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1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二、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三、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家,注册资本金达37亿多元,其中66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年6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56-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或正在成为县域社会投资的主体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现有66个县(其中县级市19个),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5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1 9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比2002年增长40.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县域人均生产总值8149元,比2002年增长39.1%,年均增长11.6%。全省县域工商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88.8%,比2002年提高2.2个百分点。县域全口径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比2002年提升0.7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 990元,比2002年增长47.4%,年均增长13.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794元,比2002年增长37.6%。其中,绥芬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 095元和11 444元,为全省最高。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力量

相对灵活的经营机制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市场活力。民营经济大多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民营经济产权明晰,经营灵活,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均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民营经济还具有应变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等优势。正是凭借着这种机制灵活的优势,民营经济活跃在品种多、批量小的加工、配套领域和本小利薄的零售、服务领域,从而使这些领域的竞争更加充分,市场更加灵活。民营经济不仅获得了自身的长足发展,而且通过兼并、收购以及民间资本进入和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了产权多元化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2.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县域民营企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也是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主要场所,民营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就业渠道就越多。民营经济作为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和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7.6%在乡镇企业就业,占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总数的41.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来自乡镇企业。

3.民营经济能够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县域经济要推进工业化必须依靠民营工业,一方面是依靠现有的民营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依靠民营增量资金,投资于工业,扩大工业的总量。2005年,全省十强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37∶28,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30.6%,比全省县域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而城镇化首先应该是产业的城市化即要发展城市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有能力进行投资的主体就是民间力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也是民营经济。

二、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区政府缺乏对民营企业的足够重视

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它显示出来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使领导干部长期存在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与偏见基本上得以消除。但仍有一些县区政府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乡镇政府,没有把发展民营经济列入工作规划中,没有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没有给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上的支持、金融上的支持、司法方面的支持与人才方面的支持,使民营企业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自我繁衍的状态。这是欠发达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速度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企业内部技术、管理、研发力量的制约

黑龙江省县域民营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企业技术含量明显偏低,从事信息、环保、医疗等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民企很少,研发力量薄弱,致使产业升级难度很大。此外,县域民营企业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管理方式落后,家族式管理相当普遍。企业缺乏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高层大多是创业型,而不是管理型,经常凭经验决策,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低,加之几近苍白的企业文化,企业难以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面对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显出很多的不适应。

3.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近几年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相继设立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部,但是无论从自身机制还是技术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民间融资的市场建设严重滞后,民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信贷的正规渠道。特别在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融资环境差,加之担保和信用体系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寻保难。企业融资难迫切需要政府加快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4.龙头企业小而少,带动能力差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阿城、双城、肇东等县民营经济比重占县域经济70%左右,其他县占50%左右(而南方发达县域比重都在90%以上),且县域民营企业多集中在商贸服务领域,工业性企业尤其少。兰西县3840个个体工商户中,从业人员4485人,户均仅1.17人,其中从事工业的仅158家,占总数4.1%,多数县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比重都不到10%。这种发展落后、区位分散、规模小型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小打小闹式民营经济难以聚集发展,形成地区产品优势。

三、推动黑龙江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2)在县域范围内,强化政府为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

2.民营企业加强管理,弥补自身不足

民营企业经营者要与时俱进,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管理。要跳出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的圈子,实行“能人战略”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要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搞好诚信建设,强化企业信誉。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重构金融组织体系,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表现为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重构后的县域金融组织架构,应该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机组合而成的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运作有效的完整体系。民营企业要拿到贷款,必须有担保机构愿意担保,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征集企业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定企业信用评级的统一标准,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明确省财政对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给予信用支持,鼓励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统一法人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经营空间

县域经济主要是以广大的农村、农民为市场,其经营产业也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紧密,而且有许多县域民营经济主体本身就是农民,其生产经营地也在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设民营产业化龙头,这无疑将大大促进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如双城市以雀巢、娃哈哈、旺旺、汇源、味精、南京雨润等国内外知名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牵动全市粮食、乳制品、禽蛋、肉制品等四个产业链条迅速发展壮大。2005年,全市已有75%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收入的65%以上来自产业化经营。

5.坚定不移的打造县域特色产业,搭建民营发展平台

县域特色产业是指一个县(市)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市场需求,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具有合理规模,较高效益,明显特色的行业,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长。许多县市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也都十分重视对特色产业的培育,根据县情打造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如宾县、呼兰等县区,发挥毗邻大城市和交通便利等区位优势,建设科技产业园区,筑巢引凤,集群式发展,园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县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6.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税收政策

国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东北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值税税收优惠,而地处同一地区的民营企业却享受不到这种优惠,待遇的不同致使二者在市场竞争中有失公平。因此,建议在一定条件下,对民营中小企业也可给予一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或减免税收。对于所得税的征收,应尽量避免重复纳税,可以考虑降低民营企业所得税税率,扶持民营企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周鸿武.制约黑龙江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性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05(11):21-22.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3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金融体制民营企业制度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民营企业正逐步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然而与其迅猛发展的经济态势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不畅,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体制中银行业的高度垄断、民营金融机构的缺乏、资本市场发育不良,缺乏多层次(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欠完善等多方面因素。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制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制度创新

(一)深化银行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股权结构单

一、资本金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从产权结构人手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朝现代银行方向发展。股份制改造是根本途径。它可以进一步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理顺其与政府、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按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来选择贷款对象。这样,民营企业才能与国有企业处于公平的资金竞争地位,才能获得广泛持久的银行金融支持。

2.银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融资体制。

一是通过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改善存贷款期限结构、设置新的协议存款品种等措施来解决贷款结构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断完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资金投向的科学决策。二是要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方式,引导基层银行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大力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实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自身效益提高的“双赢”;要研究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授信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门的小型企业信贷管理人员。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及时得到支持。

3.设立股份制民营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民营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改善民营金融和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民营管理机制,规避民营融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并且民营银行经营机制灵活、不良资产少、筹资能力强、盈利水平较高,能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空间较大。其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特点与民营中小企业短平快的投资融资特点正相适应,必然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沟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消除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要加大实施“核准制”的力度,让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仅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使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

2.健康引导二板市场,优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当前不仅需要积极健康引导中国的二板市场,而且更需要将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二板市场的一个市场同时发展,要积极恢复与有序发展一个各种交易主体广泛参与、交易品种数量不断扩展的场外交易市场,以规避高昂交易费用与上市条件对民营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的制约。可以尝试在上海建立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报价中心,成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引导各省市建立与上海报价中心联网的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并规定在场外交易市场中挂牌的中小企业,一旦其净资产、税后利润、市值或是股价等达到一定条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场。

3.积极吸纳风险投资,积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在风险投资的主体中,除了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中心的风险投资外,还应当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吸纳外资及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同时,依托场外交易市场使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持续发展,以降低其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二、民营企业自身制度创新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逐步有效地实现两权分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的人治管理模式应该要革新。民营企业应该在领导制度、用人机制、生产经营制度等方面规范化,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减少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要对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清晰产权,规范企业行为,正确引导继承者对财产的态度和产权意识;其次要解决企业控制权问题。目前真正做到以股份分享利益而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很少,导致产权地位和管理地位的矛盾加剧。可以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构建新型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经营管理层外来化、年轻化和知识化,再逐步过渡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

(二)加快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发展壮大。产权多元化是产权清晰的前提。实现产权多元化,首先要解决好产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大型民营企业的产权过于集中,通过股权分散化和社会化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才能建立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中,应从制度上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大股东相对控股代替绝对控股,产权清晰到每个法人和自然人,使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其次,要加快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可以通过上市增资扩股、资产转换、出让产权等资本运作方式引进新投资者,以促进产权结构多元化,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可通过上市引入公众投资,通过资本市场来清晰产权和发展壮大。

(三)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倡导信用文化。民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内部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如《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合同评审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等,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内外信用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以质量管理为根本的全程信用管理,从商品的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把好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信用链条,不断改善企业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不做假账、不逃废银行债务。

三、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在提高民营企业主观诚实守信的同时,还需要改善民营企业的客观信用环境,以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社会信用,改变民营企业的弱势融资地位。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对民营中小企业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据统计,2005年,我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实现营业收入4953.3亿元,占全省营业收入的73.2%;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21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省构建和谐社会,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繁荣城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在创造的价值、数量、规模、GDP的比重以及实现税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融资难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等自身弱点,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发行债券,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况且并不适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作为融资手段。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2.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放贷。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民间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3)相互担保。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的方式解决。

二、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低

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据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介绍,到2005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4.99亿元,不良率4.65%,其中,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为15.1亿元,占60%。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资本市场发育不全,金融服务不到位,产品少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交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板,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其融资渠道。但这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的方案,实际上只能部分地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云南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在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中占据主要部分。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云南省至今没有一家民营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另外,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3.政府宏观引导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信用体系、担保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领域退出,即使是县城和县以上的城市,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行统一运筹的策略,资金重点投向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以致欠发达地区和一般行业的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同时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云南目前有108户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云南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融资资信不对称、担保机构资本结构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规模不大、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为中小企业担保比重不大、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等较多问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另外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三、解决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

企业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打造企业自身融资平台。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工作,调整产品结构,走“精、专、特、新”的发展模式,努力改变当前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过剩、重复低价的恶性竞争现象,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通过合作、联营、参股、集资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本,达到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以成本管理和资金占用为重点,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四是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做到及时还贷,无故意拖欠债务,不做假账,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真实的财务与会计信息等。

2.实施金融创新,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要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资产清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其次,开拓新的融资手段,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情况,推广实物融资服务和担保融资服务,并运用商业票据避免信用风险。为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运用基金的形式筹集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项目。通过资本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典当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短平快”的资金周转服务。建立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探索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企业转让部分产权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展民营小企业信用保险和融资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域性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

3.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及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条件

在原非公经济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及对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在内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改变专项资金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为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使用;对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中小企业的风险贷款实行浮动利率政策,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使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或财政补贴得以弥补;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鼓励信托投资公司探索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股权信托计划,加快建立和完善股权信托退出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同时不断完善和支持129个县(区、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门户网站,整合各类法规政策及相关信息资源,积极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

4.建立信用体系,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开放和完善民间融资市场

首先是建立资源共享的个人征信和企业资信系统。由省政府牵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工商、税务、质监、金融、公、检、法等部门的现有资源,逐步建立起我省资源共享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征信系统;其次是支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增加投入,鼓励各级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投入,以增加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平台建设的信心;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损失补偿和退出机制;完善政府投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的法人结构,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工商联系统互保联保组织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中小企业间形成互保联保组织中发挥作用;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担保机构健全制度,提高信用度,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另外,积极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等法规,使民间融资在法律的保护下得以规范快速发展;研究适应民间融资的金融工具,完善民间融资的合同格式和体系,通过个人、企业委托贷款、发行商业本票等形式,将部分民间融资行为纳入现有金融融资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适当降低典当行业进入门槛,增加典当机构,规范典当运营,发展社区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构。

参考文献:

[1]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2]林改川夏敏仁等:《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改革,2003年第4期

[3]李伟唐齐鸣等:《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发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5期

[4]《云南拟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新华网,2006年11月30日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5

一、我市企业融资现状

我市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实力日趋增强,企业数量达13000余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比,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是欠缺的不平衡的。一是获得的信贷支持少。银行贷款是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2005年,我市本外币贷款总额只有350亿元左右,各商业银行对30家重点骨干企业贷款占了40%,大量的企业所得的资金则是微乎其微了。且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客户;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企业,或者受到冷落,或者被苛刻的担保或抵押条件拒之门外;效益差的企业也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自1997年到现在,“丝绸股份”、“永鼎光缆”、“亨通光电”3家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23亿元(其中包括“丝绸股份”2007年9月到期的8亿元可转债),占贷款总额的6.6%。其他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则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三是自有资金缺乏。包括从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原因

1、金融体制不适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消基层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银行自身在金融产品设计、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2、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目前面向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滞后,难于满足企业需要。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机制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我市有恒泰、亨通、鼎盛等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累计担保10余亿元,在担保余额3亿元。金盛、恒隆源等2家典当公司为企业提供贷款3000多万元。这些担保公司和典当公司都是近几年内刚发展起来的,数量少、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

3、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我市部分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关联交易复杂,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低。大部分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企业担保原因,银行常常因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一些企业的贷款质量差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4、直接融资渠道缺乏。证券市场要求高,不确定因素多,进入难度大,影响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融资困难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困难仍然存在。目前企业融资的基本特点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渠道狭窄的后果是银行系统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赢利性考虑,在控制贷款总量时首先把面广量大的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控制重点。同时企业容易受银行政策的影响,给自身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引导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延缓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富民强市的进程。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企业的资金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商业银行在放贷方面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政策,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金融服务状况等诸多因素。不能只盯着银行,应该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尤其在直接融资上有所突破。

1、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提高对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要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贷款、转贷款业务。积极推荐本地的优质企业给市外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吸收辖外银行资金。

2、鼓励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各类银行要改进对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展授信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开办公司理财和帐户托管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3、进入证券市场。第一,近几年,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证券市场化取向改革。这些改革,对民营企业较多的*来说,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小企业板块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企业从设立到发行上市的整个过程将大大加快。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要坚定信心,力争早日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境外证券交易机构看好中国大陆,特别是看好长三角的发展前景,希望大陆企业到新加坡、香港和美国等地上市,为企业到境外上市创造了一个新的渠道。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德尔地板有限公司等企业正紧锣密鼓做好境外上市的有关工作。第三,企业上市工作还可以探索兼并、重组、收购、买壳等手段,实现间接上市。

4、发行债券。一是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公司红豆集团已获7亿元企业债券发行额度,预示着国家对民营企业开始松动。发行企业债券额度一般在5亿元以上,期限在10年左右,利率较低,我市一些骨干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向上争取。盛虹集团已开始着手申报工作。二是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企业短期融资开辟了一个通道。自去年5月份央行《短期融资券管理条理》以来,短期融资券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火爆。据悉,央行对于1年期限以内的短期融资券的态度是尽量市场化,符合条件的都会批准。恒力集团目前正在报批为期1年、额度为5-6亿元的融资券。

5、引入投资基金。许多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民营企业,其规模、结构、财务状况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达不到证券市场的要求,但这些企业的融资要求往往更为迫切。技术创新基金及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发放的专项基金,在企业发展和融资过程中就可以起到一个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投资基金主要支持处在产业化初期,且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各类创新基金是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这一方面,我市企业首先应该有个认识过程,并逐步和各类投资基金相互沟通,学会推介自己。

6、引导民间借贷行为。要积极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鼓励企业通过内部入股等形式增加企业的自有资金。有条件的金融部门发挥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可试行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富县;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2-0060-02)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民营经济渊源已久,发展历程总体上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生自衍发展起来的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主要特点是企业规模小、粗放经营、金融支持较为分散。第二阶段以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基础上由个人买断或参股经营的民营企业迅速壮大为特征,与其他民营经济共同发展,从作坊式迈向规模化、集团化,从粗放式迈向集约化。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一)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活力强劲

民营企业以私营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近年来,在“民营富县”政策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发展涵盖了三大产业,一产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二产以传统的煤炭、耐火、建材、冶金为主分布广泛,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煤炭、耐火、冶金等产品市场旺销的拉动下,民间投资迅速向这些行业聚集,使这些行业的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迅速扩大。出现了销售收入达亿元,税收在二千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

(二)资产扩张速度加快,经济实力提高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投资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煤炭、耐火、冶金市场形势的迅速上升,利润空间的扩大,促进了民营企业资产的迅速扩张,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三)经营理念日益更新,社会信用不断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转变,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形势好时捞一把”“小打小闹”的经营理念被彻底摒弃,品牌意识、信用意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增强。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民营企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

主要原因一是规模总量小。二是品牌产品少。县域民营企业多受传统产业的影响,品牌产品相对较少,而真正的能够走出去的招牌产品更少。三是从生产管理方式看,小型家族式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多,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企业少,而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现代化管理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二)民营企业资源、市场依赖性大,缺乏竞争能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在原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形成了对传统产业和资源的依赖性。到目前,县域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和资源性产业上。这些企业由于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受市场制约、冲击、影响较大,市场行情好,企业效益就好,发展就快,反之,企业效益就差,发展就慢,甚至停滞不前。

(三)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一是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民营企业管理者大多文化素质较低。这些人的发展主要是在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凭自己的胆识,抓住机遇发展起来的,其管理主要是靠经验,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知之甚少,这样必然影响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员工多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外来的农民工,加之企业用工不规范、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较差,对企业做大做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近年来,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尽管如此,民营经济中结构性的融资困难仍然大量存在。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制度更为严格,管理水平更加提高,风险意识更加加强,贷款条件要求更高,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可抵押的资产较少,企业信用度不高,不能及时、足额得到贷款。加之县域经济中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担保能力较低,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需求。

三、金融支持县域民营经济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商业银行县域资金外流,加剧了县域信贷紧缩。农村信用社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在落实国家“三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兼顾部分县域工业企业发展和县域基础建设的重任,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明显力不从心。如何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实现“民营富县”,是当前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机构、民营企业的沟通和联系

一方面,县域金融业应借“民营富县”战略之机,通过与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推进“信用盂县”的建设,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提供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由政府介绍地方经济发展项目,金融机构推介贷款发放的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把具有一定规模且具发展潜力的优质民营企业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促其做大做强。

(二)加快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信用担保和中介服务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政府应按照支持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转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采取会员制、股份制、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民营企业的担保、再担保、企业互助式担保、非盈利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等各种担保机构的发展。同时,应遵循“自发组建、自愿入会、自主办会”的市场化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涵盖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从而使更多的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及时筹集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另外,要建立严格的信用等级评审制度,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在建立信用企业、维护企业信誉上下功天,逐步以信用、诚信取得社会的认可,也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创造条件。

(三)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动性,多渠道吸引客户,主动为县域民营经济服务

当前,基层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票据融资功能,扩大票据融资规模,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在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尽快试行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并使之成为票据市场的主要工具。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费用支出,降低筹资成本,又 有利于商业信用票据化,促进产销衔接,约束债务人行为,保障债权人权力,减少相互拖欠的发生,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