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主题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主题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主题论文

安全主题论文范文1

一、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二、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1、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需要制定安全措施的方面包括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各类临时支撑体系、大型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等的安装、使用和拆除)、各类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机具、设备、“四口五临边”防护、现场消防安全、高空作业、(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现场周边环境安全,等等。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

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甲,采用综合定量评标的,除响应性评审中应当体现对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措施要求的响应外,应当对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独立设立评分标准,安全措施的评分不得少于总评标分值的5%;评审的标准应包括安全安全措施的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等等;

乙,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安全措施作为符合性评审的重要方面进行评审,安全措施不完整、缺乏针对性、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的,不得进入后续的评审,也失去成为中标候选人的资格;与安全措施有关的费用构成投标人个别成本的一部分,评标委员会在评判是否低于个别成本时必须纳入评审范围,对其报价与措施结合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判。丙,有关安全措施的评分或评审细则应当分类细化,属于技术标的评审内容的,在技术标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如总体安全措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安全保证措施等等),属于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内容的,在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

戊,施工和监理合同的合同条款中应当纳入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岗位人员要求$奖罚规定以及其它与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要求有关的条款。监理合同条款中应当确立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确保监理工程师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杜绝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三、加强日常管理

1、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

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安全主题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引言

建筑的安全性在建设环节以及设计环节都是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就要能充分的注重安全性的保障。建筑的设计环节,要能从实际出发,对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能充分的重视,保障其设计的质量。但在实际的设计环节,由于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对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保障还有着阻碍。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中小学的建筑设计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安全问题和设计的原则分析

1.1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安全问题分析

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一些中小学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还是通过墙承重的形式。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对人员密集以及学生活动的特征。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学生也比较活泼,这就需要在交通组织的设计方面能够充分重视[1]。但是从实际的设计情况来看,一些设计人员并没有充分注重这些层面的问题,设计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这就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

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学校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没有充分化,这也会对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的楼梯合理化设计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楼梯设计不合理就必然会造成拥挤的问题,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从实际的建筑楼梯设计的现状来看,就存在着超载的情况,这就说明了在对建筑的楼梯设计中,没有对学生的数量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在应用过程中就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

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中,在设计的标准以及规范方面,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进行及时性的更新。对实际的设计指导有效性就不能有效突出。进入到新的时展背景下,在对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上就要能有新的标准规范,但是从具体的设计情况来看,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滞后的问题[2]。在设计的标准规范上没有及时更新,就必然会影响实际的设计效果和质量。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就要能及时性的解决,保障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

1.2 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原则分析

第一,科学性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就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在这些合理性的原则遵循下,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首先要能注重科学规划的原则遵循,这是建筑设计的质量保障基础。学校的建筑建设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重要场所,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就要能从多个层面加强考虑,在设计中要能够周密的规划以及科学性的取舍。在建筑设计方面能够遵循最新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建设标准等,在科学性的规划设计方面,才能真正有利于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

第二,精细化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遵循,由于建筑设计是系统化的工程,实际设计中就要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注重精细化的设计,才能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3]。在设计中不只是要能够对设计的安全性得以保障,还要能够将创新性得以体现,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学生的关爱在建筑设计环节得以体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安全性原则遵循。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方面,对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要充分遵循。学校建筑属于公共性建筑,并且和政府办公以及商业建筑的设计有着区别,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的亲和怡人,以及活泼向上,还要使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得以突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安全的保障。学校建筑的设计是关乎着全体师生生命安全的,所以设计中就要能对抗地震能力的安全性设计得以加强,只有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助于建筑设计的目标实现。

2 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策略探究

为保障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目标的实现,就要能充分注重设计的方法科学性实施。作者结合实际对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中小学建筑的安全保障。

首先,对中小学建筑安全的标准要能进一步的提高。在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层面,能够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符合,这样才能在安全设计保障的基础上,在经济上也能得以满足。将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就要能够充分注重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并要能够对中小学的安全保护进一步加强。还要注重和中小学建筑的使用特征紧密结合,对建筑物的内部活动空间尽量的扩大[4]。为能够对建筑交通空间的舒畅性,就要在内部活动空间上进行扩大。具体设计中可使用外廊以及单内廊,廊的宽度不能小于2.1米,中廊的宽度不能小于3米。只有将建筑的设计标准加以提高,才能有助于设计质量的保障。

其次,注重对中小学建筑的安全设计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小学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是保障其质量的重要基础,在建筑结构上能够良好的具备,才能在安全性上得以保障。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对防震减灾法进行详细研读,结合学校的建筑实际使用的功能以及平面和空间的利用等,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当前采取混合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是比较有效的质量保障方法。校舍的建筑不能使用空斗砖墙以及空心砖墙作为承重的结构。在对于比较容易发生台风地震的地区,就要能够按照实际的地震裂度以及抗风的要求等进行设计。

另外,对中小学建筑的安全设计,在建筑的设计中,要注重细化设计,比如对楼层的合理化分布,以及对栏杆的设计等。对于楼层的设计中,小学教学楼不应当超过四层,对于中学的建筑教学楼层不应当超过五层。在这一标准的设置上主要是为了保障疏散安全,避免学生每天上下楼费力[5]。所以在超过标准的楼层上就可进行设计成图书室以及备课室等。在对建筑中的栏杆设计方面也要能结合实际的情况加以设计。栏杆的设计要能够采用坚固以及耐久材料进行设计应用,在承受荷载的标准上要能达到。中小学的建筑外廊的栏杆高度不能低于1.1米,栏杆不能采取容易攀爬的花路。在走道的栏杆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防护环节,不仅要能够在栏杆的设计上保障其安全性,还要能够体现出美观性。

3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在设计前要注重对安全性的评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提高设计的安全标准,注重细节设计,优化结构设计,以保障其安全性。同时由于学校建筑的功能需求多样性,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能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设计。只有在多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建筑设计的效果良好呈现,提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琮.城市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的方法分析[J].建筑设计,2016(22).

[2]刘远霞.BIM在建筑设计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知识,2016(08).

[3]刘茜,黄虹,王军.中小学建筑消防设计思考[J].现代装饰设计(理论),2016(08).

[4]廖剑锋,曾晓茜.浅析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建筑设计知识,2016(06).

安全主题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建筑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措施

0前言

多年来, 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制定了许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并建立了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就尽量减少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从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减少了相应的劳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不注意改善生产环境,最终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建筑安全管理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如何加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工伤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是我国建筑业管理者、建设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1.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存的问题

1.1 企业领导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企业的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 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1.2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 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1.3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1.4 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在我国相继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队伍的建设,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能。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很好地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致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编制、经费、人员配置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职责分工混乱、管理断档脱节、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现象。培训机构对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不规范, 培训制度不健全,针对性不强,深度达不到国家要求,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不参加培训,只要出钱就能办证的情况,从而导致监管和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到位。

2. 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政府应提高监控能力及信誉度

企业与政府,是建筑安全管理措施推行过程中的两个行为主体,由于各自的利益趋向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建筑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二者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监控,迫使企业采取建筑安全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会理性地“逃避”责任。若政府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检查,或者政府采取“承诺行动”,让企业确信政府一定会采取行动对建筑安全情况进行检查,那么企业为避免受到处罚而蒙受更大的损失, 则会主动采取技术手段,改善生产中的负效应。

2.2 修订、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增加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及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定位;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等。

2.3 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监控体系

加快建筑安全监控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筑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保证安全监控正常运行,必须辅之以组织、制度、设施等保障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而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失, 必须采取应急救援、治疗、善后处理及恢复等措施,这也是建筑安全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控预警可以有效地抑制事故的发生,目前发达国家几乎全部拥有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监控系统,而国内利用计算机进行安全监控尚未普及。

2.4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推动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稳定与好转,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和一个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高的建筑工人群体。因此,要对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要求、培训教育、考核方式等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或政策,特别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当务之急。

2.5 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庞大的、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可能。建立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对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和监理单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计入其信用档案。该系统应由全国性的行业管理机构建立并控制,将全国所有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企业一旦发生了事故,就将该事故的前因后果以及最终责任认定等情况录入系统并进行曝光,从舆论上监督所有的施工企业狠抓安全管理工作; 对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也录入该系统, 供其他施工企业借鉴学习,以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6 规范建筑防护用品管理, 实行强制许可证制度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低劣,已成为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元凶,规范市场、提高质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个体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和普通两种,对特种防护用品是实行强制许可证制度,而对普通防护用品则是进行一次性质量检测管理。建议对建筑防护用品管理全面实行强制许可证制度,以遏制假、冒、伪、劣建筑安全防护用品的泛滥。

安全主题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

1当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与结构安全度无关

20世纪50年代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现在近似,当时所用的混凝土强度很低,只有110~140号,比现在的C15还低。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工手段也很落后,混凝土用体积配合比,人工搅拌,没有振捣器……而当时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较少。有一些建筑物使用至今近50年,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安全事故,与结构设计安全度是没有连带关系的。只要施工质量保证,设计不出错误,安全程度已能满足要求。所以不必作出全面的变更,个别地方有不够的,则可作局部修补。规范对安全度的要求只是最低值,设计人员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对象,必要时采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数值。

2结构设计,提倡节约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还是要尽量提倡节约,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并非都比外国低。有的已经超过。外国大企业在北京买了按我国规范设计的大楼,说明我国规范不是进不了国际市场。现在对安全度进行讨论,应注意不要引起误导,千万不要误解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建筑物就安全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人认为现行规范安全度与国际相比虽然偏低,但使用十年来已成功建成约10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实践已经证明,现行规范安全度是可以接受的,这是重要的经验,不能轻易放弃。但考虑到客观形势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住宅制度改革现状,可以将现行设计可靠度水平适当提高一点,这样投入不大,却对国家总体和长远利益有利。

3我国现行规范中的构造规定,并非都比别国低

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制我国混凝土规范时,对当时工程事故频繁状况,不少专家曾提出增大安全度,但限于当时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而未能实现。现在条件变了,安全度应该提高。现行我国规范规定的是最低用钢量,设计者一般根据结构重要性,予以适当提高,所以下能以此来判定我们在工程中的材料用量,更不能以我们的最低值来与人家比。我国规范规定的柱子最小含钢量力0.4%,是不考虑抗地震时的数量,我们大多数城市设计时都考虑抗震,高层建筑更是都要考虑,这时柱子的最小含钢量就是0.5%~1.0%。而且设计单位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柱子时,用钢量常比规范要求的还大,因此与国外相比,实际用钢量并不太小。

我们有些构造要求,已与国外持平,如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为0.25%,与美国相同。至于墙的暗柱配筋量,在许多方面已是世界领先。我国规范对于梁受压钢筋的配筋率,有明确规定。且数值与美国基本相等,并非“无此规定”。至于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有设计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一般梁板构件中,此值并不起作用,有影响的是在类似基础厚板一类构件中。这种构件中,我国规范与国外规范相比,在某些情况下配筋更多。

4规范要根据国家政策而定

一个国家的规范,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还有根强的政策性,许多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条件的直接反映。因此,我国规范的材料用量,当然应该比发达国家低,也即安全度应该低一些。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过去的设计标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安全的。当然某些局部有不足,要不断修改。国外的规范也不是十全十美,也在不断的修改。我们过去的结构成功地经受了几十年的考验,那就是说,我们的规范,基本是正确的,安全度基本是能满足要求的。

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分布不均,不能单看我国这些年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还是相当穷的。我国钢产量虽大幅度提高,但人均产量仍就很低,而且品种不全,质量较低。所以,我不赞成说现在就可以大量用钢。中小城市现在还在发展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性能并不太好,就因为能省钢,所以还在发展,这就是我国的国情。

5不容忽视设计中的浪费现象

安全主题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前言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与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更要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并将安全生产,安全责任的意识从上至下贯彻下去,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企业整体层面上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进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完成。下面主要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建筑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来介绍。

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分析

1.1施工环境问题

建筑施工大多露天工作,并且工作地点不固定;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高,工作的范围也参差不齐;工程施工为体力劳动,多需工人手工操作,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容易发生故障,需要人员定期修理;工人素质相差大,来自全国各地;施工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遇到暴雨、冰雪天气无法工作;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如果不做好防范措施,坠落事件时有发生,在井下作业时,也面临着瓦斯中毒的危险。

1.2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是建筑施工的直接操作者、管理者,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建筑施工中,危害最大、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就是施工人员因自身的大意、失误而从高处坠落;部分施工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到安全防护用具的重要性,为图一时的方便而在未佩戴防护用具的情况下违规作业,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一些施工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就直接上岗进行特种作业,对于细节操作既不了解也不关注,就会诱发安全事故。

1.3施工现场管理缺陷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人员管理、机械管理等,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就会造成施工秩序混乱,施工缺乏规范性,从而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施工现场会用到一些易燃易爆物品,但经常有施工人员违规进行材料的搬运、保管,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机械设备使用中,乱搭、乱绑电线的问题十分常见,对重大危险源无管理台帐,这些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1.4漠视安全规章

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规章大多以应付检查了事,没有具体可行的办法指导工人施工。项目责任人也存在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小,无需过度管理。建筑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一些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合约规定的竣工期过短,施工单位为了压缩工期不得不要求工人加班作业,过度劳累为工人安全带来隐患。在紧张的施工中,并不方便施工的管理,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2、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防范策略

2.1全方位了解工程信息

要实现工程信息的全方位了解,就要建立整个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将信息化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由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事故发生时间、事故严重程度都是不可预测的因素,为了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就必须保障工程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确保各种风险及事故信息能够被及时、有效的传达,从而为实施相应的风险防控活动提供支持。

2.2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

科学的施工方法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讲,即在施工前事先编制详尽的施工计划和安排,明确目标工期、工程质量、劳动力组织、设备及材料配备、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环境保护措施、安全防范措施、成本控制措施等,为此,就需要在施工前对工程特性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施工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要考周全、到位,强调施工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对各道建筑工序进行合理穿插安排,从而为建筑施工的安全、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保障。

2.3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建筑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包括施工中使用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压力容器、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电器设备漏电、电气焊火灾等。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就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制度,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加强危险源的检查和排除,例如,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项目,要进行专家论证;对施工用电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检查电器、电线防护情况,防止发生短路问题;对于电线敷设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电线接近金属脚手架,确保用电标准严格满足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对于电气焊使用的氧气、乙炔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品要禁止漏天放置;对于机械设备加强维护管理,防止机械失稳导致的人员砸伤事故;一些施工中的重大设备必须在四方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

2.4对安全事故要提前做足防患准备

安全管理重在防患于未然,要时刻对安全事故保持较高的警惕状态,从人员、机械、材料、工艺等角度出发,动态分析、辨识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整改策略,对相应的风险事故做好充足准备,以便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要做好事故原因的分析和调查,对于安全措施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强化,确保同类事故不会再次发生。

3、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是指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突发事故第一时间予以响应、处置,并进行后续跟进处理的过程。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施工组织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措施,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取和分析事故信息,积极组织救援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具体如下。

1)事故发生后,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对事故原因、影响有一个具体了解,并查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初步总结事故情况。

2)管理人员赶赴现场之后,首先要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在对事故具体情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还要组织施工人员实施自救、抢救工作。

3)在弄清事故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后,再结合事故实际情况,尽快将事故汇总报告给上级部门,并根据上级部门指示来组织后期的补救工作。

4)如果事故状况比较严重,难以开展自救工作,或者有伤情比较严重的伤员,要立即请求当地救援部门参与支援,保障受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5)做好和上级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对事故前因后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按规定提供事故现场的重要样品和原材料,针对性的制定处理措施,防止事态继续恶化。

结束语

我国建筑也的迅猛发展解决了我国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筑行业危险程度较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应该为施工单位敲响警钟。由于建筑行业露天作业,特别是高层建筑作业,工人施工要更加仔细小心。虽然在国家严格监管下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有所减少,但生命无价,施工单位绝不能马虎。本人通过引起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解决的措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参考。施工安全是建筑行业长久的话题,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工人,都应该时刻牢记安全,平平安安上班,高高兴兴回家。

参考文献

[1]孙波.探究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其调配[J].江西建材,2014(13).

安全主题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给排水;安全;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整体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只有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得到有效安全和质量保证,居民安全用水才能无后顾之忧。虽然给排水工程在整体建筑总造价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由于其的特殊性、同时使用频率较高,但是在建筑质量投诉中的比例是较高的,另一方面,给排水管网大部分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加强其安全和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

1.1安全问题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认为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存在施工方不到或者很少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这可能造成施工人员违章作业的安全隐患;

欠缺施工前的安全培训,监督部门不履行或者没有有效履行其监督安全职能,造成施工中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等;

在没有提前报告总承包企业的前提下,建筑施工方就挖开管道线路,造成临时防护不到位,且无法根据规定的给排水施工要求合理有效的安排工期。同时,在同条道路上,不能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并恢复路面畅通;

缺少在施工期间冷却塔、凉水塔的防火意识,没有合理按照防火工作为重点的原则开展工作,施工秩序比较混乱。在使用电动螺丝刀、配套电源、以及箱体内置轴承和电源线等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的绝缘性和安全性没有进行细致周到的检查,有时导致导线绝缘性能不好引起火灾;

存在总承包机构对临时管线的保护不到位,没有合理实施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线,管线在埋设的时候没有达到冰冻线以下,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用水主管线内设置消火栓没有达到标准数量。

1.2质量问题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认为存在以下质量问题:

技术活粗糙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很多细节问题都是因为技术手段粗糙原因做不好的,如连接水管的阀门出现渗水,尺寸不够细致造成的噪音过大等;

(2) 沟通管理欠缺

建材给排水施工中建材质量没通气存在偏差,有的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缺乏明确的说明,造成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有些施工企业为降低造价标准,减缩工程成本,片面压低造价,导致施工企业购买假冒劣质产品。

(3) 施工水平不达标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质量问题中,因为技术力量不高,而造成施工质量低下的占有很大分量,很多施工队伍的技术人员连基本的工艺流程都不算了解。由于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技术人员甚至连工程的图纸都搞不明白就滥竽充数;一些监督与管理人员没有从事正规的教育、培训,没有持证上岗,直接影响了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4) 施工材料不达标

在很多情况下,运抵施工现场的建材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严格验收,这就造成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水管破裂,水嘴、阀门缝隙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材料设计不规范造成,如水嘴数量不足、泵房内没有充分考虑排水等现象也不少见;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对管道及设备的安装中缺乏精确度,致使在实际施工运行中接口不精确,设备位置不到位(;有的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缺乏明确的说明,造成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有些施工企业为压缩成本、降低造价标准, 片面降低了工程造价,导致施工方购买假冒劣质产品。

从以上可以看出,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管理,要下大力气狠抓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施工材料的质量等,同时从设计开始到最后验收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施工。

1.3 程序不规范

给排水施工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要求严格按照制定程序进行施工,防止随意和盲目施工,例如管道的安装,如果前后顺序颠倒就可能导致管道无法进入指定位置从而存在安全和质量隐患。

2对给排水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相关材料的管理

一般来说,给排水工程的管材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管材包括镀锌钢管和铸铁管材及不锈钢等其他类管材,非金属管材有塑料和复合管材。选用给排水系统的材料时,要求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卫生标准。需要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在同一系统中的新型管材与管件必须出自同一厂家,否则视为违章操作。原材料的质量高低是保证给排水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

所以,在进行给排水施工作业时,监督人员要加强对材料的监管,承包商对材料进行采购时,监督人员要详细了解材料供应商的生产、供货能力,对承包商是否购买提供建议和意见,在材料进场后,监督人员要认真检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不予验收,确保给排水施工材料的质量。

2.2 具体对策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针对施工存在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具体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1)严格控制材料达标

包括给排水安装材料的质量和尺寸等。首先,安装严格按照给排水施工的要求,一要保证到位及时,不耽误施工工期,二是确保进水和排水畅通,且无渗漏水现象出现;其次,相关管线安装完毕后进行通水加压试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施工工序;最后,给排水管道支吊架安装要根据《管道安装标准图册》和规划要求及在施工中具体情况来进行实施。

(2)做好室内给排水的施工

首先,室内的隐藏给排水管道和消火栓的水压试验必须要做,而且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标准后才能进行验收;其次,做好室内给排水管道及管道墩,严禁建在松土之上,杜绝出现管线的断裂或破损;最后,在室内的给排水工程交付使用之前,必须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吹洗干净,确保给室内的排水管道畅通和安全。

(3)落实提高监督水平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存在于每一道流程、每一个分项施工中,因此,建议对每道工序流程进行过程监控。特别是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要求相关监督人员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标准进行抽检,确定达标后才允许使用。达标原材料在施工现场应分类、分品种堆放,不合格原材料要立即清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方存在违反施工标准的行为,监督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3结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些给排水施工中的流程处理不细致,常常给居民带来麻烦,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本着“安全”的原则,在给排水施工中勇于创新,将问题消除于初始阶段。切实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与管理水平,在施工前做好图纸的审查工作,认真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