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1

 

西方经济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应用性、技术性三大特点,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各大高校经济相关专业的学分制教学中均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发展。但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学大纲的教条化、授课方式的填鸭式、教学环境单一化以及学生成绩考核的固定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经济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CDIO理念概述

 

CDIO理念(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and Operate)将学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4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上达到预期目标。它是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以及能创造性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所以,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性质不谋而合。它不仅要培养“技能型”,更期望培养 “工程型”,侧重于创造性。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CDIO理念侧重于强调教师能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承担西方经济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双师型”的能力,更要熟练掌握经济师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并能加以创新。因此,基于CDIO理念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能否顺利实现高职教师的角色转变尤为重要。

 

二、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说道:“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这才是高职教师理想中的模样。

 

从时间跨度来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师教学历程改革中必经的阶段,它强调教师学术知识的权威性、专业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讲授者,他们倾尽全力,按自己的方式“复制”学生;教学内容只是围绕教材,课堂枯燥、无趣;教学评估侧重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考察 ……传统教学固然也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但是在进入网络多媒体与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想要完全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已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

 

许多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经常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问起专业知识时,只记得“供给”、“需求”“边际效用”等少数名词。现实一次次地向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教师才是推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所以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是新时代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新诉求。

 

三、CDIO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从“红烛”转变为“火种”。我们常将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作为高职教师更应该成为“火种”,而非“红烛”。“红烛”的事业是尊贵的,但“火种”的事业同样意义深远。CDIO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有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更要有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不能单单是“红烛”,而应转型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者和专业知识传授者兼具的“火种”。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西方经济课程中的内容生搬硬套,大都只能死记硬背,最终与我们所预想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而在CDIO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中将 EIP (Ethics – Integrity -Professionalism) 即道德—诚信—职业修养与 CDIO理念进行有机结合,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理念。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并点亮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渴望,而非一味灌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非“演讲者”,应鼓励学生去探索,在实践中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伙伴,获取新知识路上的同行者,为其点亮道路,与其共同前行。

 

(二)从“权威”到“相互为师”。韩愈有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如今,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教师可以获取更多西方经济学方面的资源,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教师不再具有知识的垄断地位,学生同样可以利用自媒体获取相关信息与知识。教师的绝对权威被打破,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教学方法,不必过于执着的维护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权威”,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成为新时代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好帮手。

 

在CDIO理念下,原有师生关系格局将被打破,要求实现由填鸭式讲授到平等、互动式探讨学习的转型;由传统的师生分离状态逐步过渡到师生融洽状态,实现“相互为师”;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由原来的掌控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同时,高职教师在实现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整合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要善于利用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知识。

 

(三)从知识的“讲授者”到项目教学的“设计者”。CDIO理念强调教育从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转为学科知识和工程能力并重。这一变革意味着高职教师应由以前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播者转型为项目教学的设计者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成为新一代两者兼具的“双师型”教师。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按照CDIO理念重新设计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可以将经济师应具有的能力逐级分解,并给出相应实现具体能力需掌握的课程内容。并且大纲设计还可以结合“微课”,实现讲授(I)、自学(II)、讨论(III)、练习(IV)、展示(V)以及角色扮演(VI)等六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不在被“绑定”在讲台上,枯燥地讲授理论,而是结合CDIO理念下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在CDIO新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关注如何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计中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勇于创新。

 

当然,要成功实现上述转型,高职教师除了作为 “专职教师”,更要将自己转型为能巧妙进行课程设计的“工程师”。这要求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设计时明确其在经济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着重强调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一定地指导和帮助,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

 

(四)从“看重成绩者”到“效果评估者”。CDIO理念更加强调“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传统教学的评估标准中,教师更偏重考查理论知识,忽视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不仅能背诵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CDIO教学模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兴趣,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评估中,教师主要采用“一刀切”式的闭卷考试。而在CDIO教学模式中,采用形成性考核,要求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之前、学习期间和学习之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证据,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分阶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估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仅仅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教师不仅要变革西方经济学的考核形式,更要在考核内容上结合CDIO理念。因此,CDIO模式下的考核内容由传统的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模式。

 

四、结语

 

CDIO理念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也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与达标是实现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中成功运用CDIO 理念的关键。如何顺利实现高职教师角色从“红烛”到新时代下的“火种”,从“专业知识型”到“工程项目型”,从课程的“讲授者”到项目教学的“设计者”等一系列的转变对推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尤为重要。这就对高职教师的能力提出更多的要求,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引导以及最终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工作中。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F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53-02

案例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变换师生角色,提高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契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主旨。作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西方经济学以其极强的理论性、频繁使用的图形推导、复杂的数学模型构建,为开展案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因而,探讨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要搞好案例教学,应在选编案例及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两个基本环节上多下工夫。

一、案例教学的内容设计

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关于案例内容设计,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

(一)案例选择与设计的标准

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时间。尽管案例教学能很好地帮助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但作为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因而,案例教学的比例和时间控制是首要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通常一堂45分钟的经济课援引2―3则小型案例是合适的(每则案例讨论时间不超过3分钟),或者每完成一章教学,进行一次大型的案例讨论,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里面包含学生互动讨论时间和教师点评时间)。大体上讲,案例教学占到总课时比例的20%―30%的分配是比较适中的。时间过短,不能突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目标;时间过长,过度挤占理论课学习时间,会使教学头重脚轻、本末倒置。

其次,要注意案例与理论知识的契合。案例应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与各章节所要阐释的理论知识环环相扣,切不可为引案例而引入案例,使理论与案例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余时间,广泛大量的阅读,收集一些与理论密切相关的案例,必要时,也可根据理论要求,自己编辑一些案例。

再次,多引用国内案例。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外文译著甚多,其间充斥着大量国外案例,有些案例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要对这些案例进行甄别和遴选,摒弃那些不贴近中国人生活、不符合我们思维习惯的案例。如有些教材直接引用“大炮”和“黄油”的案例,来介绍资源的稀缺性,这样的案例无疑是不合适的。此外,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有别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也与其有很大不同。盲目照搬只会误导学生。此外,较多的援引国内案例,才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关心本国的经济发展,使经济理论能够真正的指导实践。

当然,坚持引用国内案例并不是盲目排外,也要大胆借鉴国外成熟的经济学案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最后,还要兼顾案例使用的规范与准确性、案例的思辨性和多角度性、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等几个方面。

(二)案例引出的方式

恰当的选取和设计案例只是案例教学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要使案例发挥更好的效果,必须合理安排每项案例的“出场次序”和“出场方式”。但根据教学内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引出模式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以案引理

这种案例的引出,是首先提出相关案例而后再讲述理论。这种案例属于引导型案例。即在提出某一理论前,先让同学利用日常生活的常识,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再引出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以案释理

当阐释某一新理论时,先由老师对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然后提出相关案例,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在讲述消费理论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中国老百姓为何喜爱储蓄,是由于消费倾向引起的还是由于收入引起的?”以启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论理解。这种案例教学可以由老师讲授为主,也可以提出问题后,发起学生课堂讨论。

3.以案统理

某些章节结束后,可以组织一场专题讨论,培养学生理论和知识结合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讲完AD―AS模型,我们可以让大家来讨论美国2001年经历了经济衰退,分析其衰退的可能原因。这种形式选择的往往都是综合型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可以把学生学过的所有相关理论串起来,有很强的实战味道。

二、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可以分为老师主导型和由学生主导型两种主要形式。

1.教师主导型是由教师提供素材,并主持完成的案例教学。这种方式也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在系统讲授某一原理的过程中,穿插案例以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得益彰。如以可口可乐和百氏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例来解释替代品之间的关系;以旅游景点外国人和本国人门票价格的差异来解释价格歧视理论。可以采取老师自问自答的方式,也可以向学生提问。

其二,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材料,由教师主持课堂辩论。例如,教师提供一组关于中国汇率制度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以“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应该升值吗?”为题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动用经济学知识储备,广泛搜集资料,从多视角提出观点。在学生自由辩论期间,教师可以充当主席的角色,在没有出现跑题现象或其它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介入到各方讨论。并于学生讨论完成后,就各方观点予以点评。

教师也可把学生分组,针对同一个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互相讨论,形成结论。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陈述和阐明本小组的意见。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培养同学间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大局观念和主体意识,是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组织形式的有益尝试。

2.学生主导型是由老师指出讨论范围,学生自行搜集案例,自己主持完成案例教学,老师做最后点评工作。这种案例教学形式的组织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将学生分组,并给出讨论主题,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然后,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后查找资料,组织案例,再经由小组成员讨论、设计具体问题。继而,在课堂上,由组长介绍案例的内容并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小组内每个同学必须发言,最后由教师给出点评。

在数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困弊。对于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由于其数学基础差,理解和把握复杂模型能力不强,讲授式教学难以凑效。案例教学虽然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但要切实做好案例的甄选和编排工作以及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案例教学不仅是一门教学方法,更体现着一位教师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智慧。在未来的教学中,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广积实践经验,才能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模式,使其更好服务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栾志强,连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究[J].经济师,2009,(3).

[2] 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3] 肖燕飞,王花球.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 王俊凤,柴玉华,钟海燕.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案例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5] 张建华.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1).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理论;实践;创新

一、地方院校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主要问题

1.生源整体质量不高

高校扩招以来,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学习机会,设计专业在全国扩招的影响下开始扩招。在高中应考教育中文理分科的结果导致学生文化知识狭窄,同时全国高考艺术类录取文化线相对偏低,所以某些高中学校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报考地方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最终导致学生文化底子薄,入校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失衡,给地方学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2.师资结构不平衡,教学水平偏低

新疆地方院校创办设计类环艺设计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师队伍也随之增加。各地方高校的环艺设计专业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结构方面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专业教师数量少,许多专业人才毕业后直接投入市场,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数有限,而许多院校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又积极开设新专业,使现有教师数量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况下,一些非专业人员转而从事这一职业,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在职称上,高职称师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而已具有高职称的教授不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高校任教。年轻教师专业能力、意识和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许多教师不能充分驾驭理论教学,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有限,教育教学理论薄弱,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无疑给本科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合理的教师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3.教学模式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环艺设计教育模式仍然是各大美术学院模式,教材、大纲均是传统艺术专业院校的教材和范本,地方院校很大的弱点就是对外交流太少,教学模式单一,讲授给学生的内容滞后。这样的情况导致院校修订的课程大纲、培养计划表象很系统、有条理,但每门课之间很难有机相互融合。在课程内容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互不衔接。由于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有限,不能将理论知识融于设计之中,而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拼凑的程度上,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在互推互动上缺乏实效。这样院校内的学生与走向市场的学生之间有较大程度的脱节,走上社会之后难以适应市场,个人的综合应变能力差。

二、地方院校有自身的生源特征,表现在制订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注重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学

1.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突出了实事求是,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环艺专业内部的交叉是指专业课与其他艺术设计学科、基础绘画学科、设计理论学科的交叉,如环艺设计中景观设计与雕塑,基础课程的色彩、素描、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都体现在设计风格、流派、表现之间的融合上。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教学的更新,是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相近学科中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

(1)加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只对课题的重要环节进行详解,学生对问题个人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的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化风格、地域、时代角度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形象的、情感的、想象的方法来进行创作。还可以通过团队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合性,培养团队的协调能力,发掘个人潜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

(2)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决定着一个学科发展的未来。目前,地方高校环艺设计专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严重缺乏。环艺设计是高层次复合型学科,这就要求从事设计的高校专业教师本身要具有交叉学科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名品德优秀、素质较高的教师,积极研究专业领域教学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有所区分,不同研究能力的教师科研水平不同,高校在教师的结构上应该调整为“老、中、青”的专业研究团队,使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努力探索地方高校的环境艺术教学体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顺应时展,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办学特色,构建合理的专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筱蓉.对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分析[Z].楚雄师范学院学校,2008.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理论,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基于创新创业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探索,能够在创新创业指导思想下,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新时代下的使命,而专业教育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在专业教育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当下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即为创新创业教育,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持续推动高校的进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1]。通过在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资本。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理论、专业技能等的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西方经济学理论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落实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要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对推动学生顺利就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发展

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经济学思维能力、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有效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发展,更加侧重了对学生开拓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质量,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2]。从本质上看,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的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在融合之后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积极性。

二、当前我国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一)未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环节仍需细化

当前高校结合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趋势,在实施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实现实际岗位需求、社会人才需求同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教学目标性不强,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创业[3]。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出详细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未规定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致使实践教学工作层次不明显,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达成各项小目标,因此无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教学缺少针对性指导,教学成效较低

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关键引导者、组织者即为教师,所以师资团队的建设状况会对实践教学成果产生影响。当前很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虽然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但是欠缺对企业运作、市场经济情况的掌握,整体专业能力不达标,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实践指导,阻碍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完善,教学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当前高校开展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涉及多方86面的知识内容,知识覆盖面广且综合性较强,这就提高了实践教学设计的难度。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完善,不能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当前高校普遍缺少仿真模拟实践教学条件,致使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成效无法得到保障,阻碍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4]。

三、创新创业融入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设计

高校要制定明确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围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落实各项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做好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创业实践,才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当前高校应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保证学生在具备良好经济学理论素养的情况下,对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潜移默化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5]。此外,高校所制定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还必须要拥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导向作用,同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相吻合。据此,要求高校应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参考当前社会生产发展状况,选取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由此确立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实践教学任务的达成奠定基础。整合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做好实践教学设计工作,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实施各项教学任务,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长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受益,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经济学理论掌握能力和创新创业综合实力,为学生顺利创业、就业提供保障。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明确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重难点

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教学重点、难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保证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结合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形式,科学整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6]。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落实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工作时,要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创新创业品质。教师对此要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秉承分层推进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进行自主训练或分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提高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7]。基于重点分明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工作,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方案,有序落实实践教学活动

为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成果,高校应将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二者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西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此,制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方案非常重要,要从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等角度入手。首先,高校在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适当增大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掌控好实践教学重点,如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点应为市场博弈实践教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点应为企业经营实践教学。其次,还要对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应围绕实践教学主题,将研讨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整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训练[8],同时在考核学生实践学习成果时要注重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考核的整合,给予学生客观评价,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有所收获。再次,应构建同西方经济学课程相吻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基础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高校要创设良好的实践锻炼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主题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同企业达成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生产活动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培训教育,通过实地学习和参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创新创业综合实力、逐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结语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思考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在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基于创新创业确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设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明确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重点、难点,制定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方案,有序落实实践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人才培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牛秀敏,胡亚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63.

[2]艾志红.创新创业视域下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9(11):30.

[3]刘加林,周卫军.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3):107.

[4]熊艳.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115.

[5]洪柳.高校西方经济学原理有效教学实践探索:以广西师范学院教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81.

[6]张雪绸.基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5):8.

[7]刘旺霞,罗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模式改革[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0):79.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5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7~62页,尝试利用查找并思考以下预设问题:

问题一: 假期旅游若从海南到哈尔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二: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假期旅游若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2.教学课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4.课文分析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1)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紧密联系本课内容,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体现其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

6.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问:什么叫自然带?如何形成?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带?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教学背景中的3个预设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成果,推荐代表并尝试回答。

教师:对上述回答进行点拨评价,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以及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度地区自然带排列,思考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对比思考后尝试填表并回答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

(联系实际)百度视频搜索:西北绿色。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西北地区植被应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教师:点拨总并结。

学生:观看视频:非洲自然,思考植被有何变化?为什么?

教师:点拨并总结,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填表、回答

教师:点拨表格所填内容并总结比较三个分异规律,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范文6

一、引言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人才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增强,如何使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站稳脚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关键。就外语院校培养单一语言人才而言,虽然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但是相对速发展国际大环境来讲,语言类学生适应范围相对太窄。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对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全球经济发展规律,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无疑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四川外国语大学而言,虽然一部分教师尝试着进行西方经济学相关教学,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整体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认为,经济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科学,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这样才能较好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考,提出了关于外语院校西方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以加大外语院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二、当前外语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课背景存在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理论是基于西方市场经济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我国大部分高校老师在进行相关理论教学时,通常直接拿来分析我国某些经济现象或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差异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会使西方经济学政策工具在中国的运用效应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首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时,大部分老师的经济学相关案例大部分是基于教材上的数据和实例,一部分老师虽然也尝试将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引入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但大部分案例始终局限于国内;其次,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高校的必修学科之一,老师与学生都十分重视,但是为了能够获得好成绩,一部分老师始终倾向于习题的反复讲解,而学生也很喜欢这类“取巧”获得高分的教学模式。

(三)评测方式存在问题

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期末考核学生西方经济学学习成果时,引入了平时成绩,这一点值得我们肯定。但是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平时成绩相对期末笔试成绩来讲,比例仍然不高;其次,平时成绩的获得,大部分老师是以上课点名来打分,这种方式完全不能够体现平时成绩的真正价值。

(四)课程安排存在问题

大多数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这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对于大学新生来讲,他们刚刚从高中升到大学,对西方经济社会的了解十分缺乏,在运用经济学原理把握、描述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时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对于外语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自身数学基础较差,而且大部分外语院校新生基本上都没有学习高等数学相关课程,这时让他们来理解经济学中的数理推导,存在较大难度。

三、推行西方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的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想要合理利用外语院校资源,有效培养经济实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能够很好地做到这几点。“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说一种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本文认为要在外语院校的西方经济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理论联系实践

第一,课程教学要以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目前国内通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里包含大量的让外语院校学生感觉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和数理模型,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着力把抽象难懂的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的知识,以弥补学生数学思维的不足。首先,以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把经济数学模型“通俗化”。针对外语院校学生有数学模型学习障碍问题,教师可采取“先思想,后模型,再思想”的方法来进行反复论证、强化教学,以慢慢培养学生们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规律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授课老师自身要不断吸取最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

第二,教学过程要以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西方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数据分析就是两者最好的联系工具。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准备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料,然后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例如,在讲授GDP概念的时候,给出近10年重庆各个区县来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各区县经济10年间的发展情况,比较各区县经济发展速度快慢,同时给出各区县三次产业数据,让学生们核算三次产业增加值之和是否等于当地GDP,然后比较10年间三次产业发展比重变化,让学生们自己发现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第三,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首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正常上课外,也可以尝试通过QQ、微信等工具,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交流。其次,采用“故事-黑板-PPT”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对于PPT上的“一句话概念”问题,我们可以先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明白其具体的含义,然后在黑板上将该概念所包含的理论原理用模型推导方式,再给学生进行展示,以减少学生们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最后,相关经济学授课老师可在每次课程结束时,给出与下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思考题,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拿出几节课的时间,专门给学生准备、收集现实生活中所涉及的经济例子来进行分析讲解。从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习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

(二)行动联系实践

第一,优化案例教学,重视实践环节。西方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理论与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合适案例的选择,是把抽象难懂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知识的较好方法。因此案例教学应当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选择典型经济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环境中进行经济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笔者认为在外语院校进行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应从自身出发,考虑不同专业、不同语言背景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然后结合国内外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和热点问题,编制不同的案例讲义,以此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现实感觉,加深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