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地下建筑;火灾;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19-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已摆到城市建设发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规模有了很大变化,地下建筑的广泛使用,无疑使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合理消防设计布局,是目前摆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重要课题。
1 地下建筑工程分类
地下工程是指,建筑在自然岩层或土层中和构筑在地面建筑下,由防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统称为地下建筑。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为5类:军用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共服务性建筑。
军用建筑:包括各类野战工程,指挥通讯、物资仓储、火炸药库等。
工业建筑:包括各类地下工厂、车间。
民用建筑:包括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体育场、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等。
交通建筑: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铁道等。
仓库建筑:包括各种地下贮库、油库、粮库、车库、物资库、冷库、资料档案库等。
共用建筑:包括通讯机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为排烟口
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
2.2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大
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空气充足程度有关,火灾阴燃时发烟量大,明火燃烧时发烟量小。地下建筑火灾特点,一般是空气供给不足,温度上升开始较慢,阴燃时间长,发烟量大。如:地下建筑中一间15m2的房间,其火灾荷载约25kg/m2(折合木材),在300℃时,燃烧发烟量可以达1 300 000m3。以建筑物净高3.5m计算,1 300 000m3烟量可使37万m2的工程全部被烟充满,而地下建筑由于无窗无自然排烟条件,发生火灾时不能象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由破碎的门窗散到大气中区,而是大量的滞留在建筑物中,而且燃烧中还产生各种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地下建筑人员疏散苦难
1)由于地下建筑无外部空间,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员逃生路线由于火灾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只有一条,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也是火灾烟雾往上扩散蔓延的方向。人员的入口,又是烟的排出口。所以人员要疏散到安全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逃到地面上,而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速度快,经测试证明:烟的水平扩散速度一般为0.5m/s~1.5m/s,烟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烟气影响会给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灾时,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视线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来引导疏散。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况下(月光里地面照明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烟雾遮挡视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如人员在此情况下安全疏散决定于3个极限值:(1)疏散视距的极限值;(2)人能承受烟浓度极限值;(3)在疏散视距离内,人能承受烟浓度下,人员疏散视觉光强度的最低极限值。超出上述3个极限值人员将难以正常疏散。
3造成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1)领导不重视,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柜台、货架商品超储,室内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装修,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
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
4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4.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由于地下建筑具有特殊性,发生火灾后不易扑救,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因此,地下建筑的使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是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组织机构,认真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2严格建筑防火管理
4.2.1严格执行防火分区划分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认真划分防火分区单元面积。做好建筑物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在分隔划分中考虑不同的适用功能和重点部位,确定独立的防火分区。
4.2.2确保安全疏散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应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远点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避难走道等)的距离。由于火灾条件下,烟气、高温、轰然等视线因素影响,在此距离内人员不可能停留时间过长,(地上一、二级建筑疏散允许时间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时间远低于这个数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约为0.3m/s,加之室内货架柜台的摆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响,实质的疏散距离都不是直线距离,延长了疏散线路,增加了疏散距离,这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李耀明,郝震.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2003(6).
[2周竹虚.地下空间的火灾特点[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9(9).
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2
引言
城市自形成以来,因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巨大的、动态的三维空间实体,映射出日益完整的功能系统以及形态结构。构木为巢、凿穴而居的远古人类,怎会不对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瞠目结舌?而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也已开始研究未来城市的组成部分——地下空间。
1.背景
1.1现实背景城市是接收几乎人类一切的巨大载体,从成立、成长再到成熟,走过的不同路口决定了城市的延续方向。我国的大城市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和开发,在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新中,终于要面对自身存在的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接受土地被规模建设不断吞噬的困境和空间的重构要求。在这样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地面空间成为城市开发建设这个“跷跷板”的支点,已经被深度发掘了潜能;地上高层建筑的建设已深深压下“跷跷板”的一端,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成为城市面貌的“代言”;而“跷跷板”另外一端的地下空间开发正在蓄势待发,城市的地下资源利用在逐一拉开序幕。作为辅助城市规划建设的手段,城市设计以规划为前导,在不同的层面通过相应的语言范式衔接,塑造城市面貌。同时,城市设计以广义建筑学中的核心元素的身份,统领并协调建筑学、地景学和城市规划的要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指导。将地下空间的规划融入城市设计的手法,为城市做出多元化的回应,有利于城市结构的建构和整合。1.2研究背景1.2.1存量更新下城市建设的方向在功能主义的规划途径下城市经历了增量扩张的时代,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既是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另辟蹊径,更希望借此缓解城市目前的巨大压力。1.2.2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地下空间将会被赋予多项职能,既有自带属性包括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储藏设施和人防设施等,也会承接一部分地面上的外溢功能,包括大型公共服务空间、商业设施等。功能丰富化促进空间建设的多样化,将众多的功能结合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竖向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2.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施层面城市设计的指引缺失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多个城市已经编制了地下空间相关利用规划,但是实践中的规划内容多停留在总体层面,关于地下空间资源如何结合城市设计在实施层面的利用,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扩展;同时,地下空间建设在城市设计方面的引导性、可操作性较差。地下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从合理有序地开发地下空间的角度出发,需要加强并规范城市设计的成果内容。
2.研究综述
通过对历来的地下空间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国内外关于地下空间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工程技术类,以人防工程、轨道交通以及综合管廊三方面为主,研究者多属于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等领域。二是空间规划类,以陈志龙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研究方向包括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并在相关的编制方式、结构框架和控制指标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偏向宏观层面。三是以地下建筑为侧重点,包括地下建筑分类、环境设计和地下综合体设计开发等,属于微观层面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我国关于城市设计层面的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主要穿插在地下建筑和地下空间相关规划的研究中,但是因为关注层面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化。2.1地下建筑学层面地下建筑学层面主要基于物理环境和工程结构的设计两方面,对包括声音、采光、消防和生态方面的研究。城市设计作为方法手段,穿插在地下建筑学层面的研究中,但是相关的研究比较少。例如清华大学的童林旭教授在地下建筑学[1]一书中指出,“对城市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发展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一体设计,分期实施,是一条重要的经验。”林瑜将地下综合体的设计结合城市设计中的各项要素整合,将原本单纯的各项功能的内涵延展,联系地上地下空间的复杂关系[2]。袁红等提出,由于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的表达要素有所区别,地下空间的设计要更强调室内设计、交通联系、与地面城市的立体关系,并通过地下城市设计方法形成地下城市意向[3]。2.2地下空间规划层面相对于地下建筑层面,在规划领域中的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研究城市设计的角度也是多维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2.2.1按照空间功能的分类(1)交通空间关于地下交通空间的研究自始以来便是专家的关注点,从宏观角度上与城市格局的互动关联探析到具体项目的地下空间交通组织模式研究,从轨道交通的发展路径到步行系统的构建,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深入。例如沈佳对宁波行政中心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进行交通组织模式研究,提出地下人车分流的构想[4]。马晓东等以济南火车站站前枢纽开发设想为例,提出交通枢纽站点高效步行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并以地下空间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5]。(2)商业空间对于地下商业空间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研究方面。一方面,是对地铁站点的地下商业协同及配套设施的研究。例如马归民等人对天津市津汇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分析,从空间和社会学两个层面,探索轨道交通站点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活力因素[6]。李秀敏等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为对象,将轨道站点分为五类进行商业业态的布局研究[7]。另一方面,是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例如王惠强调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研究并提出过渡空间和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以保证更加舒适的环境设计[8]。袁红、赵世晨以重庆商业空间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强调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应与地面相适应[9]。(3)公共空间2011至201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明确提出,微观城市设计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公用空间的精细化设计[10]。杨天娇、吕海虹等以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为例,基于城市设计的手法,在空间尺度、空间主题、空间界面和环境景观设计四方面,探讨了地下公共场所的弹性引导性要素[11]。2.2.2按照法定规划层次分类(1)总体规划层面总体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加注重整体框架的系统性,对于城市设计的考虑更多停留在指导的意义层面,相关点较少。例如谢英挺以厦门为例,提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地下空间平面形态、竖向结构等涉及城市设计因素的内容[12]。赵光、范杰等以天津为例,依据不同的编制侧重点和不同的时代环境,对三次总体规划进行了梳理,其中就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要求更多地与地面空间的功能结构对应[13]。(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控规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加针对以开发地块为单元的设计和规划,具有实践性的借鉴意义。例如周觅提出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是直观模拟空间的有效方法,在整个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都应有涉及[14]。茹文、陈红等提出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上地下有机协调的重要性[15]。
3.发展方向
对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地下空间规划实施层面的相关概念、意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针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3.1结合专项规划进行复合开发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分别进行规划,并对地下空间的业态进行分析与预测,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需要根据城市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城市设计层面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给予关注强调。3.2分区针对性指引策略对老城、新区的地下空间建设采取不同的分区发展战略。老城以枢纽节点区域的地下空间更新、改造为动力,实现功能的整合与环境的优化;新区建设时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保证上、下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衔接。3.3开发时序与规划补位,优化空间竖向布局与其他规划相衔接,明确地下空间近期、中期、远期的建设内容。近期统计地下空间的项目,远期结合地面的规划前景提出发展目标。实施与管理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推进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顺利实施。
4.小结
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3
一、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1、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为排烟口。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获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
2、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大。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空气充足程度有关,火灾阴燃时发烟量大,明火燃烧时发烟量小。地下建筑火灾特点,一般是空气供给不足,温度上升开始较慢,阴燃时间长,发烟量大。
3、地下建筑火灾温度高。地下建筑火灾时热烟很难排除,由于空气流动少,所以散热缓慢,使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研究认为,地下建筑火灾会较早地出现“轰然”现象,在火灾房间空气的体积急剧膨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增加。据调查: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几十次火灾,都出现过高温现象。
4、地下建筑人员疏散苦难
(1)由于地下建筑无外部空间,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员逃生路线由于火灾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只有一条,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也使火灾烟雾往上扩散蔓延的方向。人员的入口,又是烟的排出口。所以人员要疏散到安全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逃到地面上,而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不行速度快,经测试证明:烟的水平扩扩散速度一般为0.5-1.5米/秒,烟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烟气影响会给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灾时,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视线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来引导疏散。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况下(月光里地面照明还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烟雾遮挡视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3)地下建筑火灾早场人员伤亡大。地下建筑出现火灾时,会造成严重缺氧,当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降到15%以下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到10-14%时人就会四肢无力,产生平判断错误,此时人员不能正确辨别方向和疏散路线。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当含氧量为5%以下时,就会造成人员生命危害和人员伤亡。
5、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困难
(1)火灾现场侦查难度较大,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构造,火灾时由于烟和高温影响,扑救人员很难接近火灾现场内部,直观确定火灾部位和建筑内部情况。
(2)场指挥操作困难。地下建筑出入口少,出入口也是火灾扑救的主要进攻通道。火灾时,扑救人员难以深入建筑内部,确定火灾发生部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可以出现的情况和危险,不能及时作出灭火方案。
(3)火场通讯和灭火救援困难。由于地下建筑被土层覆盖及钢筋混凝土屋顶结构影响,造成火场无线通讯联系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地下建筑燃烧部位隐蔽在地下空间内,四周封闭出口少,地面大型车辆和灭火设备操作受到一定限制,消防人员必须佩备特殊防护装备和空气呼吸器材才能接近起火部位。
二、造成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1、领导不重视,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柜台、货架商品超储,室内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装修,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
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
4、电气设备易于损坏。地下建筑都无法自然采光靠人工照明,所以用电量大,时间长,加之一些地方环境潮湿,电器线路设备易受潮腐蚀,造成局部放电和短路,而引发火灾。
5、防火分隔措施不当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1)是建筑内防火分区超面积,重点房间如柴油发电机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通风,排烟机室等未做单独防火分隔措施。(2)是地下建筑各层和地下与地上建筑之间无竖向防火分隔措施。(3)是避难走道与其它场所之间无分隔措施,所以易造成初起火灾的蔓延扩大。
三、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防火分区划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认真划分防火分区单元面积。做好建筑物水平和竖向防分隔。在分隔划分中考虑不同的适用功能和重点部位,确定独立的防火分区,将营业区与仓储区、设备控制机房区与办公辅助区、地下层与地面层之间划分为独立单元,并 局部采取相关防火、灭火措施,以达到保证人员疏散和控制火灾损失的目的。
2、确保安全疏散要求。安全疏散距离应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远点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避难走道等)的距离。由于火灾条件下,烟气、高温、轰然等视线因素影响,在此距离内人员不可能停留时间过长,(地上一、二级建筑疏散允许时间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时间远低于这个数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约为0.3m/s,加之室内货架柜台的摆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响,实质的疏散距离都不是直线距离,延长了疏散线路,增加了疏散距离,这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考虑。
3、加强防排烟设计。由于地下建筑物无外部空间,其与地面联通的只有出入口。火灾时,发烟量大,温升快,其高温、毒性对人体的危害,能见度的降低都对人员安全疏散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排烟系统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员安全,所以设计时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确定足够容量的排烟机组,对排烟管道和排烟口要有一定的耐火性能,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并保证排烟系统连续工作的可靠性。尽可能降低烟气对人员的危害,给安全疏散提供时间保证。
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4
1、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的特点
1.1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由于地下商场室内能见度很低,基本上没有自然采光,多依赖于灯光照明,而在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时,为了防止火灾蔓延,通常要切断电源,这样,地下商场内就会非常暗,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另外,由于地下商场地理环境条件的特点,一般出入口较少,而且疏散距离又很长,火灾中被困人员只能通过限定的出入口进行疏散。如果火灾发生在营业时间,就会有大量的顾客和经管人员需要疏散和救助。所以,地下商场发生火灾,大量人员受到威胁的可能性将会比较大。[1]
1.2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产生烟气量大、毒性大
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由于空气供应量不足,阴燃时间长,容易产生大量的CO、H2S等有毒气体;而燃烧的氧气是通过与地面相通的通风道和其漏洞补充的,这些通道面积非常小,氧气供应又不足,所以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就会产生相当多的浓烟。另外,地下建筑又处在密封的环境,导致烟气、毒气无法排至室外,这样会直接威胁内部人员以及抢险救援的人员安全。[2]
1.3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几率高、火势蔓延迅速
正如前面所说,地下商场的采光、通风等多依靠电,所以地下场所用电量相当大,然而地下建筑内部潮湿,易加速各种电器设备绝缘老化,通风不良又造成柜台内各种射灯等局部烘烤的热量难以散发,极易烤燃商品;而就目前国内市场来看,电线、电缆、电器设备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属不合格产品,所以极易发生火灾;另外人员流量过多、过杂也使随机起火的因素增多,[3]例如:吸烟者乱扔烟头曾是多起火灾的直接原因;地下商场是一个大整体,商品摆放密集,加上装修材料大都属易燃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迅速蔓延成大灾。
1.4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产生高温会对建筑造成破坏,影响疏散
由于地下商场内可燃物较多,火灾荷载大,发生火灾时热烟很难排出,高温高压以及“火风压”的形成易造成火势蔓延在地下建筑火灾的初起阶段,室内的风流和烟气,是朝着某个扩散方向流动的。当火势进一步扩大时,室内空气成分发生变化,温度增高,会形成一种附加的“火风压”,地下商场内部空间温度上升快,极易产生“轰然”;而可燃物越多,发生“轰然”的几率也就越大,[4]发生时间也会越短,其产生的高温将对建筑结构及防火分割产生更大破坏,造成建筑倒塌,引起火灾蔓延从而缩短疏散允许时间,严重影响疏散。
1.5 地下建筑场所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逃生困难
地下商场一旦着火,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火灾的具置与情节,而且只能通过地下建筑物设定的出入口进入,经常是冒着浓烟往里走,加上照明条件极差,不易迅速接近起火位置;另外,由于烟气和高温的阻挡,也将会给扑救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地下商场的屏蔽作用导致在地下建筑中使用无线电设备使用困难,无发进行正确的指挥,从而导致了指挥与灭火现场沟通协调极为困难。
2、地下建筑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
2.1 地下建筑场所中人员防火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地下商业场所中未经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核同意,擅自改建、装修或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还屡有发生;再加上此类地下场所大多存在安全疏散出口数量或疏散距离不足,消防设施不到位或缺乏保养,地下场所内人员的自防自救能力又很差。
2.2 地下建筑场所中消防设施投入不足、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善
尽管地下商场都普遍制定了防火安全制度,但实际上许多场所管理仍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措施不力。很多单位太过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即使设置了,有的为增加使用面积,把消防设施圈占在包房或商铺内而影响了正常使用。有些单位在消防验收后就放松了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导致设备元件老化、损坏等不能被及时发现,严重影响地下商业场所的消防安全。
2.3 地下建筑场所中消防监督技术装备落后
在灭火救援装备现代化、消防法规体系化发展的同时,消防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方式还十分落后,信息技术在消防监督领域内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运用,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而且消防监督检查结果只能给出定性的结论,消防执法缺乏有效的量化依据。[5]例如:消防监督机构在进行检查时,技术装备的欠缺,不能够对地下建筑内部潮湿环境下各种电器绝缘老化等线路有效的进行检测,从而导致防火工作由主动变成被动了。
3、地下建筑的安全防火对策
对于商业地下空间防火应该着重于预防,避免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其次,在设计时重视抗灾和对灾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地下商场等空间应做到:(1)禁止烟火爆竹等危险易燃物品,杜绝火源。(2)安装防火装置,火灾发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3)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扑灭明火。(4)在人员有序安全的撤离之前要控制住火势蔓延及烟流扩散,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1 发生灾情,安全疏散
由于地下商场建筑等结构特殊,且流动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人员将成为最棘手的困难,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重视。因此对于地下商场的安全出口及应急疏散通道的构造和设计要严格审查掌握。保证商场装修材料燃烧等级性能在A级。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1)设置导向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打通被封堵的出口。(2)采用避难应急通道的设计,灾情发生可以通过应急通道到达安全地点。(3)对于商场内部存货等,应根据设计合理布置,以及柜台分布,进而使顾客人员分散均匀。(4)根据实际客流量,增加出口的宽度。
3.2 加强排烟设计
火焰、有毒烟气及高温是发生火灾时危机生命的三大要素。地下商业场所要
主要以百货等为主,经营服装,床上用品,家具等,火灾荷载大。如发生火灾则会立即残生大量的又毒气体,比如CO、HCN等。且容易发生“轰燃”现象,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火灾荷载越大越容易发生“轰燃”现象,造成有毒气体浓度升高,由于地下建筑结构特殊性,有毒气体不能迅速排出,[6]且在有限的空间了迅速的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休克,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对地下商场的防排烟设计应予最大的重视程度。且从内部严格控制地下商场的商品种类和储存数量,限制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的商品进入地下商业场所。
3.3 地下商场,严格划分区域。
对地下商场合理安排划分防火区等,有效的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控制,利于迅
速火灾的扑救,减少损失。
3.4 严格控制内部装修材料
在对地下建筑场所进行装修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的要求,材料防火等级应为我A级。进而从建筑本身杜绝火灾的发生。
3.5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设施
为减少国家和人民大众的财产损失,应准确及时的对火灾发生发出警报。采用多区域监视控制,控制中心报警设施,有效的监视灾情的发生。在没个区域安放自动灭火设备。
3.6 确保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及消防给水设计
地下建筑的各个部位都应达到一级耐火等级标准,且结构在火灾中不能发生坍塌和严重的变形现象,保持稳定性。除了再排风上严谨设计外,还应该严肃的考虑火灾发生时消防的给水设计。给水点在最为方便且显而易见的地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火情的发展,迅速扑灭。[7]根据不同的建筑情况不同,可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等系统。
3.7 积极探索防火方法,强化防火的科技意识
积极的探索地下建筑防火工作,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价,有针对性的进行防火提供科学依据。从能够预防火灾发生的因素,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的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两方面因素考虑。从而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价,通过对在评价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分析后,提供预防火灾的的科学依据。[8]运用相应的科技手段发现和应急处理灾情。利用高科技设备准确及时的发现与预防火灾和火灾隐患的问题。提高科技意识,运用高科技设备,进一步将防止火灾提高到数字化、微观化水平,整体提高预防抵抗火灾的能力。
3.8 商场加强行政管理
地下商场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并在主管部门和经营部门共同建立消防管理机构。设置防火负责人,加强地下商场的防火工作,建立必须严格遵守的消防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经常进行有效的消防演练等等。学会掌握的防火知识,应急措施。火灾发生时,可以正确引导人员疏散。[9]从根本上抵抗火灾发生时造成意外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Rimen, John G.,An Assessment of the Use of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Smoke Clearance in Large Buildings, Research Report Number 5/2000, Home Office Fi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oup, London, UK,2000.
[2] 杜霞,张欣,刘庭全.国外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现状.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
[3]黄沿波,戴宇彤,刘斌,张健,樊丽芳.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2006-04-30.
[4]陈家强.我国的火灾形势与发展趋势[J].北京:中国消防,2002年第11期.
[5] Krasny, John F., Sello, Stephen B.,“Fibers and Textiles, Fire Protection Handbook,”16th Edition, 1986. NFPA, pp.5-27.
[6]莫晓漪.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8月.
[7] Three Fire Fighters Die in a 10-Story High-Rise Apartment Building – New York. Fire Fighter Fatality Investigation Report F99-0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Morgantown, WV. August 1999.
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谐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不能有效的协调从而影响到城市化进程不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要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要求城市空间各个要素可以和谐统一起来。那么城市的相关建设部门和人员就需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并且要保证建筑设计可以与城市空间良好互动。
1、建筑设计的原则
建筑设计这一门学科独立于城市规划而存在庄要协调城市内部大环境和建筑自身小环境之间的关系既实现建筑的个体功能汉符合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来讲建筑设计主要需要遵守这些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牢固的落实于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将人作为设计的第一考虑对象要明白人是城市建筑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将人性化充分体现出来这是城市建筑成功的关键所在。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才可以对城市建筑进行人性化设计不能够对其他城市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照搬照抄在对国外先进理念进行借鉴时, 也不能完全采用, 需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来适当处理竖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以及设计要求等因素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只有合适的建筑才能适应城市的整体规划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
(3)坚持经济节约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社会城市建筑设计活动需要对效益充分重视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将经济节约原则牢固贯彻落实下去不能将建筑设计流于形式层面不能对资源产生严重浪费。这样就给城市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时,既需要保证拥有可靠的质量汉需要对建筑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降低在设计时,还需要控制成本。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将人性化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城市规划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2、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性构建
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活动场所,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城市建筑在设计时应当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精神。构建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重建筑设计的功能性、方便性与人性化。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明确建筑的现实功能,并注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便性,进行人性化设计。
(2) 注重建筑的品位性和艺术性。城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建设的艺术性,体现出建筑的艺术价值。此外,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还应当注重城市建筑的品位性,不但要体现建筑物宏观布局上的雄伟,同时也要注重建筑物微观装饰上的巧妙设计。
3、城市建筑地面设计与地下设计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地面设计在和谐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各种地面建筑设计布局宏伟、气势恢宏。在进行地下设计时也应当注重设计的和谐性,实现建筑物整体和谐性。地下和谐性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内容:
(1) 在设计停车场、商场以及地铁站等地下建筑物时应当保证与地面建筑物功能相等,体现出地下建筑的立体空间多次利用的功能增益美和与地面建筑重量承载的错落性。
(2) 注重地面建筑各种供给排泄设施如给排水、供气、供电、供热以及排污等实用性,在保证地面相关配套设施功能实现的同时,体现出地下设计的功能和地面建筑系统运转的连贯性。
4、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在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 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导致城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五年一说,十年一变。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应当对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进行长远的规划。
(2) 某些部门在城市设计与规划时,喜欢在形象工程上大做文章,如公园、街道硬化以及广场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时,应当注重民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保证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实用性。
(3)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强拆乱占既有民房和耕地,低征高卖,导致房价不断上涨。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构建时,应当进行长远和整体规划,并进行同步设计和具体设计。
5、楼群与街道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城市中楼群与街道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关系。楼群与街道的方位设计、距离设计以及朝向设计等决定了楼群与街道和谐性。传统城市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楼群一线齐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保证街道宽度的直线型等相关距离设计的进度和原理以及楼群间的统一制约距离设计,然而却导致了建筑物与街道之间失去活力,变得死气沉沉。为了保证楼群与街道和谐性的构建,在应当对城市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保证街道设计的流线型延伸的通畅和运动,这种建筑美的和谐体现了制约线的几何比例与数字关系所决定的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精确性、实用性、科学性与流动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城市楼群和街道设计时,应当注重影响使用体验的采光和通风因素,并保证建筑物内部,如过道、走廊、电梯以及楼梯设计的方便性和人性化。
6、建筑设计与环境和谐性构建
在构建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和谐性时,应当因地制宜,在保护及利用原有环境资源的同时,将周围环境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注重环保和节能。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结合当地实地环境,注重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尽量体现出功能性、经济性以及便利性,并使用环保材料、可再生建筑材料和能源以及降低废气、废水和噪音的排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7、安全与功用和谐性的构建
城市建筑设计安全与功用的和谐即是建筑物的功能发挥和安全设计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物的功用和建筑安全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相反,建筑的许多功能设计都考虑到了安全因素。在城市人口密度较大的商业街和步行街的安全设计应当融入辩证思想,不仅要对平时的游街逛场进行充分考虑,还应当尽量将商业街和步行街的正门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并应当考虑到机动车通行以及发生意外时人群的疏散安全和救护车、消防车的通行,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安全和功用的和谐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在设计时应当加强与人的和谐性、地面建筑设计与地下建筑设计的和谐性、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楼群与街道的和谐性、安全与功用的和谐性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构建。
参考文献
[1]孙阳,王硕.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和谐性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5) .
[2]孙琳. 浅谈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和谐性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3) : 286.
[3]刘亚丽. 谈城市建筑设计的和谐性[J]. 山西建筑,2008,34( 35) : 58- 59.
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范文6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层高控制;楼梯设计;安全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利益的考虑,很多商场或高层将其地下部分开发作为商业功能,而地下交通的发展也使得大量的人群进入地下空间,为地下商场带来了顾客群,使得地下商场的开发变得有利可图。但是目前我国对地下商业建筑在消防和人防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致使国内大部分地下商业开发建设很难突破常规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对地下商业建筑一些细节节点进行优化设计。 相关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要求
2.1对层高控制要求
地下商业建筑的层高是建筑布置和空间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埋在土中的地下建筑侧墙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平荷载,层高越大,就相当于墙板的跨度加大。同时,层高影响到埋深,而建筑物的埋深越大,土方等工程量越大,都会使结构工程量和造价提高,工期延长。虽然埋深与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除垂直出入口外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进行总体布置时,应在满足地面上街道、地下管线布置和绿化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覆土厚度和整个地下建筑的埋深深度。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第5.1.13条,地下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若地下没有设置停车场功能,建议地下商业建筑采用两层结构。同时指出,若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超过10m,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因此,地下商业建筑室内地面距地坪高度不大于10m,对优化疏散宽度、设备布置、工程量和造价都是有利的。
2.2 对疏散口形式要求
1)出入口的设计:疏散口应与日常出入口结合,不建议日常出入口为纯自动扶梯形式,因为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规定中,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大多数人都愿意从自己进入的路线撤离,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比在正常情况下更愿意撤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因此,在设计紧急流线时,要尽量与人们进入和离开建筑的路线保持一致。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设计人们进出路线以外的第二条疏散路线。
2)疏散楼梯的设计:在我国大多数商业建筑中,楼梯仍是主要的垂直交通设施。它的设计不仅要满通的要求,还要在非常的情况下满足疏散、防火的需要。
地下商业建筑应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5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净宽不应小于1.4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005版中第6.7.10条规定,商场楼梯踏步最小宽度为280mm,最大高度为160mm;疏散楼梯门洞的尺寸选择还应结合防火门和人防门标准图集,净宽1.4m以上可用的国标人防门宽度有1500mm和2000mm。综上所诉,为了减小楼梯数量过多分散和梯段占用空间,可以优先采用楼梯门洞宽2000mm,2000mm净宽梯段和280mm宽、160mm高的踏步形式。
地下商业建筑疏散楼楼梯一般采用双跑折返梯和剪刀梯两种形式。其中双跑折返梯运用比较普遍,受层高限制小,梯段布置灵活,但占用面积大,疏散宽度效率低。相比而言,剪刀梯间内包含两个重叠的楼梯,可以代替两个疏散出口,其占面积小于两个同等宽度的双跑折返梯,所以采用剪刀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剪刀梯受层高影响较大。若层高过高,梯段超过18步;若层高过低,满足不了梯段平台上下部过人空间或人防门开启的净高要求。在设置剪刀梯的地下商业建筑里,层高选择应考虑剪刀梯设计的影响。
2.3对安全疏散的要求
为了减小防火分区分隔数量,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3.3条规定,设计将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尽量接近2000O。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按该防火分区内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70%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确定,换算系数地下一层为0.85人/O,地下二层为0.8人/O。人员密集的地下商业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
比如地下商业建筑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2000O,疏散宽度计算应为2000×0.7×0.85×0.01=11.9m。如果按照每部疏散楼梯净宽为1.5m计算,总共要设计近8部楼梯,一部疏散楼梯按设计占用建筑面积8.5m×3.6m计算,约30O左右,总共占用240O。安全疏散设施占用了大量营业厅建筑面积,对于造价高昂和商业价值极高的地下商业建筑来说,显然是不经济合理的。而且地下商业经营管理上偏重于防盗,严格控制进出路线。因此在进行地下商业建筑疏散楼梯设计时,应该避免楼梯过于分散布置,并且多采用像剪刀梯这种能够优化楼梯数量及面积的措施。
此外,若地面对地下商业建筑疏散口数量和位置有限制时,可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9版第5.2.5条设置避难走道,火灾时人员疏散到避难走道,再通过避难走道疏散到室外适宜位置(图1)。避难走道疏散宽度可以被每层各个防火分区共用,其净宽只需满足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这样可以在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前提下,减少了通往地面的出口数量和疏散总宽度。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地下商业建筑有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所需疏散宽度分别为11m和9m。不采用避难走道时,出地面疏散口数量至少为4个,疏散至地面的总疏散宽度为20m。当全采用避难走道疏散时,则可以设置一条净宽为11m的避难走道,总宽为11m的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即可满足该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要求。
图1 避难走道示意图 华强北地下空间案例特点
本节以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项目为例,阐述空间构成的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设计,探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
3.1项目概况
华强北地下空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与红荔路之间的华强北路路下,为地下街道型商业街,功能以地铁换乘、集散及市政过街功能为主,兼顾商业。地下空间将与地铁7号线工程同期建设,同步施工。该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地下空间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及局部地下二层,其余为7号线地铁车站和区间。华强北地下空间主体全长855.8m,宽28.1m,总地下建筑面积为44513.62 m2。随着7号线和华强北路地下空间项目的建设,将构建串联地铁1、2、3、7号线及通过与周边建筑物的地下连接,基本形成“以地铁为骨干”的立体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解决地面人、车、货三者混行带来的交通拥堵,为地区交通的系统立体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2交通组织
地下街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华强北地下空间利用地下街内的公共步行通道和各种出入口,将华强北路地面上的大量人流引导到地下,与多条线路地铁换乘也多在地下进行,就可以比较有效的实现人车分流和减少地面的拥挤现状。
1)水平交通组织
由地下一层一条宽10m的公共通道组成的地下街内部水平交通系统,通过地下街连接5处交通节点的出入口、两侧商铺、地铁换乘节点、与周边建筑地下室连接的地下通道和垂直楼扶梯的交通空间,是人流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华强北地下空间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街的出入口,应在可能条件下设置下沉广场,但由于项目正位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正下方,道路地面两侧建筑和物业较多,地下管线密集,建设条件局促,因此只能选用了开敞式入口的形式。
2)垂直交通组织
华强北地下空间主要垂直交通有电梯、扶梯和楼梯三种。13组日常出入口均分布在五处交通节点空间里,主要起联系地下一层与地面垂直交通的作用,兼做地下过街交通功能。由于地下一层埋深较大,且出入口受限于主体侧墙与地面规划道路之间的间距,按相关部门的决定,每个出入口采用了上下行扶梯结合的形式。
华强北地下空间共设置18组楼梯,主要起紧急疏散作用,平时亦可作为联系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与顶板之间夹层垂直交通使用。大部分楼梯采用剪刀楼梯形式,能够优化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减少占用这里价值非常高的商业空间。
3.3安全疏散
前面已经提过,华强北地下空间出入口均采用自动扶梯的形式,而规范规定扶梯不能作为安全出口,所以需要另外设置楼梯进行紧急疏散。面积最大的地下一层计算所需的疏散宽度为84m,如果将这些宽度的所有楼梯加上日常出入口均直通地面,对于整个华强北路地面景观是不利的,明显和规划部门的要求相违背。在设置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引用《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9版第5.2.5条“避难走道”的概念。不过特别的是,华强北地下空间的避难走道与需要疏散的防火分区不是同层设置,而是在上方夹层空间开辟一条避难走道,先将发生火灾区域的人员通过楼梯疏散至夹层避难走道安全区里,再通过夹层避难走道转换到中间直跑楼梯,疏散至华强北路中间设计的绿化带上,以达到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图2)。
结 语
本文通过相关设计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设计要求的剖析,并结合深圳华强北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实例分析,提出了地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以下几点标准原则:
(1)入口空间优先与下沉广场结合,避免出入口纯自动扶梯布置这种不利于疏散的设计。
(2)地下商业建筑尽可能减少覆土厚度和整个地下建筑的埋深深度,埋深控制在10m以内。同时,如果疏散楼梯采用剪刀楼梯的形式,层高还应考虑受剪刀楼梯设计的影响。
(3)若有条件,多采用剪刀楼梯作为疏散梯,以减少疏散楼梯数量和占用商业空间。门洞宽和梯段宽按2000mm宽一个作为标准,每个踏步尺寸统一采用280mm宽、160mm高标准设计。
(4)地下商业建筑部分疏散可利用避难走道作为每层各个分区共用的直通室外的出口,以达到减少直通地面疏散楼梯数量和灵活设置直通地面楼梯口位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童林旭. 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GB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