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信用衍生工具 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一、信用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种类
信用衍生品是一种利用市场交易所谓信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它的基本流程就是金融机构购买一份合同,根据合同条款的约定,来防止因贷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按时或按约定金额偿还贷款,而给自己造成的巨大的损失。一般来说,信用衍生品由保险公司、基金、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进行销售,其运行的基本方式是当借款人或者其他人员违约时,信用衍生品的购买者可以从中获得一定利益的补贴。
几种典型的信用衍生工具
一般来说,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以下的三大类:第一类是通过信用证券化来获得所需用的信用联系票据;二是互换类,包括信用违约、总收益和信用中介等方式的互换;第三类是期权类,它主要是包括信用违约期权、信用价差期权和信用等级变化期权等方面。信用衍生合同与普通的商业保险合同有很多的相同点,两者最终目的都是使自己能够没有损失。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用衍生产品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信用联系票据、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和信用利差期权,下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1、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反映的是风险的一种转移,主要是指将资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障买方向信用卖方的转移。具体来说,就是信用保障的买方向可以承担风险保护的保障卖方在一定的时期内支付一定的费用;而作为信用保障卖方则在得到合同规定的费用后,就必须在合同期内对买方的信用进行保险,发生信用违约时,必须向信用保障的买方赔付违约金。
2、总收益互换
总收益互换正好与信用违约互换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实现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共同承担和转移。它是指信用保障的卖方在合同期限内向买方转移自己的资产总收益;当然作为交换,保障买方就应该根据合同向对方交付资产增殖中的一部分或者是相关比例的资金,在通常情况下是LIBOR加一个差额这样的一个限度,以及因资产价格不利变化带来的资本亏损。
3、信用联系票据
信用联系票据是一种综合的信用衍生产品,它是由固定收益证券与信用违约互换二者相结合而出现的一种信用联系票据。在这种标准合约下,由保障买方设立相关机构,它的作用就是根据特定情况来发行票据。而保障卖方如果要取得票据就要先支付一定的资金。
4、信用利差期权
信用利差期权的基本原理是:设定市场利率变动时,信用敏感性债券与无信用风险债券的收益率是同向变动的,这时二者之间的任何利差变动都会使得对信用敏感债券信用风险预期结果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信用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随着信用衍生工具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信贷市场内的参与者基础扩大化,信用风险也随之在部门间转移分散。这使得资产组合配置的空间扩大,资产负债期限更易得以匹配。因此,信用衍生工具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客户数据库系统未建立、资本市场不成熟、信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而西方金融体系相对较完善,其银行业可以运用诸如Credit Metrics模型、KMV模型及麦肯锡模型等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这在目前的国内是做不到的。为了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国内只能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来对风险进行分散转移。当前,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国际潮流,我国金融市场必须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而信用衍生工具在国际金融界已成为控制信用风险最灵活有效的金融工具,所以,国内银行与国外投资机构和外资银行必将纷纷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因信用风险集聚于国内投资者而导致国内的社会性金融危机,国内信贷市场可以通过信用衍生品市场吸收国外投资者的资本以此将部分信用风险转嫁到国外投资者身上。
对于信用衍生工具的开发利用与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信用衍生工具的特点,最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具体而言,可先考虑开发和实施较简单的信用违约期权和信用违约互换来规避信用风险;待经验丰富、时机成熟,商业银行可考虑对较复杂的衍生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的功能并非仅仅是转移信用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既是风险规避工具也是获益工具(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市场参与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决定是承担风险还是规避风险。投资者认为风险与收益并存,高风险高收益,其心理有自己的评判平衡点,当其认为自身风险过大时,会同过支付一定费用来降低风险以达到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当其认为风险过低时,则会承担一定风险以谋取风险带来的收益。依据市场参与者的不同,可将我国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国内银行同业之间的信用衍生工具交易。由于银行自身都存在风险头寸,其贷款结构也是相对的,银行间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使其各自的风险头寸得以调剂,贷款结构也可趁机重组,从而使信贷风险下降。(2)国内银行与国外机构投资者和外资银行之间开展信用衍生工具交易。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贷款市场的回报率高,吸引了大量国外机构投资者,但是由于之前没有合适的参与方式,所以一直无缘参与人民币贷款市场,如今利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可使他们获得承担信用风险敞口的机会,国外投资者可以真正参与进来。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行也可称为宣传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信息渠道,以此吸引外资来参与。(3)国内银行与国内机构投资者如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之间的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国际上机构投资者参与贷款市场的新的投资方式就是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进行参与,如保险公司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第二大信用保护出售者,在2002年9月的国际信用衍生市场上,保险公司出售信用保护3440亿美元,购买信用保护410亿美元,净出售信用保护3030亿美元。
信用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有着很大的作用。信用衍生工具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实现了转移信用风险。它使得银行只需要改变那种贷款的方式和数目等风险,就能降低风险。作为一种新的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它不在需要进行多样化的那种风险投资,因此很多风险因素就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剔除,从而可以使得银行在一定的时期远离了大的风险的影响,摆脱了很多困境,让银行可以有很强的金融调节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使得银行在无需告知债务人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抵御违约的保护,大大地减少了因贷款因素而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一些负面的影响。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它可以让银行在没有消除其资产负债表内贷款的前提下就可以改变其贷款组合的风险收益,这样就可以使得银行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已的税收支付时间,而不用考虑其它的因素。此外,银行还可在购发放一些因审查不过关的贷款,就样就大大扩大了自己的业务量。
通过选择信用衍生产品可以给银行带来很多的便利。它可以使得银行的贷款组合实现最优化,因为银行利用此可以实现贷款组合分散化管理,让贷款组合跨地域、跨行业成为了一种现实,很好地避免了风险因素的过多集中。信用衍生产品不仅成为了银行的一种远离风险的新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多机会,它可以在投资者没有相关的管理资产条件下,就可以带来很多收益的信用暴露机会和更多样化的、有效的资产组合方式。
参考文献
[1]莫桂青,黄晔. 信用衍生产品、合成CDOs与信用风险转移探讨[J]北方经济, 2008, (04) .
[2]朴明根,蔡华. 商业银行信贷组合管理及其模型构建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 2009. (19).
[3]张娜. 试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才智, 2009, (07).
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2
1.1建立比较完整的人员档案
信息化管理系统通常涵盖护士学历、所学专业、继续教育、所获奖励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护理管理人员对每个护士的详细情况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可以准确地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在提升科学化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查询困难、资料保存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
1.2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标准
通过对标准结果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动态对比、统计、总结等,找出护理质量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及时反馈,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制定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1.3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
护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中医护理常规、业务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工作量表、质量控制登记本、护士排班表、难免和带入褥疮填写和上报、护士长手册、住院病人的入院评估、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护理记录单、出院指导等内容,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规范,将具体的规范标准填入系统中,对需要进行归档的内容在系统中进行详细归档,不需要归档的内容储存在管理系统中,以便随时调用,从而有效提升护理管理工作效率。
1.4使临床护理更加标准化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把患者的详细信息和医务人员工作站、药房、功能科、病案室、办理出住院处等通过网线进行连接,省去了护士的医嘱单、输液单、发药单、治疗单等单据的转抄过程,避免了抄录笔误的产生。同时也使得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动态化管理,节省了护士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5提高了管理系统间的交流
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构造出一个方便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此平台把不同科室之间、护理部和科室部门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医院通过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把各种操作程序、规章制度、学习资料、护理信息等内容公布到局域网中,各类通知性文件等都可以放置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极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让其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
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建立站点
要构建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首先要建立护士工作站,护理人员只需要在工作站中输入个人所特有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和工作站进行连接,和工作站连接后,就可以直接查看患者的医嘱信息,降低了因为医嘱记录而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而且,实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根据科室中的不同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工作站来查看护理科室人员的安排情况和护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平衡人力资源分配。首先,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避免了因为医疗情况中的字迹潦草,无法识别和记录错误情况的发生;其次,把以往需要人工抄录的时间节省出来,让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进行交流和沟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地体现出医院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建立信息化的门诊管理方式
通过使用叫号机对患者进行就诊安排,是门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体现。首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因为受到突然干扰而导致护理工作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其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疾病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需要就诊的科室。另外,在进行信息化门诊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对药品的发放、样品化验、申请单检查等方面进行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同时也使得管理流程更加简单。
2.3建立信息化病房状态管理模式
在护理中心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和病房的状态信息。在患者未来之前就可以提前安排好所需的床位。同时,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可以通过网络记账的模式进行实际自动划价。在处理医嘱方面也非常简单。建立病房护士站,可以对病房内贵州出入、血压、脉搏、大小便、体温等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及管理。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病房护士站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
2.4管理护士的档案和绩效
教学带习、科研论文、档案管理、绩效考核是护士绩效管理和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人员只需要使用查询、删除、增加等比较简单的操作按键,就可以实时更新护士信息。同时,使用网络管理模式有着非常好的移植性。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连接院内局域网,就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信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绩效考核可以实时收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发生的护理事故,在进行同类操作时,可以根据记录护理事故的情况对工作护士进行及时提醒。在护理人员晋升时,可以通过调取候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科研论文,进行综合性评测,从而决定其是否具有晋升资格。
三、结语
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医用耗材;耗材成本管理;库存实时监测;医院信息系统;绩效考核
2013年我院成本支出中医用耗材支出比重已增长至38.1%,其中不可收费耗材(如棉签、办公耗材、消杀用品等)占33.5%,以上数据表明医用耗材支出已成为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帮助医院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帮助临床科室从医用耗材申领和控制使用环节成本成为了我院的重要工作之一[1]。
1医用耗材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院原有的医用耗材管理系统只具有基本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功能,不能在成本管理中提供合理有效的数据。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医用耗材成本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4个环节:(1)医用耗材申领。科室在申报医用耗材计划时更多的依赖护士长的工作经验,由于护士长日常管理工作量很大,在申报耗材计划时经常因为没有时间清点库存或申报的品目繁多等原因出现多报和漏报,导致库存积压或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科室的正常运营、增加了运营成本。(2)医用耗材使用及二级库房管理。在日常工作中除高风险耗材外,科室使用人员从科室二级库领用耗材时为手工登记甚至不登记。这样就导致科室无法对本科室耗材的领用情况和库存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只能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记录的可计费耗材使用情况估算成本,对不可收费的耗材使用情况无法掌握[2]。(3)成本核算方法。目前的科室成本核算方式为只要耗材出库下送到科室就计算为当月的科室开支。该方法不仅无法准确核算临床科室每月实际的耗材支出,还会促使科室为保障收入在业务量大收入高的月份多申领耗材,业务量少收入低的月份消耗之前申领的耗材,表面上平衡了收支配比,实际上产生了大量的积压库存[3]。(4)医用耗材使用分析与绩效考核。由于无法准确了解科室医用耗材的实际使用情况,也就没有办法对科室医用耗材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也就不能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去考核和约束医用耗材的使用。
2解决方案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调研,分别对医用耗材申领、使用、库房管理、绩效考核等环节进行了流程优化和信息化管理[4]。2.1医用耗材数据库设计以医院原有数据库为基础,将医用耗材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再设计,主要的变化有:①增加医用耗材分类目录,对现有医用耗材进行分类管理。科室申报计划时,可按照医用耗材分类或名称快速查找到所需耗材,同时在医用耗材使用分析时也可实现按类统计;②为医用耗材添加唯一识别码,作为数据库中医用耗材的唯一“身份编码”,我院采用的是医用耗材外包装上的编码[5];③添加医用耗材产品图片,目的是为了在医用耗材电子申领时提供网上商城一样的便捷体验;④增加“可计费”、“不可计费”属性及“低”、“中”、“高”风险属性,方便医用耗材使用时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2.2医用耗材的申领、使用与库存实时监测医院医用耗材成本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在满足科室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实现“零库存”。使医院一级库房接近“零库存”必须实时掌握科室二级库医用耗材库存情况和实际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医院医用耗材使用量和患者数量成正比,因此每月消耗和申报的耗材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时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及其中的规律,才能为临床科室按需申领提供可靠依据。(1)医用耗材使用与库存情况实时监测。通过全程条码管理的方法实现医用耗材使用及库存情况的实时监测,具体方案与实施流程(图1):①盘点科室二级库库存,将库存信息录入系统生成库存信息;②科室根据库存情况进行月计划电子申报;③管理部门对计划进行收集、确认、向供应商派单;④供应商按照计划配送耗材至一级库房统一验收,验收合格后扫码入库;⑤下送时按科室打包,打印出库清单,内容包括:医用耗材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数量、金额;⑥科室人员清点数量后在信息系统中确认收货,此时一级库房库存量减少二级库房库存增加;⑦科室人员领用耗材时需扫描条码进行出库,扫码后系统会根据领用量相应减少库存数量。(2)医用耗材计划智能申报。通过全年的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和库存状态的实时监测,系统会采集、计算并分析得出以下数据:实时库存量I、最低库存量B、最高库存量R、平均日需求量D、历史当月平均需求量U、医院订货周期T、供应商备货及配送时间L。其中平均日需求量D=U/T,最低库存量B=D×L,最高库存量R=U+B。依据这些数据,系统自动判断实时库存量,当I≤B时自动提示科室申报R数量的产品,为科室自动生成需申报的品目和数量[1]。(3)医用耗材库存预警与自动补货。通过各科室实时库存的监测再结合科室正常运营时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级库房最低库存量,当库存数量低于最低值时系统能够自动提示医用耗材管理部门进行采购,及时补充库存。在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库存量接近“零”[6],占用资金少,降低了医院营运成本。(4)医用耗材使用分析、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①通过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医用耗材分类管理和风险评级,可以根据科室每月实际使用耗材的情况进行分类,可按照不同类别耗材使用量和金额占比不同进行分析,为科室提供改进方案;②医用耗材的使用和库存的实时监测,为临床科室医用耗材成本核算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使得成本核算更加精确[7];③实时监测并不能约束科室合理量情节约使用医用耗材,因此根据科室类型不同设定了不同种类耗材使用占比指标,以此进行科室医用耗材使用绩效评估,设置奖惩方案,促进科室合理使用医用耗材,节约成本支出[8]。
3取得的成果
经过统计,在实行了医用耗材成本信息化管理方案后,2014年至今我院每月医用耗材支出平均降低至30.9%,平均降幅7.2%,其中不可收费医用耗材支出降低至25.2%,平均降幅8.5%。与此同时库存量控制在10%~13%,由于信息化管理优化了各环节的效率,平均送货时间较以往缩短了0.8d。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医用耗材成本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减少成本支出、降低耗占比、优化库存量,提高物流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列平.强化医用耗材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190-191.
[2]何丽娜,冯建.医用耗材成本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0):957-958.
[3]胡雄鹰.医用耗材在医院使用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5,(2):36-37.
[4]宇应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5):351.
[5]彭润,邓玲,苌飞霸,等.浅谈我院医用低值耗材条码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4):137-139.
[6]孙广香.医用耗材库存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10-19.
[7]刘莉.医院高值耗材的成本核算和科学管理[J].市场论坛,2013,(3):45-46.
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管理;创新应用
0引言
随着我国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成熟,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普及与应用[1]。信息技术在医院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信息技术为医院系统的稳定与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2]。所以,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将医院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各医院重视与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积极探讨与分析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效果。
1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1满足现阶段医院业务的实际需要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逐渐成熟与发展,医疗业务的复杂性表现越来越突出,医疗检测方法更加复杂,相应的检查准确性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传统人工操作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医院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医院管理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将其运用到现阶段医院业务的实际需要中,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发展[3]。
1.2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的水平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趋势,为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由于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部分,其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4]。所以,为实现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医院必须与时俱进,为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院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合理应用,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发展。
2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2.1在人事档案与药品采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进行医院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应用于药品采购的全过程。其对采购过程可以实施全面控制与监督,记录每种药物进入仓库和运出仓库的时间。此外,对于部分过期的药物,也可以实施正确的监测,并及时针对过期的药物进行相应的提醒[5]。另外,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医院人员管理的过程。将根据部门区别记录各部门的人员信息,只需使用计算机查找人员的相关信息,就可以快速查询医院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入档时间、职称、入职时间以及工作年限等方面。
2.2在病案管理与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病历管理和统计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全面统计每日到医院的患者数、死亡人数、抢救人数和住院人数。由于计算机可以自动生成一系列数据,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有效的降低人工处理数据的误差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一次性将多项数据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输给管理层,管理层根据数据信息的分析做出对应的决策。并且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信息系统可用于记录药物的数量、应用方式、名称和注意事项。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住院部与门诊部之间传送,极大的方便了药物发放与核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2.3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财务管理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反映出医疗服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一般来说,财务工作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准确性要求较高,财务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建设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医院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使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6]。
2.4在远程医疗诊断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远程医疗诊断工作中,能够促进远程医疗诊断工作的有效开展。医护人员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医疗诊断工作能够更加便捷的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服务,患者不需要每次到医院进行诊治,有利于帮助患者节省时间与减少医院费用。医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相关病案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高。
3加强医院管理的措施
3.1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工作的开展
与医院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信息以及医院的住院部、门诊部、其他辅助部门均属于医院信息类别。所以,有关部门应及时收集、分析与整合各种信息,以满足现阶段医院业务的实际需要[7]。以前医院领导被要求报告医院运作的基本状况时,参会人员一般使用笔记本进行记录,但现在参会人员能够直接使用网页浏览与定期发送等方式来完成工作。将医院的最新医疗设备介绍给他人时,也可以通过网站等方式完成。
3.2对管理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与升级
依据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外部学习经验和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体制进一步改革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医院的管理系统。在信息网络系统中,可以建立个性化的服务系统,如在线阅览室、论坛、电子图书馆和贴吧,促使患者和医生在平台上进行直接的交流合沟通,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3.3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与相关医护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联系。为了提高医院信息技术的整体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区分对象和工作职能[8]。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医院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最大程度的提高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在培训过程中,员工需熟悉并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与实际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管理系统的运行水平和应用效率。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信息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在医院的人事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医院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9]。信息技术为医院系统的稳定正常使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应及时收集、分析与整合各种信息,以满足现阶段医院业务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及时性地更新,促使患者和医生在平台上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计算机知识培训,最大程度的提高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员工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管理系统[10]。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运用到现阶段医院业务的实际需要中,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蕾,姜福恺,李静.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中药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47.
[2]李伟慧.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199.
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5
由于该医院检查之前没有病人的任何信息录入,因此,数据的采集将由CT室的医生用专门设计的如表1所示的信息采集表来记录,该表罗列出重要的时间点及所有可能会影响到总的检查时间Y的变化因子,把病人到达登记室至扫描结束、取出检查结果的时间计算为病人做CT检查所花费的总时间Y.
影响因素图
从CT设备的使用情况、病人的相关因素、医生的操作水平、资料的读取、工作环境以及进行扫描的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所有影响病人做CT.所花时间的因素,通过因果图找出问题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目前的流程,发现有待提高的是登记过程,而等级流程重点关注问题是所有的检查项目是否做了最恰当的安排以及病人扫描时间的安排是否最合理,如图2所示.
过程能力分析
通过对上述影响Y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高峰时段和登记过程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如图3所示.
实施PACS后CT检查流程
实施PACS后,设立了检查登记处、取报告处和诊断中心.CT检查流程如图4所示.与实施前的主要区别为:检查登记处通过IC卡直接获取病人信息,并将病人根据检查类别和检查部位分派到相应检查室.检查后产生的影像通过PACS系统自动传送到诊断中心的诊断工作站上.医生在专业级显示器上进行读片,同时打破了按不同的检查类别进行诊断报告书写的分工,签发后的诊断报告通过HIS系统送到门诊医生工作站或住院医生工作站,并由签发医生发送到在取报告处的网络打印机上统一打印,节约了以往人工传送的时间.
流程信息化改造后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进行了大型医疗设备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后,出现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淡漠、技术操作不熟练、“克隆”电子病历,患者及家属对信息化流程质疑等问题[5-6].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的措施:1)认清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每位医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信息化理论水平.2)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管理制度,包括:维持就诊秩序、保护病人隐私、加强候诊区的管理、维护职业道德、打破传统的管理规则,创造出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3)利用信息化管理,建立规范标准和监督机制,从而避免克隆病例情况的出现.4)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改善就诊环境,提供温馨服务,设立、维护与系统一体化的触摸屏挂号系统、专家查询系统,自助费用查询系统等,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应用效果分析
信用管理的意义范文6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2年共发送飞信3109条,其中公共信息456条(包括各项会议及业务学习通知416条,制度变更40条),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信息726条,新技术指导196条,护理资信376条,护理管理改革485条,一对一信息交流250条,护理质控存在问题620条。
2.1信息知晓率比较使用前医护人员信息知晓率为82%(82/100),使用后为98%(118/120)。使用后医护人员信息知晓率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工作满意度比较使用前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0.0%(90/100),使用后为96.5%(116/120)。使用后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管理成本比较护理部每个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讲座2次,共24次;每个月进行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各1次,共24次;每月小讲课4次,共48次;医院会议通知按10次计,护理质量管理信息费用0.15元/条,电话费市话0.2元/3min+(后)0.1元/min。使用前电话费用多于使用后,通话时间长于使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移动飞信业务,具有以下优点。
3.1提高医护人员信息知晓率病房质控存在问题时,护士因倒班或休假,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整改措施不能及时传达。本研究中,各项文件要求阅读签名,但未使用移动飞信前仍有部分人员没有签名;部分制度变更、护理改革、优化流程等,在传达时间上有局限性,且科室有休产假、哺乳期、婚假、积假等情况,难以及时获悉信息。而使用了移动飞信可把文件精神摘录编辑成短信发送到每一位护士手机中,本研究中只有2%护理人员因手机没电或故障等原因没有及时获知信息,使用后护士对信息知晓率明显高于使用前。
3.2提高护理质量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过程中,护理流程的优化、工作职责的调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均需要全体人员积极参与,护理部行政查房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护士长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护理组长质控发现的问题均需要及时动态反馈并作统一规定。本研究中未使用移动飞信前,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局限性,信息反馈不全面、不及时。实施移动飞信业务平台后,随时反馈质控护理存在的问题,护理组长可以通过飞信责任到人并及时反馈,制定整改措施,通过飞信传达使各项措施均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3.3及时获得护理资信新进展因护理资信快速发展,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护士对获取资信的渠道是有限的,科室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推进存在困难,理解能力因人而异,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使用移动飞信后,可发挥每一位护士潜能,要求护士每个月进行小讲课、业务学习或外出进修,阅读护理专业杂志,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与护理组长进行沟通,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摘录后与全体护士分享,提高护士积极性。在护理新技术方面,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提出,通过收集护士意见,找到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利用飞信进行调整,追踪问题解决程度,取得良好效果。
3.4提高管理时效为创建市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服务意识、护理理念、工作职责调整需要大量的管理时间,利用护士休息时间召集全科护士组织学习,容易造成护士抵触情绪,而经常组织学习,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影响工作质量,创建工作进度受到一定程度阻滞。实施飞信传达信息后,护士长把创优精神、目标、意义用飞信方式灌输到每一位护士心中,在工作职责调整时将文字表达方式与飞信并用,让大家明白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目的及意义,尽量使用飞信解决问题,减少组织培训次数,把重要的培训按质按量完成,从而提高管理时效,护士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3.5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护理工作难免出现不良事件,针对不良事件,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通过一对一的飞信方式与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发生原因,护士更容易接受并主动上报,然后再组织责任人员及全体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吸收不良事件教训。要充分满足护士的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求,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每逢节假日发送问候语,拉近同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感情。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表现及护理队伍稳定性直接相关。
3.6降低护理管理成本本研究中需使用电话或信息通知护士,但经常有护士电话关机或未能及时接听,且电话通知耗时过多,并传达不全面,准确性也因人而异;使用飞信后,信息传达既准确无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飞信有定时发送功能,不影响夜班人员休息,信息接收准确无误,不造成听觉偏差。
飞信一次可以免费发出200条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短消息内容可以输入90个英文字符或45个中文字符,且短信有储存功能,每次发送内容不需要记录,随时可以查看历史记录,减轻工作量。从表1中看出,医护人员每月至少可以节约240min的时间去管理患者,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与原来打电话逐一通知或发短信传达相比,飞信组节约了每月发信息费及电话费约100~150元,降低了科室成本。与戴莉敏等报道的用飞信达到成本低、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切实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