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1

作者:杨省利,贾国良,张玉顺,王小燕,惠昭岚,蔚虎文,周小燕

【关键词】 心房间隔缺损

关键词: 心房间隔缺损;心导管插入术;护理

0 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1-3] .我院1999-04/2000-02应用美国AGA公司制造的Amplatzer封堵器治疗6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ASD69(男20,女49)例,年龄8mo~59(28±15)岁.均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经精心护理,6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加强教育指导,讲解手术方法、效果及自护要点,减少患者的恐惧和担心;认真进行术前准备,重点落实:术前3d始给患者服用血小板抑制剂,术前禁食水2h.

2.2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病情24~48h.①防止拔管综合征如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等.拔管时动作轻巧,严密心电、血压监护,备好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分段减压压迫止血;绷带“8”字法加压包扎伤口;科学合理加压、伤口止痛、指导患者身心放松.②预防低血容量状态及促进造影剂排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面色、尿量等,检查伤口及输液通道,指导患者进食、多饮水,及时补足血容量,血压低时须查明原因迅速处理.③监护心律: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倾听患者主诉,异常时行心电监护做心电图.术后早期房性早搏约1~2mo后消失,频发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行药物治疗.④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及抗凝治疗护理: 从术前3d始至术后3mo,口服阿斯匹林0.1g・d-1 或巴米尔0.1g・d-1 ,术中给抗凝血肝素,术后24h内速避凝或克赛等腹壁sc,1次/12h;对血液有高凝倾向者,肝素化及抗凝药加量,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治疗期观察有无伤口及全身出血倾向,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教育患者避免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如外伤、碰撞、摔跤、拳击、剧烈运动、奔跑、高空跳跃等;注射速避凝或克赛应预防皮下紫斑.⑤预防穿刺部位出血和术肢血液循环障碍:观察有无伤口内外出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冰冷等,异常变化应立即处理;术肢伸直位制动12h,采用气垫床或海绵垫减轻卧床期不适,避免动脉压、腹压增高,24h后折绷带,无出血后渐增活动量.⑥预防感染:预防心内膜炎,静滴抗生素3~5d,之后若有体温增高,加强抗感染措施.

3 健康指导

术后无并发症3d出院,不间断服抗凝剂3mo,定期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易定华,李 彤,孙国成,崔 勤,王伟宪,万明明.新生儿19d心脏直视手术成功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0):873.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影响 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 因素

        随着高科技及外科领域的发展,手术技术也有了飞越性的进展,专科分工越来越精细,手术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作为影响手术质量之一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也有了很大发展。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及主要有:

        1 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因素

        护理人员新的护理理念因素是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力量源泉。护理人员应树立新的护理理念,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工作应认真细致,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具备慎独精神,做好手术室其它方面的护理工作。

        2 护理管理因素

        管理层对护理质量的重视及手术室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决定着护理质量发展的方向,管理者应注重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既是护理者同时又是管理者,需在实践中不断与管理层共同改进及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3 护理实践因素

        现主要谈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手术配合实践。

        3.1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及复杂,个体差异也较大,护理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观察不同时期患者不同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沟通技巧,使不同患者能够以良好心态适应手术这一刺激源。

        3.2手术配合的实践 作为综合手术室护理工作面广而复杂,要保证护理质量,重视实践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综合手术室手术配合主要包括常见选择手术的配合,较少开展高难度大手术的配合,常见急诊手术的配合,复杂急诊手术的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等,面对如此繁多手术种类,护理人员有时因技术力量搭配,轮班等诸多因素影响,护士很难以对每种手术都有时常参与实践的机会,面对这种状况,要保证高质量配合护理人应做到

        3.2.1 较少开展的高难度大手术的配合 洗手及巡回护士术前可参加病历讨论,并详细阅读手术步骤书,向经验丰富的同志询问手术医生的配合习惯,物品使用习惯,做到心中有数,术中配合随机应变,不理解的手术原理及方法,可适时询问医生,术后做好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医生配合习惯的记录,并时常翻看手术配合记录。如有开展同种手术,即使没有机会再次参与,有时间也可认真观看手术过程,术后与洗手及巡回护士共同讨论有无手术步骤及习惯的改变,并作好记录,便于强化记忆与手术的配合。

   3.2.2 复杂急诊手术的配合 此类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多变,护理人员接到通知后,应根据手术诊断综合分析,该患者行手术治疗需用到哪些特殊物品、药品,并征求医生意见,所备特殊物品等是否齐全及适用。同时与麻醉医生共同作好患者抢救工作,认真观察病情,如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或有其它并发症而需用其它特殊物品未灭菌时,应迅速利用替代方法,考虑现有的同种功能其它物品取代,以免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患者抢救。

        3.2.3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 术前可参与病历讨论,与医生共同讨论所需的特殊手术物品的准备,熟悉掌握新使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术中认真观察与配合,术后作好详细记录。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护理文化 美容科 诚信服务

1美容科护理文化内涵

在医疗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开展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营造温馨护理文化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通过确立护理理念,弘扬护理文化精神,使护理文化渗透在护理操作及工作流程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手术室护理队伍的潜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

2美容科护理文化建设的措施

2.1明确工作管理制度

美容科制度是美容科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制订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才能够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操作,相互配合,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度包括美容科工作制度、美容手术病人查对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反馈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器械管理制度、美容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和卫生清洁制度等。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要做到及时修改和完善,确保制度的落实,达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强化人的理念。

2.2美容科标识文化

2.2.1一次性腕带

美容手术前由护士填写病人的姓名、床号、病案号、性别、年龄、血型、术前诊断和手术部位。特别是老年病人、行动不方便病人。在核对病人时做到病人自述、病历和手术交接单的一致性。通过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多重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2.2管路标识

美容科的各式美容器械较多,用不同的颜色标签粘贴在器械旁,并注明操作人员及放置的时间及深度,获得了明显的显示和区别,为医护人员使用提供方便。

2.2.3药品标签

美容手术所需各类急救药品及品繁多,护士在标签上注明药物的名称、浓度和剂量,在配药前粘贴于注射器上,既能确保药物和注射器的一致性,也能使麻醉医生在使用过程中更清晰、快捷的取用,提高工作效率。

2.2.4仪器操作流程卡

由于美容外科器械仪器的迅速发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将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使用流程制作成卡片,悬挂于仪器旁,使仪器操作具体化,提高手术护理服务质量。

2..3严谨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2.3.1 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流程

随着新美容手术的开展,护士在保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对新开展的手术,注意总结和积累,并邀请相关专科医生讲课,使护士熟悉手术的入路和步骤,配合要领及对专科器械的使用和保养等技巧。对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3.2 专科器械准备流程

根据各种美容手术的需要,制订完善的手术器械本,使各个手术器械包的物品数量固定。以《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各专科手术器械为依据,结合临床手术专家的意见,制订各专科常见手术的手术器械准备流程,护士以此为据进行各类专科手术的器械准备工作。

2.4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

2.4.1全程服务

人性化和个性化护理贯穿围术期的全过程。巡回护士手术前细心周到的术前访视,手术当日热情微笑接病人入室,术中关怀、尊重病人,保护好病人隐私,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原则下保证病人舒适,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情况,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将病人安全的送回病室,术后3 d回访病人,及时填写术后回访单,征求病人对手术护理服务质量的反馈,同时制订改进措施。

2.4.2 诚信服务

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合理收费,充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和选择权,建立护患沟通制度,真正满足病人的需要,变病人的追求为医院的追求,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高效的护理管理体制

2.5.1增强服务意识

要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增进护患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倡优质服务,开展微笑服务和礼仪服务,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融入人文关怀。

2.5.2 实行人性化管理

科学的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服务水平的生命线,同时也是增加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现代管理是充满人性化的管理,护士长首先要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并为他们提供发挥个人能力的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团结友爱、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2.5.3按劳取酬,奖罚分明

每月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对考核成绩较理想或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护士,给予公开表扬和奖励,以达到激励本人和他人的目的;对考核成绩不理想者要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树立信心,激励其积极进取。

综上所述,良好的手术室文化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医院文化建设离不开护理文化,护理文化是护理的灵魂。将手术室护理文化聚焦在思想内、渗透到制度里、洋溢在环境中、表现在行为上,只有强化护理文化建设,才能确保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安全管理;护理;手术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重要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在手术护理的内容已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由于手术护理中点多面广,且其护理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故在手术护理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手术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大意或差错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2]。做好手术护理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难度手术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将安全管理应用于手术护理中来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1 手术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接错患者;(2)手术部位错误;术中给药错误;术中输错血;(3)摔伤和碰伤患者;(4)术中器械不足和质量不良造成意外;(5)遗留物品于患者体腔;(6)组织压伤或坏死,如四肢手术时,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导致四肢缺血,甚至肢体坏死,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7)术中灼或烧伤患者;(8)标本弄错或丢失;(9)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甚至患者坠车等;(10)术中低体温。

2 手术护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2.1 随着手术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3]。

2.1.1 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 接患者时为了防止接错患者严格执行患者交接制度,认真做好四查八对,内容为四查:查术前用药是否执行,是否禁食、水,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八对:对病房、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腕带、诊断及手术名称。为避免弄错手术部位,我们及时增加了核对手术部位流程和三方(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核对手术部位登记本。术中手术室护士所执行的医嘱均为口头医嘱,护士在接到医嘱时要口头复述,给药前与麻醉师再次核对;同时做好三查七对工作。输血时护士不仅要与麻醉师共同核对,且做好输血的三查八对,密切观察输血后反应。

2.1.2 术中清点制度 严格执行术中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前、关伤口前、关伤口后清点手术物品并用具体数字记录在术中护理记录单上。如发现物品不符,立即报告手术大夫,认真检查伤口,必要时X线检查,确保体内无遗留物后,方可关闭伤口。手术过程中刷手护士原则上不允许调换,如需要调换严格按照刷手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以确保将手术物品出现差错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2.1.3 标本交接制度 病理标本放入标本袋并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术毕刷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核对后,由巡回护士放到指定位置,并按照标本交接登记本的项目登记,如标本的数量等。专人核对签字后送病理科,送到病理科后病理科人员核对签字。如术中需送冰冻,巡回护士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部位,由专人及时送到病理科直接交予病理科人员进行检查。

2.2 安全接送手术患者 接送患者一律使用手术室专用平车(车轮带锁),并将平车的床档支起,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避免手术患者摔伤或坠床。在运送手术患者时特别是手术后不仅要迅速平稳,还要有效地固定好患者的各条管路,以免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管路滑脱的现象。我科还制订了管路滑脱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如果发生管路滑脱,立即按照应急预案执行,确保患者的安全。

2.3 妥善安置手术,防止患者组织压伤或坏死 护士在安置手术时严格按照手术安置制度执行。对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术中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可在局部实施按摩,防止局部组织压伤。2009年骨科共行手术时间在5h以上的手术77例,由于加强术中护理,未发生组织压伤的现象。对术中使用止血带的手术患者,术中准确记录止血带的开始时间,定时提醒手术大夫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免止血带使用过长,导致患者组织坏死。骨科术中使用止血带的患者42例,没有组织坏死的现象发生。

2.4 正确安全使用高频电刀,防止术中灼伤或烧伤患者 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4],因此一定要待消毒剂充分干燥后方可使用,以免引起皮肤烧伤。据文献报道,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中使用电刀有灼伤心肌导致心搏骤停的可能。[5],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慎用电刀。使用高频电刀前将负极板置于患者肌肉丰富处与皮肤完全接触,一般选择小腿、大腿或臀部,术中经常检查,防止负极板松脱、移位,避免灼伤患者。使用电刀时不仅要保证患者与金属床之间有4cm的绝缘层[6],而且至少用双层敷料隔开架、头架,防止旁路性电灼伤。

2.5 防止术中低体温 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温,给重症患者使用保温毯,将保温毯的温度调节为38°C;术中使用恒温箱中的冲洗液冲洗伤口,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2.6 准备充足的手术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包包裹前和使用前均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存在质量不良的现象,如发现及时更换,以免手术器械质量不良发生意外,延误手术。手术室要按照手术需求准备器械,且将术中易被意外污染的器械准备备用包,以保证手术器械的供应。手术室是手术患者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做好常规手术器械的准备,备好急诊手术和急救器械,还要做好手术室的应急预案和流程,2009年我们成功完成了4例急诊大咯血患者的手术配合。

2.7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检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 设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组,护士长和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组每月分别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定期组织分析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及时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安全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是判断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实施完整的安全质量控制,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优质地护理,不断提高推动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我科通过对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规范了操作流程,而且也完善了手术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得我们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彭金来.加强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4-55.

3 赖晓萍,王美珍.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安全管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845.

4 魏革,刘苏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8.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细节护理管理组,各400例;对照组年龄19~42岁,平均(34.38±5.26)岁,其中妇科46例,产科354例;细节护理管理组年龄18~42岁,平均(34.50±5.32)岁,其中妇科50例,产科3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1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1.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1.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1.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1.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本次研究结果中,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0.25%)显著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手术室医院内感染发生方面优势明显;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细节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有助于改善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认可程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4结语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安全管理;门诊手术;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也日益增强,加上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手术室护理安全更是反映护理质量的依据,是保证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优质服务的基础,是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的保障。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也是我们所重视的问题。而门诊手术室作为手术室护理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流动快,医患接触时间短,术后观察,随访难等特殊性,手术相对较小且表浅,所以存在的风险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009年至2012年,我院门诊手术室每年完成外科小手术、门诊清创及部分内窥镜手术4500多例,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了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 门诊手术室感染的因素

1.1 门诊手术病人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空气的流动性增大而增加手术感染机会。尤其急诊外伤病人,其创伤使全身及局部的抵抗力降低,加之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因此所致感染机会增加。

1.2 个别医生在抢救病人时难免会不规范洗手,不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均会导致感染的发生。

1.3 术前不要求对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项目的检查,一些感染病人无法发现,若未按标准预防处理,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1.4 无菌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是否符合标准,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

2 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大,工作节奏紧张,有时巡回护士几台手术,这也是门诊手术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 手术标本的遗失及送检失误的可能

手术取下的标本未认真收集造成手术标本混淆或丢失,标本标识不清、登记不完整、交接双方未签字等造成的标本遗失。

4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及晕厥[1]的可能

由于患者病情较轻,大都步行进出手术室,患者上下手术床或安置时大都步行进出手术室,患者上下手术床或安置时大都步行进出手术室,患者上下手术床或安置时大都步行进出手术室,患者上下手术床或安置时未及时固定好,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术中、术后可能因体质弱、疼痛、恐惧、改变、低血糖等因素,引起反射性晕厥。

5 查对清点失误的可能

5.1 不按规定执行清点制度或清点不及时 门诊手术时间短,节奏快,护士工作量大而繁杂,有时经常为方便病人随到随做,还有急诊清创,这类病人无法做好术前计划。尤其是护士人员少、手术多时,一个护士同时巡回几台手术,易出现这种失误,未来得及清点器械手术已结束,可能造成缝针等细小物品遗留切口或伤口内。

5.2 一般门诊手术病人不术护理记录单,手术交接多为口头交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6 术前健康宣教不到位

门诊手术病人一般都是当天来,当天做,做了就走,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较少,围手术期知识欠缺。

6.1 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防止切口感染

6.1.1 健全的规章制度,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室,严格遵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禁止手术室人员穿手术衣外出。手术间必须严格空气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做好登记。

6.1.2 加强手术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组织手术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及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培养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和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标准预防。

6.1.3 合理安排手术顺序 按照手术先无菌后感染的原则安排每天常规门诊无菌手术。对于感染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手术结束后,认真做好终末处理,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尤为重要[2]。

6.2 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护士长应采取弹性排班,每日轮换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工作,轮换大小手术配合,让每位护士以饱满的热情不折不扣地完成每台手术。

6.3 严格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的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落实到实处。手术医生负责将手术切下的标本拿给病人及家属看,使病人家属了解手术标本的情况,认识标本送检的重要性。然后手术医生,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后,及时放入专用标本袋,并固定好协同病理申请单送病理科检验。设立病理标本登记本以备核查。

6.4 对手术室护工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告诉他们每天手术结束后,要开窗通风换气,术前半小时停止拖地,室内地面潮湿及时擦干,以防病人滑倒,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搀扶进入手术室,上下手术床时扶一把,穿脱衣服时帮一把,安置及时固定妥当。手术结束后患者起床时,巡回护士认真观察一下面色,有无出汗,询问有无不适感,如有晕厥前兆时,及时处理,以防意外。要让患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6.5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6.5.1 标记手术部位,带腕带。手术室接待护士按手术通知单与门诊病历和病人做身份确认,再与手术医生共同标记手术部位,然后戴上腕带,确定手术适应症,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手术方法、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在门诊病历上签字。

6.5.2 认真做好术中物品的清点 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针对门诊手术的工作特点,我们建立了门诊手术登记本。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手术量,采取弹性排班,尽可能避免工作量大而人手不足的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6.6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做好术前术后健康指导 门诊手术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较短,与医护人员接触时间较少,缺少专业的监护与指导。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科室印制了常见手术的术前须知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指导,并留有电话号码,以供患者随时咨询。对于老人和小儿应给家属交代清楚。

6.7 重视质量的管理,采取PDCA循环模式,在工作中实行缺陷管理,对各级各类人员不定期检查并记录。定期向患者和外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通过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四年来无差错无事故发生,无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导致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并及时进行全面评估,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