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1

一、我市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着力推进“四区”建设,一大批事关发展民生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持续有力推进,保障和推动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这其中,政府性专项资金的有效投入,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保障和推动作用。

一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注重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整合完善了三次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暂行办法》、《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基本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实施细则》等办法,推进了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逐年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实施《临安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临安市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保障农村持续发展繁荣,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专项资金投入规模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市专项资金投入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见图1)。20__-20__年,专项资金投入量增长了4.58亿元,年平均增长达到33%。到20__年,专项资金总预算达到8.01亿元,其中公共卫生专项占20__年专项资金预算总额的比例最大,总计2.93亿元,占比达36%,该专项涉及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救助、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居民体检等多个重点项目;其次是水利、城建及其他专项,占比18%,主要涉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内容;同时工业科技创强专项、教育文化专项、新农村建设专项在20__年专项中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占比17%、15%、14%(见图2),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发展,提高了我市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单位(亿元)

图1

图2

三是专项资金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专项资金的投向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注重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方面倾斜。如20__年专项资金在安排上更体现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理念,20__年专项资金预算比20__年增加4.58亿元,其中工业科技创强专项预算增加0.8亿元,同比增长133%;新农村建设专项预算增加0.59亿元,同比增长113%;公共卫生专项预算增加2.07亿元,同比增长238%;教育文化专项预算增加0.58亿元,同比增长91%(见图3)。专项资金的投向既体现了我市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又体现了我市加快城乡统筹和科教文卫公共基础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

单位(亿元)

图3

四是专项资金的作用更趋明显。20__-20__年,专项资金总计投入21.17亿元,涉及工业科技创强、新农村建设、公共卫生、教育文化、水利建设、城建发展、人才专项、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业发展等多项内容,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工作推进和社会事业发展。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城市及涉杭公交一体化改造,建成并投用了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城乡路网面貌持续改善;有序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实现整合升级,全市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绿富”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大幅改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等。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二、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不够完善。尽管有些“大专项”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对资金具体使用管理的规定还不够明确,约束性不够强。二是管理办法滞后。部分市本级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时间较早,与现行上级规定标准不符,也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2.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不够严肃。一是年初预算粗放、不完整。“大专项”中的部分二级项目,年初预算只下达了一个控制额,未按规定编制明细预算,即没有明确资金最终安排的单位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不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二是存在超预算执行情况。部分专项资金在实际执行中超预算现象严重,有的项目资金超预算达三分之一以上。

3.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一是挤占专项资金,一些部门在专项资金使用中列支部分公用经费。二是一些单位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单独核算 ,资金混用,还有部分工程项目没有按招投标规定实施。三是部分专项资金未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和提供商品、劳务的单位及个人,出现资金拨付时间长,中途被截留、挪用等现象。

4.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够明显。一是资金补助呈现“小、散、多”现象。部分专项资金补助金额小,涉及面散,补助单位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资金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专项资金由多个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且没有建立沟通及协调机制,使得一个项目可以得到多头补助。三是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管理。少数单位对下拨后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少跟踪监管,使一些专项不能按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实施到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5.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够。专项资金涉及面广、点多,目前财政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还局限在资金拨付前的条件审核,对资金拨付后项目单位是否按要求实行财务和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项目申报时的预期目标等尚未规定较为详细、明确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使专项资金的绩效监管处于空白,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提高。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我市近年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央及各级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人大常委会要在建立完善全口径预算监督机制的同时,着力探索把加强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作为人大审查监督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专项资金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1.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引入“大财政”理念,建立市级专项资金统一管理、汇总统编、分类实施、绩效评价的管理体制,即将政府所有财政性专项资金(基金)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实行制度化管理。一是预算统编。按全口径预算目标,使预算覆盖政府全部的收支活动,并对各专项资金实行由各部门(专委会)分别编制,财政部门统一审核汇编;二是项目统定。建立项目库制度,以项目统筹来打破部门界限、专委会界限,集中财力办大事。各单位(专委会)在编制下年度专项资金预算时,将来年要安排的资金,通过项目的形式,按预算编制要求编制上报,经财政部门统一审核汇编,报市政府研究审批。三是分类实施。各部门(专委会)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专项资金预算计划,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四是绩效评审。将所有项目资金列入绩效评价计划,制定科学、清晰、简洁、合理的评价指标,按照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复评、财政部门审核抽评这三个层次来开展绩效评价。

2.完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要建立从上到下、由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即专项资金的年度计划由市统一下达,再由各专委会编制上报。一是分类编制。各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计划要根据当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项目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由各专委会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编制。同时要通过建立政府专项项目库,用项目来统资金,推行“项目化”管理。二是精细编制。预算精细化是保证预算执行的前提。为切实提高专项预算的真实性和精细化,真正将专项编成一本可执行的预算,每个专项都要明确立项依据、项目预算测算说明、项目实施计划、项目预期绩效、弹性费用、资金使用流程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三是集中汇编。在分类编制及细化项目编制的基础上,对各专项资金实行集中汇编,从总体上对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把握。

3.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操作规程。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大专项资金集中支付力度,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减少资金流转环节。二是强化专项资金使用刚性约束,通过制定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来规范各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使专项资金使用中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对专项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严把项目进度和质量。加大对招投标、工程合同、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审核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对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地勘单位 生产经营 核心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尤其是多渠道的资金进入矿产开发市场,要求地勘单位把财务管理贯穿到地勘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实现单位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单位准确地进行投资决策与微观管理的基础。

一、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地质勘查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科学探索性强的工作,具有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的特点。地质勘查施工任务一般通过参加招投标获得,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间和结束时获得支付款。

地质单位的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对于加强单位的成本管理、内控建设及财务风险的防范,服务于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为单位创造价值发挥着核心作用。

二、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一)资金筹集管理

组建总部及项目两级资金管理中心。一手抓资金集中,一手抓资金运用管理。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以丰富的资金管理信息及完整的资金管理表格体系为支撑,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资金收、支、结存状况,随时根据所掌握的资金信息对筹资方式进行安排和调整,使资金运作积极有效。在处理每笔经济业务时,坚持按规章办事,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单位的管理制度,并从严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加大资金在筹融资管理、计划支用、过程控制、内部调剂,准确及时核算、相关信息披露、职能分工、资金核算及审批权限等方面都能按制度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使单位资金存量增加,提升银行授信额度,提高与银行的合作水平,有力支持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

(二)资金的调度控制

在日常的资金调度过程中,两级资金管理中心对于各种资金需求,做到分析需求产生的原因、期限、落实后续资金来源。对于各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做到落实还款资金来源,根据各项目资金需求的特点,结合地勘单位全局相应阶段的资金状况,安排内部调剂和外部拆借。并做到确保对外借款的还款能力和日常资金运转的稳定、安全、有序。

在日常过程管控中,积极推动各工程项目收款后的资金使用安排与下一收款期内的资金收付业务分类预测;推动固定建制单位的月度资金收付计划安排与不短于一个季度的资金收付预测,高度重视现金流的短期预测与年度、季度现金流预算工作的相互补充;严格执行资金业务财务决策授权管理制度,完善各项资金决策业务的审批程序,同时努力提高决策效率;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的财务风险评估决策制度,特别是大额保证金、大额承兑、大额借款的决策程序执行良好,为资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

(三)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

加强投标阶段的风险预控,建立投标风险评估制度;在投标阶段,加大对业主资信状况的调查和了解,评估业主资金实力、支付条款,部分项目实施现场调查等,以有效防止严重拖欠的产生。合同条款中,争取明确支付违约责任,加大拖欠款惩罚。实行大额保证金评审制度。对于垫资金额较大、支付条件差、业主资信状况不佳、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经过相关部门评审通过才能投标,有效防范保证金安全风险,控制大额垫资项目。通过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使地勘单位的经营活动财务管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从经营投标、工程合同管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会计核算、应收款管理等各方面严格有效执行制度的规定要求,控制财务风险。

(四)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实行分级、分类、预算管理。根据生产经营及资金状况,在年初时确定固定资产(如机械设备、小车设备等)年度采购预算总额,各单位依据批复的预算额度,按照不同固定资产种类,根据不同层级管理要求,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使用及处置等进行管理。

(五)成本控制管理

1.预算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单位的主要管理指标进行预算分解,下达到各项目部,项目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解预算目标,编报预算报表报总部。项目部根据批复的预算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布置执行,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开支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超出预算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整改。总部、项目部每半年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对各单位成本费用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末,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负责人薪酬绩效考核挂钩。

2.成本费用的分类、归集、分摊

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调遣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分包费用;费用项目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对于成本项目的不同,人工费、材料费、分包费用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机械设备使用费、调遣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各级单位管理费用按照不同的责任部门进行归集核算,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

3.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及执行

制定项目策划管理办法、分包管理办法、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办法、差旅费报销办法、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医药费管理办法、交通费管理办法、支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定各项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对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报销审批流程进行规范。

对于承接的工程项目,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实施项目策划。确定施工技术方案的重点、难点及采取的措施,对项目骨干人力资源的配备,关键设备的配置,摸清项目物资资源状况,确定供应方案,对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建立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制度,整合各项目材料需求,将原来分散在各项目的材料采购,统一集中到总部物流中心实行集中采购,有效降低单位材料成本。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关系着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赵亚茹.浅论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J].陕西煤炭,2008(02).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示范校;专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概况

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包括用于示范校建设的中央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以及在示范校建设中获取的企业赞助资金及学校自筹资金。其中示范校建设设中央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划拨,各批示范校各获得中央专属的配套资金,分两年划拨,并要求在示范校建设的三年左右时间使用完毕该项资金。

二、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示范校建设任务书中已将该专项资金分解到各具体项目,本着专项资金专项管理的原则,我院财务处理上依据专项资金专账管理,并设置备查账的管理办法,设专账管理该专项资金,并制定《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依照项目书的级次建立明细账。

三、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缺失

自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至今已有几年时间,而针对此项专项资金中央及各级地方均未颁布管理办法,各示范校建设学校均是依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互相参考,出台自已学校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二)原申报示范校建设项目时各明细项目与实际开支脱节

根据示范校建设要求,各学校在申报示范校项目时已制定出实施的详细目标、方向,包括各明细项目资金支出数额。而各学校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申报时间较早,有的建设项目在实施时已发生变化,需进行调整,甚至个别项目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需进行较大调整,资金使用必然随之产生很大变化。以上原因会造成实际使用资金与原预算脱节。而各学校出于专项资金专项管理的考虑,一般会尽量按原计划用途开支资金,这样势必会造成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发生,会出现个别明细项目资金使用不足,个别明细项目资金使用浪费。

(三)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下拨到使用完成时间性问题

根据示范校建设的时间要求,一般示范校建设单位要在三年时间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同时示范范校建设资金使用达到验收要求,一般要达到开支90%以上,资金的使用率同时也是检验各学校示范校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这样的时间性要求,使各建设院校使用资金的时效性要求严格,很容易造成建设任务完成前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建设后期为完成任务资金使用而大量开支,容易造成浪费。

四、加强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健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几年来,多所学校已为此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管理使用好此项资金也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及办法。但由于此项资金资金量大,涉及面广,要求严格,使各院校使用资金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本来资金是为建设项目服务,而建设院校却为管理此项资金耗用了大量人力,财力,应属得不偿失,资金主管部门有必要出台一系列具体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来指导各示范校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使建设单位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二)示范校建设项目单位依据财务制度、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结合自身示范校建设的特点,制度相关管理办法

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资金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为使用该资金造成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各细分项目建设部门及人员使用该资金,办理申请及报销手续时环节复杂,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笔者所在学校在示范校资金管理过程中,参照其他示范校建设院校的做法,对该专项资金实行单独预算审批,报销审核凭预算审批单、相关原始凭证,经过使用资金部门复核示范校建设管理办公室审核会计主管审核主管财务院领导审批校长审批几个流程,完成报销程序。财务部门登记示范校建设专账、备查账,每月汇总统计各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完成情况。示范校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制度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规范,资金使用人员使用资金报销流程更加清晰,提高报账效率。

(三)完善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审批及监督机制

在过程管理中规范使用资金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完善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审批及监督机制度对于资金使用尤其重要。由于示范校建设项目大,是对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考量,通过对重点专业、特色项的的建设来提高院校的师资水平,做出更适合学的教学模式。各示范校建设单位必须依据教育部审定的建设方案及任务书推进建设工作,但是,虽然建设方案设计得很科学,但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修订,资金使用计划随之发生变更。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预算方案,经过合理的审核程序后执行能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针对此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会促进资金的管理过程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官禄,张学英,韩宇骞.地主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3(10).

[2]祁兴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13(10上).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通过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支持市级应急能力建设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旨在引导加大应急投入,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形成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长效保障机制。

第四条市财政局会同市政府应急办及时组织绩效评估,适时调整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其他财政资金已安排事项,专项资金不再重复安排。

第六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会同政府应急办负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会同政府应急办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实施效果等加强绩效管理。

第七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一)风险治理能力的建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监控,建档管理。

(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重点领域监测网络和预测预报系统,构建综合预警平台。

(三)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能力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值班体系建设,基层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渠道建设。

(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抢险救援物资储备、设备购置,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

(五)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印制应急管理知识手册,宣传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

(六)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编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制定预案操作手册或预案简本,开展综合性、跨区域应急演练。

市财政局会同市政府应急办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适时调整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第八条市政府应急办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专项资金计划申请,市财政局综合考虑资金需求和年度预算规模等下达专项资金。对具备实施条件、进展较快的事项可以重点支持。

第九条县(区)财政部门收到补助的专项资金后,应会同同级政府应急办及时按要求将专项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并按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分类明确专项资金补助对象。

采用事后补助方式安排的专项资金应当用于同类任务支出。

第十条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政府应急办加强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资金监管,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依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县(区)财政部门和应急办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应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5

管理的若干经验,对管理理念、管理办法等展开论述。

一、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以往开展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金额往往只能以“大概多少”等进行安排;而且到了期末,财务人员常为资金收支平衡进行大量的工作,既浪费时间,又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弥补现有缺陷,整个电力系统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活动。精细化管理作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松散的资金归口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新型资金管理模式。为此,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充分认识到员工在管理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加强学习,熟悉各类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在财经政策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中,重点又以职称考试为导向,以业务需求为目的,不断提升员工工作兴趣;并且从中选出一批骨干,集中强化培训,参加省公司财会知识大赛,激励员工自觉提升个人素质。

其次,启动“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员工”主题活动,并将此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一项长期工作。鼓励广大财务人员调整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向工程师、野外作业人员请教,把资金管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对资金使用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一定的回避风险技能。

二、有法可依,完善资金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开展资金精细化管理,使财务人员增强资金管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新梳理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文件下发到企业各基层单位,务必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一)对供电局现有财务制度进行梳理。有标准才能执行到位,没有标准就为执行者埋下了执行不到位的隐患。开展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是对过时的或不精细的制度进行全面、完善的修订。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公司相继出台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局业务招待费使用规定》及其与各自相适应的实施细则。重新制定了业务流程,着力从细化流程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此外,还根据“十一五”带来的新气象,重新制定了财务科岗位标准,使过去模糊的概念和词语,转变成可以细化、量化,并且能够考核和监督的条例。如,明确要求财务科科长每个季度需要检查全局的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使用出现异常波动的部门,需要亲自写出分析报告上报有关领导。

(二)树立科学理财观,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管理坚持“统一管理、统一归集,集中支付、集中运作”的原则。通过班组报告会、各级领导讲话等形式,使全局员工逐渐认清财力集中才能办大事,才能减少漏洞的道理,逐步树立科学的理财观。针对目前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执行不到位,有些部门资金闲置,有些部门却向银行借款的现状,着力在企业内部强调财务集约化原则,加大资金归集力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对于流动资金,正确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编制定额流动资金计划,及时组织资金的平衡调度;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处理一批过去的积压物资;推行更为严格的支取和报销制度,从日常活动中资金流动最频繁的源头上控制现金流量。对于资本性支出,建立跟踪机制,加强资金动态管理,积极促进货币资金回笼。此外,不断加强与国有金融机构的协作关系,借鉴国外集团下属财务公司的运作模式,摸索建立公司资金借入和归还的调控机制。树立科学理财观,还要坚持现金流为重的原则。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流动性发生问题就意味着企业经营面临危机,而危机背后隐藏的往往就是管理失控。必须高度关注公司现金流向,把资金管好。

(三)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一是从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各单位管理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二是增强财务结算中心的核心地位,明确要求下属各部门要做到“你的钱,我看着花”,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只能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三是全面开展清理、撤并、集中银行账户的工作,组织专人对银行未达账项及短款进行核查,彻底革除过去“得过且过”的监督机制,保证资金集中管理的权威性。四是逐步摸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在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签订的内部经营指标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三、科学统筹,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依据“十一五”规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面临日益增多的电网升级改造工作,重点在于构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坚持“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纳入预算,所有预算收支都必须延伸到项目,所有预算项目都必须细化到月度”的原则,以效率和效益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为配合整个系统精细化管理战略的实施,要下大力气对资金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各部门之间往来资金清算办法,严格划分各类资金的使用途径,尤其对电费收入要实施实时划转,尽量压缩存量资金,促进资金流转顺畅,发挥资金规模效益。预算范围要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电力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单一主体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各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从而实现资金的真正集中管理。

财务人员应深入实际,与生产人员紧密配合,通过对资金使用途径和流程的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体系。明确指标的可比性,敢于计算出本单位水平与行业内部先进企业水平、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目前,财务人员正在全系统顺利实施办公自动化两年多时间的基础上,借助财务软件,将预算编制从过去的年度预算,逐步发展成为月度预算、季度预算。

在制定预算管理办法时,明确公司财务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各资金归口管理单位及各车间的职责分工权限划分,力争避免今后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明确资金预算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并根据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预算体系的正常运行,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均要承担起本单位预算管理的责任。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还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可采取的方法,如对超预算付款和超额持有备用金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警告,严重的甚至停止其作业过程。

此外,财务科还注意到,由于业务量很难用固定数进行衡量且受宏观影响较大的实际,往往在预算编制中会制定备用的方案。因此,根据若干可能的业务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今后工作中可更多考虑采取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出发点编制预算,不仅可以压缩各项可控费用,而且能够调动各级预算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四、扩大客户资源,实现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要为建设坚强电网提供资金支撑,光靠节约不行,要千方百计多卖电,必须努力拓展市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为实现供电企业资金的连续性,促使企业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司开展了大规模的扩大客户资源活动。深入客户进行走访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客户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捕捉客户的用电信息,开展一定程度的超前服务,牢牢把握已形成的客户资源。同时,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并借助老客户的口碑,及时发展新的用电客户。

在这一过程中,财务人员加强了对电价政策的学习,区分各类用电性质。供电量不足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限电单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重要程度,将电价因素放在首位,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利益。同时,按照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配合物价部门做好峰谷、丰枯、季节性电价政策的制定工作,做好居民生活电价政策制定的前期工作。并且积极向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汇报电网建设的必要性和价格需求,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促成“十一五”电网建设还本付息电价政策的出台,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

预算资金管理办法范文6

(一)事前防范,建立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模式为“三个统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计核算一、会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而资金集中管理又是财务集中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银行帐户集中管理和现金集中管理四个方面。资金预算集中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年初审定的财务预算,核定年度资金额度,集中管理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战略重点业务上;融资集中管理是指企业将银行贷款权、贸易融资权、对外担保权统一管理起来,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杜绝由于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银行帐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帐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系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中的闲置制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财务管理体制确立后,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实施,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公司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公司产品销售结算管理办法》、《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操作程序》、《银行帐户开立、变更、关闭的审批程序》、《公司债务融资管理办法》、《公司资产管理办法》、《资金审批支付程序》、《网上银行业务使用规定》、《货币资金内控实施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公司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 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人账,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 保障 货币资金的合法,按照国家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 保障 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1、资金完整性控制 .即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其控制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发票、收据控制。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加强对发票、收据的印、收、发、存的管理工作,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2)银行对账单控制。通过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物料平衡控制。按照主要原材料、产成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量的平衡关系,检查资金收支的完整性。

(4)业务量控制。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例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记录的业务量,复核货币资金收入支出。

(5)往来账核对控制。定期与对方进行往来账余额的签认,确认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有价票据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 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 ,确保企业资产帐实相符。

(2)库存限额控制。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

(3)实物隔离控制。建立控制制度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接触不到实物,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对于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建立专门台账,专人管理,以保证票据安全和及时兑现。

(4)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人员连续工作不应超过三年;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担任出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经办人只能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

4、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服从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

(1)、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以储备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成品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形态存在。确定各种形态资金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可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某些推迟资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政策,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参与各种投资,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

(2)、制定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坏帐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权衡增加收帐费用和减少应收帐款和坏帐损失,制定科学的收帐政策,减少应收帐款、坏帐损失,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企业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加强对存货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