分类过于狭隘,不能完整地代表领导行为整体构面。也有一些学者,如郑伯壎、樊景立等,把中国情境下领导者行为分为三个构面:德行、仁慈及威权领导。上述构面能较好体现出传统中国儒道佛文化影响下的领导行为形态。但是上述领导构面划分,比较理论化,不容易测量与掌握。本文借鉴Yukl对领导行为的定义,即按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和变革导向来划分领导行为的三维领导行为模型。上述领导行为比较贴近组织单位实际,既能体现出传统中华文化熏染下的人性特点,又能体现出西方管理文化潜移默化对中国管理者的细微影响,还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下不断追求变革创新的新时代气息。即,具体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将涉及三种导向行为之一或是它们的一个组合。任务导向领导以任务为核心,以绩效为中心,重视赏罚重视业绩考评。关系导向领导重视与下属的互动关系,重视领导承诺与授权,鼓励下属试验。变革导向领导致力于唤起下属产生卓越的集体利益意识,帮助下属达到非凡的目标,包含愿景激励、理想化影响力、感召力、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要素。组织学习能力包括组织学习良好气氛的创造能力、组织学习成果的分享能力以及组织学习方向内容引导协调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维度。组织绩效指企业在单位时间的创造的知识管理绩效。由于公开出版物上难以收集到研究合适的研究数据,因此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任务型、关系型及变革型领导行为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假设2:任务型、关系型及变革型领导行为以组织创新能力为中介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3.实证分析

本研究供发放7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70份。通过SPSS17软件分析,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如上述研究变量之Cronbach’s α均大于0.70。本研究还采用AMOS 7.0统计软件,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根据荣泰生提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标准:在表1中,本研究所测量的各个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的范围,这表明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整体模型适配度。

同时,各主要路径系数皆具有统计显著性,依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条件,我们可判定本研究中组织学习能力对任务导向型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起显著地中介作用,组织创新能力对任务导向型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中介效应不显著。同理能够观察到样本单位中关系型领导以组织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对组织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力。类似的结果在变革导向型领导与组织绩效间关系中也同时发现(因篇幅所限具体统计分析省略)。综上所述:假设1与假设2得到本文数据的支持(注:P*

4.研究结论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影响机制的相关假设和概念模型。具体来说,本文认为领导行为并不是完全直接影响组织效能(绩效),其中有重要的中介效应会发生,即要通过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创新能力来影响组织绩效,上述两个变量在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基于全文的分析论证,最终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4

关键词:战略规划 教材建设 多元化考核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业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金融交易越来越国际化。金融学是从应用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在金融理论的研究在产生之初着重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直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注重金融理论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同时金融学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金融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比如,资产定价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等。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金融学本身的微观化研究方向对金融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也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学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对现行的金融学教学进行评价,对未来的金融学教学进行战略规划。金融学教学要符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这要求金融学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既要熟悉本国宏观金融体制与规律和精通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不仅要掌握金融学的知识,还要熟悉与金融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财务管理学、应用数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学等。

金融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以金融业和金融学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学教学的战略规划。金融学教学的战略规划既要注重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等,也要注重实验室、多媒体等硬件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金融学教学的长远发展。

在金融学教学战略规划中,首先要注重层次性。在现代经济中,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性,不仅对高端人才有需求,而且在低中人才市场中也存在大量需求。这是与我们金融发展阶段相适应。所以,在金融教学战略规划中,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特学培养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培养计划,高校根据自身的实力的升降制定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金融学教学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一)增加金融学微观方面的内容

在金融学教学中,注重对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微观金融学方面比较不受重视。这与我国金融体系管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金融运行的绩效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政策等宏观因素,在金融学课程设置上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倾向于宏观理论方面忽视对微观层面的教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微观层面的金融学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把金融学的微观内容加入到教学之中。在金融学课程设计时,加大微观理论的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的相结合,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宏观理论的地位。把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强调课程内容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金融领域更是如此。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合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更需要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经济发展中真正培养出人才。所以金融学课程设计要增加国际金融学的内容,比如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包括已有的国际金融、外汇业务、对外结算等课程。此外,在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如国际经济法、国际惯例、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国际性金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国际交流方面,如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外交军事政策、国际交往礼仪、国际谈判学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扩大金融学教学的国际视野。

(三)实现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这就需要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数理知识,否则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进行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除与数学关系较为紧密外,金融业务的信息化也是金融发展的趋势,这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因此,课程设计时就要注意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金融理论的转化成为市场所需的技术,促进金融的发展。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

教学现代化,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手段。在金融教学中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脱离原始的“黑板粉笔”教学,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掘金融学教学的潜力。比如,建立金融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软件配套设施,比如银行软件、证券软件等进行实践教学。金融实验室可以真实地模拟现实市场环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股票、期货交易环境。金融实验室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式操作逐步熟悉现实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在现代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鼓励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金融教学还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多形式的开展实践教学提高金融学微观理论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开展合作等实现。也可以开展金融模拟投资竞赛和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组织专家讲座、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现行的金融学教材偏重与理论,对实践的部分重视不够。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降低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在教材建设中要注重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在教材建设上要注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论成果,将其及时地补充进教材中去。此外,在教材建设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材建设应与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相结合

教材建设要与师资建设同步,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建设能够确实起到作用,发挥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在师资力量建设中,要对教师进行评估,尤其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给予全面了解,从而制定有针对性对方案来提高教师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针对教材就教师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对教师进行培训、业务交流等来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能够与教材同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根据学校的规划,也要根据教材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发展。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紧跟时展,金融学理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要求教师具备较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合理的理论结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师培养上,要切实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培训、参与课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优化教师队伍。对教师的培养不仅是要从制度上安排,促进他们自身的提高,学校也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教材建设需与提升网络教学环境相适应

教材建设立体化才能有助于提高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使用。所谓教材立体化就是在一整套教材建设中,包括核心教材、课程说明、课程大纲、学习指导、学习要点、重要概念、问题解答、活动建议、教学案例、教学图片、实验实训指导、在线课堂、复习题库、课程试卷、政策法规、参考文献、专业期刊、相关网站等在内的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课程立体化教材。通过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先进条件。

(三)教材要注重实践内容与实践课的一致性

金融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应用型人才,需要他们能够对金融市场做出敏锐判断,对市场业务能够熟练操作。所以在金融学教材的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实践内容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最佳手段,是纯粹的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材实践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与纯粹的实践课的衔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同时,在教材实践课的设计上要教材结构“模块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用时可以将银行、证券、理财等内容进行模块式的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模块,便于选择性组织教与学,使教材更加实用、适用,职业特点更加突出。

此外,在金融学考核方式方面要多元化,根据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改变过去以笔试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课内实践,可以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对实践环节,比如商业银行业务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之类,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写作、答辩等方式来考核。

四、结束语

在金融学教学战略规划中,以教材建设为核心,通过师资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来整体提高金融学的教学水平,应对新形势下金融学教学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金融学教材建设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6

[2]张静琦,孔曙东.新世纪对金融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

[3]田玉兰.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N].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

[4]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

[5]“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大学教学,2005

[6]李琼.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7]杨胜刚,乔海曙.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基本思路[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

[8]杨淑娟,刘明显.高校金融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1

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5

关键词:财政金融学;内容整合;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伍士林(1963-),男,安徽无为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福泉(1973-),男,湖北黄岗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临安?311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财政与金融”精品课程支持的研究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98-02

一、“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财政金融学”课程属性

“财政金融学”是一门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由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部分构成,都是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资金运动的。财政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货币资金收支的,而金融学则是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的。这两部分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联系上看,两者都涉及资金运动,但两者研究的范围则是根本不同的,一个是国家财政体系,一个是社会金融体系。因而,两者的联系是有限,而区别则是最主要的。大纲要求:通过“财政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与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等。可见“财政金融学”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且要求全面,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2.“财政金融学”课程在高校中的设置状况

“财政金融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之一,广泛地开设于经管类的众多专业中,如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且大多被列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此外,还有不少高校则将“财政金融学”列为通识性课程,开设为全校性选修课;在教学时数安排上,“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通常以48学时者为多,但总体教学时数偏少,浙江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情况就是如此。二本开设此课程的主要有会计、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专业,三本则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开设,而二本及三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单独开设“财政学”与“金融学”。同时,“财政金融学”也是我校全校性选修课程之一。我校该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48学时,部分专业为32学时,全校性选修课也为32学时。

3.“财政金融学”课程的教与学情况

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偏向于理论课型,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一些其他手段,如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而联系实际的课外调查、专题论文、实际操作等带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现今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可利用的手段也较以往多,如大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模式;再从学生学习方面看,目前学生的学习还是以课堂听课、做笔记或打印PPT课件、做作业等方式为主,大多以完成课程任务获得学分为限,缺乏学习主动性,被动学习比较多。

二、“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财政金融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并非是专业课,且每个专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着诸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

在“财政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的且较为犯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

(1)课程内容取舍或称教学内容广度问题。如果财政学与金融学分开上,都有不少内容,“财政学”一般有十二章左右的内容,“金融学”有十五章左右内容,多者达二十章内容,而合并为一门课后,课程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应安排多少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过多,则显得十分庞杂,而教学内容过少则又不能反映课程的主旨。

(2)教学内容的深度问题。这和教学内容广度紧密相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本科教学不同与专科,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但在有限教学时数的限制下,若教学内容安排较深,则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广度。

(3)“财政金融学”与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涉及财政、金融的其他课程很多,这样难免会存在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财政部分的税收与税制与“中国税制”课程有交叉;又如金融部分的涉外金融与“国际金融”课程部分内容有交叉等,外如“财政金融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保险学”等都存在有此类问题。

(4)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财政与金融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改变,而教学内容有很多地方比较陈旧,甚至与现实脱节,难以紧跟时代的发展。

2.教学形式问题

从目前“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而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得比较少,究其原因有:

(1)课程教学时数不足。由于“财政金融学”课程的特殊性,它在整个教学计划安排中不可能有较多的课时,这样就存在一个教学时数有限问题,致使多种教学手段难以开展。

(2)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使得除讲授外难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实践中,课程教师常常会陷入如果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式,则难以完成教学内容,若要完成教学内容,则只能以讲授为主的两难境地。

(3)班级大,学生多。“财政金融学”课程一般都是合班上课,少则两个班,多则达四个班,人数常超100人,客观上也给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管理学和金融学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财务管理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许多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但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不多,时间也不长,对于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问题仍存在困惑和争议。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关于专业定位

把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近年来争论颇多,莫衷一是。在国外,通常把这一专业设在管理学下的金融院(系);在我国,这一专业却往往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摇摆,有的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院(系),但更多的是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院(系)。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则基本上设在会计系或经管系下。

在财务管理学尚未独立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西方财务理论界认为,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学三部分组成,从理论渊源上认定了财务管理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学游离于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之中。在1992年11月《企业财务通则》前后,我国的企业还很少涉及财务问题。当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认识也不清晰,更谈不上研究财务管理与金融学之间的关系,流行的依然是将财务管理纳入在会计之内的“大会计观”,财务管理自然只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研究企业资金运动,为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理财服务。1998年,中国教育部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规定为一个独立专业,这标志着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学专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另立门户。

二、关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于任何专业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财务管理长期置于会计学专业之下,致使我国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错误认识。虽然目前已经将财务管理专业独立出来,但其培养目标却始终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还是套用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目标。

现在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即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理财技术的训练,以培养一流的CFO为直接目标。博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则应以学术研究为基本导向,致力于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推进。但是,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还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特色。

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一个独立的体系,它更强调学生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法律、会计、金融理论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以及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工作的管理型、应用型的中级财务管理人才。

三、关于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根据其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原则构建成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厚基础”是指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不仅能承前(与高中课程的衔接),而且要启后(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缜密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财经应用文、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心理学、体育等。

“宽口径”是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要考虑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既要精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很好地理解其他相关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地说,财务管理专业应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满足执业需要为目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财政与金融、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学、金融市场概论、投资学、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

“强技能”则集中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都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目标应使学生达到四个一:培养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写一手好文章(主要是财经应用文)、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还应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见习、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手工、电算化两部分)、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专题等。

四、关于教学模式

(一)注重理论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目前,一谈到高职教育,特别强调的就是“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受此影响,有的教师为自己的理论深化有可能脱离实际而疑惑,也有的教师既无勇气详细地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又无能力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导致当前财务管理理论课堂讲授的徘徊与心虚状态。虽然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理论研究,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而单纯地强调实践教学。理论对于实践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实践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框架、一个原理或一个思想。同时,理论教学还能为高职毕业生以后备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实验机房,有的甚至还有ERP实验中心,这些都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但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仍局限于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差距太大。因此,学生在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外,还应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见习或顶岗实习,进一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践教学中,可实行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相关课程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具有极强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如何解决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和成本管理学交叉重复的问题,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管理会计学既无研究的特定对象,又同样是资金、成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问题,因此,管理会计学就显得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将管理会计学中的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存货决策、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学,其他内容(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管理等)均可并入成本管理学。

五、关于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尚无一套自成体系、前后呼应的财务管理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复印件,既面面俱到,又毫无特色。所以,为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要认真组织制订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的原则就是既要有别于本科教材,又要充分体现财务管理课程的精髓。笔者认为,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教材内容混杂的局面,将其一分为二,分别编写财务管理学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酌情编写并讲解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教材可选用通俗易懂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也可选用较为全面介绍中外企业财务管理成败典型案例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教材。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3).

[3]李志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8(10).

[4]章铁生,席彦群.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朱丹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