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体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体系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坚持质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教学团队和教师个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监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技工院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进行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构建教学质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评价方法
(一)基本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全面规范,整体提升,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围绕“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要求全面控制、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现代教学评价理论为指导,以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依据,以统计学原理为手段,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二)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法。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或选取)一个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该标准进行比较。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努力实现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从这个根本标准出发,学校可以选择国家职业标准、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标准、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标准、家长望子成才的客观标准作为评价的标杆,同时参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来建构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级评价指标。
相对评价法。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和宗旨,结合技工院校的实际,评价指标基准选择IS09001质量体系中的教学质量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和省重点技师学院评估标准中的教学质量标准,以及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为参照,结合学校多年的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
定性分析评价法。这是把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的方法。把评价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所指定的内容进行分解,设置各类评价表单,经过质量监控、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然后进行归因分析,试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对不合格项进行诊断性评价,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一)教学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1.评价主体与客体
评价主体: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教学评估处、教务处、就业指导处、科技开发处、学生处、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行业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
评价客体:教学系(部)。
2.评价内容
校企合作制度化。教学系(部)必须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章程,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在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
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必须做到教学组织机构健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执行制度到位,坚持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教学计划做到系统、科学、实效,在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上严格按照计划流程操作,计划调整通过主管部门审核;教学检查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检查记录详细,考核及时认真;教学资源利用做到配备完全、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管理到位。
教科研工作正常化。教科研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助推器,教学系(部)的教研和科研工作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要针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题,积极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和学校的课题研究,在模块课程体系开发、推进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基层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教学系(部)的教科研工作、教研组工作计划要有重点、有检查、有考核。
师资建设常态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系(部)应把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重要位置。制订长期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理论课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强化技能训练,鼓励实习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评价程序
学校督导评估组在院长领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并适时进行考核记录。
学期结束时,各教学系(部)报送自评材料,各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向学校评估组报送文字材料,评估组进行材料核对和数据汇总。
将汇总材料报院党委集体研究,对整体质量较高的系(部)进行团体奖励,根据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实行单项奖励。
4.评价数据采集
采集原则:坚持数据采集信度与效度第一的原则,确定评分原则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数据采集,如学生评教数据采集(问卷调查或采用校园网络平台),企业、家长满意度数据采集(向校企合作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教学成果统计数据等。
5.考核成绩统计
先进行各类量表的数据统计,再对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个评价对象的分数。
(二)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1.评价主体与客体
评价主体: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教学评估处、教务处、就业指导处、科技开发处、学生处、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教学系(部)。
评价客体:学校在编在岗专职教师、兼职教师。
2.评价内容
第一,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二,深人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精通教学业务,紧紧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教学规范,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研究教材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自身教学业务能力。
第四,经常深人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走进车间进行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有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程序
教学系(部)评估组在系主任领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并适时进行考核记录。
学期结束时,教学科报送自评材料,各相关人员按规定向评估组报送文字材料,评估组进行材料核对和数据汇总。
将汇总材料报系主任进行集体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并上报教务处备案。
4.数据采集
包括学生评教数据采集、同行相互评教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工作量统计数据采集等。
5.成绩统计
先进行各类量表的数据统计,再对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个评价对象的分数,然后将评价对象的自然分转换成标准分,最后将标准分转换成T分数。
(三)评价结果的应用
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引导,为教学系(部)、教师指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发挥监控作用:通过教学评价的过程实施,全面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
发挥激励作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激发评价对象争先创优的欲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质量体系论文范文2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一、桥梁施工的技术问题
1.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国桥梁建筑起步较晚,各方面技术都还不太成熟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桥梁建筑的施工管理以及后续的投入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在2012年全国不同地区出现的桥梁坍塌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质量问题源自于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目前我国的桥梁建筑,在工程设计、工程材料、工程管理、桥梁的重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多个环节中,相对于国外优质工程来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限制着我国桥梁建筑工程的发展。
2.加固桥梁技术
在众多的质量影响因素中,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及后期的养护及运营管理等对于桥梁的使用寿命影响最大,这些因素往往能导致桥梁的设计承载力下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可以通过各种加固技术,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桥梁的加固技术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桥梁的斜向拉索、地板混凝土劈裂、斜裂缝钢结构的防腐以及钢桥的桥面铺装等。从设计原则来讲,加固技术主要是加固原桥梁的主要承重受力构件,但同时不能改变原有的桥梁结构,也不能影响到桥梁整体的美观性。
二、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桥梁钢结构的质量控制
钢结构主要指钢柱、钢梁以及刚支座等,它们在桥梁结构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钢结构的制取工序复杂,其质量控制也应存在于每个环节中,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选择钢材和钢筋焊接等工作。(1)在钢筋配料选择时,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了解钢筋与模板配置等多方面的关系,检查各部位尺寸的吻合程度同钢筋的型号编码是否重复,以及检查钢筋的半径、长度、数量、型号等,是否与图纸有出入。钢筋使用前,应对钢筋头30cm部分进行无齿锯式切割,以保证切面和钢筋的轴线垂直。(2)钢筋在加工和连接时,首先确保加工螺纹的牙形要和套筒的牙形一致。加工螺纹时,需要用水溶性的液,禁止使用机油液或不加液,加工完一个之后及时做好标记,以免混乱。在钢筋绑扎之前,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分层进行钢筋的焊接绑扎,焊接工作要符合设计及规范。
2.基坑开挖的质量控制
基坑开挖主要包括基坑的开挖和回填两个过程,其质量控制也应该围绕这两个环节进行。基坑开挖前,首先要做好基坑开挖线的放样测量工作,并且做好基坑周围地表水的截流以及坑槽内的降水。基坑开挖完成之后,要第一时间请相关部门进行质量验收,以确保基坑的深度、尺寸、坡度等参数都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在基坑回填过程中应加强回填土的密实度检测控制,确保基坑回填土的密实。回填时如果遇到翻浆或弹簧土出现,应立即进行局部回填土翻挖、换填,以避免土基上的构筑物下沉,保障桥梁工程质量安全。
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桥梁混凝土施工时,首先应该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尤其是水泥的各项指标进行复检,以决定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其次,应该对砂子、石料的含水率进行配比换算,通过反复、精确的实验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另外,实验室在做配合比控制时,也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性能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坍落度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混凝土的搅拌应选择选择适当的搅拌机,如HZS50搅拌机,并对其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在薄壁墩的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料斗装料、塔吊吊运的浇筑方式。
三、桥梁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1.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断桩的事故,会严重影响到整体的工程质量。通常来讲,导致断桩的原因主要有:(1)混凝土配合比问题,或者混凝土在搅拌、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2)浇筑时间过长,或者浇筑混凝土用的导管深入混凝土过深,导致混凝土初凝,造成混凝土与导管间摩擦阻力过大,导管拔出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填充,而是填入泥浆,最终产生断桩;(3)灌注过程中护筒底脚周围出现漏水现象,导致断桩;(4)施工中因停电、机械故障等导致无法连续施工。针对上述原因,在施工中一定要对症下药,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质量控制。
2.墩柱与台帽
墩柱的质量管理首先要检查柱中心位置的施工放样,验收墩柱钢筋的绑扎;然后,在支模前将接触面上松散的混凝土或其他杂物凿除并清洗干净。支模时要对立柱模板进行检查,保证接缝密实,没有漏浆的地方,模板支护要牢固,并检查模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需要涂刷脱模剂的一定要涂刷均匀。混凝土浇筑时下料的串筒底部距离混凝土施工面高度保持在2米以内,浇筑完毕后柱顶混凝土面层要进行拉毛处理。台帽的质量控制同样存在于模板支护和混凝土浇筑施工。稍微不同的是,台帽的模板检验时,要对模板 的平整性 、 刚度 、 尺寸和角度进行重点检测,同时也要观察模板接头处的处理情况以及模板的支护。台帽的混凝土施工质量,要从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振捣等全方面着手,尤其是振捣部分,是施工中容易忽略的地方,而且施工人员多数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凭借经验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不足或者过长的现象经常会出现。
3.承台及系梁
承台施工前,首先要对所有的桩进行质量检测,看有无断层、夹层现象,尤其是故障处理和可能出现断桩情况的桩,要重点监护。桩头混凝土要凿出密实的层面,表面处理平整,无残留混凝土及其它杂物。嵌入承台和系梁内的桩头要检查其锚固筋长度以及钢筋龙骨、桩柱钢筋的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锚固筋角度严格执行设计图纸,并采用螺旋筋进行缠绕固定。砂浆垫层的平整度及标高需符合设计要求,其尺寸必须满足支立承台、系梁模板的要求,其它如几何尺寸、位置、保护层厚度等均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模板支护涂刷脱模剂时,应注意和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采用同一品牌,以保证外露面的美观,并且涂刷时不能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等。
结语:以上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重点技术问题和防范措施,质量问题应该从预防为主,在施工中预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防范,才能打造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冯运良.关于桥梁施工质量的技术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8月。
质量体系论文范文3
1.构建前需要明确的问题
(1)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可不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研究,中国会计学者葛家澍也曾提出过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分为二的来考虑,即一类是财务报表内容的质量;在一类就是财务报表表述和其他信息在报告中披露的质量。在我国,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标准是由财政部负责制定,对于披露的标准的要求是由证监会负责制定的。这两个标准不能等同起来,也应从两方面来考虑,因此在质量衡量上也应分开来讨论,既要考虑信息内容上的质量特征,又要考虑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2)相关性和可靠性孰轻孰重当二者出现矛盾时,我认为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可靠性应作为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未来的会计信息应该始终将可靠性、相关性和一致性作为质量特征的重要内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将影响信息的质量。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
2.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形式两方面。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说也不例外。会计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可靠的,增强决策的确定性,其次,这些会计信息应该是有用的,如会计信息不符合这些要求,将会失去依靠信息做出正确决策的作用。但是,财务信息还需要表述,在表述中不仅仅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还包括财务报表与其他财务报告相互关联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质量问题,比如单个信息是正确的,但表述不全面、不清晰、不充分或模棱两可,同样也会影响信息的质量,甚至引起误解。构建过程中的总体思路:考虑具体的会计环境,然后根据环境确定具体的会计目标,把会计目标作为起点,并考虑生成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来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也就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适合我国的会计目标,以确定的目标为起点,构造适合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成
质量体系论文范文4
【摘要】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就目前中药饮片普遍存在的质量隐患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种植隐患同一种中药材产地众多,不适当的引种使许多药材不具有地道性,如:牛膝、白芷等。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最佳统一。由于近年来对一些中药材的过度采挖,很多优质品种的野生资源急速减少,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甚至濒临灭绝,如:野生的天麻、三七、冬虫夏草、肉苁蓉等。由于药农缺乏药学知识,在药材栽培中随意使用农药,为了增产随意使用化肥,在药用动物的养殖中使用激素等,从而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
2药材的采收时间不当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同一植物仅采收时间不同,对质量影响很大。不少药材未到收获季期或者最佳收获期即被采收入药,如:薄荷应在花期采收,此时发油含量高,而有人为了药品的产量偏在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又如杜仲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采收,但药农为了早点获利生长2~3年就采收销售,由此可见药品的质量会大受影响。
3炮制规范不统一,质量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共同形成了中药饮片的三级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收录的534种中药材,有379种需要切制或者炮制后方可入药,对于这些品种均应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但实际上仅有20种有质量标准单列,《中国药典》2005年版也仅是新增和修订了3个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1988年出版的部颁标准《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只收集了554种常用中药材的炮制规范,但全国药用资源共一万二千余种。其中在市场上流通较大的品种就有数千种。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还没有统一的炮制规范,饮片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地方炮制规范为主,其名称、制法及操作工艺各地差别较大,况且,绝大多数饮片质量标准只是外观质量性状和简单的物理化学鉴别描述,相当数量的品种无专属性鉴别,更无含量测定,还缺乏对有害金属、坤盐的限量要求。这种现状,给药品检验、监管带来很多的困难,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4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而言,我国中药饮片的突出问题就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有:(1)伪品、混淆品时有出现。如红枣皮冒充山茱萸;小平贝混充川贝母;理枣仁混充酸枣仁;赤链蛇加工后冒充金钱白花蛇等。(2)人为造假。如法山甲用明矾浸泡增重;海马内灌水泥;全蝎用盐水浸泡增重等。(3)药渣回用。如丁香、檀香提取挥发油后供药用;(4)人为掺杂。酸枣仁、柏子仁掺果壳;菟丝子拌沙子等。
5生产不规范目前我国药监部门规定中药饮片的生产必须是正规的饮片生产企业生产,并且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但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还是十分复杂,虽然在中药饮片的包装上贴着某某企业生产,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中药饮片都是在小作坊生产后加贴正规企业的标签。
6购销渠道混乱当前违规经营中药饮片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安国、亳州等地的药材批发市场,超范围经营中药饮片由来已久,饮片来源稳定,销售客户稳定,加工、批发、分销形成网络,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整顿,但始终割不断其利益链条。这些饮片都不是正规的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他们的生产条件简陋,生产工艺简单,饮片质量无保障,只是靠价格低廉来占据市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某些单位从无证经营者、个体户或集贸市场等非法渠道购进质量差,价格低廉的中药饮片,使得部分劣质的中药饮片进入了医疗机构的药房。
7贮存保管不善有些医院或药库等单位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中药饮片,只能简单的堆放在一起。众多的中药品种所含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怕热、有的怕潮,若贮存不当,饮片即会发生霉变、虫蛀、变色、走油等现象,致使中药饮片变质,失去了应有的疗效。
8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中药人才缺乏中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从业中药的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专业技术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或者学习,特别是在农村的涉药单位,他们的知识面窄,识别能力差,工作只是凭感觉,缺乏为中药饮片实施严格把关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二、改进建议与对策
2.1统一和完善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全国统一的中药炮制规范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明确其产地、生长周期、药用部位、规格、色泽、水分、卫生学、显微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毒性成分和农药残留、重金属测定及其指标控制,使饮片的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客观上量化指标,为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中药饮片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的状况,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现代化。
2.2加快建设符合GAP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资源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是保证中药材生产的基础条件,规范中药材栽培和加工技术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是保证中药质量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条件。而中药材GAP是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多种因素,规范药材生产的多个环节乃至过程,从而达到药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系统的质量管理规范。因此,要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在野生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必须尽快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2.3规范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抓好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工作,依法加工炮制,严格控制饮片质量对中药治病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材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炙、煅、蒸、煮等加工炮制方法的管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直接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所以,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
2.4规范中药饮片的购进渠道从合法的渠道购进中药饮片,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施GMP,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是规范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目的就是杜绝假劣饮片的流通,净化中药饮片的市场。所以,我们涉药单位购进中药饮片,必须从有资质的合法企业购进中药饮片,不能贪图利益从非法渠道购进劣质的中药饮片。
2.5重视业务培训,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中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做好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提高广大从事中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老一辈中药人员的传统经验,使其有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积极利用中医药专业院校的力量,加强后继中药人才的培养。促使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掌握中药发展的新动态,了解伪劣中药饮片产生的原因,增强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中药现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质量体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议
一、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授标制。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基层水利常见的问冠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来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三、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或乡镇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困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县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质量体系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土地征用失地农民补偿政策
一、调查背景
平潮镇全镇面积61.93平方公里,总人口7.98万,目前平均人均耕地0.7亩。近几年,平潮镇大量征用土地,兴办工业园区,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审计学院暑期赴南通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08年7月来到该镇,深入平潮镇镇政府、云台山村村委会以及农民家中,了解土地征用政策的施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走访农户时,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的实地调研方式,以问卷和访谈为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问卷有效率为96%。问卷主要涉及农民对土地被征用的意愿、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实行情况、失地农户被征地前后家庭收入情况等。
二、各方面基本情况
平潮镇2003年开始征用土地,所征土地93.75%是用于建设工业园区,6.25%用于建设公共事业。2003年-2007年约征地共5000亩。
(一)失地农民年龄
在调查的失地农民的年龄段为:在20-30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6.25%,30-40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1.875%,40-50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9.167%,50-60岁14.58%,60岁以上的站总人数的6.25%。
(二)征地补偿及安置情况
平潮镇自2003年开始工业园区建设以来,依法征用工业园区所需土地,对农民的补偿包括三大部分,即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及一次性青苗补偿费。
1.在2005年9月1日前,一次性青苗补偿费是直接一次性支付给被征田地农户,而其他两项补偿款则通过借款合同的形式,以村经济合作社的名义借给征地单位,按年支付资金使用费,标准是按1000斤/亩大米折价计算,大米价格随行就市,取每年11月中旬新米上市时当地贸易市场的平均价,实行下保底、上不封顶,即:当市场大米价格低于1.00-1.50元/斤时,按此价格计算;当大米价格高于此价格时,按市场实际价格计算。
2.2005年7月21日,《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此《办法》出台后,平潮镇各村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但大部分村民认为现行的大米折价的补偿方式更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故目前该镇仍然采用大米折价的补偿方式。
(三)土地征用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平潮是一个经济强镇、工业重镇,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潮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是从事第二、三产业。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平潮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批批工业项目落户平潮,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就业岗位数量逐年飚升,吸引了不少外来打工者。
平潮镇2003-2007年主要社会经济一览表单位:万元
注:外来人口不易统计,此数字为保守估计
来源:平潮镇镇政府
(四)失地农民的社保状况
平潮镇政府对全镇农民按自愿原则办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按上年度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30%缴纳,市镇两级补助3%。以2008年为例:市镇补助每位参保人员225.6元,个人缴752-2256元。
(五)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从下列平潮镇农民被征用土地前后所从事的工作对比图中可以了解到,被征地后,当地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务农人数由22.9%减少到3.13%。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由原先的66.67%上升到76.04%,但同时,出现了闲置劳动力,比重高达6.25%。
(六)农民对征地的态度
征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让更多农民离开土地,使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获益的过程。我们调查发现,有82.29%的人表示愿意自家土地被征用,6.25%表示不愿意,而11.46%的则表示要视补偿状况做决定。
三、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及分析
(一)在此次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将多方面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了仔细的总结和归类,从中我们获取了较为详细的发展资料,为我们的课题论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在对多方面资料的查证对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补偿标准的上升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8年1月以来我国物价涨速明显加快。2008年1-6月份CPI同比上涨7.9%。在此大背景下,生活基本物资价格上涨过快,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生活压力加大。从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65.63%的农民收入上升,虽然表面上看并无收入下降现象,但同时在我们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68份(占投放问卷的97.5%)反映现阶段物价上涨过快,对基本生活产生了影响。尽管政府采取了增发低保人群社会保险金和失地农民救抚金的措施,但由于实际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了增发的幅度,百姓并不认可此措施。
2.政府在失地农民和新创企业两则关系上偏轻偏重,失地农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不明显。
近五年来通州市平潮镇累计投资5861万元,建成农村公路72.6公里,新建、维修农桥46座,新建防渗渠52公里,疏浚整治河道145公里,改造泵站33座,新增大型农业机械34台套。完成沿江公路46户近1万m2的拆迁和安置工作,保证重点工程实施。全力做好沿江公路、204国道改线等省级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备土等工作,该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这五年来,该镇取得的建设成就是不可磨灭的,但可以看出,平潮镇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工程偏向企业的问题,而对于农村农民的一些基础性设施建设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疏忽。对于涉及农民的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未能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我们在对平潮镇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走访调查后发现,一部分农民觉得政府下一步应该做的是: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变到切实加强落实好涉及民生的问题上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从而让老百姓,尤其是失地农民切实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土地征用发展第二产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全镇走向镇富民也富。
3.闲置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
失地农民自身存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观念落后等问题,造成就业率偏低的现状。一方面,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和理财能力,到手的补偿款很容易在短期内用光,失地后生活就变得更加艰难。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是当前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03-2007年,平潮镇虽然大部分具有劳动能力或技能的农民能够找到就业岗位,但部分劳动技能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民,尤其是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在失地后,并未或很少得到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再加上自身就业观念的偏差,造成了“失地即失业”的后果。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强,存有“一补了之”的现象,缺乏对失地农民长远利益的倾注。
(二)建议:格给予经济补偿的政策,转而考虑CPI指数对农民基本生活的影响,参考多方面要素的价格涨幅来衡量对农民实行经济补偿的标准。目前CPI指数发展并不平稳,失地农民的生活成本在失去耕地之后随着物价上涨尤其是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产品的物价上涨正在发生着大幅度上升。而大米市场价格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而在考虑补偿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其他产品价格上涨对失地农民的影响。同时,加大对低收入失地农民家庭的补助力度。对于失去耕地后,家庭外出打工劳力较少的家庭,尤其是体弱多病的孤独老人,政府应当加强对这一部分人的补助,对他们实行特别照顾,诸如实行较高标准的补偿,换言之,就是对这部分人补偿的金额应高于失地所造成的损失。而对于一般的失地农民而言,政府则需要对他们的补偿尽可能的等于失地说造成的损失,实现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别补偿。资金来源可从征地受益企业、税前列支捐助费,适当补偿失地农民因物价上涨的损益。
2.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体生活。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三清”工程,加快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努力实现“一村一清”。全面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着力农业基地建设。加强专业村建设,培育“一村一品”,巩固提升10个专业村的科研创新能力。政府可以督促征地受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失地的村、居委多办一些公益事业,以暗补的形式让失地农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缓解失地农民与政府和征用受益企业之间的矛盾,构筑一方和谐。
3.通过对失地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保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从而真正保障农民的权益。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我们了解到,有84%的失地农民迫切需要外出打工技能的培训,另外有16%的农民认为自己需要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总体上看,目前平潮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缺乏,基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只有很少的农民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就业资格证书,外出务工大多数都是靠出卖体力。因此,平潮镇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外出打工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同时做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改进当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并尽早推出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将就业培训、就业咨询与职业介绍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培训。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力度,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
综上所述,必须将土地征用工作列入建设和谐生活关系的监督工作体系,提升行政人员的素质,真正做到规范和引导政府作为。在具体实施时,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等特征,应该采取较为通俗的宣传方法,如召开讲座,发放传单,张贴横幅等,此外还要注意到和农民的沟通,让农民切实理解土地征用政策和相关补偿标准。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农民土地征用问题都应得到充分重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化区域,妥善解决土地征用问题,党政重视、行政推动是极为关键,而且这种重视不能浮于表面,应真正入村入户,关心失地农民。
四、调查体会
土地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因而土地征用政策自从实施以来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调研,笔者既走访了当地政府,获得第一手的宏观资料,又走进农户,深入农村,真正认识到了当地农村的现状。虽然土地征用政策在平潮镇实施得较为顺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通过这次调研,笔者不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深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奉献给社会的重要性,体会到自己肩头担子之重,脚下征途之远。相信在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之下,土地征用政策在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会更加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袁铖,《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1)
[2]丁蔚文,沈维农,《解决被征地农民生计的有益探索-南通开发区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J],《新华日报》,2003年7月
[3]廖小军,《失地农民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周飞,倪绍祥,《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缺陷及其改革》[J],江海学刊,2004,(6)
[5]姚蕾,《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及对策》[J],兰州学刊,2005,(2)
[6]钱忠好,曲福田,《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J],中国农村经济,2004,(12)
[7]钱忠好,《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