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职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职责

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1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其中, 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新准则的出台首要目的是遏制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对外披露不客观信息, 以增加利润表中数字的真实性, 但是指导性及灵活性将会导致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减值业务的判断不够准确。因此, 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会计核算问题及影响。

(一)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问题分析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该项固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 只要固定资产发生减值, 即当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原因有: ( 1) 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 2) 固定资产入账后, 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 会发生价值贬值, 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 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计量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其结果会因人而异。为了使期末固定资产计价

与当期损益计量更可靠, 新准则要求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以企业管理层经批准的最新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 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其以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 并且对预算期进行了限定, 对预算期以后的现金流量趋势进行了保守的限定。这些规定在理论上确实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但在实务中, 对于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如何确定却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可操作性差。

(二)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问题分析

企业把握 “公允价值”具有难度。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亮点, 并被许多专家和学者以不同的方式所肯定, 这也正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关键一步。但是, 目前我国还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 企业很难获得当前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 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土壤并不相符。因此,我国这种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

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难以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会涉及很多变量, 并且需要企业有关部门的参与。可见, 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前提下,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工作量大。

合理确定折现率有难度。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市场利率为依据, 无法从市场获得的, 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客观估计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有相当的难度。因此, 合理确定折现率有难度。

会计监督薄弱, 使得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标准存在多重性。新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但从我国会计实务来看, 由于会计监督环节薄弱, 使得企业出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不提、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此外, 新准则只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作了相关规定, 但没有作具体规定, 完全是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 这样便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为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三、完善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分析可以看出: 在会计实务中, 企业对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对策如下:

(一) 固定资产减值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不断完善

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针对这些问题, 新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 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但是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通道。固定资产减值仍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应用得当, 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用不当, 则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以求达到最佳, 是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保护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及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二) 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措施

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 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是实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旧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等, 并统一提供公正合理的各种资产信息和价格信息, 使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 同时也可增强其可操作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要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 从而弱化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进考核评价指标, 应以营业利润为考核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准则制定者应重新考虑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笔者认为,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经济环境而定。

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测制度, 待制度逐步完善后, 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 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欠发达的地区, 本着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将资产评估作为确立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依据。如果企业不实行减值会计, 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原因。

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2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预期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三、实例比较分析:

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000元,2007年至2010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均为240000元。该企业2006年底购入一台价值12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4年,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设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2007年至2010年该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300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2007年和2008年为33%,2009年起改为30%。

(一)计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

1、200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48000元,发备的账而价值为7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9000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18000(48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

暂时性差异18000元(900007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元(18000×33%)  2、200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36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6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6000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6000(36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1980(6000×33%)  暂时性差异 24000元(6000036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920元(24000×33%)

3、2009年会计提折旧24000元,设备的账而价值为1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30000元。相开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6000(3000024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说影响金额1980(6000×33%)或1800(6000×30%)

暂时性差异18000元(3000012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400元(18000×30%)

4、2010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2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18000(3000012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或5400(18000×30%)  暂时性差异为0元(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元

(二)《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948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20

4、2010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6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400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81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41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02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00200

4、2010年:  借:所得税 966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6600

(四)《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不同方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A、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与上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相同。

B、递延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会

——应交所得税100020

递延税款 1980

4、2010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060

递延税款 5940

C、利润表下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9480

递延税款 2520

4、2010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意义;处理方式

一、当前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不能真正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

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购入固定资产时一次性作支出处理,对“固定资产”账户也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户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及其增减变动情况,而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占用情况。同时,通过固定基金核算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的价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维持固定资产的再生产,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了一个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虚增资产和净资产。此外,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欠费形成的债权不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及时催收所欠款项,最终导致坏账损失的产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利于引起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政策的实施。

2 不能准确而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

由于事业单位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下,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债务,如应由本期负担尚未发放的职工工资等,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负债”,只有负责办理的人知道,负责资金管理的财务部门则无法得知。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形成的这部分“隐性债务”,在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中得不到反映,只是在实际支付利息或归还本金时体现为支出,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3 不能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和收支结余

收付实现制原则下,由于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事项可不予反映,所以,单位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上缴未上缴的款项,都不作支出处理;反之,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应由上级拨下未拨入的款项,也不作收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无法正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另外,有的单位为了少计支出,甚至人为地推迟付款时间,拖欠应付款项,这样就形成了收支不实。因为收支不实,据以计算的收支结余也就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就会虚增结余。许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经过跨年度才能完成的,与之相关的支出可能在下年度才发生,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核算,易造成收入成本不配比,据此计算的收支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因此,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科学地提供资金运动情况和业务运作情况,不利于事业单位业绩的考核。

4 收付实现制下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事业单位已逐步进入市场,转变成面向社会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再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的形式和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环境下,事业单位必然也会越来越重视成本的核算。对事业单位进行成本分析和绩效考核,是提高预算分配效率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收付实现制上进行的会计核算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成本耗费和绩效水平,不能适应开展绩效管理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 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已逐步具有了企业的性质,但其与一般企业相比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具体区别人、财、物与经营活动的不同情况,如果承担的是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等职能的单位,可以继续实行应有的体制和制度即收付实现制,而如果已按企业方式管理的,则应当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用权责发生制执行。在会计处理上采取双重组合的核算管理方式,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2 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状况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长期资产和隐性负债都能得以全面反映,从而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价事业单位对其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状况和水平。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得资产不仅反映取得成本,还反映其净值。因此,运用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3 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事业单位有很多事项虽然还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但讲求效益和效率则是社会各个方面的一致要求。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所占用和使用的大量资产不计提折旧,财政对单位的拨款额度同其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造成不同会计分期的资金使用效益缺少可比性,财政预算的科学编制和决算的年终考核也缺乏依据。而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将会更加科学和合理,对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将会有很大帮助。

三、权责发生制的思路与业务处理具体方式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目前状况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应采用渐进式的改革,逐步推进。

1 收入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包括劳务接受人应交未交的费用,应按提供劳务的期间,将实收和应收的款项均确认为应上缴专户的财政性资金(仍然不得确认为本单位的事业收入,但经批准可不上缴的除外),借:现金(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或者借:应收账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反映按照权责发生制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全部预算外资金,借方反映实际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反映应缴未缴的预算外资金。

2 支出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支出业务,应按权责发生制列为收益期间的支出,对于跨月、跨年支出应按收益期间,采用一定比例合理划分,进行分摊;对实际劳务已经发生,款项尚未支付或完全支付的事项,应当按照劳务或购货实际时间列报支出,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3 对外投资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外投资包括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不能在投资收回时一次性确认收益。如购买债券利息的确认应当分月确认投资收益。股权性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确认利息收入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贷:其他收入――利息。

4 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对固定资产应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折旧(可采用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分月计提,列为支出,计入成本,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列为支出,以全面、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耗费和净值。计提折旧时,借:事业支出――折旧,贷:累计折旧,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5 其他业务的权责发生制处理

(1)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增设“在建工程支出”科目,全面列示在建工程状况;取消收支类科目,并根据对具体会计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增设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和重要事项进行披露。

(2)将收入支出表改为“收益表”,详细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和单位经济活动的成果,并在表中列示“核算单位实际预算外收入数”和“核算单位实际上缴财政专户数”,以反映事业单位全年实际预算外收入和上缴数。

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4

那么,在新准则下转型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的改进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这种财会现状所寻在的问题

目前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多采用财税合一的形式,价税分离的方式使增值税还不能作为一种费用计入企业利润表。在理论界,这种形式也被认为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就已经为纳税人所应支付的税款买单。在这种状况下,很明显,增值税被纳税者从利润里扣除,直接转嫁给了消费者。但是税法规定了无论是消费型增值税还是生产性增值税,不能抵扣的那部分要有企业来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阶段的核算方法没有将增值税对经营成果以及企业的当前财务状况所造成的直接的影响提供给会计,并把这些信息呈现到账面上,这些违背了会计准则中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现行增值税在进行销项税的核算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但对进项税的核算却没有遵循,实行了货到扣税法,商业企业中实行了付款扣税法。在对进项税的会计核算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这些将使企业关于增值税的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核算的核算基础严重背离。

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背离的地方很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不符合相关性要求以及可靠性要求,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模式应该是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以及事项作为核算依据,确保会计信息内容完整、真实有效,使增值税核算模式应该使财会报告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增值税的真实会计信息。另外,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不符合可理解性要求。会计核算应该使会计信息清晰明了,方便投资者根据财务报告确定投资策略,但是财税合一以及价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也与可比性、重要性等要求背离。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要想确保核算的公正性,是资信信息使用者提供翔实确切的信息,就必须改进增值税会计核算的模式。

二、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的改进的探讨

1、改进现有的财税合一以及价税分离模式

按照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处理税法中规定不能折扣的增值税。同样的道理,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而言,也可以将增值税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这种改进方式既符合成本核算的原则,又对企业形成一种制约。

2、进一步建立价税合一、财税分流的新模式

在新准则下,转型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要想进一步改进,必须尽力价税合一,财税分流的新模式。而增值税要从信息披露以及具体核算方面进行规范。按照税法的具体规定,逐笔查找差异金额以及差异项目,确定应交的增值税。而信息披露增值税的会计信息披露要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在利润表中要反映增值税费信息等。改进增值税会计处理办法,构建财税分离的增值税的会计体系。会计和税法应该相互分离,形成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体系是完善增值税法以及会计准则的必然的结果。

3、在新准则下,转型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模式将“权责发生制”改为“收付实现制”

很多企业的销项税额必须在收到货款以后才能交税,进项税额都是实际付款后抵扣,收付实现制从根本解决税款缴纳脱节以及款项收付之间的矛盾。在考虑税收制度稳定、以现行税制为前提的情况下,对赊购业务的处理上,要在赊购劳务以及商品的时候,按发票所列的增值税借记科目,实际付款时,要将已支付的进项税额从“待转进项税额”专栏的贷方转到“进项税额”专栏的借方。这样处理,能根本上解决税款缴纳脱节的矛盾。

4、对转型增值税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进要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相关报表内容

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5

一、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

(一)业务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的缺陷

医院如果没有采用权责发生制,那么通常应该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门诊业务收入的这种制度下的核算方法是根据患者来定。自费患者和医保患者的现金支付或刷卡支付计入收入,而对于病人欠费情况,则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单独记录在备查薄里。如果患者来交钱,则予以结算,否认不纳入核算。这种方式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医院的收入,药品的流动也因此出现帐实不符的现象。医院的另外一种收入是住院业务收入。对于未能按时全额支付费用的患者,医院财务只是按照其已交的款项进行核算,而对于药品的发放、记录则出现了脱轨现象,药房按实际领用的药品核算,财务按患者实际缴费的药品核算,两者间核算方法的不同必然不利于医院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存在缺陷

有些医院规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按照实际买价和发生成本进行入账,计提根据的则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这样一来,会计账目的数值始终都是原值,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折旧损失,账面没有累计折旧科目,这样就导致某些固定资产的磨损得不到补偿,账面值与实际值存在较大差距,医院就会摸不清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和磨损情况,会计信息失真失实。

二、权责发生制在医院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一)完善医院业务收入的核算

关于门诊业务收入,医院在发生业务时,采用电脑记账,由专人对欠费患者进行分类。此类医药费的发票也由专人进行分类归档。进行会计核算时,设置对应明细科目,定期做好提取坏账准备。关于住院收入的业务会计记录,医院信息部门应分类明细统计患者的医药费。入账时,同样要设置专属的明细科目。准确记录反映患者的预交费用、实际费用等。对于已经出院但尚未交齐住院费的患者,医院同样要做好明细科目,仔细记录其欠的款项和原因,一定要避免重复记账。

(二)健全医院业务支出的核算

医院在未运用权责发生制前,业务支出按付款时间记账。比如,在记录支付的水电费时,医院是在付款当月进行成本记录的。有时候会多交几个月的费用,医院并没有将这些费用分摊在几个月中,而是一次性计入付款月,这样导致付款月成本偏高,其它月费用又偏低,出现失衡现象。医院运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很好地避免此类问题,对于一次性支付的款项,会将其平摊到其它月里,并在账面上设置明细科目记录,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解决收付实现制造成的成本失衡问题。

(三)加强现金流量的控制

当前,有些医院在记录现金流量时,借鉴了很多企业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需要的现金流量报表。在现金流量表中,医院根据实际发生的收支进行具体分类记录。医院领导在看这样的现金流量表时,能够很好地查看获利情况,也方便分析医院当前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准确记录现金流量的报表能够帮医院领导做好更贴合实际的决策,更准确地把握和控制医院现有资金的流动。

(四)强化固定资产的核算

医院在权责发生制条件下核算固定资产,要做好吸收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方法。设置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累计折旧,并按月进行,管理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如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比如大型医疗设备的磨损修复情况,避免净资产重复虚设现象。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损益情况。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清理时发生的费用,也要记账,强化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记录。

(五)降低财务风险

医院之前的收付实现制,资金的收支记录是按实际发生的时间进行核算的。但在医院实际的业务活动中,有些业务是并不与资金的变动对应的,这样的情况就会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一些麻烦,财务部门也会比较被动,不利于控制财务风险。比如,医院的科研项目已经确定,但是经费尚未到账。收付实现制对这种情况的记账就会发生脱节现象,而权责发生制则会主动确立未来的应收或应付费用,加强财务储备,财务部门也可根据账款的实际发生时间进行管理。所以,权责发生制能够让财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主动,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六)提高资金使用率

医院运用权责发生制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的资金有两方面来源,一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二是医院自行筹资。权责发生制能够加快医院资金的周转速度,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地分配,为医院创造最大的效益,更好地满足普通群众看病的需求。医院在权责发生制下,按照预算要求核算各项收入和支出,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让有限的经营资金,产生更好的服务效果。

会计核算的职责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提出在成本费用、资产管理等方面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我国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基础正面临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改革。独立学院一直以来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高校学费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租金的核算及水电费的核算等方面。基于此,本文试用权责发生制对这些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以便更真实、准确、科学的反映独立学院的财务状况,也为高校财务制度实施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独立学院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政策依据

独立学院是依托现有普通高校,引进社会资金投资,以新的机制创办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一方面它依托于国有普通高校,充分地运用其优质办学资源;另一方面它又以民间资金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运用民办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拥有独立的校园、独立的财务、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学历证书。因此,它具有“民”、“独”、“ 优”三个特征。其中“独”,就是强调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目前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大都是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参照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

2012年4月1日,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了使高校财务管理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适应,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2年12月印发了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高校财务制度相比1997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较多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在成本费用、资产管理等方面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规定为独立学院的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在独立学院经济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一)独立学院学费收入的确认

1.收付实现制下收入的确认。独立学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在收付实现制下,当前独立学院学费收入的会计核算反映的仅仅是实际收到的学费收入,而对应收学费总额和学生欠费金额未进行核算及反映,应收学费总额和学生欠费情况只能通过备查簿或学生缴费系统另行查询。由于应收未收的学费不予以反映,容易形成资金管理的漏洞,也给学校催费工作带来影响,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债权性资产信息不真实。

2.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的确认。独立学院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收费,可以动态管理缴费情况。对于学生收费的核算可以采取以下核算步骤:(1)根据本年度注册报到(第一学期)学生统计表编制本年度应收学费、住宿费时,借记“应收学费/应收住宿费”科目,贷记“事业收入”科目。(2)实际收到学生缴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学费/应收住宿费”科目。(3)发生学费、住宿费标准变动以及学生转学、退学、休学、复学时,应分不同情况作相应调整,学费、住宿费增加时,借记“应收学费/应收住宿费”科目,贷记“事业收入”科目;学费、住宿费减少时,借记“应收学费(红字)/应收住宿费(红字)”科目,贷记“事业收入(红字)”科目。(4)独立学院学费收入无需上缴上级财政,但需上缴给母体学校的联合办学管理费,在交纳管理费时,借记“其他费用――上缴管理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其他费用――上缴管理费用”科目。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学生班级在“应收学费”、“应收住宿费”下设置明细科目,以便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类别学生实际缴费情况,以利于学院加强对欠费情况的监控。

(二)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的处理

1.收付实现制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在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下,独立学院的固定资产以购入时的成本价值入账,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耗都不计提折旧。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数据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期内成本被低估,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无法真实反映高校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状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也不计提减值准备,极易导致虚增资产,不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2.权责发生制下固定资产的核算。(1)取得固定资产,发生有关支出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根据新高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学校可以根据各项固定资产的特点、使用情况及不同的管理要求,确定各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同时,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学院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发生的价值损失。计提折旧时,借记“其他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期末,将“其他费用――折旧费”与“固定基金”对冲,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其他费用――折旧费”科目。

3.定期评估固定资产价值,必要时计提减值准备。每年年末,对重要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当发现固定资产价值下跌时,应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4.参照企业做法,合理处置高校固定资产,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固定资产出售、毁损进行核算,并结转清理净损益。结转固定资产净值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出售价款或残值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最后结转处置净损益,借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或借记“事业支出”科目。

(三)独立学院租金收入的处理

1.收付实现制下租金收入的核算。独立学院对出租的一些校内商店、食堂等没有实行严格的管理,往往在收到租金时才确认为“其他收入”,对一些拖欠租金的客户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催缴,没有做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2.权责发生制下租金收入的核算。租金收入由于受租赁合同的法律保护实为无风险收入,独立学院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店面租金收入,并设置“应收租金”会计科目对租金的收缴情况采用跟踪监督核算,按以下步骤进行核算:期初,根据租赁合同核定该月租金收入,借记“应收租金”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租金收入”科目;期间,收到租金时,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租金”科目;期末,“应收租金”账户的借方余额即为当月未收欠交租金金额;若为贷方余额则反映预收租金金额。

在权责发生制核算下,既能准确及时地核算本月应计入当月收益的应收租金收入,又能反映并监督本月租金的拖欠情况,促成租金的及时收缴,维护合同的合法权益。

(四)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水电费,减少浪费

1.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核算。在收付实现制下,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水电费没有按照使用部门及其用途单独核算,其核算流程比较简单,一般分两步:学校向自来水公司和供电部门缴纳水电费时,借记“事业支出――水电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教师、学生和学校店面、食堂交来的水电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事业支出――水电费”科目。

2.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建议。独立学院水电费可以按照用水用电部门及其用途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教学用水电,即为教学、办公、图书、试验等用水电,计入教学成本;第二大类非教学用水电,即为经营用水电及其他用水电。经营用水电为学校店面用电,其他用水电含学校食堂、工地及各类临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用水电等;第三大类为代收代交水电,即为教师住户和学生宿舍用水电,这部分水电主要由学校代交,教师的水电费在每月的工资中扣回,学生水电费大多为IC卡管理,即先按规定的价格购水、购电充入其IC卡表中,据此消费。因此,在权责发生制下独立学院的水电费的核算可以实行分类核算,具体核算程序为:期末,根据用水电部门及其用途归集水电费,借记“教育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其他应收(付)款――教师住户/学生水电费/食堂、店面水电费”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水电费”科目,贷记“教育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支付水电费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学生、食堂、店面及从教师工资中扣除相应水电费时,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付)款――教师住户/学生水电费/食堂、店面水电费”科目。

对独立学院的水电费实行分类核算,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各类用户的水电费的开支、收缴情况及欠款情况,通过各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各类用水电部门可以对比分析每月的水电使用情况,从而加强水电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合理节约教育成本,使财务真正起到对水电的账务管理作用。

三、小结及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将权责发生制引入独立学院财务核算不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预算约束力,而且有利于教学成本的管理和绩效考核。在成本费用和资产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高校财务核算的发展趋势,也有待于实务界和理论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权责发生制相比收付实现制,其核算过程比较复杂,权责发生制能否在独立学院顺利推广还需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及进一步的政策保证。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教[2012]488号.

2.刘家瑛.高校财务的权责发生制应用思考[J].会计之友,2012,(2上).

3.卢英.权责发生制在独立学院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