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1
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全面强大的基础,依靠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技术生产力为国家的富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70%的基础上,与之配套的农村小学教育却很难与城市的教育相提并论,其在基础设施,教育师资,教育模式以及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农村小学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国家也通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但农村的特殊社会属性使得小学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优化师资条件与学生评估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甚至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以整合生源组成,这些都需要各家长的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以使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得以展开。
1.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农村教育观念与思维的缺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本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全面深入,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里只希望学生能认识字、能进行数学计算,而如今,社会的需求使得学生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我国的部分农村,这种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其中就包括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概念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认识,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是小学生必须该受的教育,但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的教育,对其他的素质教育能过则过,没有使教育效果得以体现,比如音乐课的教学依然采用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而英语教学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在发音上存在方言的因素,使得小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准确,这都是教师的教育概念没有得到改变的体现。
1.2农村教育设施的缺陷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使得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相对匮乏,其主要表现在校园基础设施与教育基础设施,校园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育等相关的设施较为缺乏,比如很多农村的小学体育场还是砂石跑道,足球场也没有人工草坪的铺设,这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受伤的隐患,而至于其他的体育锻炼设施更是没有,影响学生的锻炼方式选择,使得学生课间玩的多数是自制的娱乐用具,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而教育当面的设施缺陷是指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不完备。据调查,目前只有10%左右的农村学校拥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而更多的农村学校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如收录机、投影仪等,音美体器材也很缺乏,几台简陋的录音机,几盒单调的彩笔往往就是农村小学开展音美教学的全部家当。
1.3农村教育师资的缺乏
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种群体组成:一是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年龄不等的代课老师;三是为数不多的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农村的发展关系难以吸引大量的年轻教师前往教学,教学观念陈旧、知识体系单一、教育模式缺乏变通的老教师依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这种师资现状难以匹配国家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经费及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外出培训和自我充电的机会较少,更加不利于教师力量的发展。
2.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分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基础与配套设施,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与观念,需要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这些就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农村地方政府进行不断的政革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现状,修建适合小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兴趣培养的基础设施,补充音乐与美术教育的设施辅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标准的听、读、写来为学生提供英语教学;其次,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村家长更深刻的理解小学教育的含义,以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同时,需要学校与家长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办法,改变过去传统的只注重语文与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需要同时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兴趣、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从重单纯只是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摒弃只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改革方面,需要通过平台、专业、特长、发展、薪资等方面吸收文、体、美专业的师范毕业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建立长效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市的小学教育相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是先进的,使城市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一段时间,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小学学习一段时间,形成见习交流制度,以开拓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野。
3总结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2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策
作为具有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教育环境差。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教学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无法保障。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较低,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去,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教师力量的调整。(3)教育财政经费少。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4)课程设置滞后。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义务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又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
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稍微有点头脑或能力的农民均出去打工,在农村就留下老弱病残和孩子。这样农业也无法搞上去,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结果当然是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2)《义务教育法》落实差。《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必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又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所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法》是“软法”,对违犯《义务教育法》的现象,既不追究,更不制裁。(3)财政政策、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别很大,必然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使得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陷入恶性循环。(4)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波及到义务教育,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上扬,加上留守生的急剧增多、隔代教育的负面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九年义务教育的流失率增大。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建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政府要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措施,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大致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教学改革,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二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以城带乡”的教育模式。(3)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首先要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教育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要做到依法治教,认真实施,执法严格,违法必究。(4)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更不用讲教育。各级政府必须保证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以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教育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各级政府不向学校伸手,不向学校摊派。(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足够数量的合格师资,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全面推进教师聘任制,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对中小学校教师要长期有效地抓好继续教育,采取组织交流教学经验活动等形式,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思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7)
[2]李菲.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1)
[3]陈静.社会公正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初探[J].职业.2010(5)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XX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2016年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团队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前的思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小学校长的述职报告
2016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学视导调研汇报材料
2016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201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
小学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调研报告
[转载]袁贵仁就中职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接受专访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移动学习;手机;农村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124-03
Mobile Learning base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o Explore Rural//Zhang Haibo1, Chen Wentao1,2, Li Jianpeng3
Abstract In the analysis stage, the status of rur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work,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demand for mobile learning in rural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explored, and made thinking of building rural mobile learning system.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mobile phone; ru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Author’s address
1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00
2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Propagation Colleg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3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China
721007
1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自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推广,现在已经形成以电信模式、卫星模式和广电模式为依托,综合应运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格局。但就某一地区而言,受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还是以3种模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为主导,辅以其他模式。如贵州省主要采用的是卫星模式,浙江省主要采用的是电信模式和广电模式。
卫星网络模式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免于建设省市平台,节省了中间环节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信息传输双向不对称,交互性不强,建设成本较高。采用电信宽带网络模式或有线电视网络模式可实现“一点落地,全省接收”,同时这两种模式支持本地特色教育节目插入,更符合当地学习需要,并能进行交互学习[1]。在此基础上免了避雷系统的建设,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相比之下,电信宽带网络模式还有投资少、建设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势。不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普及率高,使该模式便于推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3种传输模式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量大、信息时效性高等特点。广大农村学习者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
2 移动网络运用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具有 的优势
截至2009年,中国农村手机百户拥有率达到80.3%。手机作为一种新的移动媒体,具有移动性强、传播快捷、易普及等优点。随着农民群众收入的提高,移动网络覆盖率的上升,使用资费的下降以及3G业务的开展,把移动网络整合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使其成为一种新的传输模式成为可能。移动模式辅助广电模式、电信模式和卫星模式,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传输系统,不留死角,为广大农村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及时有效的学习环境。
2.1 农民手机拥有量的提升,奠定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
根据《2008-2009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统计,2008年全国移动电话数量达到64 123.0万户。在手机日益普及的条件下,手机数据业务和手机上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手机上网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渗透率高于城镇。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1.2亿,农村手机上网用户4 010万,占农村总网民的47.4%。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及学习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民迫切希望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疑惑,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更多“学得进,用得上”的农业技能、政策法规。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将满足广大农村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的要求。可以说,手机和手机上网业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加速了农村教育信息化与移动学习的结合。
2.2 移动学习的特点能满足农村学习者的生产与学习相结合的情况
移动学习一般都借助一定的移动通信设备来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服务,它具有学习时空的随时随地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按照学习者个人特殊学习需求进行学习的特点等。
1)移动的学习形式满足农村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在移动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中,农村学习者不再受时空和固定场所的限制,可以自由、方便、迅捷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随时随地的按需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支持者和学习者都是不固定的[2]。农村教育信息化中一个普遍的难题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大部分教育信息的传播无法让广大的农村学习者获得,而是仅仅传播到乡镇这个层面。这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学习者及时的学习需求。
2)互动的学习过程可以满足农村学习者随时交流的愿望。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输都可以利用这些移动传播技术实现双向交流,学习者和教学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方便快捷地沟通农村学习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答学习过程的疑惑,同时学习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移动通讯技术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大多以多媒体的方式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彻底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中只依靠教师言传身教的枯燥教学形式,实现移动学习的寓教于乐。例如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考虑开发以声音、动画为主的学习资源;针对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考虑开发以文字理论、科学技术普及、农业技术普及为主的学习资源[3]。
3 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移动学习的运用方式
移动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农村学习者不再受学习场所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教学信息或者定制接收短信息。移动学习模式所具有的这种随时随地性、及时有效性,使得它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居住地点分散、道路偏远的农村地区具有比其他教育模式更优秀的表现。
3.1 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方式
农村学习者通过定制短信可以得到各种政策信息、实用技术介绍等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限制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一般可以实现问答学习、活动通知、文件传达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2 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
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WAP移动通信协议浏览、查询访问学习资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通信的速度将大大提高,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学习者的使用。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具有浏览方便快速、随时随地浏览学习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方便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及时有效地查看教育信息资源[4]。
3.3 基于农村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
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学习者对科技文化知识、经济文体等信息内容需求的不同,基于农村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可由地方农村信息化中心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可以借助移动通讯设备,实现各类教育信息进村到户,让广大农村学习者实现足不出户的学习梦想,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 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农村教育信息化移动学习 系统
设计开发农村教育信息化移动学习系统不仅有利于帮助各级政府解决农村学习者各类教育信息的传播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推广和创新。
移动学习系统是借助手机等手持通讯信息接受设备,通过短信、语音通讯、WAP网络浏览等方式,满足农村学习者教育培训、自我学习,各类政策信息、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的接受等信息化需求。通过农村移动学习系统可以帮助农村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接受各类致富信息,方便农村各级管理者快速方便地了解各类民生信息、各类民情,从而填平城乡之间的“数字信息鸿沟”,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信息化快速发展[5]。
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路:1)通过手机短信息服务、通话语音服务、网站浏览服务、农村各类信息接受设备等多种方式选择为信息传播的方式;2)整合覆盖城乡广大农村的各类移动网络、数据网络和互联网等资源,作为信息传播的硬件支持;3)将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涉农企业、信息服务站提供的党的政策法规、科技知识以及农业信息作为信息资源;4)将这几项信息、信息传播、信息接受的各类设备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创建符合农村移动学习的管理系统。移动学习系统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的各类硬件系统,有机地将各类管理机制融合,使得各类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及科技信息有统一的信息传播平台及时传达给农村学习者。农村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系统,联合各类涉农需求部门,提供劳动力、务工等相关信息供用户查询、点播和定制[6],以及对农民进行一对一信息查询和专家咨询服务,满足广大城乡农村学习者的各种需求。
5 结语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服务资费的不断降低,农村手机用户不断扩充,移动学习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事业中,可以将各类有用信息方便、迅捷地传播给农村学习者。移动学习也只是农村教育信息化事业实践中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本文只是在此进行初步的探索。只有将各种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方式和途径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保证农村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姚红静,于忠,周亮,段渭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77-79,46.
[2]孙怡夏.移动学习系统建构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2009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R].2009.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09.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5
彭 兴
(广水市十里办事处宝林职中,湖北 随州 432700)
摘 要:农村中学教育在我国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关乎着我国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近些年来,因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现今政府正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工作,加强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农村中学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新课改;现状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给其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因为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程度上的不同,因此这就造成了两者在师资水平上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城市因其优越的条件,将优秀的师资力量吸引过去,而对于待遇条件不好的农村地区来说,其非但不能吸引优秀的教师,还会造成很多教师想方设法,托关系、找后门调离到城市。无法调离的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优秀的师资力量不断的涌现城市之中,让农村师资资源出现比较贫乏的现象。
另外,因为师资力量的缺失,就会导致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够专业的对待所任教课程,像一些艺术、体育之类的素质课,很多时候所任教教师都是身兼多职,这样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正常发挥。
除此之外,在农村师资队伍中,很多教师年龄都比较偏大,他们不能够接受现代的教学方式,存在教学方法滞后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因为所存在环境的限制,让他们不会去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必然会造成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的不平横。
(二)教学设备给其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因为农村中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经费常常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造成农村中学没有足够的条件去购置和改善教学设备。像城市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城市学生可以使用的体育资源,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都不能够享受。即使有部分新教学设备,也因为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不会用,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用,而闲置。这就不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来开拓学生的视野,甚至就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保障去完成。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黑板教学,来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
(三)生活环境及条件给其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就导致很多家长选择外出务工,使得很多中学学生都被留守在家中。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因为独特的生长环境因素,导致其不能够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外出,将会给他们的心理因素带来很大的缺失,另外,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个时候正处于一个心理的叛逆期。因此若是没有更好的教学教育方法,可能会导致他们其行为出现极端化,给中学教育的实行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挑战,再加上教师本身素质限制,就不能给这些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很大的疏导,而是任其发展,这就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新课改给中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设备条件限制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国家推进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的进程,加强素质教育的建设,现今很多教材都已经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更加强调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教学设备跟不上的农村中学教育来说,新课改所要强调的作用,不能够在这里得以有效的体现。下面就通过课程改革过后的鄂教版中学教材来加以分析说明。
(二)教版教材脱节问题让学生难以做到深入学习
除此之外,新课改之后的鄂教版教材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人反应新课改过后的鄂教版教材与现实脱节,它没有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气息。另外,鄂教版教材因为其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的广泛,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其中的重点,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做到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三)新课改后的农村中学生并未得到真正的“减负”
另外,新课改过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强调去对学生进行减负。但是从现实的调差结果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能够得到减负。有人曾在某学校九年级年级做过关于学习压力的问卷调查,其中有47.15%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很多人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的生存状态。学习压力过大,已经是目前青少年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中学生是这个社会上活得最辛苦的一群人。
三、针对农村中学生生活学习现状分析后给出的对策
(一)加大教学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做到农村中学教育与城市均衡发展,那么就要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让农村的学生也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另外,为了保证农村教学中的师资力量,政府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经费,来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完善他们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这是均衡发展重中之重,配不齐、留不住学科配套的专业教师,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再好,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二)加强农村中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建设
提高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对教学工作的保障,要做好这一工作,那么就需要严格的选拔教师队伍。另外,还要实行即时的监管,通过选调的方式来增进其优秀教师数量,另外,还要培养每个课程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
(三)改善农村教学的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让新课改过后的动手项目的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学校得到专项的资金来购买其所需要的设备及设施,做到教学质量的优化。
(四)结合学校家庭力量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学校要开设相关的课程来调节留守儿童的心态及思维的转变,让他们做到自立自强,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以做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还应该配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做到及时的给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好疏导。此外,我们还要净化其平常的生活环境,不让不良因素使他们陷入歧途。最后,对于家长来说,虽然他们身处在外,但是还是要求他们经常性的与这些学生进行联系,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总结:农村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很多条件都是不完善的,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我们要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去改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传锋,陈文辉,董国军.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业负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现状分析 建议
苏北农村小学的现状是全国各地农村小学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教师工作状态、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和不足,给本来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笔者在这里将农村的教育现状择要列出,以期望得到关注者指正。
一、学生方面――基础差,知识点脱节
农村多数学生基础较差,知识点存在脱节或盲点。学生基础差、存在知识盲点的因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教的不“实”,学生学的很“虚”。老师家中有事,动辄请假,复课后又不及时补上脱节课程,指望学生自学,或者不按时改作业,甚至让学生改作业。老师不认真,学生当然马虎,自我放松。这样,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应付式的,不勤于思考和记忆。经常过段时间后,把已学过的知识忘记得干干净净。笔者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备课仔细及时,课后掌握学生知识动态,并在每节课抽出一些时间,把学生的知识脱节点给予修补完善。实际只有靠严谨的工作作风,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逐步改变农村学生基础差、知识点脱节的不良现象。而这个抓基础的平凡工作,只有“认真”二字,其他皆爱莫能助。看似简单的一个抓基础工作,却关乎农村学生教育的大计。
二、教学管理――重常规,教学专注度低
目前的状况是农村学校环境特别好,硬件设施也非常完善。然而,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所谓的“安全问题”尘封,新彩电被锁在仓库里,崭新的钢琴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成捆成扎的世界名著被束之高阁。说到底,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这种怕丢乌纱帽的想法,却在农村小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更为可笑的是,被校长们屡屡强调并挂在嘴边的安全工作,不惜牺牲老师上课与休息的时间,轮流值班保卫,而教学工作只是“最后顺便来谈一下”。“考倒数第一没关系,心里难过一下,脸红一下就算了。班级出了事儿,你一辈子饭碗就没了”,这种重管理轻教学的做法,实在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弊端。
三、家庭教育――投入少,校外教育缺失
农村孩子的父母多数在外务工,留守孩子大多由祖辈抚养。而祖辈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使得家庭教育几乎为零。靠改变学生家庭教育背景的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每次在开家长会或者家长来访的时候,教师还没有离开学生与家长的视野,家长就对孩子大打出手。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肯定是会对我们农村学校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实在让人担忧。尽管有关部门组织了“千名校长进社区,万名老师进家庭”的家访活动,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教育,要靠政府和社会,教育本身就是百年树人的宏伟功业,不是靠一两次活动所能解决的。作为农村学校,上级还要加大投入,增加寄宿制的比例,扩大学校管理和教育范围。
四、教师方面――有潜力,进取心不足
多数乡镇教师认可城市的高效教学,他们大多认为城里教师在教学方面很有一套。但是另外一个层面也透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性信心不足。一部分农村教师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怀疑农村孩子素质低,自己在最基层,参加一些活动也是应付式的,上进动力不够。这种整体的消极环境,造成上课不认真,得过且过,教学马虎,以至于形成开头所说的学生知识盲点或知识点脱节。其实,农村小学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并不差,许多都是从大学毕业新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他们在城市学校交换交流教学中,都很投入,展示了自己良好的素质和潜力以及进取心。在城区学校,他们抓住各种机会,刻苦用功,勤于思考,勇敢创新,和其在农村学校的工作状态判若两人。
五、学科平衡――英语弱,有短腿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