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81

本课程结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现在艺术设计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将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中,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参照,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等工作岗位所需掌握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色彩表现以及色彩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2.1能力目标

A1.能够运用色彩的基础知识进行静物写生;

A2.能够平面归纳色彩静物、人物写生;

A3.能够主观运用创意方法、表现色彩;

A4.能够评价画面的设计色彩构成关系。

2.2知识目标

K1.了解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

K2.了解色彩静物写生平面归纳的基础理论知识;

K3.了解色彩静物创意写生基本理论知识;

K4.掌握色彩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

K5.掌握色彩静物写生平面归纳的形式与方法;

K6.掌握色彩静物创意写生的形式与方法。

2.3素质目标

Q1.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与人交往、合作,具备协作精神;

Q2.自我学习能力――会使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找各类资料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Q3.自我展示能力――讲述、说明、提问、回答问题;

Q4.信息处理能力――查阅、收集资料能力。

3课程开发思路

3.1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是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艺术设计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3.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贯穿项目教学,通过4个子项目、11个训练任务,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知识重在应用,通过能力来检测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完成项目训练形成知识体系。该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5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采用形成性考核方法,每个项目成绩按难易程度不同分值计算,共计总分的40%(考试项目与分值详见表2);该课程重视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单独笔试。考勤(20%)、实务考试(40%)。

6.2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示范、作品图片演示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设计操作方法。

课程根据教学任务要求设置工作步骤,从简单到复杂,从形式到内容,从技法到思维的转变,结合色彩基本理论知识,到具体写生色彩,归纳色彩、再到创意色彩的全过程的任务训练,学生通过理解任务要求,对任务中包含知识与技能体系进行整理并完成任务,让学生深刻体验任务中的典型内容,发现工作岗位技能的特色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1)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设置与现实应用紧密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知识要点,从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态度。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项目驱动;职业能力;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02-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是国家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强国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3年,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印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科工程人才标准中规定了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企业和学校制订标准指明了方向[2]。在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中规定:本科工程型人才应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支撑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技术相关知识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能拟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传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不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安排和考核方式都无法满足卓越工程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措施

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流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需要量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等。教材内容按顺序依次为:施工项目组织概论、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施工项目现场与生产要素管理、施工项目后期管理。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3],将教学内容分解,对教材结构重新组合,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任务主线,在开学初提出本课程的任务要求,结合课程设计任务书,将教材内容贯穿其中讲解,项目驱动化教改内容调整图见图1。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2.利用实践与创业基地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编写施工流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案,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工地现场实践经验,对施工方案的编写内容显得空洞乏力,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存在不足。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强化课程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受到实习经费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制约,许多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较为紧张[4];此外,普通多层建筑建设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学生的实习期只有几个月,学生即便到了工地也不能系统掌握一栋建筑物的施工过程。

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托与建筑公司共同打造的建筑工程实践与创业基地[5],以学校建设国际交流中心为契机,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输送结构。在实习基地,采取实习教师带队,授课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指导的方式,学生得以在校期间定期到基地实习,了解施工流程,为《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和学生课程设计均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对我校08工程管理专业50名毕业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有64%学生所从事岗位是现场施工员或技术员。《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支撑作用[6]。以往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宽口径,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7],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将来的职业方向之间的联系不清晰。课程改革中,结合工作岗位进行课程设计。改集中课程设计为分散式,在开学初对学生提出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集中在工地实习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共享企业资源,重新审核原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完成一份符合工程实际的方案[8]。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方案更多样化,有更多的自由拓展空间[9],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课程设计考核成绩由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按百分比给出。

4.通过BB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通过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向学生展示:教学大纲、教学周历、授课课件、作业、测验以及其他教学资料。课后教师通过BB平台发表授课博文反思教学过程[10],学生向教师提交听课日志,对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实现基于课堂、网络辅助的教与学活动,加大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程度[11]。

5.其他改革措施。除项目驱动化教学外,部分内容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例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降水工程施工方案。课前安排任务,学生分组预习目标,打造“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课程设计采用西西网络图、project软件进行工程进度计划安排,编制: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横道图、单代号网络图、S曲线图、斜率图等,进度计划完成后,可以Microsoft Project文件(2003、2010)、EXCEL文件、AutoCAD文件、bmp、jpeg格式输出。

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紧密联系。

三、总结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从课程内容选取、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组织,网络教学等方面展开《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配合部分模块的翻转课堂,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倩,周兆银,万虹宇.工程能力与创新: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12,(33):32-36.

[2]李大华,张克仁,姚燕生,陈杰.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C]//会议/第三届教育技术与培训国际学术会议,第3卷.武汉,2010年11月27当日-28日,美国IEEE出版社出版,2010:376-379.

[3]丁舒媚,唐杰.《建筑施工组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建材,2013,(4):196-198.

[4]李鸿芳.“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6):116-1177.

[5]罗亚琼,张义坤,刘利莎.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63-64.

[6]俞锡钢.立足课岗证融合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98-100.

[7]方张平,黄伟,李奇.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70-71.

[8]杨璐,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9-82.

[9]姚金星.《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71-272.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3

鹰架结构之一

确定项目任务时间要早

课程设计是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全部授完,大约是在本课程结业考试结束后,再用一至两周时间集中课程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考虑到学生先有理论知识的积累,用理论来指导设计实践环节。但事实上,这样安排免不了由于学期结束学时紧,设计任务工作量大,学生不安心急着想回家等客观原因,导致学生马虎完成,应付差事,抄袭等现象出现,以致设计结果单一,学生没独立思考,更无创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率不太理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确定项目任务作为整个项目教学的起始阶段,时间一定要早,建议就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理论课开课之始,即可同步提出,也即与课程理论有机穿行,结合具体明确的设计任务(通常是减速器产品设计),将两本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重新组合整理,围绕课程设计具体任务展开。这样,对学生而言,因为有了任务的驱动,再加上时间的保障,学生可以早规划,早作准备,早投入到设计中来,时间跨度越长,越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地位,挖掘潜在求知欲望,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设计技能的目的。

鹰架结构之二

确定项目任务要细

一般来讲,课程设计都是定位在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如减速器设计。学生对于何为减速器,有什么功用等等都很陌生,更不用说要把这一产品设计出来了。《机械设计基础》绪论课后,应及时围绕“减速器及其设计”这一主题通过查阅教材、指导书、设计手册,网络等等整理出读书报告。通过这一工作过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的步骤等概述性内容;对以往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阅读,学生基本上对设计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也知道了要完成每一任务必须学习哪些相关的设计理论内容,如: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传动轴设计、轴承、键的选择与校核计算等等;最后要提交哪些具体的设计成果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可将本学期内的学习时间大致进行分配,较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本阶段项目教学的关键落脚点即是让学生将项目设计任务清晰化,细化任务可以很好的梳理后续设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项目动员应该说学生已做足了功课,对学生的设计质量开了一个好头。

鹰架结构之三

小组成员配比合理

高职机械课程设计实施项目教学因其开放性特点会导致学生自由分组,其结果就是让互相熟悉的同学起合作。这样一来,同学之间会合作得比较愉快,但是,这往往会让成绩好的和认真的结成一组,剩下成绩差和懒散的学生自然地组成一组,问题是成绩比较差的小组因其能力有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为完成项目“临时抱佛脚”,做出来的成果自然不会理想,也远远没有达到项目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解决的办法是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干预学生分组,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人小组,然后再让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二次自由重组,组成四到六人小组,做到各小组间实力均衡,小组内优势互补。学习认真的可以传帮带比较懒散的;爱提问题的与独立思考的形成互补;善于倾听的与敢于发表主见的形成互补,从每一个学生这个点位开始,再向每个项目组这个小面积、最后是全体项目组这个大面积上,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地灌输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大化地让学生体验项目学习中主动学习者、探究者、协作者、交流者、实践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角色。

鹰架结构之四 制定计划详细

高职机械课程设计的计划制订应根据每个学校的校本要求个性化订制。例如,每个学校安排的普车、钳工或数车等实训项目时间会不一样,在本学期与课程设计有没有冲突,各个学校机械课程设计总课时也不一样(我校只有24学时,有的学校可能集中一至两周完成),那么完成什么教学内容,达到什么教学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提交的大作业都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要在项目动员时与学生交待清楚。教师要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计划上规定的学时综合考虑《机械设计基础》(一学期授完)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4学时分配在一学期中)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整合出高职机械课程设计项目教学的实施计划,及早地发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然后学生根据这个计划进行组内斟酌,合理支配时间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每一个项目任务具体化,每个任务责任化,每个任务达到的目标,需要查阅的资料或者资料的来源,每个项目任务活动的形式,预期的成果与形式。项目计划书由学生自主制订,但指导教师的协助与指导不可或缺。要重点在项目目标,计划书形式的规范,内容的完整,进度安排、项目资源、成果形式上检查辅导,以保证它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鹰架结构之五 实施过程全程监控

高职机械课程设计实施项目教学中,许多指导教师可能或多或少认为,只要把小组划分好,给予学生一定的项目任务,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合作,完成小组的项目。于是,在项目教学中,把学生分组后,布置一个项目就算了事,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沟通,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行为。他们关心的只是小组的成果,并不看重小组获得成果的过程,只要学生最终能提供成果,整个组就算完成了项目,所有组员也都能顺利过关。教师这种消极的观点和做法会直接导致项目教学的低效甚至失败。要想达到项目教学的理想效果,作为项目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全程监控是必须的。

1.监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性

对于每一个细化的任务,其难易程度教师心中应有充足的预案。对于相对容易的任务,如表一中的任务一:认识减速器及其中的通用零件,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建构其中的知识框架,大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工作进度一般影响不大。对相对较难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任务三:传动零件(V带轮、圆柱齿轮、轴)设计计算;任务四: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草图设计、正式装配图设计,计算工作量大不说,如何将计算结果作为设计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处理设计与计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处理不好,设计进度就会停滞,从而会整个项目的工作进度。作为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明确,任何机械零件的尺寸,都不应只按理论计算来确定,计算值只是确定尺寸的基础,而确定尺寸应综合考虑零件的结构、加工、装配、经济性、使用条件以及与其他零件关系等等。有些尺寸(事减速器箱体的某些尺寸)还要用一些经验公式来确定。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计算和绘图是互相补充、交叉进行的,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三边”设计方法。同时,要做好整理和保存、积累设计计算结果过程性工作,以保持项目成果的完整性,也为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做好准备。诸如此类的设计技巧,在每一个任务之前,教师可尝试预测这些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及早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准备,让他们能将这些较有挑战的任务顺利完成。

2.监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自主创新

项目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如何正确处理设计与创新的关系确实是学生很难上升到的高度。作为高职机械课程设计实施项目教学指导教师,要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用心揣摩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选定主题来定期集中面授、定期查看学生设计资料等手段,检查他们是否已经参考学习了已有的资料和图例,参考和分析了已有的结构方案,合理选用了已有的经验数数据,这些手段,都能很好监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设计的最高标准就是创新,一定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减速器生产实际,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和新结构,吸纳新的技术成果,注意新的技术动向,把学习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在这里,特别要求项目指导教师观察学生是否在减速器的设计中引用了该行业新标准和规范。是否双重考虑了设计质量和降低设计成本,是否考虑了零件的购置和互换,是否采用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于非标准的数据,是否修整成标准数列或选用优先数列,这些设计细节,是检验项目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设计品质也会在教师的全程监控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鹰架结构之六

检查评估注重思路与技巧

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检查评估相当重要。指导教师应重点评估每个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思路和技巧过程。因为,思路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而技巧过程评估中,要重视各个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法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设计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4

【关键词】融资业务核算;设计理念;教学模式

一、《融资业务核算》课程性质、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融资业务核算》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是会计专业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基于企业融资业务领域及岗位所涉及的经济事项,经过行业专家及专业骨干教师整理并提炼而成,主要培养学生融资业务处理及核算的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通过对会计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融资岗位有关的工作内容,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将有关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相关知识、操作指南与拓展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计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课程设计思路

《融资业务核算》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在分析会计职业岗位和会计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融资业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分析企业融资的渠道与形式,并以培养学生融资业务核算能力为出发点,分析融资业务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所应包含的知识与技能,设计课程内容,并对每一个教学情境分别从“工作任务”、“相关知识”、“操作指南”、“知识拓展”四个方面展开设计,力求课程内容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课程设计教学做一体化。

二、《融资业务核算》课程目标

通过专业调研和实践专家座谈会,我们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有:掌握吸收现金投资和发行股票投资有关知识及业务处理,掌握借款核算的知识与业务处理,掌握发行债券的业务处理及了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业务处理;能力目标为:会核算吸收投资业务、会核算借入款项业务、会核算发行债券业务、会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业务;素质目标是: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成本效益观、时间价值观意识,并善于沟通和合作。

三、《融资业务核算》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融资业务核算》课程是针对企业融资业务岗位工作项目进行分析,据此设计教材内容,做到工作过程课程化,教学做一体化,以培养学生的融资业务操作处理能力。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设计了企业典型的四个融资业务内容,即吸收投资的核算、借入款项的核算、发行债券的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见表1)

四、《融资业务核算》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该课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方案是:一、构建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制订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二、布置任务。本课程在教学项目下安排10个工作任务,并将每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教师根据个人的表现记录平时成绩。三、小组讨论。教师利用课堂内外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讨论完成任务时所需知识,同时给学生的讲授提供指导。四、师生评价。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应控制好课堂的气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由每组选出1名代表进行发言,来说明自己处理的方法或指出其他小组的不足。五、教师总结。在学生展开激烈讨论之后,教师再对发言的学生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

2.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创设工作情境,提出工作要求。介绍与本课程设计有关的虚拟公司情况,并就要解决的任务进行说明,提出需要完成的目标要求。第二步:就所介绍的工作任务来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找出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边讲边操作或先讨论后提示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的方式进行。第三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围绕任务要求,采取分组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对问题的理解、核算与操作方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最终结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采取提示、解答提问、小组或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操作。第四步:及时归纳总结,强调工作重点。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完成工作情况,对通过实际工作中得出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对本次课的核心知识、操作技能进行强调。总结的方式可由教师进行,也可采取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第五步:布置课外任务,进行知识拓展。在完成本次课的经济业务处理任务后,让学生解决同类性质的问题,以巩固本次课所学的知识点、更加熟练操作技能。围绕本次课学习的内容,完成独立操作中的训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及时批阅、检查,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据本次课学习内容布置与下次课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先预习下次课的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课后学习相关的拓展知识。

3.教学手段

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出反映与本课程有关的会计职业岗位的视频资料,或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得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形象生动地再现本岗位有关工作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5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习情境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改革和建设。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引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并适用工作环境使学校与企业实现无缝连接。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在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熟悉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能对砌体结构工程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和开展质量验收;同时该课程要能与“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科学的衔接,最终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建筑行业中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等专业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的基础。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笔者就“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进行了探析。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方案

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科学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基础。学习情境的设计, 一要关注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 即工作过程的六个要素: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 它们是变化的; 二要关注相对固定的思维过程, 即个体思维过程的完整性: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学习领域的情境设计依据“搭设脚手架、编制砌体施工方案、砌体砌筑施工、砌体质量验收”4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和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将学习内容划为四个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

1.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方案

以学习情境一为例(见表1)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以实际的施工任务为载体,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每个教学项目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思想主要是:“资讯”阶段主要是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并对学生做必要的理论培训。“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独立地寻找与任务相关的工作过程、人员准备、工具清单、材料清单等信息,了解施工安全措施,并把他们填入相应的工作练习页,制定出小组工作计划;“决策”阶段,各小组学生把练习页交给教师,把计划内容讲给教师听,教师与每个小组对计划进行探讨,指出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形成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实施”阶段,由建工实训中心提供材料、工具,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计划,独立完成施工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企业技术员作为咨询者;“检查”阶段:根据质量验收标准,以组内自检、小组互检、教师专检的形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同时教师、企业技术员告诉学生质量偏差的原因,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讨论哪些错误会重复出现,导致哪些后果,如何避免。“评估”阶段,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打分。这种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工作为主,教师、企业技术员做为被咨询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重点和关键的部分对学生给予指导。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面积2000平方米的校内训练中心和校外实际工程项目,技能训练由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技术员共同指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同校内教师一道直接参与教学,做到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实现了教学项目与施工项目一致性,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一致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3 结束语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处于一个完善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研究工作也将在新的课程改革下不断发展。本文探讨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存在一些不足,教学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探寻适合高职学生的教育、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是职业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鲍洁.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6).

[3] 陈玄令,梁殿旭,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建筑类课程体系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4] 贺朝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教师,2008(12).

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6

【关键词】《高频电子技术》;项目式教学;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高频电路的认识,简单电路的设计、调试和维修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功底不是很扎实,但鉴于该门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抽象、难懂,教学效果比较差。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高频电子的知识?几年来,我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基础课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如电子实训课程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对于《高频电子技术》课程也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探讨和创新。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对《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改进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对该课程实施过程考核的方式,以不同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分,最后进行综合评定。

一、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上本着以实践为基础,理论上以实践需要为度,突出体现职业教

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够

用,技能过硬的目的。为此,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我们分4个项目进行,突出做、讲、练的结合,将每一项目按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模块,在每一模块中明确教学目标与工作任务,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文体探究,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具体项目内容及学习目标见表1所示。

二、教学方法

通过以下4个步骤对每个项目(或任务)进行实施和考核。

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项目任务要求并进行说明,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由学生自己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确定方案报给老师进行审批。

3.实施计划:按照自己确定的工作步骤完成任务。

4.检查评估:对自己的任务进行自我初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探讨问题所在。

三、教学效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装配相应的硬件电路实现功能。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了各种元器件的作用,会分析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的不同特点。能独立完成PCB图的绘制和工艺文件的编制。在收音机的装配与测试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理论教学中一些意想不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学军.高频电子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