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1

 

2020年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框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文案) 紧急程度 重要程度 编制任务排序 资料提供责任人 目标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落地情况 修订情况 备注     人力资源管理手册 企业战略管理 发展战略 中长期发展战略                 营销战略 市场定位、开发及竞争战略           人才战略 年度人才培养计划、聘用计划             财务战略               企业文化系统 战略价值定位 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愿景、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发展理念                   组织价值定位 企业精神、口号、作风、人才理念、工作理念、团队理念、管理理念             职能工作定位 行政、人力资源、服务、财务工作理念             组织架构 事业部架构 各事业部业务内容、简介、概述、发展历程                   部门架构 各部门职责、业务范围             人员架构 工作说明书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SOP、模型             人才管理策略与规划规则 人才管理策略策划规范                     人力资源管理年度规划 人员配置表             公司组织管理基本规范               公司各类会议管理规定 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             廉洁自律承诺书 承诺书文本             员工招聘与配置管理规则 员工招聘和录用规范 履历表、员工花名册、上岗通知单                   员工岗位标准 工作说明书             笔试题库 各类试卷、性格人格测试卷             员工入职指引 新入职流程             员工学习和发展管理规则 员工培训管理规定 面谈记录表、效果评估表                   员工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计划表、             内部岗位竞聘选拔管理办法 竞聘报名审批表             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表、师带徒确立书             内部讲师管理规定 聘书、培训师资质评价表             委外培训管理规范 委外培训审批单,培训效果评价表             员工绩效管理基本规则 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绩效考核表、绩效考核记录、绩效                   经济责任制 工作任务书、承诺书、军令状             员工薪酬管理基本规则 员工假期和出勤管理规定 加班单、请修单、考勤表                   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员工福利管理办法 福利地图             员工契合管理基本规则 员工奖惩条例 奖惩细则                   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劳动合同文本             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员工申诉管理办法 面谈记录表             员工离职管理办法 离职申请单             先进员工评选规定 评比细则             行政综合管理 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培训记录表、会议室使用记录表                   员工转正升级管理制度 转正升级表             岗位轮换与人员调动管理制度 调动审批表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用车审批单、用车登记表             出差管理办法 出差审批单             活动组织管理办法               接待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维护管理办法               外联公关管理办法               编制:                            

文档下载《2020年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框架》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2

经过10年实践,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形成了五大类别、14项主要制度以及若干技术标准组成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管理制度体系纵向贯穿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横向涵盖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职责界定、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维修养护实施、质量管理、项目监理、项目验收、责任追究、经费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构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类:①基本制度: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价款结算办法、验收管理规定、合同示范文本、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实施细则:主要包括检查考核细则、内业资料管理标准和验收细则等;③管理细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细则和维修养护管理细则;④技术图表;⑤其他技术规定。基本制度是对维修养护管理各阶段工作原则性的规定,是开展维修养护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性文件。实施细则和运行管理细则是结合工程现状和管理实际,对基本制度的深化和细化,重在日常管理的可操作性。技术图表和其他技术规定是维修养护管理的技术性指标,为维修养护实施和验收提供科学、标准、规范的工作标准。

2主要内容

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应用于维修养护内控管理,这里从维修养护项目管理角度对其主要内容加以介绍和阐述。(1)管理体制与职责: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主要对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界定。职责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维修养护经费预算、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培训、总结应用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2)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纳入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对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编报时间、编制原则、主要内容、项目确定和定额标准等作出了规定。(3)项目实施:主要对合同签订、示范文本、任务下达、实施、检查考核、价款结算、预算调整和安全生产等进行了细化。(4)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经常性经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制度。主要对检查主体、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意见反馈等作出了规定。(5)技术资料管理:主要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作出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技术资料管理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6)验收:主要对验收类别、验收主体、验收对象、验收时间、验收程序以及格式文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验收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7)责任制度:为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保证维修养护经费合法、有效使用,提高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管理责任制度。主要制度包括: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责任、资金申请与支付责任、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会计核算责任、合同管理责任、决算和验收责任、监督审计与考核责任、维修养护企业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8)管理细则:根据《水闸设计规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上级工程管理制度办法等制定《水闸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从运行管理角度对水闸工程管理的任务和职责、水闸工程控制运用、水闸工程检查观测和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作出了规定。根据上级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制定《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维修养护角度对管理职责、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经常性检查与月考核、技术资料管理、价款结算和验收等作出了规定。以上两个细则分别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两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作出了规定,是水管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成果的重要标准。(9)技术图表:主要包括水闸平、立、剖面图、电气主结线图、启闭机控制图、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设备规格和检修情况表等。(10)其他技术规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属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但其项目安排和施工技术有别于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尚无专门的国家或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目前,已初步制定并试行的技术规定仅适用于单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要包括标志标牌、工程观测、工器具维修养护等。

3结语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3

关键词: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思考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师多点执业的持续推进,医疗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为此,2007年2月29日,原国家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规定,出台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2],2010年12月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现阶段,如何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文件的精神,建立一套符合要求、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促进医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业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建立完善的医师准入后监管和退出机制有待于思考和探索[3]。2011年3月3日,原江苏省卫生厅下发了《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江苏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中构建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一、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建立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依法执业的需要

医师定期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根据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关行政处理的医师管理制度。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该项制度的落地,是国家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4]。

(二)建立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依然以手工统计为主,然而,执业医师队伍庞大,医疗专业设置复杂,使得手工统计难以实施[5]。手工医师定期考核的考核方式大多以同行评议或自我评价等形式出现,考核内容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考核对象为部分临床医师,因此,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势在必行。

(三)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江苏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临床医师的工作业绩分为具体的22项考核指标,实行积分制量化考评,总分为1000分。这些指标贯穿了临床医师的整个诊疗过程,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了临床医师的工作业绩。该指标体系将临床医师的医疗工作时间分为病房工作时间、门急诊工作时间、查房次数和外出会诊;将医疗工作量分为次均门诊人数、诊治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数;将医疗工作质量分为诊治疑难危重患者比例、三四级手术比例、病案质量和处方质量;将依法规范执业分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理用药、培训次数、上级检查完成情况;将医疗安全和加分项目分别单独列出。依据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等其他信息系统中自动调取指标数据,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和公平,考核效率大大提高。

二、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成效

(一)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自2013年上线以来,已经完整运行了1个考核周期(2年)。该系统的考核对象覆盖了全院所有临床医师,每个医师都可以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系统;采取系统自动导入、HIS抓取和手工填报三种方法采集数据,统计并评分。HIS数据采集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保证各个系统独立运行。目前,系统收集临床医师831人,其中内科医生434人,外科医生397人,平均得分784.33分。

(二)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成效

医师定期手工考核240例,平均得分(904.10±74.13)分;医师定期信息化管理系统考核1590例,平均得分(784.33±165.57)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医师定期手工考核的得分主要是以主观评分为主,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得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系统自动提取的医师工作量,通过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计算公式计算后纳入考核系统,排除部分主观因素。将系统上线前后的考核得分对比后发现,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均分比之前明显要低,各医师之间的得分差距也比之前大。说明该系统上线后,改变了医师定期手工考核以主观填报为主的考核现状,通过系统自动抓取数据的方式考核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和客观,其不仅拉开了医师之间的得分差距,而且实际反映出医师平时的工作业绩。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疗安全也有影响,在该系统上线前,出院人数23.4万人,投诉率为0.22%;系统上线后,出院人数32.9万人,投诉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0.05)。自2013年系统上线后,医院的投诉率有明显下降,表明医院医疗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考核的具体实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考核人员的覆盖率为100%,考核得分大多为系统自动抓取,统一了考核标准,改变了过去靠主观打分进行考核的状况。该系统的上线提高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质量,提高了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公平性,为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的应用和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全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从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中医师的考核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未来,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联网系统,对各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进行工作业绩方面的考核,再将各医疗机构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可以了解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在该区域各医疗机构中工作时间和工作数量的分配情况,对个人与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上线,使得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的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贝文,谢洪彬,王跃龙,等.建立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研究项目概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4-15

[2]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7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Z].2010

[4]谢洪彬,贝文,王跃龙,等.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的政策环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6-17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4

刚到公司,王总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两份人力资源部的请示。一份是《员工考核办法》的请示,与目前正在实施的考核办法相比,这份办法对员工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做出了调整;另一份是已经在集团内部执行的《业务人员工作规范》,其中条款根据历年实际工作总结而来,与旧版本相比并无太多变动。

人力资源部主动积极规范管理是好事,但让王总心烦的是,《员工考核办法》的适用范围是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并规定“考勤”和“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都是员工考核指标因素。而《业务人员工作规范》却明确提出,销售人员应做到“业绩至上”――只要确保个人业绩超过销售部规定的人均水平,就可以采取灵活考勤制度。这与《员工考核办法》存在明显矛盾。尽管公司提倡各部门规范管理行为,完善企业制度,但人力资源部同时提交的两份制度之间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各种“办法”写得多了,规定得更细了,反而使管理更乱套。

企业需要制度,但制度却很难面面俱到,甚至各项管理制度之间还会存在交叉和矛盾。管理者总是忙于检查制度漏洞,修补制度问题,但问题仍是不可避免地重复出现。那么,该如何处理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呢?

这需要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科学的制度体系设计,可以使企业避免重复管理和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理清管理体系,形成一致性管理思想;有助于管理者按照重要程度,按序列、分步骤理顺管理行为;便于员工系统了解企业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合力。

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要做好三步: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和配套制度的设计。

第一步:制度规划

制定清晰的制度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应在企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同,规划要点也有所侧重。在创立初期,企业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此时应该给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应突出激励性和灵活性,不必过分关注整个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在成熟期,企业需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综合体现选、用、育、留的全部过程,并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规划的目的就是厘清企业要制定哪些制度、各个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需要制定哪些制度等问题。

以流程为基础确定制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不同环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以流程为基础确定制度内容,可以避免在制度覆盖过程中出现盲区。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可以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尚未出现的问题或管控要点提出管控原则,为制度的完善和修订打基础。

以职能为基础做好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强调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分工,这也是制度设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企业的职能分工提高了管理专业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各专业职能部门间的隔阂。不同职能部门或岗位按照管辖权限设计不同的管理制度,难免会存在重叠或真空地带,在制度设计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出发点不同,管理观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管理者有必要分析制度间的联系,引导职能部门和岗位间沟通合作,确保制度间的成功衔接。

综上,以流程为基础的制度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性问题,而以职能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则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专业性问题。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阶段,要确保制度内容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制度设计和分工要以企业的管理职能分工为主,以有效避免制度制定中的权责不清和内容重复现象。

第二步 制度分层设计

管理决策层。管理决策层的工作包括提出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原则等。

业务管理层。业务管理层的工作是落实管理决策层的要求,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政策和原则,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制度。其工作接受管理决策层的监督。

基础操作层。基础操作层的工作是落实制度,即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等,并对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个层次的管理重点和工作要求不同,管理制度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三个层次的制度应该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首先,由管理决策层提出企业总体的发展要求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由业务管理层根据总体要求,确定企业采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最后,由基础操作层根据管理制度制定员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并具体落实到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上。

第三步 制度配套设计

区分重要制度和一般制度。重要制度是企业内部需要横跨不同职能,或对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影响较大的制度;而一般制度则是职能相对单一、影响较小的制度。

制度设计阶段的跨职能参与。在制度设计中,需要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职能部门需要提前了解该制度会对本职能工作产生哪些影响,并根据本职能工作情况提出修订建议,或跟进调整本职能下的配套制度,提前做好制度衔接。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度所规定的通常是一般情况,注重长期性和通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制度实施时,还需要通过其他细则加以明确。例如:在修订薪酬制度时,企业往往会同时出台薪酬实施过渡性方案或细则,以解决新旧体系的人员过渡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待员工全部纳入新的薪酬体系中后,该方案或细则才自动失去作用。

在制度落实上,重要制度的综合性强,应该提升到管理决策层组织落实。一般制度则完全可以从业务管理层的专业特点出发予以明确,而配套细则应当与实际操作和具体落实的单位或部门结合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

将重要制度上升到管理决策层的举措,有利于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的跟进,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涉及的不只是员工考核方式的改变,还会牵涉到部门或下属单位的组织考核、业务部门的考评方式和激励方法、财务和专业统计方法的改变等内容。这些工作或者不为人力资源部所了解,或者人力资源部无法独自决定该部门的工作方式。如此看来,将考核制度的调整工作上升到管理决策层非常有必要。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设计案例

某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包括行政、人事、财务、管理、信息、审计等部门。下属若干家企业,分布于全国。该集团之前已经制定出一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随着集团新的发展战略的提出,集团对核心人才的需求加大,而配套的实施细则也需要不断改进。为了适应集团战略目标的需要,管理者希望重新梳理并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管理政策和方法的载体,集团重新整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并形成以下结构:

制度规划:

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核心人才、技术能力、纳才和留才,对应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选、用、育、留等环节,并对核心人才提出明确要求。由于该集团已建立了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所以对核心制度的梳理正是基于集团战略和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要求。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基于职能的人力资

源管理体系,其职位管理系统是基础,绩效考核系统是核心。系统出发点是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底层包括素质评价、职位管理、开发培训、考核评价和薪酬分配五项内容。集团首先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职位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规划、培训管理、任职资格管理、薪酬管理和福利管理制度纳入重要制度。考虑到集团战略对核心人才引进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在重要制度中增加了员工招聘和核心人才管理制度。考虑到集团员工数量庞大,为了规范劳动用工,规避用工风险,将劳动关系制度也纳入到重要制度中。这样,需要董事会审议的重要制度包括了十大制度(如图2)。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核心人才管理、任职资格、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等体现了集团战略需要;招聘、职位管理、培训、劳动关系管理的制度设计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

制度分层设计:

董事会制定集团人力资源战略;由管理层根据人力资源战略要求制定人力资源各项制度,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战略的衔接;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项制度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考查制度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下属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依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并向集团人力资源部备案,接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制度制定过程由上及下,以战略为出发点,每一级组织负责根据上级单位要求,在本级组织管辖范围内进一步明确规则,并对下一级组织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核,以保证政策和规则向下延伸。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5

一、建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关系

(一)建立集团财务关系遵循的原则

1、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互惠互利,平等、竞争、效率的原则,共同发展壮大;

2、依据《公司法》建立各自的法人治理结构,各自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3、依据资产(股权)纽带关系,分别按全资子公司(或子企业)、控股公司、参

股公司、分公司(以下简称各公司)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集团公司享有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并依法对各公司实施财务活动监督管理权;

4、遵守合同协议,按市场规则办事,维护法人权力,按章程分配收益。

(二)建立适应企业集团组织机构模式的内部财务关系

集团公司所属各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资本金为集团公司投入,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是投资与被投资关系,与各层次的内部财务关系为:

1、与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关系。

(1)集团公司行使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能,集团公司财务部行使出资者财务管理的执行职能;

(2)依照《公司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集团公司通过规范母子公司之间的各项财权与事权关系,行使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

(3)子公司董事会行使经营者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决策职能,子公司财务机构行使经营者财务管理的执行职能;

(4)对子公司财务机构的建立,会计政策与制度、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资金筹措的统一,对外担保、资产损失的处置、收益分配等重大方面进行约束控制。

2、集团公司内部各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

(1)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各子公司之间相互提品、劳务协作等,其价格制定遵从市场原则,由子公司双方协商定价,并签订经济合同或协议;

(3)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之间可以互相参股;

(4)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借贷、收支业务结算通过集团公司“财务结算中心办理”;

(5)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收支业务结算通过集团母公司办理。

3、集团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内部财务关系。

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集团公司的主要生产部门,以成本控制为主,内部独立核算,自计盈亏,其经营生产财务统一受集团公司控制并管理;财务上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核算。

(三)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和奖惩制度突出三个结合:“激励与约束结合”。

“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外部约束与内部自律结合”。把子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与资本保值增值相结合,通过强化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外部财务管理和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经济责任制指标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严格奖惩兑现。

二、发挥集团财务管理功能

(-)制订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办法及细则

1、子公司的哪些财务会计行为(或事项)应由母公司决策;怎样确保集团的财务制度在子公司全面贯彻实施;如何确认子公司对母公司的资本实施保值增值,是出资者制定对成员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以此为出发点,集团公司财务部先起草了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办法(总则),在试运行中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改细化成九个财务细则,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并达到初步效果后,再修订财务管理办法(总则),形成出资者对子公司财务管理12个配套制度。12个配套制度是《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办法(总则)》;《对于公司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职责及审批权限的规范细则》;对子公司会计政策、财务制度管理细则》;《对子公司财务计划与财务目标管理细则》;《对子公司资产与投资管理细则》;《对子公司资金管理细则》;《对子公司成本管理细则》;《对子公司价格管理细则》;《对子公司收益分配与税费解缴管理细则》;《对子公司财务监督管理细则》;《对子公司财务报表体系管理办法》;《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结算办法》。

2、各子公司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集团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及原则,结合本公司经

营生产服务特点,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约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形成母子公司财务配套制度体系。

(二)完善财务组织分工,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1、为适应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具有的股东会、董事会的决策层和经理班子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要求,子公司设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分别负责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作为董事会和经理在财务管理上的高级专业人员,为其提供专业顾问和授权进行日常经营者财务决策。财务总监由集团公司委派,进入子公司董事会;总会计师(或财务部经理)由董事会任命并报集团公司备案;原则上未经批准不应撤换。同时子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履行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执行职能;分公司不设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集团公司全体财务人员统一由集团公司财务部考核、调配,并建立等待上岗的后备会计人员,形成竞争淘汰机制。

2、在委派干公司财务总监的尝试中,各子公司的财务总监除了代表集团公司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外,还与子公司经理班子一起共同为企业的经营生产决策、资产的增值出谋划策,当家理财。

(三)确定子公司财务目标,建立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

1、确认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总额、上交税费等考核必成指标。

2、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效益好上浮工资、奖励,反之则下浮。

3、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日常指导与监督检查,及时解决运行中的不协调问题,完善修改财务制度体系。

4、对各经营者执行日常审计与经济责任制度审计结合的办法,严格奖惩兑现。

(四)强化集团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

财务结算中;已是企业内部办理金融业务、组织资金管理的机构。在遵从国家金融法规的原则下,既发挥对公司内部单位(非法人单位)的结算、信贷、监督功能;同时又有办理集团成员单位(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等法人单位)之间的财务结算、成员与外部(通过银行)结算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对子公司资金统存统贷、母子公司资金统一调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率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均由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结算政策予以保障。

三、适应新体制下的财务管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会计由核算型职能向管理型职能的转变。随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逐渐融为一体,如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起到参与集团公司经营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活动,从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财务控制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2、要处理好双元控制主体的利益平衡。如何正确处理代表国家所有者的集团母公司与拥有经营权的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寻找所有者与经营者两元控制主体的利益平衡点,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是既能满足所有者为了保证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而对经营者的控制,使他们得到经营者的情况和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又能体现经营者“个人”所创造的价值,使会计信息不失真的关键所在。

3、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提高素质。多元投资主体的各自利益之争是造成集团内部经济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会计人员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所处理的会计事项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

4、应加强日常经济监督、财务审计。为了维护集团公司作为出资者的合法权益,监督董事经理和子公司经营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母公司规定,对子公司进行日常经济监督和财务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日常经济监督和财务审计时,应充分发挥各监督部门的职责作用,各行其责。具体为:

(l)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和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

考核管理办法及细则范文6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医师定期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业务科),办公室主任:汤敦华,副主任:王一志、邓晓文。

二、考核机构

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负责本单位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其他医疗机构临床、公共卫生、口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医学会负责考核;中医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委托县中医药学会负责考核。

三、考核对象和时限

(一)考核对象: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二)考核时限: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周期。在考核周期内,拟变更执业地点的或有《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但未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师,应当由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向考核机构提出进行提前考核。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2010年1月开始启动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对20*年12月31日以前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近两年内的执业情况进行考核,以后每年对执业注册满两年的医师进行考核,一般从本考核年度的3月开始,至4月底前完成。各考核机构于每年4月30日前医师定期考核情况汇总报卫生局业务科。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三项,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考核还应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根据执业医师的级别、类别和专业区别对待,重点测评法律法规和“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测评主要通过考试、考核的形式进行,测评的具体标准暂由各考核机构自行制定。各考核机构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专业的医师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并及时报县卫生局备案。我局将在总结各考核机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医师考核内容,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五、考核程序和方式

考核机构于考核日前60日通知需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考核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对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医师,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采取简易程序考核;其他医师采取一般程序考核。对符合简易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由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后,报考核机构审核;对采取一般程序考核的医师,由本人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对其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评定意见,并于业务水平测评日前30日报考核机构复核,考核机构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形式组织进行业务水平测评。

六、执业行为和考核结果记录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档案,将医师执业行为记录(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及《医师定期考核表》及时存入其档案中。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部门给予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定性任务及取得的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常规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的医疗事故等。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者,即为不合格。

每次考核结束后30日内,由医师注册所在机构及时将被考核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报送到注册机关,注册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考核情况进行审定,并在被考核医师的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至*年*月考核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印章(由注册机关刻制),同时将考核结果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如考核不合格,经培训3-6个月后再次考核合格者,在其《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记录”栏加盖“*年*月考核合格”字样印章。如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